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刑法學》單元練習題——刑法總論第一部分刑法概述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1分)1、某國駐日大使館武官甲在乘坐中國民航北京至美國舊金山的航班上與我國留日學生乙接頭,收買我國國家秘密,對甲應()。A.依照我國刑法追究刑事責任 B.通過外交途徑解決其刑事責任C.由日本方面處理 D.不予追究刑事責任TOC\o"1-5"\h\z2、下列諸原則中,屬于我國刑法規定基本原則的是( )。A.主客觀相統一原則 B.從舊兼從輕原則C.罪刑相適應原則 D,限制加重原則3、我國刑法對故意殺人罪規定了比過失殺人罪更重的法定刑,體現了( )。A.罪刑法定原則B.罪刑相適應原則C.刑法平等原則 D.ABC都不正確4、下列哪個行為實施后,可以不適用我國刑法。 ( )A.中國公民甲在日本故意殺人 B.某省教育廳長在美國收受他人財物C.某軍人在國外泄露國家軍事秘密 D.某中國公民在美國盜竊300美金5、甲在新刑法生效前實施的某一行為,新刑法認為是犯罪,而舊的刑法認為不是犯罪,法院宣告甲無罪,這體現了()原則。A.罪刑法定 B.罪刑相適應C.刑法平等 D.懲辦與寬大相結合6、一懸掛我國國旗的客輪停泊在美國某港口時,在船上的一英國乘客甲遭到在岸上的美國公民乙的槍擊死亡。下列哪種說法正確。( ).根據屬地原則,適用我國刑法..根據屬地原則,適用我國刑法.根據普遍管轄原則,適用我國刑法.此案我國刑法無管轄權
7、有權進行司法解釋的是(.各級人民檢察院D..各級人民檢察院D.最局人民法院和最局人民檢察C.各級司法行政機關8、《刑法》關于溯及力問題采取的是( )。A.從舊原則 B.從新原則C.從舊兼從輕原則 D.從新兼從輕原則9、下列哪一種情況不屬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 ( )A.行為地在我國,而結果地不在我國B.行為地在我國領域之外,結果地也在我國領域之外,但被害人是中國公民C.行為地不在我國,而結果地在我國D.行為地和結果地都在我國10、按《刑法》有關溯及力的規定,下列哪種情況《刑法》有溯及力。(A.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而刑法認為是犯罪B.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而刑法不認為是犯罪C.當時的法律和刑法都認為是犯罪,并且當時的法律處刑比刑法輕D.當時的法律和刑法都認為是犯罪,但刑法處刑比當時的法律重11、甲系A國公民,某年夏天甲在我國旅游后,乘坐中國民航的國際航班回A國,在B國上空飛行途中甲因為瑣事與領座乙(我國公民)發生爭吵,甲將乙打成重傷,對甲應按()。A.A國刑法處理 B.我國刑法處理C.飛機最初降落國刑法處理 D.B國刑法處理2、我國刑法關于空間效力的規定,采取( )。A.屬地原則 B.屬人原則 C.保護原則D.以屬地原則為主,兼采屬人、保護和普遍原則3、在我國領域外犯罪,不論罪行輕重,法定刑的高低,都適用刑法予以追究的是( )。A.公民 B.國家工作人員 C.軍人 D.因公出國人員14、廣義的刑法是指( )。A.《刑法》 B.刑法和刑事訴訟法《刑法》和單行刑事法律、決定、規定《刑法》和單行刑事法律、決定、規定以及非刑事法律中的刑法規范。5、按解釋的效力來分,可以把刑法的解釋分為( )A.立法解釋,司法解釋和學理解釋 B.文理解釋和論理解釋C.擴張解釋和限制解釋 D.有權解釋和無權解釋二、多項選擇題(每題2分)罪刑法定主義的派生原則有()。A.排斥習慣法 B.禁止類推 C.反對不定期刑 D.禁止重法溯及既往刑法第6條規定“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別規定的以外,都適用本法。”這里的“特別規定”包括()。A.港澳特別行政區法律作出的特別規定B.自治區人大針對刑法作出的變通規定C.自治州人大針對刑法作出的補充規定D.刑法實施后,新制定的特別刑法作出的特別規定()體現了罪刑相適應原則。A.對累犯從重處罰 B.對自首從輕處罰C.對中止犯處罰寬大于未遂犯 D.對不滿18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屬于在我國領域內犯罪。A.犯罪預備地在我國,但犯罪行為實施地及結果地均不在我國B.犯罪行為地及結果地均在我國C.行為地不在我國,但結果地犯罪在我國D.行為地及結果地均不在我國5、我國公民在我國領域外犯罪,適用我國刑法的是( )。A.法定最低刑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B.法定最高刑為2年以下有期
徒刑的C.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作人員或軍人的 D.法定最高刑為1年以下有期徒刑的6、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有以下情況的,可以不適用我國刑法。( )A.法定最高刑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B.犯罪的外國人年齡在18歲以下的C.按犯罪地法律不受處罰的 D.國際條約未對此行為作規定的7、刑法第6條規定“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別規定的以外,都適用本法。”這里的“領域”包括()A.領陸、領水、領空 B.我國的船舶、航空器C.我國駐外使館 D.外國駐我國使館8、按照刑法的規定,在我國領域外犯罪,不論罪行輕重、法定刑高低,都適用我國刑法的中國公民是()。A.工人 B.軍人C.因私出國的國家工作人員D.因公出國的國家工作人員9、《刑法》第 97條規定;“本法所稱首要分子是指在犯罪集團或者聚眾犯罪中起組織、策劃、指揮作用的犯罪分子。A.中起組織、策劃、指揮作用的犯罪分子。A.擴張解釋 B.限制解釋10、外國人在我國領域外實施(管轄權。)C.立法解釋 D.司法解釋)行為后進入我國,我國司法機關有A.劫持航空器 B.海盜C.恐怖行為 D.反人類三、判斷(每小題1分))1.罪刑相適應原則的基本含義就是“以血還血,以眼還眼。以牙還牙。”)2.任何犯罪行為都破壞、危害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4.狹義刑法就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5.立法解釋和司法解釋都屬于有權解釋。)6.學理解釋沒有法律約束力,對司法機關的辦案沒有任何意義。)7.立法解釋就是在刑法條文中對刑法進行解釋。)8.刑法的效力范圍就是指刑法何時生效,何時失效。)9.我國刑法在空間效力問題上采取的是保護原則。)10.外國人在中國領域內犯罪,都適用我國刑法。)11.我國某公派出國留學生劉某在出國留學期間大肆盜竊他人財物,數額達 10萬美元,對劉某應按所在國刑法處理。)12.西歐某國的一艘遠洋運輸船在我國某港口停泊時,一位A國船員甲殺死了另一位 B國船員乙,對甲可以適用我國刑法。)13.屬人原則與屬地原則有抵觸。四、案例分析:(5分)被告人奧格雷,男,33歲,前蘇聯人,飛機副駕駛員。某年12月19日,被告人奧格雷與機長阿布拉米揚等機組人員,駕駛 47845號安一24型民航客機,執行航班飛行任務。飛行中,被告人趁領航員上廁所之機,以后艙出現機械故障為由,將機械師騙出駕駛艙,隨即鎖上駕駛艙門,扭動自幼駕駛儀,持刀威脅駕駛飛機的機長說:“老實點,不然我殺死你。”機長被迫改變飛機航向,飛越中國領空,當日北京時間14時30分許,該機降落在我國黑龍江省甘南縣長吉崗鄉農田里。問:對被告人是否可以適用我國刑法處理?其法律依據是什么?(本題5分)第二部分 犯罪概念與犯罪構成一、單項選擇:(每題1分)1、甲因與別人勾搭成奸而欲殺夫另嫁,一日,甲聽信巫婆教唆,將一張畫有人形和寫有其夫名字的紙符燒毀,取少許紙灰,拌入白糖中,讓丈夫喝下,企圖依靠神力將其殺死。奸情敗露后,甲交代此事而案發。甲的行為()A.屬于故意犯罪 B.屬于事實認識錯誤 C.不構成犯罪 D.屬于意外事件2、我國《刑法》第13條“但書”,即“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可以理解為()A.是犯罪但不以犯罪論 B.