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輪通史隋唐時期_第1頁
二輪通史隋唐時期_第2頁
二輪通史隋唐時期_第3頁
二輪通史隋唐時期_第4頁
二輪通史隋唐時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二輪通史復習第三講隋唐時期一.階段特征:隋唐時期是中國古代農耕文明初步發展到全面繁榮時期,在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政治上:國家統一,疆域遼闊,社會安定,政治清明,形成了三省六部制、科舉制,標志著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是封建國家繁榮和統一多民族國家重要發展時期。

經濟上:隨著新的生產工具曲轅犁的推廣,農業達到新的高峰;交通發達,促進了農業發展和手工業商業的繁榮,南北經濟趨平衡。文化上:科舉制度擴大了知識分子隊伍,推動了文學藝術領域全面繁榮,兼收并蓄,是古代中華文明鼎盛時期。科技進步,領先世界。

隋唐時期(581AD~907AD)政治表一(1)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2)地方制度:隋文帝時:廢除郡級,形成州縣兩級唐太宗時:設道為地方監察區(后發展成行政實體)唐中期設置節度使,削弱了中央集權,唐朝逐漸形成藩鎮割據。(3)選官制度:科舉制(4)對皇權的制約:隋唐時有諫議制度,負責對皇帝的言行和決策。門下省就負責諫議和封駁,既監督官員,也批判皇帝。皇帝中書省門下省吏部官吏的任免和考核禮儀、科舉軍政刑獄國家的工程建設等政事堂決策審議尚書省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戶籍、土地、賦稅三省六部制執行

歷史

圖說發展歷程(1)隋唐(創立和完善):隋文帝時分科考試,隋煬帝時設進士科,開始科舉取士。唐太宗時以進士明經為主,武則天時設武舉和殿試,唐玄宗時任用高官主持考試。科舉制完善,為以后所沿襲。(2)宋元(發展):科舉制進一步發展,分鄉試、省試、殿試三級,實行糊名法,錄取名額大增;王安石變法改革科舉,不考詩賦,考經義和時務策,設明法科,考試成績好的可直接授官。(特點:更嚴密;人數增;更實用)(3)明清(衰落):實行八股取士,從內容到形式都有嚴格限制,為君主專制培養了忠順奴才。清朝后期廢除科舉制:1898年變法時,廢除八股取士,改試策論,設經濟特科;1905年廢除科舉制。隋唐時期(581AD~907AD)經濟1.土地制度:表二2.農業:

3.手工業:4.商業:均田制

城市中坊市分開,官府直接管理市場交易。唐代后期出現夜市。隋朝開通大運河;絲綢之路發展迅速。在廣州設市舶使,專管對外貿易;貨幣:柜坊和飛錢曲轅犁出現,犁評可調節深淺,漢代之后農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標志中國傳統步犁基本定型。筒車:借助水力灌溉。賦役制度:唐朝前期實行租庸調,后期改行兩稅法

制瓷業:成為獨立生產部門,

唐三彩(陶制品),越窯青瓷(秘色瓷)、邢窯白瓷等,形成南青北白兩大系統。中國瓷器技術成熟,開始大量外銷瓷器取代絲綢成為對外貿易的代表。紡織業:緙絲租庸調

唐朝前期實行的賦稅制度。基礎是均田制。后因土地兼并日益加劇、大量的自耕農破產逃亡、或者淪為地主佃戶,均田制逐漸瀕于崩潰,租庸調法遂于德宗建中元年(780)為兩稅法所代替。

規定:每丁每年向國家輸粟2石,為租;輸絹2丈、綿3兩(或布2丈4尺、麻3斤),為調;服役20日,稱正役,不役者每日納絹3尺(或布3.6尺),為庸。兩稅法內容:1.每戶按資產交納戶稅,按田畝交納地稅。2.以貨幣來計算賦稅,再折成實物征收,有利于編制財政預算隋唐時期(581AD~907AD)文化表三宗教:儒、道、佛三教之間在彼此反復辯駁中相互吸納滲透,到唐朝時逐步出現三教合一趨勢,唐代韓愈等提出復興儒學。科技:①印刷術:隋唐出現雕版印刷,②火藥:最早見于唐初孫思邈著的《丹經》,唐末用于軍事。

③唐代僧一行:創制黃道游儀,世界首次發現恒星位置變動;主持實測了子午線的長度。并制成了以水流為動力的水運渾天儀。

④《唐本草》世界上第一部由國家主持修訂的藥物巨典。唐詩:唐詩、傳奇(短篇小說),出現平民化的發展趨勢。書法:楷書鼎盛時期,“漢隸唐楷”。唐代楷書注重規范法(大一統王朝),著名楷書書法家有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后世譽“顏筋柳骨”;同時唐代也發展出狂放不羈的草書:張旭、懷素,后世譽為“顛張狂素”;繪畫:展子虔《游春圖》、閻立本《步輦圖》、畫圣吳道子《送子天王圖》;莫高窟璧畫盛極一時。戲曲:唐代宮廷中設有“梨園”1.唐初,政府鼓勵年輕寡婦再嫁,鼓勵早婚多育,屆時不婚,官府強令出嫁,禁止妻妾逃亡和休妻,官府出錢贖回饑民賣掉的子女這些措施,將人口的增減作為考核地方官吏的重要指標。A.顛覆了傳統的綱常倫理

B.有利于經濟的恢復和發展C.改變了官吏選拔的標準

D.反映了唐初搖役賦稅繁重B練習2.自秦朝推行郡縣制以來,為強化地方管理,漢代置州,唐代置道,宋代置路,元代置省。縱觀這一現象,可知(

)A.中央對地方的管理紛繁雜亂

B.疆域擴大導致管理難度上升C.縣制是中央集權的堅實基礎

D.中央集權遭遇地方挑戰倍增【考點】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漢至元中央與地方的斗爭【解析】材料僅體現了各個朝代設立地方行政區劃,無法得出管理繁亂,故A項錯誤;材料中沒有體現出疆域擴大管理困難的現象,故B項錯誤;從材料中可知變化的地方行政區劃主要是地方最高一級,而基層的縣制沒有改變,故C項正確;各朝代變革地方行政區域主要是更好的管理地方,而不是因中央集權遭受地方挑戰,故D項錯誤。【答案】C3.據《新唐書》記載,“今謀士勞臣以忠孝學藝從我定天下者,何容納貨舊門,買昏(通“婚”)為榮耶?……三品以上納幣不得過三百匹,四品五品二百,六品七品百,悉為歸裝,夫氏禁受陪門財”。這一現象反映了(

)A.門當戶對的觀念

B.士族門閥的衰落C.君主專制的加強

D.儒家思想受沖擊【考點】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古代中國政治制度的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