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煙臺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22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3年)_第1頁
山東煙臺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22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3年)_第2頁
山東煙臺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22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3年)_第3頁
山東煙臺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22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3年)_第4頁
山東煙臺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22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3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東煙臺歷年中考語文試題(文言文閱讀)(截至2023年)【甲】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愿陛下雜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節選自《出師表》)【乙】楚莊王欲伐晉,使豚尹①觀焉。反曰:“不可伐也。其憂在上,其樂在下。且賢臣在焉,曰沈駒。”明年,又使豚尹觀,反曰:“可矣。初之賢人死矣,諂諛多在君之廬者。其君樂而無禮,其下危處以怨上,上下離心。興師伐之,其民必反。”莊王從之,果如其言矣。(節選自《說苑·奉使》)【注】①豚尹:楚國大臣。10.解釋加點詞的意思。(1)此悉貞良死節之臣()(2)反曰()11.下列加點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嘗射于家圃B.可計日而待也雜然而前陳者C.諂諛多在君之廬者甚矣,汝之不惠D.果如其言矣其真無馬邪12.翻譯下面句子。興師伐之,其民必反。13.閱讀兩個文段,用自己的話填空。【乙】文中豚尹起初認為楚不可伐晉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之后又認為可伐晉的條件之一與【甲】文所闡述的________________道理相同。【答案】10.①.全,都②.同“返”,回來。11.B12.出兵討伐他們,他們的民眾一定會造反。13.①.國君憂患意識強;②.百姓安居樂業;③.親近小人,疏遠賢臣。【解析】【10題詳解】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1)句意為:這些人都是忠貞誠實、能夠以死報國的忠臣。悉:全,都;(2)句意為:豚尹回來說。反:同“返”,回來。【11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虛詞的意思和用法。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用法。A.于:介詞,對于/介詞,在;B.而:都是連詞,表修飾;C.之:助詞,的/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D.其:代詞,他的/副詞,難道;故選B。【12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直譯為主,意譯為輔。重點詞語:興師:出兵。伐:討伐,攻打。必:一定。反:造反,反叛。【13題詳解】本題考查內容理解。(1)(2)根據【乙】文“不可伐也。其憂在上,其樂在下”(不可討伐。他們的君主憂患意識很強,百姓安居樂業)可知,國君憂患意識強,百姓安居樂業;(3)根據【乙】文“初之賢人死矣,諂諛多在君之廬者”(當初賢臣死了,一些溜須拍馬的人都圍在晉君身邊),找到【甲】文“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可知,親近小人,疏遠賢臣。【參考譯文】【甲】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西漢興盛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東漢衰敗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時候,每逢跟我談論這些事情,對于桓帝、靈帝沒有一次不(發出嘆息)感到痛心遺憾的。侍中、尚書、長史、參軍,這些人都是忠貞誠實、能夠以死報國的忠臣,希望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那么漢朝的復興就指日可待了。【乙】楚莊王準備攻打晉國,派豚尹前往察探。豚尹回來說:“不可討伐。他們的君主憂患意識很強,百姓安居樂業。并且有一位賢臣在朝,叫做沈駒。”第二年,再派豚尹去晉國探察,回來說:“現在可以了。當初的賢臣死了,一些溜須拍馬的人都圍在晉君身邊,晉君追求安樂而失去禮節;下面的百姓心生怨恨。正逢他們上下離心離德之際,興師討伐,他們的民眾一定會支持大王。”楚莊王采納了這個建議,果然像他說的那樣了。(2023年山東煙臺)齊景公時,晉伐阿、甄①,而燕侵河上,齊師敗績。景公患之,晏嬰乃薦穰苴②。景公召穰苴,與語兵事,大說之,以為將軍,將兵扦③燕晉之師。穰苴曰:“臣素卑賤,人微權輕,愿得君之寵臣,以監軍,乃可。”景公許之,使莊賈往。穰苴既辭,與莊賈約曰:“旦日日中會于軍門。”穰苴先馳至軍,立表下漏④待賈。賈素驕貴,以為將已之軍而已為監,不甚急;親戚左右送之,留飲。日中而賈不至,穰苴則仆表決漏⑤,入,行軍勒兵,申明約束⑥。既定,夕時莊賈乃至。穰苴曰:“何后期為?”賈謝曰:“不佞⑦大夫親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將受命之日則忘其家,臨軍約束則忘其親。今敵國深侵,邦內騷動,士卒暴露于境。君寢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懸于君,何謂相送乎!”召軍正問曰:“軍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對曰:“當斬。”莊賈懼,使人馳報景公,請救。既往,未及反,斬莊賈以徇⑧三軍。三軍之士皆振栗。(選自《史記·司馬穰苴列傳》,有刪改)[注]①阿、甄:齊國的東阿、甄城。②穰苴:即司馬穰苴,春秋末期齊國人,著名軍事家。③扦(hàn)

:抵抗,抵御。④立表下漏:立起了計時的木表和漏壺。⑤仆表決漏:放倒木表,摔破漏壺。⑥申明約束:宣布了各種規章號令。⑦不佞:對自己的謙稱。⑧徇:巡行示眾。9、下列加點實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3分)A.景公患之

故患有所不辟也B.賈謝曰

長跪而謝之曰C.

