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歷史自然地理研究對象:原始社會以來的一萬年;中國領土范圍內的各種自然地理現象的變化及規律。內容:包括因人類生產所引起變化的氣候、水文、土壤、植被、動物、海岸線等各種自然地理因素發展變化的過程、特點、原因、規律以及對社會發展的影響。兩點基本認識
1、自然地理環境是一個在特定歷史條件下不停運動的自然綜合體。自然地理環境是由土壤、地貌、氣候、水文、動植物等自然地理因素構成的。它們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的,而且處在不斷的發展運動之中。是在一定歷史條件下的自然綜合體。其中氣候和水文是最活躍的,影響也最大。2、自然地理環境的變遷是復雜的、曲折的這種變遷不是直線式的、簡單的過程,。各種自然地理因素都處在不斷的運動之中,每個因素的發展變化既互相影響又互相制約,錯綜復雜,異彩紛呈,構成了一幅似無序、但又有序的自然地理景觀。
第一章五千年來氣候的變遷竺可楨:《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載《考古學報》1972年第1期第一節歷史時期氣候的變遷考古學方法:即運用考古材料進行推斷。-3000年至-1100年
一、研究歷史時期氣候變遷的方法和指標
1、研究方法:文獻學方法:即利用各時期、各地編纂的歷史文獻。物候學方法:即根據河開、湖凍,植物開花、結果,樹葉的盛敗及動物的活動等物候材料來研究的方法。方志學方法:
即利用各地方志中所保存的豐富的、記載不同時期和不同地區氣候資料,以研究歷史時期氣候變遷狀況。儀器觀測法:
至近代才開始使用的通過儀器觀測研究氣候狀況的方法。1900年,我國東南部地區一些省份采用以其觀測的方法,將觀測所得的氣象資料,作為研究氣候變遷的依據。(1)在冬季,我國絕大部分地區的溫度每差一度,都可以測定出來;(2)冬季的溫度對農作物的影響很明顯,易于觀測;
(3)冬春季節,在西伯利亞冷高壓控制下,我國各地的氣溫升降比較一致,氣溫的升降具有普遍義。目前,學術界在研究氣候變時,一般采用冬半年氣溫變化為指標。2、研究指標:1、考古時期2、物候時期4、儀器觀測時期3、方志時期
二、中國五千年來氣候變化分期1、考古時期第一次溫暖時期:“仰韶溫暖期”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100年。它相當于歷史上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和殷商文化時期。2、物候時期寒暖交替時期-1100—1400(1)、第一次寒冷時期:前1100至公元前850年,它相當于歷史上的西周時期。(2)、第二次溫暖時期:前770年至公元初。從春秋開始一直到西漢末(3)、第二次寒冷時期:從公元初至公元600年。相當東漢三國到六朝時,持續時間長達6個世紀。(4)第三次溫暖時期:600年到1000年。相當于隋唐至北宋初年。1000至1200年。相當于歷史上的兩宋時期。(6)第四次溫暖時期
1200年至1300年。它相當于南宋中期到元代中期。(5)第三次寒冷時期3、方志時期1400-1900第四個寒冷時期
因為明清兩代我國多數地方都有了方志,對區域性的氣候變化有了更詳細的記錄,特別是對于各種異常的氣候及其所引起的災害,提供了可靠的資料。這期間氣候仍有多次小冷暖起伏,其經歷了三次寒冷的變化。
1、第一冷期:1470-15202、第二冷期:1620-17003、第三冷期:1840-1895小冰期或明清冰期小冰期(英文:LittleIceAge,簡寫作LIA)是指一段在中世紀溫暖時期之后開始的時段。這個名稱由弗朗索瓦-埃米爾?馬泰(Fran?ois-EmileMatthes)于1939年所創立。當時馬泰用這個名詞來描述一個在美國加州一條以原來的氣候學說不能解釋其存在的冰期。大約15世紀初開始,全球氣候進入一個寒冷時期,通稱為“小冰期”,在中國也稱為“明清小冰期”,小冰期結束于20世紀初期。4、儀器觀測時期
1900-2000年(1)1900-1940:特點:世界性氣候增溫期,全球氣溫總趨勢是增溫。表現:中國各地氣溫普遍升高0.1℃-1.0℃,以華北地區為最。影響:氣溫的升高影響了中國西北部高山雪線的上升。(2)、1941—1970s特點:氣溫變化呈現下降趨勢。表現:東北北部、西北、華南等地平均下降0.4℃-0.8℃;華東和西南平均下降0.5℃—0.6℃以下。西伯利亞寒流連續南下,華中、華南廣大地區的絕對最低溫破歷史紀錄。(3)、1970s—今
