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唐時期指從代宗大歷六年到文宗太和末年的60多年.“創新”與“求變”是中唐詩歌的主要創作趨向.中唐的社會背景(如藩鎮割據、朋黨之爭、科舉考試的弊端以及用人制度諸因素),為詩人群體的產生提供了客觀條件;也促使不同群體形成風格各異的詩歌流派。中唐詩歌以表現社會動蕩、人民痛苦為主流。白居易是中唐時期最杰出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繼承并發展了《詩經》和漢樂府的現實主義傳統,從文學理論上和創作上掀起了一個現實主義詩歌的高潮,即新樂府運動。元稹、張籍、王建都是這一運動中的重要詩人。元稹(779--831)的主要作品是樂府古題19首和新樂府12首。無論從內容還是從形式來說,元詩都非常接近白居易的詩,語言通俗易懂。同情農民疾苦是張籍樂府詩的主題,以《野老歌》最為著名。李紳《憫農》詩二首元白詩派:是由白居易以及前于他的元結、顧況,與他同時的元稹、張籍、王建等詩人組成的,其中因元稹影響較大,故爾后人習慣稱他們為“元白詩派”。這一派以淺近通俗為主要特色,尤以善寫新樂府著稱。韓孟詩派:是以韓愈、孟郊為代表,還可以包括賈島、姚合、劉叉、盧仝、馬異,以至著名詩人李賀,史稱“韓孟詩派”。這一派以險怪奇特為主要特色,其詩瘦硬,以至艱澀峻刻。韓愈(768--824)是著名的散文家,他善以文入詩,把新的語言風格、章法技巧帶入了詩壇,擴大了詩的表現領域,但同時也帶來以文為詩,講才學,追求險怪的風氣。孟郊(751--814)與賈島(779--843)都以“苦吟”而著名,追求奇險,苦思錘煉是他們的共同特點。劉禹錫(772--842)是一位有意創作民歌的詩人,他的許多《竹枝詞》描寫真實,很受人們喜愛。此外,他的律詩和絕句也很有名。柳宗元(773--819)的詩如他的散文一樣,多抒發個人的悲憤和抑郁。他的山水詩情致婉轉,描繪簡潔,處處顯示出他清峻高潔的個性,如《江雪》就歷來為人們所傳誦。李賀(790--816)在詩歌的形象、意境、比喻上不走前人之路,擁有中唐獨樹一幟之風格,開辟了奇崛幽峭、濃麗凄清的浪漫主義新天地。《夢天》等都是充分體現他的獨特風格之作。寄李儋元錫
韋應物唐德宗建中四年(783)暮春入夏時節,韋應物從尚書比部員外郎調任滁州刺史,離開長安,秋天到達滁州任所。李儋,字元錫,是韋應物的詩交好友,當時任殿中侍御史,在長安與韋應物分別后,曾托人問候。次年春天,韋應物寫了這首詩寄贈李儋以答。在韋應物赴滁州任職的一年里,他親身接觸到人民生活情況,對朝政紊亂、軍閥囂張、國家衰弱、民生凋敝,有了更具體的認識,深為感慨,嚴重憂慮。就在這年冬天,長安發生了朱泚叛亂,稱帝號秦,唐德宗倉皇出逃,直到第二年五月才收復長安。在此期間,韋應物曾派人北上探聽消息。到寫此詩時,探者還沒有回滁州,可以想見詩人的心情是焦急憂慮的。“去年花里逢君別,今日花開又一年。”兩句各有一“花”,“花”在詩中有什么作用?如果理解“已”.從“花里逢別”起,即景勾起往事,有欣然回憶的意味;而以花開一年比襯,則不僅顯出時光迅速,更流露出別后境況蕭索的感慨。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聯系寫作背景,思考“世事茫茫”的內涵.“世事茫茫”是指國家的前途,也包含個人的前途。當時長安尚為朱泚盤踞,皇帝逃難在奉先,消息不通,情況不明。這種形勢下,他只得感慨自己無法料想國家及個人的前途,覺得茫茫一片。如何理解作者的“春愁”?他作為朝廷任命的一個地方行政官員,到任一年了,眼前又是美好的春天,但他只有憂愁苦悶,感到百無聊賴,一籌莫展,無所作為,黯然無光.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錢。有人認為這兩句意思都是思歸田里,也有人認為這兩句體現的是作者內心的矛盾,你的看法呢?兩種理解都有道理.之一:自己年已衰老,身多疾病,因此思歸田里。再說,自己身為一州之長,也沒能替老百姓解除疾苦,使他們安居樂業,在自己的轄區,尚有無衣無食四處逃荒的窮人。徒拿俸錢,深感愧疚。從詩的結構上看,后一句是補充思歸田里的原因。