全國卷高考語文文言文詳細注釋(實用)_第1頁
全國卷高考語文文言文詳細注釋(實用)_第2頁
全國卷高考語文文言文詳細注釋(實用)_第3頁
全國卷高考語文文言文詳細注釋(實用)_第4頁
全國卷高考語文文言文詳細注釋(實用)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頁謝弘微,陳郡〔秦置陳郡,中心地區在今河南省周口市一帶〕陽夏[jiǎ]人也〔判斷句〕。父〔謝〕思,武昌太守。從叔〔堂叔〕〔謝〕峻,司空琰[yǎn]第二子也,無后,以弘微為〔把……當成\作為〕嗣〔繼承人〕,弘微本名密,犯所繼內諱〔婦諱,指避母、祖母名諱〕,故以字行〔僅稱呼此人的“字〞代名。漢字文化圈中,中國、朝鮮半島、越南等地之古人,一般有“名〞有“字〞,“以字行〞即是因為種種原因,多僅稱呼此人的“字〞,而不熟悉其“名〞。例如項羽,名籍,字羽,但世人通常僅知其字,所以稱之為“以字行〞。反例,如李白,字太白,因名、字都為世人所熟悉,就不能說是“以字行〞〕,童幼〔童年,兒童〕時,精神〔有生氣、活力〕端審〔穩重謹慎〕,時〔合時宜的,適時的〕然后〔這樣以后〕言〔說話〕,所繼叔父\混\名知人〔能鑒察人的品行、才能〕,見而異〔認為與眾不同〕之,謂思曰,此兒深中〔內心廉明正直〕夙敏〔早慧〕,方成佳器〔良材,有用的人材〕,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一向〕貧儉,而所繼豐泰〔豐富,豐裕〕,唯受書數千卷〔定語后置〕,遣財〔遺產〕祿秩〔1.俸祿2.官吏食祿的品級3、猶祿位〕,一不關豫〔關心〕。〔謝〕混風格高峻〔嚴整冷峻;性格不隨和,不可接近;高潔〕,少所交納〔結交〕,唯與族子〔祖父的親兄弟的曾孫〕靈運、瞻、曜[yào]、弘微并以〔因為〕文義〔文章的義理,文章的內容〕賞會〔1.欣賞領會2.玩賞聚會〕,嘗共宴處,居在烏衣巷,故謂之烏衣之游。瞻等才辭辯富〔雄辯〕,弘微每〔經常〕以〔用〕約言〔簡約的語言〕服〔使信服〕之,混特所敬貴,號約微子〔對男子的尊稱,如孔子、孟子〕。義熙〔東晉安帝年號〕八年,混以〔因為〕劉毅黨見〔被〕誅,妻\晉陵公主\以〔把〕混家事委〔囑托,托付〕以弘微。弘微經紀〔對產業的經營管理〕生業〔產業,資財〕,事假設在公,一錢尺帛〔一錢,一枚錢;形容一絲一毫的財產〕出入,皆有文簿〔文冊簿籍記錄〕。高祖〔宋高祖武皇帝諱裕,小字寄奴〕受命〔受天之命,古帝王自稱受命于天以穩固其統治;即位,等級〕,晉陵公主降為東鄉君,聽〔準許〕還謝氏。自〔謝〕混亡,至是〔這時〕九載,而室宇修整〔整齊〕,倉廩〔倉庫〕充盈,門徒業使〔供役使之人〕,不異平日,田疇墾辟,有加〔加倍,增多〕于舊〔狀后,比過去〕,中外〔皇宮內外〕姻親〔因婚姻關系結成的親屬〕,道俗〔出家之人與世俗之人〕義舊〔故交故友〕,入門莫〔沒有人,沒有誰〕不嘆息,或〔有的人〕為之涕〔眼淚〕流,感弘微之義也。性嚴正〔嚴肅正直;嚴格公正〕,舉止必循〔遵循〕禮度,事〔侍奉〕繼親之黨〔上古社會組織形式,以五百家為一“黨〞,亦引申為鄉里〕,恭謹過〔超過〕常,太祖鎮江陵,弘微為〔擔任〕文學〔官職〕。母憂〔母親的喪事〕去〔離開〕職,居喪〔一種舊俗;尊親死后,在家守喪,不辦理外事;在服喪期滿之前停止娛樂和交際,表示哀悼〕以孝稱〔被稱道〕,服闋〔守喪期滿除服〕逾年,菜蔬不改。兄曜歷〔歷職,擔任〕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積時〔時間久,多時〕,哀戚〔悲哀傷感〕過禮,服雖除〔服喪期滿〕,猶不啖〔吃〕魚肉。弘微少孤〔少年喪父或父母雙亡〕,事兄如父,兄弟友穆〔友好和睦〕之至,舉〔全,整個〕世莫及〔比得上,趕得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長〔短處,弊端,缺點〕,而曜好臧否〔褒貶、評比、評定、評價、評介、評論〕人物,曜每言論〔談論,評論〕,弘微常以它語亂(混淆,這里指岔開話題)之。九年,東鄉君薨[hōng]〔古代稱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級妃嬪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貴族〕,資財鉅萬〔為數極多〕,園宅十余所,奴僮猶有數百人。弘微一無所取,自以私祿〔古代官員的薪水,自己的薪水〕營葬〔辦喪事〕。