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章城市環境衛生設施規劃_第1頁
第09章城市環境衛生設施規劃_第2頁
第09章城市環境衛生設施規劃_第3頁
第09章城市環境衛生設施規劃_第4頁
第09章城市環境衛生設施規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九章城市環境衛生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系馬文林序言城市環境衛生設施的重要性環衛設施不產生直接經濟效益;關系到整個城市的環境質量和面貌;涉及到投資環境和城市的發展。城市環境衛生設施與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關系?2城市環衛設施工程的基本要求貫徹生活垃圾處理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的原則;環衛設施要布局合理、使用方便、整潔衛生和有利于環境衛生作業;與舊區改造、新區建設同時規劃設計、施工、驗收和投產使用。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的基本原則?3主要內容城市固體廢物種類

城市固體廢物產量預測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與運輸城市固體廢物處理和處置城市環境衛生公共設施49.1城市固體廢物種類固體廢物:也稱固體廢棄物,是指人們在開發建設、生產經營、日常生活等活動中向外界環境排放、丟棄的固態或泥態的廢棄物質,它對于持有者已經失去了利用價值。固體廢棄物來源工業固體廢棄物農業固體廢棄物城市垃圾:居民生活、商業活動、市政建設與維護、公共服務等過程中產生的固體廢物。城市市政工程中的環衛設施規劃主要考慮城市垃圾的收集、清運、處理、處置與利用。5城市中的固體廢物,主要包括四大類,即城市生活垃圾、城市建筑垃圾、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和危險固體廢物。

以上圖片來自于網絡城市固體廢物的種類?6種類來源特點城市生活垃圾市民生活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有居民生活垃圾、商業垃圾、清掃垃圾、糞便和污水廠污泥等。具有明顯的區域性和季節性特點,成分呈現有機物增加、無機物減少、可燃物增多的趨勢,部分生活垃圾可回收利用。城市建筑垃圾城市建設工地拆建和新建過程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主要有磚瓦塊、碎石、混凝土塊、廢管道等。隨著城市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建筑垃圾數量增加較快。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工業生產過程中和工業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渣、粉塵、碎屑、污泥等,包括尾礦、煤矸石、粉煤灰、爐渣、廢品工業廢物等。對環境的毒性小,多數可以回收利用。危險固體廢物具有腐蝕性、急性毒性、浸入毒性及反應性、傳染性、放射性等一種或一種以上危害特性的固體廢物,主要來源于冶金、化工、制藥等行業,以及醫院、科研機構等。一般數量不大,但其危險性大,應有專門機構集中管理。79.2城市固體廢物量預測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

89.2.1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預測方法人均指標法增長率法規劃時常采用上述兩種方法,并結合歷史數據進行校核。9人均指標法:人均指標乘以規劃的人口數則可得到城市生活垃圾總量。計算公式

Q=δ·n·q/1000

式中:

Q——預測年份的生活垃圾產生量(t/d);

δ——預測年份的人口數(人);

n——城市人均生活垃圾日產量[kg/(人·d)];

q——生活垃圾產生量變化系數。按當地實際資料采用,若無資料時,一般可采用1.3~1.4。

人均指標法10增長率法增長率法:根據歷史數據和城市發展趨勢,確定增長率。1979年以來,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的年平均增長率為9%。綜合了人口增長、建成區的擴展、經濟發展狀況和燃氣化進程等有關因素,但忽略了突變因素。城市垃圾產生量增長到一定程度后,增加幅度逐漸降低,如1980~1990年,歐美國家城市生活垃圾增長率基本在3%以下。在規劃時,對于不同的規劃時段,可選取不同的增長率。

11計算公式

Wt=W0(1+i)t

式中:

Wt——規劃期末年城市生活垃圾產量(萬t);

W0——規劃基年城市生活垃圾產量(萬t);

i——年增長率(%);

t——預測年限(年)。129.2.2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

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與城市的產業性質與產業結構、生產管理水平等有關系。預測方法:單位產品法萬元產值法增長率法

13單位產品法

根據各行業的統計數據或調查數據,得出每單位原料或產品的產廢量。行業產品(t)產廢量(t)冶金鐵10.4~1.0鋼10.15~0.25鐵合金12.0~4.0有色金屬10.3~0.6燃煤10.1~0.3化學硫酸10.5磷酸14.0~5.0(磷石膏)部分工業生產過程的固體廢物產生量14萬元產值法

