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習目標
1.掌握生物氧化和氧化磷酸化的概念,ATP的生理功能及生成方式,影響能量代謝的因素,體溫的概念、測量部位、正常值及其生理變化,散熱方式。2.熟悉能量的來源和利用,基礎代謝率的正常值及臨床應用。3.了解影響氧化磷酸化的因素,ATP的儲存與利用,體溫的調節。
第1頁/共46頁第一頁,共47頁。4.能運用本章所學基本知識,學會體溫測量方法和物理降溫的方法。5.通過本章的學習,增強主動幫助病人解除痛苦的意識,體會到護理工作的神圣。第2頁/共46頁第二頁,共47頁。導學案例
李燕,5歲,發熱2天,體溫達39.7℃,伴咳嗽、打噴嚏、鼻塞、流涕,家長自行給予“板藍根沖劑”、“護彤”等治療,暫時退熱后復發,故來院就診。查體:咽部充血(++++),扁桃體Ⅱ度腫大;體溫39.5℃,肺部聽診正常。血常規:WBC13.6×109/L,中性粒細胞11.3×109/L。診斷:上呼吸道感染。治療:用頭孢靜脈滴注3天,同時使用物理方法降溫。
思考:1.對李燕小朋友可采用哪些物理方法降溫?2.這些物理降溫方法的依據是什么?第3頁/共46頁第三頁,共47頁。
一切生物都需要能量來維持生命活動,我們每眨一次眼睛,每進行一次呼吸,甚至一個固定姿態的維持,都需要由食物來提供能量。第4頁/共46頁第四頁,共47頁。第一節生物氧化生命活動----營養物質分解(糖、脂肪、蛋白質等)----CO2+H2O+能量-------生物氧化(組織呼吸或細胞呼吸)。線粒體內進行的生物氧化是機體產生ATP的主要途徑ATP是體內各種生命活動及代謝過程中的主要供能物質,在能量代謝中具有重要作用,被稱為體內能量的通用貨幣。一、ATP的生成第5頁/共46頁第五頁,共47頁。(一)高能化合物
磷酸酯鍵水解時釋放能量較多(>21kJ/mol),稱為高能磷酸鍵,通常用“~P”表示。含有高能磷酸鍵的化合物稱為高能磷酸化合物。ATP是體內主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第6頁/共46頁第六頁,共47頁。(二)ATP的生理功能1.為多種生命活動直接提供能量。2.可以轉變為其他高能磷酸化合物間接提供能量3.在肌肉和腦組織中,ATP可在肌酸激酶的作用下,生成磷酸肌酸(CP)儲存能量。第7頁/共46頁第七頁,共47頁。1.底物水平磷酸化2.氧化磷酸化
(三)ATP的生成方式第8頁/共46頁第八頁,共47頁。
藥用ATP
ATP是生物體新陳代謝所需能量的直接來源,可作為一種輔酶類藥品。藥用ATP主要用于輔助治療肌肉萎縮、腦出血后遺癥、心肌炎以及肝炎等疾病,可以起到改善病人新陳代謝狀況的作用。靜注時宜緩慢,以免引起頭暈、頭脹,胸悶、低血壓等,對于心肌梗死和腦出血者在發病期慎用。另外,該藥對竇房結有明顯抑制作用,因此對病竇綜合征、竇房結功能不全者或老年人慎用或不用。知識拓展第9頁/共46頁第九頁,共47頁。第二節能量代謝
新陳代謝是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特征,合成代謝和分解代謝是新陳代謝的兩個方面,物質的合成伴有能量的儲存、轉移;
物質的分解伴有能量的釋放。
通常把生物體內物質代謝中所伴隨的能量釋放、轉移、儲存和利用的過程,稱為能量代謝。第10頁/共46頁第十頁,共47頁。知識拓展能量平衡能量平衡是指機體攝入的能量與消耗能量之間的平衡。若攝入的能量等于消耗的能量,體重基本不變;若攝入的能量多于消耗的能量,體重增加;若攝入的能量少于消耗的能量,體重減輕。所以,減輕體重的根本方法就是適當減少能量的攝入,增加能量的消耗。對于青少年來說,多參加體育運動可明顯消耗能量,同時又能增強體質。第11頁/共46頁第十一頁,共47頁。一、機體能量的來源與去路(一)能量的來源
