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人教版生活與哲學第二單元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世界的物質性 精品_第1頁
高中政治人教版生活與哲學第二單元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世界的物質性 精品_第2頁
高中政治人教版生活與哲學第二單元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世界的物質性 精品_第3頁
高中政治人教版生活與哲學第二單元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世界的物質性 精品_第4頁
高中政治人教版生活與哲學第二單元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世界的物質性 精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4.1世界的物質性課時訓練一、選擇題1.物質概念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最基本的概念,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大廈的基石。下列對物質認識正確的有()①物質可以脫離意識而獨立存在②物質是對一切現象共性的反映③物質是運動的固有屬性和存在方式④物質是標志客觀實在的哲學范疇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下面對物質的這一定義理解正確的是()①物質具有客觀性②物質具有可知性③客觀實在性是物質的唯一特性④物質是具體事物的總和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3.物質和物質具體形態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其聯系表現在()A.沒有物質具體形態,就沒有物質B.沒有物質,就沒有物質具體形態C.物質是永恒的,物質具體形態是暫時的D.物質概括的是物質具體形態的共同屬性,而物質具體形態除了有這種共同屬性外,還有自己的個別屬性4.下列屬于物質范疇的是()①襄陽三橋、五橋開通②美國亞洲再平衡戰略③按生產要素分配④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⑤思維規律⑥辯證唯物主義A.①③⑤B.②④⑥C.③⑤⑥D.②③⑤5.有人說“物質是永恒的”,也有人說“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滅的”。這兩種說法()A.是矛盾的,因為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B.是矛盾的,因為物質是各種事物的總和C.并不矛盾,因為“物質”和“事物”是一般和個別的關系D.并不矛盾,因為物質是世界的本原6.自然界是物質的,人類社會的產生、存在、發展及其構成要素,也具有客觀的物質性,人的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這主要說明()A.整個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B.自然、社會和意識具有相同的本質C.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D.物質是整個世界唯一的存在方式7.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的存在與發展不同于自然界,社會活動是有意識的活動。但從本質上看,社會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這是因為()①人類社會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②構成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基本要素是客觀的③人類社會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④人的意識不能反映社會物質生活條件A.①④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9.馬克思說:勞動在從猿到人的轉變過程中起了關鍵性作用。這一論斷()A.否認上帝造人這一傳說的存在B.說明人是生物進化的結果C.表明人類社會是人的集合體D.指明各種社會關系是以生產勞動為基礎的10.達爾文發表于1859年的《物種起源》,至今深刻影響著人們對生命起源和進化歷程的認識,盡管人們對其進化假說一直存在爭議,但他的基本觀點還是閃爍著真理的光彩,不斷被科學的發展所證實。例如()①生物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不是神的意志的產物②生物進化的自然選擇說揭示了生物進化的根本原因③人類的起源是生物進化的結果,否定了上帝造人說④勞動在從古猿到人的轉變過程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A.①③B.①④C.②③ D.②④11.數字地球可以理解為對真實地球及其相關現象統一的數字化重現和認識。