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高考歷史模擬試卷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上。用2B鉛筆將試卷類型(B)
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右上角〃條形碼粘貼處”o
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
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
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無效。
4.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據《后漢書》記載,東漢后期出現了“豪人之室,連棟數百,膏田滿野,奴婢千群,徒附萬計,船車商販,周于四
方……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的現象。該現象所反映的農業經營方式
A.提高了農民生產積極性B.破壞了小農經濟
C.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財稅D.緩和了階級矛盾
2.1914年9月《中華小說界》雜志刊出一幅題為''世界將來之偉人”的圖片(下圖),圖案是中心一小圓,外圍一大
圓。小圓中為中國男孩,外圈12小圓各有一小孩,分別標為英、俄、意、美、法、德、比、日等12國名。這種思想
產生的原因是
人體之來將界世
日比?法羅美奧荷埃意俄英華
“戰界將來之偉人”.《中華小說界》1914年9月
A.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激勵人心
B.新文化運動的開展解放了思想
C.民主共和制的建立提升了民族自信心
D.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找到新發展方向
3.1555年《奧格斯堡宗教和約》簽署,使新教和天主教一樣得到承認,并規定了“誰的地盤,誰的宗教"”的原則。
該約簽訂得益于:
A.文藝復興B.宗教改革C.啟蒙運動D.英國革命
4.清末有官員驚嘆:國之典章莫重于章服,而今之章服之紊亦已甚矣。以職員所涉歷,車于陸,舟于水,皆洋式也;
酒于觥,肉于俎,皆洋食也;樓其冠,洋其履,德、法其衣裳,皆洋工也。這一驚嘆表明當時
A.西方生活方式影響深刻
B.儒家傳統觀念受到沖擊
C.歐風美雨挾來文明開化
D.國人衣食住行全盤西化
5.法國總統戴高樂曾尖銳地指出:“美元特權”把世界貿易變成了美國的倉庫,美國出現了貿易赤字,只需要多印些美
元就可以無償向其他國家換取商品勞務。他所說的“美元特權”是基于
A.馬歇爾計劃
B.布雷頓森林體系
C.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D.關貿總協定
6.下表反映了中國近現代史上四個不同時期的時代特征,其中1894年-1921年應該填:
時期主題詞
1894-1921年
1921-1935年開天辟地,漸趨成熟
1949-1956年民族獨立,獲得新生
1978-2001年改革開放,堅定不移
A.五四風雷,抗日烽火B.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C.國共對峙,走向抗戰D.星星之火,力挽狂瀾
7.1921年香港進行人口普查時,有一則謠言廣為流傳。其內容是:政府欲修建跨海大橋,每個橋墩底下將埋葬一些
孩子以收加固之效。許多母親相信,人口統計的目的是為了選擇合適的殉難者。因此,該次人口普查中隱匿了大量兒
童未加統計。該現象反映出
A.英國殖民當局對香港的血腥統治
B.香港地區的近代化水平有待提高
C.香港華人對英國殖民者充滿猜疑
D.中英兩國文化出現了激烈的碰撞
8.1950年初,周恩來強調,為了抵抗美國的侵略和威脅,同蘇聯結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黨和國家的獨立
性丟掉”。這一認識
A.遵循了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
B.否定了“一邊倒”方針
C.擺脫了意識形態對外交的影響
D.堅持了獨立自主原則
