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司(Si)馬遷和《史記》第一頁,共二十六頁。壹貳叁肆司馬(Ma)遷的生平《史記》的思想內容《史記》的藝術成就《史記》的地位和影響第二頁,共二十六頁。第一節司馬遷(Qian)的生平和《史記》的著述一、司馬遷的生平司馬遷(前145~約前87),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陜西韓城。漢代京畿地區分為三部分: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各相當于一個郡)人。第三頁,共二十六頁。(一)身世
司馬遷祖上世代為周朝史官(Guan),后避難離開周地,分別去了衛、趙、秦等國。司馬遷是去秦國一支的后裔。在司馬遷的直系祖先中有像司馬錯、司馬靳那樣的軍事人才,也有從事手工業和商業管理的人。而在他的的旁系族人中,也有像蒯聵那樣尚武好勇的人。家族傳統對司馬遷的思想產生了深遠影響。司馬遷一家從祖父司馬喜開始在漢朝為官。父親司馬談當上了太史令,掌管國家圖籍和天文歷法。司馬談是個非常博學的人,對天文歷法、周易諸子都有精深的研究。著有《論六家要指》一文,分別對陰陽、儒、墨、名、法、道六家進行了評論。司馬談對各家都有批判,唯獨對道家,推崇備至。漢武帝元封元年(前110),武帝到泰山封禪。司馬談因事滯留在洛陽一帶,不能隨行。身為太史令而未能參加封禪的千古盛事,司馬談十分遺憾,竟一病不起,臨終時對司馬遷說出了自己生逢盛世,打算寫一部史書的心愿,希望司馬遷繼承自己未竟的事業。第四頁,共二十六頁。(二)生平
司馬遷的一生與《史記》有不解之緣。42歲之前,或有意或無意,都在為撰寫(Xie)《史記》作準備;42歲以后,花了十年時間寫(Xie)作《史記》。《史記》是他一生心血所在,也是他一生寄托所在。
1、撰述《史記》的準備工作: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1)讀萬卷書。司馬遷少年時候在家鄉參加過農業勞動。大概在他8歲那年(漢武帝建元三年,前138),父親司馬談出任太史令,他隨父親遷居長安。太史令掌管國家圖書資料(《太史公序》:“天下遺文古事靡不畢集太史公。”),到長安后,司馬遷有了極好的讀書條件,十歲時就能讀到當時人很難見到的用籀文(大篆)書寫的古書(“年十歲則誦古文”)。他也向名師求教,向儒學大師孔安國學習古文《尚書》,向董仲舒學習公羊派《春秋》,奠定了深厚的學問基礎。
第五頁,共二十六頁。
當代文獻學家張舜徽先生說司馬遷讀的書可以分為兩類:一是當時已經整理成編的書籍,如《詩》、《書》、《左傳》、《國語》、《世本》、《楚漢春秋》之類;一是尚未整理的零散的材料,如《史記》所稱的《諜記》、《歷術》、《甲子篇》、《禹本紀》、《秦紀》等。此外還有大量檔案材料。司馬遷讀的書多,卻不是泛泛而讀,而是經過細致地分析比較,有深刻(Ke)的見解。他在閱讀文獻的過程中主動和古人溝通,讀其書,識其人,做到知人論世;不止一次地廢書而嘆,幷且產生了為書的作者立傳的沖動。這些,使司馬遷有扎實的學問和文獻基礎,來撰述一部“百科全書”式的偉大通史著作。第六頁,共二十六頁。
(2)行萬里路。司馬遷一生三次漫游,幾乎走遍了漢王朝所有疆域。
第一次:青年時期。此次漫游,歷時八九年。漢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司馬遷二十歲左右,出游到長江中、下游和山東、河南等許多地方,到過屈原流放的沅、湘地區,在屈原自沉的汨羅憑吊;
到廬山、九嶷、會稽等地,收集關于帝舜、夏禹的傳說,訪察了春秋時越王勾踐的遺跡;
北上淮陰,訪問了韓信(Xin)的故鄉,搜求了韓信(Xin)早年在鄉里的故事;
在山東曲阜,參觀了儒家舊存的禮器;過徐州,考察楚漢戰爭的戰場;
