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節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第一章走進細胞血細胞人口腔上皮細胞洋蔥根尖分生區細胞洋蔥內表皮細胞染色體細胞具有多樣性這些細胞共同的結構: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細胞具有統一性看教材P8-12和《優化》P6,完成導學案第二頁的“自主學習”,并思考:1、細胞核和擬核在結構上有何不同?2、擬核的成分是什么?與真核細胞的
染色體有什么不同?3、原核細胞中有什么結構?植物細胞的
細胞質中有哪些結構?4、凡是帶“藻”的都是藍藻嗎?
凡是帶“菌”的都是細菌嗎?5、細胞學說的意義?細菌細胞模式圖藍藻結構模式圖無成形的細胞核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區別類別原核細胞真核細胞細胞大小細胞壁細胞核細胞質生物類群較小較大除支原體外都有,成分為肽聚糖植物有,成分為纖維素和果膠無成形的細胞核,無核膜,無核仁,無染色體,有DNA有成形的真正的細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體只有核糖體1種細胞器有核糖體、線粒體等多種復雜細胞器細菌、放線菌、藍藻、支原體、衣原體等真菌、植物、動物根據細胞內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可分為:真核細胞原核細胞有成形細胞核:動、植物細胞無成形細胞核:細菌、藍藻一、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真核細胞內部結構復雜,有多種細胞器(核糖體、線粒體)有明顯的細胞核,有核膜和核仁DNA與蛋白質結合,形成染色體(質)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核孔核膜核仁染色質真核細胞細胞核真核生物定義: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稱為真核生物類型:除原核生物外,所有的動、植物以及真菌真菌原核細胞內部結構簡單,唯一的細胞器是核糖體無成形的細胞核,環狀DNA分子分布在細胞內某個區域(擬核),無核膜DNA不與蛋白質結合,無染色體(質)原核生物定義: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稱為原核生物類型:細菌、藍藻、放線菌、支原體、衣原體等大腸桿菌霍亂弧菌淋病球菌小技巧:
凡是“菌”前面有“桿”、“球”、“弧”、“螺旋”都是細菌。顫藻、藍球藻、項圈藻、念珠藻(發菜)等屬于藍藻各種放線菌形態支原體——最小、最簡單的細胞衣原體原核生物的特征(藍藻為例)藍藻宏觀(以細胞群出現時),如:
微觀(單細胞)水華:水體富營養化發菜:狀如發絲、呈黑色擬核:由環狀的DNA形成,沒有成形的細胞核細胞質藻藍素和葉綠素(能進行光合作用—自養生物)核糖體池塘中的水華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區別類別原核細胞真核細胞細胞大小細胞壁細胞核細胞質生物類群較小較大除支原體外都有,成分為肽聚糖植物有,成分為纖維素和果膠無成形的細胞核,無核膜,無核仁,無染色體,有DNA有成形的真正的細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體只有核糖體1種細胞器有核糖體、線粒體等多種復雜細胞器細菌、放線菌、藍藻、支原體、衣原體等真菌、植物、動物細胞的分類細胞真核細胞原核細胞動物植物藍藻(藍球藻/顫藻/念珠藻)細菌(“桿”“球”“螺旋”“弧”)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真菌(酵母菌/食用真菌/霉菌)衣原體/支原體/立克次氏體放線菌藻類植物(水綿/衣藻)蕨類植物苔蘚植物種子植物閱讀P10—11細胞學說建立的過程
細胞學說的建立者?細胞學說的主要內容?細胞學說建立的大致過程?對你的學習有什么啟發?