將受命之日則忘其家

上使外將兵D.何謂相送乎

太守自謂也10、下列加點虛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項是(

)(3分)A.日中而賈不至

學而不思則罔B.夕時莊賈乃至

乃不知有漢C.臨軍約束則忘其親

其真無馬邪D.于是遞斬莊賈以徇三軍

蒙辭以軍中多務11、翻譯句子。(2分)莊賈懼,使人馳報景公,請教。12、閱讀鏈接材料,說說穰直與周亞夫這兩個人物形象的共同點。(2分)[鏈接材料]天子先驅至,不得入。先驅曰,“天子且至!”軍門都尉曰:“將軍令曰‘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居無何,上至,又不得入。……壁們士吏謂認屬車騎曰:“將軍約,軍中不得驅馳。”于是天子乃按轡徐行。

(節選自《周亞夫軍細柳》)【參考答案】9、B

10、A11、莊賈很害怕,派人飛馬報告齊景公,請他搭救。12、紀律嚴明,不徇私情【參考譯文】齊景公時,晉國出兵攻打齊國的東阿和甄城,燕國進犯齊國黃河南岸的領土。齊國的軍隊都被打得大敗。齊景公為此非常憂慮。于是晏嬰就向齊景公推薦田穰苴,于是齊景公召見了穰苴,跟他共同議論軍國大事,齊景公非常高興,立即任命他做了將軍,率兵去抵抗燕、晉兩國的軍隊。穰苴說:“我的地位一向是卑微的,君王把我從平民中提拔起來,置于大夫之上,士兵們不會服從,百姓也不會信任,人的資望輕微,權威就樹立不起來,希望能派一位君王寵信、國家尊重的大臣,來做監軍,才行。”于是齊景公就答應了他的要求,派莊賈去做監軍。穰苴向景公辭行后,便和莊賈約定說:“明天正午在營門會齊。”第二天,穰苴率先趕到軍門,立起了計時的木表和漏壺,等待莊賈。但莊賈一向驕盈顯貴,認為率領的是自己的軍隊,自己又做監軍,就不特別著急;親戚朋友為他餞行,挽留他喝酒。已經等到了正午,莊賈還沒到來。穰苴就打倒木表,摔破漏壺,進入軍營,巡視營地,整飭軍隊,宣布了各種規章號令。等他布署完畢,已是日暮時分,莊賈這才到來。穰苴說:“為什么約定了時刻還遲到?”莊賈表示歉意地解釋說:“朋友親戚們給我送行,所以耽擱了。”穰苴說:“身為將領,從接受命令的那一刻起,就應當忘掉自己的家庭,來到軍隊宣布規定號令后,就應忘掉私人的交情,擂鼓進軍,戰況緊急的時刻,就應當忘掉自己的生命。如今敵人侵略已經深入國境,國內騷亂不安,戰士們已在前線戰場暴露,無所隱蔽,國君睡不安穩,吃不香甜,全國百姓的生命都維系在你的身上,還談得上什么送行呢!”于是把軍法官叫來,問道:“軍法上,對約定時刻遲到的人是怎么說的?”回答說:“應當斬首。”莊賈很害怕,派人飛馬報告齊景公,請他搭救。報信的人去后不久,還沒來得及返回,就把莊賈斬首,向三軍巡行示眾,全軍將士都震驚害怕。(2022年山東煙臺)①宋本,字誠夫,大都人。自幼穎拔異群兒,既成童,聚經史窮日夜讀之,句探字索,必通貫乃已。嘗從父禎官江陵,江陵王奎文明性命義理之學,本往質,所得造詣日深。善為古文,辭必己出,峻潔刻厲①,多微辭②。②本性高抗不屈,持論堅正,制行純白③,不可干以私④;而篤朋友之義,堅若金鐵。人有片善,稱道不少置,尤以植立斯文⑤自任。居官清慎自持,饘粥⑥至不給。本未弱冠,聚徒⑦以養親,殆二十年;歷仕通顯,猶賃屋以居。及卒,非賻贈⑧幾不能給棺斂,執紼⑨者近二千人,皆縉紳大夫門生故吏及國子諸生,未嘗有一雜賓,時人榮之。本所著有《至治集》四十卷,行于世,謚正獻。(選自《元史?列傳第六十九》,有刪改)[注]①峻潔刻厲:形容文章剛勁凝練而深刻。②微辭:委婉而隱含諷諭的語言。③制行純白:行為純潔。④不可干以私:不摻雜私心。⑤斯文:這里指禮樂教化、典章制度。⑥饘(zhān)粥:稠粥。⑦聚徒:招收學生。⑧賻(fù)贈:官府贈送的錢物。⑨執紼(fú)者:指前往送葬的人。12.對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本往質,所得造詣日深質:詢問,求問B.尤以植立斯文自任植:樹立C.非賻贈幾不能給棺斂幾:幾乎D.時人榮之榮:榮耀13.下列各項加點詞意思與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必通貫乃已亞夫乃傳言開壁門B猶賃屋以居先帝不以臣卑鄙C.行于世海運則將徙于南冥D.而篤朋友之義甚矣,汝之不惠14.翻譯下面句子。本未弱冠,聚徒以養親,殆二十年。15.選文第①段主要表現了宋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點:由第②段可知,宋本為官清廉,表現在稠粥都吃不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12.D13.A14.宋本尚未成年,就招收門生以奉養雙親,時達二十年。15.①天資聰穎、嗜愛讀書②租房子居住③去世后沒有足夠的錢財下葬【參考答案】(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礎上解釋詞語,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DABC.正確;D.有誤,榮:稱贊。故選:D。(2)本題考查學生對一詞多義現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類問題,首先要明確句意,然后要注意積累詞語的不同用法,最后結合句意理解詞語的不同用法。A.乃:才/乃:才;B.以:來/以:因為;C.于:在/于:到;D.之:的/之:用于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故選:A。(3)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翻譯的要求是做到“信、達、雅”,翻譯的方法是“增、刪、調、換、補、移”,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重點詞:以。來。殆,大概。句意:宋本尚未成年,就招收門生以奉養雙親,大約有二十年。(4)本題考查學生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從“聚經史窮日夜讀之,句探字索,必通貫乃已。嘗從父禎官江陵,江陵王奎文明性命義理之學,本往質,所得造詣日深”可知,他酷愛讀書。從“居官清慎自持,饘粥至不給”可知,他為官清廉,稠粥都吃不上。從“歷仕通顯,猶賃屋以居。及卒,非賻贈幾不能給棺斂”可知,他為官清廉,任顯要官職,但仍租房而住。到他去世時,不靠捐助的錢物都不能入斂。答案:1.D2.A3.宋本尚未成年,就招收門生以奉養雙親,時達二十年。4.①.天資聰穎、嗜愛讀書②.租房子居住③.去世后沒有足夠的錢財下葬【點評】“之”的用法:①旁人皆為之感愴(之:代詞)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③與民同游觀之樂(之:的)④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補充音節)⑥孔子云:“何陋之有?”(之:賓語前置的標志)⑦馬之千里者(之:定語后置的標志)【參考譯文】宋本,字誠夫,大都人。幼年時就聰明出眾,異于同齡人,童年時收集經史諸書并日夜攻讀,對書中的一字一句都認真探究思索,一定要達到融會貫通才罷。曾隨從做官的父親宋禎到達江陵。江陵王奎文,通曉性命義理之學,宋本帶著自己的感受前去向他求教,造詣一天天精深。他善長創作古文,語言都是自己所寫,文義簡潔深刻,且多有精妙之詞。宋本性格剛直不屈,議論剛正,言行正直純潔,不被私心干擾,而且對朋友情義篤厚,堅如金石。人們如有一點善良表現,他就大加稱善而一點都不少說,尤以樹古代禮樂制度為己任。主持貢舉時,錄取進士超過百名;當閱卷官時,第一甲增至三人。其父官至南中,家中貧困,他賣掉住房赴任。做官以清廉、謹慎克制,甚至連稠粥都不能自給。宋本尚未成年,就招收門生以奉養雙親,大約有二十年。任顯要官職,但仍租房而住。到他去世時,不靠捐助的錢物都不能入斂。送葬的人近二千,都是縉紳大夫、門生故吏和國子生,沒有一個其他賓客,當時人們都稱贊。著作有《至治集》四十卷,流行于世,謚號正獻。(2021山東煙臺)貞觀十二年,太宗東巡狩,將入洛,次于顯仁宮,官苑官司①多被責罰。侍中魏徵進言曰:“陛下今幸②洛州,為是舊征行處③,庶其安定,故欲加恩故老。城郭之民未蒙德惠,官司苑監多及罪辜,或以供奉之物不精,又以不為獻食。此則不思止足,志在奢靡,既乖行幸本心④,何以副百姓所望?隋主先命在下⑤多作獻食,獻食不多,則有威罰。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競為無限,遂至滅亡。此非載籍⑥所聞,陛下目所親見。為其無道,故天命陛下代之。當戰戰栗栗,每事省約,參蹤前列,昭訓子孫,奈何今日欲在人之下?陛下若以為足,今日不啻⑦足矣;若以為不足,萬倍于此,亦不足也。”太宗大驚曰:“非公,朕不聞此言。自今已后,庶幾無如此事。”[注]①官司:侍從,侍衛。②幸:臨幸,到。③為是舊征行處:因這里是以前征戰之地(百姓遭了罪)。④乖行幸本心:違背了巡游的初衷。⑤在下:下人。⑥載籍:史書。⑦不啻(chì):不止,不僅僅。9.下列各項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2分)A.次于顯仁宮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從祠中B.故欲加恩故老

