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2課
近代戰爭與西方文化的擴張第12課近代戰爭與西方文化的擴張課程標準:1、通過了解歷史上的著名戰爭,理解戰爭對人類文化的破壞,以造成的文化斷裂;2、認識戰爭在客觀上又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機一、獨立戰爭后的美國文化和拉美文化①在北美洲共同生活著來自英國及其他歐洲國家的移民、非洲黑人和當地的印第安人;②歐洲人排斥和壓迫有色人種;③殖民地不斷開拓形成了美國文化的多元特征(一)美國文化背景表現
材料:美國是一個由移民組成的國家,美利堅民族是一個由許多民族(或種族)組合而成的民族。北美大陸地沃人稀、資源豐富。經過多年的艱苦努力,早期移民靠勤奮求實的開拓精神。他們重視個人價值,提倡信仰自由,于是美國白人大肆宣揚“白人優越論”,對印第安人、黑人等有色人種推行種族歧視政策。——《簡論早期移民對美利堅民族性格的影響》依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教材,思考北美當地的文化特點?崇尚民主和自由;重視工商業;地方自治;勤儉務實;重視教育;注重個體和創造精神;白人對黑人、印第安人的種族歧視和文化優越感根深蒂固1.獨立戰爭前2.獨立戰爭后(1)原因:獨立戰爭直接推動美利堅民族與美利堅文化的形成
《獨立宣言》我們視下列各點為不言而喻的真理:人人生而平等;人人生而具有造物主賦予的某些不可轉讓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為了保障這些權利,政府才在人們中間得以建立,而政府的正當權利則來自被其統治的人民的同意;但當任何一種形式的政府對政府原來的目的造成損害時,人民有權來改變或廢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依據材料說明《獨立宣言》發表的意義。宣傳了人人平等,天賦人權、人民主權的思想,標志著美利堅合眾國的建立(一)美國文化縱向:聯邦與地方分權橫向:三權分立、相互制約兩黨制與主權在民原則分權制衡(2)表現地位:世界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成文憲法進步性:對后來許多國家的政治變革產生重要影響局限性:沒有廢除奴隸制度,留下了種族歧視的烙印①政治特征2.獨立戰爭后(一)美國文化對憲法負責,有權否決國會立法2/3多數可推翻總統否決可彈劾總統可宣布總統違憲任命聯邦法官參議院批準大法官的任命可宣布法律違憲總統(行政權)國會(立法權)最高法院(司法權)分權制衡國家元首政府首腦軍隊總司令
自由女神像正式名稱是“自由照耀世界”,位于美國紐約海港內自由島的哈德遜河口附近。自由女神穿著古希臘風格服裝,頭戴光芒四射冠冕,七道尖芒象征七大洲。右手高舉象征自由的火炬,左手捧著一塊銘牌,上面刻著1776年7月4日,《獨立宣言》頒發的日期;腳下是打碎的手銬、腳鐐和鎖鏈,象征著掙脫暴政的約束和自由。自由女神像是美國的象征,美利堅民族和美法人民友誼象征,表達美國人民爭取民主、自由的崇高理想。自由是美國的象征。(2)表現2.獨立戰爭后(一)美國文化②文化符號