是犯罪但不以犯罪處罰C.不構成犯罪 D.是縮小刑罰打擊面的策略3、某甲患有夢游癥,一天夜晚夢游時將同宿舍的室友某乙殺死,某甲早上醒來后見狀大驚,隨即報案。此案中,某甲的行為()。A.構成故意殺人罪 B.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C.是受到精神強制下的行為,不負刑事責任D.是睡夢中的無意識行為,不負刑事責任4、青年乙某日晚在一條僻靜胡同里搶奪了一名婦女的黑色挎包,內有2000元人民幣。在此案件的案情事實中,對犯罪構成沒有意義的是()。A.實施了搶奪他人較大數額財物的行為B.行為人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的目的C.行為人具有刑事責任能力D.行為人選擇了晚上在僻靜胡同里作案5、甲某男,14歲,放學騎自行車回家,因違章逆行且車速太快,在轉彎處撞著對面行走的乙某,造成乙某因顱腦損傷,經搶救無效而死亡。甲某的行為( )。A.因為不滿16周歲,不負刑事責任 B.屬于意外事件C.沒有因果關系 D構成交通肇事罪6、甲某(男)平日喜歡鄰居2歲的男孩乙,一日,將乙抱起拋上天空玩耍,甲的妻子丙要甲小心,不要摔著孩子,甲說沒事。當再次拋起乙時,甲沒有接住,乙掉在水泥地上摔死。從刑法理論上看,甲對乙的死亡結果在主觀要件上所持的心理態度是什么?()A.間接故意 B.疏忽大意的過失 C.過于自信的過失D.意外事件7、甲某承包一魚塘,晚上經常有人偷魚,甲某為防賊,晚上就在魚塘周圍扯上電線,白天收起來。農民乙早起下地干活,路過甲的魚塘,觸電死亡。甲的行為:()A.屬于直接故意 B.屬于間接故意C.過失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D.屬于疏忽大意的過失
8、吳某因憎恨自己所在的學校領導將自己開除,意欲殺死學校領導,后來在情急之中吳某誤把張三當做學校領導殺死,該犯的犯罪主觀方面應屬:( )A.行為性質錯誤 B.工具的錯誤C.行為對象錯誤 D.特定時空條件的錯誤9、甲欲殺妻另娶,某日在其妻乙的飯碗里投放毒藥, 他知道通常乙會喂3歲的女兒食物,但由于殺妻心切不顧孩子的死活,則甲對其女兒死亡的心理態度是:()A.直接故意B.間接故意C.疏忽大意的餓過失 D.過于自信的過失10、犯罪的直接客體是:()A.某一中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體的社會主義的社會關系B.某一中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對象C.某一中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體人或物D.某一中犯罪所直接侵犯的社會的某一部分11、下列各罪中,哪一個罪侵犯的客體是復雜客體: ()A.故意殺人罪 B.盜竊罪C.玩忽職守罪 D.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12、某甲為鐵路扳道工,其工作是在相向的火車駛來時負責將鐵軌岔開,以使火車安全運行。一日某甲因獎金分配問題與領導發生爭執,為了發泄不滿,在其值班期間沒有扳道岔就擅自離開,結果造成兩列火車迎頭相撞的重大事故,則甲某的行為:( )A.屬于作為的故意犯罪 B屬于作為的過失犯罪.屬于不作為的故意犯罪.屬于不作為的故意犯罪13、我國刑法分則將犯罪劃分為D.屬于不作為的過失犯罪10類,其劃分的根據是:()A.同類客體 B.犯罪對象 C.直接客體 D.一般客體TOC\o"1-5"\h\z14、只能以不作為形式構成的犯罪有:( )A.瀆職罪B.遺棄罪C.放火罪 D.濫用職權罪15、不作為犯罪中行為人的罪過( )A.可能是過失 B.不可能是過失C.只能是故意 D.不可能是故意16、鐵路扳岔工不按時扳岔,致使火車相撞,構成犯罪的義務來源于( )
B.由于法律行為而產生的義務D.B.由于法律行為而產生的義務D.職務上或業務上要求履行的義務).所有達到刑事責任能力年齡的人.由于先行行為而產生的義務17、自然人犯罪主體是指(.實施了危害社會行為的人.所以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實施了危害社會的行為,且具有刑事責任能力,達到刑事責任年齡的人().辨認自己實施的危害社會行為的能力.控制自己實施危害社會行為的能力.辨認和控制自己實施的危害行為的能力.意識和意志能力9、我國刑法規定的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是指: ( )A.14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B.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C.14周歲以上不滿16周歲D.不滿14周歲20、甲在13周歲的時候盜竊價值2000元的物品,在14周歲是搶劫價值8500元的物品,在17周歲時有盜竊價值 4000元的物品,在18周歲時又盜竊 1000元的物品,在對甲追究刑事責任時,其計算盜竊數額應為()A.15500元B.13500元C.10500元 D.5000元21、根據刑法的規定,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應對下列哪個罪負刑事責任?()A.盜竊 B.制造毒品 C.投放危險物質D.破壞交通工具TOC\o"1-5"\h\z2、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 )A.可以從輕處罰 B.應當從輕,減輕處罰C.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D.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23、甲醉酒駕駛自己的小車,超速行駛導致4名行人死亡,甲對此結果( )A.可以負刑事責任 B.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C.應當從輕處罰 D.應當負刑事責任24、犯罪的故意或者過失是構成一切犯罪的( )A.主觀要件 B.主觀方面的必要要件C.主觀方面的必要要件或在特定的情況下的選擇要件 D.主觀內容25、我國刑法理論上把犯罪故意區分為兩種類型,即:( )A.有預見的故意與無預見的故意 B.明確的故意與不明確的故意C.可能的故意與必然的故意 D.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26、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故意犯罪( )A.可以負刑事責任 B.一般情況下必須負刑事責任C.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 D.應當負刑事責任27、丈夫甲為了殺死妻子乙,在飯菜里投放毒藥,剛好乙的朋友內來看乙,乙邀請丙與他們一起吃飯,造成乙和丙死亡,甲對乙的心理態度和對丙的心理態度分別是()A.均為直接故意 B.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C.直接故意和疏忽大意的過失 D.直接故意和過于自信的過失28、甲深夜聽見家犬狂吠,懷疑有小偷,即起身拿起獵槍外出尋找小偷,朦朧夜色中見有個人走過來,便向這個人開槍,擊中路人乙警察,致其死亡。甲在主觀上具有犯罪的()A.直接故意 B.間接故意 C.疏忽大意過失 D.過于自信過失29、犯罪的目的是指對行為的這樣一種心理態度,即( )A.意圖通過實施某種犯罪行為達到的某種結果B.實施犯罪行為所希望達到的某種危害結果C.實現其內心起因D.行為追求的最終結果30、路某(15歲)先后曾唆使張某(15歲)盜竊他人財物折價1萬余元;唆使李某(19)歲綁架他人勒索財物計2000余元,唆使王某(15)歲搶劫他人財物1500元,路某的行為構成何罪?( )A.盜竊罪 B.搶劫罪 C.綁架罪 D.搶劫罪和綁架罪31、甲某明知乙女只有13歲,誤以為法律并不禁止征得幼女同意后的性交行為,于是在征得乙女的同意后與乙女發生了性交。甲的行為屬于下列何種情形()A.假想犯罪,不構成強奸罪 B.法律認識錯誤,構成強奸罪C.對象認識錯誤,構成強奸罪 D.客體認識錯誤,不構成強奸罪32、養花專業戶李某為防止偷花,在花房周圍私拉電網。