桓侯故使人問之C.隋主先命在下多作獻食

一食或盡粟一石D.陛下若以為足

不足為外人道也10.下列各項中的“以”與“或以供奉之物不精”中的“以”意思與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A.徐以杓酌油瀝之

B.此獨以跛之故C.意將隧人以攻其后也

D.何以戰11.翻譯句子。(2分)為其無道,故天命陛下代之。12.魏微舉隋主之例是為了

。(2分)【參考答案】9、A10、B11、因為隋煬帝昏庸無能,所以上天才委派陛下來代替他。12、勸諫太宗,讓其明白追求享樂奢靡能導致亡國的道理。【參考譯文】貞觀十二年,唐太宗東巡狩獵,將要進入洛陽,駐扎在顯仁宮,宮里的侍從(因為侍候不周)受到很多責罰。對此,侍中魏徵向唐太宗進諫,說:“陛下如今到洛陽,因這里是以前征戰之地(百姓遭了罪),陛下希望這里獲得安寧,所以想要對對洛陽的百姓施以特別的恩惠。但事到如今,這里的百姓非但沒得到恩惠,相反,顯仁宮的侍從還受到了很多無辜的責罰。他們有的是因為進獻的物品不精致,或者因為食物不甘美而受罰。這是因為陛下不知足,太奢侈造成的。這樣做已經違背了巡游的初衷,怎么對得起老百姓的期望?過去,隋煬帝命令下人多多進獻食物,只要食物不豐美,就要受到責罰。上面有什么樣的喜好,下面必定會加倍效仿,這樣下去,人就會變得貪得無厭,最后走向滅亡。這不只是史書所載,也是陛下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正因為隋煬帝昏庸無道,所以上天才委派你來代替他。陛下應當戰戰兢兢,凡事從儉,以前人的風范為楷模,來告誡子孫后代。為什么今天要步隋煬帝的后塵?如果陛下意足了,那么現在就能感到滿意,反之,即使比現在好過千倍萬倍,也不會感到滿足的。”唐太宗聽后大驚失色,說:“沒有你,我絕不會聽到這樣的諍言。從今以后,希望再也不會有此類事情發生了。”(2020山東煙臺)貞觀十七年,太宗謂待臣曰:“自古草創之主,至于子孫多亂,何也?”司空房玄齡曰:“此為幼主生長深宮,少居富貴,未嘗識人間情偽,治國安危,所以為政多亂。”太宗曰:“公意推過于主,朕則歸咎于臣。夫功臣子弟多無才行,藉祖父資蔭遂處大官,德義不修,奢縱是好。主既幼弱,臣又不才,顛而不扶,豈能無亂?隋煬帝錄宇文述在藩之功,擢化及于高位,不思報效,翻行弒逆。此非臣下之過歟?朕發此言,欲公等戒勖①子弟,使無愆過,家國之慶也。”太宗又曰:“化及與玄感即隋大臣受恩深者子孫,皆反,其故何也?”岑文本對日:“君子乃能懷德荷恩,玄感、化及之徒,并小人也。古人所以貴君子而賤小人。”太宗曰:“然。”【注】①司空:古官職名。②宇文述:與后文的“化及”“玄感”“岑文本”都是人名。③擢:提拔。④戒勖:勸誡勉勵。⑤愆過:罪過;過失。8.解釋下列加點詞。(2分)(1)夫功臣子弟多無才行(品行)(2)皆反,其故何也(原因)9.下列各句中的“而”與“顛而不扶”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B)(2分)A.有賣油翁釋擔而立B.足膚皸裂而不知C.河曲智叟笑而止之D.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10.翻譯句子。(2分)此非臣下之過歟?這難道不是做臣子的過錯嗎?對于“自古草創之主,至于子孫多亂”這種現象,房玄齡的觀點讓我們想起孟子說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2分)12.通讀全文,可歸納出太宗與侍臣對話的主要目的是想告訴臣子,應該盡心輔佐自己的君主,應該好好培養自己兒孫們的君子之品。(2分)【參考譯文】貞觀十七年,唐太宗對侍從的大臣們說:“從古以來開創基業的君主,到他子孫手里往往發生禍亂,這是什么緣故?”司空房玄齡說:“這是因為幼主生長在深宮之內,從小過著富貴生活,并不知道民間事情的真偽、治理國家的安危,所以當政就多禍亂。”太宗說:“你的意思是把過失推之于君主,我則要歸罪于臣下。那些功臣子弟多數無才無德,靠祖父、父親的資蔭就做上大官,不修身養性,只愛奢侈放縱。君主既然幼弱,臣下又沒有才能,遇到國家傾危不能匡正扶持,怎能不發生禍亂?隋煬帝記取宇文述在自己當晉王時的功勞,把他的兒子宇文化及提升為高官顯位,可是宇文化及不考慮如何報效,反而叛逆弒君。這難道不是臣下的罪過嗎?我講這話,希望你們訓誡勉勵自己的子弟,使他們不要犯嚴重的過錯,就是家國值得慶幸的了。”太宗又說:“宇文化及和楊玄感,都是隋朝大臣中間受恩深重者的子孫,后來都謀反,這是什么緣故?”岑文本回答說:“君子才能夠感恩戴德,楊玄感、宇文化及之流,都是小人。古人所以要看重君子而鄙視小人。”太宗說:“你說得對!”(2019山東煙臺)晉獻公欲伐虞,宮之奇①存焉,為之寢不安席,食不甘味,而不敢加兵焉。晉賂虞君②以寶玉駿馬,虞君甚喜。宮之奇諫而不聽,言而不用,越疆而去,荀息③伐之,兵不血刃,抱寶牽馬而去。故守不待渠④塹而固,攻不待沖降而拔⑤,得賢之與失賢也。(節選自《淮南子),略有增刪)【注】①宮之奇:春秋時虞國大臣。②虞君:虞國國君。③荀息:春秋時晉國相國。④渠:濠溝。⑤攻不待沖降而拔:攻城取勝不只憑借沖車的高大。沖降,古時兵車。8.下列各項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3分)A.食不甘味食之不能盡其材B.越疆而去去國懷鄉,憂饞畏譏C.故守不待渠塹而固吾義固不殺人D.得賢之與失賢也賢于材人遠矣9.下面各句中的“以”與“晉賂虞君以寶玉酸馬”中的“以”字意義相同的一項是()(3分)A.扶蘇以數諫故B.徐以杓酌油瀝之C.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D.皆以美于徐公10.選文中劃線句子會讓你聯想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兩句。(2分)11.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2分)宮之奇諫而不聽,言而不用。