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和師范教育_第1頁
職業教育和師范教育_第2頁
職業教育和師范教育_第3頁
職業教育和師范教育_第4頁
職業教育和師范教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二戰前各國教育發展概況師范教育和職業教育英國的師范教育在英國,有組織的師資培訓始于19世紀初的導生制(貝爾—蘭卡斯特制)。這種教學組織形式由于呆板、機械、導致教學質量低劣,故1840年左右即走向衰落。1839年英國政府撥款資助興辦訓練學院(TrainingCollege)1870年英國初等教育法案通過,開始實施義務教育。由于對師資需要的增加,克羅斯委員會于1888年建議在大學設置走讀制的師資訓練系(DayTrainingDepartment),以彌補純粹宗教色彩和寄宿制的一般師范學院的不足,從此便開創了大學培養師資的先例。1902年后,英國形成了由國家控制,大學、地方教育當局及教會團體三方直接參與的師范教育管理體系;并形成由大學訓練學院(系)、地方公立訓練學院和地方私立訓練學院三種不同性質的機構組成的師范教育體系。1904年,英國第一所地方公立師范學?!绽锔L乜び柧殞W院誕生。法國的師范教育1794年,巴黎師范學校建立。1808年拿破侖頒布敕令將其改組為培養國立中學教師的學校,學校招收300名男青年,實行寄宿制,學習文學、科學和教學藝術,注意嚴格師范訓練。1810年,法國北部的斯特拉斯堡出現了一所初等師范院校。此外,一些公立中學還附設了教師訓練班。1828年,馬提尼亞克政府的積極政策推動了師范學校的發展,到1832年全國已有14所師范學校。1833年,基佐政府決定每省建立1所師范學校來培養小學師資,教師經過國家考核獲得證書后方能任教。從1879年開始,第三共和國制訂了一系列的法令,大力發展師范學校:每省設男女師范學校各一所;師范學校由學區領導,進一步密切師范學校與中央政府的聯系;將憑成績考取獎學金改為免費教育,增加了國家對師范學校的投資。經過將近一個世紀的努力,法國師范學校體系于19世紀末真正建立起來。德國的師范教育17世紀末,萌芽狀態的師范學狡開始出現。1696年虔敬派信徒A·H·弗蘭克建立的師范學校,可稱為德國最早的師范學校。當時,這樣一些師范學校往往與文科中學、實科學校和市民學校等結合在一起,是一種附設的師范教育機構。1810年,普魯士頒布敕令規定只有通過國家考試者才能獲得教師資格證書,得以任用。這樣,各種師范學校便應運而生,并開始成為一種真正獨立的教育機構,1840年,師范學院發展到了38所。1919年《魏瑪憲法》規定全國統一協調師范教育,所有學校教師,包括國民學校教師,都必須統一接受高等教育。魏瑪共和國時期關閉了所有原來建立在8年國民學校之上的教師講習班和預備班。從1924年起,初等學校教師由師范學院來培養,通過嚴格的選拔考試招收中學畢業生,修業4年,學習和實習各2年。中學教師由4年制大學培養。希特勒上臺后,師范學院逐步被取消,國民學校教師改由水平較低的五年制師范教育機構來培養。美國的師范教育

師范學校時期(1823—19世紀末)佛蒙特州考得市的教士沙姆爾·赫爾首先于1823年創立了私立師資培訓班,講授學校管理法,還設立了附屬小學供實習之用,從此揭開了美國師范教育的序幕。1827年,詹姆士·卡特創立了一所中等師范學校。1839—1840年,第一批州立的中等師范學校在馬薩諸塞州創立。1853年起,州立師范教育開始向西部延伸。南北戰爭以前,師范學校和中學師范科負責培養初等學校教師,大學負責培養中等學校師資。大學僅注意培養教師所需要的學科知識,并不注意教育和教學所需要的專業能力的養成。南北戰爭后,大學開始設置教育學講座。美國的師范教育

師范學院時期(20世紀上半葉)1890年,紐約州阿爾邦尼師范學校升格為師范學院,此后美國出現了由專門的高等師范學院來代替中等師范學校的趨勢。師范學院招收中學畢業生,修業4年,兼施學業和專業訓練。到了20世紀30年代前后,美國有州立師范學院125所,市立師范學院3所,私立師范學院6所,高等師范教育體系已經逐漸形成,接受四年制高等教育逐漸成為中小學教師的資格要求。日本的師范教育1872年的《學制令》規定:小學教員不論男女,年齡在20歲以上并取得師范學校畢業證書或中學畢業證書;中學教員年齡在25歲以上并取得大學畢業證書;大學教員必須是獲得學士稱號者。為了貫徹《學制令》,文部省開辦了東京師范學校,而后的3年中,設立了6所省立師范學校,地方政府設立了82個師資訓練中心。明治政府于1874年3月宣布在東京設立女子師范學校,以后又相繼成立了新瀉學校女子師范科、千葉女子師范學校等12所女子師范學校和女子師范科。至1876年末,所有的府縣都設置了教師教育機構。1886年的《師范學校令》規定由尋常師范學校培養小學教師,由高等師范學校培養中等學校(包括五年制的男子中學、四年制的高等女子學校和師范學校)的教師。1886的一系列法令統稱為《學校令》,教育立法在法制的基礎上奠定了戰前日本教育制度的基礎。日本建立起了高等小學—普通中學—高等中學—帝國大學為直系和高等小學—普通師范學校—高等師范學校為旁系的兩大系統??