人體所需的能量來源于食物中的糖、脂肪和蛋白質。這些物質分子結構中蘊藏著大量的化學能,當其氧化分解時,生成CO2和H2O,同時將儲存的能量釋放出來。
1.糖
一般情況下,糖是人體的主要能源物質,人體所需能量的50%~70%來自糖類的分解。通常所說的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
腦組織對血糖的依賴性較高,當發生低血糖時,可引起腦功能活動的障礙,出現頭暈等癥狀。
第12頁/共46頁第十二頁,共47頁。
2.脂肪
脂肪也能為人體提供能量,但通常是體內能源物質儲存的主要形式,可占體重的20%左右。在糖原過度消耗或儲存不足時,脂肪成為人體主要的能源物質。如人體攝入過多的糖,不能及時進行氧化分解,糖可轉變為脂肪,這是導致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
3.蛋白質
蛋白質也是人體的供能物質,但在一般情況下,人體主要利用體內的糖和脂肪來供能,只有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如長期饑餓或極度消耗時,體內的蛋白質才被分解供能來維持必需的生理活動。第13頁/共46頁第十三頁,共47頁。知識鏈接體重指數
體重指數是通過計算人體體重與身高之間比值的大小來判斷是否發生肥胖的一種方法。目前臨床上使用比較多的計算公式如下:體重指數(BMI)=體重(kg)/[身高(m)]2。正常值為18.5~24.9,>25為超重,>30為肥胖。經常攝入大量高熱量的食物,運動量相對減少,可引起體重增加,導致肥胖。肥胖(特別是腹型肥胖)與許多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等的發生有關。因此,尤其在孕期及兒童期要合理飲食、加強運動,保持適當體重,減少肥胖兒的出現。第14頁/共46頁第十四頁,共47頁。(二)能量的去路
營養物質氧化分解釋放的能量50%以上迅速轉化為熱能,用于維持體溫,其余能量則以高能磷酸鍵的形式儲存于三磷酸腺苷(ATP)中。
ATP既是體內重要的儲能物質,又是體內直接的供能物質。人體主要利用ATP高能鍵斷裂時釋放的能量維持生命活動。第15頁/共46頁第十五頁,共47頁。二、影響能量代謝的因素(一)肌肉活動
肌肉活動對能量代謝的影響最為顯著。人體任何輕微的活動都可提高能量代謝。劇烈運動或進行高強度勞動時,短時間內產熱量可比安靜時增加數倍至數十倍。人體產熱量的增加與肌肉活動的強度呈正比關系。
第16頁/共46頁第十六頁,共47頁。表9-1
機體不同狀態下的能量代謝率肌肉活動形式產熱量平均kJ/(m2·min)靜臥休息2.73開會3.40擦玻璃8.30洗衣服9.89掃地11.36打排球17.04打籃球24.22踢足球24.96第17頁/共46頁第十七頁,共47頁。(二)精神活動
人在平靜思考問題時,產熱量增加一般不超過4%。但在精神處于緊張狀態,如煩惱、恐懼或強烈情緒激動時,骨骼肌緊張性增強以及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興奮,甲狀腺激素、腎上腺髓質激素分泌增多等原因,能量代謝率亦可顯著增高。第18頁/共46頁第十八頁,共47頁。(三)食物的特殊動力效應
人在進食之后的一段時間內,雖然處于安靜狀態,但人體所釋放的熱量比進食前有所增加。這種攝入食物使人體產生“額外”熱量的現象稱為食物的特殊動力效應。實驗表明,三種主要營養物質中,蛋白質的特殊動力效應最為顯著。因此,在為禁食病人輸液或為病人配餐時,應考慮到這部分額外的熱量,給予相應的能量補充。
第19頁/共46頁第十九頁,共47頁。(四)環境溫度