之二:正因為他有志而無奈,所以多病更促使他想辭官歸隱;但因為他忠于職守,看到百姓貧窮逃亡,自己未盡職責,于國于民都有愧,所以他不能一走了事。聞道欲來相問訊,西樓望月幾回圓如何理解“望月幾回圓”?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作者的心情既然如此愁苦,當然希望友人前來,相聚談心,以慰思念之情。現在得知友人又有意前來,因此非常高興;幾個月來,一直計算著與友人相聚的日期,他登樓望月,月亮都圓了好幾回了,還不見友人的到來。“西樓望月幾回圓”,生動形象地表現了作者盼望友人到來的迫切心情。問題研討蘇軾認為韋應物的詩有“寄至味于淡泊”的特點,結合此詩談談你的看法。這是一首寄贈好友的詩,但并不只限于抒寫鵬有間的情感,而是表達自己對時局的一種人生態度:自己所以拖著病體為官一方,并非貪戀名利。他想辭官歸隱,但因為他忠于職守,看到百姓貧窮逃亡,自己未盡職責,于國于民都有愧,所以他不能一走了事。正是這樣一種淡泊坦蕩的人生態度顯現了詩人的人生至味。范仲淹:“仁者之言”朱熹:“賢矣”黃徹:“余謂有官君子當切切作此語。彼有一意供租,專事土木,而視民如仇者,得無愧此詩乎!”登柳州城樓
寄漳、汀、封、連四州
柳宗元
一、關于作者柳宗元,祖籍河東解縣,故世稱“柳河東”。曾為柳州刺史,并卒于其在柳州的任所,所以人稱“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所作可分為論說、寓言、傳記、游記、騷賦五類。論說如《天說》、《捕蛇者說》,寓言如《三戒》等,傳記如《種樹郭橐駝傳》、《童區寄傳》等,游記則以“永州八記”為代表作,騷賦如《天對》、《吊屈原文》等。
二、寫作背景公元805年,唐德宗李適死,太子李送(順宗)即位,改元永貞,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進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這就是歷史上說的“永貞革新”。由于保守勢力的反撲,僅五個月,這次革新就遭到殘酷的鎮壓。王叔文、柳宗元、劉禹錫等人紛紛被貶。過了十年,柳等才奉詔進京。但朝廷又受保守派的唆使,把他們分別貶往更荒涼的邊遠州郡。這首七律,就是這一年六月,柳宗元初到柳州時寫的。三、解題唐人作詩,很講究“制題”。“登柳州城樓”,已含觸景生情,傷高懷遠之意。“寄漳、汀、封、連四州”,則詩人眼望何處,心想何事,蒼茫百感,不言而明。四、品讀鑒賞1、詩中寫了哪些景象?寄寓了詩人怎樣的情懷?2、頷聯、頸聯分別從什么角度寫景?其中的“風”“雨”“芙蓉”“薜荔”“九回腸”等還有一定的寓意,請說說你的理解。
⑴以哀景寫哀情是本詩一大特點。說說這首詩寫了哪些哀景?具有怎樣的特點?高樓大荒”“海天茫茫”“驚紛亂飐”“密雨斜侵”“嶺樹重遮”“江流曲回”“百越文身地”所有這些對遭貶的詩人來說,都是哀苦無比的景色。⑵抒發了怎樣的哀情?愁.①對友人望而不見的關切之情。②對自己遭謫貶的哀傷之情。芙蓉與薜荔屈原《離騷》有云:“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又云:“擥木根以結茝兮,貫薜荔之落蕊;矯菌桂以紉蕙兮,索胡繩之。謇吾法大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在這里,芙蓉與薜荔,正象征著人格的美好與芳潔。驚風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運用比興的手法寫了登樓所見的風急雨驟的景象(近景),用芙蓉與薜荔,正象征著詩人人格的美好與芳潔。芙蓉出水,何礙于風,而驚風仍要亂飐;薜荔覆墻,雨本難侵,而密雨偏要斜侵。怎能不使詩人產生聯想,愁思彌漫呢!足見詩人于客觀事物中又投射了自己的情感。將自己的哀情融入了對景的描寫之中,情景交融。“高樓大荒”“海天茫茫”“驚紛亂飐”“密雨斜侵”“嶺樹重遮”“江流曲回”“百越文身地”所有這些對遭貶的詩人來說,都是哀苦無比的景色。詩人正是通過這些景色的鋪敘,遠近結合,景中見情,把自己的對友人望而不見的關切之情以及對自己遭謫貶的無限哀傷之情表達了出來。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韓愈