曰:“親戚〔和自己有血親和姻親的人)爭財,為〔是〕鄙〔被人輕視,看不起〕之甚。今分多〔財產多就分用〕共少〔少了共用〕,不至有乏〔匱乏〕,身死之后,豈復見關〔見,被;關,舊指發給或支領薪餉;被領取〕?〞十年,卒,時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衛千人營〔籌劃,管理,建設〕畢葬事,追贈〔或作追封、追晉,即加封死者的官職、勛位,一般用在因公殉職或者陣亡的軍人、警員、公務員等,或特別表揚對政府有奉獻的死者〕太常。〔節選自?宋書﹒謝弘微傳?〕趙憙[xǐ]字伯陽,南陽宛人也。少有節操。從兄(堂兄)為人所〔被〕殺,無子,憙年十五,常思報〔為……報仇〕之。乃挾兵〔依仗兵力〕結客〔結交賓客,常指結交豪俠之士〕,后遂往〔前去〕復仇。而仇家皆疾病,無相〔他〕距〔通“拒〞,抵抗〕者〔……的人〕。憙以〔認為〕因疾報殺,非仁者心,且釋〔釋放〕之而去。顧〔回頭〕謂仇曰:“爾曹〔你們〕假設健〔康復〕,遠相〔我〕避也。〞更始〔漢帝劉玄年號〕即位,舞陰〔地名,屬南陽郡〕大姓李氏擁〔環抱,把守〕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將軍李寶降之,不肯,云〔說〕聞〔聽說〕宛之趙氏有孤孫憙,〔省略“以〞,因為〕信義著名,愿得降〔為\向……頭像〕之。更始乃〔于是〕征憙。嘉年未二十,既〔已經,……之后〕引見,即除〔授予官職,任命〕為〔擔任〕郎中,行偏將軍事,使〔省略“之〞,他〕詣〔到〕舞陰,而李氏遂降。光武破尋、邑,憙被〔遭受〕創,有戰勞,還拜〔授予官職,任命〕中郎將,封勇功侯。鄧奉反于南陽〔狀語后置,在南陽〕,憙素〔一向〕與奉善〔交好〕,數遺書〔wèi,送信〕切責〔嚴詞斥責〕之,而讒者〔進讒言的人〕因〔趁機〕言憙與奉合謀,帝以為疑。及奉敗,帝得憙書〔信〕,乃驚曰:“趙憙真長者〔德高望重的人〕也。〞后拜懷令〔縣令〕。大姓李子春先為〔做,擔任〕瑯邪相,豪猾〔強橫狡詐不守法紀〕并兼〔合并、并吞〕,為人所〔被〕患〔憎惡,討厭,害怕〕。憙下車〔到任〕,聞其二孫殺人事未覺察〔被發現覺察,暴露,敗露〕,即窮詰〔深究問責〕其奸,收考〔拘捕拷問〕〔李〕子春,二孫自殺。京師為〔為了〕〔省略“之〞,他〕請者數十,終不聽〔被允許〕。時趙王〔劉〕良疾病將終,車駕〔皇帝〕親臨〔趙〕王〔劉良〕,問所欲言。王曰:“素與李子春厚〔親厚〕,今犯罪,懷令趙憙欲殺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奉行或遵守法令〕,律不可枉〔彎曲,彎屈,引申為行為不合正道或違法曲斷〕也,更〔重新〕道它〔其它〕所欲〔想要的東西,想實現的愿望〕。〞王無復言〔說話〕。其年,遷〔升職〕憙平原太守。時平原多盜賊,憙與諸郡討捕〔搜捕〕,斬其渠帥〔首領,舊時統治階級稱武裝對抗者的首領或部落酋長〕,余黨當坐〔判罪〕者數千人。憙上言:“惡惡〔wùè,指憎恨邪惡〕止其身,可一切〔全部,所有;一概,一律〕徙京師〔帝王的都城〕近郡。〞帝從之,乃悉移置〔遷移安置〕〔省略“于〞,到〕潁川、陳留。于是〔在這時,在這種情況下〕擢舉〔選拔薦舉〕義行〔有善行的人〕,誅鋤奸惡。后青州大蝗〔大面積遭受蝗災〕,侵入平原界輒〔就〕死,歲〔收成,年景〕屢有年〔豐收;年成好〕,百姓歌〔歌頌〕之。二十七年,拜太尉,賜爵〔爵位,諸侯獲封賜的封建等級;如“五爵〞,分“公、侯、伯、子、男〞五個等級〕關內侯。時南單于稱臣,烏桓、鮮卑并來入朝〔指屬國、外國使臣或地方官員謁見天子〕,帝令憙典〔主持,主管〕邊事〔邊防事務〕,思為〔做〕久長規〔長久規劃〕。建初五年,憙疾病,帝親幸〔皇帝親臨〕視〔看望,探病〕。及薨〔古代稱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級妃嬪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貴族〕,車駕〔皇帝〕往臨吊〔臨喪哭吊〕。時年八十四。謚〔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評給的稱號〕曰正侯。〔節選自?后漢書·趙憙傳?〕許將字沖元,福州閩人。舉〔考取,考中〕進士〔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后一級中央政府朝廷考試者,稱為進士;是古代科舉殿試及第者之稱〕第一。