一日晚,白某偷花不慎觸電,經送醫院搶救不治身亡,李某對這種結果的主觀心理態度是()A.直接故意 B.間接故意 C.過于自信的過失 D.疏忽大意的過失33、根據《刑法》的規定,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應對( )罪負刑事責任。A.盜竊B.制造毒品 C.強奸D.破壞交通工具34、甲在13周歲時搶動價值2000元的物品,在15周歲時搶價值8500元的物品,在17周歲時又搶動價值 4000元的物品。在對甲追究刑事責任時,計算其搶動罪數額應為()A.14500元B.12500元C.9500元D.4000元TOC\o"1-5"\h\z35、醉酒的人犯罪( )A.應當負刑事責任 B.不應負刑事責任C.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應當從輕處罰36、下列各罪中,屬于特殊主體構成的犯罪是( )。A.詐騙罪B.偽證罪C.行賄罪D,綁架罪37、完全不負刑事責任的年齡是( )。A.16周歲以下的人 B,不滿16周歲的人C.14周歲以下的人 D.不滿14周歲的人38、刑法規定的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是( )。A.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 B.已滿16周歲不滿18周歲C.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 D.不滿14周歲39、甲( 15周歲)因愛好計算機,于某日晚潛入一公司內盜竊價值 3萬元的計算機原器件,對甲的行為應當()。A.追究刑事責任 B.不追究刑事責任 C.從輕、減輕處罰 D.責令其家長加以管教40、決定行為人刑事責任能力的有無及影響刑事責任能力程度的因素是:A.年齡狀況 B.精神狀況 C.重要的生理功能狀況 D.人所處的社會環境41、下列諸特征中,不屬于犯罪的基本特征的是:( )A.一定的社會危害性 B.刑事違法性C.主觀惡性 D.應受懲罰性42、某甲盜竊正在使用中的電話線,數額不大,構成破壞廣播電視設施、公用電信設施罪;某乙盜竊放在倉庫里的電話線,數額較大,構成盜竊罪,對甲、乙定性不同的原因在于()A.實施犯罪行為的地點不同 B.犯罪數額大小不同C.犯罪對象所體現的社會關系的性質不同 D.犯罪的手段不同TOC\o"1-5"\h\z43、我國刑法分則規定的十類犯罪,其劃分的根據是: ( )A.同類客體B.犯罪對象 C.直接客體D.一般客體44、下列各罪中,哪一個罪侵犯的客體是復雜客體( )。A.故意殺人罪 B.盜竊罪C.搶奪罪D.搶劫罪45、甲想槍殺乙,某日晚趁乙返家途中,甲隔小河射擊,由于光線不好,距離較遠,甲的射擊技術又不甚好,因而他對能否射殺乙沒有把握,但他不愿放過這個機會,并在這種心理的支配下實施了射殺行為。甲的主觀心理態度是:( )A.直接故意B.間接故意 C.疏忽大意 D.過于自信過失丈夫甲為了殺死妻子乙,在妻子飯碗里投放毒藥,明知孩子丙可能因分食而中毒,由于殺妻心切而不顧孩子的死活。甲對乙的心理態度和對丙的心理態度分別是:( )A.均為直接故意 B.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C,直接故意和疏忽大意的過失 D.直接故意和過于自信的過失司機甲夜晚行車中,因疏忽大意將乙撞成重傷,甲為了不讓后面的來車很快發現肇事而得以爭取時間順利逃脫,即將傷口流不止并處于昏迷狀態中的乙拖入路邊小樹林中,甲預見到這樣乙可能會因出血過多死亡,但他想乙也可能醒來呼救,或者恰恰有人從林中小路行走發現乙而將之救護。實際上,乙未獲救護,因傷口失血過多而死亡。甲對乙的死亡屬于:( )A.直接故意 B.間接故意C.疏忽大決過失 D.過于自信過失48、對發表言論,是否可以定罪: ( )A.發表言論僅僅只是暴露思想,不是刑法上的危害行為,所以不能定罪。B.發表言論是一種行為,可以定罪C.對言論應進行分析,如發表有害言論就應定罪,反之就不應定罪。D.雖發表無害或有害言論,但只是單純暴露思想時,不是刑法上的危害行為,不能定罪;反之,發表犯罪言論,意在實現其思想時,則是刑法上的危害行為,可以定罪。TOC\o"1-5"\h\z49、區分同類客體相同的犯罪,主要是根據犯罪的: ( )A.客體B.客觀要件C.主體D.主觀要件50、甲與乙戀愛,乙的父親丙堅決反對,對乙多次辱罵毆打,并對其進行看管不許乙與甲見面,致乙自殺。在這里作為刑法因果關系的原因是:( )A.丙的暴力干涉蠟姻自由行為 B.乙的自殺行為C.丙的暴力干涉蠟姻自由行為和乙的自殺行為。甲帶鄰居家 5歲的小孩乙去河里游泳,因沒有看管好孩子,最后乙在河里溺水死亡。甲應負不作為犯罪的刑事責任。甲不作為犯罪的義務來源是:( )A.法律直接規定 B.職務上或業務上的要求C.法律行為引起的義務 D.先前行為引起的義務52、刑法上的不作為:A.只能是故意 B.不可能是過失C.可能是過失 D.不可能是故意53、下列行為中,屬于不作為的犯罪的是: ( )A.女兒對父母不盡贍養義務,造成嚴重后果B.倉庫保管員不按規定保管好物品,造成嚴重后果C.成年人代小孩游泳,孩子溺水時不及時搶救,造成孩子被淹死D.過路人看見交通事故的受害人躺在血泊中但不搶救TOC\o"1-5"\h\z54、不屬于刑法意義上的危害行為的是: ( )A.人在睡夢中的行為 B.人在不可抗力作用下的舉動C.人在身體完全受強制下的行為 D.人在精神受強制下的行為.只能以作為方式構成的犯罪是:( )A.盜竊罪 B.強奸罪 C.誣告陷害罪 D.故意殺人罪.屬于行為人在法律上認識錯誤的行為是:( )將自己夢幻行為認為是犯罪將自己犯罪而免除刑事責任的行為不認為是犯罪對法律上應當被判處管制的行為不認為是犯罪對自己應當構成故意殺人罪的行為誤認為是故意傷害罪TOC\o"1-5"\h\z57、刑事責任年齡的計算方法應當是( )。A.按農歷的年、月、日計算 B.從過生日的當天起算為滿周歲C.過生日的第二天起算為滿周歲 D.從過生日的前一天起算為滿周歲58、犯罪行為歸納起來有兩種形式,即( )。A.故意行為與過失行為 B.實行行為與非實行行為C.作為與不作為 D.明知行為與不明知行為59、犯罪動機的主要作用在于( )。A.影響定罪 B.決定犯罪的目標與侵害程度C.影響量刑 D.影響定罪與量刑61、甲誤以失效的農藥投毒殺乙,為發生死亡的結果。甲的認識錯誤屬于( )。A.法律的認識錯誤 B.因果關系的認識錯誤C.犯罪手段的認識錯誤 D.行為差錯62、一般意義而言,犯罪客觀方面的選擇要件包括( )。A.犯罪的行為、犯罪的結果 B.犯罪的動機、犯罪的目的C.犯罪的故意、犯罪的過失 D.犯罪的時間、地點和方法63、甲蓄意殺害乙,某夜將乙騙至某處,用準備好的木棒猛擊乙的頭部,甲認為乙必死無疑,遂棄“尸”而去,后乙被人所救,甲的認識錯誤是()。A.假想的犯罪 B.客體錯誤C.因果關系錯誤 D.對象錯誤64、行為人在實施不純正不作為犯罪時,其罪過是( )。A.只能是故意 B.只能是過失C.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過失 D.只能是間接故意二、多項選擇(每題2分)1、甲女與其嫂乙有仇,意圖殺害乙,某日乘乙生病之機,煮好一碗面條給乙吃,乙聞面條有異味,懷疑面條有毒,而將面條給前來玩耍的鄰居小孩丙食用,致丙