一、作者簡介
韓愈,因河北昌黎系韓氏郡望,世稱“韓昌黎”。唐代著名的哲學家、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政治上反對藩鎮割據,思想上尊儒排佛。唐憲宗時,因直言諫書,反對迎奉佛骨,觸犯憲宗皇帝,被貶為潮州(廣東潮州)刺史穆宗即位,他奉詔回京,此后歷任京兆尹、兵部侍郎及吏部侍郎等職,卒后謚號文,史稱“韓文公”。。
他“文起八代之衰”,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為“韓柳”。他倡導古文運動,反對六朝之后形式主義的駢偶文,主張寫作內容充實的散體文。在繼承秦漢古文基礎上創新發展,寫出了許多優秀的散文作品,如《師說》、《進學解》等。其詩作也力求宏偉奇崛,繼承杜甫藝術上刻意求新的精神,用字險怪,被后人稱為“硬體詩”,對宋代詩文影響很大。二、寫作背景
韓愈一生,以辟佛為己任,晚年上《論佛骨表》,力諫憲宗“迎佛骨入大內”,觸犯了“人主之怒”,幾被定為死罪,經裴度等人說情,才由刑部侍郎貶為潮州刺史。當韓愈到達離京師不遠的藍田縣時,他的侄孫韓湘趕來同行。韓愈此時,悲歌當哭,慷慨激昂地寫下了這首名篇。
三、整體把握1、用自己的語言闡釋對每一聯的理解。
首聯:寫自己獲罪被貶的原因。頷聯:書“除弊事”表剛直不阿之態。頸聯:就景抒情,情悲且壯。尾聯:吐露了凄楚難言的激憤之情。2、談談你對這首詩思想感情的理解。有英雄失路之悲;有忠不被察的怨憤;更有“為圣明除弊”的剛正不阿之氣。1、詩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表明了什么?肯將衰朽惜殘年。表明自己凜然無悔、剛直不阿的品格。2、仔細體會“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這兩句詩。詩人是怎樣融情于景,抒寫途中的感受的?這兩句借景語言情思。詩人忠而獲罪,遠貶潮陽,拋妻別子而南行,心中是極其傷痛的。這兩句詩就是通過景物描寫委婉地表達這種情感。云橫秦嶺、雪擁藍關語意雙關,明寫天氣寒冷,暗寫政治氣候惡劣。上一句是回顧,詩人不獨系念家人,亦傷懷國事。下一句是前瞻,立馬藍關,大雪寒天,聯想到前路的艱危,因而徘徊不前。“馬不前”其實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英雄失落之悲。四、品讀探討:1、清人紀昀認為此詩“語極凄切,卻不衰颯”,請說說你的看法。2、有人認為此詩近似杜甫“沉郁頓挫”的風格,你同意嗎?試說說理由。1、語含“凄切”如“朝奏夕貶”、“九重天”、“路八千”、“衰朽殘年”、“家何在”、“馬不前”、“好收吾骨瘴江邊”等。2、但詩人的情感基調并不衰颯。(1)融入了詩人慷慨激昂、剛直不阿的情感。(2)寫景抒情,“云橫雪擁”,境界雄闊、氣勢磅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2、有人認為此詩近似杜甫“沉郁頓挫”的風格,你同意嗎?試說說理由。該詩情感深沉抑郁,筆勢縱橫,開合動蕩,有“沉郁頓挫”的風格。但能變化自成面目,表現出“以文為詩”的特點:(1)直敘的方法;(2)運用虛詞。五、比較鑒賞比較韓、柳兩首貶謫詩情感上的異同。《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作于詩人初到柳州的時候,這一次的嶺南之貶,比十年前的永州之貶更加使詩人感到前途渺茫,因此,詩人面對自己在仕途上的再次挫折和“百越文身地”的惡劣環境,其情感基調是愁思彌漫、凄苦無比的,但同時也有對惡勢力的控訴.《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是韓愈在離京去貶所,到達藍田縣時寫的,此時詩人的怨憤尚有余息。此前,韓愈已是刑部侍郎,經過多年的歷練,其仕途正是通達之時,而且是抱定“為圣明除弊事”的政治理想,力辟佛教:但皇帝不察忠心,幾至殺身。