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區域生態環境問題及其防治途徑_第1頁
中國區域生態環境問題及其防治途徑_第2頁
中國區域生態環境問題及其防治途徑_第3頁
中國區域生態環境問題及其防治途徑_第4頁
中國區域生態環境問題及其防治途徑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章生態環境保護第五節中國區域生態環境問題及其防治途徑要點一中國生態環境問題的區域性特點1.全球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________面積縮小、________退化、生物多樣性銳減、水土流失、________干涸等。2.中國地域廣大,且受________氣候的影響,由北向南、從東到西,氣候和________有明顯差別,形成了類型眾多的生態系統。由于自然和________原因,在不同生態系統背景下產生了不同的生態環境問題。森林草原濕地季風地勢人為1.中國生態環境問題的現狀及其形成原因。現狀非常嚴重,總體惡化,局部改善,治理速度趕不上破壞速度,生態赤字擴大原因自然原因地域廣大,季風影響顯著,氣候和地勢差別明顯;地形復雜,多山地、丘陵,平原面積較小,植被覆蓋率低,生態環境脆弱人為原因巨大的人口壓力;不合理的開發活動2.中國生態環境問題的區域性特點。地區名稱自然背景主要生態問題形成原因自然人為大興安嶺西側大興安嶺西側,內蒙古半干旱草原區森林破壞、土壤侵蝕(風蝕)、草地退化半干旱草原地區,降水少過墾,過牧,過樵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西北干旱半干旱荒漠綠洲區草地退化,土壤侵蝕降水少過度樵采,過墾,黃淮海平原區暖溫帶半濕潤黃淮海平原區土壤侵蝕風蝕,次生鹽堿化暖溫帶半濕潤地區,春旱嚴重,蒸發旺盛,多大風,地勢低洼人口密集,過墾嚴重;不合理灌溉南方亞熱帶丘陵區南方亞熱帶丘陵區水土流失亞熱帶丘陵,降水豐富,河流發育侵蝕強烈毀林開荒,過度樵柴,陡坡開荒亞熱帶的橫斷山區、云貴高原西南橫斷山區,云貴高原西部亞熱帶丘陵山地區土壤侵蝕(水土流失),森林破壞,物種滅絕,生物多樣性銳減亞熱帶丘陵山地地區,地質條件復雜,坡度陡峻,土層淺薄,降水豐富毀林開荒,過度樵柴,陡坡開荒青藏高原青藏高原高寒地區土壤侵蝕(凍融侵蝕,冰川侵蝕),草地退化高寒地區,氣候變化,生態環境脆弱人為活動的影響1.下列關于我國生態環境破壞問題的說法,正確的是()A.四川盆地內酸雨危害嚴重的原因是工業發達,盆地地形B.青藏高原地勢高,人口稀少,因而沒有生態環境問題C.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是水土流失嚴重D.大興安嶺西側的生態環境問題主要是由于人們過墾、過伐、過牧造成的答案:D要點二中國生態環境問題防治措施1.惡化原因: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利用是造成生態環境惡化的主要原因。(1)環境保護________不強,重________輕保護,重________輕維護,對資源采取掠奪式、粗放型開發利用方式,超過了生態環境________能力,造成嚴峻的生態環境問題。(2)一些部門________不力,加劇了生態環境的退化。(3)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________不足。意識開發建設承載管理投入2.防治措施。(1)植樹造林、________、草原建設和國土整治等重點________工程已取得進展(退耕還林、還草、還牧、還湖)。(2)長江、________上中游水土保持重點防治工程全面實施。(3)重點地區天然林資源保護和退耕還林還草工程開始啟動。(4)建立了一批不同類型的________、風景名勝區和________公園。水土保持生態黃河自然保護區森林(5)生態________試點示范、生態示范區建設穩步發展。(6)環境保護________建設逐步完善。3.重點生態工程:長江、黃河上游水土保持重點防護林工程,天然林保護工程,退耕還林還草工程。農業法制圖解中國區域生態環境問題的形成及防治措施。中國生態環境惡化的原因-------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利用①環保意識不強,重開發輕保護,重建設輕維護②監管薄弱,執法不嚴,管理不力③保護和建設的投入不足中國不同區域的生態環境問題及其防治措施生態環境問題主要分布區域自然背景主要防治措施森林破壞東北、西南、華南林區中溫帶、亞熱帶邊遠山區封山育林、計劃砍伐、采育結合、退耕還林、改變林區經濟結構草原退化內蒙古、青海、寧夏、新疆屬半干旱干旱草原區退牧還草、封育草場、舍飼養畜濕地萎縮三江低地、湖濱海濱屬濕潤低平原湖泊海洋邊緣地區建立濕地自然保護區、停止圍墾、退田還湖生物多樣性銳減林區、草原、近海海域物種資源豐富擴大自然保護區,建立生態走廊、采育結合、合理放牧、實行禁漁期制度土壤侵蝕(水土流失)黃土高原、東南丘陵半濕潤濕潤丘陵地區退田還林、植樹種草、改坡為梯荒漠化西北、華北半干旱區屬半干旱內陸或春旱嚴重地區解決當地群眾生活用能,嚴禁砍伐2.