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品突發中毒概述_第1頁
化學品突發中毒概述_第2頁
化學品突發中毒概述_第3頁
化學品突發中毒概述_第4頁
化學品突發中毒概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化學品突發中毒應急處置

一、概述1、背景資料進入到21世紀以來,化學品已經成為人類生活、生產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質。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球范圍內已經登記的化學物質達到2600多萬種,

每天有20余種新的化學物質進入我們所生活的環境,其中有60多萬種化學品實現了成規模的商業生產領域;作為化學品,在特定條件下對人體造成傷害的可能性在不斷增加。化學品突發中毒事件可以是自然因素引起,例如洪水、颶風、火災、地震;也可以是由于人為因素造成,例如爆炸、恐怖破壞、投毒、戰爭行為等。事實上從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在世界范圍內各種原因造成的化學品突發中毒事件在逐漸增多。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中部博帕爾市北郊的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印度公司的農藥廠,突然傳出幾聲尖利刺耳的汽笛聲,緊接著在一聲巨響聲中,一股巨大的氣柱沖向天空,形成一個蘑菇狀氣團,并很快擴散開來。這不是一般的爆炸,而是農藥廠發生的嚴重毒氣泄漏事故。博帕爾農藥廠是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于1969年在印度博帕爾市建起來的,用于生產西維因、滴滅威等農藥。制造這些農藥的原料是一種叫做異氰酸甲酯(MIC)的劇毒氣體。這種氣體只要有極少量短時間停留在空氣中,就會使人感到眼睛疼痛,若濃度稍大,就會使人窒息。二戰期間德國法西斯正是用這種毒氣殺害過大批關在集中營的猶太人。在博帕爾農藥廠,這種令人毛骨驚然的劇毒化合物被冷卻成液態后,貯存在一個地下不銹鋼儲藏罐里,達45噸之多。12月2日晚,博帕爾農藥廠工人發現異氰酸甲酯的儲槽壓力上升,午夜零時56分,液態異氰酸甲酯以氣態從出現漏縫的保安閥中溢出,并迅速向四周擴散。毒氣的泄漏猶如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雖然農藥廠在毒氣泄漏后幾分鐘就關閉了設備,但已有30噸毒氣化作濃重的煙霧以5千米/小時的速度迅速四處彌漫,很快就籠罩了25平方公里的地區,數百人在睡夢中就被悄然奪走了性命,幾天之內有2500多人斃命。當毒氣泄漏的消息傳開后,農藥廠附近的人們紛紛逃離家園。他們利用各種交通工具向四處奔逃,只希望能走到沒有受污染的空氣中去。很多人被毒氣弄瞎了眼睛,只能一路上摸索著前行。一些人在逃命的途中死去,尸體堆積在路旁。至1984年底,該地區有2萬多人死亡,20萬人受到波及,附近的3000頭牲畜也未能幸免于難。在僥幸逃生的受害者中,孕婦大多流產或產下死嬰,有5萬人可能永久失明或終生殘疾,余生將苦日無盡。博帕爾事件是發達國家將高污染及高危害企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的一個典型惡果。事故發生后,美印雙方就誰是主要責任者問題展開了唇槍舌劍的爭論。最后,這樁案子以美國的巨額賠款了結。其實,無論雙方怎樣爭辯,人們只要把博帕爾農藥廠的安全裝置和美國本土上類似工廠的安全裝置做一個對比,就會對此問題一目了然。美國本土的這類工廠都設有先進的電腦報警裝置,并大都遠離人口稠密區,而博帕爾農藥廠只有一般性的安全措施,周圍還有成千上萬的居民。印度博帕爾毒氣泄漏事件-有毒物質容器印度博帕爾毒氣泄漏事件-幸存者在等候治療印度博帕爾毒氣泄漏事件-同日,毒氣中失明的受害者而1995年,日本東京地鐵遭受軍事毒劑“沙林”意外襲擊;

東京地鐵沙林恐怖襲擊事件---March20,1995

12人死亡

將近1,000人住院5,500人就診

東京地鐵沙林恐怖襲擊事件事件發生后3小時才認識到是神經性毒劑恐怖襲擊692名受到毒劑污染135名救援人員受到污染20%醫療人員受到二次污染

東京地鐵沙林恐怖襲擊事件只有688名接觸者為救護車后送到醫院,其余為過路車輛或自行前往4,500名接觸者行走自如,附近的醫院在第一個小時接診了500名傷員東京市內無足夠的阿托品的抗毒藥物許多人至今仍有慢性傷后緊張綜合癥存在的問題