歸途中在魏都大梁,觀看信陵君遺跡。
這次漫游的收獲對后來寫作《屈原列傳》、《武帝本紀》、《夏本紀》、《淮陰侯列傳》、《越王勾踐列傳》、《魏公子傳》以及楚漢相爭的社會、政治、地理形勢都有很大幫助。第七頁,共二十六頁。第二次:奉使隨(Sui)征巴蜀以南
司馬遷回到長安后不久,便入仕做了郎中(皇帝的侍衛官,掌管皇帝的車駕、門衛,皇帝外出時隨行左右。),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入仕后,奉武帝之命,奉使隨征巴蜀以南,抵達邛(四川邛崍)、笮(四川漢源)、昆明。這一帶屬少數民族居住區,司馬遷隨著出征的軍隊,考察了少數民族地區的情況,收集資料,后來寫成了《西南夷列傳》、《貨殖列傳》,對西南地區的物產、地貌做了詳盡的記述。這次出游使他得到了難以得到的可貴的資料。第三次:隨武帝“封禪”漢武帝元封元年(前110),漢武帝從長安出發,東行到泰山“封禪”,司馬遷作為皇帝的隨從,一路追隨武帝到泰山。封禪之后,他又從武帝“帥師巡邊”,出長城、北登單于臺(呼和浩特附近),又東至碣石(昌黎)、遼西(遼寧義縣西),考察了中國北部、東北部許多地區的情況,為后來寫作《秦始皇本紀》、《武帝本紀》、《蒙恬列傳》等創造了條件。
第八頁,共二十六頁。
司馬遷還去過西北的(De)空峒(今甘肅平涼。據《五帝本紀》)。足跡遍及全國,只可惜,他沒有留下像《徐霞客游記》那樣的旅行日記,否則,中國又多了一部足可以和《史記》媲美的巨著。
三次壯游,(一)開闊了司馬遷的眼界,使他更深刻更全面地認識了社會。他認識到,社會不光是帝王將相的,也是販夫走卒的。《史記》能描繪上自黃帝,下迄漢武帝,長達三千多年的廣闊的社會畫卷,與此密切相關;而這點,恰是別的史學家難以認識到的(梁啟超說:一部二十四史,不過是二十四姓帝王的家譜。在很大程度上說出了除《史記》外,其它官修史書敘述范圍的相對狹隘)。(二)經過實地考查,《史記》的記述更加真實可靠;(三)將旅途見聞穿插進《史記》(其中多有歷史人物的逸聞。如,在劉邦的家鄉,他采訪到劉邦貪酒好色的故事,也了解到樊噲等人屠狗賣繒的生活),是使這部史書具有高度文學價值的重要因素。第九頁,共二十六頁。
“行萬里路”還表現在司馬遷廣泛結交熟知歷史事件的人,或歷史人物的親友,從他們那里獲得第一手資料。
例如,樊噲之孫樊他廣向他談起過漢初幾位開國功臣發跡的故事;賈誼之孫賈嘉和司馬遷有書信來往;馮唐(馮唐是文帝是敢于直言進諫的名臣)的兒子馮遂和司馬遷是至交。
司馬遷還親眼見過名將李廣、大俠郭解,并和李廣之孫李陵同在朝廷任職;又如,《刺客(Ke)列傳》中荊軻刺秦王的故事,是他聽公孫季功、董仲舒等人說的,而董仲舒等是當時扔出藥匣保護過秦王的夏無且的好朋友。
2、撰述《史記》司馬遷一生有兩大業績,一是寫作《史記》,一是制定《太初歷》。都兩項工作都和一年有關——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在他42歲這年,完成太初歷后,開始了長達十年的《史記》的撰寫。第十頁,共二十六頁。
(1)李陵事件漢武帝天漢二年(前99),“都尉李陵將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與單于戰,斬首虜萬馀級。陵兵敗,降匈奴。”武帝給司馬遷按的罪名:沮(詆毀、毀謗)貳師,誣上。(李廣利曾兩次勞師動眾,伐大宛,第一次大敗,第二次敗得更慘,六萬人出征,一萬多人回來。李廣利不但沒(Mei)有受到懲罰,反而封了海西侯。)漢武帝給司馬遷治罪其它原因:“司馬遷作《景帝本紀》極言其短,及武帝之過,帝怒削而去之,后坐李陵降匈奴,下遷蠶室。有怨言(可能指的是《報任安書》),下獄死。”(引自衛宏《漢書舊儀注》。司馬遷的死,兩千年來一直是個謎。劉向、揚雄、班彪、班固都不曾說,或者不敢說。)司馬遷對漢武帝的不滿:第一,連年征戰,誅求無厭,勞民傷財。