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中國國際戰略與地位_第1頁
第四章中國國際戰略與地位_第2頁
第四章中國國際戰略與地位_第3頁
第四章中國國際戰略與地位_第4頁
第四章中國國際戰略與地位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章中國國際戰略與地位第四章中國國際戰略與地位本章重難點重點:

1:中國對外政策的發展變化;

2:鄧小平的國際戰略;

3:第三代領導集體的國際戰略;

4:中國改革開放成就的世界意義;

5:中國進一步發展面臨的歷史機遇。

難點:

1:中美關系;

2:中日關系;

3:中國國際地位的評價。第四章中國的國際戰略與世界地位第一節中國的對外政策一中國對外政策的宗旨及原則二中國對外政策的發展三中國對外政策主要國家的關系第二節中國國際戰略的發展一毛澤東周恩來的國際戰略二鄧小平的國際戰略三第三代領導集體的國際戰略第三節中國在當今世界的地位一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就二中國國際影響和作用與日俱增三新世紀中國發展的歷史機遇第一節中國的對外政策一中國對外政策的宗旨及原則二中國對外政策的發展三中國與世界主要國家的關系中國對外政策的宗旨及原則對外政策的宗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和平與發展,既是當今世界時代主題,也是中國對外政策的首要目標。這是由中國的國家性質和基本國情、世情決定的。首先,近代歷史的悲慘命運,是中國追求和平與發展的歷史動因。其次,追求和平與發展是社會主義的題中應有之義。再次,實施和平與發展的外交政策是由中國的基本國情決定的。對外政策的根本原則------獨立自主

獨立自主就是國家主權獨立,在對內對外事務中不屈服于任何外來干涉和壓力,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國際形勢的發展,獨立自主地處理本國對內對外一切事務,獨立自主判斷國際問題的是非曲直,獨立自主決定自己的態度和立場。

毛澤東明確指出:“中國必須獨立,中國必須解放,中國的事情必須由中國人民自己做主張,自己來處理,不容許任何帝國主義國家再有一絲一毫的干涉?!?/p>

鄧小平鄭重指出:“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是我們的立足點?!?/p>

60年多來,中國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無論是與蘇結盟時期,還是聯美抗蘇時期,中國都沒有放棄獨立自主的原則,都不允許任何國家染指中國的主權,插手中國的內政。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實行不結盟政策,更好地維護了中國的獨立自主。在冷戰后的新時期,中國與世界大國加強合作和交往,更好地促進自身的發展,進一步維護了中國的獨立自主權利。

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并不意味著中國閉關自守,不需要國際力量的支持與合作,而是對外開放,加強合作。中國珍視自己的獨立自主,也充分珍視別國的獨立自主。中國反對任何國家把自己的意志加強于人,也決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別人。中國奉行的獨立自主原則,不僅適用于國家間的關系,也適用于政黨間的關系,它是中國共產黨發展同各國共產黨和其他政黨相互關系的準則?;緶蕜t-------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就是: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互相聯系,不可分割的整體?!盎ハ嘧鹬刂鳈嗪皖I土完整”是五項原則的核心和主要內容;“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

是實現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根本保證;“平等互利”是各國發展政治、經濟和文化關系必須遵循的原則;“和平共處”是上述四項原則的目標和結果。

1954年6月,周恩來總理訪問印度和緬甸期間,同印、緬兩國總理共同倡導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處理國際關系的準則。圖為周總理訪印時在機場受到尼赫魯總理的歡迎。

