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學第九章 人格障礙及其矯治_第1頁
人格心理學第九章 人格障礙及其矯治_第2頁
人格心理學第九章 人格障礙及其矯治_第3頁
人格心理學第九章 人格障礙及其矯治_第4頁
人格心理學第九章 人格障礙及其矯治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格及人格障礙1一、概念

1、簡述:人格,這個詞源于拉丁語Persona,其意是希臘羅馬時代戲劇演員在舞臺上戴的面具,它代表劇中人物的不同身分,好比我們今天戲劇舞臺上不同角色的臉譜。心理學借用了這個詞,使之成為一個專門的術語,用來說明每個人在人生舞臺上各自扮演的角色及其不同于他人的個性表現。在英文中把個性稱為personality,人格的定義較多,據統計已達50多種,簡單地說,每個人的行為、心理都有一些特征,這些特征的總和就是人格;人格特征可以是外在的,也可以是隱藏在內部的。22、定義:人格(personality)是個體在對人、對已和對事物所獨有的內隱性心理特征及習慣性外顯行為模式的總和。在精神病學概念中,人格、個性常常是相通的。3、人格的特征:世界上沒有兩個人是完全相同的人格,其特征主要表現在性格、氣質、素質、興趣、能力等方面。3(1)性格:個體對人對已對事物所持態度及相應的習慣性行為方式。了解一個人的性格特征后就能大概預見這個人在某種情況下會采取什么態度和行動。(2)氣質:系表現個體心理活動過程的速度、強度、指向性和穩定性(脾氣和性情)。在高級神經活動中最能反映氣質特征的是情感的速度、強度和外在表現。氣質并不涉及情感活動的方向和內容。氣質是先天的,是性格形成的基礎。4(3)素質:是人格的先天遺傳部分,具有相對穩定性,有其解剖學和生理學基礎,它包括感覺器官、運動器官和神經系統。(4)興趣:是對一定對象表現喜愛傾向并伴有相應活動的心理現象。(5)能力:是從事腦力活動或體力活動并且能直接影響活動效率,順利完成某種任務的個性心理特征。總之,一個人的人格是由軀體的、心理的、社會文化影響等各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穩定集合體。54、人格的形成:人格的形成是自幼開始的一個過程,是先天的遺傳因素和后天的環境、教育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6二、歷史演變及學說(一)對人格的描述1、黃帝《內經》陰陽五之說2、Hippocrates體液說3、S.freud人格結構說4、巴甫洛夫通過動物試驗5、瑞士心理學家榮格的內外向理論6、英國心理學家艾森克的性格三維度說7(二)對人格障礙的描述:

1、19世紀:

1835年J.C.Pricard(德國)首先系統的描述了“道德性障礙”,其內容相當于現在的“反社會性人格”。1883年Koch對此采用了“精神病質低劣”一詞,后被著名精神病學家Keaepelin沿用而得到廣為流傳。1905年E.Bleuler為強調“素質”的作用而修改為“素質性精神病質低劣”,此處素質一詞不僅包括先天因素也包括早年發育階段所受到的不良影響。8

1905德國精神病學家K.Schneider更名為變態人格(psychopathicpersonality),并對此進行了深入地研究。但他強調指出:“不是真正的精神病,只不過是一種具有特殊或異常人格的人”,并為要對其行為負有責任能力。從此“變態人格”一詞一直沿用下來。9

2、20世紀:

1941年Cleckley對變態人格者提出下述16個特點,引起人們的重視:(1)膚淺的樂趣與智能良好;(2)缺乏妄想或其它不合理思維;(3)缺乏神經癥的表現;(4)缺乏信任;(5)不誠實;10(6)缺乏羞恥感與真正的悔悟;(7)具有不良動機的反社會行為;(8)不吸取經驗教訓,無道德心,對善、惡、是、非缺乏判斷;(9)極端自私或自我中心;11(10)冷酷無情,不愛別人,缺乏重大情感反應;(11)內省力差;(12)不通人情,對一般人際關系不負責任;(13)愛幻想、狂熱無感柒力;(14)很少有真正自殺行為;(15)性生活反常或紊亂;(16)不能按計劃辦事,往往失敗。當然對照上述16條時并不要求條條具備,只要符合其中主要特點即可。12