故此,詩歌中充滿了不平之氣。“不平則嗚”,所以詩雖出以凄切之語,卻不衰颯,有一種“忠犯人主之怒”的豪氣充斥在詩歌中。西塞山懷古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河南洛陽人。他出身官僚地主家庭,唐德宗貞元九年(793)進士。后又中博學宏詞科。做過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團的重要成員。王叔文革新集團,在藩鎮、宦官等勢力的反撲下失敗以后,劉禹錫被貶為郎州(今湖南常德)司馬。十年后被召回,因為玄都觀的題詩觸犯了執政者,再貶為連州(今廣東連縣)刺史。以后又先后改任夔州(今四川奉節縣)、和州(今安徽和縣)刺史。直到五十六歲,才調回長安,任主客郎中等閑散職務。后來又任蘇州、汝州、同州刺史,晚年為檢校禮部尚書兼太子賓客。終年七十一歲。劉禹錫的詩歌雄渾爽朗,語言干凈明快,節奏比較和諧響亮。尤以律詩和絕句見長。他的好友柳宗元、白居易對他的詩歌成就極為稱贊,并常與之酬答和唱。著有《劉賓客集》。這首《西塞山懷古》詩,是劉禹錫于唐穆宗長慶四年(824),由夔州調任和州刺史,在赴任的途中,經西塞山時,觸景生情,撫今追昔,寫下了這首感嘆歷史興亡的詩。“王浚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這兩句是懷古。詩人是如何懷古的?有什么特點?西晉咸寧五年(279),司馬炎為完成統一的大業,下令伐吳。當時身為龍驤將軍的王浚,在益州造戰船,“以木為城,起樓櫓,開四處門,其上皆得馳馬往來”(《晉書·王浚傳》),此即詩中所言之“樓船”。船造好后的第二年,王浚帶兵從益州出發,沿江東下,很快攻破金陵,接受了吳主孫皓的投降,從此東吳滅亡。詩人把這場歷時五個多月紛紜復雜的歷史過程全部刪去,只截取了王浚發兵和吳國滅亡這兩個開始與結束的場面,便集中概括了歷史的全部過程。請你品評“下”與“收”二字。這兩個字連貫而成,相互呼應。前者表明王浚兵來之迅猛;后者寫出東吳政權覆滅之命運,冠以“黯然”,更見慘凄。“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這一聯是承上聯哪幾個字?“黯然收”。一場浩大的戰役,詩人只寫“千尋鐵鎖”,有什么意義?選擇典型材料寫。它包含有兩層意思:一是表明孫皓政權盡管腐敗,但還是不愿輕易失國,而進行拚死抵抗的;二是渲染王浚的足智多謀,英勇善戰。當時的東吳,為防御晉武帝的討代,曾在西塞山一帶筑營壘,設江防,并用鐵鎖鏈橫截長江,以阻擋王浚的樓船。但王浚用木筏數十,上載麻油火炬,燒融了鐵鏈,直抵金陵城下,迫使吳主孫皓舉“降幡”投降。從歷史上看,當時的東吳,非兵不多,將不廣,城不固,地不險。只因孫皓不修內政,荒淫誤國,致使“上下離心,莫為皓盡力”(《三國志·孫皓》),所以必然要導致“鐵鎖沉”“降幡出”的下場。這個歷史教訓是深刻的,不能不令人感慨深思。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如何理解“傷往事”,包括哪些“往事”?“往事”二字,包蘊深沉,它指自東吳以后在金陵相繼建都的東晉、宋、齊、梁、陳六個朝代。詩人觸景生情,對歷史上的興亡,發出傷心的慨嘆。如何理解“幾回”二字?這些政權的滅亡,大都有相似的原因。但是人們總不接受歷史的教訓,在循環往復地因襲著前人的失誤而不自省。正如杜牧《阿房宮賦》中所說:“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怎么理解“依舊”兩個字?眺望金陵的西塞山依然巍峨聳立,其下的長江在寒秋中滾滾東流。可是當年在金陵的帝王都哪里去了呢具有政治家頭腦的劉禹錫,對這一點自然理解得很深,所以他積極參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集團,奮起改革時弊,力求挽救衰敗的唐王朝。可是殘酷的現實,使自己的愿望不僅不能實現,反而使自己與集團其他諸人都屢遭迫害與打擊。所以這里的“幾回傷往事”,不僅有對前朝興亡的感嘆,也有對自己一生遭遇的悲訴。一個“傷”字,確謂痛矣!