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版小學科學【3-6《地球的形狀》教學設計】_第1頁
科教版小學科學【3-6《地球的形狀》教學設計】_第2頁
科教版小學科學【3-6《地球的形狀》教學設計】_第3頁
科教版小學科學【3-6《地球的形狀》教學設計】_第4頁
科教版小學科學【3-6《地球的形狀》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地球的樣子》教學設計【教材分析】《地球的樣子》是教科版三班級下冊《太陽、地球和月亮》單元第六課,屬于地球與宇宙科學領域的學習內容。本課一開始就給學生明確了地球和太陽、月球一樣都是球體,這不需要學生通過試驗和觀察去論證,現代衛星的放射和航空事業的進展進一步證明了地球是圓的,高科技社會中毋庸置疑的一個觀點。但古人只能通過自身的觀察做出推斷。本課將學生帶入古代生活,引導學生經歷人類認識地球樣子的幾個階段,讓學生體會人類探究未知的困難,以及科技力氣的進展對人們認識帶來的影響。探究環節的編寫分為三個部分:“天方地圓”說的猜想-模擬試驗的認識沖突-航海家麥哲倫環球航海路線的證明,從猜想臆想到邏輯推理再到直接證據,是依據人類認識地球的樣子的歷史過程來編寫的,符合自然規律發覺的過程。最終學生能通過研討總結有哪些事實證據能推理出“地球是球體”,這說明學生的推理論證能力得到了肯定的提升。【學情分析】學生通過科普資料等已知地球是球體,但是他們并不了解人類認識地球樣子的過程。對人類經歷艱辛而又漫長的探究過程可能無法共情,缺少通過尋求證據支撐猜想的能力。本課讓學生穿越到古代,代入古人角色,經歷沒有先進科技的古人的探究過程,培育學生不斷求真的科學態度并養成正確的證據意識。【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1.地球和太陽、月球一樣,都是一個球體。2.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科學探究目標:1.初步經歷人類認識地球樣子的探究過程。2.能運用模擬試驗的方法收集信息證據,推理、解釋和描述地球是球體的觀點。科學態度目標:1.感受古人在認識自然事物時孜孜不倦的努力,提高探究科學的興趣。2.樂觀參與模擬試驗,樂于共享自己的試驗心得。3.學會質疑,傾聽不同的觀點,反思并修正自己的認知。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STSE)目標:了解人類探究地球樣子的不懈努力,人類對自然規律的認識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而不斷完善。

【教學重難點】重點:代入古人角色用多種方法探究地球的樣子。難點:模擬試驗探究月食的成因,理解“地球投射在月球的影子上總是圓形”。【材料預備】老師:ppt地球儀小組:大球、小球、船模、手電筒、白色紙板等12套視頻來源:試驗視頻:寶安區資源庫碧海小學團隊月食原理:【天文】日食與月食_嗶哩嗶哩_bilibili麥哲倫環海旅行:/v?vid=9001348216819041958【教學流程圖】

【教學過程】一聚焦[PPT

出示動圖]

1.角色代入:同學們,我們從地球衛星照片看到地球跟月球和太陽一樣都是一個球體。但是古代人可沒有這么高的科技,地球的樣子對于他們來說可是個他們是怎么認識地球樣子的呢?現在啊,我們一起乘坐哆啦A夢的時間機,穿越到古代,重新演繹一次他們的經過。(板書:地球的樣子)設計意圖:在互聯網時代,學生對事物的認識會先于教學,甚至比教學內容更多更廣,對于這些內容學生的學習興趣就不高。但學生的抽象思維和邏輯推理又還不成熟,對于事物內在本質或者變化規律理解有肯定的難度。因此以穿越為由,讓學生代入角色,激發學生的探知欲。二、探究

(一)天圓地方說

[PPT

出示圖片]老師引導:現在我們穿越都很久以前,人們認為天是圓形的,像一把張開的大傘掩蓋在地上;地是方形的,像一個棋盤,日月星辰則像爬蟲一樣過往天空。因此,這一學說又被稱為“天圓地方說”。你認為古人為什么會提出這樣的猜想呢?和組員進行討論。(板書:天圓地方)預設1:古人的活動范圍很小,只能觀察到自己四周的天體,憑直覺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