它是中國領導人在新中國成立后不久,根據當時中國所處的國際國內環境,在列寧和平共處思想的基礎上首先提出來的。

1953年12月,周恩來接見印度政府代表團時,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1954年6月,中印、中緬雙方總理在聯合聲明中正式倡議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指導一般國際關系的準則。同年8月,周恩來在有關報告中第一次把上述五項原則稱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從此,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中國處理國際關系的基本準則。中國不僅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倡導者,也是忠實的維護者和執行者。正是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指導下,中國同一些鄰國妥善地解決了歷史遺留下來的各種復雜問題,提出“一國兩制”的構想,圓滿地解決了香港、澳門問題,發展了同世界各國的友好合作關系,從而使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確定了應有的地位,發揮了應有的作用。對外政策的基本立足點-----加強與第三世界國家的團結與合作中國是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同其他發展中國家有著共同的歷史遭遇和苦難歷程,都長期遭受過外來奴役和掠奪,都曾為民族獨立和解放進行過長期英勇的斗爭,今天又都面臨著發展本國經濟、改善本國人民生活的現實任務。為此,都需要長期的國際和平環境,都需要反對外來干涉和強權政治,都需要為建立國際新秩序而努力。

因此,中國的命運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命運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發展中國家的優勢在于團結,振興的希望也在于團結。團結是發展中國家力量的源泉,是共同發展的必由之路。中國始終重視同發展中國的團結和合作,將這一外交政策視為對外關系的基本立足點。中國一貫支持發展中國家爭取獨立主權的正義斗爭,一貫支持發展中國家反對國際經濟舊秩序,振興民族經濟的努力,一貫尊重發展中國家的獨立和主權,支持和促進發展中國家內部團結和合作?;緡?--------對外開放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根據國際形勢的變化和國內建設的需要,做出了對外開放的決策,并且把它確定為一項長期不變的基本國策。中國的對外開放是全面而深刻的,既對資本主義國家開放,也對社會主義國家開放;既對發達國家開放,也對發展中國家開放。

中國對外政策的發展第一階段:新中國成立---50年代中期

“一邊倒”毛澤東深刻指出:“一邊倒,是孫中山的四十年經驗和共產黨的二十八年經驗教給我們的,深知欲達到勝利和鞏固勝利,必須一邊倒。積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經驗,中國人民不是倒向帝國主義一邊,就是倒向社會主義一邊,絕無例外。騎墻是不行的,第三條道路是沒有的。”“一邊倒”外交戰略的形成有著復雜而深刻的歷史和現實原因:首先,國際上兩極對抗冷戰格局的形成把世界分裂成互相隔絕的兩個部分,中國在亞洲冷戰中首當其沖,對外政策的回旋余地受到極大限制;其次,共同的意識形態是中蘇關系的紐帶;再次,新中國成立之時,外交方面有一些急需解決的具體問題,包括:得到國際承認、爭取經濟援助、保障新生政權的安全等。在選擇了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后,要盡快解決這些問題只能爭取蘇聯的幫助?!罢驹谏鐣髁x一邊”、“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構成了新中國外交政策的指導方針和基本框架,并基本奠定了建國初期“一邊倒”的外交格局。根據這一方針,新中國的外交活動具體表現為:

1、堅決廢除了一切不平等條約。

2、積極發展對外關系。

3、與蘇聯結盟。

第二階段:50年代后期---60年代末

“兩個拳頭出擊”

60年代,中國外交形勢十分嚴峻。這一時期,美國繼續奉行敵視中國的政策,同時中蘇同盟關系破裂,兩國關系惡化。

中國的外交戰略從“一邊倒”轉為“二條線”外交戰略,被概括為“兩個拳頭出擊”,既反美又反蘇。外交工作的重點在加強與發展同亞、非、拉國家的關系。

具體外交活動為:(一)反對蘇聯霸權主義;(二)繼續奉行反美政策;(三)加強與發展同亞、非、拉國家的關系:(中蘇關系的惡化及中美關系的敵對狀態,使得中國外交處于兩面受敵的嚴峻困境。為解脫困境,爭取朋友,對付來自美蘇的威脅,加強與發展同亞、非、拉國家的關系,成為60年代中國外交的重要內容)第三階段:70年代初----80年代初

“一條線、一大片”

