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環境與環境問題(B)一、選擇題(每小題分,共50分)當前人口、資源、環境是世界普遍關注的三大問題,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則是人類解決這三大問題的根本途徑。回答1~2題。1.屬于全球性大氣環境問題的是()A.全球變暖、噪聲污染B.海洋污染、生態破壞C.酸雨危害、臭氧層的破壞D.電磁污染、白色污染2.符合可持續發展思想的人類活動是()A.圍湖造田B.毀林開荒C.竭澤而漁D.清潔生產右圖為1951~2023年我國氣溫增溫速率的分布圖。回答3~4題。3.1951~2023年,我國()A.各地都增溫B.增溫幅度自東向西遞增C.增溫幅度最大地區的年增溫可達0.8℃D.增溫幅度最大地區的增溫值可達4.我國氣溫升高最明顯的地區在()A.西北、華北、東北地區B.西北、華北、西南地區C.西北、華北、華東地區D.西北、華北、華南地區“API”是英文AirPollutionIndex的縮寫,意思是空氣污染指數。我國的空氣質量周報采用空氣污染指數(API)的形式報告。監測的項目有:總懸浮顆粒物或飄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總懸浮顆粒物是飄浮在空氣中的塵粒的統稱。據此回答5~7題。5.API的大小與人類活動密切相關,但也與一定的大氣狀況相關聯,下列大氣狀況,促使API增大的是()A.晴朗微風天氣B.大風陰雨C.空氣強烈對流D.空氣稀薄,太陽輻射強烈6.近年來,我國北方城市在春季時,總懸浮顆粒物明顯偏高的原因主要是()A.大量燃燒煤炭用于取暖B.沙塵暴時有發生C.春耕播種,土地裸露D.春運高峰,交通流量劇增7.我國下列地區中,由于首要污染物以二氧化硫為主而形成重酸雨區的是()A.河西走廊B.松嫩平原C.四川盆地D.黃土高原讀“全國酸雨分布圖”以下材料,回答8~10題。8.酸雨是指PH值小于________的降水()A.7B.C.D.9.下列省市,處于重酸雨區的是()A.上海B.河南C.臺灣D.山東10.我國南方多重酸雨區最主要的原因是()A.有色金屬冶煉工業發達B.地形有利于酸性氣體擴散C.雨水豐沛且降水強度大D.緯度低太陽紫外線輻射強2023上海國際車展上,展出的新能源車型和清潔能源車型比以往任何一屆都多。據此回答11~12題。11.若新能源車被廣泛使用,將產生的積極影響是()A.緩解城市交通壓力B.減輕大氣污染C.促進經濟快速發展D.提高能源利用率12.若現階段大量使用清潔能源乙醇作為汽車燃料,將會產生的影響是()A.緩解土地荒漠化B.加劇糧食供應緊張局面C.減輕耕地壓力D.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讀表,結合所學知識。回答13~15題。溫室氣體濃度(mg/m3)年增長率(%)生存期(年)溫室效應強度(CO2=1)對全球氣候變暖的現有貢獻率(%)1750年1990年CO228035350~200155氯氟烴08550~1023400~150024CH412~171115N2O2931120270613.表中所列四種溫室氣體中,CO2對全球氣候變暖“貢獻”最大,主要原因是()A.CO2的年增長率大于其他溫室氣體B.CO2在大氣中的存留時間比其他溫室氣體短C.CO2的溫室效應強度比其他溫室氣體大D.CO2的濃度遠高于其他溫室氣體14.溫室氣體使全球氣候變暖的最主要原因是()A.使地面直接吸收的太陽輻射能量增多B.使大氣直接吸收的太陽輻射能量增加C.使太陽活動增強,從而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增多D.使大氣吸收的地面輻射增多,大氣逆輻射增強15.有利于我國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最合理措施是()A.大量進口石油,減少煤炭使用量B.改善能源結構,開發新能源C.嚴格限制鋼鐵、核工業的發展D.禁止亂砍濫伐,積極植樹造林右圖顯示了經濟發展與環境質量之間的關系。據圖回答16~17題。16.18世紀60年代開始工業化起飛的國家中,最典型地反映出這種關系的城市是()A.柏林B.倫敦C.舊金山D.圣彼得堡17.這種關系反映了環境質量的提高主要取決于()A.經濟發展水平和科技水平不斷提高B.人的認識能力的不斷增強C.發展中國家工業化戰略的不斷調整D.發達國家環保政策的不斷完善下表表示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對四省區的危害程度(“+”號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據此回答18~19題。地區甲乙丙丁粵+++++++++川++++++++新++++++++晉++++++++++18.