并且新英格蘭人只因他們自己耕作自己的土地,所以非難奴隸制度,而弗吉尼亞與南部的英國人在經營種植園,并且役使越來越多的從非洲來的黑人奴隸。——《人類文明簡史》獨立戰爭后美國文化存在的問題,制約了美國的發展未廢除奴隸制;種族歧視、對印第安人的繼續屠殺和虐待。美國文化的毒瘤認識:美國文化具有進步和黑暗的雙面性(3)黑暗面2.獨立戰爭后(一)美國文化1.獨立戰爭前背景特征表現西班牙、葡萄牙文化①西班牙和葡萄牙在美洲建立殖民統治;②拉丁語族的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是拉丁美洲的主要語言;③種族融合現象普遍,形成等級分明的“混血社會”拉丁美洲的文化具有多元性印第安文化逐漸消失,西班牙、葡萄牙文化成為主體;天主教成為主要宗教;拉丁舞成為重要文化符號之一;偏遠的內陸地區,印第安人保留了他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傳統。(二)拉丁美洲文化2.拉美獨立戰爭(二)拉丁美洲文化①政治:殖民者的長期的政治壓迫和經濟剝削,埋下了人民爭取獨立的火種;民族政治力量形成并領導②經濟:殖民者長期的經濟剝削;18世紀末19世紀初民族經濟發展,奠定物質基礎③思想:啟蒙思想的傳播增長民族民主意識④外因:法國大革命間接削弱了歐美殖民體系;美國獨立戰爭勝利的鼓舞(1)背景(二)拉丁美洲文化(2)過程時間領導者事件意義1804年海地獨立拉開了拉丁美洲民族獨立運動的序幕1822年玻利瓦爾—解放者圣馬丁—護國公巴西獨立極大地鼓舞了民族獨立運動的信心;除巴西以外的拉丁美洲國家,都建立了共和國1826年西屬拉丁美洲殖民地基本實現了獨立1910年墨西哥爆發資產階級革命,頒布憲法為墨西哥人民進一步爭取民主和進步奠定基礎3.獨立戰爭后(二)拉丁美洲文化特點
印第安人名義上是“自由人”但實際上沒有一點公民權利,而黑人大多在熱帶種植園中從事奴隸勞動,沒有絲毫的人身自由和權利。——《世界文明史》
獨特性、多元性、復合型、殖民色彩濃厚、考迪羅主義第一等級第二等級第三等級第四等級巴西基督山圖騰崇拜拉丁舞在跳拉丁舞時,人體的狀態應分成3部分。1、上半身,尤其是肩部應巍然不動,體現了西班牙人的高貴,是拉丁舞中白人文化的精髓體現。2、身體中部,包括腰部和胯部應收緊且盡情地扭動,彰顯了非洲文化活潑、外向的特點。3、下半身,腿和腳的動作起源于印第安人的文化,拉丁舞中的舞步有一些是起源于此。①文化符號:拉丁舞3.獨立戰爭后(二)拉丁美洲文化特點
考迪羅(制度):產生于19世紀初拉美人民為爭取獨立而進行斗爭時期,那時涌現出一批軍事領袖,他們為拉美各國的獨立做出了貢獻。獨立后,他們實行專制統治,成為第一代“考迪羅”。考迪羅經濟上依靠大地產大莊園主,在政治上靠軍人專政來維持其政治統治,在思想上傳統天主教影響較大。對外投靠外國勢力,對內殘酷鎮壓人民反抗。考迪羅制是拉丁美洲特有的軍閥、大地主(莊園主)和教會三位一體的獨裁制度。在拉美各國相繼獨立后考迪羅逐漸成為拉美經濟發展的阻礙。②政治特征進步性:頒布憲法,取消奴隸貿易和奴隸制及印第安人的人頭稅和強制勞役局限性:對黑人與印第安人的種族壓迫歧視仍存在
戰后(考迪羅)獨裁權力形成。對比美國文化與拉丁美洲文化的異同美國文化拉丁美洲文化相同點不同點以歐洲文化為主;受黑奴貿易影響;本土文化的破壞;文化融合,具有多元性;種族歧視英國文化為主西、葡文化為主政治文化呈現出民主、法治特點“考迪羅”獨裁政治特點【合作探究】法國大革命二、拿破侖戰爭后歐洲文化的重構法蘭西帝國、拿破侖控制下的附屬國、法國的同盟國家和獨立國家二、拿破侖戰爭后歐洲文化的重構
拿破侖戰爭是指1803年—1815年爆發的各場戰爭,這些戰事可說是自1789年法國大革命所引發的戰爭的延續。它促使了歐洲的軍隊和火炮發生重大變革,特別是軍事制度,因為實施全民征兵制,使得戰爭規模龐大、史無前例。拿破侖戰勝第五次反法聯盟后,法國直接或間接統治了歐洲大陸的大部地區。歐洲大陸主要國家奧地利、普魯士臣服于法國,俄羅斯也委屈奉迎以求自保。但在1812年侵俄慘敗后,國勢一落千丈,拿破侖建立的帝國最終戰敗。
——謝國良《
拿破侖戰爭
》
