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解讀

《GB/Z 23740-2009 預防和降低食品中鉛污染的操作規范》是一項指導性技術文件,旨在通過一系列措施減少食品在生產、加工、儲存及運輸過程中受到鉛污染的風險。該標準適用于所有涉及食品生產和處理的企業和個人,包括但不限于農業種植、畜牧業養殖、水產品捕撈以及食品的加工與包裝等環節。

根據此標準,首先強調了對于原材料的選擇應嚴格控制,避免使用可能含有高濃度鉛的水源或土壤進行農作物種植;同時,在動物飼養過程中也需注意飼料的安全性,防止因飼料受污染而導致最終產品含鉛量超標。此外,還特別指出要加強對生產設備及其輔助設施(如管道)材質的選擇與維護,確保這些材料本身不會成為鉛污染源。

針對加工工藝方面,《GB/Z 23740-2009》提出了一系列具體要求,比如合理安排工序流程以減少交叉污染的機會;采用物理、化學或其他有效方法去除原料中的鉛元素;定期對生產線上的關鍵點位進行監測,并記錄相關數據以便追溯問題根源。同時,對于成品的質量檢驗也有明確指示,建議采用快速準確的方法檢測每批次產品的鉛含量是否符合國家食品安全標準。

另外,該標準還提到了企業內部管理體系的重要性,鼓勵建立和完善HACCP(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體系,通過識別潛在風險因素并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來保障食品安全。同時,加強員工培訓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環,確保每位工作人員都了解如何正確執行各項操作規程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鉛污染的可能性。


如需獲取更多詳盡信息,請直接參考下方經官方授權發布的權威標準文檔。

....

查看全部

  • 現行
  • 正在執行有效
  • 2009-05-13 頒布
  • 2009-09-01 實施
?正版授權
GB/Z 23740-2009預防和降低食品中鉛污染的操作規范_第1頁
GB/Z 23740-2009預防和降低食品中鉛污染的操作規范_第2頁
GB/Z 23740-2009預防和降低食品中鉛污染的操作規范_第3頁
GB/Z 23740-2009預防和降低食品中鉛污染的操作規范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8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GB/Z 23740-2009預防和降低食品中鉛污染的操作規范-免費下載試讀頁

文檔簡介

犐犆犛67.040

犡0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化指導性技術文件

犌犅/犣23740—2009

預防和降低食品中鉛污染的操作規范

犆狅犱犲狅犳狆狉犪犮狋犻犮犲犳狅狉狋犺犲狆狉犲狏犲狀狋犻狅狀犪狀犱狉犲犱狌犮狋犻狅狀狅犳犾犲犪犱犮狅狀狋犪犿犻狀犪狋犻狅狀犻狀犳狅狅犱狊

20090513發布20090901實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發布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犌犅/犣23740—2009

前言

本指導性技術文件修改采用CAC/RCP56—2004《預防和降低食品中鉛污染的操作規范》(英文

版)。本指導性技術文件與CAC/RCP56—2004無技術性差異。

本指導性技術文件根據GB/T20000.2—2001重新起草。在附錄A中列出了本指導性技術文件

章條編號與CAC/RCP56—2004章條編號的對照一覽表。

本指導性技術文件根據GB/T1.1—2000增加了范圍。

為便于使用,本指導性技術文件還做了下列編輯性修改:

a)“本國際標準”一詞改為“本指導性技術文件”;

b)根據GB/T1.1—2000修改了章節編號。

本指導性技術文件的附錄A為資料性附錄。

本指導性技術文件由全國食品安全管理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313)提出并歸口。

本指導性技術文件主要起草單位: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際檢驗檢疫標準與技術法規研究

中心、廣東檢驗檢疫局、北京安普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本指導性技術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建軍、高東微、蒲民、劉中勇、李志勇、鄒志飛、張?、劉津、凌莉、

謝力。

犌犅/犣23740—2009

引言

0.1鉛是一種有毒的重金屬,具有廣泛的工業用途,但是沒有已知的營養價值。FAO/WHO聯合

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JECFA)已經對食品中鉛的毒性效應進行了數次評估。相對低水平地長期暴