9.利瑪竇在《中國札記》中說,雖然我們已經說過中國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貴族政體……
如果沒有與內閣大臣磋商或考慮他們的意見,皇帝本人對國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決定……所有這類文件都必須先
由大臣審閱然后呈交給皇帝。利瑪竇認為中國明朝時
A.君主制不是中國政府的主要形式B.內閣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君權
C.君主與內閣大臣有同等的決策權D.內閣掌握著明朝的行政大權
10.18世紀后期到19世紀早期,大量愛爾蘭和蘇格蘭的農村勞動力轉移至經濟發達的英格蘭各地的工業城市,1801
年至1845年,英格蘭的愛爾蘭移民從幾萬人迅速增長到一百多萬人。這反映了
A.移民潮促進了英國農業近代化
B.愛爾蘭圈地運動導致農業破產
C.英國的工業化改變了社會結構
D.城市化進程加快推動工業革命
11.1862年京師同文館成立時“應考者寥寥”。1867年,僅有98人報名,錄取30人,最終到館只有10人。而1885
年的招考異常順利,報考者達394人,經初試、復試,最后錄取到館達108名。這一變化說明
A.教育救國成為社會共識B.民主科學思想已得到廣泛傳播
C.清政府廢除了科舉制度D.“西用”思想的社會基礎擴大
12.據現有的考古資料所知,中華民族的祖先分別在多個區域創造了原始文化。這些早期先民的文化區,時間上有先
后,規模上有大小,水平上有高低,但是它們各有特點,自成系統,既有個性,又有共性。這體現了中華文明的起
源()
A.以中原地區為主,逐漸向外輻射B.呈現八方雄起、豐富多彩的姿態
C.在諸多區域同時出現,各自發展D.各地區存在延續不斷的繼承關系
13.”采取統一經營與分散經營相結合的原則,使集體優越性和個人積極性同時得到發揮。這一制度的進一步完善和
發展……”?上述材料中所述“這一制度”指的是
A.解放區的土地改革制度B.建國初期的農業生產合作社
C.58年開始的人民公社體制D.新時期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4.1901—1905年,清政府推出一系列“新政”舉措,其中不包括
A.預備立憲B.廢除科舉C.派遣游學D.修訂刑律
15.針對旱災引發的糧食供應問題,1978年9月,安徽省委決定:借出部分集體土地讓社員自由耕種,對超產部分不
計征購;還允許利用荒山湖灘種植糧油作物,誰種誰收。這一舉措
A.誘發農民包產到戶的實踐B.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廣泛推行
C.表明人民公社制度的解體D.推動農業生產技術革命性進步
16.東漢的士大夫領袖常常“以天下風教為己任“,居高臨下,居于道德世界價值裁判者地位:而北宋的士大夫如范
仲淹等人則方正平易,“以天下為己任"。這一變化反映
A.士人主體意識的強化B.君主專制制度的衰落
C.理學成為主流價值觀D.市民階層力量的壯大
17.梁啟超倡議建立“新史學”,“新”就新在
①以歷史進化論為指導②以國民群體為歷史重心
③以全體國民為讀者對象④以“以古鑒今''為研究目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8.下面宣傳畫中的歐洲人民正期待著來自美國的貨物,這一援助來自于
A.富爾敦演說B.布雷頓森林體系C.馬歇爾計劃D.莫洛托夫計劃
19.唐太宗在吸收前人“明主治吏不治民”思想的同時,認識到以法管官才是治國之本,因此提出“以法治吏”的思
想,明確“二風十愆”的罪名,從作風上、道德上、政治上約束官員。這表明唐代
A.監察制度的發展完善B.官員選拔以德行為先
C.外儒內法的治國方式D.重視傳統的民本思想
20.下列引文,符合王守仁核心思想觀點的是
A.“道源出于天,天不變,道亦不變。”B.“夫形于天地之間者,物也”
C.“宇宙之間,一理而已"D.“夫萬事萬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21.現代考古在殷墟苗圃北地、孝民屯、大司空村等9處出土了石器共209件,其中農業生產工具的鏟、鐮、磨石等,
計144件,另外出土蚌器205件,其中農業生產工具有鏟、鐐、刀等,計179件。這些考古發現可以用來說明當時
A.社會處于舊石器時代晚期
B.農業在社會經濟中地位重要
C.人們開始由遷徙走向定居