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是中國內外政策發生重大變化的時期。國內工作中心由于錯誤發動了“文化大革命”,各項工作受到嚴重干擾。國際政策方面,從中國實際出發,調整中國對外政策為“聯美反蘇”,使中國大大改善了與西方國家關系,成功改變了中國的外交環境,從此中國開始全面參與國際事務,跨入了具有長遠歷史意義的突破性發展時期。這一時期中國外交被概括為“一條線”、“一大片”。

“一條線”、“一大片”就是聯合世界上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側重打擊蘇聯的霸權主義,建立從日本到歐洲一直到美國的“一條線”,團結“一條線”以外的“一大片”,最大限度地孤立“北極熊”(蘇聯)。

“一條線”即以反蘇為劃線標志,“一大片”就是在“一條線”主導下,聯合亞、非、拉一大片第三世界國家,反對蘇聯的霸權主義。外交活動具體表現為:(一)調整中美關系,實現中美建交;(二)改善了中國與日本及西方國家的關系;(三)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第四階段:改革開放后中國外交戰略的調整

(一)外交戰略調整的歷史背景:

第一、時代主題的轉換是中國外交戰略調整的時代背景。第二,國內工作重心的轉移和確立是外交戰略調整的出發點。第三,國際戰略力量的變化為中國對外政策的調整提供了必要的國際條件。

(二)外交戰略調整的內容

1、開展了超越意識形態的全方位外交行動

2、制定了獨立自主的不結盟外交政策。

3、實施了全面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

4、提出了“一國兩制”的新構想。(三)對外關系的新發展改革開放以來對外政策的調整,豐富和完善了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使中國的外交局面有了極大的改善,中國的國際地位有了極大的提高。應當說,這一時期,中國的外交取得了重大成就:

1、中國同西方各國的關系得到進一步發展。

2、中國同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取得巨大進展。

3、中國同發展中國家的團結與合作不斷加強。中國與世界主要國家的關系中美關系:

《上海聯合公報》《建交公報》《八一七公報》第二節中國國際戰略的發展一毛澤東周恩來的國際戰略二鄧小平的國際戰略三第三代領導集體的國際戰略毛澤東、周恩來的國際戰略思想1:關于國際形勢的基本發展趨勢;2:關于兩個“中間地帶”理論;3:關于中國在國際戰略格局中的地位;4:關于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鄧小平的國際戰略思想

鄧小平國際戰略思想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改革開放后中國外交的指導思想和寶貴財富。鄧小平根據國際戰略形勢的重要變化所制定的戰略方針在一定時期具有相對穩定性。鄧小平國際戰略思想是全面、豐富而深刻的,它指導了中國外交的實踐,豐富、發展和完善了中國外交政策的原則,具有鮮明的時代氣息和民族精神,對新時期中國制定外交政策和指導外交實踐具有重要意義。

主要內容是:1、關于和平與發展的思想;2、關于堅持和發展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思想;3、關于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建立國際新秩序的思想;4、關于加強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團結與合作思想;5、關于擱置爭議、共同開發、解決領土爭端的思想;6、關于韜光養晦和有所作為的關系的思想;7、關于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對外開放的思想。

第三代領導集體的國際戰略思想

1:確立了新的國家安全觀;

2:豐富和發展了國際新秩序的主張;

