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環境保護第三章生態環境保護第三節生態環境保護_第1頁
高中地理湘教版環境保護第三章生態環境保護第三節生態環境保護_第2頁
高中地理湘教版環境保護第三章生態環境保護第三節生態環境保護_第3頁
高中地理湘教版環境保護第三章生態環境保護第三節生態環境保護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生態環境保護一、濕地干涸及其恢復(一)濕地1、定義:(1)狹義:生態交錯帶,是陸地和水域之間的過渡區域。只包括一般意義上的沼澤和湖泊、海洋的濱岸部分,而不包括湖泊的開闊水體和海岸外面的淺海部分。(2)廣義:“不論其為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暫時、靜止或流動、淡水或咸水,由沼澤、泥沼、泥炭地或水域所構成的地區,包括低潮時水深6米以內的海域?!崩斫?。(1)位置:在陸地上或陸地邊緣低潮時水深6米以內的海域。

(2)表面形態:沼澤、泥沼、泥炭地或水域。(3)2、濕地的價值:(1)生態價值——“地球之腎”具有調節氣候、調蓄水量、凈化水體、釋放氧氣、美化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等功能。(2)經濟價值提供豐富的動植物產品、提供水資源、提供礦物資源、能源和水運。(3)社會效益觀光與旅游、教育與科研價值。3、中國濕地現狀(1)面積:中國現有濕地面積約26萬平方千米(不包括江河、池塘等),占世界濕地的10%左右,位居亞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2)特點:類型多、絕對數量大、分布廣、區域差異顯著、生物多樣性豐富等特點。(3)分布:東北三江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濕地之一;青藏高原上有著世界海拔最高的濕地(三江源濕地自然保護區),對涵養水源、調節全球氣候變化有極其重要的作用。(二)日益減少的濕地1、濕地減少的原因:(1)自然原因:濕地減少本身是一個自然過程,即沉積物自然充滿湖沼(2)人類活動:——極大地加速湖沼消亡過程2、湖泊面積減少A.原因:過度引水灌溉和盲目圍湖造田。B.產生的影響:將使湖泊水體調節氣候(調溫,增濕)、調蓄水量(減少洪水)、美化環境(旅游勝地)、動植物的棲息地等功能喪失。湖泊面積縮減、水面縮小還往往導致湖水礦化度增加。[經典例題10]讀下列資料和黃河源區圖,回答下列問題。據瑪多縣水文站觀測:1997年l至3月,瑪多縣附近黃河干流出現首次斷流;1998年1;月20日至1999年6月3日,扎陵湖至鄂陵湖河段斷流持續近8個月。其后,黃河源區連續兩年出現黃河干流跨年度長時間斷流。1999年5月,鄂陵湖出口的流量僅0.O0l米3/秒,鄂陵湖至瑪多縣,斷流干河床長達8千米。

2000年河源區沼澤濕地及湖泊面積比1976年減少平方千米。1998—2023年,河源區原有的6000多個湖泊,干涸了約一半。僅2023年夏季,碼多縣境內就有800多個湖泊干涸。同時,地下含水層變薄,水循環模式改變,對地表水的調蓄功能降低。(1)引起該現象主要的自然和人為原因。(2)要改變這種狀況,當前應該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解析】本題立意在于考查考生使用和分析各種資料,進行地理信息提取認定判斷及反思的能力,具體考查的是黃河源區斷流原因與改變措施。(1)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仔細分析資料和黃河源區圖的變化,從中提取與問題有關的信息。資料顯示黃河源區沼澤、湖泊面積大量減少,地下水層變薄;源區圖的變化也反映出湖泊面積縮小,同時可以看出荒漠化面積卻在擴大。這些是造成黃河源頭斷流的表面現象,考生需從自然與人類活動兩個方面分析這些現象變化的原因來答題。(2)第(1)題列舉出的原因中,可以發現造成黃河源頭斷流既有“天災”又有“人禍”,要想改變這種狀況,我們只有從人類活動這一方面去提出改進措施。凡是這類對既有“天災”又有“人禍”形成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的問題,我們一般都是從人類活動這一方面去提出改進措施,本題答題也是這樣的思路。

【答案】(1)自然原因:大氣增溫,蒸發加強。人為原因:過度放牧、墾荒以及淘金、施工、亂捕益獸、鼠害猖撅(任答一項即可)。導致荒漠化面積擴大

(2)退牧(退耕)還草;加強環境保護,嚴格限制人口流入,嚴禁破壞性開發及濫捕濫獵。(三)保護濕地1、濕地保護存在的問題:2、濕地減少(干涸)的危害:3、保護濕地的措施:A.1971年,蘇聯、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等6國在伊朗拉姆薩簽署了《濕地公約》B.目前,濕地保護已不再局限于現狀的維持,而是著重對退化和受損濕地生態系統的恢復和重建。二、生物多樣性保護(一)物種滅絕的原因——自然因素1、生物多樣性與物種滅絕關系:生物多樣性包括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三個層次,而物種滅絕是生物多樣性減少的具體表現。2、物種滅絕本來是一種正常的自然現象(二)人類活動加速了物種滅絕1、人口數量與物種滅絕數量的相關性:2、不同時期人類活動與物種滅絕關系:3、人類活動對物種滅絕速度的影響:4、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五、中國區域生態環境問題及其防治途徑(一)中國的生態環境問題現狀(二)中國的生態環境問題成因1.巨大的人口壓力2.不合理的開發活動(三)中國生態環境問題的區域性特點地區名稱主要生態問題形成原因自然背景人為原因A大興安嶺兩側森林破壞、土壤侵蝕、草場退化嚴重半干旱草原地區過墾、過伐、過牧嚴重B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草場退化嚴重降水較少、氣候較干過牧嚴重。C黃淮海平原區土壤侵蝕嚴重暖溫帶半濕潤地區人口密集,過墾嚴重人口密集,過墾嚴重南方亞熱帶丘陵地區亞熱帶丘陵,降水豐富F亞熱帶的橫斷山區、云貴高原土壤侵蝕,森林破壞嚴重,物種滅絕和多樣性銳減。亞熱帶丘陵山地地區,地質條件復雜人民生活貧窮,過墾、過伐導致。G青藏高原高寒地區受氣候變化和人為活動的影響,生態十分脆弱。(四)中國生態環境惡化的原因與防治措施1.惡化原因:①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利用②管理不力③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投入不足中國不同區域的生態環境問題及其防治措施生態環境問題主要分布區域自然背景主要防治措施森林破壞東北、西南、華南林區中溫帶、亞熱帶邊遠山區封山育林、計劃砍伐、采育結合、退耕還林、改變林區經濟結構草原退化內蒙古、青海、寧夏、新疆屬半干旱干旱草原區退牧還草、封育草場、舍飼養畜濕地萎縮三江低地、湖濱海濱屬濕潤低平原湖泊海洋邊緣地區建立濕地自然保護區、停止圍墾、退田還湖生物多樣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