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資料_第1頁
少數民族資料_第2頁
少數民族資料_第3頁
少數民族資料_第4頁
少數民族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走進少數民族走進少數民族仡佬族簡介

仡佬族

仡佬族(仡佬語:[klau?];越南語:Ng??iC?Lao)是中國和越南的一個少數民族。仡佬族歷史悠久,仡佬族人與古代貴州一代的僚人有淵源關系。仡佬族現有人口579,744人(2000年人口普查),貴州省聚集了96.43%仡佬族人口,其余各省份都有分布,以雜居為主,其中越南有1845人(1999年人口普查)。貴州聚居地主要為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其余分布于貴陽、六盤水、遵義和銅仁、畢節、安順、黔西南等4個地區,少數散居于云南和廣西。在越南,仡佬族人口主要居住于河江省的同文、黃樹肥兩縣境內。

服飾

仡佬族男女皆穿裙(男裙短,女裙長)。用布一幅圖于腰際,無摺皺,有如桶狀,謂之“桶裙”。男子皆穿短衣,女子或短衣或長衣,或短衣外套以前短后長之袍。質料有葛、麻、羊毛、絲、棉布等。男女多以長帕包頭,有的婦女或用花布一塊蓋頂。服飾服飾風俗習慣

仡佬族的喪俗大多與漢族相同,只有遵義、仁懷等地仡佬族,在埋葬死者前,要舉行“踩堂”儀式。大多數地區在安葬死者的前夕,要在靈前唱孝歌。親戚來祭奠,喪家須敬酒致謝。安葬時,一般不擇日選地,安葬后,一般不立碑。

仡佬族廣大人民長期和漢族以及其他兄弟民族雜居共處,在衣、食、住及婚姻、喪葬、節日等風俗習慣方面,很多已和當地兄弟民族大同小異,特點不甚突出。婦女原來穿著短上衣、長統裙、勾尖鞋,在距今八、九十年前就少見了。仡佬族主食以玉米(山區)、稻米(平壩)為主,其次是麥子、養子、紅稗、小米、高梁等,喜吃酸辣食物和糯米粑粑等。仡佬族住房大多是靠山建筑的。房屋的結構和建筑材料,大體上與鄰近的漢族相同。住房一般分作三間,中間為堂屋,不住人;也有分作兩間的,一間作臥室,一間作廚房。

哈尼族,是跨境而居的國際性民族,也是中國少數民族之一,是中國一個古老的民族。哈尼族主要分布于中國云南元江和瀾滄江之間,聚居于紅河、江城、墨江及新平、鎮沅等縣,和泰國、緬甸、老撾、越南的北部山區(稱為阿卡族)哈尼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與納西族相似?,F代哈尼族使用新創制的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哈尼族簡介

美食

哈尼族人多居住在云南省的西部,是一個開墾梯田種植稻谷的山地農耕民族,獨特的生存環境形成了哈尼族多姿多彩的服裝服飾文化。哈尼族服飾是哈尼族傳統文化的精髓,不僅僅是簡單的御寒防風蔽身之物,它承載著極其豐富的文化信息,構成展示和追憶祖先遷徙壯舉英雄業績的物化態載體。哈尼服飾的色彩、款式和紋樣,既是該民族生存區域地理環境的折光,也是族人社會身份和角色的標識,透露出生生不息、物我合一的生存理念。服飾文化可謂五彩斑斕,制作工藝精湛,體現了哈尼族婦女的勤勞和智慧。服飾哈薩克族簡介

哈薩克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人口約140萬。全世界的哈薩克人口約1800萬。中國的哈薩克族主要分布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其使用的哈薩克文是阿拉伯字母哈薩克文,哈薩克斯坦使用斯拉夫字母哈薩克文。哈薩克族是哈薩克斯坦的主體民族,烏茲別克斯坦、俄羅斯、土耳其的少數民族。哈薩克族的先民很早就生息在新疆北部及中亞草原。2010年中國人口普查哈薩克族為146.2萬人。習俗