TOC\o"1-5"\h\z死亡。本案中:( )A.甲有殺乙的直接故意 B.甲有殺丙的間接故意C.對乙而言,甲構成故意殺人未遂 D.乙有殺丙的間接故意2、甲邀乙外出看電影,乙見甲的口袋內有一自制手槍,即索要玩耍,甲交與乙,乙不慎扣動扳機,槍響自斃。甲對乙的死:( )A.不存在犯罪故意 B.存在疏忽大意的過失C.屬意外事件 D.應負過失致人死亡的罪責,因其未盡注意義務3、不作為犯罪所要求的特定義務包括( ).道德義務..道德義務.職務或業務上要求的義務.自己先前行為引起的義務4、乙在黑暗中誤入甲的院內, 某甲的猛犬向乙進行攻擊。甲明知猛犬正在咬人,卻不予制止,后乙被咬成重傷。甲的行為是()。A.故意犯罪 B.過失犯罪.純正的不作為犯罪..純正的不作為犯罪5、甲( 1985年5月6日出生)于 1999年5月6日在路邊將一少女強奸,路人丙(36歲)看見也不予制止。對此案下列那種說法正確:( )A.甲不構成犯罪,因為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B.丙不構成犯罪,因為沒有作為的義務C.甲和丙構成共同犯罪D.甲不構成犯罪,內不構成不純正的不作為犯6、甲患有精神病,因瑣事與乙發生爭執,隨后用一鐵條將乙打死。經鑒定,甲屬于限制刑事責任能力人。( )A.甲構成故意犯罪 B甲構成過失犯罪C.對甲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D.甲不負刑事責任7、關于罪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罪過有故意和過失兩種形式B.罪過只能是行為時的心理態度,而不能以行為前或行為后的為準C.行為雖然在客觀上造成了損害結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過失,不認為是犯罪D.法律認識錯誤一般不影響主觀罪過形式8、某幼兒園老師甲(女)帶領全班學生去出游,一名兒童不慎掉入糞池,甲大聲呼救,在附近玩耍的中學生乙聞聲跑過來,用樹枝量糞池的深度有一米,但未下池救人,只是與甲一起呼救,待一農民趕來將兒童救起時已經死亡。關于本案,說法正確的是()。A.甲不構成犯罪 B.甲構成故意犯罪,屬于不作為犯罪C.甲不作為的義務來源是她的職務要求 D.丙構成故意犯罪9、下列()屬于間接故意。A.甲投毒殺害丈夫乙,對也會毒死女兒聽之任之,結果也毒死了女兒B.王打獵時獵物附近有兒童,王對兒童的死持放任態度,追求一個非犯罪的結果而放任一個犯罪性的結果C.行為人酒后駕車行使,乘客提醒他注意安全,他不聽,仍高速行使,結果造成交通事故D.甲因瑣事與乙發生爭斗,甲突然掏出攜帶的匕首猛刺乙胸部一刀,致乙當場死亡。10、法律規定貸款詐騙罪是“以非法占有為目的” ,這種目的()。A.具有區別罪與非罪的意義 B.具有區別此罪與彼罪的意義C.具有影響量刑的意義 D.是指在騙取貸款后所進一步追求的非法利益或結果甲種了一畝西瓜,為防止老鼠偷吃,晚上看西瓜時拉上電線。一日,甲不在,乙溜進甲的西瓜地偷瓜,觸電死亡。甲的行為()。A.屬于過于自信的過失 BJS于間接故意C.屬于疏忽大意的過失 D.構成過失犯罪12、甲曾受乙的侮辱而懷恨在心。某日二人郊游,在山頂懸崖處,甲拿出準備好的獵槍向乙射擊,不想沒有打中乙,但乙因受到槍聲的驚嚇失足滑落懸崖摔死。()A.屬于因果關系的錯誤 B.甲不構成犯罪,屬于意外事件C.甲構成故意殺人罪(既遂) D.甲構成故意殺人罪(未遂)13、下列行為中, ()構成犯罪。A.父親對未成年的孩子不盡撫養義務,致使孩子餓死B.機械工不按規定修理機器,致使發生重大責任事故C.甲帶鄰居小孩外出游玩,孩子溺水,甲發現后能救而不救,致使小孩被淹死D.過路人看見孩子溺水不救,致使孩子被淹死14、下列關于犯罪主觀方面和客觀方面的正確表述是( )。A.犯罪主觀方面支配客觀方面 B.犯罪客觀方面是主觀方面的外在表現C.犯罪客觀方面決定主觀方面 D.考察犯罪客觀方面可為判定主觀方面提供客觀基礎15、危害結果是( )。A.任何犯罪的必備要件 B.犯罪客觀方面的選擇要件C.過失犯罪的必要要件 D.犯罪行為與犯罪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16、下列( )不屬于刑法上的危害行為。A.人在睡夢中的舉動 B.人在不可抗力下的舉動C.人在身體完全受強制下的行為 D.人在精神受到一定強制時實施的行為17、下列( )情況可認定具有刑法意義上的因果關系。甲希望乙在交通事故中死亡,出資贊助乙乘飛機周游世界,乙果真在途中遇空難而死亡甲為替被殺害的兒子報仇, 在罪犯被押往刑場的途中,乘人不備將該罪犯殺死C.甲遭遇乙的搶劫,在乙的緊追之下,不慎失足跌下懸崖摔死D.甲用到扎傷乙,當時的處深山,甲背乙走了一天才趕到最近的一家醫院,但乙因失血過多而死亡18、甲( 1985年5月6日出生)于 1999年5月6日在路邊用繩子纏繞其弟弟乙的脖子并使勁勒,過路人丙(36歲)看見不予制止,眼看著乙被勒死。對本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甲不構成犯罪,因尚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B.丙不構成犯罪,因沒有作為的義務C.甲和丙構成共同犯罪D.甲不構成犯罪,因被勒死的是自己的弟弟19、關于單位犯罪,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單位犯罪以法律的明文規定為限B.單位犯罪中的“單位”是指依法成立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和團體C.個人為進行違法犯罪活動而設立的公司實施犯罪的,不以單位犯罪論D.對單位犯罪一律實行“雙罰”20、甲晚上將樹誤認為被害人乙,開槍射擊,甲的行為()。A.構成故意殺人未遂 B.是否構成犯罪與此認識錯誤沒有關系C.屬于對客體的認識錯誤 D.甲的認識必須與客觀事實相一致才能處理故意殺人罪21、甲( 15歲)因喜好計算機,于某夜潛入一公司內盜竊價值 30000元的計算機原器件。對于甲應當()。A.追究刑事責任 B.不追究刑事責任C.從輕、減輕處罰 D.責令他的家長加以管教三、判斷(每題1分))1.犯罪的本質特征是嚴重的社會危害性。。)2.違法行為就是犯罪。)3.犯罪的社會危害性從其表現形態上看,應表現為物質性的危害結果。)4.刑事違法性就是指行為違反了《刑法》規定。( )5.應受懲罰性是指所有犯罪都必須受到刑罰處罰。( )6.犯罪構成是犯罪概念的基礎。(2分)( )7.犯罪構成包含著一系列要件內容。這些要件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反映行為人主觀方面特征的主觀要件,另一類是反映行為人客觀方面特征的客觀要件。( )8.不滿14周歲的人犯罪,不負刑事責任。( )9.因不滿16周歲不處罰的,都應由政府收容教養。( )10.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實施故意殺人行為應負刑事責任:實施過失致人死亡行為不負刑事責任。( )11.聾人、啞人或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免除處罰。( )12.對單位犯罪主體的處罰,我國上前立法上一律采取既對犯罪的單位判處罰金,同時又對單位的責任人追究相應的刑事責任的做法。( )13.間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不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等其精神恢復正常的時候,再追究刑事責任。)14.犯罪客體就是刑法所保護的某種社會關系。)15.任何犯罪都會使犯罪對象受到損害。)16.犯罪客體是任何犯罪所不可缺少的。)17。犯罪客體就是犯罪對象。)18.間接故意從意志因素上來看是放任危害結果的發生,也即不是希望危害結果發生,所以間接故意對危害結果的發生是持否定態度。)19.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的相同點就是都預見到結果的必然發生,)20.獵人在叢林中開槍打中了一只野豬,野豬受傷急奔下山,撞死了正在山下路上行走的小孩,獵人對小孩的死亡在主觀上是一種疏忽大意的過失。)21.小偷在黑暗中實施盜竊時,為了物色盜竊物品而劃火柴,結果造成火災。因為劃火柴的行為是故意的,因此,小偷對所造成的火災其心理態度是故意。)22.一種犯罪動機可以導致幾個或不同的犯罪目的,一種犯罪目的也可以同時為多種犯罪動機所推動。)23.沒有行為就沒有犯罪)24.醫生讓不知情的護士為病人注射毒藥,對醫生講,是一種不作為的犯罪。)25.行為人負有一定義務,這是不作為犯罪成立的前提。)26.解決了刑法上的因果關系,就確立了行為人對特定危害結果負刑事責任的客觀基礎,實際等于解決了刑事責任問題。)27.甲罵乙,致乙因氣憤而心臟病發作死亡。甲的行為對乙的死亡沒有因果關系,因甲不知道乙有心臟病。三、案例分析:1、被告人海某,女,1980年3月20日出生,中學生。 被告人于1995年4月6日中午12點30分,騎自行車由學校回家。當騎到市郊東壩綃時,因下坡車速較快,把同方向行走的池某(男,58歲)右腳的右外踝關節撞傷。被告人海某從自行車上摔下時,又將池肘倒在身下。當時被告人立即抱扶池某,因抱不動,便迅速跑到衛生院呼救。但因池后腦受外部強力震動致腦顱損傷,經搶救無效,于當天下午 3點15分死亡。問:對被告人應如何處理?