D.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己形成
22.如圖創作于武昌起義后,作者有意將“國”字寫成了“國”,這一現象常見于當時的傳單、標語和報刊等,說明
那時已漸入人心的觀念應首推
A.體恤民情B.民族團結C.民主共和D.民風變易
23.20世紀80年代,鄧小平曾指出,“城市改革實際上是整個經濟體制的改革”“城市改革不僅包括工業、商業,
還有科技教育等,各行各業都在內”。鄧小平意在強調
A.農村改革的影響力較小B.城市改革是經濟體制改革的試金石
C.深化國有企業體制改革D.城市經濟體制改革應全面展開
24.布達拉宮不僅是藏族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漢藏人民團結協作的有力佐證。頤和園有中國古典園林博物館之
稱,其中與布達拉宮有相似風格的建筑是
A.智慧海B.樂壽堂C.佛香閣D.四大部洲
25.“它借助于一種偉大的宗教和共同的制度,把阿拉伯人、波斯人、土耳其人、印度人以及非洲不同部落的人團結
在一起。……它不僅造就了一個出類拔萃的多元社會,而且創造了一種有著許多獨創發現和成就卓越的遺產”。這一
“偉大宗教”的創始人是
A.喬達摩悉達多B.耶穌C.默罕默德D.漢謨拉比
26.強調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這種觀點屬于:()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
27.兩漢刺史按“六條問事,非條所問即不省”,刺史只能檢查郡守執行公務的情況,如發現其有不法行為,只能向
朝廷“劾奏”。《后漢書?朱浮傳》載,“舊制:州牧奏二千石長吏不任位者,事皆先下三公,三公遣掾史驗案,然后
黜退”。這反映出()
A.中央旨在實現集權B.地方吏治較為敗壞
C.朝廷強化監察地方D.刺史州牧位卑權重
28.如表是20世紀世界局部戰爭與武裝沖突次數統計,是根據學者研究整理而成,據此可以說明
國與國之間:19場,
20世紀80年代29場
國內沖突:10場,2
國與國之間:3場,
1990-1994年18場
國內沖突:15場,i
A.世界整體發展形勢日趨緩和
B.國際格局變動導致國內矛盾激化
C.兩極格局有效維護了世界和平
D.軍事大國不再是武裝沖突的主角
29.“風雪里一個滿身烏黑的小東西,'掃呀,掃呀'在那里哭哭啼啼!'因為我原先在野地里歡歡喜喜,我在
冬天的雪地里也總是笑嘻嘻‘。"英國詩人威廉?布萊克在《經驗之歌》中用組歌描繪了掃煙囪孩子,從側面反映了
工業化初期的英國社會。這首詩歌
A.以浪漫主義風格表達不滿情緒
B.以現實主義筆觸揭露社會黑暗
C.以現代主義手法表現自我追求
D.以印象主義技巧展現真實歷史
30.在封建傳統社會中,安土重遷、戶籍嚴密、士農工商各安其位的“官”“民”二元制組織系統中,縣以下的各種
家族社會進行自我管理,而對于流動的農工商,封建政府在絞盡腦汁尋求管理辦法時,地域商人建立的會館在依靠官
方支持構建自身合法性的過程中,實際彌補了官方管理機構在這一界域的薄弱控制。這主要說明商人會館的建立
A.承擔封建政府基層管理職能B.有效保障商人群體的合法權益
C.保障商人政治地位的合法性D.利于構建商人群體的國家認同
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
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31.印度人筆下的英國殖民統治
1871年,瑙羅吉(1825—1917印度棉花貿易商人、民族解放運動早期最著名的活動家)就英國在印度的統治進行
了評述。
?廢除了寡婦自焚和殺嬰制度。
?教育,包括男子和婦女教育。……復興了印度光輝的文學。但它所做的比應該做的要少。
?和平和秩序。言論自由和出版自由。……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使人民免受壓迫之苦。它本許諾給予印
度人公平合理地參與國家高級行政管理的機會,但它一再失言……完全忽視了印度人的情感和看法。
?為鐵路和灌溉工程貸款。一些有價值的產業逐步發展,如藍胡、茶葉、咖啡、絲綢等。出口增加。電報事業發
展。造成了貧困化。
根據以上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的問題:
(1)瑙羅吉從哪些角度對英國的殖民統治進行了評述?
(2)瑙羅吉認為英國的殖民給印度帶來了哪些影響?
(3)你如何理解瑙羅吉對英國在印度殖民統治的評價?
