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改優質課PPT《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_第1頁
課改優質課PPT《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_第2頁
課改優質課PPT《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_第3頁
課改優質課PPT《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_第4頁
課改優質課PPT《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2/51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魯迅課堂導入學習目標時代背景字詞積累整體感知課文研習主旨探究練習作業結束文體知識課堂小結2023/2/52有人說,中國正以矯健的步伐邁進世界強國之林,然而,70多年前的中國是怎樣的面貌呢?那時的中國人又是怎樣的精神狀態呢?當時,有一位思想的巨人、頑強的戰士,以犀利的目光洞悉著這一切,一次次振臂吶喊、一次次沖鋒陷陣——他,就是魯迅先生。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一篇雜文《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看看我們能從中得到什么新的啟發,學到怎樣的做人、作文的方法。

回首頁2023/2/53學習目標理解掌握批駁謬論的方法;體會尖銳潑辣的批駁語言;激發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回首頁2023/2/54時代背景

這篇文章寫于1934年9月25日,正是“九·一八”事變三周年之后。當時,國民黨的官僚政客和資產階級的走狗文人以及所謂社會“名人”散布對抗日前途的悲觀論調,指責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魯迅這篇文章,義正辭嚴地批駁了當時對抗戰前途悲觀亡國的論調,駁斥了上述那些人誣蔑中國革命人民失掉了自信力的無恥讕言,鼓舞民族的自信心而寫的,表達了作者對中國革命前途的信心。回首頁2023/2/55寫作背景

這篇文章寫于1934年9月25日,正是“九·一八”事變三周年之后。當時,有些人散布對抗日前途的悲觀論調,指責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魯迅這篇文章,就是為批駁這種錯誤論調,鼓舞民族的自信心而寫的。回首頁2023/2/56“我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選自30年代的御用報紙“忍辱含憤,暫取逆來順受態度,以待國聯公理自判決”--選自蔣介石在“九一八”事件發生后的演講

1934年,由反動政客戴季陶和軍閥段祺瑞發起,一些國民黨官僚在杭州靈隱寺舉行法會,請班禪大師求佛保佑。

“民族之自尊心與自信心,既已蕩然無存,不待外侮之來,國家固早已瀕于精神幻滅之域”

—選自《大公報》1934年8月24日的社論回首頁2023/2/57字詞

搽chá玄虛xuán省悟xǐng自欺欺人渺茫miǎo脊梁jǐ誆騙kuāng懷古傷今:追念古代的事情,因現在的事而悲傷。為民請命:為人民保全生命或解除困苦。

回首頁2023/2/58駁論與立論※議論文從論證的方式看,一般可分為立論和駁論兩種。※立論:就一定的事件或問題,提出并闡明自己的見解或主張※駁論:就一定的事件或問題發表議論,批駁片面的、錯誤的、甚至反動的見解或主張。一般說來,批駁對方的論點主要有三種方式:

一、直接批駁對方的論點二、批駁對方論據三、批駁對方論證

文體知識回首頁2023/2/59

本文是一篇駁論文。這種文體一般是先指出對方錯誤的實質,或直接批駁(駁論點),或間接批駁(駁論據,駁論證);繼而針鋒相對地提出自己的觀點并加以論證。課題《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聚焦當時社會的熱點問題,把要談的對象——“中國人”和事件——“失掉自信力了嗎”直接放在標題上,能引起讀者的思考和閱讀欲望。再則,它以這種問句的形式出現,懸而不論,這是很巧妙的。若用陳述句,則太直白,沒有張力;而現在的標題既有對錯誤論調的反詰,又有對己方觀點的自信,或也包含投向大眾的關切和詢問……而這幾方面內容又是交織在一起。解題回首頁2023/2/510聽錄音,整體感知。(一)閱讀文章,給課文分段并概括段意,完成整體感悟。(二)思考以下問題。

1、對方的論點與論據是什么?