人體不著衣或只著薄衣,在20~30℃的環境中能量代謝最為穩定,這是肌肉松弛的結果。當環境溫度低于20℃時,產熱量開始增加,在10℃以下時,產熱量更是顯著增加。因為,環境溫度降低時,反射性地引起寒戰或骨骼肌的緊張性增強,從而使產熱量增加。當環境溫度超過30℃時,產熱量也會逐漸增加。這是因為體內的生物化學反應速度加快,呼吸、循環功能增強,發汗功能旺盛等因素作用的結果。第20頁/共46頁第二十頁,共47頁。三、基礎代謝
機體在基礎狀態下的能量代謝稱為基礎代謝。
所謂基礎狀態是指人體處在清醒、靜臥(未作肌肉活動)、空腹(禁食12h以上)、室溫20~25℃。在此狀態下的人體不受肌肉活動、精神緊張、食物及環境溫度等因素的影響,主要用以維持血液循環、呼吸等基本生命活動。
單位時間內的基礎代謝量稱為基礎代謝率(BMR),其單位通常用KJ/(m2·h)來表示。基礎代謝率比一般休息時的代謝率要低,但并不是最低的,因為,在熟睡時,基礎代謝率會更低些(比安靜時低8%~10%,但做夢時可增高)。
第21頁/共46頁第二十一頁,共47頁。
一般來說,BMR的實際數值同正常平均值比較,相差±15%之內,都屬于正常范圍;差值超過20%時,才有可能是病理性變化。很多疾病都伴有基礎代謝率的改變,特別是影響甲狀腺功能的疾病。甲狀腺功能亢進時,基礎代謝率可比正常值高25%~80%;甲狀腺功能低下時,基礎代謝率可低于正常值的20%~40%。因此,基礎代謝率的測定常作為臨床輔助診斷甲狀腺疾病的方法之一。第22頁/共46頁第二十二頁,共47頁。第三節體溫我們的體溫為什么是37℃呢?正常的體溫是如何維持的呢?而發熱和退熱又是怎么一回事呢?第23頁/共46頁第二十三頁,共47頁。
體溫(bodytemperature)是指人體深部組織的平均溫度,即體核溫度。
人和高等動物由于體內有完善的體溫調節機制,其體溫能保持相對穩定,故人和高等動物屬于恒溫動物。體溫的相對穩定是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方面,是人體進行新陳代謝和正常生命活動的重要條件,因此,臨床上將體溫作為一個基本的健康指標。第24頁/共46頁第二十四頁,共47頁。
知識拓展體核溫度
體核溫度是相對穩定的,各部位之間的溫度相差很小。其中肝的溫度最高,為38℃;腦產熱量較多,也接近38℃;腎、胰腺及十二指腸等器官溫度略低。由于血液循環的作用使得各個器官的溫度基本一致,故血液的溫度可代表內臟器官的平均溫度。第25頁/共46頁第二十五頁,共47頁。一、體溫的正常值臨床上用直腸、口腔、腋窩的溫度來代表體溫。正常值:直腸溫度為36.9~37.9℃口腔溫度為36.7~37.7℃腋窩溫度為36.0~37.4℃第26頁/共46頁第二十六頁,共47頁。護理應用體溫測量
在測量體溫的部位中,直腸的溫度最高,比較接近人體深部的溫度。而口腔溫度較直腸溫度低,測量時應將溫度計含于舌下,口腔溫不適合哭鬧小兒和精神病等病人的測量。腋窩為體溫測量的最常用部位,腋窩溫度比口腔溫度低,測量時,需將上臂緊貼胸廓形成人工體腔,從而讓機體深部的熱量傳至腋窩。測定時,需注意保持腋窩干燥,測量時間需要5~10min。
第27頁/共46頁第二十七頁,共47頁。二、體溫的生理變化
1.晝夜變化
在一晝夜之間,體溫呈周期性的波動,清晨2~6時體溫最低,午后1~6時體溫最高,但波動的幅值一般不超過1℃。體溫的這種晝夜周期性波動稱為晝夜節律或日周期。
第28頁/共46頁第二十八頁,共47頁。2.性別
成年女性的體溫平均比男性高0.3℃,這可能與女性的皮下脂肪較多、散熱較少有關。生育年齡女性的基礎體溫隨月經周期而發生規律性變化,月經期和排卵前期體溫較低,排卵日體溫最低,在排卵后體溫又逐漸升高,并超過排卵前期,直到下次月經來潮前(圖9-4)。排卵后體溫升高是由于黃體分泌的孕激素所致。因此,連續測定基礎體溫,可以判定受試者有無排卵和排卵日期。
第29頁/共46頁第二十九頁,共47頁。第30頁/共46頁第三十頁,共47頁。3.年齡一般說來,兒童的體溫較高。新生兒,特別是早產兒,由于體溫調節機制發育還不完善,調節體溫的能力差,容易受環境溫度的影響而變動,因此對新生兒應加強保溫。如果保溫措施不當,洗澡時嬰兒的體溫可降低2~4℃。老年人因基礎代謝率低故體溫偏低。在護理工作中,應該注意老年人和新生兒的體溫特點,加強保暖護理。第31頁/共46頁第三十一頁,共47頁。