他在《平準書》中說:“于是外攘夷狄,內興功業,海內之士力耕,不足糧餉;女子紡績,不足衣服。”第二,高度中央集權、專制獨裁、嚴刑酷法、草菅人命、用人全憑個人好惡。第十一頁,共二十六頁。(2)忍辱著書《報任安書》:所以隱忍茍活,幽于糞土之中而不辭者,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趨異也。假令仆伏法受誅(指自殺),若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何異?……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仆誠已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仆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Lu),豈有悔哉!第十二頁,共二十六頁。第二節(Jie)《史記》的思想內容
一、《史記》和司馬遷的其它作品
(一)《史記》的體例1.曾經有過的史書體例:《尚書》——文件匯編;《左傳》(包括《春秋》)——編年體;(《春秋》是三傳:公羊、谷梁、左氏。《左傳》原名《左氏春秋》,經人篡改才成為注釋《春秋》的書。)《國語》、《戰國策》——記言體。(1.“語”為古代以記言形式編成的一種書,將有教育意義〔“鑒戒”〕的重要人物的話記錄下來,各諸侯國都有。《國語》是將各諸侯國“語”匯編而成的,有周、魯、齊、晉、鄭、楚、吳、越等“語”。2.《戰國策》是將戰國時期游士的說辭和書信匯編而成的。編輯成書的是東漢的劉向。)第十三頁,共二十六頁。
2.《史記》的體例:紀傳例通史
《史記》共130篇,包括本紀、表、書、世家、列傳。本紀:12篇,記載歷代(Dai)最高統治者的政跡(有編年體的性質);表:10篇,各個歷史時期的大事記;書:8篇,關于天文、歷法、水利、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專史;世家:30篇,先秦各諸侯國和漢代有功之臣的傳記列傳:70篇,歷代有影響的人物的傳記(少數列傳是外國史和少數民族史)《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紀傳體:以人物傳記為中心的一種史書體裁,始于司馬遷。通史:貫通古今的史書,史記從上古貫通到漢初)。第十四頁,共二十六頁。
(二)、《史記》的名稱及其流傳史記,司馬遷原名為《太史公書》——后變為《太史公記》——再變為《太史記》——《史記》,時為魏晉之間。史記在司馬遷生前并未公布于世。到漢武帝,昭帝、宣帝他的外孫楊惲公布此書,才得以流傳,但流傳不久,就缺了十篇,(景帝紀、武帝紀等)。后來褚少孫補足其中的四篇,都冠以“褚先生曰”。三國時張晏說:散失十篇為《景帝紀》、《武帝紀》、《禮書》、《樂書》、《兵書》、《漢興以來將相年表》、《日者列傳》、《三王世家》、《龜策(Ce)列傳》、《傅斯列傳》。褚少孫補:《武帝紀》《日者列傳》《三王世家》《龜策(Ce)列傳》,這種說法沒有多少人相信。第十五頁,共二十六頁。(三)《史記》的注釋
1、《史記》三家注:南朝宋裴骃《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原為單行本,北宋時會編在一起。
2、清梁玉繩《史記志疑》對史記的考察、校訂,花二十年時間而成(Cheng),或云可為《史記》第四家注。3、日本瀧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資料豐富,是《史記》三家注后最好《史記》注釋。4、韓兆琦《史記箋證》。韓先生批閱十三年撰成此書。吸收了許多最新的研究成果,全書580萬字,是原書的10倍。是目前材料最詳盡,最便于閱讀的《史記》注本。第十六頁,共二十六頁。(四)司馬遷的其它作品
