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工程之大樹移植_第1頁
園林工程之大樹移植_第2頁
園林工程之大樹移植_第3頁
園林工程之大樹移植_第4頁
園林工程之大樹移植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園林施工之大樹移植目錄大樹移植的背景和概念大樹移植的原理提高移植成活率的總結大樹移植的流程

大樹移植的背景和概念背景:大樹移植,是在90年代各個大城市開始應用,當時反對者很多。在房地產行業興旺之時,大樹移植在經濟利益和資本推動下,大規模的形成。概念:大樹移植,園林綠化必修技術之一,更凸顯園林工程師的水平。大樹一般指胸徑≥10cm的喬木和樹高≥4m的灌木,完成發育階段基本成型的苗木。圖片來自網絡大樹移植的原理大樹近似生境原理:

大樹近似生境原理是指光、氣、熱等小氣候條件和土壤條件(土壤酸堿度、養分狀況、土壤類型、干濕度、透氣性等)。如果把生長酸性土壤中的大樹移植到堿性土壤,把生長在寒冷高山上的大樹已入氣候溫和的平地,其生態環境差異大,影響移植的成活率。樹勢平衡原理:樹勢平衡是指喬木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須保持平衡。移植大樹時,如對根系造成傷害,就必須根據其根系分布的情況,對地上部分進行修剪,使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長情況基本保持平衡。因為,供給根發育的營養物質來自于地上部分,對枝葉修剪過多不但會影響樹木的景觀,也會影響根系的生長發育。同時,若地上部分比例超過地下部分比例,可通過人工養護彌補這種平衡,如遮蔭減少水分蒸發,葉面施肥,對樹干包扎減少樹體水分散發等。大樹移植的原理大樹移植的時間大樹移植的時間一般以春季樹木萌芽之前為最佳,因為此時樹體蒸騰作用弱,氣溫相對較低,土壤濕度大,有利于損傷根系的愈合和再生。其次是秋季落葉后,由于地溫、氣溫的下降,樹木生長減弱,樹體代謝變慢,水分蒸發也減少且儲存養分也較充足。夏季樹體蒸騰大,不利于移植,需做好措施。冬季移植使用較少,不宜于低溫、寒冷的地方。另外雨季也有利于樹木移植。大樹移植的原理反季節移植淺談反季節移植除了應采用正常移植才措施外還應在增加苗木水吸收和減少蒸騰作用方面下功夫。常采用一下措施:1、夏季盡量選擇陰天或下雨前后,一天中選擇早晨或傍晚進行移植;2、盡量縮短起、運、栽時間,保濕護根;3、適當加大土球,嚴禁裸根或散土球;4、起挖后和栽植前在保證景觀效果的情況下修枝都應適當重剪;5、加強養護措施,如遮蔭、保濕、掛水等。大樹移植的流程選購起運驗收栽植養護大樹移植的流程——選購苗木的選購的意義:綠化工程中苗木的選購是很重要的一環,良好的苗源是樹木成活率高的保障。一些施工單位的不重視導致后期苗木死亡嚴重或長勢欠佳,嚴重影響工程的景觀效果。苗木選購的依據:苗木的選購應按照設計要求進行選用。大樹移植的流程——選購苗木選購的技術要點1、注意苗木的地域性應盡量選擇適合施工所在地氣候環境的苗木,最好是本土樹種,苗源盡量從當地苗圃選擇,當地苗圃沒有的可以從氣候環境相近的城市選購。2、選擇樹木樹型良好冠豐滿,主干直,分支點合適。3、長勢旺盛,無病蟲害和明顯機械損傷從苗木林不同方向和位置抽取部分,檢查樹干、落葉、當年新梢,是否有蟲害現象。4、注意苗木的移栽情況苗圃自己育苗的實生苗在出圃前要進行2-3次的移栽以促發須根,提高苗木的成活率,應抽選幾株挖開,查看主根切根和側根、須根情況。5、苗木的定植時間的確定定植時間短的苗木,苗木內養分積累不夠,根系受傷之后未恢復,成活率自然就低。選苗要到現場仔細觀察詢問確定定植情況。6、選苗時候要到現場,不能遠觀,做好標志。7、詢價時,問清苗價、起苗費、運輸費、吊裝費是否包含在內等等大樹移植的流程——起運起苗起苗時必須帶土球,土球直徑一般不得低于樹干胸徑的8~10倍,土球深度應在樹木根系主要分布區以下,一般為土球直徑的2/3,土球的外形基本保持“蘋果形”,其底部逐漸曲線回收。對較粗根系,使用手鋸剪斷,不要用鐵鍬硬扎,防止劈裂。用草繩包扎樹干和土坨,從樹干基部嚴密包裹樹干達l一2m高度,經包干處理后,可避免強光直射和干風吹襲,減少樹干的水分蒸發,也可貯存一定量的水分,使枝干經常保持濕潤,同時調節枝干溫度,減少高溫和低溫對枝干的傷害。根據土壤的松散程度采取不同的打包方式,有井字包、五角包和桔子包等。對于直徑過大或土質較松的土球則應采用木箱或紗網打包,要做到打包密實、牢固,防止土球散裂。運輸把握好挖、運、種三個環節,做到隨挖、隨運、隨種,是充分保持樹體水分平衡、保證新種樹木成活的最有效措施。在運輸過程中要做到輕抬輕放,帶大土球的樹木。要采用吊裝,裝車時必須將土球朝前,樹枝向后,輕輕放置。對于樹冠較大的樹木,應用細繩將樹冠輕輕圍攏,并墊上草包等物,防止磨傷枝葉。運輸過程中要有專人負責押運.且采取遮蔭保濕措施。若運輸時間過長,則運輸過程中要對枝葉和根部進行噴水。大樹移植的流程——起運大樹移植的流程——起運大樹移植的流程——起運大樹移植的流程——起運大樹移植的流程——起運大樹移植的流程——驗收一、檢驗方法卷尺測量,觀察檢查和對照合同中的苗木品種、規格等詳細信息,核實苗木質量及數量。胸徑是指喬木主干在1.3m處的樹干直徑;地徑是指樹木的樹干接近地面處的直徑二、驗收標準苗木到場后,驗收人員應及時對苗木進行驗收,經驗收不合格的苗木應及時運離,入場驗收將作為最終驗收的重要依據,若有下列情形者,驗收不合格:

1、不符合合同中品種和規格尺寸的。

2、有顯著病蟲害,枝條、樹皮損壞嚴重的。

3、樹型不好、樹干過于彎曲、樹冠過于稀疏、偏斜及畸形者。4、挖取后擱置過久,根部干枯、葉芽枯萎、枝干縮水。5、護根土球過小、破裂、松散不完整或偏斜者。

6、灌木分枝過少,樹葉不茂盛者。大樹移植的流程——栽植1.栽前按設計定好位置,測定標高,編好坑號,對號入坑栽植:隨挖、隨運、隨栽。2、起苗前一定要挖好樹穴,以便苗木運到后立即栽植。挖種植穴時,一般應在植穴四周加大15~20cm,深度應比土球加20cm,底部土壤要疏松,不能有積水。穴挖好后,穴底宜墊一層20~50cm厚的碎石或粗砂作為濾水層,以防積水。樹穴底部回填適當厚的肥沃表土,中間稍微隆起。如含有建筑垃圾、有害物質均必須放大樹穴,清除廢土換上種植土。條件允許時,還應在移栽前對穴土進行殺菌、除蟲處理。挖種植穴、槽應垂直下挖,穴槽壁要平滑,上下口徑大小要一致。3、苗木到場后對苗木進行修剪,對已劈裂、磨損和不正常的根進行修剪;對枝干進行修剪,去除磨損和斷折枝條,并涂抹保護。4、吊裝就位時,將樹木最佳形態朝向主觀賞方向,拆除包裝材料,可對樹根噴施生根激素;栽植深度以土球表層高于地表20-30cm為宜。填土踏實,避免根系周圍出現空隙,做好澆水圍堰。大樹移植的流程——栽植種植穴大樹移植的流程——栽植修枝大樹移植的流程——栽植大樹移植的流程——養護俗語說:三分種,七分養。養護是大樹移植中最重要的部分1、支撐喬木、大灌木、在栽植后均應支撐。應根據立地條件和樹木規格進行三角支撐、四柱支撐、聯排支撐及軟牽拉。支撐物的支柱應埋入土中不少于30cm,支撐物、牽拉物與地面連接點的連接應牢固。連接樹木的支撐點常綠喬木在樹木主干上以樹體高2/3處左右為好,落葉喬木在1/2左右,其連接處應襯軟墊,并綁縛牢固。三角支撐大樹移植的流程——養護四柱支撐聯排支撐大樹移植的流程——養護軟牽拉大樹移植的流程——養護2、包裹樹干在移栽過程中應對樹干進行包干保濕處理,以減少其水分蒸發。經包干處理后,一可避免強光直射和干風吹襲,減少樹干、樹枝的水分蒸發;二可存一定量的水分,使枝干經常保持濕潤;三可調節枝干溫度,減少高溫和低溫對枝干的傷害,效果較好。大樹移植的流程——養護大樹移植的流程——養護3、水肥:栽植后澆透水,要連續澆3遍,澆足澆透;如樹穴周圍出現下沉時及時填平。栽植后要至少保持一月樹冠噴水和樹干保濕。由于移植后樹木根系損傷大,在第一年不能施肥,第二年根據生長情況施肥。可以結合樹冠水分管理,每隔20~30天用100mg/L的尿素+150mg/L的磷酸二氫鉀噴灑葉面,有利于維持樹體養分平衡。大樹移植的流程——養護4、遮蔭:根據實際情況(一般為留有樹冠的常綠植物),必要時栽后架設遮蔭網以降低蒸騰失水。大樹移植的流程——養護5、合理使用營養劑等,增加樹木成活率(1)生根促進劑:可結合澆水加入速效生根劑,促進根系提早快速發育。(2)保水劑應用:使用時,以有效根層干土中加入0.1%拌勻,再澆透水;或讓保水劑吸足水成飽和凝膠,以10%~15%比例加入與土拌勻。(3)樹干“打吊針”:輸入液體以水分為主,可配入微量的植物生長激素和磷鉀礦質元素大樹移植的流程——養護6、樹盤處理人流量大的地方應鋪設透氣材料,以防土壤板結。也可在樹盤種植地被植物,鋪設樹皮、鵝卵石等。大樹移植的流程——養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