4.肌肉活動
肌肉活動時代謝加強,產熱量增加,導致體溫升高,所以,臨床上應讓受試者先安靜一段時間以后再測體溫,測定小兒體溫時應防止小兒哭鬧。此外,情緒激動、精神緊張、進食、環境溫度等情況對體溫都會有影響,在測量體溫時,應考慮到這些情況。第32頁/共46頁第三十二頁,共47頁。三、產熱與散熱
恒溫動物之所以能維持相對穩定的體溫,是因為在體溫調節機構控制下,產熱與散熱兩個生理過程保持動態平衡的結果。(一)產熱過程
體內的熱量來源于三大營養物質的氧化分解,人體主要的產熱器官是內臟和骨骼肌。
在安靜狀態下,主要的產熱器官是內臟,其中由于肝的代謝活動最旺盛,故產熱量最多。
運動或勞動時,骨骼肌是主要的產熱器官。人在寒冷環境中,主要依靠寒戰和非寒戰產熱兩種形式。第33頁/共46頁第三十三頁,共47頁。幾種組織在安靜和活動時的產熱量百分比組織占體重的百分比(%)產熱量(%)安靜狀態運動狀態腦2.5161內臟34568肌肉、皮膚561890其他7.5101第34頁/共46頁第三十四頁,共47頁。(二)散熱過程
人體的主要散熱部位是皮膚。大部分的體熱通過皮膚散發,少部分體熱可通過呼吸、尿和糞而散發。皮膚的散熱方式主要有輻射、傳導、對流和蒸發四種。
1.輻射散熱
是指人體以熱射線的形式將體熱傳給外界的一種散熱形式。人體在安靜狀態下主要以此種方式散發熱量。輻射散熱量的多少主要取決于皮膚與環境溫度之間的溫度差。當環境溫度高于皮膚溫度時,人體不僅不能散熱,反而會吸收周圍的熱量。人體有效輻射面積越大,輻射散熱量就越多。第35頁/共46頁第三十五頁,共47頁。
2.傳導散熱
是人體的熱量直接傳給同它接觸的溫度較低物體的一種散熱方式。傳導散熱的多少與接觸物的導熱性有關。水的導熱性能較好因此,臨床上可利用冰袋、冰帽等給高熱病人降溫。
第36頁/共46頁第三十六頁,共47頁。
3.對流散熱
是指通過氣體的流動散發熱量的一種方式,是傳導散熱的特殊形式。衣服覆蓋皮膚表面,棉毛纖維間的空氣不易流動,使得對流難以實現從而有利于保溫。
第37頁/共46頁第三十七頁,共47頁。4.蒸發散熱
當環境溫度等于或高于皮膚溫度時,輻射、傳導和對流散熱不起作用,蒸發成為機體唯一的散熱方式。
(1)不感蒸發:機體的水分透過皮膚和黏膜表面,不斷滲出而被氣化的形式。這種蒸發不易被覺察,即使處在低溫的環境中也存在,與汗腺的活動無關。臨床酒精擦浴--------不感蒸發降溫嬰幼兒的不感蒸發的速度比成人大,因此,在缺水時嬰幼兒更容易造成嚴重脫水。
(2)發汗:發汗是指汗腺主動分泌汗液的過程,因可被意識到,故又稱有感蒸發。人體在安靜狀態下,當環境溫度達30℃左右時便開始發汗。第38頁/共46頁第三十八頁,共47頁。
人體在高溫、高濕、通風差的環境中,輻射、傳導、對流和蒸發均難以實現,散熱受阻易發生中暑。第39頁/共46頁第三十九頁,共47頁。護理應用
當機體的產熱大于散熱時,體溫升高,進而出現發熱。對發熱病人的護理應做到:1.全面地觀察病情,密切注意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的變化。根據病情2~4h測量一次體溫。2.在發熱的不同階段采取不同的護理措施。①體溫上升階段,病人畏寒、發抖、皮膚蒼白等,應注意保暖。②高熱持續階段,病人出現面色潮紅、呼吸、脈搏加快等。采用物理降溫措施,如冰袋、冰帽,溫水、酒精擦浴,內服冷飲等。在進行物理降溫時要密切觀察體溫的變化。③體溫恢復階段,病人大量出汗,應及時更換汗濕的衣服、床單,防止病人受涼。3.在飲食方面,應選用營養高、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多飲水、多吃水果和新鮮蔬菜,保持排便正常。發熱病人的日常護理第40頁/共46頁第四十頁,共47頁。四、體溫調節
