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課 第二次工業革命_第1頁
第8課 第二次工業革命_第2頁
第8課 第二次工業革命_第3頁
第8課 第二次工業革命_第4頁
第8課 第二次工業革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溫故而知新:16世紀前后16-18世紀世界市場18世紀中后期--19世紀中期第二單元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開辟新航路(雛形出現)殖民擴張(進一步拓展)第一次工業革命(基本形成)雛形出現進一步拓展基本形成想想看:世界市場如何發展?是什么推動了世界市場的最終形成?19世紀末20世紀初…第8課第二次工業革命課標要求:了解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基本史實,探討其對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發展的影響。重點: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壟斷組織的形成。難點: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的分析。什么是“第二次工業革命”?

1870年以后,科學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各種新技術、新發明層出不窮,并被迅速應用于工業生產,大大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這就是第二次工業革命。聯系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背景和條件,思考: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出現應具備哪些條件?(政治前提+市場+資本+技術+資源……)

提示:工業革命背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方式:一、人類邁入“電氣時代”(1)政治前提:俄國農奴制改革

美國1861年南北戰爭德國1871年統一日本明治維新

1.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背景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確立(2)條件市場:第一次工業革命后,世界市場初步形成。科技:科技的突破性成果和創新(直接推動力)。資本:勞動力:第一次工業革命后的城市化。工業革命后瘋狂的殖民掠奪積累了大量資金相對穩定的國內國際環境。環境:美國德國發電機和電動機的發明西門子早期發電機早期電動機2.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就(1)電的廣泛使用愛迪生的發明愛迪生和他的電燈電影放映機留聲機

電的發明和廣泛使用,改變了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把人類帶入到了“電氣時代”。●所謂天才,那都是假話,勤奮的工作才是實在的。●天才就是1%的靈感加99%的汗水。●世間沒有一種具有真正價值的東西,可以不經過艱苦辛勤勞動而能夠得到的。

有人作過統計:愛迪生一生中的發明,在專利局正式登記的有1300種左右。1881年是他發明的最高紀錄年。這一年,他申請立案的發明就有141種,平均每三天就有一種新發明。

給我們哪些啟示?新型交通、通訊工具的出現

1895年意大利人馬可尼(1874--1937)制造了第一個無線電系統。1901年,他成功地橫越大西洋發報成功。(2)內燃機的創制和使用(19世紀七八十年代)德國奔馳專利1號車(1885年)內燃機的應用:汽車、飛機1903年馮如1909年制成中國第一架飛機石油開采興盛1867年諾貝爾發明炸藥石油化工的產生塑料、人造纖維開始投入生產和使用(3)化學工業的發展鋼鐵時代的杰作、巴黎的標志——埃菲爾鐵塔建設地點:法國巴黎戰神廣場

建筑高度:324.79米

建筑總重量:約為11500噸(4)傳統工業鋼鐵工業的進步鋼鐵工業的發展如日中天,導致重工業在工業中的比重直線上升,史稱“鋼鐵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主要成就四個方面人物(國家)主要成就電力的廣泛應用西門子(德國)發電機(電燈、電車、電影放映機)內燃機和交通工具的創制卡爾·本茨(德國)內燃機、柴油機、汽車內燃機車、遠洋輪船、飛機新通訊手段的發明貝爾(美國)馬可尼(意大利)電話無線電報