本著“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原則,我國應在北方半干旱地區、南方山地和丘陵地區、長江中下游平原、青藏高寒區分別發展()A.畜牧業、林業、種植業、畜牧業B.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林業C.畜牧業、畜牧業、淡水養殖業D.林業、種植業、畜牧業、林業答案:A3.為了保護和恢復西部生態環境,應采取的措施是()①盡量減少資源的開采②生態建設以自然恢復為主③重點地區實行嚴格的退耕還草還林措施④以經濟發展為中心,從根本上改變粗放型經濟發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B例1下圖中字母所在地區是我國環境脆弱區,四種不同圖例分別表示森林破壞、草地退化、土壤侵蝕、生物多樣性銳減四大生態環境問題。讀圖,完成(1)~(4)題。(1)圖中A、F地區共同的生態環境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2)圖中D、E地區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是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除圖中各地區共有的生態環境問題外,B、G兩地區共同的生態環境問題是________,其共同原因是________。(4)圖中F地區特有的生態環境問題是________,該地區這一生態環境問題嚴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題考查我國生態環境問題的分布及其形成原因的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要把我國生態環境問題的分布與圖中圖例的分布結合起來正確得出各圖例代表的生態環境問題,在此基礎上就能較為順利地回答這些地區共同的生態環境問題及其形成原因。答案:(1)森林破壞土壤侵蝕(2)土壤侵蝕地處南方丘陵山區,人口密集,墾殖過度;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降水豐富(3)草地退化過度放牧(4)生物多樣性銳減地處亞熱帶的橫斷山區、云貴高原,地質條件復雜,人民生活貧窮,過度開墾、過度采伐導致土壤侵蝕,森林破壞嚴重,致使物種滅絕和生物多樣性銳減例2閱讀材料,完成(1)~(5)題。材料2006年7月1日,人類鐵路建設史上寫下輝煌的一頁:青藏鐵路通車運營!這是一條創造了無數奇跡的鐵路:自2001年6月29日開工建設以來,十萬大軍,五年時間,在地球之巔成功攻克“多年凍土、高寒缺氧、生態脆弱”三大世界性工程難題,造就了這條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為了保護青藏高原脆弱的生態環境,青藏鐵路建設僅環保總投資就達20多億元,占工程總投資的8%。(1)簡述青藏鐵路建設中重視環保的原因。(2)青藏鐵路建設中采取了哪些措施減少鐵路建設對生態環境的破壞?(3)為保護青藏高原的高寒草甸,鐵路建設中采取了哪些措施?

(4)為了不影響野生動物種群的棲息和繁殖,鐵路建設中采取了哪些措施?(5)專家認為青藏鐵路建成后將減少生態破壞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青藏高原生態環境原始、敏感,是黃河、長江、瀾滄江、怒江、雅魯藏布江五大水系的發源地,又是藏羚羊、藏野驢等國家珍稀動物的棲息地。這里常年低溫低氣壓,高寒缺氧干燥,生態極其脆弱,植被破壞后很難恢復。獨特的生態環境和珍貴的生物物種,使青藏高原的生態環境問題一直為國內外所關注。

(2)減少車站設置,以減少排放物對環境的影響;對沿線設置的車站,采用太陽能、電能、風能等清潔能源;運營后產生的各類垃圾也將集中收集堆放,定期運交高原下鄰近城市垃圾場集中處理,使環境污染的程度降到最低等。(3)采用加筋擋土墻、“以橋代路”、鐵路施工中合理規劃施工便道和施工場地、取棄土場和施工營地等減少對高原植被的占用,對施工范圍內的地表植被進行草皮移植和再造植被。鐵路建設者在沱沱河、安多、當雄等海拔在4500米以上的地段進行了大面積的路基邊坡植草試驗和植被恢復試驗,均獲成功,開創世界高原、高寒地區人工植草試驗成功的先例。(4)盡可能避開野生動物棲息的重點區域,在施工中減少噪聲,避免驚擾野生動物;在沿線野生動物經常通過的地方,設置野生動物通道。(5)青藏鐵路建成后將改變西藏居民消費結構,減少由于居民不合理的消費結構而導致的生態退化。鐵路運營之后,周邊400公里以內的居民可以用煤炭、天然氣等替代牛糞、木材、灌木等,這會大大減少對生物燃料的依賴,從而有利于保護和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教材P71思考1.生態環境脆弱區主要生態環境問題發生的自然背景見下表:自然背景A大興安嶺西側,內蒙古半干旱草原區B西北干旱、半干旱荒漠綠洲區C暖濕帶半濕潤黃淮海平原區D南方亞熱帶丘陵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