二、細胞學說的建立細胞學說建立的過程1、發現細胞和建立細胞學說的科學家:
維薩里比夏虎克列文虎克馬爾比基施來登,施旺耐格里魏爾肖2、科學技術的發展程序:肉眼觀察光學顯微鏡觀察電子顯微鏡觀察3、科學實驗的角度觀察:解剖人尸體觀察死細胞觀察動植物活細胞觀察受精卵分裂4、理論與科學實驗結合的角度(課本)細胞學說的要點:細胞是一個有機體,一切動植物都由細胞發育而來,并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所構成。細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單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對與其他細胞共同能夠組成的整體的生命起作用。新細胞可以從老細胞中產生。通過分析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可以領悟到科學發現具有以下特點:長期性:科學發現的過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合作性:科學發現是很多科學家的共同參與、共同努力的結果。技術性:科學發展與技術有很大的關系,技術的進步可以更好地促進科學的發展。繼承性、修正性:科學家的觀點并不全是真理,科學發現還必須通過實踐驗證,需要理性思維和實驗的結合。
科學學說的建立過程是一個不斷開拓、繼承、修正和發展的過程。細胞學說建立的過程從人體的解剖和觀察入手1543年,比利時的維薩里發表的《人體構造》法國的比夏指出器官由組織構成顯微鏡下的重大發現1665年,英國的羅伯特.虎克發現并命名“細胞”荷蘭的列文.虎克自制顯微鏡觀察不同形態的細菌、紅細胞和精子等理論思維和科學實驗的結合1838年,施萊登首先提出細胞是構成植物的基本單位。1839年,施旺發表了研究報告《關于動植物的結構和一致性的顯微研究》。細胞學說在修正中前進1858年,德國的魏爾肖總結出“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
細胞學說的建立揭示了細胞的統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使人們認識到各種生物之間存在共同的結構基礎;細胞學說的建立標志著生物學的研究進入到細胞水平,極大地促進了生物學的研究進程。細胞學說建立的意義練一練1、下列四種生物中,哪一種生物的細胞結構與其他三種生物的細胞有明顯的區別()
A.草履蟲B.衣藻
C.酵母菌D.乳酸菌2、細菌、藍藻等細胞與高等動植物細胞的主要區別在于()
A.沒有成形的細胞核B.體積小,進化地位原始
C.分布廣泛,適應能力強
D.遺傳信息量少,以一個環狀DNA為載體3、下列四組生物中,細胞結構最相似的是()
A.小麥和番茄B.大腸桿菌和酵母菌
C.大豆和變形蟲D.靈芝和豌豆4、下列對硝化細菌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不含葉綠體B.既含DNA又含RNAC.無核膜D.不含DNA和RNA5、創立細胞學說的科學家是()
A.達爾文B.施萊登和施旺
C.胡克D.沃森和克里克5、判斷下列生物分別屬于何種類型:①變形蟲②蛔蟲③黑根霉④蘑菇⑤眼蟲⑥衣藻⑦顫藻⑧SARS病毒⑨念珠藻⑩硝化細菌⑾酵母菌⑿大腸桿菌⒀發菜⒁AIDS病毒⒂葡萄球菌⒃團藻⒄藍球藻屬于原核生物的是:屬于真核生物的是:既不屬于原核生物也不屬于真核生物的是:⑦⑨⑩⑿⒀⒂⒄①②③④⑤⑥⑾⒃⑧⒁6、19世紀30年代創立的細胞學說的最主要意義()
A.證明病毒不具有細胞結構
B.使人們對生物體的結構認識進入微觀領域
C.證明生物之間存在親緣關系
D.發現動、植物細胞的不同之處C評價反饋
1.下列生物中,屬于真核生物的是()
A.酵母菌B.發菜
C.HIVD.乳酸菌A2.下列各項中,屬于單細胞藻類的是()
A.衣藻B.水綿
C.細菌D.酵母菌A3.水綿可以從下列哪種環境中采集到()
A.大洋的海底B.小河的淺水邊、
C.潮濕的土坡上D.海邊的洼地4.青霉素是一種常用抗生素,研究表明它能夠抑制肽聚糖(一種糖類與蛋白質結合的物質)的合成,由此可以判斷青霉素能殺死下列哪些生物()
A.SARS病毒B.大腸桿菌