哈薩克族尊敬老人,喝茶吃飯要先敬老人,一般在進餐時習慣長輩先坐,其他人依次圍著餐布屈腿或跪坐在氈子上。在用餐過程中,要把最好的肉讓給老人。哈薩克族有許多禁忌,如:年輕人不準當著老人的面飲酒,不準用手亂摸食物;絕對不準跨越或踏過餐布,不準坐在裝有食物的箱子或其他用具上。忌諱當面數主人家的牲畜;不能跨過拴牲畜的繩子,也不能騎馬進入羊群;不準坐在裝有食物的箱子或其他用具上,也不準跨過或踏過餐巾.忌諱別人當面贊美自己的孩子,尤其不能說"胖",認為這樣會給孩子帶來不幸;忌客人在家門口下馬和騎快馬到家門口下馬;忌食豬肉、狗肉、驢肉、騾肉和自死的畜禽肉及動物的血。哈薩克族熱情好客,待人真誠。對登門投宿的人,主人都要拿出最好的食品招待。服飾哈薩克族的是以草原游牧文化為特征的民族,服裝便于騎乘,其民族服裝多用羊皮、狐貍皮、鹿皮、狼皮等制作,反映著山地草原民族的生活特點。由來哈薩克族的先民很早就生息在新疆北部及中亞草原。與中國古代曾經統治過今伊犁河谷及伊塞克湖四周地帶的古代民族烏孫(公元前2世紀~2世紀)、突厥(6世紀中葉)、葛邏祿、回鶻(10世紀~12世紀)、哈刺契丹(12世紀)、克烈、乃蠻、欽察(12世紀末~13世紀)等有淵源關系。在現代哈薩克族中間仍有一些部落保留著上述古代的名稱。據民間有關白鵝的傳說,認為哈薩克為“白鵝”之意。也有人認為,哈薩克是中國古代“曷薩”、“阿薩”或“可薩”的異名。還有人把哈薩克解釋為“戰士”、“自由的人”、“脫離者”。

漢族簡介

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皾h”原指天河、宇宙銀河,《詩經》云:“維天有漢,監亦有光?!睗h族舊稱漢人是因中國的漢王朝而得名,漢朝以前稱“華夏”或“諸夏”。漢族是一個歷史從未中斷過的、歷史悠久的民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目前,漢族人口約為10億,占世界總人口的20%。除中國兩岸三地外,漢族在東南亞、北美洲和西歐也有較多分布。無論是在政治、軍事、哲學、文學、史學、藝術諸方面,還是在自然科學領域中,漢族創造了許多輝煌的業績,歷來以勤勞、富于創造精神著稱。漢族歷史上的經濟是以農業為主,兼營家庭副業,是一種典型的男耕女織的自然經濟。漢族的農業生產在歷史上素來發達,尤其以水利灌溉和精耕細作著稱于世,漢族的手工業也有相當高的發展水平。服飾漢服,又稱漢衣冠、華夏衣冠、漢裝、華服,是漢族傳統民族服飾。漢服采用幅寬二尺二寸(50cm左右)的布帛剪裁而成,且分為領、襟、衽、衿、裾、袖、袂、帶、韨等十部分。取兩幅相等長度的布,分別對折,作為前襟后裾,縫合后背中縫。前襟無衽即為直領對襟衣。若再取一幅布,裁為兩幅衽,縫在左右兩襟上,則為斜領右衽衣。前襟后裾的中縫稱為裻,即督脈、任脈,衽在任脈右側,故稱右衽。裾的長度分為腰中,膝上,足上。根據裾的長短,漢服有三種長度∶襦、裋、深衣。袖子與襟裾的接縫稱為袼,袖口稱為祛。尊祖敬老尊祖敬老是漢族的千古遺風。尊祖即是對祖先的崇拜。商代時即信上帝與祖先合一的一元神,周代則信上帝與祖先分開的二元神,而崇拜祖先神是更為重要的傳統。漢族的祖先崇拜主要是祭有功績的遠祖和血緣關系密切的近祖。崇祖習俗直到近、現代。民間尊祖的祭祀活動仍十分隆重,有時祭、堂祭、節祭、歲祭、房祭、祠祭等,逢年過節有的還要瞻仰歷代祖宗遺容面像,以表不忘祖宗,并與祖宗共享喜慶或求祖宗賜福保佑。漢族供奉祖先的地方叫祖廟或宗廟,祖廟、宗祠遍布各地。

