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號”夜空中最會保密的“星”_第1頁
“墨子號”夜空中最會保密的“星”_第2頁
“墨子號”夜空中最會保密的“星”_第3頁
“墨子號”夜空中最會保密的“星”_第4頁
“墨子號”夜空中最會保密的“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可任意編輯——“墨子號”夜空中最會保密的“星”

8月16日凌晨,伴隨著世界首顆量子科學測驗衛星在酒泉圓滿放射告成,中國人的“飛天”理想再次綻放,此后,浩瀚星空里也多了一份屬于中國和世界的“量子”牽掛。

2022年8月16日,世界首顆量子科學測驗衛星告成放射(新華社金立旺攝)8月16日1時40分,備受矚目的以“墨子號”命名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測驗衛星在酒泉告成放射升空。“墨子號”量子衛星成為浩瀚夜空中最亮的“星”,開啟為期兩年的太空科學旅程。

星地高速量子密鑰分發、廣域量子通信網絡、星地量子糾纏分發以及地星量子隱形傳態等多項科學測驗任務是“墨子號”量子衛星的主要任務。業內人士指出,此次放射任務的圓滿告成,將使我國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構建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測驗體系。有媒體稱,在這場“特殊的太空競賽”中,中國“邁出了一大步”。

科學之路任重道遠,量子世界迷霧重重,“第一顆量子衛星”的頭銜來之不易。從最初的研制到放射,量子衛星承載了太多關注的目光與期許。那么,這顆舉世矚目的“新星”畢竟有多牛?技術實現難度又有多高?

信息安好的“終極武器”

量子科學對絕大多數人來說特別高冷。但當它與信息技術相連,就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當今社會,信息的海量傳播背后也充塞著信息泄露的風險。而量子科學那么為信息安好供給了“終極武器”。

在物理王國里,量子理論是一個“百歲的幽靈”,愛因斯坦也曾被它的“詭異”所困擾。在量子世界中,一個物體可以同時處在多個位置,一只貓可以處在“死”和“活”的疊加狀態上;全體物體都具有“波粒二象性”,既是粒子也是波;兩個處于“糾纏態”的粒子,即使相距遙遠也具有“心電感應”,一個發生變化,另一個會瞬時發生相應變更……

正是由于量子具有這些不同于宏觀物理世界的奇異特性,才構成了量子通信安好的基石。在量子保密通信中,由于量子的不成分割、不成克隆和測不準的特性,所以一旦存在竊聽就必然會被發送者覺察并回避。

“傳統的信息安好都憑借于繁雜的算法,只要計算才能足夠強大,再繁雜的保密算法都能被破解。量子通信能做到十足安好,是由量子自身的特性所抉擇的,計算才能再強也破解不了,因此它是革命性的,可從根本上、永久性解決信息安好問題。”量子科學測驗衛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院士說。

潘建偉形象地比喻,量子通信的根本特征就是利用微光世界的最小單元,譬如15瓦的燈泡,每秒都會放射一些能量,假設用放大鏡來看它是由小顆粒組成,約莫每秒鐘可以釋放百億個小顆粒。假設在量子通信中將這種小顆粒用來做信號,就不能被分割成半個小顆粒,就像水分子一樣,不能分成1/2個水分子。

量子保密通信能從三個方面保障信息安好。第一,發送者和接收者之間的信息交互是安好的,不會被竊聽或盜取。其次,“主仆”身份能自動確認,只有“仆人”才能使喚“仆人”,而其他人無法指揮“仆人”。第三,一旦發送者和接收者之間的傳遞口令被惡意篡改,使用者會馬上知曉,從而重新發送和接收指令。

“四種武器”挑戰四大測驗任務

8月17日,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所屬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密云站,在其次十三圈次告成跟蹤、接收到了量子衛星“墨子號”的首軌數據。“墨子號”首軌任務時長約7分鐘,接收到的數據量約為202MB,閱歷證,衛星數據質量良好。

據悉,“墨子號”量子衛星上搭載了自主研發的“四種武器”:量子密鑰通信機、量子糾纏放射機、量子糾纏源和量子試驗操縱與處理機。同時,在地面創辦了科學應用系統,包括1個中心——合肥量子科學測驗中心;4個站——南山、德令哈、興隆、麗江量子通信地面站;1個平臺——阿里量子隱形傳態測驗平臺。

這顆量子衛星的壽命為兩年,將完成四大任務:星地高速量子密鑰分發測驗、廣域量子通信網絡測驗、星地量子糾纏分發測驗和地星量子隱形傳態測驗。

潘建偉介紹,測驗大致分為三類:第一類是舉行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密鑰分發,實現天地之間的安好通信;其次類相當于把量子測驗室搬到太空,在空間尺度檢驗量子理論;第三類是實現衛星和地面千公里量級的量子態隱形傳輸。

但要完成“作業”并不輕松。目前,國際上還沒有一個國家將量子科學測驗送入空間,量子衛星的研制沒有任何閱歷可循,過程彌漫了困難和挑戰。

▲科研人員模擬地面望遠鏡向量子衛星放射信標光(新華社劉坤攝)▲在酒泉衛星放射中心,量子科學測驗衛星在與運載火箭適配器對接(圖/新華社)天地一體化連通:

從太空向地面存錢罐扔硬幣

在量子通信中,最大的難點在于如何實現天地一體化的量子聯通。這就好比在太空往地面的一個存錢罐里扔硬幣,需要切實地將硬幣投擲于儲蓄罐的狹小入口。假設展現一點偏差,信息的傳遞便會功虧一簣。

“量子的編碼就像計算機編碼0101一樣,有正負、垂直、水對等不同狀態,要把量子的偏振方向檢測出來,才能變成密碼。”量子科學測驗衛星常務副總設計師、衛星總指揮王建宇介紹,量子里面有兩組狀態,一組是正交的,一組是傾斜45度的,所以,一共有四個不同的偏正狀態。

不僅如此,地面上的“存錢罐”(接收裝置)和天空中的“投擲者”(量子衛星)也擔心分,它們都在不停地旋轉運動。

“這就是瞄準和檢測偏正的最大難度所在,我們要在雙方都處于運動狀態的處境下完成信息傳遞。”王建宇強調,稍微對不上都不行,假設這樣,地面上收到的就是誤碼。

據王建宇介紹,一旦誤碼率高于3.5%,信息傳輸就沒有意義。“3.5%是個底線,通常我們會把誤碼率操縱在1%至2%之間。”

探測器靈敏度:

在地球上看到月球的火柴光

假設說從太空向地面存錢罐扔硬幣已經讓人咋舌,那接下來的技術那么更讓人感嘆。

量子衛星采用的是單光子探測器,目的是實現對每一個光子的抓獲。這是一個什么概念?

“一個60瓦的燈泡每秒放射的光子數大約是1021,而一根火柴的最大光亮大約是3瓦至5瓦。”王建宇說,量子衛星探測器靈敏度相當于在月球上點根火柴,我們在地球上用望遠鏡可以看到它的亮光。

假設考慮到火柴點燃后光的分散效應,其觀測難度可想而知。“探測器的靈敏度務必達成這種程度,才能捕獲來自太空中的一顆顆光子。否那么,天上的量子衛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王建宇說。

時間同步設置:

一秒鐘給一億個光子排排隊

在太空中,量子衛星每秒鐘大約向地面放射一億個光子,需要地面接收裝置對全體光子舉行接收。然而,這個接收過程并非來者不拒,而是要講究先來后到。

“我們務必知道每個光子是第幾個發出來,信息傳遞要求發送端和接收端能對得上,要有一個完整的序列。”王建宇說。

將光子們一一對接的手段就是時間同步。“我們現在的接收頻率能做到一個納秒,也就是在一秒鐘之內,把一億個光子全都排列好。”王建宇介紹。

為何取名為“墨子”

對于好多人來說,量子科學分外神秘,而世界首顆量子科學測驗衛星命名為“墨子號”也讓好多人迷惑不解——墨子不是先秦諸子百家中墨家的創始人嗎,他跟量子有什么關系?

“墨子號”之得名,是為了紀念墨子在早期物理光學方面的成就,他最早提出過光線沿直線傳播的觀點,舉行了小孔成像測驗。“關于這顆衛星的命名,我們考慮了好久。”潘建偉說,最終命名為“墨子號”,緣起于已故出名教導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錢臨照。

錢臨照作為老一輩光學、科技史研究者,早年對墨家經典著作《墨經》有過深入研究,他對《墨經》的研究察覺被英國學者李約瑟得知,后者對此感嘆不已。錢臨照察覺《墨經》中有不少與現代科學學識相通的記載,譬如墨子在《墨經》中提出的“光學八條”。

“墨家規律是全球三大古老規律體系之一,而規律體系是科學的根基。”潘建偉說,墨子在兩千多年前就察覺了光線沿直線傳播,并設計了小孔成像測驗,奠定了光通信、量子通信的根基。

墨子的付出還遠不止于此,用一代宗師、中國思想史研究專家楊向奎先生的話來說:“墨子在自然學上的成就,絕不低于古希臘的科學家和哲學家,甚至高于他們。他個人的成就就等于整個希臘。”

“就像國外有伽利略衛星、開普勒望遠鏡一樣,以中國古代宏偉科學先賢的名字來命名全球首顆量子衛星,將提升我國的文化自信。”潘建偉說。

“量子星群”引領量子互聯網時代

據專家介紹,量子衛星放射后,天地一體化量子科學測驗系統將投入正式運行,而“京滬干線”大尺度光纖量子通信骨干網工程預計今年下半年交付。

▲在酒泉衛星放射中心,星罩組合體在轉運至放射塔架(圖/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大規模推廣量子通信應用后,將極大提高人們信息傳輸的私密性和安好性。”潘建偉說,建好“量子互聯網”后,人們不用再惦記任何信息泄露,從而制止惡意攻擊和欺詐行為。

信息安好從根本上需要解決的就是傳輸內容不被別人知道、保證接收者是和發送者對話,以及信息不被篡改。潘建偉說,僅僅放射一顆衛星是不夠的,只有形成星座才能建構起網絡,而且需要地面配置相應根基設施,確保網絡聯接到千家萬戶。

“譬如,將來可以在手機中植入量子加密芯片,用來接收并存儲密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