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豐偉人-曾鞏_第1頁
南豐偉人-曾鞏_第2頁
南豐偉人-曾鞏_第3頁
南豐偉人-曾鞏_第4頁
南豐偉人-曾鞏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南豐偉人——曾鞏曾鞏(1019年—1083年),字子固,漢族,建昌軍南豐(今江西省南豐縣)人,后居臨川,北宋散文家、史學家、政治家。

歐陽修:“其大者固已魁壘,其于小者亦可以中尺度”。蘇轍:“儒術遠追齊稷下,文王安石:“曾子文章眾無有,水之詞近比漢京西”來概括曾鞏的學術成就王安石:“曾子文章眾無有,水之江漢星之斗”。“愛子所守卓,憂予不能攀。”

古人對曾鞏的評價曾鞏簡介簡介:縣城南門關口河對岸,有一天然巖洞,長寬約丈許,高八尺有余,四壁光潔,背山面水,相傳為北宋文學家曾鞏及其兄弟讀書之處。巖內有石桌、石凳,為讀書桌案。據文字記載,宋代大理學家朱熹書"書巖"、"聽月"、"墨池"鐫刻于書巖、池畔石壁,有詩贊日:"半壁石千秋勝跡,八家遺墨萬古勛名","亭上樹影江邊月,巖下書聲石上泉"。圖片由網友“和尚喝白酒”提供。讀書巖簡介曾鞏故事曾鞏一共弟兄五個,還有九個妹妹。他是老大。在他的帶動下,弟兄們努力學習,刻苦專研,準備積極應試。沒想到頭一年就名落孫山。以后連續好幾年都未考中進士。他的家鄉有個不喜歡曾家子弟的秀才,就做了一首詩揶揄曾鞏。詩曰:三年一度科場開,落殺曾家兩秀才。恰似梁間雙燕子,一雙飛去一雙來。曾鞏對此毫不介意,也不灰心,他每天帶領諸弟學習不止,每發現那個弟弟稍有懈怠或放松學習,他就批評教育,多方鼓勵。由于他的以身作則,弟兄們學習都刻苦認真,常常五更起床,廢寢忘食,冬夏不輟。果不然,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的學習成績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嘉佑初年,曾家弟兄五人都取得了上北京參加省試的資格。臨行前,曾鞏弟兄五人一同來到上堂屋,向曾母拜別。曾母感嘆的對他們說:“你們五個人當中,只要有一個人能金榜題名,我就心滿意足了!”誰也沒有料到,張榜那日,曾鞏弟兄五人都榜上有名,而且名次都在前茅。一門五胞親兄弟同年同月同日中進士,一時傳為佳話。《城南》雨過橫塘水滿堤亂山高下路東西一番桃李花開盡惟有青青草色齊

《城南》雨過橫塘水滿堤,亂山高下路東西。一番桃李花開盡,惟有青青草色齊。

曾鞏古詩欣賞《詠柳》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071年,曾鞏調任齊州(今山東濟南)知州。知州可是地方上的一把手,曾鞏深知責任重于泰山。自古以來,齊魯便以民風強悍著稱,所謂“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齊魯多勇猛響馬之幫”。黃巢起義、宋江落草,乃至清末義和團,皆發端于齊魯大地。曾鞏所任職的齊州,就被評價為:“野有群行之盜,里多武斷之家”,是個有名的難治之鄉,豪強地霸比比皆是。所以,曾鞏這個知州,絕對不好當。他清醒地認識到其難治之處,決定重拳出擊,打擊豪強,樹立威信。