12.文段中人物描寫著墨不多,形象鮮明。請簡要說說下面兩個人物的特點。(2分)⑴虞君:⑵宮之奇:【參考答案】8.B(3分)9.B(3分)10.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分)11.宮之奇(向虞君)進諫(虞君)不聽,進言(虞君)不采用。(2分)12.⑴貪圖小利,目光短淺⑵賢能(評分:2分。大意對即可)【參考譯文】晉獻公將要攻打虞國,宮之奇為了保存虞國,為這事睡不安穩,吃不好飯,晉獻公因此不敢發兵攻虞。后來,晉獻公向虞國國君賄賂美玉駿馬(要借道攻打虢國),虞君很高興。宮之奇(向虞君)進諫(虞君)不聽,進言(虞君)不采用,就離開虞國而去。晉將荀息滅掉虢國后,又討伐虞國,兵不血刃地拿下虞國,把美玉駿馬搶了回去。所以防守不靠溝塹的堅固,攻城取勝不只憑借沖車的高大,就看你能得到賢人還是失去賢人。(2018山東煙臺)又西五十二里,曰竹山,其上多喬木,其陰多鐵。有草焉,其名曰黃雚①,其狀如樗②,其葉如麻,白華而赤實,其狀如赭③,浴之已疥④,又可以已胕⑤.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陽多竹箭,多蒼玉。丹水出焉,東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水玉,多人魚。有獸焉,其狀如豚而白毛大如笄⑥而黑端,名曰豪彘⑦。注:①黃雚guàn:草名。②樗chū:樹名。③赭:赭石,就是現在所說的赤鐵礦,即古人使用的一種黃棕色的礦物染料。④疥:疥瘡,一種皮膚病。⑤胕fú:浮腫。⑥笄:古代的一種簪子,用來扎住挽起的頭發或插住帽子。⑦豪彘:即豪豬,俗稱箭豬。(1)下列各選項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CA.起陰多鐵陰風怒號B.其名曰黃雚名之者誰C.白華而赤實其實味不同D.其狀如豚而白毛余強飲三大白而別(2)下列選項中的“于”,與“北流注于渭”中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A.積于今六十歲矣B.受地于先王C.萬鐘于我何加焉D.告知于帝(3)翻譯句子。浴之已疥,又可以已胕。(4)請在括號中,將句子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山有獸焉,其狀如豚而白毛,形大如笄而黑端,名曰豪彘。【參考答案】(1)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山北面盛產鐵.陰:北面;陰冷的風怒吼.陰:陰冷.B.名稱是黃雚.名:名字;給它命名的是誰?名:命名.C.開白色的花朵而結紅色的果實.實:果實;果實的味道不同.實:果實.D.形狀像小豬卻長著白色的毛.白:白色;我勉強喝了三大杯酒.白:酒杯.所以選C(2)本題考查“于”的用法和意義.北流注于渭”中的“于”意思是到.A.到現在已經六十年了.于:到.B.從先王那里接受土地.于:從.C.萬種的優厚俸祿對我有什么好處呢?于:對于.D.向玉帝報告了這件事.于:向.所以選A(3)本題考查重點句子的翻譯.翻譯時,要忠于原文,不遺漏、不隨意增減內容,譯文要通暢.注意重點字詞翻譯為:用它洗浴就可治愈疥瘡,又可以治療浮腫病.浴:洗浴.已:治愈.(4)本題考查句子的省略.根據翻譯和上下文填寫.“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小豬卻長著白色的毛,毛如簪子粗細而尖端呈黑色,名稱是豪彘”,明顯省略了主語“山”“形”答案:(1)C(2)A(3)用它洗浴就可治愈疥瘡,又可以治療浮腫病.(4)山形【點評】翻譯要注意的地方:(1)專有名詞(年號、人名、地名、官名、物名、書名、國名)可不譯,習慣用語可按現在的說法翻譯.(2)若是省略句,則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補出來.(3)句子中沒有實際意義的詞語應刪去.(4)調整句序,一定要注意特殊句式(主謂倒裝、賓語前置、狀語后置等)的翻譯.【參考譯文】再往西五十二里,是座竹山,山上到處是高大的樹木,山北面盛產鐵。山中有一種草,名稱是黃雚,形狀像樗樹,但葉子像麻葉,開白色的花朵而結紅色的果實,果實外表的顏色像赭色,用它洗浴就可治愈疥瘡,又可以治療浮腫病。竹水從這座山發源,向北流入渭水,竹水的北岸有很多的小竹叢,還有許多青色的玉石。丹水也發源于這座山,向東南流入洛水,水中多出產水晶石,又有很多人魚。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小豬卻長著白色的毛,毛如簪子粗細而尖端呈黑色,名稱是豪彘。(2017山東煙臺)趙惠王①謂公孫龍曰:“寡人事②偃③兵十馀年矣,而不成,兵不可偃乎?”公孫龍對曰:“偃兵之意,兼愛天下之心也。兼愛天下,不可以虛名為也,必有其實。今藺、離石④入秦,而王縞素布總⑤;東攻齊得城,而王加膳置酒。秦得地而王布總,齊亡地而王加膳,所非兼愛之心也。此偃兵之所以不成也。”今有人于此,無禮慢易⑥而求敬,阿黨⑦不公而求令,煩號⑧數變而求靜,暴戾貪得而求定,雖黃帝猶若困。【注】①趙惠王:戰國時期趙國國君。②事:致力。③偃:停止、消除。④藺、離石:地名,趙國土地。⑤布總:用麻布束發。⑥慢易:傲慢無禮。⑦阿黨:結黨營私。⑧號:號令,法令。9.下列各選項,與“寡人事偃兵十馀年矣,而不成”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B.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C.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D.歸而形諸夢10.下列各選項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兵不可偃乎