露于鉛環境下可導致腎臟和肝臟的損壞,破壞生殖系統、心血管系統、免疫系統、造血系統、神經系統和

胃腸系統。短時間暴露于大量的鉛會引起胃腸疼痛、貧血、腦部疾病甚至死亡。低水平鉛暴露最嚴重的

影響是導致兒童認知和智力發展水平的降低。

0.2鉛暴露可以通過食品和水源發生,也可以在工作場所、通過業余活動或者通過暴露于鉛污染

的土壤和空氣而發生。

0.3食品中的鉛污染來源眾多,包括空氣和土壤。來自工業污染或含鉛汽油的大氣鉛可以通過在

農作物植株上的沉積污染食品。土壤中鉛的來源包括存放于以往軍火倉庫的含鉛軍火、氣槍或其他軍

械使用的彈藥、殺蟲劑和化肥的不當施用,以及污水污泥。土壤中鉛可以通過土壤在植株表面沉積或攝

入污染農作物植株。被污染的植株和土壤隨后又成為家畜的污染源。

0.4水也是食品鉛污染的來源之一。地表水源可以通過地表徑流(排水)、大氣沉積而被污染,局

部地區地表水源的鉛污染可能是由于打獵子彈或釣魚鉛錘中的鉛溶出造成的。被污染的地表水是水生

食用動物的潛在污染源。對于飲用水和食品加工中使用的水,管道系統中使用鉛管或含有鉛的裝置是

污染的主要來源。

0.5食品加工、處理和包裝過程也可能造成食品中的鉛污染。食品加工領域的鉛來源包括含鉛涂

料和含鉛設備,例如管道系統和鉛焊設備。在食品包裝領域,鉛焊食品罐已經被確認為非常重要的食品

中鉛污染源。其他食品包裝材料方面的潛在污染源包括本身含鉛或以含鉛染料上色的彩色塑料袋和包

裝紙、帶鉛襯的酒瓶蓋,以及用于包裝或貯藏食品的鉛釉陶器、鉛玻璃或含鉛金屬容器。

0.6全世界都在致力于減少食品中的鉛污染。采取的措施集中在以下方面:對食品和食品添加劑

實施鉛允許限量標準,停止使用鉛焊食品罐(尤其是用于嬰兒食品),控制水源中的鉛水平,減少含鉛容

器中的鉛溶出或對出于裝飾目的而使用的含鉛容器限制使用,研究并應對食品或膳食營養補充劑中其

他的鉛污染源。盡管為降低環境中的鉛污染源而采取的措施(如減少鉛的工業釋放和限制含鉛汽油的

使用)并非專門針對食品,不過這些措施也對降低食品中的鉛水平有所幫助。

0.7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政府間合作組織和許多國家都對不同的食品設立了鉛允許限量標準。

由于現代工業社會中鉛無處不在,食品中低水平的鉛也許是不可避免的。不過,遵循良好農業規范和良

好生產規范可以將食品中的鉛污染盡量降低。由于許多降低鉛污染的有效措施有賴于消費者的行為,

因此本指導性技術文件中也單獨設立了章節,對調整消費行為給出了建議。

犌犅/犣23740—2009

預防和降低食品中鉛污染的操作規范

1范圍

本指導性技術文件規定了預防和降低食品中鉛污染的操作規范。

本指導性技術文件適用于飲食供應鏈上農業生產、飲用水供應、食品配料及加工、食品包裝/貯藏材

料的生產和使用、食品消費行為中鉛污染的預防和降低。

2以良好農業規范和良好生產規范為基礎的推薦操作要點

2.1農業生產

2.1.1含鉛汽油是大氣中鉛污染的一個主要來源。國家政府部門應采取措施在農業地區減少或禁止

使用含鉛汽油。

2.1.2靠近工廠設施、高速公路、軍火倉庫、氣槍打靶場和軍事射擊場的農用土地會比遠離上述區域的

地區含有更高水平的鉛。外墻涂料風化的建筑物附近的土地也會含有高水平的鉛,當牲畜或小農場附

近坐落有這樣的建筑物時應給予特別關注。如果可能,農場經營者應對靠近鉛源或懷疑鉛水平上升的

土地進行鉛含量的檢測,以確定鉛含量是否超過當地政府部門對種植用地鉛含量的推薦值。

2.1.3農場經營者應避免在使用過砷酸鉛殺蟲劑的土地上(例如以前的果園)種植那些會在內部(例如

胡蘿卜或其他根類作物)或表面(例如葉菜類蔬菜)蓄積鉛的農作物。

2.1.4處理過污水污泥的土地,如果污水污泥不符合國家政府部門設立的鉛最大允許限量,農場經營

者應避免使用上述土地種植農作物。

2.1.5葉菜類蔬菜比非葉菜類蔬菜或根菜類蔬菜更容易受到空氣中沉積的鉛的影響。據報道,糧谷類

農作物也會以可觀的速率從空氣中吸收鉛。在空氣中鉛水平較高的地區,農場經營者應考慮選擇種植

相對不易受到空氣中鉛沉積影響的農作物。

2.1.6農場經營者應避免在農業地區使用含鉛化合物(例如砷酸鉛殺蟲劑)或可能被鉛污染的化合物

(例如不正確配制的銅鹽類殺真菌劑或磷酸鹽化肥)。

2.1.7以含鉛汽油驅動的干燥裝置會對所干燥的農作物造成鉛污染。農場經營者和從事干燥操作的

工人應避免使用以含鉛汽油驅動的干燥裝置或其他設備來處理采收的農作物。

2.1.8農作物在運輸到加工設施的過程中應做好保護措施,以避免受到鉛污染(例如暴露于大氣中的

鉛、土壤、灰塵)。

2.1.9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文本僅供個人學習、研究之用,未經授權,嚴禁復制、發行、匯編、翻譯或網絡傳播等,侵權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均為PDF格式電子版文本(可閱讀打印),因數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經售出,不提供退換貨服務。
  • 3. 標準文檔要求電子版與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載的文檔中可能包含空白頁,非文檔質量問題。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