預設2:因為古人抬頭看到天猶如是有弧度的,但是向遠處看,地很平坦······老師:由于技術力氣有限,不同地方的人們對地球樣子有許多傳奇,古埃及人認為高高的大山支撐著天空,而星星則從天上垂懸著。古印度的想象更加光怪陸離,他們認為支撐世界的是站在巨龜上的大象,而巨龜又是站在蛇上的。設計意圖:拓展各種假說,增加學生角色代入感。(二)特別現象1.老師:古人的猜想符合他們的實際觀察,但隨著活動范圍漸漸擴大,人們漸漸觀察到了一些特別現象。而這些現象并不支持天圓地方的假說。(板書:特別現象)(展示帆船進港動圖)現在我們穿越到亞里士多德的時代,他發覺在觀察遠方來的船,總是先看到帆頂,然后才看到船身。(板書:帆船進港)2.老師提問:假如地是方的,我們會看到什么現象呢?預設:會看到整艘船,從小變大······3.老師:我們可以通過試驗模擬船模在球面和平面上的移動。想一想,船模、大球、桌面分別模擬的是什么呢?預設:船模模擬帆船、大球模擬地球、桌面模擬平面。4.觀看試驗視頻,進行試驗操作并完成試驗記錄單。【播放試驗微課】5.試驗結束,交流討論:哪種情況更接近現實情況?預設:當船模在大球上行駛時,先看到帆頂,再看到船身;當船模在平面上行駛時,是始終都能完整地看到船身的。可以得出,地球應當是一個球體。老師:亞里士多德還發覺了一個現象,每當發生月食時,月球上總是一段圓弧。(板書:月食)老師講解月食的形成原理。【播放月食視頻】提問:是誰的影子攔住了太陽的光線?預設:地球的影子。老師:我們同樣可以通過模擬試驗來搜集更多的證據。想一想:手電筒、白色平板、正方體和球體分別模擬的是什么?預設:手電筒模擬太陽,白色平板模擬月球表面,正方體和球體模擬的是地球。9.觀看試驗視頻,進行試驗操作并完成試驗記錄單。【播放試驗微課】10.試驗結束,交流討論:哪種情況更接近現實情況?預設:假如地球是正方體,那月食就是正方形的,而用球體模擬地球的時候才能觀察到圓形的影子,所以這也可以推出地球是一個球體。11老師總結:同學們都很棒,通過模擬試驗論證了古人的解釋。設計意圖:只有地球是球體才能解釋這兩個生活現象,這兩個模擬試驗操作步驟不難,難在邏輯推理。特別是第二個試驗,老師要先講透月食原理,讓學生理解到月食是地球的影子消失在月球表面,急躁引導學生進行對比觀察和解釋。麥哲倫環球旅行老師:雖然這些現象可以表明地球是球體,但大多數人還是不能接受這個觀點,還需更多證據才有說服力。現在我們就穿越到1519年,當時的西班牙探險家麥哲倫率領船隊,首次進行環球旅行。【播放麥哲倫環球視頻】(板書:環球旅行)老師,假如地球是球體,那沿著一個方向始終前進,會怎么樣呢?預設:可以回到原點。展示麥哲倫環球旅行路線圖,師生一起指著地球儀“環球”一周。(展示天和核心艙拍攝的地球照片)4.老師介紹:這是2021年7月4日,中國空間站航天員首次出艙,全景相機拍到地球絕美畫面。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地球是···有弧度的,是一個球體。(板書:從太空看)設計意圖:以視頻形式進行科普,可以讓學生了解到那個科技不發達的時代人們為了驗證地球的樣子付出的艱辛。對比當下高科技的社會,人們可以在太空中“眼見為實”,體會科技前進的力氣為人類認識自然事物供應了有力支持。三、研討1.老師引發思考:通過今日的學習,你會用哪些信息去說服支持“天圓地方”古人?

預設1:發生月食時,地球投射在月球上的影子是有弧度的,不是正方形。

預設2:帆船進港時都是先看到帆頂。

預設3:麥哲倫的船隊經過三年以后回到了出發地。2.師生總結人類認識地球是球體的整個過程。(板書:技術的進展)設計意圖:鼓舞學生對人們是如何認識地球是球體進行小結,只有學生能夠用事實證據推理總結出地球的樣子,才表示真正理解了。

【板書設計(生成)】【板書說明】以上均為打印【學生記錄單設計】3.6地球的樣子試驗記錄單班級:姓名:日期:月日一、模擬帆船進港試驗試驗步驟:觀察者的視線要與大球或桌面的最高點平行船模貼著大球或桌面由遠及近地、緩慢地向觀察者移動觀察并記錄船模消失時的現象船模在大球上行駛會船模在桌面上行駛會A先看到船帆再是船身B先看到船身再是船帆C始終能看到船帆和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