體溫的相對穩定,是在體溫調節中樞的調控下,機體產熱散熱活動保持動態平衡的結果。
(一)溫度感受器根據溫度感受器存在的部位,可分為外周溫度感受器和中樞溫度感受器兩大類。
1.外周溫度感受器分布于皮膚、黏膜和內臟中,可分為冷感受器和熱感受器兩種,是對溫度變化敏感的游離神經末梢,分別感受相應部位的溫度變化,并將信息傳入到體溫調節中樞,產生溫度感覺,并引起體溫調節反應。
2.中樞溫度感受器可分為熱敏神經元和冷敏神經元,分別感受相應部位溫度升高和降低,從而引起體溫調節反應。
第41頁/共46頁第四十一頁,共47頁。
(二)體溫調節中樞
對于多種恒溫動物進行腦的分段切除實驗表明,體溫調節的基本中樞位于下丘腦。視前區-下丘腦前部(PO/AH)是體溫調節的基本單位,該結構不僅具有中樞溫度感受器的作用,還能對其他部位傳入的溫度信息作整合處理,對散熱和產熱過程進行調節。
第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佳木斯市向陽區2024-2025學年三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質量跟蹤監視模擬試題含解析
- 江蘇省蘇州昆山市、太倉市2025屆中考沖刺預測卷(六)語文試題含解析
- 昆明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藥用高分子材料》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華中科技大學《大學英語寫作》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山西科技學院《城市地理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西生物科技職業學院《生物教材分析與應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寧夏醫科大學《城市設計1》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烏海職業技術學院《工程制圖(Ⅱ)》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云南外事外語職業學院《英語國家社會與文化(1)》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上海師范大學天華學院《綠色建筑檢測與評價》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年人民保險筆試題型及答案
- 2025-2030中國TPU膜行業市場現狀分析及競爭格局與投資發展研究報告
- 2024年內江市事業單位醫療崗招聘考試真題
- 中醫護理學(第5版)課件 第4章 病機
- 2025年泰語初級考試試題及答案
- 造瘺口還納護理
- 《尼爾斯騎鵝旅行記》讀書分享課件
- 浙江省溫州市瑞安市2023-2024學年六年級下學期數學期中分項評價試卷(含答案)
- 山東省德州市2024年中考化學試卷(含答案)
- Unit 2 Morals and Virtues Listening and Speaking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三冊
- (統編2024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七單元解析+任務目標+大單元教學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