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腮腺良性腫瘤的手術治療第一頁,共二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一、定義與病因腮腺腫瘤:來源于腮腺腺體或腺管上皮細胞的腫瘤。病因具體不詳,目前認為與下列因素有關:1.感染:細菌、病毒2.遺傳因素3.環境因素第二頁,共二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二、腮腺腫瘤的概論及分類腮腺腫瘤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其中良性腫瘤約占75%,惡性腫瘤約占25%左右其中部分會發生惡變良性腫瘤腮腺混合瘤(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嗜酸性腺瘤、血管瘤、神經鞘膜瘤生長緩慢,惡性腫瘤生長較快,當原本生長緩慢或無明顯生長的腫瘤突然生長加快時,要考慮良性腫瘤惡變可能惡性腫瘤:以黏液表皮樣癌、腺樣囊性癌、惡性混合瘤和腺癌常見。第三頁,共二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三、解剖結構
1、腮腺咬肌區
指腮腺和咬肌所在的下頜支外面和下頜后窩。
界限:上界:顴弓與外耳道
下界:下頜骨下緣平面
前界:咬肌前緣
后界:乳突和胸鎖乳突肌
上部的前緣
內容:腮腺、咬肌、相關的血管
、神經
形態:不規則楔形。分淺、深部。
淺部:倒置三角形,位于咬肌后份淺面。
深部:位于下頜后窩內及下頜支深面,向內深至咽側壁。
第四頁,共二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
2、腮腺管:parotidduct
腮腺淺部前緣發出—顴弓下1.5cm橫越咬肌表面—咬肌前緣—穿頰脂體、頰肌—開口于(平上頜第二磨牙)頰粘膜上的腮腺乳頭。
第五頁,共二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
3.穿經腮腺的結構
3、1縱行的有:頸外動脈、下頜后靜脈、顳淺動脈、顳淺靜脈及耳顳神經。
3、2橫行的有:上頜動脈、上頜靜脈、面橫動脈及靜脈、
面神經分支。
第六頁,共二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四、臨床表現腮腺腫瘤耳垂周圍無痛性包塊一般單側發病30-50歲,男女比1:1病程長短不一第七頁,共二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臨床表現良性(75%)惡性(25%)生長緩慢病期長生長較快病期短表面光滑呈結節狀腫塊大多形狀不規則質地中等硬質地硬界限清楚界限不清活動無粘連與周圍組織粘連而不活動不會出現面癱20%出現不同的面癱有的侵及皮膚,出現表面潰瘍。侵犯咬肌時致張口受限,少數病例出現淋巴腫大。
PS:在多行性腺瘤中常有腫塊緩慢生長多年的良性腫瘤病史,近期出現生長速度加快,表現出良性腫瘤向惡性腫瘤轉變的過程。第八頁,共二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五、美國抗癌聯合會TNM分期TX:Primarytumorcannotbeassessed原發腫瘤無法評估T0:Noevidenceofprimarytumor沒有證據表明原發性腫瘤T1:Tumor≤2cm且無腮腺外擴散T2:Tumor>2cmbut≤4cm且無腮腺外擴散T3:Tumor>4cmbut≤6cm和(或)有腮腺外擴散但面神經未受累T4:Tumor>6cm和(或)累及顱底,面神經第九頁,共二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區域淋巴結(N)及遠處轉移(M)
N1同側單個≤3cmN2N2a同側單個>3cm≤6cm
N2b同側多個≤6cm
N2c雙側或對側≤6cmN3>6cmM0無遠處轉移M1有遠處轉移第十頁,共二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美國抗癌聯合會AJCC分期分期TNMⅠ期T1,T2N0M0Ⅱ期T3N0M0Ⅲ期T1,T2N1M0Ⅳ期T4T3,T4AnyTAnyTN0N1N2,N3AnyNM0M0M0M1第十一頁,共二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六、治療原則
目前對腮腺腫瘤的治療以手術為主。如位于腮腺淺葉的良性腫瘤,做腫瘤及腮腺淺葉切除+面神經解剖術。位于腮腺深葉的腫瘤,需同時摘除腮腺深葉。手術技巧:面神經解剖。
充分地切除病變盡可能保留面神經必要時做選擇性頸清掃術有指征者(Ⅲ、Ⅳ級)術后放療預后主要取決于腫瘤的分級分期第十二頁,共二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七、手術最小的術式就是淺葉部分切除術如果術前已有面癱,或發現面神經穿過瘤體,或為高度惡性,則須將受侵犯或粘連的面神經切