(4分)2、被告人甲在其承包的石坑里爆破采石,因飛石落到劉某家的責任田里,雙方爭吵起來,劉某說:“如果你再放炮,我就坐在炮口上,看你敢不敢點。”被告人甲說:“你敢坐,我就敢點。”于是被告人甲將約2公斤的炸藥包扔在地上說:“你有膽子就坐。”劉某過去坐在炸藥包旁邊。甲拿起一根約60厘米長的導火索,有剪刀剪去 20厘米,當著劉某的面接上雷管插入炸藥包內,點燃異火索后,被告人甲朝劉某喊了一聲,“點著了,快跑!”隨即跑離了現場,此時,劉某向外挪動了一下身體,尚未起身,炸藥包便爆炸了,劉某被當場炸死。問:被告人甲對劉某的死亡,其主觀心理態度是間接故意,還是過于自信過失?(4分).駕駛員吳某酒后駕車,因神志恍惚,將人行道上的行人楊某撞成重傷。為了不讓后面的來車發現肇事,而得以爭取時間,順利逃脫,吳將流血不止的楊某抱入路邊小樹林中,楊因傷口出血過多而于1小時后死亡。吳趕緊往東逃逸,路遇紅燈,又發現一輛三輪車正由南向北行駛,為盡快遠離肇事現場,想趕在三輪車之前,穿過馬路,由于緊張,將三輪駕駛員陳某撞成重傷,被交警發現,吳慌不擇路,拐進一馬路,因車速過快,又因眼睛不時盯著反光鏡注意后面的警車,將一攤位撞翻,并將攤位旁的一小女孩丁某撞死。吳某驚恐萬狀,繼續加速行駛,突然前方又出現一輛三輪車擋住去路,吳放慢車速,猛按喇叭,見三輪車夫無動靜,又聽見警車越來越近,突然加速,將三輪車夫撞死。試分析吳某各個階段的主觀心理。(8分)4、山民甲(擅長捕蛇)捕得毒蛇一條,置于家中木桶內,乙至甲家,酒醉后洗手,被桶中蛇咬中毒,經搶救截取一臂。試分析甲的行為是否應當承擔刑事責任。5分)試分析甲的行為是否應當承擔刑事責任。5、甲乙因事爭執互毆,甲用鐵條打乙,乙遂抽刀相向,乙妻恐事情鬧大,奮力奪下乙手中的刀,又恐丈夫吃虧,順手拾起一木板遞與丈夫,乙持木板與甲相抗,不想木板上的鐵釘打中甲的太陽穴,致甲死亡。分析乙及乙妻行為的性質。 (5分)6、被告人高建生,男,24歲,某市建筑工人。某年7月16日上午,高將所騎的摩托車停放在本市城區中山南街民用電器貿易中心門前的便道上。三輪車工人康桂泉(男,66歲)為該貿易中心拉貨,蹬車到該貿易中心門前時,認為礙事,將摩托車挪開。被告人高建生不讓動,在爭執中,摩托車被碰倒,高建生即用右手打康的左胸一拳,康仰面摔倒在馬路邊,當即“伸胳膊,蹬腿,張嘴。”經搶救無效死亡。尸體檢驗報告:(1)死者患有高度血管粥樣硬化,形成夾層動脈瘤,因瘤破裂引起大出血,心血填塞死亡。(2)死者胸部左側有皮內出血,符合被拳擊傷的情況。這拳擊可使夾層動脈瘤破裂。問(1)高建生的行為與康桂泉的死亡之間有無因果關系?(2)高建生應否承擔刑事責任? (本題4分)第三部分 排除犯罪事由1分)()A.正當防衛行為沒有社會危害性B.正當防衛行為不符合犯罪構成要件C.正當防衛行為是一種不得已的應急措施D.正當防衛行為主觀上出于防衛的意圖TOC\o"1-5"\h\z.對正在進行中的下列哪一種行為可以進行正當防衛: ( )A.毆打行為 B.誹謗行為C.誣告陷害行為 D.貪污行為.甲開著一輛偷來的油車向正駛過來的一列客車沖去, 乙見狀用步槍將甲擊斃。油車因無人駕駛而翻下路邊小溝爆炸燒毀。乙的行為是:( )A.正當防衛 B.緊急避險C.防衛過當 D.避險過當.李某在林區行走,遇到猛虎的侵襲,危及生命,李某用隨身攜帶的獵槍將猛虎打死。李某的行為屬于:( )A.非法狩獵罪 B.正當防衛 C.緊急避險 D.避險過當.甲想殺乙,就故意向乙挑釁,乙被激怒,上前毆打甲時,甲掏出準備好的匕首將乙刺死,甲的行為是:( )A.正當防衛 B.故意犯罪 C.防衛過當 D.假想防衛.防衛過當的主觀罪過形式是:( )A.過失B.故意C.既可以是過失,也可以是間接故意D.既可以是直接故意、問接故意,也可以是過失7.某日,黃某牽著狗在路上閑逛遇見與自己不合的劉某,黃唆使其狗撲咬劉某,劉警告黃某,黃繼續唆使狗撲咬劉某,劉邊抵擋邊沖到黃某面前,拿石塊將黃頭部砸傷,黃見頭上流血,慌忙逃走。劉某的行為屬于:( )A.緊急避險B.正當防衛 C.防衛過當 D.故意犯罪8、甲為一公安人員,一日他便裝巡邏乘坐公共汽車,車上遇劫匪,甲見劫匪有五人,且均持有兇器,便擔心自己的安全未站出來制止劫匪的行為,致使多人財物被搶。甲的行為屬于()。A.正當防衛B.緊急避險C.不構成犯罪D.構成犯罪9、甲的鄰居乙患有精神病, 某日乙持刀追砍甲,甲情急之中順手拿起一根鐵棍,將乙打倒在地,致使乙重傷。甲的行為屬于()A.正當防衛B.緊急避險C.防衛過當 D.避險過當10、甲牽狗在路上閑逛,恰遇平日與自己有仇的乙,甲唆使狗撲咬乙,甲便抵擋便沖到甲的面前,拿石塊將甲頭部砸傷,甲見頭上流血,慌忙逃走。乙的行為屬于()A.正當防衛 B.緊急避險 C.防衛過當 D.對象錯誤11、甲看見乙在跑,便開槍將其擊斃,而乙此時正在持刀追殺丙,但甲并不知道這一情況。甲的行為屬于()A.正當防衛 B.意外事件 C.故意殺人 D.防衛過當12、甲與鄰居乙因瑣事大打出手,乙聲稱要把甲殺死,并去商店買了一把菜刀,甲怕乙殺死自己,就在乙從商店回來的路上,用獵槍將乙打死。甲的行為屬于( )。A.正當防衛 B.假想防衛 C.故意犯罪 D.防衛過當13、甲乙二人發生爭執,互相毆打,甲因身強力壯,乙抵擋不住,轉身逃跑,甲緊追不放并將乙打倒在地,乙迫不得已掏出匕首將甲刺傷,乙的行為是()A.正當防衛 B.緊急避險 C.故意犯罪 D.防衛過當14、甲持刀搶劫乙的財物,乙奪下甲的刀并將甲推倒在水泥地上,甲頭部著地,當即昏迷。乙隨后持刀將甲殺死。關于乙的行為說法正確的是()。A.乙將搶劫犯殺死,屬于正當防衛B.乙的行為屬于防衛過當C.乙前面的行為是正當防衛,后面的行為是防衛過當D.乙前面的行為是正當防衛,后面的行為是故意犯罪15、甲外出時在自己的住宅內安放了防衛裝置,某日晚乙撬門侵入甲的住宅后,被防衛裝置擊為輕傷。甲的行為屬于()。A.故意犯罪 B.正當防衛C.防衛不適時 D.民事侵權二、多項選擇(每題2分)1、對正在進行的()犯罪,采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于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A.故意殺人 B強奸C.盜竊 C.綁架2、下列行為中,不屬于正當防衛的是(A.防衛挑撥B.互相斗毆 C.假想防衛 D.為保護非法利益而實施的防衛3、在下列情況中,應視為不法侵害已經終止的是( )。A.不法侵害已經完結 B.不法侵害人已經被制服C.不法侵害人自動停止侵害 D.不法侵害人已經喪失繼續侵害的能力4、正當防衛與緊急避險的相同之處是( )。A.主觀目的基本相同 B.行為對象相同C.危害的來源相同 D.都是正當行為三、判斷(每題1分))1.排除社會危害性的行為是指外表上似乎具備某種犯罪的構成條件,然而實質上不具有社會危害性,而且是對國家和人民有益的行為。)2.正當防衛是我國公民應盡的一項法律義務。)3.正當防衛中的“不法侵害”就是指犯罪行為。)4.對動物的侵襲只能進行緊急避險,而不能進行正當防衛。)5.對事后防衛,應按故意犯罪處理。)6.防衛行為的強度超過不法侵害強度的,就是防衛過當。)7.防衛過當的罪過形式只能是過失。)8.對于來自于他人的不法侵害行為,只能進行正當防衛,而不能進行緊急避險。)9.只要是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受到危險的威脅,就可以進行緊急避險。)10.防衛過當,避險過當在定罪時,確定的罪名,應是防衛過當罪,避險過當罪。四、案例分析:被告人王強,男,19歲,某縣在校中學生。某年6月6日課間休息時,王強與同班同學陳鋒、趙忠強、張海兵等人在球場打鬧玩耍。事后,陳鋒發現上衣被撕破,懷疑是王強所為,因此,在上課時便對坐在自己前一排的王強身上吐痰,并多次用腳踢其臀部。當天放學后,陳鋒、張海兵又為為此事追趕毆打王。6月15日,王外出時又遭陳鋒、張海兵、趙忠強毆打,臉被打腫,嘴被打破。王強因連遭毆打,三天不敢上學,在家中自制刀刃6厘米長的尖刀一把。6月19日下午,王攜帶刀子到學校上課,行至教室門前被趙忠強、張海兵、陳鋒、周小武等人拉到校外進行毆打。正別在褲腰帶上的刀子被打落在地,他拾起刀子逃跑。趙忠強一伙見王身帶刀子,便拾起磚頭追打,將王的腰部、腿部和右臂打傷。陳鋒等三人手持磚頭一擁上前,王見狀不妙,左手捂住受傷的頭部,右手擾出刀子亂捅,致張海兵胸部、腹部 6處受傷倒地,在送往醫院中死亡。醫院結論為:出血性休克死亡。問:被告人王強的行為是屬于正當防衛,還是防衛過當為什么?(4分)第四部分 故意犯罪停止形態一、單項選擇:(每題1分).張某準備到某廠財務室撬保險柜偷錢,他邀約李某幫助他去望風。 李某TOC\o"1-5"\h\z不同意,并到派出所告發了張某。