今存《悲士不遇賦》是晚年的作品,是一篇騷體賦,抒發作者受腐刑的悲憤的心情。另有散文《報任安書》,是寫給他的朋友任安的信,司馬遷主要在信中敘述了自己不幸的遭遇,抒發心中的痛苦,以及受辱而堅韌(Ren)不屈的頑強意志,司馬遷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即出于此文。二、《史記》的思想內容1.進步的民族觀2.開明的政治理想3.超越時代的經濟思想4.勇敢的批判精神5.對正義的真誠贊美6.獨特的人生價值觀第十七頁,共二十六頁。第三節(Jie)《史記》的藝術成就
一、《史記》的敘事藝術
1.溝連天人、貫通古今的結構框架
(《史記》五種體例構成的敘事框架:十二本紀按帝王順序記敘各朝興衰始終,是綱-→十表、八書或排列帝王侯國間大事,或是經濟、文化、天文、歷法等專史,是對本紀的補充-→三十世家圍繞十二本紀展開,主要敘述貴族之家的歷史-→七十列傳,描畫出漫長廣闊的歷史背景中來自不同階層,具有不同特點的鮮活的歷史人物。○這是一種樹狀結構:本紀、表、書,構成主干;世家是從主干延伸出的枝杈;列傳則是茂密的樹葉。這也是絢麗的星空結構:本紀是北斗七星,世家是拱衛于北斗的二十八星宿,列傳則是滿天星斗。)第十八頁,共二十六頁。
2.歷史和邏輯相統一的敘事脈絡
(歷史是已經逝去的時間長河中實實在在出現過的人,發生過的事;邏輯則是歷史人物與事件的意義及聯系。司馬遷通(Tong)過精巧的結構安排,既敘述歷史人物、事件又揭示歷史人物、事件的意義和它們之間復雜的關系。)
(1)本紀、世家等體例的運用,既尊重歷史事實,又突顯歷史意義(如漢惠帝無傳,而將呂太后、項羽等歸入本紀;又孔子非侯、陳涉自立,而皆入世家。);(2)人物傳記的排列順序,基本以時間為序,又兼顧人物與事件的內在聯系,以類相從(如,司馬穰苴、孫武、吳起、伍子胥是軍事家,蘇秦、張儀是戰國策士,他們的傳記分別前后相連;孟嘗君、平原君、魏公子、春申君在戰國末期皆以養士聞名,號稱“四公子”,他們的傳記也接續。又如,韓長孺、李廣、衛青、霍去病、公孫弘、主父偃等,皆與匈奴關聯,故分列《匈奴列傳》前后。韓、李在前,衛、霍在后;公孫、主父二人反對伐匈奴、通西南夷,又列衛、霍之后。司馬相如曾奉命出使西南,故其傳列《西南夷列傳》之后。);(3)《史記》的人物傳記有分傳有合傳,在人物合傳中,歷史和邏輯的統一有時達到天衣無縫的程度,敘事手法非常高超(如《廉頗藺相如列傳》、《刺客列傳》等。)。第十九頁,共二十六頁。
3.因果關系的探索展示
(1)正確揭示人物命運的因果關系(如果項羽之敗,吳起之亡。);有時也有宿命論的局限(如對李廣、衛青、張良等人事跡的敘述。)
(2)往往詳寫原因,略寫結果(如《李斯列傳》對李斯年少時見倉鼠、廁鼠所生發的感慨,以及與荀子分別時“故詬莫大于卑賤,而悲莫甚于窮困”的慨嘆,突出表現了(Liao)李斯的人生觀、價值觀,及其對個人命運的影響。又如《商君列傳》,著重寫商鞅變法,他認為變法是決定商鞅命運的根本原因:商鞅在被追捕過程中,因為由他制定的秦國刑法異常酷烈,竟然無人敢收留他,商鞅自己也喟然嘆息:“嗟乎,為法之敝一至此哉!”而對商鞅身死家滅的結果,只作簡單交待。)。
4.對復雜事件和宏大場面的駕馭(司馬遷對天下大勢、事態發展了然于胸,運用順敘、倒敘、正敘、側敘等手法,成功敘述了楚漢相爭、諸呂之亂、七國之反等重大歷史事件。司馬遷也善于以簡潔的筆法,描畫斑斕壯闊的歷史畫面。如《項羽本紀》之敘述項羽擊破秦軍(《作品選》第80頁)。)。第二十頁,共二十六頁。二、《史記》的人(Ren)物刻畫