甲和丁代表的環境問題分別是()A.寒潮、酸雨B.酸雨、土地荒漠化C.水土流失、酸雨D.土地荒漠化、寒潮19.丁地理現象可反映環境問題特點的()A.威海的不可預見性B.過程的不可逆性C.規模的全球性D.分布的地域性20.右圖所示區域是我國重要的鐵礦石進口地。圖示區域鐵礦開采引發的生態環境問題主要是()A.森林銳減B.土地沙漠化C.土地鹽漬化D.物種滅絕題號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二、綜合題(共50分)21.讀“經濟發展與環境關系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4分)(1)圖中A→B階段的主要產業可能有(雙選)()A.航天工業B.煤炭工業C.鋼鐵工業D.微電子工業(2)人類社會處在A→B階段時,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環境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一些發達國家的環境污染水平于B點以后開始下降,環境污染開始改善,試分析其原因。(4)進入C階段后,人地關系協調發展,真正實現了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可持續發展。22.2023年5月太湖藍藻大暴發,造成無錫市飲用水危機。閱讀材料與圖片,對太湖藍藻大暴發事件進行研究,完成下列問題。(14分)材料一水華是藍藻大量死亡腐敗后在水面形成的一層藍綠色且有腥臭味的浮沫。藍藻一年中在水中隨季節上下移動、漂浮。太湖藍藻每年一般在5月底6月初發生,多見于湖區周圍的小水灣等水體流動性差的水域。材料二太湖流域及長三角周邊示意圖材料三城鎮化的發展,使農業用地銳減,為了維持糧食總產量的相對穩定,大量使用化肥、農藥和除草劑。農村也開始大量使用抽水馬桶,糞便污水處理能力極其有限。材料四無錫地區2023年冬季日平均氣溫達6.8℃,比往年高2.5℃;2023年入春以來日平均氣溫比往年同期偏高2.5℃,且入夏時間比往年提前了一個月;(1)按環境問題的表現形式分類,太湖藍藻大暴發事件屬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試分析太湖每年發生藍藻現象的主要原因。(3)試分析2023年5月初太湖無錫水域藍藻大暴發的主要原因。(4)有關專家對太湖污水處理提出如下治理方案:把環太湖地區的污水集中起來,經過預處理后,穿過南通,送到黃海邊生長著蘆葦等植被的灘涂,最后排入大海。請你評價該方案的優缺點。23.右圖為某流域示意圖。讀圖回答問題。(10分)(1)指出A支流的主要污水來源,并分析這些污水排入河流所產生的危害。(2)分析B流域中農業土地利用整體布局所產生的生態效益。24.讀“洞庭湖變遷圖”,完成下列問題。(12分)(1)乙圖與甲圖相比,洞庭湖發生了什么變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這種變化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環境觀,其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為什么要在洞庭湖周邊地區設立大片蓄洪區?體現了哪種人地關系思想?答案第一章環境與環境問題(B)1.C[注意限定詞“全球性”“大氣環境問題”。]2.D[A、B、C項都會造成不同程度的環境問題。]3.D[第3題,根據圖中信息分析可知:各地增溫差異很大,有的地區降溫,有的地區增溫明顯。第4題,據圖可知:西北、華北、東北地區增溫最明顯。]5.A[第5題,晴朗微風的天氣,空氣對流不強烈,污染物不易飄散。第6題,春季,我國北方沙塵暴頻發,空氣中總懸浮顆粒物明顯偏高。第7題,四川盆地因盆地地形,污染物不易擴散,且重工業發達,常形成酸雨污染。]8.C10.A[酸雨是指PH值小于的降水,我國南方酸雨重于北方,是因為有色金屬冶煉工業發達,排放SO2多。]11.B[新能源車多使用清潔燃料,能夠減輕大氣污染;乙醇多由糧食中提取,大量使用乙醇將加劇糧食供應緊張局面。]13.D[第13題,由表中數據可知,CO2的濃度遠高于其他溫室氣體,其對全球氣候變暖“貢獻”最大。第14題,溫室氣體主要吸收地面長波輻射,使大氣增溫。第15題,A、C項明顯不合理,D項會增加CO2吸收,只有B項能大量減少CO2排放。]16.B[第16題,英國是世界上工業化最早的國家,工業革命開始于18世紀中期。第17題,工業化后期環境質量提高的原因有兩個:一是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有能力治理污染,使環境質量不斷提高;二是面對越來越嚴重的環境問題,人們不斷調整自己的社會行為,積極保護和改善環境,使環境質量逐步提高,緩解人類與自然之間日漸尖銳的矛盾。