張某的行為屬于:( )A.犯罪預務 B.犯罪未遂 C.犯意表示D.犯罪中止.胡某于某日晚潛入本廠財務科辦公室行竊, 當他將事先配制好的保險柜鑰匙接觸保險柜時,懾于法律的威力,他離開了現場。其實,他所要找開的保險柜內沒有任何物品。胡某的行為屬于:( )A.不認為是犯罪 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 D.不構成犯罪.甲為了殺死乙,舉槍向乙射擊,第一槍未擊中,在能繼續向乙的開槍的情況下,甲不再開槍,停止射擊。甲的行為是:( )A.犯罪未遂 B.犯罪中止.甲帶匕首準備去殺乙,但在去往乙家的路上,突然肚子疼痛,便回到家A.犯罪預備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不構成犯罪.甲某晚跳墻進入一女村民家,企圖實施強奸行為,入屋后,即站在窗前,用螺絲刀撬窗子,在其中一扇窗剛打開之際,正在睡覺的婦女驚醒遂打開電燈,呼喊“抓壞人”,甲一看燈下的婦女,競是自己的小學同學,感到難為情,于是扭頭便跑,甲的行為屬于:( )A.犯罪預備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D.不構成犯罪.甲某晚持刀搶劫某婦女的錢包,第二日,發現被害人是自己的鄰居,遂將錢包歸還被害人,并聲稱自己是開玩笑。甲的行為是:.A.犯罪未遂 B.犯罪中止 C.犯罪既遂 D.不構成犯罪.甲在乙的房間正舉刀準備殺乙,忽然聽到有人敲門,甲急忙棄刀逃走。甲的行為屬于:( )A.犯罪預備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犯罪既遂.關于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態只存在與故意犯罪中B.間接故意不存在犯罪預備、未遂、中止形態C.對過失犯罪而言,只有成立與否的問題,沒有既未遂的問題D.在犯罪的預備階段,只能出現犯罪預備形態.甲于月底發工資的前夜潛入工廠財務科意圖竊取工資款,由于銀行年底檢查,工資款沒到位,當甲撬開保險柜時被值班的門衛發現,甲倉皇逃走。甲的行為是()A.手段不能犯的未遂 B.能犯的未遂C.對象不能犯的未遂 D.工具不能犯的未遂10、甲盜竊好友乙的信用卡后,良心發現,在乙發覺前有放回原處,甲的行為屬于()A.犯罪未遂 B.犯罪既遂 C.犯罪中止 D.不負刑事責任11、甲與乙有仇,遂尋機報復,某日凌晨攜帶匕首到乙家殺乙,卻發現乙與鄰居四人正在打麻將,只得返回家中。甲的行為屬于()A.犯罪未遂 B.犯罪預備 C.犯罪中止 D.犯意表示12、甲準備搶劫銀行,約乙與他同去,并購買了獵槍一支。乙假裝同意,隨后到派出所告發了甲,甲的行為是()。A.犯罪未遂 B.犯罪預備 C.犯罪中止 D.犯意表示13、甲向仇人乙開槍射擊,連開兩槍均未擊中乙,乙因害怕而求饒,甲在能繼續開槍的情況下不再開槍。甲的行為是()。A.犯罪未遂 B.犯罪預備 C.犯罪中止 D.數罪14、甲攜帶工具攔路搶劫,黑夜中遇到乙便實施暴力,乙發現是自己的熟人甲,便喊甲的名字,甲一聽便住手,還向乙道歉說“對不起,認錯人了。”甲的行為屬于()A.實行終了的犯罪未遂 B.預備階段的犯罪中止C.未實行終了的犯罪未遂 D.實行階段的犯罪中止15、犯罪行為達到既遂狀態的通說標準是( )A.犯罪分子達到犯罪目的 B.犯罪分子完成犯罪行為C.犯罪行為導致客觀危害結果 D.犯罪行為完全符合法定的犯罪構成條件.甲意圖毒死乙,誤把白糖當作砒霜拌入乙所要吃的食物內,乙吃了該食物后平安無事。在這種情況下,甲的行為是()。A.故意殺人未遂B.故意殺人預備 C.意外事件D。不構成犯罪.甲蓄意殺人,某晚趁乙外出途中潛在路邊樹林中開槍擊中乙,乙當時倒地昏迷過去,甲看到乙不再動彈,以為已將乙殺死而潛逃。過了一段時間,乙蘇醒過來,慢慢往家里方向爬,爬到公路一拐彎處,一輛卡車高速駛來,司機因疏忽大意,發現爬行的乙時已來不及剎車躲避,汽車從乙身上軋過,致乙死亡。甲的行為屬()。A.故意殺人既遂 B.故意殺人未遂C.故意殺人罪和過失殺人罪并罰 D。ABC均不對二、多項選擇(每題2分)下列行為中,屬于犯罪預備的是()。A.調查被害人的行蹤 B.明確的犯意表示C.著手實施犯罪行為 D.積極排除實施犯罪的障礙2、下列哪種情況屬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 。( )甲正在入戶盜竊,忽聞警車鳴笛而來,以為有人發現打電話報了警,甲連東西也沒來得及拿就慌忙逃走,其實,警車只是路過而已。甲正在入戶搶劫,忽聞警車鳴笛而過,警車過后甲的心情仍不能平靜,感到害怕,在向被害人道歉后離去。C.甲向乙頭部砍數刀后,以為乙必死無疑而離去,恰逢過路的人將乙送到醫院。D.甲正在撬保險柜,忽然同伙打來電話說保險柜中并無財物,甲便放棄離去。其實,保險柜中有 5萬元的現金。3、甲乙共謀一起去殺丙,見丙后同時開槍,甲擊中丙的頭部而乙擊中丙的肚子,丙當場死亡,經鑒定,丙的致命傷是頭部。關于本案,說法正確的是()。A.甲的行為構成故意殺人既遂 B.乙的行為構成故意殺人未遂C.乙的行為構成故意傷害未遂 D.乙的行為構成故意殺人既遂4、關于犯罪中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既可以發生在預備階段,也可以發生在實行階段B.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結果的,應當免除處罰C.對于中止犯,造成損害結果構成犯罪既遂的,應當減輕處罰D.犯罪已經歸于未遂后,不可能再出現犯罪中止5、甲為殺死仇人乙而將其猛砍 20余刀后,認為其必死無疑,隨即離開。2小時后,甲為毀滅現場而返回,見乙仍未死但極其可憐,即將其送醫院治療脫險。甲的行為屬于()。A.犯罪中止 B.實行終了的犯罪未遂C.犯罪未遂后的悔罪行為 D.未實行終了的未遂6、我國刑法關于各種具體犯罪的既遂形態包括()。A.結果犯B.危險犯 C.行為犯 D.舉動犯7、對于犯罪未遂而言,()是意志以外的原因。A.主觀認識的錯誤 B.自然力的阻卻C.物質障礙D.司法機關的行動三、判斷(每題1分))1.犯罪預備、未遂、中止只能存在直接或間接故意犯罪中,而不能存在于過失的犯罪中。)2.行為人為了犯罪而進行準備工具制造條件,但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轉為著手實行犯罪的,是犯罪預備)3.犯罪未遂就是指沒有發生危害結果。)4.以詛咒方法殺人,應以手段不能犯未遂處理。)5.犯罪中止必須發生在著手實施犯罪以后到犯罪既遂以前的時間過程。)6.甲欲害死乙,將劇毒農藥投入乙的食物內,當甲看到乙剛吃下少量有毒食物時,猛然醒悟,立即將乙送往醫院,但經醫生全力搶救,乙仍然中毒死亡。甲因沒有有效防止犯罪結果的發生,因此對甲應以犯罪既遂處理。)7.對于中止犯,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8.判斷犯罪既遂,應以犯罪目的是否達到或預期的犯罪結果是否發生作為標準。)9.行為人已經著手實行犯罪,是犯罪未遂與犯罪預備形態相區別的主要標志。)10.甲蓄意盜竊,但打開保險柜后發現空無分文,甲的行為是工具不能犯的未遂。四、案例分析、被告,王某,男,29歲,某化工廠工人。被告,周某,女,27歲,某副食店售貨員。被告人王某,平日作風不正,曾因和本廠女工亂搞兩性關系,受過處分。被告人不引以為戒,從某年 4月以來,又同本廠工人趙的妻子周某勾搭成奸,兩人長期鬼混在一起。10月,王為達到與周結婚的目的,與周共同策劃謀殺趙。王提出具體辦法是:由王提供毒藥由周尋機投毒,并商定在11月18日趁趙吃晚飯時,將鼠藥和農藥“樂果”放入飯內,將趙毒死。周雖然當時已同意這個辦法,并已將王提供的毒藥準備好,但因她有一個不滿3歲的男孩,經常同其父一起吃飯,她顧慮有可能把孩子毒死,又怕此后果嚴重,國法難容,便沒有按照商定的辦法實施投毒行為,后因被告人王想繼續與周通奸被拒絕,周才揭發了王的上述罪行。問:王、周兩人合謀殺人是犯罪預備、未遂還是犯罪中止?(5分).店營業員甲與乙有仇。某日乙之妻到藥店買藥為乙治病,甲將一包砒霜混在藥中交給乙妻。后甲后悔,第二天到乙家欲取回砒霜,而乙謊稱藥已服完。甲見乙也沒有什么異常,就沒有將真相告訴乙,幾天后,乙因服了甲提供的砒霜而死亡。問:甲的行為屬于什么犯罪形態?(6分).甲某與乙某長期通奸,為達到結合為夫妻之目的,預謀要殺害甲某的丈夫丙某,他們共同商定由乙設法搞來農藥,由甲伺機下毒。乙找到在醫院工作的丁某要砒霜。丁問乙干什么,乙講出真情,丁拒絕。