根據規劃的工業產值乘以每萬元的工業固體廢物產量,即可得出工業固體產量。根據我國部分城市的規劃指標,可采用0.04~0.1t/萬元的指標。15增長率法

計算公式

Qt=Q0(1+i)t

式中:

Qt——預測年城市工業固體廢物產量(萬t);

Q0——基年城市工業固體廢物產量(萬t);

i——年增長率(%),根據歷史數據和城市產業發展規劃確定;就全國平均情況,年增長率可取2%~5%;

t——預測年限(年)169.3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與運輸生活垃圾的收集生活垃圾的運輸圖片來源:179.3.1生活垃圾的收集收集方法混合收集:將產生的各類生活垃圾混在一起進行收集。

分類收集:將城市生活垃圾分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三類,并設置不同顏色的回收容器進行分類回收。

可回收物(Recyclable)垃圾容器為藍色,表示適宜回收和可再利用的垃圾,包括紙類、塑料、玻璃、織物和瓶罐等;有害垃圾(Harmfulwaste)垃圾容器為紅色,表示含有害物質,需要特殊安全處理的垃圾,包括電池、燈管和日用化學品等;其他垃圾(Otherwaste)垃圾容器為灰色,表示分類以外的垃圾。

生活垃圾的收集方式?18混合收集和分類收集的區別收集方法垃圾的后處理混合收集各類垃圾混在一起進行收集處理前要經過分選,然后才能對有機物、無機物、可回收利用物質與不可回收利用物質等進行不同的處理,不便于垃圾的后期處理和資源的回收。分類收集將生活垃圾分類回收易于對垃圾進行相應的回收利用或處理。注意:分類收集應與垃圾的整個運輸、處理和回收利用構成完整的系統。若清運時未能分類清運,也沒有建立分類回收利用系統,分類收集則無意義。19垃圾收集的方式垃圾箱收集:垃圾箱置于居住小區樓旁、街道、廣場等范圍內,用戶自行就近向其中傾倒垃圾。在小區內的垃圾箱一般應置于垃圾間內。現在城市的垃圾箱一般是封閉的,并有一定規格,便于清理車輛出人。垃圾管道收集:在多層或高層建筑物內設置垂直的管道,每層設倒入口,底層垃圾間設垃圾容器。袋裝化收集:指居民將袋裝垃圾放至固定地點,由環衛人員定時將垃圾取走,送至垃圾站或垃圾壓縮站,壓縮后,集裝運走。垃圾袋裝可以避免清運過程中垃圾的散失,減少垃圾箱周圍臭氣散溢和蚊蠅率生。采用壓縮集運的方式,提高了運輸效率。該方式是定點、定時收集,需要居民和單位配合。20廚房垃圾自行處理:廚房垃圾通常占日常生活垃圾的50%左右,成分主要是有機物。在一些發達國家中,把廚房垃圾粉碎成較細小的顆粒,沖人排水管,通過城市排水系統進人污水廠進行處理。在保證不堵塞管道和城市排水系統健全的情況下,這種方式可大大減少垃圾的產量,同時也便于其他垃圾的分類回收,對于污水處理廠的二級生化處理也較為有利。垃圾氣動系統收集:它利用壓縮空氣或真空作動力,通過敷設在住宅區和城市道路下的輸送管道,把垃圾傳送至集中點。這種方式主要用于高層公寓樓房和現代住宅區,具有自動化程度高、方便衛生的優點,可節省勞動力和運輸費用,但一次性投資很高。21真空式管道垃圾收集系統1.

垃圾投入站2.

被服投入站

3.

被服垂直輸送管4.

垃圾垂直輸送管

5.

被服水平輸送管6.

垃圾水平輸送管

7.

垃圾上吸式投入站8.

被服收集箱

9.

垃圾收集箱10.垃圾分向裝置

11.垃圾壓縮機12.垃圾子車

13.回風管14.誘引風扇

15.濕式空氣過濾器16.進風管

17.排氣管

醫院、賓館住宅、商業樓圖片來源:229.3.2生活垃圾的運輸生活垃圾的運輸是從各垃圾收集點(站)把垃圾裝運到轉運站、加工廠或處理廠的過程。垃圾的運輸應實現機械化,并保證清運機械能夠順利到達垃圾收集點。由于城市擴展、環境保護和人類健康的要求,垃圾處理廠距城市愈來愈遠。為了解決垃圾運輸車輛不足、交通擁擠、貯運費用提高等問題,須在清運過程中設中轉站。中轉站的設置與否或設置位置的確定,在規劃時,需進行技術經濟比較。23規劃時,除了要求布置收集點外,還應考慮便于清運,使清運路線合理。路線規劃應進行優化。根據道路交通情況、垃圾產量、收集點分布、車輛情況、停車場位置等,考慮如何使收集車輛在收集區域內行程距離最小。選擇垃圾清運路線的原則:收集線路的出發點應盡可能接近停放車輛場;線路的開始與結束應鄰近城市主要道路,便于出入,并盡可能利用地形和自然疆界作為線路疆界;線路應使每日清運的垃圾量、運輸路程、花費時間盡可能相同。24上海南京路上的垃圾收集車