化學工業的建立諾貝爾(瑞典)炸藥(甘油火藥)塑料、纖維石油化工的產生第一次工業革命主要成就結合兩次工業革命的成就,談談第二次工業革命同第一次工業革命相比有什么特點。內容國別發明人珍妮紡紗機英國哈格里夫斯(織工)水力紡紗機英國阿克萊特(鐘表匠)水力織布機英國卡特萊特騾機英國克隆普頓(工人)改良蒸汽機英國瓦特蒸汽機車英國史蒂芬孫汽船美國富爾頓項目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發明來源標志重點規模新時代擴展自然科學的新發展迅速應用于生產,科學和技術緊密結合發明來源于工匠的實踐經驗,科學和技術尚未真正結合改良蒸汽機的發明和使用電力、內燃機的廣泛應用以紡織工業為代表的輕工業以新興工業和鋼鐵工業為代表的重工業局限于少數國家,時間長、進展慢在歐美先進國家幾乎同時展開,發展快開辟“蒸汽時代”進入“電氣時代”首先發生在英國后,向歐美擴展幾乎同時發生在幾個先進資本主義國家,有的國家兩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兩次工業革命特點之比較項目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發明來源生產組織標志重點規模新時代擴展自然科學的新發展迅速應用于生產,科學和技術緊密結合。源于工匠的實踐經驗,科學和技術尚未真正結合。工廠制公司制、壟斷制改良蒸汽機的發明和使用電力、內燃機的廣泛應用以紡織工業為代表的輕工業以新興工業和鋼鐵工業為代表的重工業局限于少數國家,時間長、進展慢歐美先進國家幾乎同時展開,發展快開辟“紡織時代”和“蒸汽時代”進入“電氣時代”和“鋼鐵時代”首發英國,向歐美擴展。幾乎同時發生在幾個先進資本主義國家,有的國家兩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兩次工業革命特點之比較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1.引起生產力領域的變化推動了生產力的巨大發展,使人類進入電氣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前后英國煤產量第二次工業革命前后英國生鐵產量2.促使工業生產結構變化重化工業取代輕紡工業,成為工業的主要組成部分。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中,產生了以紡織工業、機器制造業、鐵路運輸業和煤炭工業等為主的工業群。第二次工業革命一方面帶動了一個新工業群的出現,如電力工業、電器工業、化學工業、石油工業、汽車工業等;另一方面,也使舊的工業部門由于生產技術的改造而得到飛躍發展,鋼鐵工業就是一個突出的例子。這不僅是一個量的增長,而且是質的突變。因為重工業的發展使先進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業結構發生了變化,它們開始由輕工業為主導轉化為以重工業為主導,基本上實現了工業化,并為其工業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物質技術基礎。

——《世界史》生產社會化,是指生產過程本身的社會化,即由分散的小生產者轉化為大規模社會生產的過程。生產社會化包括三個相互聯系的方面:第一,生產資料使用的社會化,即生產資料從單個人分散使用變為大批人共同使用。第二,生產過程的社會化,即生產過程從一系列的個人行動變為一系列的社會行動。第三,產品的社會化,即生產出的產品通過交換供應整個社會。3.導致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重大變革壟斷組織出現(19世紀末20世紀初),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過渡。壟斷組織的出現經濟組織的變化:手工工場工廠壟斷組織資本主義的發展:自由資本主義階段壟斷資本主義階段被壟斷組織控制的美國參議院他們形如錢袋的肚皮上寫著“鋼材、銅業、食糖、石油等托拉斯”木牌上寫著:“這是一個為壟斷者所有、為壟斷者服務的參議院”1.壟斷的方式

2.壟斷的表現3.壟斷的目的

含義:壟斷組織──大企業之間為控制生產與市場以獲取更大利潤而結成的經濟聯合體。這種控制是通過訂立各種協議規定價格、劃分市場、分配產量來實現的。兼并或相互聯合控制某一種或幾種產品的產量、價格和市場追求更多的利潤壟斷組織的出現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生產和資本的高度集中生產社會化趨勢加強企業間競爭加劇到一定程度壟斷組織產生

(19世紀末20世紀初)

壟斷資本主義產生形式:卡特爾、辛迪加、托拉斯直接原因實質: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壟斷組織的產生過程、原因與實質根本原因影響影響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生產的發展促使資本主義國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形成對內對外政治經濟對外關系19世紀末20世紀初,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相繼進入帝國主義階段資本主義國家成為壟斷組織的利益代表者4.促使世界市場最終形成①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了生產力的巨大增長,世界各地經濟聯系更加密切。②新型交通工具、通訊手段的使用,大大加強了世界各地的聯系。③國際分工日益明顯。④資本主義列強在全世界劃分殖民地和勢力范圍,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1)原因①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基本被資本主義列強瓜分完畢,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廣大地區基本上都淪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②資本主義國家在輸出商品、掠奪原材料的同時,直接向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輸出資本。③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資本主義工業開始了艱難的發展歷程。(2)表現第二次工業革命瓜分世界③資產階級經濟、軍事實力增強②新型的交通工具和通訊手段①工業生產空前發展,世界經濟聯系密切第二次工業革命推動世界市場進一步發展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進一步發展世界貿易總額增加,國際分工日益明顯。商品輸出、掠奪原料資本輸出條件:手段:表現:(3)結果以歐美資本主義列強為主導的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建立起來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時間: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導:歐美資本主義列強