兵革非不堅利也B.不可以虛名為也,必有其實

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C.齊亡地而王加膳

河曲智叟亡以應D.雖黃帝猶若困

雖不能察,必以情11.翻譯句子。偃兵之意,兼愛天下之心也。譯文:

12.用自己的話說說“偃兵不成”的原因。答:

【參考答案】9.

A(3分)10.D(3分)U.消除戰爭(的想法),是兼愛天下人的思想。(2分)12.沒有真正做到兼愛天下。(評分:2分。大意對即可)【參考譯文】趙惠王對公孫龍說:“我致力于消除戰爭有十多年了,可是卻沒有成功,戰爭不可以消除嗎?”公孫龍說:“消除戰爭的(想法),體現了兼愛天下人的思想。兼愛天下的人,不可以靠虛名就能實現,一定要有實際。現在藺、商石二縣歸屬了秦國,您就穿上喪國之服;向東攻打齊國奪取了城邑,您就安排酒筵加餐慶賀,秦國得到土地您就穿上喪服,齊國喪失土地您就加餐慶賀,這都不符合兼愛天下人的思想,這就是消除戰爭之所以不能成功的原因啊。”假如有這樣一個人,傲慢無禮卻想受到尊敬,結黨營私處事不公卻想得到好名聲,號令煩難屢次變更卻想平靜,乖戾殘暴貪得無厭卻想安定,即使是黃帝也會束手無策的。(2016山東煙臺)晉文公將與楚人戰,召舅犯問之,曰:“吾將與楚人戰,彼眾我寡,為之奈何?”舅犯曰:“臣聞之,繁禮君子,不厭忠信;戰陣之間,不厭詐偽。君其詐之而已矣。”文公辭舅犯,因召雍季而問之,曰:“我將與楚人戰,彼眾我寡,為之奈何?”雍季對曰:“焚林而田,偷取多獸,后必無獸;以詐遇民,偷取一時,后必無復。”文公曰:“善。”辭雍季,以舅犯之謀與楚人戰以敗之。歸而行爵,先雍季而后舅犯。群臣曰:“城濮之事,舅犯謀也。夫用其言而后其身,可乎?”文公曰:“此非君所知也。夫舅犯言,一時之權也;雍季言,萬世之利也。”仲尼聞之,曰:“文公之霸也,宜哉!既知一時之權,又知萬世之利。”注:①咎犯:春秋時晉國的卿。②厭:滿足。③雍季:春秋時期晉國大臣。④遇:對待。⑤權:權宜,變通。10.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3分)A.晉文公將與楚戰城濮上使外將兵B.戰陳之事,不厭詐偽禽獸之變詐幾何哉C.雖愈利,后無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D.城濮之戰,咎犯之謀也肉食者謀之11.下列選項中的“以”與“以詐偽遇人”的“以”意義相同的一項是()(3分)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B.皆以美于徐公C.雖不能察,必以情D.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12.翻譯句子。(2分)焚林而獵,愈多得獸,后必無獸。13.晉文公不用雍季之計卻賞賜他,從中可以看出晉文公是位的君主。(3分)【參考答案】10.B11.A12.