32.材料軍戶制,是明初在特定人戶中實行的一種世襲的、有報酬的兵役制。朱元璋為了保證國家兵役、
徭役、田賦以及丁銀收入的實現,把居民劃分為:民戶、軍戶、匠戶、灶戶。軍戶專門承擔兵役,士兵享有月糧和布帛
錢鈔等賞蜴。明初,由于軍隊編制比較混亂,有原來的紅巾軍、有地主軍、有新征兵、有降軍(歸附軍)也有犯罪充軍(所
謂思軍)等等,影響了軍隊的戰斗力。明朝建立后,在元代舊籍冊的基礎上,由兵部改置軍籍勘合,評細開列軍戶從軍
來歷、調補衛所年月、在營丁口之數,從而建立起新的較為完備的軍戶制度。軍戶實行嚴格的世襲制度,其籍貫單列,
由都督府管轄,非經皇帝特許或官至兵部尚書,任何人都不得擅自改籍。軍士在營,其職責分為鎮守和屯墾,按時輪
流,屯田固定上交糧食,以供給守備軍及官吏。自京師到郡縣,設立衛、所管理,內統于五軍都督府,外統于都指揮
使司。軍戶制度使得兵有定籍,兵農合一,屯守兼備,不但保證了兵源,也滿足了軍隊的供給。明代中葉以后,軍戶
制遭到破壞,逐漸為募兵制取代。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明代實行軍戶制的歷史背景。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明代軍戶制的主要特點及積極作用。
33.武漢作為中國的中部重鎮,見證了中國近現代歷史的變遷。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從1904年商部開始勸辦商會至1910年辛亥前夕,湖北省共設立商會24個。工商業者在擁護政府“振
興工商”政策的同時,強烈反對政府的害商行為,要求“速開國會”、分享政權。商會參與了收回利權抵制美貨、地
方自治、國會請愿等維護自身利益的民主運動,還出面維護公共利益,促進社會教育變革。
——摘編自王春雷《辛亥革命前夕武漢工商業的早期現代化》
材料二在近代中國的大變局中,武漢成為世界聚焦的大都市。1926年底,革命浪潮從珠江席卷到長江中游。轟
動世界的大革命在這里進入高潮,繼而大革命在這里徹底失敗,繼而土地革命又從這里開始。
——摘編自田子渝《武漢曾是赤都》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湖北商會建立的歷史背景。
(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指出“轟動世界的大革命”能夠在武漢進入“高潮”的歷史條件。
參考答案(含詳細解析)
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B
【答案解析】
東漢后期豪強地主控制大量的土地和勞動力,經營田莊,破壞了小農經濟,B項正確;豪強地主控制下奴婢和徒附沒
有人身自由,不會有較高的生產積極性,A項錯誤;田莊控制大量的人口,減少了中央政府的財稅收,C項錯誤;農民
成為奴婢和徒附,受到的剝削壓迫很重,不能緩和階級矛盾,D項錯誤。
2、C
【答案解析】
材料“1914年9月”“這張圖里中國小孩居世界中心”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由于辛亥革命一舉推翻千年帝制而成為亞
洲第一個共和國的信心與自豪,故C項正確;A項錯誤,民族資本主義產生于19世紀六七十年代;新文化運動對東西
方文化存在著錯誤的認識,故B項錯誤;1917年十月革命后,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故D項錯誤。
點睛:圖片型選擇題以歷史文物、人物、事件、漫畫的圖片為依托,綜合性地考查了多項能力,既有圖片的處理能力,
也有原因分析的歷史闡釋的能力,對考生認識歷史發展特征和邏輯推理能力也有較高的要求。做好這類選擇題的前提
是審題,特別是突出對題目提供的圖片進行仔細分析,這要求做到“三看三思”:1、對圖片要“三看”:一看圖片的
時間、空間,界定答題范圍;二看圖片反映的問題實質,確定答題方向;三看圖片的關鍵信息,明確內涵、外延。2、
對被選項要“三思”:一思考每一個被選項是否符合歷史史實,排除不符合圖片反映的史實的選項;二思考是否符合
題干要求,排除不符合題干要求的;三思考是否與題干有必然的邏輯聯系,排除與題干無關緊要的。
3、B
【答案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奧格斯堡宗教和約》是神圣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同帝國境內德意志新教諸侯締結的和約。和約