當時有一周姓富戶,其子周高為富不仁,橫行鄉里,民憤極大,但周家“力能動權貴”,與地方官沆瀣[hàngxiè]一氣,百姓敢怒不敢言。曾鞏初來乍[zhà]到,便以此為突破口,搜集證據,迅速將周高法辦,百姓拍手稱快。章丘一帶有一伙叫做“霸王社”的土豪,殺人越貨,無惡不做,曾鞏派兵將他們悉數抓獲,一舉端掉了這個犯罪團伙,將31名罪犯判刑,發配邊疆。他還在濟南開創了“保伍”之法,以5戶為一保,監督出入,實行外來人口登記,有盜賊則鳴鼓相援。通過曾鞏的治理,齊州盜、劫等犯罪明顯下降,由治安案件多發之州變成了平安之州,風氣為之一清。曾鞏的任官期間(上)曾鞏不像現在有些官員,眼睛只盯著上面的好惡,專揀上頭喜歡的事做,唯領導馬首是瞻[zhān],“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反倒把本身的守土愛民之責拋卻一邊,甚至不惜弄虛作假,勞民傷財。曾鞏既勤政,又務實,而且凡事能從實際出發。當時,為治理黃河,朝廷從各地調集民工,要從齊州調丁2萬。按當時注冊的戶口計算,3個勞動力里就要調一個,抽調比例高達1/3。當曾鞏聽說一些地方的戶口有漏登、瞞報現象后,馬上決定開展人口普查工作,從下至上,層層上報,反復核實,最后發現,9丁抽1就能滿足征丁之需。他的這一務實作風,使許多尋常百姓免去了徭役之苦,減輕他們的負擔。

其實,曾鞏在濟南的政績還遠遠不止這些,比如他推行王安石的新法,刺激了農業生產;修建齊州北水門,解決了困擾齊州城多年的水患問題;疏浚[jùn]了大明湖,如今它已是濟南的著名景點;等等。后人曾在千佛山建曾公祠,還在大明湖畔建南豐祠(曾鞏又稱南豐先生),都是為了紀念曾鞏為齊州所作的巨大貢獻。曾鞏的任官期間(下)元豐六年(1083)四月,曾鞏卒于江寧府(今江蘇南京一帶),終年65歲。

人們為了紀念曾鞏在南豐縣萊溪鄉楊梅坑村源頭里村建立了曾鞏紀念館1036年曾布誕生曾布(1036年11月3日—1107年8月21日)

曾布,字子宣,中書舍人曾鞏之弟,北宋中期宰相,王安石變法的重要支持者,在北宋王安石變法時期發揮了重要作用,王安石變法期間曾同時擔任集賢校理、判司農寺、檢正中書五房、起居注、知制誥、翰林學士、三司使等職后來在市易法的爭論中,曾布被認為阻撓了新法而貶謫出外,在饒、譚、廣、桂、秦、陳、蔡等地奔波為官。

宋神宗駕崩后,高太后垂簾,舊黨執政,曾布又因堅持不變役法而未進入政治中心

,直至宋哲宗親政后才得到重用,重新開展變法事業,被任命為樞密使,但又與同為新黨的章惇爆發矛盾。宋徽宗繼位后,章惇被貶謫,曾布被徽宗任命為右仆射,并排擠掉了作為左仆射的韓忠彥

,又和新任左仆射蔡京爆發矛盾,被一再貶謫,最終死于潤州,終年七十二歲。死后追贈觀文殿大學士,謚號文肅。熙寧二年(1069年),曾布被遷往首都開封為官,因為韓維和王安石的推薦,曾布上書言政,說為政的根本有二:曰厲風俗、擇人才;其要點有八:曰勸農桑、理財賦、興學校、審選舉、責吏課、敘宗室、修武備、制遠人,這些政治主張基本上都是王安石所提倡的。曾布又受到宋神宗的召見,因為他的建議符合宋神宗的施政理念,被授予太子中允、崇政殿說書的職位,不久又授予集賢校理、判司農寺、檢正中書五房的職位,在三日之內就接連收到了皇帝的五份任職文書因為曾布的才能受到了王安石的器重,得以和呂惠卿一同主持開創青苗、助役、保甲、農田水利等新法,當時的老臣和朝臣大都反對王安石的變法主張,曾布因此上書說:“陛下您憑借自己的雄才大略,延請博學而有遠見卓識的大臣,想在天下有所作為。但一些大臣玩弄法令,在朝堂上率先反對,小臣在下議論紛紛,人人都窺伺間隙,巧言毀謗,以輿論來愚弄君上。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因為陛下賞罰之術不明,如果能夠明賞罰、用威刑,使天下都知道帝命不可違抗,法令不可輕慢,那還有什么命令不能貫徹,什么想法不能不能成功呢?”曾布勸神宗堅定變法決心,專任王安石以推進新法、消除不利與新法的輿論。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