拿破侖在被占領地區或附庸國廢除封建義務、取消什一稅、沒收和出售教會財產、實行公民平等、鼓勵土地買賣自由和勞動自由、取消內地關卡、統一度量衡等,更不用說……推行《民法典》了。——選摘自人教版選修4教師用書“對德國來說,拿破侖并不像他的敵人所說的那樣是一個專橫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國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傳播者,是舊的封建社會的摧毀人。”
——恩格斯《拿破侖法典》是資本主義國家最早的一部民法法典。破除了封建的立法原則,成為歐美各國資產階級的立法規范,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材料一
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歐洲大陸各國的封建主義正逐步走向瓦解潰,新興的資本主義法國同封建歐洲國家之間的戰爭不可避免。拿破侖掌握法國執政權后,“用不斷的戰爭來代替不斷的革命”。戰爭沉重打擊了歐洲封建各國的軍事力量,破壞了歐洲的封建傳統文化,加速了歐洲封建力量的衰落。戰爭傳遍了自由、平等、法制、等啟蒙思想材料二拿破侖戰爭的侵略性亦帶來一個相對地新鮮及持續增強的運動,民族主義。民族主義將會塑造未來歐洲歷史的軌道,它的成長注定了一些國家的開始及另一些國家的結束。歐洲的版圖亦在拿破侖時代后一個世紀發生了劇烈地轉變。這種轉變并非基于封地及貴族,而是基于人文、民族起源和民族思想。拿破侖在歐洲的統治時,將城邦和王公領土合并,播下了日后德意志及意大利建立民族一統國家的種子
積極:(1)在歐洲建立一個龐大帝國,傳播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成果(2)廢除封建貴族特權,推行《拿破侖法典》,傳播啟蒙思想(3)歐洲各地出現不斷高漲的民主意識和民族獨立要求(4)拿破侖戰爭后,歐洲政治文化得以重構,封建專制成為眾矢之的;民主、獨立、自由、法治等成為歐洲普遍訴求消極:壓迫被征服地區、掠奪財富、攤派兵役,引起當地人不滿拿破侖是歐洲民族國家的解放者,還是侵略者?俄國波蘭德意志(普魯士)背景領導者內容結局受到啟蒙思想影響的一批貴族青年軍官參加1812年衛國戰爭貴族青年組成“十二月黨人”成立秘密革命組織,1825年武裝起義,試圖推翻沙皇專制和農奴制失敗,但宣傳了革命的主張俄國控制波蘭,民族矛盾激化德意志分裂;普魯士戰敗于拿破侖,失去大量土地;后來隨著經濟發展,改革與統一呼聲高漲貴族青年軍官和學生(改革)普魯士首相與政府(革命)普魯士資產階級在華沙發動爭取民族獨立的起義改革:頒布《普魯士改革赦令》廢除農奴制;后爆發1848年革命被鎮壓,但進一步推動了波蘭的民族解放斗爭改革成功廢除農奴制;而1848年革命失敗,但德意志統一之勢已不可阻攔俄國波蘭德意志(普魯士)資本主義的擴展1、時間:19世紀六七十年代2、表現: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1861-1865年:美國內戰1864-1871年:德意志帝國統一1861-1871年:意大利統一【學思之窗】談談你對列寧這個評價的看法?1、列寧承認“十二月黨人”革命者的身份2、他們出身貴族,社會地位與民眾差距懸殊,使得他們不可能真正發動群眾3、起義以推翻沙皇專制和農奴制為目標,作出了很好的榜樣4、布爾什維克領導的1905年俄國革命,可視為十二月黨人革命精神和革命目標的繼續十二月革命黨人起義的情景【思考點】拿破侖戰爭后歐洲政治文化出現哪些新因素?1.政治制度:沖破了歐洲各國的封建秩序,加速了歐洲各國實行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和革命:歐洲國家開始不同程度地爭取推翻封建專制制度和農奴制度的斗爭2.