結束了天主教在德意志的一統局面,是路德宗新教同天主教在德意志平等存在的法律根據。德意志諸侯通過和約擴大
了政治和宗教權勢,侯國分立體制進一步鞏固。因此該條約的簽訂得益于宗教改革,B選項符合題意;文藝復興的核
心是人文主義,與材料無關,A選項排除;啟蒙運動的核心是理性主義,斗爭的矛頭是封建專制體制,C選項排除;英
國資產階級革命反對的是斯圖亞特王朝的專制統治,為資本主義發展開辟道路,與材料無關,D選項排除。
4、A
【答案解析】
材料說的是受到工業文明的沖擊,清末中國的社會生活受到西方生活方式的影響深刻,答案為A;材料沒有體現BC
項內容,排除;D項錯在“全盤西化”。
5、B
【答案解析】
本題考查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根據題干提供的信息“美元特權”和所學史實可知,”布
雷頓森林體系”規定了美元與黃金掛鉤、其他會員國貨幣與美元掛鉤的貨幣政策,通過布雷頓森林體系
確立了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A項馬歇爾計劃是二戰后美國援助西歐的計劃;C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是
根據布雷頓森林協定成立的組織;D項關貿總協定是國際性的貿易組織。
點睛:材料“美元特權”“只需要多印些美元就可以無償地向其他國家換取商品勞務”是解題的關鍵。
6、B
【答案解析】
試題分析:A項錯誤,抗日戰爭是在1937年開始的;C項錯誤,國共對峙是從1927年開始的;D項錯誤,星星之火
指的是創立農村革命根據地,是在1927年后開始的。B項正確,1894年到1921年間,進行了辛亥革命,創立了共和
制度。
考點:辛亥革命
點評:此題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相關內容。亥革命發生在1911年,是資產階級領導的革命運動,推翻了清王朝君主專
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傳播了民主共和的觀念,頒布了約法。辛亥革命極大的推動了中國的民主化進程。
7、C
【答案解析】
1921年香港人口普查隱匿了大量兒童未加統計是香港民眾從迷信的角度誤解港督政府修建跨海大橋的加固工程,說明
香港華人對英國在香港的殖民統治表示不滿和猜忌。故答案為C項。A項“每個橋墩底下將埋葬一些孩子以收加固之
效”純屬謠言,無法體現英國對香港統治的血腥性,排除;B項材料中的謠言與香港近代化水平高低沒有直接關系,
排除;D項謠言不代表中國文化,因此無法體現中英兩國文化上的差異,排除。
8、D
【答案解析】
依據材料信息可知,這一認識認為在實行“一邊倒”外交政策的同時,“不能把自己的黨和國家的獨立性丟掉”,是
堅持了獨立自主的原則,因此D選項正確。A選項錯誤,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出于1953年12月,與材料時間不符;
B選項錯誤,“一邊倒”方針并不意味著中國放棄獨立自主,盲目地、無原則地傾向蘇聯,這一認識并未否定''一邊
倒”方針;C選項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特征,不是材料中認識的特征。故正確答案為D選項。
9、B
【答案解析】
根據材料“如果沒有與內閣大臣磋商或考慮他們的意見,皇帝本人對國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決定……所有這類文
件都必須先由大臣審閱然后呈交給皇帝”可知,利瑪竇認為內閣在一定程度上制約皇權,B符合題意;A與材料無關,
故A不符合題意;明代皇帝大權獨攬,內閣沒有法定決策權和行政權,故CD不符合題意。故選B。
10,C
【答案解析】
根據材料“大量愛爾蘭和蘇格蘭的農村勞動力轉移至經濟發達的英格蘭各地的工業城市”并結合所學,當時正是第一
次工業革命時期,農村勞動力轉移,城市化進程加快,社會結構開始改變,故選擇c選項:材料并不是說明農業近代
化,故排除A選項;材料主旨并不是側重于圈地運動的影響,故排除B選項;材料重點是工業革命推動城市化進程,
并不是城市化進程加快推動工業革命,故排除D選項。
11,D