乙便以揭發丁的隱私相要挾,丁無奈,給乙一包硫酸銅(一種回引起嘔吐而不會致命的藥物),乙將藥交給甲。某日,甲在丙的飲食中下了藥,丙吃后反喂嘔吐,十分痛苦,甲觀察了一段,見丙仍在痛苦之中,便后悔,遂急送丙到醫院搶救,丙很快恢復了健康。問:(1)被告人甲某的行為是犯罪未遂還是犯罪中止?為什么?(2)丁某在案中處于怎樣的地位?4.李某深夜潛入本單位財務室,意圖盜竊保險柜中的財務。李用盡了各種方法,也未能將保險柜打開,感到十分沮喪。正要離開時,恰逢保安員巡邏至此。保安員發現財務室的門虛掩,即進去查看,與李某撞個正著。李某用撬棍將保安員打昏后逃走。回到家中后,李某恐保安員醒來以后認出自己,就拿了一把匕首,欲將保安員殺死滅口。剛剛返回單位大門,即被接到報案趕來的公安人員抓獲。問:(1)李某的盜竊未遂屬于犯罪未遂中的哪種類型?(2)李某返回作案現場(本單位)欲將保安員殺死滅口的行為屬于犯罪的哪種形態?(3)李某的行為最終成立幾罪?第五部分 共同犯罪一、單項選擇(每題1分).醫生甲疏忽大意開錯藥方,司藥乙沒注意檢查,誤照錯藥方發藥,致嬰兒服藥后死亡。對甲、乙的行為()。A.應按共同犯罪處理 B.分別處理C.屬于意外事件 Do不構成犯罪.甲蓄意盜竊廠房附近堆放的木料,即騙乙說自己買了木料,向乙借汽車去幫助拉回,乙深信不疑,答應幫助。于是,甲、乙共同裝車,將木料拉回。乙的行為屬于( )。A.不構成犯罪B.幫助犯C.窩贓犯罪 D。脅從犯.從共同犯罪人之間有無分工上劃分,可以把共同犯罪分為( )。A.事前通謀和事前無通謀共同犯罪B.任意共同犯罪和必要共同犯罪C.一般共同犯罪和犯罪集團D.簡單共同犯罪和復雜共同犯罪.團伙犯罪屬于( )。A.一般共同犯罪B.犯罪集團C.介于一般共同犯罪和犯罪集團之間的一種新的共同犯罪形式。D.應具體分析,凡符合犯罪集團基本特征的,應按犯罪集團處理,凡不符合犯罪集團基本特征的,就按一般共同犯罪處理。.關于共同犯罪,下列表述最準確的是( )。A.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參加的犯罪B.三人以上為共同實施犯罪而組織在一起的,是犯罪集團C.犯罪集團是共同犯罪的特殊形式D.刑法理論上,對共同犯罪成員的分類一般是主犯、從犯、教唆犯、脅從犯.退休工人甲教唆國家工作人員乙收受賄賂,甲行為是( )。A.教唆罪B.不構成犯罪C.受賄的共同犯罪 D.ABC均不對.甲要搶劫部隊的槍支彈藥庫,用刀威逼掌握庫房鑰匙的乙, 迫使其交出鑰匙。甲用鑰匙打開槍支彈藥房,搶走了一些槍支彈藥。乙屬于()。A.從犯B.脅從犯C.不構成犯罪 D.ABC均不對.甲教唆乙盜竊,兩人為此制定了計劃,并準備了作案工具。乙盜竊時被人發現即逃跑。此案是()。A.教唆未遂 B.未遂教唆
C.不屬于共同犯罪 D.被教唆的人犯了被教唆的罪.共同犯罪中的實行犯()。A.都是主犯 B.都是從犯 C.有的可能是脅從犯D.不可能是從犯.孫某糾集李某等 5人成立“地頭會”,自封“大地頭”,要李等人為該會搞錢。李等人在 3個月內搶劫 6次,殺死1人,殺傷3人,劫得財物若干。上述行為有的孫某知道,有的孫某不知道,其中,他只參與搶劫1次。對孫某的處理原則是()。A.對其知道的犯罪行為承擔刑事責任B.對其參與的犯罪行為承擔刑事責任C.對其指揮的犯罪行為承擔刑事責任D.對全部犯罪行為承擔刑事責任11.李某教唆精神病人王某犯罪,則( )。A.與王某成立共同犯罪 B.應單獨承擔刑事責任C.是教唆犯 D.是間接實行犯12、甲乙共同盜竊,得手后甲離去,乙發現里屋有一熟睡的少女,頓起歹意,將少女強奸。對于強奸罪()A.由乙獨立承擔刑事責任C.A.由乙獨立承擔刑事責任C.甲構成中止,乙構成既遂13、共同犯罪中的教唆犯(A.都是主犯C.一般是主犯,有的是從犯D.甲乙構成共同犯罪)。B.都是從犯D.一般是從犯,有的是主犯14、甲乙丙共同去盜竊,甲負責望風,乙負責入室拿財物,丙負責提運贓物。甲乙丙三人的共同犯罪屬于()。A.復雜共同犯罪 B.簡單共同犯罪 C.必要共同犯罪 D犯罪集團二、多項選擇(每題2分)1、下列()屬于共同犯罪。甲乙一起共謀盜竊某銀行,到約定的時候乙未去,由甲一人單獨竊得 200萬。甲女與乙女有怨,為敗壞乙的名聲,指使其夫強奸乙,甲的丈夫將乙強奸。C.甲唆使一15歲的學生乙從學校盜竊自行車,然后再低價從乙手中收買。D.甲將乙殺害后,為銷毀罪跡指使丙將乙的尸體澆上汽油焚毀。2、下列( )屬于共同犯罪。甲(23歲)指使乙(15歲)多次搶奪過路行人的財物,二人平分贓款。甲指使乙違章駕駛,造成特大交通事故。C.甲交通肇事后,發現被害人未死,問同一乘車的乙怎么辦,乙說,藏起來,趕快走吧,甲乙二人將受害人抬起,藏到路邊樹林中后開車離開。D.甲想偷車,但苦于無處銷臟,遂找到在汽修廠的乙商量,乙說,你弄來我可以賣出去,甲便竊取 3輛汽車,乙后銷往外地。3、甲搶劫丙(女)并使用暴力指使乙重傷,碰巧乙路過中途加入,二人共同強奸了丙。對本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乙共同構成強奸罪 B.甲屬于搶劫的結果加重犯C.乙對丙的重傷不負結果加重的責任 D.甲是行為犯,乙是幫助犯4、關于教唆犯,下列說法( )是正確的。甲唆使乙(15歲)盜竊行人財物,甲不是教唆犯。甲唆使乙找人殺害丙,后乙認為太危險放棄了犯罪,乙屬于教唆未遂。C.甲教唆乙盜竊,但遭乙的拒絕,甲構成盜竊罪。D.甲唆使乙盜竊銀行,并向其傳授打開保險柜的方法,甲構成盜竊罪和傳授犯罪方法罪,應當進行數罪并罰。5、下列( )屬于教唆未遂。甲唆使乙殺害丙,乙表示接受,但始終沒有實施任何行為。甲唆使乙殺害丙,乙表示接受且準備了工具,但乙未來得及著手就被抓獲。C.甲唆使乙殺害丙,乙因為害怕受到法律的懲罰而拒絕了甲。D.甲唆使乙殺害丙,乙由于誤將白糖當作砒霜,而沒有將丙殺死。6、甲乙共謀傷害丙并共同對丙實施了傷害行為,致使丙身受一處重傷,但不能查明該傷是由誰的行為引起的。對此,下列哪些說法是錯誤的。( )由于證據不足,甲乙均無罪由于證據不足,甲乙成立故意傷害罪(輕傷)的共犯,但都不對丙的重傷負責C.由于證據不足,認定甲乙構成過失致人重傷罪較為合適D.甲乙成立故意傷害罪(重傷)的共犯,三、判斷:(每個1分)()1.任何共同犯罪都有主犯,從犯之分。()2.共同犯罪行為的表現形式,只能是共同的作為。()3.甲唆使一名精神病患者去放火,甲是教唆犯。()4.犯罪集團是事前通謀的共同犯罪的一種特殊形式。()5.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應對該集團經過預謀、有共同故意的全部罪行負責。()6.凡實行犯都是主犯。()7.教唆行為的形式必須是積極的作為,消極的不作為不能成為教唆行為。()8.甲既然是從犯,那么他就不可能是教唆犯。()9.共同犯罪中的幫助犯都是在事前或事中應允幫助。凡在事前沒有通謀,而在事后進行幫助,都不能稱其為共同犯罪的幫助犯。()10.某一盜竊集團的犯罪計劃是盜竊財物,該集團中某個成員甲在盜竊財物的過程中又實施了強奸行為,則集團的首要分子和甲要對強奸行為負刑事現任,集團中的其他成員對強奸行為不負刑事責任。()11.教唆犯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是我國刑法打擊的重點,所以對教唆犯都應按主犯處罰。()12.在共同犯罪案件中,所有從犯同主犯實際受到的處罰相比較都要輕。()13.在一個共同犯罪案件中只能有一個主犯,但可能有多個從犯。四、案例分析.張某之妻李某與劉某曾有過通奸關系,在李某拒絕與劉某往來之后,劉仍常去李家糾纏,曾被張某抓著毆打過,并多次警告劉某均無濟于事。于是,張、李兩人商議,如劉某再來,將其腿打斷。某日夜,劉又去李家,李聽見門有響動,將張叫醒,張隨即到外屋拿把鐵鍬沖出門外看見劉躲在東房墻角處,頓時仇恨滿腔,產生將劉某打死的念頭。當即舉起鐵鍬朝劉頭部猛打數下。當劉欲逃脫時李某拿著扁擔趕到,與張某一起朝劉腿部、臀部猛打,將劉打倒在地,直至劉不能動彈才住手。張遂去派出所投案。后劉被抬回家,于次日6日時死亡。經鑒定,死亡原因是嚴重腦挫裂傷所致。隨問:李某與張某是否構成故意殺人罪的共同犯罪。.某年2月,某油脂廠廠長王某得知其妻與本廠會計彭某通奸, 十分氣憤,找到賭徒陶某說:彭某專捎我的皮!我先給你現金 1000元,你去把彭打成殘廢,打殘了我再給 3000元。陶答應,并邀約解除勞教回該廠工作的魏某一起去傷害彭,遭到魏的拒絕。陶又找賭友李某說:彭某搞我的王廠長的老婆,廠長叫我把彭打成殘廢給 4000元的報酬,彭扣發過我們的工資,可惡,干脆一起去把彭干掉,分給你1500元。李同意,當即向張某以殺狗為名借樣豬刀一把交與陶。