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二 第9課 第1課時_第1頁
專題二 第9課 第1課時_第2頁
專題二 第9課 第1課時_第3頁
專題二 第9課 第1課時_第4頁
專題二 第9課 第1課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9課五人墓碑記第1課時目標定位1.理解文中“焉、當道、旌、盛、慷慨、疾病、行為、聲、按、痛心、以、顏色、發、函、易、編伍、蹈、矯、發憤、非常、杜、視、斯、首領、扼腕”等詞的含義和用法。掌握“況……歟”、“獨……何也”、“因……哉”、“安……哉”等幾種文言句式的翻譯方法。2.體會全文夾敘夾議,運用對比進行議論,同時兼用抒情的寫法的作用。3.了解明代蘇州市民反抗暴政,“激昂大義,蹈死不顧”的斗爭精神,理解作者闡述的有關生死價值的觀念。liǎodǎiyāncíyānmòjiǎozītíjìchìhùnlìqūnshìyǒujiǒnɡfàlěi蓼藍寥落姓廖祠堂伺候地址福祉緹騎提綱題目謚號自縊安謐冏卿迥異目光炯炯發語詞,無實義。焉:兼詞,“在這件事上”。者:助詞,“……的人”。名詞,“表率”、“榜樣”。動詞,“伸張”。形容詞詞尾,“全乎”完整的樣子。盛大。動詞,“詐稱”、“假托”。動詞,“堵塞”。動詞,“比較”、“與……相比”。天然的年壽。“有”通“又”,用于整數和零數之間。“皦皦”通“皎皎”,明亮的樣子。“貲”通“資”,錢財。“縉”通“搢”,插。“曷”通“何”,什么。“至”,到;“于”,介詞,“到”。連詞,用來表示另提一件事或達到某種程度。意氣風發,情緒激昂。除“意氣風發,情緒激昂”外還有“大方、不吝嗇”之義。“行”指“品行”,“為”指“成為”。受思想支配而表現在外面的行動。心腹、親信。屬于個人的或個人之間的,與“公家”相對。痛恨。極端傷心。神情。意志和氣概;志趣和性格;由于主觀偏激而產生的情緒。臉色。色彩。不同尋常的。副詞,表程度,“很”、“極”、“特別”。頭顱,借指性命。集團的領導者,為首的人。介詞,“在……時候”動詞,“主持”、“掌管”介詞,“面對”、“對著”名詞,指某一類人副詞,“白白地”“發憤”在古代有兩個義項,一是指因憤激而決心努力,一是指發泄心頭的怨恨。動詞,“拿出”文中取第二個義項。發:發泄。動詞,“發動”名詞,“頭發”動詞,“抒發”名詞,“品行”動詞,“上路”名詞,“行為”動詞,“握著”動詞,“追究”、“查辦”語氣詞,表疑問語氣,“呢”語氣詞,表陳述語氣語氣詞,表句中停頓名詞用作動詞,“修墓”。名詞用作動詞,“生病”、“得病”。名詞用作動詞,“走上前”。名詞用作動詞,“撫慰”。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倒下”。名詞用作動詞,“用木匣子裝”、“用棺材收殮”。形容詞用作名詞,“遠處的人,近處的人”。形容詞用作動詞,“享盡”。名詞用作狀語,“像對待奴仆一樣”。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屈身”。明:形容詞用作動詞,“表明”。大:形容詞用作名詞,“重大(或重要)意義”。

整個句子是判斷句,而“激于義而死焉者”之“于”又表被動。譯文:(墓中的)五個人,是在周蓼洲被捕的時候,被正義激勵而死在這件事上的人。狀語后置句。譯文:吳郡德賓語前置句。譯文:(你們)為誰哭?被動句。譯文:周公被捕就是由高望重的紳士們向當局請求。(他)主使的。省略句。譯文:砍下的頭放(在)城頭上。定語后置句。譯文:能夠不改變自己志節的做官人。賓語前置。譯文:逮捕有牽連的同黨遍布天下。被動句。譯文:不能被遠近的人所容納。狀語后置句。譯文:在大堤之上立碑刻名。二、深層探究6.全文七個自然段,試劃分層次并概括其內容。