1.閭巷之人的入傳(司馬遷在《伯夷列傳》中說:“伯夷、叔齊雖賢,得夫子而名益彰;顏淵雖篤學,附驥尾而行益顯。……閭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惡能施于后世哉!”在《游俠列傳》中說:“至如閭巷之俠,修行砥名,聲施于天下,莫不稱賢,是為難耳。然儒墨皆排擯不載,自秦以前,匹夫之俠,湮滅不見,余甚恨之。”以《刺客列傳》為例,可見司馬遷以滿腔熱情寫出的市井俠義之士:豫讓為智伯復仇[趙襄子殺智伯,以其顱骨為飲器-→冒充刑人涂廁-→漆身為厲,吞炭為啞-→刺趙襄子衣而自刎]、聶政為嚴仲子刺殺韓相俠累[以母在姐未嫁,不受嚴氏重禮-→母死姐嫁,刺韓相報知遇之恩-→為掩護嚴氏及其姊,割面剔目剜腸而死-→其姊哀哭死于聶政身旁。])
2.人物個性與共性的展現(如戰國四君子皆以養士稱,然各有特點,高下分明。又蘇秦、張儀為縱橫家,一發奮自強,一狡詐權謀;張良、陳平皆謀士,一高深神異,一不離常情。)3.復雜人格的多維透視和旁見側出筆法。第二十一頁,共二十六頁。三、《史記(Ji)》的風格特征
1.宏廓畫面和深邃意蘊(司馬遷寫人,總是把人放在宏大歷史背景中去寫。他們既是一出出恢弘史劇的導演、演員,又是歷史的產兒。或榮或辱,或緊握歷史脈搏,或與歷史機遇失之交臂,如此等等,他們成就了歷史,歷史也造就了他們。如蘇秦、張儀列傳,即是在戰國縱橫錯雜的激烈斗爭中展開的,他們牢牢把握歷史發展,成就了個人偉業。又如陳平,身為劉邦的重要謀士,他所出奇計,無不關系天下安危(離間項羽君臣、令二千女子詐出滎陽東門、封齊王計定韓信、詐游云夢計擒韓信、出奇計解平城之圍)。即便是刺客列傳、游俠列傳,也置于歷史背景,凸顯歷史意義。)
2.濃郁的悲劇氣氛(此點以韓兆琦所寫較全面。見韓兆琦《史記評議賞析》。)(1)《史記》悲劇人物的類型(《史記》所寫大小悲劇人物,達一百二十多個。1.從人物命運順逆歷史發展而言,有(1)歷史先驅型,如吳起、商鞅、賈誼、晁錯等;(2)背逆歷史型,如田橫五百士,又如彭越、英布,以至韓信等(韓信比較復雜,尚可說是陰謀的犧牲品)。2.從品格而言,有(1)完美型,如公孫杵臼、程嬰,《刺客列傳》《游俠列傳》中的刺客、游俠;(2)缺陷型,如悲劇英雄項羽。)第二十二頁,共二十六頁。
(2)《史記》悲劇人物的特點(1.胸懷大志,銳意進取。陳涉,“甕牖繩樞之子而氓隸之人”,卻說“茍富貴,無相忘”,“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項羽隨叔父逃亡,見秦始皇巡游會稽盛況,竟敢說“彼可取而代也”,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房產整合營銷模式試題及答案
- 西藥二必考題及答案
- 物理電能常考題型及答案
- 吉林省長春南關區六校聯考2024屆十校聯考最后數學試題含解析
- 渠道土方施工方案
- 鉆床工考試題及答案多選
- 廣西科技師范學院《粉體工程導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省徐州市擷秀初級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模擬卷(七)語文試題含解析
- 江西信息應用職業技術學院《修復兒童口腔牙體牙髓》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安徽省阜陽市臨泉縣一中2025年高三一診練習四數學試題含解析
- 年輕干部教育管理監督調研情況報告
- 2022年CAD快捷鍵-CAD常用快捷鍵命令大全
- 流感病人的護理ppt課件
- 結構化思維PPT通用課件
- 新湘教版中考數學總復習教案
- 2022年拖拉機駕駛人考試參考題庫(含答案)
- 民宿設計要點--ppt課件
- 鐵路建設項目施工企業信用評價辦法(鐵總建設〔2018〕124號)
- 制作的不倒翁(課堂PPT)
- 設計進度控制措施
- 中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行業協會團體標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