3:強調世界的多樣性,促進世界的多極化。第三節中國在當今世界的地位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就中國國際影響和作用與日俱增新世紀中國發展的歷史機遇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就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的社會主義建設成就舉世矚目,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日益提高,國際影響與日俱增,中國為世界和平以及推進世界經濟共同繁榮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中國國際影響和作用與日俱增主要表現在:(1)中國的綜合國力日益增強;(2)中國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3)中國是維護地區和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中國和平發展(崛起)1.中國與周邊國家關系的發展與全面改善。(1)冷戰結束后,在與周邊國家關系的全面改善中,我們逐步掌握了改善關系的主動權。我們不再把周邊國家分成敵我,都把他們當鄰居對待,提出了“睦鄰、安鄰、富鄰”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外交理念。(2)區域合作是當今世界的潮流,各國都在以各種各樣的方式積極參與。我們參與和推動了每一個區域片的合作。在東亞合作中,我們通過積極參與,發揮作用,使一個分離的東亞走向合作,取得很大的成效,并且在相當程度上掌握了主動權。我們通過推動建立上海合作組織與中亞和俄羅斯建立了區域合作關系。通過參與亞太經合組織,我們和美國有了區域合作關系。我們還在努力尋求參與南亞合作的方式。通過一個個區域合作,我們把周邊的國家一片片連起來,這將使周邊關系進一步得到穩固。2.中國的外交努力(1)中國永遠做一個負責任的大國。隨著中國經濟迅速發展,綜合同力不斷增強,一個日益發展的中國在國際上怎樣展示它的力量日益成為世界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除極少數國家、極少數人別有用心地提出“中國威脅論”以外,世界上相當一些國家及其人民由于對中國了解不夠,也擔心日益發展的中國不能按照國際規則辦事,進而對現存的國際關系體系、地區和世界權力結構造成強烈沖擊,影響到地區和世界的和平與穩定。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政府多次向世界鄭重宣告,中國永遠做一個負責任的大國。(2)中國的發展和強大不是世界的威脅,而是世界的機遇。1)中國一貫堅持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維護世界和平的政策。中國永遠不稱霸,不謀求勢力范圍,不在國外派駐一兵一卒,中國的發展是維護世界和平力量的發展。中國發展了,市場更加廣闊,吸收外國商品和對外投資的能力增強,對世界經濟發展的貢獻就大了。2)中國積極實施對外開放政策,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順應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斷融入當今經濟全球化進程中。中國將信守自己的承諾,按照公認的國際規則辦事。3)中國政府和人民致力于促進國際關系的民主化,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主張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通過集體磋商和談判,以和平的手段和方式,謀求現存的不合理的規則和秩序逐漸得到改革和凋整,中國國力有限,但努力有所作為,盡自己應盡的責任。4)中國積極參與了世界重大危機和熱點問題的外交斡旋,提出了許多合理的解決方案和建議,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發展做出了貢獻。(3)中國致力于維護人類社會的共同利益。1)中國認為,作為負責任的大國,其對外活動除了對本國人民負責外,還必須對世界人民負責。謀求本國利益不能損害人類社會的共同利益,不能把本國利益凌駕于世界人民共同的生存和發展利益之上。2)聯合國是當今世界集體安全的中心。中國致力于維護聯合國的權威,反對某些國家繞開聯合國安理會,擅自對一些國家動武,積極推動科索沃危機、海灣危機、阿富汗問題和伊拉克戰爭問題回到聯合國框架內進行解決。3)20世紀90年代以來,超級大國的單邊主義勢頭明顯。中國努力推動世界各國批準和遵守《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維護和遵守《反彈道導彈條約》,防止外層空間軍事化。中國還積極推進國際軍控、裁軍與防擴散進程,支持在普遍參與和非歧視性的基礎上,鞏固和加強國際防擴散機制。4)中國主張經濟發展必須有利于資源的永續利用和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2002年9月中國向聯合國交存了中國政府核準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京都議定書》的核準書。(4)中國在對外交往中說話算數。中國認為,作為負責任的大國,在對外交往中必須說話算數,守信踐諾,言必信、行必果。香港、澳門回歸祖國后繼續保持繁榮穩定。國際社會對中國在香港、澳門實行“一國兩制”的情況予以充分肯定。中國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也認真地履行了承諾。世貿組織各主要成員對中國的總體表現表示滿意。3、中國和平崛起的要義第一,中國的崛起就是要充分利用世界和平的大好時機,努力發展和壯大自己。同時又以自己的發展,維護世界和平。第二,中國的崛起應把基點放在自己的力量上,依靠廣闊的國內市場、充足的勞動力資源和雄厚的資金儲備,以及改革開放帶來的機制創新。第三,中國的崛起離不開世界。中國必須堅持對外開放的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同世界一切友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