其核心思想是用數字化的手段來處理整個地球的自然和社會活動諸方面的問題,最大限度地利用資源,并使普通老百姓能夠通過一定方式方便地獲得他們所想了解的有關地球信息。其特點是嵌入海量地理數據,實現多分辨率、三維對地球的描述,即“虛擬地球”。下面對數字地球的說法錯誤的是()A.數字地球一經我們創造便以實體的形式獨立于我們的意識之外B.數字地球的出現說明真實地球已經被我們打上了深深的烙印C.數字地球相對于真實地球而言,只是我們形象化的想象D.數字地球佐證了物質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12.馬克思指出:人類社會的發展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即人類社會的發展同自然界本質是一致的,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合乎規律的辯證發展過程。對此理解正確的是()①人類社會和自然界的發展是完全一樣的②人類社會和自然界一樣具有物質性③人類社會和自然界一樣,一切活動無須人的意識的參與④人類社會的發展和自然界一樣,是一個客觀物質過程A.①②④B.②④C.①②③D.①④13.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下列能夠說明這一觀點的是()①自然界是物質的②人類社會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勞動創造了人類社會③人的意識一開始就是社會的產物④從構成要素來看,人類社會在本質上是一個客觀的物質體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4.隨著航天技術的發展,人類已經登上月球、繞地球飛行、建成載人空間站。宇航員在茫茫太空中發現的無論是暗物質,還是反物質,說到底只有物質。這表明()①神創論的觀點是錯誤的②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③自然界是物質的④世界是物質的世界A.①B.①②C.①②③ D.①②③④15.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學家成功制造出多個反氫原子,并利用磁場使其存在了“較長時間”。這是科學家首次成功“抓住”反物質原子。這表明()①世界的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②原子和虛空是世界的本原③人類的思維能夠認識客觀世界④反物質依賴于人類的意識A.①③B.③④C.②④ D.①④16.2023年是達爾文誕辰207周年,他發表于1859年的《物種起源》至今深刻影響著人們對生命起源和進化歷程的認識,盡管人們對其進化假說一直存在爭議,但他的基本觀點還是閃爍著真理的光彩,不斷被科學的發展所證實,例如()①生物是自然長期發展的產物,不是神的意志的產物②生物進化的自然選擇說揭示了生物進化的根本內因③人類的起源是生物進化的結果,否定了上帝造人說④勞動在從古猿到人的轉化過程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A.①③B.①④ C.②③ D.②④17.據天文學家觀察研究表明,宇宙空間93%的元素是氫,另外還有無數的其他物質充滿星際空間。這一事實蘊含的哲理是()A.人類是在自然界發展到一定階段時才出現的B.勞動在從猿到人的演化過程中起了決定性作用C.社會的存在與發展不依賴于人的意識D.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質性18.康德在其撰寫的《宇宙發展史概論》中指出,給我物質,我就用它造出一個宇宙來。這一觀點()A.承認了世界的本質是物質,世界統一于物質B.否認了意識現象的存在,陷入了“一元論”的泥潭C.認為意識能夠創造物質,是典型的客觀唯心主義D.否認了自然界的物質性,把宇宙看成是意識的產物二、非選擇題19.材料一地球上原來沒有有機物,但在閃電作用下,一些無機物合成了簡單的有機物。這些簡單的有機物被雨水沖到原始海洋里,逐漸復合為更復雜的有機物。然后經過長期演變,形成簡單的生命體。產生生命以后,由單細胞生物到腔腸動物、棘皮動物、軟體動物、魚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一直演化到今天的人類。材料二恩格斯說:“正像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一樣,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即歷來為繁茂蕪雜的意識形態所掩蓋著的一個簡單事實: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的一定的經濟發展階段,便構成為基礎。”請根據材料一、二提供的信息,說明人類社會的物質性。20.壁虎屬于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科研價值和對環境有益的“三有”動物。家住河南周口扶溝縣的田某等6人,自制捕捉工具,到河南許昌鄢陵縣捕捉壁虎1600余只。因涉嫌非法狩獵犯罪,田某等6人被鄢陵警方刑拘。據悉,我國駐馬店市的9縣3區全部被劃為禁獵區,“三有名錄”中的麻雀、青蛙、壁虎、蟾蜍等1700多種動物都不能捕捉了。結合材料,運用世界的物質性的相關知識,分析說明我國禁止捕捉壁虎、麻雀等動物的合理性。一、選擇題1.