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課 中國古代的戶籍制度與社會治理 課件 【知識建構+點播拓展】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一_第1頁
第17課 中國古代的戶籍制度與社會治理 課件 【知識建構+點播拓展】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一_第2頁
第17課 中國古代的戶籍制度與社會治理 課件 【知識建構+點播拓展】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一_第3頁
第17課 中國古代的戶籍制度與社會治理 課件 【知識建構+點播拓展】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一_第4頁
第17課 中國古代的戶籍制度與社會治理 課件 【知識建構+點播拓展】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你知道中國目前總共有人口嗎?1443497378人!我們是如何知道這么確切的人口數的?人口普查中國古代的戶籍制度與社會治理第十七課課程標準:1.了解中國古代以賦役征發為首要目的的戶籍制度,以及有代表性的基層管理組織。2.知道中國古代王朝在社會救濟和優撫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人教版《中外歷史綱要》選擇性必修一

第六單元基層治理與社會保障歷代戶籍制度演變歷代社會救濟與優撫政策歷代基層組織與社會治理010203目錄緊扣課標、問題教學、注重基礎、發展能力一、歷代戶籍制度的演變1.戰國:大規模編排民戶2.秦:分類登記3.漢:編戶齊民活動1:據教材簡要概述古代戶籍制度演變的基本過程。秦孝公十年:“為戶籍相伍”——《史記秦始皇本紀》“四境之內,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p>

——《商君書》緊扣課標、問題教學、注重基礎、發展能力一、歷代戶籍制度的演變1.戰國:大規模編排民戶2.秦:分類登記3.漢:編戶齊民4.東晉:黃籍與白籍材料2:東晉的黃籍和白籍西晉短暫統一中國,重建戶籍,以黃紙登記戶主姓名、年齡、家庭情況,裝訂成冊,稱為“黃籍”。東晉政府對南方土著居民仍然以黃籍進行登記,對從北方南渡而來僑居的州、郡、縣人口以“白籍”進行登記,不向白籍人口征發賦役。東晉后期和南朝,政府為增加賦役,不時將僑居戶口編入所居郡縣戶籍,稱作“土斷”,使白籍人口土著化,承擔賦役。活動2:東晉、南朝戶籍制度變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增加財政收入;緩和北方南遷人民與南方土著之間的矛盾,鞏固統治。緊扣課標、問題教學、注重基礎、發展能力一、歷代戶籍制度的演變1.戰國:大規模編排民戶2.秦:分類登記3.漢:編戶齊民4.東晉:黃籍與白籍5.隋:大索貌閱材料1:時猶承文帝和平后,禁網疏闊,戶口多漏?;蚰昙俺啥。q詐為小,未至于老,已免租賦。蘊歷為刺史,素知其情,因是條奏,皆令貌閱。若一人不實,則官司解職,鄉正、里長皆遠流配。又許民相告,若糾得一丁者,令被糾之家代輸賦役。是歲大業五年也。諸郡計帳,進丁二十四萬三千,新附口六十四萬一千五百。帝臨朝覽狀,謂百官曰:“前代無好人,致此罔冒。今進民口皆從實者,全由裴蘊一人用心。”——[唐]李延壽:《北史》卷74《裴蘊傳》活動3:從材料中可以提取哪些重要信息?參考答案:賦役主要向成年男丁征發;大索貌閱因年貌不符,逃避賦役而起;由裴蘊建議并主持;措施非常嚴格;除了官府負責外,還有基層鄉正、里長參與;取得較好的成效……緊扣課標、問題教學、注重基礎、發展能力一、歷代戶籍制度的演變1.戰國:大規模編排民戶2.秦:分類登記3.漢:編戶齊民4.東晉:黃籍與白籍5.隋:大索貌閱6.唐:三年一造7.宋:主戶與客戶8.元:諸色戶計9.明:黃冊10.清:逐漸松馳乃至停編材料3:宋代“不抑兼并”,允許產權自由流動,“貧富無定勢”,世家大族進一步削弱;另一方面,兩稅法使古代賦稅制度由“舍地稅人”到“舍人稅地”方向發展?;诖耍未鷱U良賤戶籍制,根據居城或居鄉,劃為“坊郭戶”與“鄉村戶”,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城市居民戶口。又根據居民有無不動產,劃分“主戶”與“客戶”?!獡倾^《戶口冊上的中國》活動4:宋朝戶籍制度改革的主要背景是什么?背景:不抑兼并,土地私有制進一步發展;賦役制度變革,征收標準逐漸以田畝、財產為主;商品經濟發展,社會流動加強;為加強社會管理,穩定社會秩序。緊扣課標、問題教學、注重基礎、發展能力一、歷代戶籍制度的演變活動5:從上述材料中提取明初戶籍管理的有關內容,并分析其影響。內容:規范、權威;管理嚴格,求真、求實;