C.支原體D.藍藻B7、閱讀下面材料,并回答(1)~(4)題。美國“9·11”事件后,炭疽桿菌這一生物恐怖武器已變得家喻戶曉。由這種細菌感染的疾病癥狀之一是皮膚創面中央略凹陷,外形似毒瘡,上覆黑色似炭塊的壞死組織,故稱為“炭疽”。雖然炭疽桿菌是形體較大的致病菌,但如果不借助放大儀器,人們仍看不到它。炭疽桿菌對營養條件要求不高,在普通培養基中分裂繁殖形成長鏈狀,在含有血清的培養基上形成莢膜,這是炭疽芽孢桿菌的特點。氧氣充足,溫度適宜(25~30℃)的人工培養基上易形成芽孢,芽孢沒有繁殖作用,是生命活動微弱的休眠體,芽孢不僅對低溫、潮濕等不良環境的抵抗力極強,也不會因陽光照射、噴灑消毒藥品而死亡,是炭疽桿菌被用作生物武器的主要形式。炭疽桿菌為需氧芽孢桿菌,在有氧環境中生長發育良好,在無氧條件下則不生長。人和動物接觸被炭疽芽孢污染的環境如空氣、水、食物、土壤等,經皮膚傷口、皮膚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等途徑侵入機體,引起皮膚炭疽、肺炭疽、腸炭疽、腦炭疽等。炭疽桿菌釋放炭疽毒素,這種毒素能殺死血液中的免疫細胞;增強微血管的通透性,導致出血和組織腫脹;抑制中樞神經系統,從而發生呼吸衰竭和心臟衰竭。炭疽桿菌作為生物武器的劑型就是其芽孢附著在一定的載體(羽毛、樹葉、昆蟲或滑石粉等)上后,再進行大面積的擴散傳播。炭疽桿菌雖有致病力強、感染后潛伏期短、致死率高等特點,但讓人感到恐懼的真正原因是它的高度隱秘性,發病初期常被當作感冒、皮膚病,以致延誤最佳治療時間。抗生素能夠抑制炭孢感染,但條件是必須在接觸炭疽桿菌后的48小時內使用。(1)炭疽桿菌和酵母菌在結構上的重要區別是___。
A.前者無細胞壁,后者有細胞壁
B.前者比后者結構復雜
C.前者無核膜,后者有核膜
D.前者無染色體,后者有染色體(2)生物界中的菌類,它們獲取營養物質的基本方式是吸收,與之相適應的是它們的個體一般都很小。下列關于炭疽桿菌體積小的意義敘述,其中不正確()
A.體積小,使其繁殖力強,數量大,分布廣
B.體積小,使其結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七年級生物下冊 第四單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八章 人是生殖和發育 第二節 人的生長發育和青春期教學設計(4)(新版)蘇教版
- 七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 第三單元 在集體中成長 第六課“我”和“我們”第2框《集體生活成就我》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
-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冊Unit 3 The internet教案及反思
-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十一章 功和機械能11.2 功率教案配套
- 剪紙魔法(教學設計)皖教版三年級上冊綜合實踐活動
- 人教版 (新課標)八年級上冊第一節 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征教學設計
- 七年級地理下冊 9.3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黑種人的故鄉教學設計 晉教版
- 九年級化學上冊 第六單元 課題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學設計 (新版)新人教版
-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 2 老師您好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
- 七年級生物下冊 第二單元 第五章 第一節 激素與生長發育教學設計 (新版)冀教版
- 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2024年版)
- 計算機網絡技術基礎(微課版)(周舸第6版) 各章課后習題
- 中華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
- 醫療搶救設備儀器培訓
- 多模態數據應用案例分析
- 幼兒園大班安全活動《安全乘坐電梯》課件
- 2025年中國電信云網資源管理技能認證考試題庫(含各題型)
- 青春自護-遠離不良誘惑主題班會
- 結構化面試的試題及答案
- 架空管道安裝方案
- 2024-2025學年小學勞動四年級上冊人民版《勞動》(2022)教學設計合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