除,以免術后復發第十三頁,共二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1、切口和皮瓣術前劃線,最好沿皮紋;沿腮腺筋膜淺面分離至腮腺前緣,吊線牽引;垂直鈍性分離前皮瓣;保護耳大神經后支第十四頁,共二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2、順行分離面神經干在外耳道軟骨三角突前下1cm處向前方垂直鈍性分離腺體,可避免損傷通常在乳突尖和耳道連線中點附近;通常緊鄰鼓乳縫,也可能受壓移位;面神經出莖乳孔距皮膚1.6-2.7cm,直徑第十五頁,共二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順行法順行法第十六頁,共二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3、逆行分離下頜緣支:下頜骨水平支下緣,在面靜脈淺面且與之垂直;頰支:顴弓下方,與頰脂肪墊相伴,腮腺導管上、下約1.0cm;顴支:耳屏前方約3cm;顳支:眼外眥與耳輪連線中點第十七頁,共二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逆行法腮腺低度惡性混合瘤二次手術第十八頁,共二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4、切除范圍并不一定都要做整個淺葉的切除.切除的目的是獲得可靠的邊緣,同時還應保留殘余的腺體,稱之為部分淺葉切除術。既可以減少弗雷綜合征(耳顳神經綜合征)Freysyndrome的發生率,又不增加多形性腺瘤的復發率.第十九頁,共二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淺葉還是深葉?第二十頁,共二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5、剜出術對混合瘤是不合適的可能發生腫瘤種植和切除不徹底損傷面神經分支很可能出現局部復發,二次手術要困難的多而且損傷面神經機會大增第二十一頁,共二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6、超聲刀技術,采用超聲刀分離腺體,凝固血管及腺體殘端,全程無需使用結扎線.對于面后靜脈,采用“防波堤”凝固技術,即血管的近、遠、中方向上,反復凝固幾次,然后選擇中間處切斷。第二十二頁,共二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7、頸清掃術大約20%頸淋巴結轉移(cN+)cN0病變有12%隱匿性轉移(pN+)因此不推薦常規行頸清掃術腫瘤越大,惡性度越高,隱匿性轉移的幾率越高。第二十三頁,共二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8、并發癥8.1面癱暫時性面癱17%-100%,永久性面癱<5%,處理原則是盡可能立即修復神經移植的材料有耳大神經、腓腸神經、舌下神經袢術后可用丹參、維生素B1、維生素B12注射液、煙酸等增加面神經周圍微血管的供血量,改善局部微循環,營養神經,用針炙、理療、推拿、熱敷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第二十四頁,共二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8.2涎腺囊腫或涎腺瘺文獻發生率1%-15%;通常輕微且有自愈性,推薦負壓留置5-7天;多發生于術后3天以后,通常歸因于腮腺術中殘留腺泡結扎不徹底,腺體破裂而不是導管斷裂,引流不暢,蛋白酶引起自身組織消化.可能形成涎瘺;加壓包扎常常有效;包扎期間隨時觀察患者面部血供及循環是否正常對難治性病例還可以采用抗膽堿藥物、注射肉毒桿菌毒素、小劑量放療、腮腺全切術和鼓索神經切斷術第二十五頁,共二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8.3味覺出汗綜合征(Freysyndrome)迷走再生學說是目前較公認的病因。一般認為是外傷或手術切斷了的腮腺副變感分泌神經支與皮膚汗腺及表淺血管的交感神經支錯位再生聯合。導致刺激唾液分泌后表現皮膚潮紅和出汗現象。癥狀指術后3個月~6個月可出現。當咀嚼飲食或刺激分泌唾液時,術側局部出汗并伴有發紅現象,多數患者感覺不適。可能與手術中刺激神經、術后局部腫脹壓迫神經及瘢痕粘連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鎖式砝碼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信息資源管理考試題庫試題及答案
- 2025年金屬四眼鈕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車載式液壓升降臺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組胚五年制實驗課件男性生殖系統學習資料
- 提升職業教育辦學能力的創新路徑與實施策略
- 強化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應穩定的策略與實施路徑
- 供熱管網及設施升級改造方案解析
- 2025年木制圖釘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車間安全培訓考試試題答案參考
- 2025年上半年中國電子集團總部16個崗位公開招聘16名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 2025年安陽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業適應性測試題庫學生專用
- 音樂節演出項目承辦合同書
- 新視野大學英語(第四版)讀寫教程4(思政智慧版)課件 B4 Unit 4 Man and nature Section A
- 2025年河南省中招理化生實驗操作考試ABCD考場評分表
- 《文化和旅游領域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知識培訓
- 六年級《盼》說課
- 藥企變更與偏差培訓課件
- 2024年寧波市消防救援支隊社會招錄政府專職消防員考試真題
- 云南省2025年七年級下學期語文月考試卷含答案
- 2025年中國冶金地質總局三局校園招聘48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