放火焚燒山林來打錯,盡管暫時能打獲到很多野獸,但是最終會到無獸可獵的地步。13.深謀遠慮(遠見卓識)【參考譯文】晉文公要在城濮和楚軍交戰,文公征詢咎犯的意見,問咎犯:“這仗該怎樣打?”咎犯說:“如果是做仁義的事,那就不該討厭忠誠守信用;如果是和敵軍開戰,那最好是兵不厭詐。現在既然是和楚軍交戰,君王你就只管使用欺詐就可。”文王辭別咎犯后,又去請教雍季,雍季回答說:“放火來焚燒山林,盡管暫時能打獲到很多野獸,但是最終會到無獸可獵的地步;用欺詐手段對付人,雖然一時能獲得很多利益,但到最后一定會無利可圖。所以君王還是正大光明行事為好。”文王沒有聽從雍季的話,而是采納了咎犯的計策,和楚軍開戰時用計大敗楚軍。回國以后,嘉獎有功人員,首先是獎賞雍季,然后才獎賞咎犯。這時晉文公身邊的人就說了:“我們之所以能在城濮之戰中獲勝,靠的是咎犯的計策。君王論功行賞為何將雍季放在最前面,這是為什么?”文公回答說:“咎犯的詐術,只是權宜之計,適用于一時戰爭需要;而雍季的忠信觀點,則是符合長遠的利益,我怎么能只看重權宜之計而輕視長遠利益呢?”(2015山東煙臺)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山東省平邑縣興蒙學校初中部李傳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10.下列各項中加點字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2分)A.而或長煙一空。不敢出一言以復。B.去國懷鄉。委而去之。C.或異二者之為。一食或盡粟一石。D.先天下之憂而憂。積于今六十歲矣,而鄉鄰之生日蹙。11.翻譯句子(2分)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12.從修辭角度,賞析下面語句中加點部分。(3分)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13.文中的“遷客騷人”之所以“覽物之情”有所不同,是因為他們。(2分)14.下面句子與“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最相近一項是()(2分)A.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B.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C.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D.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參考答案】10.B11.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景象啊,前人對它的描述很詳盡了。12.示例:運用比喻,把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比作靜靜地沉在水中的碧玉,生動形象地突出了月圓水清的特點。13.以物喜,以己悲14.B(2014山東煙臺)①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②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11.下面加點字調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2分)A.故不為茍得也而兩狼之并驅如故B.萬鐘于我何加焉因使唐雎使于秦C.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多助之至,天下順之D.生,亦我所欲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2.翻譯下面句子。(2分)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貧乏者得我而為之。13.第①段畫線句子“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具體指(用原文的話回答)(1分)14.第段作者先列舉乞人不受“嗟來之食”的事例,論證了“”比“”更重要的觀點,然后指出“”是失其“本心”的表現,提出“是亦不可以已乎”的告誡。(2分)【參考答案】11.D(評分:2分)12.從前(為了禮義)寧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現在為了熟識的窮人感激自己卻接受了。(評分:2分)13.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愿有甚于死者(評分:1分)14.義生萬鐘則辨禮義而受之(評分:2分,前兩個空1分,錯1處則不得分,最后一空1分)(2013山東煙臺)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將哀而生之乎?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于今六十歲矣,而鄉鄰之生日蹙,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號呼而轉徙,饑渴而頓踣,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一焉;與吾父居者,今其室十無二三焉;與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無四五焉。非死則徙爾。而吾以捕蛇獨存。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吾恂恂而起,視其缶,而吾蛇尚存,則弛然而臥。謹食之,時而獻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則熙熙而樂。豈若吾鄉鄰之旦旦有是哉!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聞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嘗疑乎是,今以蔣氏觀之,猶信。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11.下面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蔣氏大戚親戚畔之B殫其地之出出則無法家拂士C吾恂恂而起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D向吾不為斯役縛者曷為者也12.翻譯下面句子⑴謹食之,時而獻焉。⑵又安敢毒耶?13.蔣氏吧自己與鄉鄰的遭遇做了對比,“以捕蛇獨存”與鄉鄰的進行對比,以“一歲之犯死者二焉”與鄉鄰的進行對比,從而深刻的揭示了苛稅對百姓的毒害。14.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參考答案】11.D12.⑴小心的喂養它,到規定的時間把它交上去。⑵又怎么敢怨恨這件差事呢?(評分:2分,每小題1分)13.非死則徙爾旦旦有是(評分:2分,每空1分,用自己的話回答也可)14.參考答案:對勞動人民悲慘遭遇的同情;對統治階級苛稅的不滿;希望統治者能關心百姓疾苦。(評分:3分)【參考譯文】蔣氏(聽了),更加悲傷,滿眼含淚地說:“您是哀憐(我),使我活下去嗎?我這差事的不幸,還不如恢復我賦稅遭受的不幸那么厲害呀。如果從前我不干這差事,那我早已困苦不堪了。自從我家三代住到這個地方,累計到現在,已經六十年了,可鄉鄰們的生活一天天地窘迫,把他們土地上生產出來的都拿去,把他們家里的收入也盡數拿去(交租稅仍不夠),只得號啕痛哭輾轉逃亡,又饑又渴倒在地上,(一路上)頂著狂風暴雨,冒著嚴寒酷暑,呼吸著帶毒的疫氣,一個接一個死去,常死人互相壓著。從前和我祖父同住在這里的,現在十戶當中剩不下一戶了;和我父親住在一起的人家,現在十戶當中只有不到兩三戶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現在十戶當中只有不到四五戶了。那些人家不是死了就是遷走了。可是我卻由于捕蛇這個差事才活了下來。兇暴的官吏來到我鄉,到處吵嚷叫囂,到處騷擾,那種喧鬧的樣子驚擾了鄉間的平靜,即使是雞狗也不得安寧呢!我就小心翼翼地起來,看看我的瓦罐,我的蛇還在,就放心地躺下了。我小心地喂養蛇,到規定的日子把它獻上去。回家后有滋有味地吃著田地里出產的東西,來度過我的余年。估計一年當中冒死的情況只是兩次,其余時間我都可以快快樂樂地過日子。哪像我的鄉鄰們天天都在危險之中呢!現在我即使死在這差事上,比起我的鄉鄰就已經死在(他們)后面了,又怎么敢怨恨(捕蛇這件事)呢?”我聽了(蔣氏的訴說)越聽越悲傷。孔子說:“嚴苛的政治比老虎還要兇猛啊!”我曾經懷疑過這句話,現在從蔣氏的遭遇來看,還真是可信的。唉!