“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最后一句景色蕭瑟。如何理解詩人這樣的結尾?最后一聯是全詩的主旨。詩人對往事的“傷”是根于今世的憂,傷往事是次,憂今世是主。唐朝自“安史之亂”以后,雖然表面上還維持著統一的局面,但是幾代皇帝都寵信宦官,排擠忠臣。藩鎮割據愈演愈烈。詩人認為,這種情勢若繼續維持下去,必然要加速衰敗,重蹈歷史的覆轍。所以“今逢四海為家日”既是詩人欣喜唐王朝這個暫時還統一的局面,又是警喻世人這個局面恐怕很快就要失去,“故壘蕭蕭蘆荻秋”大概將會成為唐王朝未來的真實寫照。如此在內容上則深化了詩的主題思想,在感情上和前面的“人世幾回傷往事”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西塞山懷古》一詩敘說的內容是歷史上的真實,狀摹的景色是眼前的實景,抒發的感嘆是詩人胸中的真情。詩人巧妙地把史、景、情完美地揉合在一起,使得三者相映相襯,相長相生,營造出一種含蘊半瞻的蒼涼意境,給人以沉郁頓挫之感。李賀(790-816),字長吉,河南昌谷(今河南省宜陽縣)人。唐皇室遠支。因父親名晉肅,“晉”、“進”同音,不得參加進士科考試,堵塞了仕進之路,僅作過幾年奉禮郎(管宗廟祭祀司儀一類事務的從九品小官)。他對這種低微的職務很不滿,年少失意,心情抑郁,再加上刻苦作詩,損害了身體,年僅二十七歲就逝世了。李賀早年即工詩,很有才名,受知于韓愈、皇甫湜。他的詩大都構思奇特,意境怪誕、想象豐富,語言新穎詭異。但由于仕進無路,少年失意,使他生活孤寂,性情冷僻,詩中常帶有感傷、消沉的情調。他作詩態度嚴肅,冥索苦思,命意遣詞,都力求深刻、獨到。自河南經亂……白居易所處的中唐是一個多難的時代,他從十多歲開始,即因戰亂而離家四處飄泊。德宗貞元十五年(799)春,宣武軍(治所在開封)節度使董晉死,其部下舉兵叛亂。繼之彰義軍(治所在汝南)節度使吳少誠亦叛,唐朝廷不得不發兵征討,河南一帶再次淪為戰亂的中心。由于漕運受阻,加上旱荒頻仍,關內(今陜西省中部、北部及甘肅一部分地區)饑饉十分嚴重。就在這一年秋,白居易為宣州刺史所貢,第二年春在長安考中進士,旋即東歸省親。這首河南經亂書懷的詩,大約就寫于這一時期。整體感知本詩這是一首感情濃郁的抒情詩,讀來如聽詩人傾訴自己身受的離亂之苦。在這戰亂饑饉災難深重的年代里,祖傳的家業蕩然一空,兄弟姊妹拋家失業,羈旅行役,天各一方。回首兵燹后的故鄉田園,一片寥落凄清。破敝的園舍雖在,可是流離失散的同胞骨肉,卻各自奔波在異鄉的道路之中。問題研討:
詩人是如何表達“一夜鄉心五處同”的兄弟之情的?詩的前兩聯就是從“時難年荒”這一時代的災難起筆,以親身經歷概括出戰亂頻年、家園荒殘、手足離散這一具有典型意義的苦難的現實生活。接著詩人再以“雁”、“蓬”作比:手足離散各在一方,猶如那分飛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憐;辭別故鄉流離四方,又多么象深秋中斷根的蓬草,隨著蕭瑟的西風,飛空而去,飄轉無定。“吊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兩句,一向為人們所傳誦。詩人不僅以千里孤雁、九秋斷蓬作了形象貼切的比擬,而且以吊影分飛與辭根離散這樣傳神的描述,賦予它們孤苦凄惶的情態,深刻揭示了飽經戰亂的零落之苦。孤單的詩人凄惶中夜深難寐,舉首遙望孤懸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聯想到飄散在各地的兄長弟妹們,如果此時大家都在舉目遙望這輪勾引無限鄉思的明月,也會和自己一樣潸潸淚垂吧!恐怕這一夜之中,流散五處深切思念家園的心,也都會是相同的。詩人在這里以綿邈真摯的詩思,構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鄉愁的圖景,從而收結全詩,創造出渾樸真淳、引人共鳴的藝術境界。天上謠詩歌從哪幾個角度寫天上的景物?天河玉宮(天庭)人間開頭兩句寫天河。作者有什么特點?請用描述的文字表達出來。天河,絢爛多姿,逗人遐想,引導他由現實世界進入幻想世界。