張得知李借刀不是殺狗而是為傷害人,即向李要回殺豬刀。陶怕張告發,威脅張說:我們一起去收拾彭某,事成會分給你200元錢,你若不干或告發我們,老子先放了你的血。張素知陶心狠手毒,不敢違拗,更未敢告發。2月20日夜,陶、李兩人約張某去看電影途中,李對張說:“我們不去看電影去殺彭某,張非常害怕,但未敢違抗,一同到達彭某住處,陶叫張在屋外望哨,陶、李兩人潛入彭的寢室內。不料當晚外出未歸,其三弟睡在床上,夜色中,陶用殺豬刀猛向其頸頭部亂砍,彭慘叫翻滾,李用彈簧刀向彭腳、腿部連刺兩刀。彭三北當即死于床上,陶、李殺人后竄出房外同張一道逃離現場。王某知陶未將彭某打傷,卻誤殺了彭三第,怕自己罪行暴露,仍按約定給陶 3000元,求其為自己保密。陶分給李某 1500元,給張200元。尸檢結果:被害人頭、頸部有傷八處,為致命傷;左腳、右腳部各有刀傷一處,屬非致命傷。問;對王某、陶某、李某、魏某和張某應如何處理?(10分)3.甲與乙積怨,一日甲對丙、丁說:“乙這小子,我們煞煞他的威風”。丙、丁表示同意。在去乙家路上,碰到丙的朋友戊,丙叫戊同去,戊說干什么,丙說去朋友家玩。四人到乙家后,甲讓乙向其跪地三拜,乙不肯,甲對戊說:“拔掉他的門牙,”并交給戊一把老虎鉗,戊不肯干,甲說,膽小鬼,到外面去把門,逃跑當心宰了你。“戊跑到門外,蹲到大樹底下。戊走后,甲抓住乙的頭發打了乙兩個耳光,乙反抗,丙西上去抓住乙的手,乙用腳猛踢甲的下身,甲疼痛大怒,拔出隨身攜帶的刀子向乙胸部刺去,致乙昏死過去,丙見乙倒地不動,對甲說:“你怎么能把他刺死呢?”丁說:“我們快跑吧!”甲、丙、丁跑到外面發現戊蹲在大樹底下,丙對戊說:“死人了,快跑。”戊結結巴巴說:“不關我的事,不關我的事。”甲在離開乙家時隨意將煙蒂丟在地上,后引起大火,將房屋燒毀,乙被燒死。問:甲、丙、丁、戊是否構成共同犯罪?若構成須說明各行為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及應承擔的責任,如果不構成,要求分析各自的主觀心理及應承擔的責任。(8分).趙某之妻提出離婚,趙堅決不同意,并與其好友高某商量對策。高某說:“想辦法把她的臉弄傷,讓她以后不能再嫁人。”于是,兩人合謀買了一瓶強酸裝入噴霧器內,并約定某晚一起去趙妻的娘家,毀其妻的容貌。當晚,高的小孩患急性腹瀉,高失約未去,趙一人獨自實施了毀妻容貌的行為。問:趙某與高某的行為能否成立共同犯罪?為什么?(6分).甲(15歲,男)和乙(20歲,男)合謀到某集市伺機盜竊。當見到被害人丙在攤位上沒菜是,乙便示意甲掩護,甲站在丙的身邊裝著買菜,乙用鑷子從丙的褲兜內竊得人民幣241元,隨即躲在一旁。當丙發現錢被盜時,便將站在身邊的甲抓住,甲否認偷盜,但丙抓住不放。乙見狀高喊“打他!”甲見逃脫不掉,就拔出尖刀朝丙的腹、腿連刺數刀,將丙刺倒,此時乙返回現場,對已經倒在地上的丙說:“活該!”隨后和甲一起逃離現場,后丙因失血過多而死亡。問:甲、乙的行為能否構成共同犯罪?為什么?(6分).被告人王某、李某和張某在公園閑逛,他們走到一小山后的偏靜處,窺視到一對男女摟抱在一起聽收音機。王向李遞了一個眼色,并低聲說“試試你的膽量,敢不敢?”李說:“有什么不敢的!”李順手從地上抓起一把土,向他們扔過去,沒等他們做出反應,王某便上前對男青年說:“對不起,借錄音機用幾天。”青年不答應,王飛起一腳將其踢翻,并拽到10米外的大石頭下,男青年死抓住錄音機不放,女青年大聲呼喊:“救命!”張某上去捂住女青年的嘴。不一會,王從男青年手中搶得錄音機而歸,他見張正在強奸女青年,于是站在一旁觀望,當看見遠處有人過來時,王便喊:“快跑,上后有人來了!”張起身和王一起跑到湖邊時,見李坐在 那里,王問李:“你怎么跑啦?”李答:“公園人太多。”張在一旁罵李:“膽小鬼!”問:三人的行為能否構成共同犯罪?本案如何處理?(8分)7、被告人王某、李某和張某在公園閑逛。他們走到一小山后面的僻靜處,窺視到一對男女摟抱在一起聽錄音機。王向李遞了一眼色,并低聲說:“試試你的膽量,敢不敢?”李說:“有什么不敢的!”李順手從地上抓起一把土,向他們仍過去。沒等其作出反映,王某便上前對男青年說:“對不起,借錄音機用三天。”男青年不允,王飛起一腳把男青年踢倒,并拽倒10米以外的大石頭下,男青年死抓錄音機不放。女青年大聲呼喊:“救命!”張某上去捂住女青年的嘴。不一會,王某從男青年手中強得錄音機而歸。他見張某正在強奸女青年,于是站在一旁觀望。當張某奸淫完畢提褲子時,王便喊:“快跑!山后有人來了!”當二人跑到湖邊時,見李某坐在那里。王問李:“你怎么跑了?”李答:“公園人太多。”張在一旁說:“膽小鬼!”問:對三被告應如何處理?說明理由。第六部分 定罪1分).甲為了迫使債務人乙還債,將乙關在地下室達一星期,甲的行為屬于)。A.連續犯B.繼續犯C.徐行犯D.結合犯.甲為殺害乙,將炸藥包放在乙睡的床下并在夜晚引爆,致使乙被炸死,人被炸傷,乙及鄰居家房屋被炸毀。對甲應()。
A.以故意殺人罪與爆炸罪并罰。B.從一重處罰,系手段行為和目的行為的牽連C.從一重處罰,系想象競合犯.盜竊犯盜竊了某個軍人的手提包,打開后發現里面有一支手槍,盜竊犯)。A.想象競合犯B.連續犯C.牽連犯.甲為了袒護犯了盜竊罪的親屬乙,在公安機關偵察時,把乙藏起來。在法院審判時又為乙作偽證。甲的行為屬于( )。A.牽連犯,其目的都是為了袒護乙。B.數罪并罰 C.吸收犯.張某長期離職流竄于各地,偽造公章、證件,以招工、幫助找工作或遷移戶口義,騙取了20多人的人民幣10000元和其他大量財物。張某的行為是)。A.)。A.牽連犯B.結合犯6.定罪的現實依據是(A.《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C.犯罪構成C.想象競合犯)。B.社會輿論D.司法人員的內心確信甲為殺死乙,向乙家投炸彈,結果炸死乙及乙的妻子,房屋被炸毀,A.想象競合犯 B.實質的數罪C.牽連犯D.吸收犯甲盜竊得一錢包,內有一活期存折,甲冒充存折上的儲戶去銀行取款,)。A.想象競合犯 B.數罪 C.牽連犯D.吸收犯甲向乙討債不成,遂將乙劫持并關押月余。甲的行為屬于()。A.牽連犯B.連續犯C.繼續犯 D.結合犯下列情況中,屬于處斷上的一罪的是()。A.連續犯B.牽連犯C.吸收犯D.結合犯.甲出于盜竊槍支的故意,竊得一警察的手槍一支,隨后藏于家中。甲的行為屬于()。A.結果加重犯 B.結合犯C.吸收犯 D.想象競合犯.甲為殺死乙,放火把乙家的房子點著,造成乙的一家三口死亡,房子燒毀。甲的行為屬于()。A.想象競合犯 B.實質數罪 C.牽連犯D.吸收犯.甲為擅自設立金融機構而偽造公文、印章,甲的行為是()。A.想象競合犯 B.數罪C.牽連犯D.吸收犯.甲向乙討債不成,遂將乙劫持并關押月余。甲的行為屬于()。A.牽連犯 B.結合犯 C.連續犯 D.繼續犯.甲為了結婚,一周內三次竊取通信電纜變賣。甲的行為屬于()A.牽連犯 B結合犯 C.連續犯 D.繼續犯二、多項選擇(每題2分)1、關于牽連犯,下列()說法是正確的。A.刑法理論一般認為對牽連犯不實行數罪并罰,而是擇一重罪處罰B.對于牽連犯都是擇一重罪處罰C.刑法分則也有規定對牽連犯不實行數罪并罰而擇一重罪處罰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個體土地承包合同書
- 2025園林綠化采購合同模板
- 2025年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部分學校中考第二次模擬生物試卷(含解析)
-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任務創業融資課件
- 生產代加工原料合同協議
- 牽制貨品供應合同協議
- 用鐵皮修繕房屋合同協議
- 電廠種植樹木合同協議
- 電纜敷設合同協議書范本
- 甲乙丙合資買房合同協議
- 《職業病防治法》宣傳周職業健康防護知識培訓
- 二次消防改造工程合同協議書范本
- 某智慧城市政務云平臺項目建設方案
- 德勤業務管理流程優化咨詢報告課件
- 深靜脈導管維護流程
- 班級管理(第3版)教學課件匯總全套電子教案(完整版)
- TCVN-2622-越南建筑防火規范(中文版)
- 不負韶華只爭朝夕-一模考試反思 課件-2021-2022學年高中主題班會(共17張PPT)
- DB13(J)∕T 256-2018 農村氣代煤工程技術規程
- 金屬非金屬礦山從業人員安全生產培訓教材課件(PPT 75頁)
- 《航空專業英語》課件維修專業基礎英語R1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