記載了人口、田地、房室等內容;……影響:

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有利于明初的政權鞏固;

有利賦役的征收,增加政府財政收入;……緊扣課標、問題教學、注重基礎、發展能力一、歷代戶籍制度的演變活動6:據材料和所學知識指出中國古代戶籍制度的主要功能。

材料2:春秋戰國時期,為了斂收田賦和征集兵員,各諸侯國采用“編戶”和“定籍”等辦法進行人口控制。隋唐時期,統治者為防止民戶逃亡,實施“大索貌閱”,大量隱漏戶口被查。到了宋朝中葉,運用保甲法來管理戶籍。元朝……將居民按職業劃分為若干種戶,明清的黃冊登記制度同樣強調不同人的不同特權?!幾浴段覈鴳艏贫燃捌錃v史變遷》

材料1:沛公至咸陽,諸將皆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蕭)何獨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藏之。沛公為漢王,以何為丞相……漢王所以具知天下阸塞,戶口多少,強弱之處,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圖書也。

——《史記·蕭相國世家》(1)征收賦役依據(2)限制人口流動(3)維護社會治安(4)維護等級秩序總之,有利于加強控制,鞏固統治緊扣課標、問題教學、注重基礎、發展能力一、歷代戶籍制度的演變二、歷代基層組織與社會治理1.基層組織:鄉里制(1)秦漢:鄉里與亭(2)唐朝:鄉里與坊村(3)明清:里甲制2.自我管理與相互監督機制:保甲制(1)秦漢:什伍組織(2)唐朝:鄰保制(3)宋朝:保甲制(4)明朝:十家牌法(5)清朝:保甲制(鄉里與保甲合一)活動7:探究古代地方基層組織與社會治理的發展趨勢以及這種趨勢所反映的實質趨勢:國家對基層組織的控制逐步增強。實質:中央集權不斷加強。緊扣課標、問題教學、注重基礎、發展能力一、歷代戶籍制度的演變二、歷代基層組織與社會治理三、歷代社會救濟與優撫政策活動8:據教材完成下表內容并概括中國古代的社會救濟與優撫政策的主要特點。朝代政府民間社會漢朝隋朝唐宋元明清范文正公,蘇人也。平生好施與,擇其親而貧、疏而賢者,咸施之。方貴顯時,于其里中買負郭常稔之田千畝,號曰義田,以養濟群族。族之人日有食,歲有衣,嫁娶兇葬,皆有贍。擇族之長而賢者一人主其計,而時其出納焉?!云渌虢o其所聚,沛然有余而無窮。仕而家居俟代者預焉,仕而之官者罷其給?!X公輔《義田記》常平倉制度、鳩杖官倉救大災義倉救小災養病坊、福田院宗族設義田、義學、義宅、義冢優撫高年平民、眾濟院、養濟院慈善機構:善堂、善會緊扣課標、問題教學、注重基礎、發展能力一、歷代戶籍制度的演變二、歷代基層組織與社會治理三、歷代社會救濟與優撫政策1.較早提出較為系統的社會救濟與優撫主張2.體現了儒家“仁”和“仁政”的思想

3.政府主導,民間輔助4.有以優撫老弱貧苦等弱勢群體的傳統5.宋以后宗族內部的救助活動逐漸興起6.政府重在救災,核心是保證糧食供應;社會力量側重于日常賑濟……活動8:據教材概括中國古代的社會救濟與優撫政策的主要特點。社會治理總特點:多元共治、控制嚴密演練隨堂練習C1.《商君書》曰:“四境之內,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即將百姓的名字登記于國家的戶籍冊上,開始出現編戶齊民制度。這一制度造成的影響是(