2、作者正面提出的論點(立論)是什么?

3、作者提出的觀點(作者的論據)有何依據?分析課文回首頁2023/2/511(一)文章結構示意圖㈠敵論的論點、論據(1、2)①論據兩年前:自夸“地大物博”不久:只希望“國聯”現在:一味求神拜佛②論點: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㈡直接反駁(3—5)失掉的是“他信力”發展著“自欺力”㈢間接反駁(6—8)論點: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論據:從古至今滿懷自信的“中國的脊梁”㈣結論(9):自信力的有無,狀元宰相的文章不足為據,要看地底下總結:課文按提出謬論——進行直接與間接反駁——得出結論,可將課文分為三部分。回首頁2023/2/512(二)參考答案1、對方的謬誤論點是: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2段)對方的論據是:從公開的文字的三個階段談起:先是自夸“地大物博”,后是寄希望國聯,再后改為一味求神拜佛,懷古傷今。(1段)2、作者提出論點——“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6段)3、作者歷數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7段)——作為事實論據證明他們都是沒有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回首頁2023/2/513研習課文誦讀第1~5段,討論探究1、對方的錯誤觀點是什么?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2、為了論證謬論,敵方提出了什么論據?●自夸“地大物博”●只希望“國聯”●一味求神拜佛3、作者為什么認為“中國人失掉自信力”這論點是錯誤的?因為“中國人”先信“地”、信“物”、再信“國聯”、最后“信神”,就是沒信過自己,失掉的也是“他信力”,現在“既不夸自己地大物博”,“也不信國聯”,“只一味求神拜佛”是在發展著自欺力。都不能證明“失掉自信力”,因而作者認為“中國人失掉自信力”這個觀點是錯誤的。回首頁2023/2/514(1)作者既然認為對方的觀點是錯誤的,為什么還要一再承認對方說的都是“事實”?明確:首先承認對方說的是事實,但通過分析事實后,發現對方要說的其實不是自信力的問題,這樣,對方的觀點就不存在了。這是駁論的一種方式,由真實存在的依據推導出錯誤的結論,從而證明對方的觀點是錯誤的。指出對方論據證明論點的過程不成立,這是駁論證。它欲擒故縱,先“抬”后“貶”,好像抖包袱,吊起讀者的胃口,達到諷刺的效果。要駁論證,關鍵要能透過現象看本質,因為對方或因為己方利益或因為認識上的局限,往往用事實掩蓋了真相,這就需要作者能撥亂反正。因此駁論證比駁論點、駁論據更能體現智慧的力量。研習課文誦讀第1~5段,討論探究回首頁2023/2/515研習課文誦讀第1~5段,討論探究(2)第5段有一段加點的文字,國民黨檢察官曾刪掉這段文字,這說明什么?明確:“求神拜佛”恐怕是國民黨在山窮水盡時自欺和欺人的最后一招。魯迅是個現實感很強的人,他一針見血地指出“求神拜佛”的危害和嚴重后果,這自然觸到了國民黨的痛處,并且,讓他們陷入捉襟見肘的境地。所以,檢察官惟恐去之而不及。從加點文字也可以看到魯迅的境況,但魯迅卻不憚于在槍林彈雨中為民眾奔走呼號,其無私無畏的精神令人敬佩。回首頁2023/2/5161、作者正面提出的觀點是什么?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2、作者提出觀點的依據是什么?從古至今滿懷自信的“中國的脊梁”:(1)埋頭苦干的人(2)拼命硬干的人(3)為民請命的人(4)舍身求法的人研習課文品讀第6~9段,討論探究回首頁2023/2/517品讀第6~9段,討論探究研習課文(1)“中國的脊梁”指什么人?為什么他們的犧牲不能為“大家”所知道?明確:“中國的脊梁”是指腳踏實地地為民族的進步而奮斗的人們,他們是使中國挺立起來的“脊梁”,他們往往來自下層或代表著廣大民眾的利益。但由于中國長期的專制奴役統治,“中國人向來就沒有爭到過‘人’的價值,至多不過是奴隸”(《燈下漫筆》),許多事情自然無權知道真相。另外,近代以來的許多社會變革多缺乏對廣大民眾的宣傳發動,這樣一來,對于為他們的自由尊嚴而犧牲的先驅者,他們多半表現出“看客”的心態,不能知道在某種程度上演化成不愿知道了。對于這一點,文中雖然沒有提到,但結合當時的社會現狀,不能說沒有這個因素。回首頁2023/2/518品讀第6~9段,討論探究研習課文(2)“狀元宰相”、“地底下”的含義分別是什么?明確:“狀元宰相”是指統治階級的御用文人,魯迅曾評述御用文人“他的幫法,是在血案中而沒有血跡,也沒有血腥氣”,他們的功能就是為世道搽上“自欺欺人的脂粉”。“地底下”指變革社會的積極力量,因為它來自民眾,故稱“地底下”,在當時,這股力量指中國共產黨。他說:“那切切實實,足踏在地上,為這現在中國人的生存而流血奮斗者,我得引以為同志,是自引以為榮的。”把“狀元宰相”、“地底下”相對比,可看出魯迅的“立人”精神和民本思想。回首頁2023/2/519理解重要語句的深層含義