圖片來源:

25圖片來源:垃圾車269.4城市固體廢物處理和處置固體廢棄物的處理:通過物理的、化學的或生物的方法,使固體廢棄物減量化、無害化、穩定化和安全化,加速其在自然環境中的再循環,減輕或消除對土壤、水體、大氣等環境組成要素的污染。回收利用固體廢棄物中的有用物質和能量,以減少資源消耗,保護環境。27固體廢棄物的處置:固體廢棄物的最終歸宿,將最終產物長期置于一定的環境之中,徹底實現無害化。固體廢棄物的處理與處置程序:先考慮減量化、資源化,再考慮加速物質循環,最后對殘留物質進行無害化處置。

289.4.1城市固體廢棄物處理和處置方法自然堆存土地填埋堆肥化焚燒熱解危險廢物的處理城市固體廢物處理的常用方法?29自然堆存:把垃圾傾卸在地面上或水體內。如廢置在荒地、洼地或海洋中,不加防護措施,使之自然腐化發酵。這種方法因對環境污染嚴重,已經逐漸被禁止。30土地填埋:將固體廢物填入確定的谷地、平地或廢坑等,然后用機械壓實后覆土,使其發生物理、化學、生物等變化,分解有機物質,達到減容化和無害化的目的。優點:技術比較成熟,操作管理簡單,處置量大,投資和運行費用低。還可以結合城市地形、地貌開發利用填埋物。缺點:垃圾減容效果差,需占用大量土地;且產生的滲瀝水易造成水體和環境污染,產生的沼氣易爆炸或燃燒。選址受到地理和水文地質條件限制。31北京六里屯垃圾填埋場

六里屯垃圾填埋場周邊,有強烈的刺激性氣味,污水橫流,有大量的麻雀、烏鴉等鳥類在垃圾填埋場內覓食。按照規定,距填埋場周邊3公里內不能安排居民生活區,該填埋場選址沒有按嚴格要求,存在先天不足,因而對周邊居民生活帶來了較大的危害。32堆肥化:在有控制的條件下,利用微生物將固體廢物中的有機物質分解,使之轉化為具有穩定腐殖質的有機肥料,這一過程可以消滅垃圾中的病菌和寄生蟲卵。堆肥化是一種無害化和資源化的過程。優點:投資較低,無害化程度較高,產品可以用作肥料。缺點:占地較大,衛生條件差,運行費用較高,在堆肥前需要分選掉不能分解的物質。33堆肥34焚燒(焚化):將可燃固體廢物通過高溫燃燒,使其氧化分解,轉變為惰性殘渣。焚燒可以滅菌消毒,回收能量。焚燒可以達到減容化、無害化和資源化。城市中的生活垃圾、工業固體廢物、污泥、危險固體廢物等均可進行焚燒處理。優點:能迅速而大幅度減少容積,體積可減少85%~95%,質量減少70%~80%;有效地消除有害病菌和有害物質;占地面積小,選址靈活。缺點:

A.投資和運行管理費用高,管理操作要求高;如果對所產生的廢氣處理不當。容易造成二次污染;B.對固體廢物有一定的熱值要求。35工業垃圾焚燒爐醫療廢棄物焚燒爐生活垃圾焚燒爐圖片來源:/cpzs_gongye.htm36熱解:在缺氧的情況下,固體廢物有機物受熱分解,轉化為液體燃料或氣體燃料,并殘留少量惰性固體。優點:熱解減容量達60%~80%,污染少,并能充分回收資源,適于城市生活垃圾、污泥、工業廢物、人畜糞便等。缺點:但其處理量小,投資運行費用高,工程應用尚處在起步階段。從發展的角度來看,熱解是一種有前途的固體廢物處理方式。電漿熔融爐