組成:資本主義政治制度體系----主導

世界經濟(市場)體系----鏈條殖民體系--含殖民地和半殖民地1、資本主義世界政治體系: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確立,發生在19世紀60、70年代。2、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世界市場):①新航路開辟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出現。②殖民擴張與掠奪,使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進一步擴大。③第一次工業革命后,一個統一的世界市場基本形成。④第二次工業革命后,世界市場最終形成。從屬于世界市場形成過程示意圖新航路開辟西歐國家的殖民擴張工業革命(蒸汽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電氣時代)亞非拉國家或地區世界市場英國確立了世界殖民霸權資本、市場雛形出現19世紀中后期初步形成19世紀末20世紀初最終形成【知識導圖】3、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含義:是指被資本主義列強壓迫、奴役的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庸國。①形成原因: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經濟的開放性和擴張性的結果。具體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發展,要求向世界各地傾銷商品,掠奪原料,必然導致世界各地聯系的加強;二是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后,列強不僅要求擴大各自控制的商品市場,原料產地,還要求向海外輸出剩余資本,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②時間與標志:從15世紀新航路開辟起到20世紀初,帝國主義列強已控制了世界上絕大部分土地和人口,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它包括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屬國三個部分。③解體:伴隨著民族解放運動的興起和不斷的發展,殖民體系開始解體。二戰后,在反法西斯斗爭中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覺悟提高,民族民主意識的增強,亞非民族解放運動高漲,帝國主義殖民體系不斷瓦解。1990年納米比亞的獨立,標志著帝國主義殖民體系的最終瓦解。④評價:(1)、資本主義殖民體系是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最重要組成部分,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最終形成,標志著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最終確立。(2)、它徹底打破了世界各地封閉孤立狀態,使世界形成一個有機整體,有利于世界經濟文化的交流,促進世界經濟的發展。(3)、這是一個極其不平等的市場。它是建立在列強宰割奴役亞非拉人民基礎上的,這種聯系的加強,體現的是列強對亞非拉廣大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控制,是不正常的現象,必然遭到亞非拉人民的反抗。亞洲大部分幾乎整個非洲整個拉美世界殖民體系擴張資本主義世界體系開放資本主義的發展19世紀末20世紀初前兩次工業革命(科技革命)對中國的不同影響

第一次工業革命:一方面,最早進行工業革命的英、法、美等國強烈要求對外開拓原料產地和商品銷售市場,推動他們對當時封建落后、閉關自守的中國發動了兩次鴉片戰爭,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經濟上開始成為西方資本主義經濟的附庸。另一方面,工業革命又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聯系。受西方資本主義工業的誘導,中國的洋務工業、民族資本主義工業在沿海地區逐漸興起,中國產生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中國的近代化歷程艱難地起步。第二次工業革命:一方面工業革命后隨著資本的集中和“過剩資本”的出現,推動西方殖民者對中國加緊進行資本輸出,政治上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面臨的民族危機空前嚴峻。另一方面,由于中國這一時期的維新變法及辛亥革命等政治運動此起彼伏,客觀上影響了中國對科技革命成果的吸收、轉化,喪失了一次追趕世界科技革命潮流的重要機遇。42新航路開辟殖民擴張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世界市場的雛形出現世界市場進一步拓展世界市場基本形成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e-Business????_FulfillDemand第二單元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和發展的過程第三次科技革命經濟全球化單元小結:43第二次工業革命人類邁入“電氣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背景引起生產力領域的變化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就導致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重大變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促使工業生產結構變化1.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首要標志是()A.科學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B.人類跨入電子計算機時代C.新發明促進了生產力的高速發展D.電力取代蒸汽動力應用于生產D2.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突出特點()A.科學技術的發展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B.生產和資本日益集中C.世界經濟、政治和文化聯系的加強D.與第一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A3.19世紀70年代以后,導致動力工業發生革命的主要原因是()A.電力的發現及其應用B.電的應用和內燃機的發明C.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的創制D.電力工業和石油化工工業的發展B4.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進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業結構發生的最大變化是(

)A.重工業占主導地位

B.交通運輸業獲得迅速發展C.化學工業興起

D.電力工業的發展最為突出A5.(2011·海南高考)從19世紀90年代起,德國出現了建立巨型企業的趨勢。到20世紀初,占全國企業總數0.9%的3萬多家大型企業占有3/4以上的蒸汽動力和電力,其中586家巨型企業幾乎占有蒸汽動力和電力總數的1/3。上述現象說明()A.軍國主義政策推動了生產集中B.能源革新成為生產集中的主要動力C.生產集中有利于新興工業的發展D.生產集中根本改變了輕重工業比例C6.壟斷組織出現的實質是()A.資本主義的腐朽B.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C.資本主義要瓜分世界D.資產階級走向反動7.某論文把巴拿馬運河的開通、印度向英國出口棉花、華工赴美參與修建鐵路、法國向俄國輸出資本等作為重要證據。該論文的主題最有可能是(