現代氣候變化是由自然的氣候波動與人類活動共同造成的,而近30年的全球變暖主要是由人類活動造成的。這種科學的共識促成了國際政治層面重大決策的產生,即制定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與《京都議定書》。氣候變化的影響有正面和負面的,但其負面影響更值得關注。研究指出,當溫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時,氣候變化的影響以負面為主,《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中稱其為溫度閾(yu界限)值,相當于氣候變化的“警戒線”。一旦超過這個“警戒線”,生態系統的平衡將受到威脅,糧食安全不能保障,影響了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全球氣候變暖:“福音”?“災難”!!!1、水資源時空分布失衡的矛盾更加突出,部分地區旱者愈旱、澇者愈澇。若全球平均溫度增幅超過1.5℃至2.5℃,約20%至30%的物種有可能會滅絕;2、農業和林業生產自然風險加大,大范圍嚴重饑荒出現概率增大;3、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區洪澇、風暴、咸潮等自然災害的頻率加大;4、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增多、增強,嚴重威脅人類健康。五、氣候變遷規律對中國五千年的氣候變遷過程進行考察,不難發現我國歷史時期氣候的變遷有著冷暖交替出現的規律。1、冷暖交替出現總的發展趨勢是:溫暖時期一個比一個短,溫暖程度一個比一個低。考察歷史時期野象群從北至南的的地理分布,即可以發現這一規律。2、溫暖期溫暖的程度在逐漸弱化
同溫暖時期回溫時間越來越短、回溫程度越來越低。與此相反,寒冷時期卻一個比一個長,程度一個比一個強。3、寒冷期寒冷的程度愈益強化1.一部分學者認為未來氣候將要變暖,目前氣候發展已進入“超間冰期”。六、氣候變遷趨勢預測2.一部分部學者認為未來氣候將要變冷,目前氣候發展進入間發性的“小冰河期”。第四節影響氣候變遷的因素——影響氣候變化的四大因子它是氣候形成的最主要因素。1、太陽輻射
是指海、陸、山、川、高原、盆地、山的陰陽坡位、城市、火山等對氣候的影響。2、下墊面性質大氣環流形勢的變化是導致氣候變化重要因素之一,緯向環流和經向環流的變化都能引起氣候的變化。3、大氣環流進入歷史時期,對影響氣候變遷因素的分析就不能不考慮人類活動。事實上,自古以來,人類活動就在不斷地影響著氣候,而且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其影響的廣度和濃度都在日益增加。4、人類活動太陽黑子對氣候的影響太陽黑子實際上是太陽表面一種熾熱氣體的巨大漩渦,溫度大約為4500°C。比太陽表面其他地區溫度低1000-2000°C,所以看上去像一些深暗色的斑點。黑子的活動周期為11.2年,活躍時會對地球的磁場產生影響,使地球的大氣環流呈經向流動,南北極和赤道的冷暖空氣對流造成災害和寒冷天氣。重要成果于希賢:《近四千年來中國地理環境幾次突發變異及其后果的初步研究》,《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5年第二期;鄭景云、葛全勝、張丕遠:《氣候突變:史實與意義》,《地球科學進展》1999年第14卷第2期;滿志敏:《光緒三年(1877)北方大旱的氣候背景研究》,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5期;《自然災害與中國社會結構》,上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簡單內部承包合同范本(17篇)
- 云南省宜良縣七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 第七單元 樂觀堅強 7.1調控情緒教學設計 粵教版
- 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下冊《11.2一元一次不等式》同步測試題附答案
- 門窗承包合同范本(17篇)
- 深部真菌培訓課件
- 2025年國慶節活動服裝策劃方案(20篇)
- 《導游講解技巧》課件
- 《人力資源戰略規劃與發展》課件
- 《初中生物多樣性》課件
- 解除聘用合同(15篇)
- 2024年中考數學反比例函數-選擇題(壓軸)(試題)
- 【渠道視角下伊利股份營運資金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優化建議探析9000字(論文)】
- 【語文】古詩詞誦讀《登快閣》教學課件 2023-2024學年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
- 2024年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中考一模英語試卷
- (正式版)JBT 9229-2024 剪叉式升降工作平臺
- 《青蒿素人類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一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聯讀課件高中語文必修下冊
- JTG B05-01-2013 公路護欄安全性能評價標準
- (高清版)DZT 0208-2020 礦產地質勘查規范 金屬砂礦類
- (高清版)DZT 0368-2021 巖礦石標本物性測量技術規程
- 人際交往與溝通課件第一章 人際交往與溝通概述
- 2019版新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選擇性必修共7冊詞匯表匯總(帶音標)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