圖片來源:37危險廢物的處理方式:危險廢物處理是通過改變其物理、化學性質,減輕或消除危險廢物對環境的有害影響。常用的方式:減少體積有害成分固化化學處理焚燒去毒生物處理固體危險廢物等離子體裂解裝置圖片來源:

389.4.2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方法選擇

依據:工藝技術的可靠性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垃圾的性質與成分場地選擇的難易程度環境污染危險性資源化價值特殊制約因素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方法選擇的依據?39409.5城市環境衛生公共設施基本要求:方便社會公眾使用滿足衛生環境和城市景觀環境滿足運送、處理要求41固體廢棄物收運處理設施公共廁所化糞池貯糞池城市環境衛生公共設施都有哪些?429.5.1固體廢棄物收運處理設施垃圾收集點廢物箱垃圾管道垃圾容器和垃圾容器間垃圾壓縮站垃圾轉運站垃圾堆肥、焚燒處理場衛生填埋場431垃圾收集點垃圾收集點應滿足居民生活產生的生活垃圾的分類收集要求,既方便居民使用、不影響城市衛生和景觀環境,又便于分類投放和分類清運。生活垃圾收集點的服務半徑不宜超過70m,生活垃圾收集點可放置垃圾容器或建造垃圾容器間。醫療垃圾等危險廢棄物必須單獨收集、單獨運輸、單獨處理。生活垃圾收集點的垃圾容器或垃圾容器間的容量按垃圾分類的種類、生活垃圾日排出量及清運周期計算。44生活垃圾收集點收集范圍內的生活垃圾日排出重量計算公式:

Q=RCA1A2式中:Q——收集點收集范圍內的生活垃圾日排出重量(t/d);R——收集點收集范圍內的居住人口(人);C——預測人均生活垃圾日排出重量[t/(人d)];A1——收集點收集范圍內的生活垃圾曰排出最大不均勻系數(=1.1~1.5);A2——居住人口變動系數(=1.02~1.05)45生活垃圾收集點收集范圍內的生活垃圾日排出體積計算公式:

式中Vave——生活垃圾日排出體積(m3/d);Dave——生活垃圾平均密度(t/m3);A3——生活垃圾平均密度變動系數(=0.7~0.9);Vmax——生活垃圾高峰曰排出最大體積(m3/d);K——生活垃圾高峰日排出體積變動系數多(=1.5~1.8)。

46生活垃圾收集點所設置的垃圾容器數量計算公式:式中Nave——生活垃圾收集點所設置的垃圾容器數量(個);

A4——生活垃圾清運周期(d/次);當每日清除1次,

A4=1;當每日清除2次,A4=0.5;每2日清除1

次,A4=2,以此類推;E——單個垃圾容器的容積(m3/個);B——垃圾容器填充系數,B=0.75~0.9。472廢物箱:設置在公共場合,供行人丟棄垃圾的容器,一般設在城市街道兩側和路口、居住區或人流密集地區。廢物箱應美觀、衛生、耐用、防雨、阻燃。廢物箱設置間隔規定如下:商業大街廢物箱設置間隔25~50m交通干道廢物箱設置間隔50~80m一般道路廢物箱設置間隔80~100m居住區主要道路可按100m左右間隔設置車站、碼頭、廣場、體育場、影劇院、風景區等公共場所應根據人流密度合理設置。48北京街頭的垃圾箱493垃圾容器和垃圾容器間垃圾容器指儲存垃圾的垃圾桶。垃圾容器間指存垃圾容器的構筑物,可以獨立設置,也可以依附于主體建筑。供居民使用的生活垃圾容器以及袋裝垃圾收集堆放點的位置要固定,既應方便居民和不影響市容,又要利于分類收集和機械化清除。醫療廢物及其他危險廢物必須單獨存放,不能混入生活垃圾之中。垃圾收集點垃圾容器數量的設計計算方法?504垃圾管道低層和多層住宅不宜設置垃圾管道,中高層和高層住宅可以設置垃圾管道。垃圾管道的有效斷面不得小于0.6m×0.6m。每層應設倒垃圾的小間。垃圾管道底層須設有專用垃圾間,垃圾間應設排水溝,并便于機械裝運。515垃圾壓縮站采用垃圾袋裝、垃圾上門收集的城市,為減少垃圾容量和垃圾容器間的設置,集中設置具有壓縮功能的垃圾收集點,稱為垃圾壓縮站。垃圾壓縮站的服務半徑以500m左右為宜。垃圾壓縮站四周距住宅至少8~10m。壓縮站應設在通暢的道路旁,便于車輛進出掉頭。52垃圾壓縮站536垃圾轉運站選址盡可能靠近服務區域中心或垃圾產量最多的地方,周圍交通應比較便利。有鐵路及水運便利條件的地方,當運輸距離較遠時,宜設置鐵路及水運垃圾轉運站。轉運站內必須設置裝卸垃圾的專用站臺或碼頭。小型轉運站每0.7~1.0km設置1座,用地面積不小于100m2,與周圍建筑物間隔大于5m。服務半徑為10~15km2或垃圾運輸距離超過20km,需設大、中型轉運站時,用地面積根據日轉運量定。供居民直接傾倒垃圾的小型垃圾收集轉運站,其收集服務半徑不應大于200m,占地面積不小于40m2。54垃圾轉運站的用地標準