1、第7段中“中國的脊梁”指什么人?指的是腳踏實地地為民族進步而奮斗的人們2、第9段中“筋骨和脊梁”、“脂粉”、“狀元宰相的文章”、“地底下”分別比喻什么?筋骨和脊梁:比喻中國人民的中堅力量脂粉:比喻國民黨反動派的欺騙宣傳狀元宰相的文章:比喻當時能“公開的”國民黨反動政客及其御用文人的言論地底下:比喻當時還處于地下斗爭的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中堅力量回首頁2023/2/520補充論據“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請你根據自己的了解為第7段中“……的人”注解舉例。指默默無聞、努力工作的廣大勞動人民。如畢升、祖沖之、李時珍、詹天佑等人指那些不怕犧牲、不計得失、忠于祖國的人。如岳飛、文天祥、戚繼光、林則徐等人指同情人民,為人民鳴不平、伸張正義的人。如屈原、關漢卿、海瑞等人指歷盡艱辛、英勇獻身、追求真理的人。如商鞅、譚嗣同、玄奘、法顯等人“埋頭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為民請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回首頁2023/2/521揭露國民黨反動政府賣國投降、腐敗無能的本質,批判“中國人失掉自信力”的悲觀論調,歌頌自古以來有充分自信力的優秀中華兒女,特別是當時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為解救國難而浴血奮戰的革命人民。本文的主旨語言特點1、語言尖銳犀利,富于戰斗性,帶有嘲諷意味。2、巧妙地運用了比喻、排比、反問、仿擬等修辭方法,大大增強了語言的說服力和感染力。(請舉例說明)“自信力”“他信力”“自欺力”仿擬回首頁2023/2/522結構圖示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㈠論敵的論點、論據①論據兩年前:自夸“地大物博”不久:只希望“國聯”現在:一味求神拜佛②論點: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㈡直接反駁失掉的是“他信力”發展著“自欺力”㈢間接反駁論點: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論據古埋頭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為民請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今有確信,不自欺前赴后繼的戰斗脊梁㈣結論:自信力的有無,狀元宰相的文章不足為據,要看地底下回首頁2023/2/523辨析下列句子中“中國人”的含義。①、又論中國人,必須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誆騙,卻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②、然而,在這籠罩之下,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③、中國人現在是在發展著“自欺力”。④、于是有人慨嘆曰: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⑤、假使這也算一種“信”,那也只能說中國人曾經有過“他信力”,自從對國聯失望之后,便把這他信力都失掉了。指極少數頑固分子以外的中國人民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