【答案解析】
京師同文館的招考由“應考者寥寥”到異常順利,說明“西用”思想的社會基礎有所擴大,促進了京師同文館的招考,故
選D項;A項與題意不符,且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民主、科學是1915年興起的新文化運動的指導思想,B項排除;
清政府廢除科舉制是在1905年新政,排除C項。故選D。
12、B
【答案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但是它們各有特點,自成系統,既有個性,又有共性”
說明中華文明的起源是多文明中心共存的特點,答案選B,ACD三項與題意要求不符。
考點:中華文明的起源
點評:中華文明遍布各地,呈現了多元發展、互相滲透、融聚一體的特點。在世界四大文明體系中,中華文明是唯一
沒有中斷和不斷向前發展的獨立文明體系,這一早就了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的文明特征。
13、D
【答案解析】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指農戶以家庭為單位向集體組織承包土地等生產資料和生產任務的農業生產責任制形式,依據
材料“統一經營與分散經營相結合”“個人積極性發揮”可知,這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D正確;解放區的土地改
革制度是廢除封建土地剝削制度,A錯誤;農業合作化運動是把土地等主要生產資料由農民私有制轉變為集體所有制;
由一家一戶的個體經營轉變為集體經營,這與材料中的“分散經營”不符,B錯誤;人民公社化運動挫傷了人民的生
產積極性,排除C項。
14、A
【答案解析】
預備立憲指的是清政府迫于壓力,在辛亥革命前夕宣布為預備實行君主立憲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肇始于1906年,與
題意時間不符,故選A項;結合所學可知,BCD項皆為“新政”舉措,排除。
15、A
【答案解析】
據材料“1978年9月……借出部分集體土地讓社員自由耕種,對超產部分不計征購;還允許利用荒山湖灘種植糧油作
物,誰種誰收”可知,為解決旱災引發的糧食供應問題,安徽省委決定借出部分集體土地讓社員自由耕種,對超產部
分不計征購,目的是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體現了多勞多得,誘發農民包產到戶的實踐,A正確;據所學可知,1980
年后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廣泛推行,B與材料不符;1980年四川廣漢率先改社建鄉,故C說法錯誤;材料體現的是土
地經營方式的改變,沒有體現“生產技術的進步”,D錯誤。
16、A
【答案解析】
東漢士大夫以教化天下為己任,北宋士大夫則以天下為己任,角色的變換體現了北宋士大夫責任擔當意識的強化,即
主體意識的強化,故選A;材料未涉及君主專制制度,排除B;士大夫觀念變化不能體現理學成為主流價值觀和市民
階層力量的壯大,排除CD。故選A。
17、A
【答案解析】
梁啟超倡議建立“新史學”主要是從歷史進化論為指導,以國民群體為歷史重心,從而培養國民素質的研究方向,
①②③正確;新史學和傳統史學都具有“以古鑒今”為研究目的,排除④,選擇A正確。
18、C
【答案解析】
馬歇爾計劃是美國援助歐洲的計劃,故C正確;丘吉爾的富爾頓演說發出了冷戰信號,A錯誤;布雷頓森林體系是以
美國為主導的在資本主義經濟體系,B與材料無關;莫洛托夫計劃是1947年針對美國的馬歇爾計劃,蘇聯為防止東歐
的“離蘇傾向”,加強與東歐經濟聯系,援助東歐發展經濟而與東歐各國簽訂的經濟協議總稱,D與材料無關。
19、A
【答案解析】
依據材料“從作風上、道德上、政治上約束官員”并結合唐代的制度可知,為了保證自己的統治,唐太宗對唐代的監
察制度進行了發展完善。A正確;材料反映的是對官員的監督,而不是選拔,B錯誤;材料只體現了采用法家思想對官
員進行監督,未體現儒家的治國方式,C錯誤;材料反映的是對官員的監督,重視民本思想不符合材料主旨,D錯誤。
故選A。
20、D
【答案解析】
“夫萬事萬物之理不外于吾心”意思是萬事萬物的道理不存在于我們的心外,它是明代思想家王守仁說的,故D符
合題意;”道源出于天,天不變,道亦不變。”是西漢思想家董仲舒的觀點,意思是封建社會的最高原則是由天決定