傊?,從1886年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的師范教育制度是一種以師范學校和高等師范學校為主體的封閉型師資培養制度。英國職業教育英國于1889年頒布《技術教育法》,1891年又通過了該法的修正案。該法正式將職業教育納入學制,規定在各地設立技術教育委員會,主管技術教育和中等教育;地方當局有權征收技術教育稅,將所得的稅款用于資助職業教育的發展。英國政府于1902年和1905年分別頒布了《巴爾福法案》、《技術學校法規》。于1909年和1910年相繼頒布《職業交換法》和《職業選擇法》。這幾個法規頒布實施后,英國的初級職業教育獲得較大的發展。1934年《斯賓塞報告》中確定將技術教育作為中等教育一部分的原則,建議保留初等技術學校,設置2-3的課程,招收11~13歲的學生;開辦普通技術中學,設置4年課程,招收11~15歲的學生。法國職業教育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多諾教育法案》規定設立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培養各類專門人才。拿破侖時期重視軍事工程技術教育,1793年創辦巴黎綜合技術學校?!栋⑺沟侔7ò浮?,法國歷史上的“技術教育的憲章”,構建了法國職業技術教育的基本框架。規定:由國家全面負責職業技術教育;職業教育機構可以有公立與私立之分。由市鎮為工商部門的藝徒、成年工人和職業補習班,其經費由國家和雇主各負擔一半。私立職業技術學??梢缘玫絿业某姓J并得到國家頒發的補助金;18歲以下的青年男女有接受免費職業技術教育的義務,而雇用他們的工廠主、商人等必須保證他們每周有4小時接受職業技術教育,年學時累計不少于100小時;職業技術教育的內容普通教育、職業基礎課程和實習。《阿斯蒂埃法案》之后法國政府多次頒布補充法令進一步完善了職業教育體制。如1925年的法令規定設“學徒稅”,即所有企業每年必須將本單位工資總額的2%用于職業培訓;1930年,法國通過法律承認并資助各省早已開辦的職業方向指導中心。德國的職業教育1812年,德國開始重視技術教育。1820年,技術教育和工業學校改由商工局領導。1817年,當時的局長博依德向普魯士政府提出7項發展技術教育的建議,建議在普魯士的25個行政區各建一所地方工業學校,并在這些學校之上設立一所中央工業學校。這一年在各地區的城市里設立了一年制的手工業學校。1821年,以這些學校為基礎形成了地方工業學校網,學制改為兩年,畢業生可以升入中央工業學校。1825年,普魯士境內已有地方工業學校20所。1864年,德國早期的“周末與節假日學校”更名為“進修學校”,服務于企業教育培訓與手工業教育。1897年,隨著德國《手工業者保護法》的頒發,“進修學?!北淮_定為學徒教育中的第二個學習地點。1906年,德國教育家格奧克·凱施恩斯坦認為“進修學?!比詿o法滿足職業教育的需求,主張把“進修學?!备闹茷榘磳I劃分的、以職業為導向的義務學校,率先在慕尼黑建立了“職業進修學?!??!奥殬I進修學校”在魏瑪共和國時期逐漸發展為“職業學?!?。1938年,《德國義務教育法》中正式規定了“職業學校義務教育”。職業學校在法律層面正式成立。美國的職業教育1802年西點軍校,培養軍事領導人和軍工技術人員。1820年捐款設立加丁納職業學校和1825年設立的閏斯利爾學校是美國早期成功的職業學校。1862年《莫雷爾法案》,聯邦贈給各州一定數量的土地,各州必須以增地所得收入為資本建立農業和機械的專門學院。這一法案是美國立法支持職業教育的開始,法案實施后各州相繼建立起農工學院、農業技術??茖W校和以農工專業為主的州立大學或機械學校。1917年《史密斯—休斯法案》,聯邦政府撥款補助各州發展職業教育,聯邦政府與各州合作提供職業科目的師資訓練,并對相關機構提供補助等等。這一法案極大的推動了美國職業教育的發展,使得美國中等職業教育制度化。不僅推進了各種類型的中等職業學校的建立,而且也促使在公立中學里開設職業課程。日本的職業教育1872年的《學制令》、1879年的《教育令》,1880年的《改正教育令》對職業教育有所涉及,但只是簡單的規定,主要是以立法的形式確定了職業教育在教育體系中的地位。19世紀80年代后期,日本加強了職業教育的發展。1890年和1894年先后制定了《實業補習學校規程》、《徒弟學校規程》、《實業教育國庫補助法》、《簡易學校規程》等各種法令,以推動職業教育的改革。1899年頒布了《實業學校令》,建立了中等職業教育制度;1903年頒布了《專業學校令》,建立了高等專科學校制度。1920年政府對《實業學校令》又進行了改正,使職業學校的設置更加有利。特別是經過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等學校得到了急速的發展,這期間實業學校也得到了顯著的增加。20世紀30年代起,日本軍國主義鼎盛。強調職業教育的方針是“忠君愛國,勤勞好學”習慣的養成和職業精神態度的培養。學科設置也由原來的木工、金工、染織、制陶等傳統工業科目轉變為機械、電器、應用化學等重化學工業占主導地位的科目。采礦、冶金、造船等學科的設立也更加顯著。參考文獻周采.外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