神宗召對〔君主召見臣下令其答復有關政事、經義等方面的問題〕,除〔授予官職〕集賢校理、同知〔管理,掌管〕禮院,編修〔編寫,編訂〕中書條例〔泛指分條訂立的章程、規那么〕。初,選〔選拔〕人調擬〔初步定下來〕,先南曹〔尚書省吏部、兵部下屬機構〕,次考功〔考核工作成效〕,綜核〔考核〕無法〔法度〕,吏得緣文〔緣,順著,沿著;從字面意義附會曲解〕為奸〔做狡詐、邪惡的事〕,選者又不得訴〔省略“于〞,對〕長吏,〔許〕將奏罷南曹,辟〔開辟,設置〕公舍以待來訴者〔……的人〕,士無留難〔無理阻撓刁難〕。契丹以〔率領〕兵二十萬壓代州境,遣使請代地,歲聘〔1.國與國之間的遣使訪問2.古代諸侯每年派使者朝見天子〕之使不敢行,以〔把〕〔省略“之〞,它,出使的任務〕命將。〔許〕將入對〔臣下進入皇宮答復皇帝提出的問題或質問〕曰:“臣備位〔居官的自謙之詞,謂愧居其位不過聊以充數〕侍從,朝廷大議〔朝廷的重大決策〕不容不知。萬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有用來……的方法〕折〔使屈服,使折服〕之,那么傷國體〔1.國家或朝廷的體統、體面2.大臣輔佐國君,猶人之有股肱,故稱之為國體〕。〞遂命〔許〕將詣〔到〕樞密院閱〔查閱〕文書。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棟〔房梁〕聚觀,曰:“看南朝狀元〔科舉考試以名列第一者為“元〞,鄉試第一稱解元,會試第一稱會元,殿試第一稱狀元〕。〞及肄[yì]〔學習,練習〕射,〔許〕將先破的[dì]〔射中靶子〕。契丹使蕭禧館客〔接待賓客〕,禧果〔果然〕以代州為〔把……當做〕問,〔許〕將隨問隨答。禧又曰:“界渠〔邊界〕未定,顧〔只是,不過〕和好體〔體制,規模〕重,吾且〔將〕往〔去,到〕大國〔古指大諸侯國,這里指契丹〕分畫矣。〞將曰:“此事,申飭〔飭令,指示〕邊臣〔駐守邊疆的大臣、官員〕豈不可,何以〔賓語前置,以何,為什么〕使〔出使〕為〔句末語氣詞,呢〕?〞禧慚不能對〔答復〕。〔許將〕歸報〔復命〕,神宗善〔認為……好〕之。明年〔第二年〕,知〔管理〕秦州,又改鄆[yùn]州。上元〔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張燈,吏籍〔登記〕為盜者系獄〔囚禁于牢獄〕,〔許〕將曰:“是〔這〕絕其自新之路也〔判斷句,是。〞悉〔全,都〕縱遣之,自是從此民無一人犯法,三圄

[yǔ]〔多個監獄〕皆空。父老嘆曰:“自王沂公〔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今山東青州〕人,北宋仁宗時名相〕后五十六年,始〔才〕再見獄空耳。〞鄆俗士子〔男子的美稱,多指年輕人〕喜聚〔省略“于〞,在〕肆〔店鋪,酒館〕以謗〔公開指責別人的過失〕官政,〔許〕將雖弗禁,其俗自息。召為兵部侍郎。上疏言:“治兵〔1、古指在秋季進行的練兵儀式,后泛指練兵或治軍,指揮軍隊;2、出兵作戰〕有制,名雖不同,從〔通“縱〞〕而橫之,方而圓之,使萬眾尤〔通“猶〞,好似〕一人。〞及〔等到〕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親近帝王的侍從之人〕問兵馬之數,〔許〕將立具〔詳細〕上〔上報〕之;明日,訪〔詢問〕樞臣〔宰輔重臣〕,不能對〔答復〕也。紹圣〔宋哲宗趙煦的第二個年號,北宋使用這個年號共四年〕初,入〔入朝〕為〔擔任〕吏部尚書,章惇[dūn]為相〔擔任\做丞相〕,與蔡卞同〔一起,共同〕肆〔肆意〕羅織〔無中生有地編造、構陷〕,貶謫元祐〔宋哲宗趙煦的第一個年號,北宋使用這個年號共九年;由于元祐年間是由反對新政的舊黨當政,因此后來的黨爭中,“元祐〞一詞又被用來指稱舊黨及其成員〕諸〔眾位,多位〕臣,奏〔上奏〕發〔翻開〕司馬光〔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sù]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司馬光登進士第,累進龍圖閣直學士。宋神宗時,因反對王安石變法,離開朝廷十五年,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奮。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