)A.從地緣管理方式轉向親緣管理方式B.從貴族控制人口轉向國家控制人口C.便利新興地主兼并土地和隱匿人口D.擴大士階層與農民的身份等級差異解析:選B。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編戶齊民制度下,國家通過對百姓戶口和人丁數登記造冊來加強對人口控制,保證賦稅和徭役的征發。在春秋戰國時期采取這一措施,會削弱貴族對人口的控制,故B項正確。該措施有利于管理百姓的方式由親緣轉向地域,排除A項。即使是在封建社會,這一措施也會削弱地主兼并土地隱匿人口,排除C項。士階層與農民的身份等級差異與這一措施無關,排除D項。2.秦代鄉里制度逐漸定型,縣的基層分為若干鄉,鄉下有里,里下有什伍組織。鄉里組織擁有宣布教化、督催賦稅、攤派力役、維持治安、兼理司法、婚喪祭祀等職權。這反映出秦代(

)A.農村基層實行地方自治B.皇帝直接掌握了鄉官的任命權C.鄉里屬于社會經濟組織D.鄉里組織兼有行政與宗法職能解析:選D。根據題干“縣的基層分為若干鄉,鄉下有里”“兼理司法、婚喪祭祀”等信息可知,鄉里組織兼有行政與宗法職能,但材料信息無法體現出“自治”,故選D項,排除A項;材料并未涉及皇帝是否掌握鄉官的任命權,B項錯誤;根據題干可知,鄉里屬于地方行政管理組織,并不是社會經濟組織,C項錯誤。3.中國的戶籍制度始于周朝,至秦代初具規模。從商代的“登人”到漢代的“編戶齊民”,再到宋代的“保甲制”,它通過體系完備的社區組織、行政網絡克服了人口分散居住的特點,建立起了自下而上的嚴格的戶口管理制度。我國歷代政府之所以重視戶籍管理,最主要的目的是(

)A.嚴防農民串聯造反 B.便于國家征集勞役和兵役C.便于壓迫剝削農民 D.為國家生存籌措人力物力解析:選D。A項主要是說題干中的保甲制度;B項主要是說題干中的編戶齊民制度;C項主要是先秦時期的制度目的之一,但不是主要的目的;根據題干材料可知,我國的戶籍制度不斷完善,體系越來越嚴密,結合所學可知,其目的是加強對人民的控制,為國家生存籌措人力物力,鞏固其統治,故選D項。4.唐中期以前,“客戶”指外來戶,在戶口統計時與“土著”加以區分。唐中期以后,沒有常產的貧民、佃戶成為“客戶”的新含義,而有田產的民戶被稱為“主戶”。到了宋初,全國戶口統計變為主戶與客戶并列。這些變化(

)A.順應了社會經濟發展趨勢B.導致均田制的崩潰C.抑制了土地兼并的加劇D.適應城市經濟發展解析:選A。材料反映的是中國古代戶籍制度的變化,從“主戶”和“客戶”分離到“主戶”和“客戶”并列,體現了封建經濟發展的需求,A項符合題意;均田制的瓦解原因在于土地兼并,B項錯誤;材料所述與抑制土地兼并無關,C項錯誤;材料主要涉及的是農村戶籍的變化,D項錯誤。5.明初朱元璋發布的《教民榜文》規定:“今出令昭示天下,民間戶婚、田土、斗毆、相爭,一切小事,須要經由本里老人、里甲斷決。若系奸盜詐偽、人命重事,方許赴官陳告。”這一制度(

)A.利于維護基層社會穩定 B.減少了官民間的沖突C.消除了尖銳的社會矛盾 D.促進了儒學的世俗化解析:選A。通過題干內容可知,“本里老人、里甲”負責判決“民間戶婚、田土、斗毆、相爭”等一切小事,官府負責“奸盜詐偽、人命重事”等比較重要的事情,可知明初《教民榜文》的相關規定穩定了基層社會秩序,故選A項;題干中所述“民間戶婚、田土、斗毆、相爭”以及“奸盜詐偽、人命重事”都屬于民事糾紛,不屬于官民沖突,排除B項;題干所述“民間戶婚、田土、斗毆、相爭”以及“奸盜詐偽、人命重事”的處理方式,不能消除社會矛盾,排除C項;題干所述內容與儒學的世俗化無關,排除D項。6.明清時期有一類土地被稱之為“族田”,按其地租用途不同有諸多名目:如義田是為贍濟本宗族中貧而不能自業者,學田作為鼓勵教育族內子弟的費用。明清兩朝的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