的,天是永恒不變的,因此封建統治秩序是不變的,故A不符合題意;“夫形于天地之間者,物也”意思是存在于天
地間有形象的是萬物,這句話是南宋思想家葉適說的,故B不符合題意;”宇宙之間,一理而已”意思是理是世界的
本原,這句話是南宋思想家朱熹說的,故C不符合題意。故選D。
21、B
【答案解析】
依據材料信息可知,殷墟中出土了大量的農業生產工具,在出土石器及蚌器中比重較大,這說明當時農業在社會經濟
中地位重要,因此B選項正確。A選項錯誤,距今二三萬年前是中國舊石器時代的晚期,與殷商的存在時間不符;C
選項錯誤,材料不能體現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D選項錯誤,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開始出現于春秋戰國時期。故正確
答案為B選項,
22、C
【答案解析】
將“國”字寫成了“園”,體現出民主的思想。“這一現象常見于當時的傳單、標語和報刊等”表明武昌起義后的民
主共和觀念逐漸深入人心,故C正確;體恤民情不符合辛亥革命后主流思想,排除A;當時主要是民主共和,不是民
族團結,也不是民風變化的問題,排除B和D。故選C。
23、D
【答案解析】
根據材料“城市改革不僅包括工業、商業,還有科技教育等,各行各業都在內”結合所學可知鄧小平強調城市經濟體
制改革應該全面展開,故選D;材料沒有體現農村改革,排除A;當時城市經濟改革剛開始實行,不能說是試金石,
B錯誤;材料不能體現國有企業改革,C錯誤。
24、D
【答案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頤和園的四大部洲象征著佛教世界,是典型的藏式寺廟建筑風格,符合題意。D正確;智慧海,是頤
和園最高處的一座無梁佛殿,由縱橫相間的拱券結構組成,不符合題意,A錯誤;樂壽堂是慈禧太后的寢宮,不符合
題意,B錯誤;佛香閣是仿杭州的六和塔建造,不符合題意,C錯誤。故選D。
25、C
【答案解析】
穆罕默德創建伊斯蘭教,阿拉伯帝國包括了阿拉伯、波斯、土耳其以及非洲等區域,故C正確;喬達摩悉達多是佛教
的創始人物,佛教不涉及阿拉伯人,排除A;耶穌是基督教創始人物,不涉及非洲、印度人等信息,排除B;漢謨拉
比制定漢謨拉比法典,不涉及宗教,排除D。故選C。
26、A
【答案解析】
儒家思想強調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故選A;道家主張無為,墨家主張兼愛非攻,法家主張法治和中央集
權,與材料信息無關,排除BCD。
27、A
【答案解析】
材料體現的是兩漢時期的刺史主要職責是郡守執行中央政策的情況及是否有違法行為,凸顯的是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力,
A正確;材料與地方吏治敗壞無關,B排除;監察地方只是材料的表現,C排除:材料未涉及刺史的地位,D排除。
故選A。
28、B
【答案解析】
從表中可知,冷戰結束后,各國之間戰爭大幅減少,國內沖突加劇,說明在冷戰掩蓋下國內矛盾暴露出來,故B正確;
從數據上看,冷戰后短短的四五年時間,就有18場局部戰爭與武裝沖突,不能說明世界形勢在緩和,故A錯誤;C、D
材料均未體現,排除。
【答案點睛】
本題考查史學研究的基本方法,解題的關鍵是看懂表的內容。考查史學研究的基本方法,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
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9、A
【答案解析】
材料“小東西……哭哭啼啼……歡歡喜喜……笑嘻嘻”這些對人豐富情感的描述,體現了浪漫主義的寫作風格,A選
項正確。現實主義的筆調往往冷靜客觀,與該段文字所展現的風格不符,B選項錯誤。現代主義的特點是反傳統和反
理性,重視藝術家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現,C選項排除。印象主義強調的是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萬物的“瞬間印象”,
表現微妙的色彩變化,D選項排除。
30、D
【答案解析】
地域商人建立的會館彌補了官方管理機構對流動商人的管理,從而強化了商人的家鄉認同和國家認同。因此,這說明