答案

第1~2段,交代為五人修墓的由來,說明五人之死的不同尋常。第3~4段,主要記敘蘇州市民的反暴斗爭以及五人死難的經過。第5~6段,評價五人之死的偉大意義和社會價值,揭示文章的中心——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第7段,補敘賢士大夫的姓名,照應文章開頭。屬于碑記格式的范疇。7.在文中找出轉換行文角度的句子,并具體分析其作用。

答案

第1段最后一句“嗚呼,亦盛矣哉!”用抒情方式綰住敘事,以引起議論。第2段的最后“獨五人之皦皦,何也?”一句設問,引起下文的敘事。第3段的開頭“予猶記……”轉入對吳郡抗暴斗爭的回憶。第5段開頭“嗟乎”,表示上文(3、4段)的敘事已終結,由此轉入大段議論。第6段的開頭“由是觀之”,承接上文(第5段)的議論并進一步展開。8.本文開篇即言“五人者,蓋當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義而死焉者也”,點明五義士死難的原因。這樣開頭有什么好處?

答案

好處有二:第一,記“五人墓碑”而用五人死難的原因引出,開門見山,有振起的作用;第二,點明五人死難是“激于義”,“義”字統領全篇,下文敘述五個抗暴獻身的義士,抒發感情、議論五人死難的意義,都是圍繞“義”字展開的。9.第2自然段不接著敘五人之死的經過,卻就建墓而生發議論,有何作用?

答案

開頭說明魏閹失敗之速,在第2段中作者由“十有一月之中”的短暫時間,導出與五人相比較的死者。以“眾”和五人的數量懸殊作比,以“富貴之子,慷慨得志之徒”與野莽無聞之士比,以“湮沒”與“皦皦”比,充分顯示了“疾病而死”的無聲無息,突出了五人的死出類拔萃,非同尋常,為后文張本。10.如何理解第3自然段中的“哭”?第3自然段結尾才說出五人的姓名,有何作用?第4自然段,“五人之當刑也,意氣揚揚,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談笑以死。斷頭置城上,顏色不少變”這一細節描寫有什么作用?

答案

①“哭聲震動天地”,已不止是“吾社之行為士先者”,而是大批群眾了。“哭”,不是示弱,而是公開表明自己的立場。須知當時閹黨勢力極大,對東林黨人大肆鎮壓,敢于為周順昌送行,并為之哭泣落淚,是公開的支持、聲援,是需要勇氣的。②碑記前文,雖提到“五人”,但未說出姓名,直至寫到他們被殺的時候,才一一列出他們的姓名,鄭重其事,同時以“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一句,寫出自己的無限感慨與贊嘆。③這個細節,寫出了五義士臨難不茍、從容自若的神情,意在突出五義士嫉惡如仇的思想品質,表現舍生取義者視死如歸的英雄本色,歌頌五人高尚的人格尊嚴。特別是“斷頭置城上,顏色不少變”,更突出了他們氣壯山河的英雄氣概。11.第5、6自然段各有幾層意思?

答案

①第5自然段講了兩層意思:第一層以五人的從容臨難同縉紳的失節附逆作比較,表現“素不聞詩書之訓”的底層民眾為正義而死的高尚行為。和那班飽讀詩書的縉紳之流相比,更難能可貴。第二層,說明五人斗爭的作用巨大。在刑網森嚴的形勢下,“不敢復有株治”,連宦官頭目魏忠賢也畏罪自殺。五人的斗爭和犧牲,對閹黨的專橫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對社會是莫大的貢獻。②第6自然段講了三層意思:第一層以五人的從容就死,和“高爵顯位”的“辱人賤行”比,突出五人之死的壯烈和“高爵顯位”的卑鄙下賤。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