如果單純依靠科學技術手段和工業文明的思維定式去協調,是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人類必須調控自己的社會行為,以及改變支配自己社會行為的思想,才能使人類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得到持久的協調發展。]18.C[甲環境問題在山西最為嚴重,說明位于黃土高原地區,屬水土流失。丁環境問題在廣東最為嚴重,屬酸雨。]19.C[酸雨通過對區域森林,土壤,農作物,湖泊,水生動植物與生物鏈影響和破壞,波及相鄰地區,進而影響全球。]20.B[此題考查區域生態問題。由于此區域地處南回歸線附近,氣候干旱,鐵礦石開采會破壞植被,導致土地沙漠化。]21.(1)BC(2)人口壓力巨大;資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經濟增長。(3)增加環保投入,科學技術進步,產業結構調整等。(4)經濟生態社會解析第(1)題,A→B階段環境污染水平隨著GDP的增長而增長,這個時候主要以煤炭和鋼鐵等重污染的工業為主,再加上由于重視經濟增長而忽略了對環境的治理,造成環境不斷惡化。第(2)題,A→B階段環境問題的產生應該從人口、資源、人們對待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不合理的態度等方面回答。第(3)題,B階段以后隨著GDP的進一步增長,污染開始大幅度減輕,這主要是因為很多國家經濟發展之后對環境保護開始重視起來,也開始有能力去治理環境問題。第(4)題,進入C階段后,才真正實現了經濟、生態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22.(1)水污染(或環境污染)(2)自然原因:太湖初夏季節水溫高、水位低、水體流動性差。人為原因:工業污水、農業污水與生活污水大量排放,湖水氮、磷含量高,富營養化現象嚴重。(3)2023年5月初,無錫地區氣溫比正常年份偏高,藍藻上浮時間提前,光照充足,藍藻繁殖生長速度加快;降水少,太湖水位降低,氮、磷濃度提高;吹偏南風的時間提前,使藍藻提前聚集到處于西北方向的無錫水域。(4)優點:污水經過蘆葦等植被的生物凈化,從根本上解決了太湖地區污水的處理與排放問題。缺點:運輸線路長,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與物力,且要協調各方力量。解析本題圍繞太湖水體富營養化展開。富營養化是人類由于無節制排放污水,使水體中氮、磷等元素濃度提高,導致藻類迅速繁殖而產生的一種有害現象。富營養化的形成除了氮、磷等營養元素濃度提高外,還需要氣溫、環境等條件的配合。對于太湖的富營養化,題目在引導分析了原因之后,接著提出了一種解決措施,并要求分析該措施的優缺點。要學會研究性學習的基本思路:“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的成因→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23.(1)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危害:水質下降;破壞河流生態系統。(2)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減輕水污染;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精細化客群管理
- 酒店冬季消防安全知識培訓課件
- 產程護理及關愛
- 班干部學生會競選11
- 低血糖的急救與護理
- 鄭州財稅知識培訓課件
- 內鏡下EMR術的術后護理
- 2025年甘肅省蘭州名校高三第二次診斷性檢測試題歷史試題文試卷含解析
- 武漢工程大學《分鏡設計》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上海旅游高等專科學校《中國古典舞Ⅳ》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小學五年級下冊體育教案_(全冊)
- 客戶受電工程竣工檢驗意見書(南網)
- 多媒體課件制作流程圖
- MT_T 695-1997 煤礦用高倍數泡沫滅火劑通用技術條件_(高清版)
- 《商業發票》word版
- 土地使用權(住宅用地)市場比較法評估測算表
- DFMEA全解(完整版)
- 《教案封面設計》word版
- 奧迪A4L汽車驅動橋的結構設計畢業設計
- (最新整理)世界水利發展史
- 超市新員工進職[新版]ppt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