天河在轉動,回蕩著的流星,泛起縷縷銀光。星云似水,沿著“河床”流淌,凝神諦聽,仿佛潺潺有聲。這些是詩人站在地面上仰望星空的所見所感,寫實之中揉有一些虛構成分,呈現了想象的發生過程。作者寫天庭,描繪了哪幾幅畫面?畫面之一是:月宮里的桂樹花枝招展,香氣襲人。畫面之二是:秦妃當窗眺望曉色。畫面之三是神奇的耕牧圖景。畫面之四是:穿著艷麗服飾的仙女,散步青洲,尋芳拾翠。四幅畫面有沒有聯系?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上述各個互不連綴,然而卻顯得和諧統一的畫面,都以仙人活動為主體,以屋宇、花草、龍鳳等等為陪襯,突出天上悠閑的生活和優美的環境,與人世相對比。這正是詩歌的旨意所在。結尾兩句寫人間,有什么作用?人間怎樣呢?末兩句用雄渾的筆墨作了概略的點染。在青洲尋芳拾翠的仙女,偶然俯首觀望,指點說:羲和駕著日車奔馳,時間過得飛快,東海三神山周遭的海水新近又干了,變成陸地,揚起塵土來了。這就是人們所常說的“滄海變桑田”。詩人借助具體的形象,表現了塵世變化之大和變化之速。對比之下,天上那種春光永駐、紅顏不老的狀況,就顯得難能可貴。詩的首尾兩句在視角上一致嗎?開頭二句是詩人仰望星空所得的印象,結末二句則是仙人俯瞰塵寰所見的情景。前者從現實世界進入幻想世界,后者又從幻想世界回到現實世界,一起一落,首尾相接,渾然一體。李賀為什么要虛構這樣一個仙境?這是一首游仙詩。李賀虛構了一個盡善盡美的仙境,顯然有所寄托。詩人心懷壯志而生不逢時,寶貴的青春年華被白白地浪費了,這叫他怎不憤恨不已?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對當時社會現實和個人境遇不滿的曲折表現。詩的題目是《天上謠》,“謠,聲逍遙也。”意即用韻比較自由,聲音富于變化,吟頌起來,輕快優美。這首詩的腳韻換了三次,平仄交互,時清時濁。各句平仄的排列有的整飭,有的參差錯落,變化頗大,這種于參差中見整飭的韻律安置,顯得雄峻鏗鏘。夢天這是一首記夢詩,也是一首人生的夢幻曲。古人所謂記夢,往往不是真夢,而是幻想,借“夢”來抒發自己的某種感情。夢只是一種外在形式。由于夢無拘無束,具有無限的自由,所以一些喜歡幻想的詩人,經常運用記夢的方式,上天入地,馳騁自己的想象,盡情表現郁結于心中的感情。《夢天》正是這樣的作品。詩的開頭四句描繪了天上無比美好神異的景象。請描述其中的景象。月宮中的兔子,由于得到了長生,不知它到底有多少年歲了,應該是一只很老很老的兔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農藝實踐技能2024年試題及答案
- 農作物的保護與合理施肥策略試題及答案
- 2024年福建事業單位考試利用元認知策略提升學習能力與自我調節的研究試題及答案
- 現代園藝設計中的人性化元素試題及答案
- 和平醫院面試題及答案
- 籃球筆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農業市場需求變化與試題及答案
- 福建事業單位考試家庭支持的重要性試題及答案
- 醫院新冠測試題及答案
- 定勢思維福建事業單位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2-2023學年江蘇省蘇州市市區七年級(下)期中數學試卷-普通用卷
- 2023年玻璃幕墻維修合同(三篇)
- 山東種業集團有限公司校園招聘考試真題及答案2022
- 曲臂車高空作業車施工方案
- 張頌《朗讀學》張頌
- 初中數學 導學案:正方形
- 2023年微山縣事業單位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題庫及答案解析
- 不等式及其解集教學評課
- 李白的詩酒文化分析研究 漢語言文學專業
- 中國人民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地方生招生簡章
- GB/T 9271-2008色漆和清漆標準試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