商人會館的建立利于構建商人群體的國家認同,故D正確;會館沒有基層管理職能,故A錯誤;材料主旨不是強調保
障商人群體的合法權益,故B錯誤;材料體現不出商人政治地位,故C錯誤。
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
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31、(1)水平1:準確的答案
?人道,文化教育,政治,經濟
(2)水平1:能全面地理解所給材料含義
?積極影響:人道方面,保護了寡婦和嬰兒。文化教育方面,促進了教育發展,復興了印度本土文學。政治方面,帶
來了和平和秩序,實行了保護人民自由權利、財產等現代社會規則。經濟方面,推動了現代產業的發展,使傳統農業
現代化。
?消極方面: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措施還不夠到位。政治方面,帶來了和平和秩序,現代社會的政治規則。經濟方面,
造成貧困化。
水平2:不能全面地理解所給材料含義
(3)本大題采用分項評分方法。評分觀察的要素是:觀點、史實、論述、組織。
評分項一:觀點
水平1:能夠從作者的立場、時代要求等方面去理解他的觀點。
?瑙羅吉的觀點典型地反映了殖民地國家的先進分子能從民族主義和現代化的時代要求之間的統一,去評價英國的殖
民統治。
水平2:能從正反兩個角度去辯證地評價作者的觀點。
?瑙羅吉能夠看到英國殖民統治的積極性和局限性,其觀點具有合理性。
?瑙羅吉又對英國的殖民統治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水平3:只能從一個角度去評價作者的觀點。
水平4:脫離材料,或羅列材料,復述教科書的觀點或對作者的觀點認識有錯誤。
水平5:無觀點,或觀點與文本無關。
評分項二:史實
水平1:能提取文本所提供的信息,并能將其與文本解讀者所處的背景、立場等史實建立聯系。
水平2:能從本文中提取直接與間接的信息
水平3:能從文本中提取直接的信息
水平4:沒有使用文本信息
評分項三:論述
水平1:能夠進行由表及里的論述
水平2:史實、觀點與論證三者能做到一致,邏輯完整。
水平3:史實、觀點與論證三者不一致,邏輯混亂、跳躍。
水平4:回避問題
評分項四:組織
水平1:敘述成結構
水平2:敘述連貫通順
水平3:僅能羅列史實
注:有觀點而無史實者,不給分。
【答案解析】
(1)根據材料“廢除了寡婦自焚和殺嬰制度”可得出從人道的角度對英國殖民統治進行評價;根據材料“教育,包括
男子和婦女教育。……復興了印度光輝的文學”可得出從文化教育角度進行評價;根據材料”和平和秩序。言論自由
和出版自由”“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等信息可得出從政治角度評價;根據材料”為鐵路和灌溉工程貸款。一
些有價值的產業逐步發展”可得出從經濟角度評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電梯租賃合同詳解
- 2025勞動合同大全范文
- 電影項目股權合同協議
- 皮具合作合同協議書范本
- 畜牧人養殖服務合同協議
- 電瓶車店鋪轉讓合同協議
- 環衛補充合同協議書范本
- 甲乙丙方擔保合同協議
- 特斯拉二手車協議合同
- 電纜廢品收購合同協議
- 安置房收樓合同協議
- 2025-2030中國煤化工行業發展分析及投資風險與戰略研究報告
- 病歷書寫規范2025版
- 2025-2030中國養老服務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前景趨勢與投資研究報告
- 2024年吉林省高職高專單招考試數學卷試題真題(含答案)
- 洗滌機械生產過程質量控制考核試卷
- 畫龍點睛成語故事
- (一模)2025年廣東省高三高考模擬測試 (一) 歷史試卷(含官方答案及詳解)
- (3月省質檢)福建省2025屆高三畢業班適應性練習卷語文試卷(含答案)
- 湖北省武漢市七一華源中學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下學期第二次月考化學試題(含答案)
- TSSITS 2006-2024 面向特定場景低速自動駕駛產品準入及運營規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