誰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這種毒蛇更厲害呢!所以寫了這篇文章,以期待那些(朝廷派遣的)考察民情的人從這里得到它。(2012山東煙臺)【甲】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乙】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晏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為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為音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圣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9.下面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3分)A、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人恒過然后能改B、何為者也或異二者之為C、吾欲辱之,何以也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D、要離之刺慶忌也甚矣,汝之不惠10.翻譯下面句子。(4分)(1)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2)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11.【甲】文中秦王對唐雎的態度、情感有一個變化過程,請根據文段內容簡要概括。(2分)憤怒憤怒12.【乙】文中晏子在回答楚王問話時,“避席對曰”,“避席”寫出了晏子的態度,也隱含了他的不滿。(2分)13.唐雎與晏子都取得了外交上的勝利,唐雎主要是靠取勝,晏子主要是靠取勝。(2分)【參考答案】9.D(3分)10.(1)秦王變了臉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2)只是葉子相似,它們的果實味道不同。(評分:4分。每小題2分)11.威脅害怕(色撓)(評分:2分。每空1分,大意對即可)。12.鄭重(2分)l3勇敢智慧(評分:2分。每空1分)【參考譯文】【乙】晏子將要出使楚國。楚王聽到這個消息,對身邊的大臣說:“晏嬰是齊國的一個能言善辯的人,現在他正要來,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辦法呢?”侍臣回答說:“在他來的時候,大王請允許我們綁著一個人從大王面前走過。大王(就)問:‘(他)是做什么的?’(我則)回答說:‘(他)是齊國人。’大王(接著再)問:‘(他)犯了什么罪?’(我就)回答:‘(他)犯了偷竊罪。’"晏子來到了楚國,楚王請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兩名小官員綁著一個人到楚王面前來。楚王問道:“綁著的人是做什么的人?’(公差)回答說:“(他)是齊國人,犯了偷竊罪。”楚王看著晏子問道:“齊國人本來就善于偷東西的嗎?”晏子離開座位回答道:“我聽說(這樣一件事):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樹,只是葉子相像罷了,他們的果實味道卻不同。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為)水土地方不相同啊。老百姓生長在齊國不偷東西,到了楚國就偷東西,莫非楚國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東西嗎?”楚王笑著說:“圣人不是能同他開玩笑的,我反而自討沒趣了。(2011山東煙臺)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別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9.下面各項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2分)A、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B、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不言而喻C、國恒亡馬無故亡而入胡D、行拂亂其所為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10.下列各項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2分)A.困于心衡于慮B.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C.同舍生皆被綺繡D.食之不能盡其材11.翻譯下面句子。(2分)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12.選文首先采用了的論證方法,得出艱難困苦的生活能夠使人磨礪成才的結論,然后采用對比論證和類比論證的方法,得出的論點。(2分)13.在孟子看來,一個國家要避免滅亡的條件是什么?(2分)【參考答案】9.B(2分)10.B(2分)11.(通過這些)使他的心驚動,使他的性格堅強,以不斷增長他的才干。(2分)12.舉例論證(擺事實)憂患可以使人謀求生存,而安樂能夠導致滅亡(答“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亦可)(評分:2分。每空1分)13.參考答案:國內要有堅持法度和能輔佐的賢士,國外要有敵國外患(評分:2分。大意對即可,答“入則有法家拂士,出則有敵國外患”也可)(2010山東煙臺)鄒忌諷齊王納諫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關?”客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關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勝于朝廷。9.下列朗讀停頓標注有誤的一項是()(2分)A.臣/誠知/不如徐公美。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C.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D.此/所謂/戰勝于朝廷。10.下列句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3分)A、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B、吾與徐公孰美明日徐公來,孰視之C、能謗譏于市朝朝而往,暮而歸D、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11.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譯文:12.選文首先敘寫了鄒忌與徐公比美的情況,然后寫鄒忌由己及君,說明“”的事實(用原文回答);接著敘寫齊王納諫的態度、決心和措施;最后寫(用自己的語言概括)。(2分)13.鄒忌諷諫齊威王與扁鵲規勸蔡桓公,勸諫結果有何不同?試從鄒忌和扁鵲的角度簡要分析其原因。(3分)【參考答案】9.B(2分)10.D(3分)11.滿一年之后,即使想進諫,也沒有什么可說的了。(2分)12.“王之蔽甚矣”鄒忌諷齊王納諫后取得的巨大成效(大意對即可)(評分:2分。每空1分)13.答案示例:鄒忌諷諫成功,而扁鵲規勸失敗。原因:鄒忌采用了設喻說理的方式,使人易于接受,而扁鵲規勸時沒有考慮到對方的身份,直言不諱,讓其難以接受。(評分:3分。答出結果1分,原因2分)(2009山東煙臺)馬說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嗚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日:“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7.本文作者是,代文學家。(2分)8.下列句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組是()(3分)A、一食或盡粟一石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B、食之不能盡其材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C、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策之不以其道D、土地平曠,屋舍儼然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9.