習俗

從尊祖延伸而來的敬老習俗在漢族中根深蒂固?!对娊洝ご笱拧ぜ茸怼吩疲骸靶⒉粎T,永賜爾類。”意即孝子敬老的孝意無窮無盡,勢必經常感化影響整個家庭,乃至整個民族。漢族民間敬老習俗,相沿至今,是值得發揚光大的優良傳統。

漢族又名華夏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為上古時期黃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的后裔,即炎黃子孫。漢族還是一個在歷史上從未中斷過的、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漢族的祖先黃帝和炎帝在中原為爭奪部落聯盟首領而爆發了阪泉之戰,炎帝部落戰敗,并入黃帝部落,炎黃聯盟初具雛形。后來他們在涿鹿之戰中打敗了東夷集團的九黎族首領蚩尤,把聯盟勢力擴大至今日的山東境內。后又以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為主體,與山東境內的部分東夷部落組成了更龐大的華夏部落聯盟,華夏族源基本固定。公元前2100~前770年黃河中下游黃帝集團的后裔先后建立了夏朝、商朝、周朝。

據先秦文獻的記載與夏、商、周立都范圍,漢族的遠古先民大體以西起隴山、東至泰山的黃河中、下游為活動地區;主要分布在這一地區的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這兩個類型的新石器文化,為漢族遠古先民的文化遺存。這兩個文明為華夏文明圈的代表。歷史

簡介

赫哲族是中國東北地區一個歷史悠久的少數民族,赫哲族起源于東海女真赫哲部落。主要分布在黑龍江省同江市、饒河縣、撫遠市。少數人散居在樺川、依蘭、富錦三縣的一些村鎮和佳木斯市。因分布地區不同,從而有不同的自稱。居住在富錦縣大屯沿松花江上游的稱“那貝”,居住在嗄爾當屯至津口村的稱“那乃”,居住在勒得利村沿黑龍江下游至烏蘇里江的稱“那尼奧”。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赫哲族人口數為5354人。使用赫哲語,屬于阿爾泰語系通古斯語族滿語支,無文字。早年削木、裂革、結革記事。因長期與漢族交錯雜居,通用漢語。赫哲族魚皮服飾

赫哲族是我國東北地區歷史悠久的民族,現主要分布在黑龍江省的饒河、撫遠兩縣,現在沿江而居的赫哲人仍以漁業為主,不論男女老少,都是捕魚好手,他們捕魚、食魚、用魚皮蓋房、造舟、制衣,在歷史上以"魚皮部落"為世所知。魚皮制品以北方冷水魚的魚皮為原料,冷水魚皮質有一定的厚度和韌性,比較耐磨,便于在生產生活中使用。

隋朝開皇中,稱勿吉,分為七部,其中兩部最大,一部分粟末部,一部為黑水部,黑水到至唐初已形成龐大的聯合體,是黑龍江流域以東達東海濱地區的一大勢力。

公元1115年,女真各部在首領完顏阿骨打率領下,推翻了契丹王朝,建立金國。金在五國部所屬區域置胡里路,建立了較完備的軍政合一的機構。

在唐初乘唐朝北伐高麗之機,

黑水??由東北隅沿松花江、烏蘇里江南下西進,其勢力迅速擴大到松花江中游、牡丹江、烏蘇里江流域,遼太祖天顯元年,推翻了渤海政權,將??置于其統治下,稱??為女真,后避遼興宗之諱,改稱女真。元朝在松花江下游赫哲族較多的地區,即原胡里改路,設水達達路,又分設五個萬戶府,即桃溫、胡里改、亦稱呼爾哈、斡朵憐、脫斡憐,??嘟f戶府,分領松花江下游、混同江兩岸廣大地區。水達達是指地區性或沿江而居的人們,居住在這里的赫哲族,元稱之為“兀的哥”,亦有的稱“吉烈迷”。明代野人女真在逐出建洲女真之后,各部落亦逐漸統一起來,在原五國部所屬地區,形成了后來人們所稱的“赫哲族”。