規模轉運量(t/d)用地面積(m2)附屬建筑面積(m2)小型1501000~1500100中型150~3001500~3000100~200300~4503000~4500200~300大型>450>4500>30055轉運站的總平面布置:應結合當地情況,要求經濟合理。大、中型轉運站應按區域布置,作業區宜布置在主導風向的下風向,站前布置應與城市干道及周圍環境相協調。站內排水系統應采用分流制;污水不能直接排入城市污水管道,應設有污水處理裝置。轉運站內的綠化面積為10%~30%。56

垃圾轉運站577垃圾堆肥、焚燒處理場處理場應設置在水陸交通方便的地方,可以靠近污水處理廠,便于綜合處理污泥。在保證與建筑物有一定隔離的前提下,處理場應盡量靠近服務中心。處理場用地面積根據處理量、處理工藝確定。

垃圾處理方式靜態堆肥動態堆肥焚燒用地指標(m2/d)260~330180~25090~120垃圾堆肥、焚燒處理場用地指標588衛生填埋場:衛生填埋的場址對城市布局、交通區位、項目的經濟性等都有一定影響。衛生填埋的場址場地選擇應考慮以下因素:(1)規模及使用年限:依據垃圾的來源、種類、性質和數量確定可能的技術要求和場地規模。應有充分的填埋容量和較長的使用期,一般不少于15~20年。(2)地形條件:能充分利用天然洼地、溝壑、廢坑,便于施工。易于排水,避開易受洪水泛濫或受淹地區。59(3)水文條件:離河岸有一定距離的平地或高地,避免洪水漫灘,距人畜供水點至少800m。底層距地下水位至少2m;廠址應遠離地下蓄水層、補給層;地下水應流向場址方向;場址周圍地下水不易作水源。(4)地質條件:基巖深度大于9m,避開坍塌地帶、斷層區、地震區、礦藏區。灰巖坑及溶洞區。(5)土壤條件:土壤層較深,但避免淤泥區;容易取得覆蓋土壤,土壤容易壓實,防滲能力強。(6)氣象條件:蒸發量大于降水量,暴風雨的發生率較低,具有較好的大氣混合、擴散條件,避開高寒區。60(7)交通條件:要方便、運距較短,具有可以全天候使用的公路。(8)區位條件: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應位于城市規劃建成區以外、遠離居民密集地區。

規范規定:①距大、中城市城市規劃建成區的距離應大于5km,距小城市城市規劃建成區的距離應大于2km,距居民點的距離應大于0.5km。②應設置在夏季主導風向下方,距人畜居棲點800m以上。③遠離動植物保護區、公園、風景區、文物古跡區、軍事區和水源保護區。61(9)土地條件:容易征用土地和取得社會支持,并便于改造開發。(10)基礎設施條件:①生產區。場址處應有較好的供水、排水、供電、通信條件。填埋場排水系統的匯水區要與相鄰水系分開;②輔助生產區。辦公室,食堂,宿舍等工作、服務設施。(11)綠化帶:①填埋場用地內綠化隔離帶寬度不應小于20m,并沿周邊設置;②填埋場的四周宜設置寬度不小于100m的防護綠地。生活垃圾從居民區到垃圾填埋場的流程?629.5.2公共廁所公共廁所是市民反應敏感的環境衛生設施,其數量的多少,布局的合理與否,建造標準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城市的現代化程度和環境衛生面貌。城市公共廁所設置的數量應根據城市性質和人口密度確定,其平均設置密度應按每平方公里規劃3~5座選取。631公共廁所的布局:因地制宜,合理規劃,并符合公共衛生要求。城市中下列范圍應設置公共廁所:(1)廣場和主要交通干路兩側;(2)車站、碼頭、展覽館等公共建筑附近;(3)風景名勝古跡游覽區、公園、市場、大型停車場、體育場附近及其他公共場所;(4)新建住宅區及老居民區。64獨立式公共廁所與相鄰建筑物間宜設置不小于3m的綠化隔離帶。在滿足環境及景觀要求下,城市綠地內可以設置公共廁所。為滿足環衛要求,公共廁所應設在飲用水源的下游、住宅的下風側和地下水較低的地方。652公共廁所設置數量主干路、次干路、有輔道的快速路公共廁所設置的間距為500~800m,支路、有人行道的快速路公共廁所設置的間距為800~1000m。主要繁華街道公共廁所的距離宜為300~500m,流動人口高度密集的街道宜小于300m。一般街道公共廁所之間的距離以750~1000m為宜。新建居住區為300~500m,未改造的老居住區為100~150m。舊區成片改造地區和新建小區,每km2不少于3座公共廁所。城市公共廁所一般按常住人口每2500~3000人設置1座。街巷內建造的供沒有衛生設施住宅的居民使用的廁所,按服務半徑70~100m設置1座。663公共廁所建筑面積規劃指標公共廁所的用地范圍:

指距廁所外墻皮3m以內的土地范圍。城市公共廁所建筑面積一般為30~60m2。如受條件限制,可靠近其他房屋修建;可發展附建式公共廁所,結合主體建筑一并設計和建造。67新住宅區內公共廁所,千人建筑面積指標6~10m2。車站、碼頭、體育場等場所的公共廁所,千人建筑面積指標為15~25m2。居民稠密區公共廁所,千人建筑面積指標為20~30m2。街道公共廁所,千人建筑面積指標為5~10m2。68各類城市用地公共廁所設置標準

城市用地類型設置密度(座/km2)設置間距(m)建筑面積(m2)獨立式公共廁所用地面積(m2/座)備注居住用地3~5500~80030~6060~100舊城區宜取密度上限,新區宜取密度中低限公共設施用地4~11300~50050~12080~170人流密度區域和商業金融用地取高限密度、下限距離;人流稀疏區域取低限密度、上限距離;其他公共設施用地宜取中低限密度,中、上限距離。工業用地1~2800~10003060倉儲用地1~2800~1000306069公共廁所的一般要求公共廁所的附近和入口處,應設置明顯的統一標志。公共廁所內部應空氣流通,光線充足,道通路平,并有防臭、防蛆、防蠅、防鼠等技術設施。公共廁所的糞便嚴禁直接排入雨水管、河道或水溝內。在有污水管道的地區,應排入污水管道。沒有污水管道的地區,須建化糞池或貯糞池等排放設施。在采用合流制排水系統而沒有污水處理廠的地區,水沖式公共廁所的糞便污水,應經化糞池后方可排入下水道。709.5.3化糞池71化糞池起源于19世紀的歐洲;化糞池是流經池子的污水與沉淀污泥直接接觸,有機固體被厭氧細菌作用分解的一種沉淀池;化糞池作為一種避免管道發生堵塞而設置的截糞設施,在截留、沉淀污水中的大顆粒雜質、防止污水管道堵塞、減小管道埋深、保護環境上起著積極作用。在我國,化糞池是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配套生活設施,幾乎每一個建筑物都設有相應的化糞池設施。72化糞池有圓形和矩形之分,實際使用以矩形居多。內部結構有兩格與三格之別,三格處理效果較好。化糞池位置宜設于樓幢背側靠衛生間一邊,公共廁所的化糞池也宜設在背面或人們不常停留、活動之處,但要便于機械清掏。從衛生安全的角度出發,化糞池距地下取水構筑物必須大于30m,其邊壁距其他建筑物的外墻壁不宜小于5m。73傳統磚混化糞池設計、施工、使用、管理等方面的諸多問題,致使95%以上的化糞池使用1~2年后開始滲漏,嚴重污染了地下飲用水源和城市地下供水管道,甚者還會造成建筑物不同程度傾斜。發達國家,20世紀70年代就開始用造價低、抗壓強度高、抗酸堿、密封性好、無滲漏的高強度玻璃鋼材料制成的整體型化糞池替代了傳統磚混化糞池,有效解決了磚混結構化糞池使用壽命短、因滲漏污染地下水資源并引起建筑物地基沉降等諸多問題。74在化糞池內部增加了高效厭氧生物降解技術,大大減少了化糞池的清淘周期,同時節約土地及礦產資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