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1)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10.作者借千里馬的遭遇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3分)【參考答案】7.韓愈唐(2分)8.B(3分)9.(1)想要跟普通的馬一樣尚且辦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分)(2)拿著鞭子,站在千里馬跟前說:“天下沒有千里馬!”(2分)10.表達了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以及對統治者埋沒、摧殘人才的批判。(3分)(2008山東煙臺)愚公移山《列子》⑴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⑵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返焉。⑶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⑷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14.解釋下列加點的字。(4分)⑴懲山北之塞()⑵吾與汝畢力平險()⑶河曲智叟亡以應()⑷曾不能毀山之一毛()15.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2分)⑴甚矣,汝之不惠!譯文:⑵何苦而不平?譯文:16.第⑵段可分為三層,請用文中語句寫出第⑵、⑶層大意。(2分)第①層:面山而居第②層:第③層:17.從本文可知,“陰”“陽”二字在和山水名稱相連時,多指和山水相關的方位,如“河陽”“漢陰”等。我國很多城鎮名稱就是這樣形成的。請指明下列城市所處山水的位置。(2分)⑴江(長江)陰:_______⑵洛(洛河)陽:________⑶衡(衡山)陽:_______⑷華(華山)陰:________18.在“搬山”還是“搬家(走人)”的矛盾中,愚公和智叟表現出截然不同的態度.愚公認為:子孫無窮,人力無限,而山不加增,人定勝山;智叟認為:人是“殘年余力”,山卻高大難平,愚公不自量力。“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請你對愚公的態度作出或贊成或反對的言之有理的評價。(4分)【參考答案】14.(4分,各1分)⑴懲:“苦于”。⑵險峻的大山。⑶亡:通“無”。(4)毛:草木15.(2分)⑴你太不聰明了。(1分)(2)愁什么挖不平?(還愁挖不平嗎?)(1分)16.(2分)聚室而謀;叩石墾壤。評分:對一層給1分。17.(2分,各0、5分)(1)在長江南岸;(2)在洛河北岸;(3)在衡山南面;(4)在華山北面18.(4分)評分:對山的態度其實是人生面對困難的態度,沿此方向作評價,只要觀點積極,言之成理,表達流暢即給分,否則酌情扣分。⑴贊成:遇到困難一味退縮是不會成功的,只有堅持奮斗才能成功。⑵反對:當遇到靠自己的能力不能解決的困難時,要學會放棄,另尋辦法,避免鉆死胡同,陷入困境。(2008山東煙臺開發區)①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②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7.下面句子中加點的“以”字意義不同于其它項的是()。(2分)A.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C.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D.忠之屬也,可以一戰8.請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1)環堵蕭然,不蔽風日(2)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9.文章敘述了五柳先生有兩個主要的愛好:一是_________________,達到了______________的程度;二是_______________,達到了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2分)10.陶淵明通過寫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樣的內心世界?(2分)11.有人說:“當今社會,經濟地位決定一個人的生存質量,陶淵明的理想追求早已與時代格格不入了。”對此你是怎么看的?(2分)【參考答案】7、A8、(1)房屋四周的墻壁空空的,房子擋不住寒風和太陽。(2)不為貧賤而憂慮不安,不急于追求榮華富貴。9、好讀書欣然忘食性嗜酒期在必醉10、仕途失意,內心痛苦,也是一種消極的反抗。11、示例:物質固然重要,但不能取代一切。陶淵明不慕榮利,潔身自好的思想值得肯定。【參考譯文】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因為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就把這個作為號了。他安安靜靜,很少說話,也不羨慕榮華利祿。他喜歡讀書,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每當對書中的內容有所領會的時候,就會高興得連飯也忘了吃。他生性喜愛喝酒,家里窮經常沒有酒喝。親戚朋友知道他這種境況,有時擺了酒席叫他去喝。他去喝酒就喝個盡興,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說走就走。簡陋的居室里空空蕩蕩,遮擋不住嚴寒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滿了補丁,盛飯的籃子和飲水的水瓢里經常是空的,可是他還是安然自得。常常寫文章來自娛自樂,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從不把得失放在心上,從此過完自己的一生。贊語說:黔婁的妻子曾經說過:“不為貧賤而憂愁,不熱衷于發財做官。這話大概說的是五柳先生這一類的人吧?一邊喝酒一邊作詩,因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無比的快樂。不知道他是無懷氏時代的人呢?還是葛天氏時代的人呢?(2007山東煙臺)①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②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7.下面句子中加點的“以”字意義不同于其它項的是()。(2分)A.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C.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D.忠之屬也,可以一戰8.請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1)環堵蕭然,不蔽風日(2)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9.文章敘述了五柳先生有兩個主要的愛好: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達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達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2分)10.陶淵明通過寫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樣的內心世界?(2分)11.有人說:“當今社會,經濟地位決定一個人的生存質量,陶淵明的理想追求早已與時代格格不入了。”對此你是怎么看的?(2分)【參考答案】7、A8、(1)房屋四周的墻壁空空的,房子擋不住寒風和太陽。(2)不為貧賤而憂慮不安,不急于追求榮華富貴。9、好讀書欣然忘食性嗜酒期在必醉10、仕途失意,內心痛苦,也是一種消極的反抗。11、示例:物質固然重要,但不能取代一切。陶淵明不慕榮利,潔身自好的思想值得肯定。【參考譯文】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因為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就把這個作為號了。他安安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