Cleckley后來又將之精簡為五項:(1)行為目的動機不明確;(2)認識與行為脫節;(3)不能從失敗中吸取教訓;(4)對人缺乏感情;(5)有神經官能癥的不安和失望感。13他認為這些變態人格者長期適應社會性不良,常責怪于人,很容易把自己的欲望沖動或矛盾沖突暴露出來,造成主要是別人而不是自己痛苦。他們是判逆于社會的極端個人主義者并永遠不感到滿足。14

雖然國內外精神病學家對變態人格觀點分歧不少,但在多數學者皆同意有以下三方面的共同特征:(1)他們的行為表現及人際關系顯著與該群體的行為情感模式不同,怪癖、反常、不通人情,多損人利已或損人不利已。15(2)他們的智能并無缺損,也無幻覺、妄想、定向或意識障礙,亦無持續的情感紊亂與其它精神病性癥狀。他們很少有真正的自殺企圖與行為,但往往有違反社會紀律與道德的傾向。如有犯罪行為,或為一時沖動性的,也可有一定動機、目的、準備與技術方法,事后也可表現一時懺悔,但事過境遷之后往往不接受經驗教訓并易于重犯。(3)在精神科醫生與心理學家檢查時,可發現某些異常或變態均難以歸類于某種特定的神經癥或精神病。16

3、目前:

美國DSM-Ⅳ:(1)明顯地偏離了從個體所屬文化能預期的內心體驗和行為的持久模式。(2)是頑固的、遍及個人和社交情況。(3)與環境的不適應。(4)可追溯到少年期或成年早期。(5)不能用精神障礙的表現或后果來解釋。(6)不是物質(成癮)或軀體情況所致。17

我國CCMD-3:指人格特征明顯偏離正常,使病人形成了一貫的反映個人生活風格和人際關系的異常行為模式。這種模式顯著偏離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一般認知方式(尤其在待人接物方面),明顯影響其社會功能與職業功能,造成對社會環境的適應不良,病人為此感到痛苦,并已具有臨床意義。18病人雖然無智能障礙,但適應不良的行為模式難以矯正,僅少數病人在成年后程度上可有改善。通常開始于童年期或青少年期,并長期持續發展至成年或終生。如果人格偏離正常系由軀體疾病(如腦病、腦外傷、慢性酒中毒等)所致,或繼發于各種精神障礙應稱為人格改變。19

4、人格障礙定義:人格障礙是一種人格異常,由于其人格的異常而妨礙其人際關系,甚至會給社會造成危害,或給其本人帶來痛苦。20人格障礙又稱為病態人格或異常人格,是指人格的畸形發展,形成了一種特有的、明顯的、偏離所處的社會文化背景,及多數人認可的認知行為模式。人格特征的偏離對環境適應不良,明顯干擾了其社會和職業功能,導致此人不能保持和諧的人際關系和難以適應社會生活。不但給別人帶來傷害,而且其本人也深受其害或引起痛苦。。21病態人格原是廣義的概念,泛指所有類型的人格不正常,后來一些學者發現病態人格的最初定義,符合現今稱謂的反社會人格,從而又出現了病態人格的狹義的概念,專指反社會人格,提出以人格障礙(personalitydisorders)代替廣義的病態人格。22三、病因(廣義):1、器質性因素:如遺傳素質,腦外傷,腦炎等引起腦損害,MBD與分裂癥后遺結果等;此外Klinefelter綜合征(47,XXY)、47,XYY綜合征等染色體畸變也可伴有變態人格或性變態表現。2、心理發育影響:主要有幼嬰期母愛被奪,兒童期被虐待或過分溺愛,破裂家庭,父母教養方法失當、矛盾、不一致等。一部分變態人格可能是青春期前后受到較嚴重挫折、打擊所繼發所致。23

3、不良的社會環境影響:社會性上存在精神污染、不合理的現象與不正之風都能使用權青少年產生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