解析:物質是不依賴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物質可以脫離意識而獨立存在,①說法正確;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物質是標志客觀實在的哲學范疇,④說法正確;物質概括了宇宙間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和現象的共同本質,②說法錯誤;運動是物質固有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③說法錯誤。答案:C2.【解析】“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說明物質具有客觀性,①正確。物質“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說明物質具有可知性,②正確。客觀實在性是物質的唯一特性,是物質區別于意識的特性,③正確。物質與具體事物是共性與個性的關系,④錯誤。【答案】C3.答案A解析物質是從萬事萬物即具體的物質形態中概括抽象出來,是萬事萬物的本質屬性,如果離開萬事萬物,即具體的物質形態,就沒有物質,因此,A項正確,B項錯誤,顛倒了二者的關系,C、D兩項說的都是區別不是聯系,不選。4.答案A解析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①③⑤屬于物質范疇;②④⑥是理論、認識、戰略、決定等,這些屬于意識的范疇,是人對客觀存在的反映,與題意不符。本題選A。5.【解析】從哲學的概念來看,物質是永恒的,不生不滅的;從物質的具體形態來說,事物都有一個產生、滅亡的過程,是有生有滅的。因此,材料中引用的兩種觀點是不矛盾的,它們分別講述了哲學的物質概念和物質的具體形態的特點。【答案】C6.解析:題干從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角度說明世界的客觀物質性,選C;A與題干無關,排除;B說法錯誤;D說法錯誤,排除。答案:C7.【解析】人類社會的客觀性從產生、存在、發展和構成要素的客觀性都可以證明。人的意識能夠反映社會物質現象,④說法錯誤。【答案】C9.【解析】A說法錯誤,上帝造人這一傳說是客觀存在的,馬克思的話只是否認上帝造人的合理性;從該論斷無法直接推斷出C、D兩項。【答案】B10.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人類社會的物質性。達爾文關于生命起源和進化歷程的認識,揭示了生物不是神的意志的產物,人類的產生也不是上帝創造的,①③正確;生物進化的根本原因是生物有機體的發展,而不是自然選擇說,故②說法錯誤;④勞動在從古猿到人的轉變過程中的決定性作用,是恩格斯的觀點,不是達爾文的觀點。因而選A。11.【解析】數字地球雖是人類活動的產物,它一經形成就屬于客觀物質現象,不是我們的“想象”這一主觀范疇了,C說法錯誤。【答案】C12.解析:“人類社會的發展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主要表明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物質性,②④入選。人類社會和自然界的發展不可能完全一樣,同時人們可以有意識地改造自然和人類社會,①③表述錯誤。答案:B13.【解析】世界的物質性表現在自然界、人類社會的物質性、人的意識是物質的產物等方面,①②③④皆可以說明世界的物質性。【答案】D14.答案D解析題干強調的是科技的發展進一步證明了世界的物質性,駁斥了“神創論”的錯誤性。故①②③④均正確,應選D。15.答案A解析“抓住”反物質原子,從反面證明了世界的物質性,同時也說明人類的思維能夠認識客觀世界,①③正確。世界的本原是物質,②錯誤。反物質不依賴于人的意識,④錯誤。16.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世界物質性原理的理解。生物的產生和進化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結果,人類是生物長期進化的產物。達爾文的物種進化學說符合唯物論的基本觀點,①③在世界本原問題上堅持了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符合題意,故應選A;②說法錯誤;④不是達爾文的觀點。答案A17.解析材料強調世界的物質性原理,A、B、C三項的觀點與題意無關。答案D18.[答案]A[解析]“給我物質,我就用它造出一個宇宙來”,說明物質是構成宇宙的基礎,A項正確。B、C、D三項均與題意不符。二、非選擇題19.解析:人類社會物質性原理可以從產生、構成要素等角度來加以說明,本題應先概括材料主旨,然后再調動相關知識進行闡釋。答案:①材料一說明人類社會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人類不是從來就有的,而是自然界長期演化的結果。材料二說明人類社會在本質上是一個客觀的物質體系,構成社會物質條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環境、人口因素和生產方式。這些要素都是物質的。②無論從人類社會的產生,還是從人類社會的構成要素來看,人類社會的發展都是一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物質過程。20.[解析]本題知識限定明確,世界的物質性,題目類型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