政治觀念:(1)對內:民主、獨立、自由、法治等觀念在歐洲大陸廣泛傳播(2)對外:民族民主意識的空前覺醒,反對專制制度,爭取民族獨立,要求實現國家統一3.階級力量:新興的工業資產階級力量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而日益強大,進一步掃除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廢除封建特權,推行《拿破侖法典》,傳播啟蒙思想壓迫被征服地區,掠奪財富、攤派兵役拿破侖戰爭受到各國革命者的歡迎;促進歐洲文化的重構反抗法國的征服;民主意識和民族獨立要求高漲歐洲文化重構的內容與表現影響:歐洲政治文化重構,反對封建專制,民主、獨立、自由、法治等成為歐洲的普遍訴求表現德意志波蘭俄國“十二月黨人起義”(反對封建專制)爭取民族解放爭取民族統一實質:反封建,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制度1.侵略:殖民國家通過向被殖民地區輸出民主、自由、人權等價值觀及基督教,改造甚至消滅后者的文化、淡化后者的民族意識,達到殖民目的。2.回應:被侵略的民族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外來文化,但也努力保護自己的傳統文化,使自身文化呈現出新的多樣性。英國人到印度的時候,馬克思說,英國在印度應該完成雙重任務。第一個是摧毀性的,是把原來的鬼佬的陳舊的過時的制度給予破壞。第二個任務是建設性的,是在摧毀印度舊制度的基礎上建立起以西方的物質文明為基礎的新印度。——《歐洲文明十五講》通過教會、學校、報刊書籍等途徑,用傳教布道、開辦學堂、興辦慈善事業等方式進行滲透,推行殖民主義的奴化教育。三、歐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一)近代中國近代中國社會精英在與西方侵略者的抗爭中,一方面接受外來文化向西方學習器物、制度、思想;另一方面,努力保護傳統文化,挽救國家獨立。最終使得中西文化在博弈中融合。國別傳統文化的保留外來文化的接受印度①印度上層精英運用歐洲的意識形態來反抗英國的殖民統治,并提出“印度人的印度”的口號②印度的傳統文化頑強地保留下來:印度教和伊斯蘭教還是印度的主要宗教種姓制度雖然被廢除,但仍然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英國把英語、英國的法律體系、政府體制、文官制度等移植到印度1857年,按倫敦大學模式,在加爾各答、孟買和馬德拉斯建立了三所大學,開始授予學位。1829年近代大、中學學生數約3000人,1855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商家進駐商場合同協議
- 商場外租賃合同協議
- 模具產品轉讓合同協議
- 品牌茶代理專柜合同協議
- 品牌代銷協議書范本
- 員工合同制協議
- 品牌訂制合同協議
- 總裁助理勞務合同協議
- 2025航次租船合同范本
- 品牌管理委托合同協議
- 2025年中國脊柱骨水泥行業市場前景預測及投資價值評估分析報告
- 電機節能協議書模板
- 2024年四川西南石油大學招聘事業編制輔導員考試真題
- 2025年寧夏吳忠紅寺堡區公開招聘社區工作者46人筆試備考題庫及答案解析
- 表型組學技術助力作物育種效率提升
- 中學教育基礎(上)知到課后答案智慧樹章節測試答案2025年春陜西師范大學
- 金融數學考試及答案
- 食品運輸過程安全管理措施
- 2024屆高考專題復習北京高考模擬考《論語》試題
- 樓梯 欄桿 欄板(一)22J403-1
- 醫院基建工作流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