歷史美食

簡介

回族是中國分布最廣的少數民族,在居住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又稱禮拜寺。公元7世紀中葉,大批波斯和阿拉伯商人經海路和陸路來到中國的廣州、泉州等沿海城市以及內地的長安、開封等地定居。公元13世紀,蒙古軍隊西征,西域人大批遷入中國,吸收漢、蒙古、維吾爾等民族成分,逐漸形成了一個統一的民族——回族。回族

回族服飾的主要標志在頭部。男子們都喜愛戴白色的圓帽。回族婦女常戴蓋頭?;刈謇夏陭D女冬季戴黑色或褐色頭巾,夏季則戴白紗巾,并有扎褲腿的習慣。青年婦女冬季戴紅、綠色或蘭色頭巾,夏季戴紅、綠、黃等色的薄紗巾。山區回族婦女愛穿繡花鞋,并有扎耳孔戴耳環的習慣。服飾風俗習慣回族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古老的文化。特別是回族習俗文化,絢麗多姿,引起世人關注?;刈逡詽h語為共同語,但在宗教生活和社會交往中,他們又夾雜著大量只有穆斯林內部交流的詞匯或短語。凡是回族居住地,在鄉村,總是一片片一塊塊地集中在一定堡子、寨子或山村;在城鎮,又總是集中在一定的地段和街道。在寧夏、回族大都住平房、窯洞、磚瓦房等等。房屋一般向南。回族住房建在靠近水源的地方,便于清掃?;刈宀怀绨菖枷?,穆斯林家屋內墻上特別是禮拜堂內不貼人像。

簡介基諾族是一個古老的少數民族?;Z是民族自稱,過去漢語多音譯為“攸樂”,意為“跟在舅舅后邊”,加以引伸即為“尊崇舅舅的民族”。1979年6月經民族確認,成為中國的第56個民族?;Z族自稱“基諾”,意為“舅舅的后代”或“尊敬舅舅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縣基諾鄉,其余散居于基諾鄉四鄰山區。主要從事農業,善于種茶。使用基諾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基諾族服飾基諾族人數雖少,但在服飾上是一個很有特點的民族。在一般民族的服飾中,往往女子服飾比男子服飾豐富,但基諾族卻恰恰相反?;Z族服飾簡單古樸,他們喜歡穿自織的帶有藍、紅、黑色彩條的土布衣服?;Z族男子穿寬褲和無領對襟白外衣。女子上著繡有各色圖案的白色背心,外罩無領長袖外衣,下穿黑色紅邊的合縫裙子,身背大麻布袋。基諾族崇拜太陽,日月花飾就是基諾族人民審美心理的歷史積淀,它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山寨

基諾山寨景區是西雙版納旅游北線上的新興景點,累計投資1200多萬元,是東部地區浙江省支持西部地區云南省最大的旅游投資項目,由云南旅游投資公司控股的國有控股企業,是云南省金孔雀旅游集團的下屬景區之一,于2006年6月1日正式開始營業,景區坐落在峰巒疊障、綠蔭蒼翠、群山環抱的六大古茶山之首的基諾山,位于景洪市東北部基諾鄉巴坡寨,東經100°53ˊ33″,北緯21°53ˊ11″,平均氣溫18—20℃,距景洪23公里、勐養6公里、基諾鄉政府3公里。這里是西雙版納州基諾族傳統文化保護區,全國唯一一個最全面最集中地展示并以基諾文化為主題的旅游景區,是了解基諾文化最重要的窗口。京族簡介京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