)A.美國經濟的崛起B.工業革命在歐洲的擴展C.英國“世界工廠”地位的確立D.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BD

4、恩格斯指出:19世紀晚期的資本主義生產中“由單個企業家所經營的生產……愈來愈成為一種例外了……不僅私人生產停止了,而且無計劃性也沒有了。”其基本含義是()A.資本主義經濟進入計劃經濟時代B.壟斷組織產生且基本適應生產力的發展C.資本主義的生產資料私有制發生根本變化D.私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已經退出歷史舞臺B50按照邏輯順序排列下列歷史現象()①生產和資本日益集中②帝國主義形成③壟斷組織產生④第二次工業革命

A.①②③④B.④①②③C.①③④②D.④①③②D51西歐出現了與歐亞乃至全球傳統農業文明有著本質差別的一種新的充滿活力、擴張性的文明……。歐洲用了四個世紀(1500—1900年)建立起其在世界范圍的統治,而過了50年這種統治就土崩瓦解。”對材料中文明的“擴張性”的正確理解是()A.工業文明在世界范圍內擴展 B.工業革命促進資本主義發展C.資產階級革命改變世界歷史 D.歐洲國家最終確立世界霸權A52不論做什么事,相信自己,別讓別人的一句話將你擊倒。記住:找到真正屬于自己的方向,堅定不移的走下去,一定會令所有人驚嘆的!列寧指出:“集中發展到一定階段,可以說自然而然地走到壟斷。因為幾十個大型企業彼此之間容易達成協定;另一方面,正是企業的規模巨大造成了競爭的困難,產生了壟斷的趨勢。”卡特爾:銷售協定辛迪加:共同銷售和采購原料協定托拉斯:生產、商業和法律上完全組成一體影響

適應了資本主義大生產的要求,有利于改善企業經營管理,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原因①生產力的發展(根本原因)②生產和資本的高度集中(直接原因)③企業競爭求生存的需要含義:大企業間為控制生產與市場以獲取更大利潤而結成的經濟聯合體。這種控制是通過訂立各種協議規定價格、劃分市場、分配產量來實現的。積極:消極:制了國家的經濟命脈、干涉國家政治生活、推動殖民擴張,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實質: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壟斷組織的出現壟斷組織形成的時間:最早出現壟斷組織的部門(新興工業):壟斷程度較高的國家:19世紀末20世紀初如汽車工業、石油工業、電力工業等美國、德國壟斷組織的主要形式:卡特爾德國(來確定整個卡特爾的產量、產品價格,指定各企業的銷售額及銷售區域等。)

、辛迪加俄國(通過簽訂共同銷售產品和采購原料的協定而建立的壟斷組織)

、康采恩德國(通過由母公司對獨立企業進行持股而達到實際支配作用的壟斷企業形態。參加康采恩的企業形式上雖然具有獨立性

、托拉斯美國(通過生產企業間的收購、合并以及托管等等形式,由控股公司在此基礎上設立一巨大企業來包容所有相關企業來達到企業一體化目的的壟斷形式。)生產資本高度集中壟斷帝國主義列寧指出:“集中發展到一定階段,可以說自然而然地走到壟斷。因為幾十個大型企業彼此之間容易達成協定;另一方面,正是企業的規模巨大造成了競爭的困難,產生了壟斷的趨勢。”卡特爾:銷售協定辛迪加:共同銷售和采購原料協定托拉斯:生產、商業和法律上完全組成一體第二次工業革命壟斷組織的產生參議院議員正在辯論反托拉斯法他們形如錢袋的肚皮上寫著“鋼材、銅業、食糖、石油等托拉斯”木牌上寫著:“這是一個為壟斷者所有、為壟斷者服務的參議院”資本主義的發展:自由資本主義階段壟斷資本主義階段被壟斷組織控制的美國參議院項目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同異兩次工業革命之比較都改變了人們的生產方式、生存狀態和社會經濟結構;都促進了生產力的迅速發展,帶來了生產關系的深刻變化蒸汽機的發明應用電力和內燃機的應用科學和技術尚未真正結合科學和技術緊密結合“蒸汽時代”和“紡織時代”“電氣時代”和“鋼鐵時代”輕工業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