確定毒物緩慢醫院無防護器材組織實施群體性傷員救治方案遲緩急診室等候區通風不足醫療人員二次污染抗毒藥物儲備不足2003年2月18日發生在韓國大丘的地鐵火災,是一次人為破壞事故,當有人在地鐵列車上縱火以后,列車司機在逃離火災現場時竟然拔走機車主控鑰匙,致使整列車箱完全斷電,車門被封閉,致使大批乘客死于窒息性氣體中毒。近年來國內突發中毒事件2001年9月吉化公司中小學豆奶中毒事件;2002年2月江蘇省南京市湯山鎮特大毒鼠強中毒事件;2003年12月重慶開縣天然氣“井噴”事故導致群體硫化氫中毒事件;2005年4月河北省保定市安新縣老河頭鎮意外砷化氫中毒事件;2005年3月29日晚,一輛在京滬高速公路行駛的罐式半掛車在江蘇淮安段發生交通事故,引發車上罐裝的液氯大量泄漏,造成29人死亡,436名村民和搶救人員中毒住院治療。肇事車駕駛員、押運員在事故發生后逃離現場,失去最佳救援時機,直接導致事故后果的擴大,而死亡者中,相當一部分是在事發以后圍觀的民眾,表明公眾自身防范意識的匱乏。2、近年來國內突發化學品中毒事件的特點(1)無法預測所發生的時間、地點和化學品種類;(2)給人群造成突如其來的傷害;(3)不同化學品造成的傷害特點可以有很大不同;(4)事件發展趨勢具有高度不確定性,事件發生后個別環節的處理疏漏可能造成致命的后果;(5)信息整合異常困難,媒體報道的速度常常快于官方機構的報告,容易造成事件發展的失控;(6)醫療機構確認沒有發生化學品突發中毒事件比確認發生中毒事件難度更大,容易演變成具有廣泛社會影響的政治事件,激發相關矛盾,影響社會穩定。3、化學品突發中毒事件所造成的巨大損失令人矚目,采取哪些措施才能杜絕其發生?經過多年實踐,許多國家已經充分意識到,不管制訂如何嚴密的防范措施,只能降低化學品突發中毒事件發生的幾率,不可能徹底杜絕化學品突發中毒事件的發生。保護公眾利益,最大限度減少化學品突發中毒事件帶來的生命財產損失的唯一方法,是科學有效應對、處理化學品突發中毒事件。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從國家安全的角度,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設和完善公共衛生體系,著重建設大都市醫療反應系統。1995年美國首都華盛頓建立大都市醫療應急隊,進行相應訓練后,應對化學、生物和放射意外災害事件。1996年,為防備奧運會期間出現突發事件,在亞特蘭大市建立了相似的應急隊伍。1996年,美國大都市醫療反應系統正式立項,歸屬于美國聯邦衛生和公眾服務部。美國政府確定,突發事件管理的目的是在突發事件發生后,能迅速挽救生命,減少和防止傷害,保護財產和環境免受損害。大都市醫療反應系統采取聯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合作的方式建設。參與該系統的城市,必須在原來應急反應的基礎上,提高其醫療應對能力,具備院前、院內和公共衛生的反應能力。至2002年,美國共有122個城市參加了大都市醫療反應系統。參加大都市醫療反應系統的城市有一定的藥品、器械、血清和防護設備儲備,定位于滿足初始24小時的救治需要。24小時后,通常可以得到國家醫藥器械應急物品儲備系統的支援。4、建立應急處理體系政策依據近年來,我國政府相繼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為應對化學品突發中毒事件提供了法律依據。化學品突發中毒事件的應急處理體系應當包括預防、準備、響應和恢復四個階段,階段的劃分是相對的,彼此間有密切關聯。預防

根據政府有關政策法規,明確醫療機構在化學品突發中毒事件救治工作中應當承擔的具體職責,以及履行職責的管理體系、技術體系和物質需求方案,稱之為醫療機構應對大型突發化學品中毒事件預案。準備

落實醫療機構應對大型突發化學品中毒事件預案中的部分內容。包括防護用品、搶救藥品、器材的采購和維護;針對“預案”管理體系、不同專業技術預案技術體系的演練。響應

在發生大型突發化學品中毒事件后,按照整體應急預案的要求,啟動醫療機構應對大型突發化學品中毒事件應對預案,參與院前現場救治工作和院內救治工作。恢復

涉及醫療機構參與人員和設備的清洗消毒、物資盤點、損失評估、人員休整和健康狀況觀察、設備保養等內容。也包括社會災后重建方面的醫療需求救助。二、應急預案1、

應急預案的制定應當具有明確的專業技術特點醫療機構制訂化學品突發中毒事件的應急處理預案,不是為了有預案而制訂預案,必須根據社會整體預案中醫療機構承擔的具體職責,制訂落實方案,形成自身的工作指南。《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六十八條規定,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制訂本行政區域內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建立應急救援體系。醫療機構應對大型突發化學品中毒事件預案,是對社會整體應急救援預案的拓展與補充,其主要職責是受害者緊急現場救治與分類檢傷、受害者住院的系統醫療診斷與治療、受害者的康復與心理治療;因此需要突出醫療救治技術規范和診療特點,作為不同醫療機構參與同一起突發化學品中毒事件救治工作的技術指南,應當具有明確的專業技術特點。綜合性醫院應當針對可能發生的、不同化學品所導致的大型突發化學品中毒事件,制訂不同的專業技術應對預案。2、醫療機構應對大型突發化學品中毒事件預案的構建要點1)明確組織管理體系及其相應職責由于化學品種類繁多,不同化學品造成人體傷害特點不同,因此應對化學品突發中毒事件可能涉及醫療機構各個臨床科室和醫技科室。除了明確承擔首要救治工作的專業科室(中毒醫學科、急診科),不可能在日常工作中很具體地限定將參與救治任務的專業科室;但是應當明確組織管理體系及其相應職責。2)預案要有自身特點承擔化學品突發中毒事件的醫療機構,其所有臨床科室、醫技科室以及業務管理職能機構,都應當根據自身職能范圍制訂化學品突發中毒事件應對預案。3)共同完成中毒醫學科或急診科負責化學中毒性疾病救治主體工作,根據所處理病種的不同,醫療機構其它相關科室以聯合會診、聯合組隊、應急搶救或病例討論會的形式共同完成有關疾病診斷治療工作。醫療機構任何部門在接到重大化學品中毒突發事件信息后,應當立即負責通報給醫務處等職能部門以及相關科室主任。由中毒醫學科、急診科以及相關科室專家組成應急會診組,就突發中毒事件的性質、患者中毒程度以及涉及人數、潛在影響、救治方案和院際協調等問題提出意見和對策,同時將有關中毒突發事件的初步情況上報給衛生行政部門,在此基礎上啟動醫療機構化學品突發中毒事件的應急處理預案,開展臨床救治工作。大型化學品突發中毒事件中造成的患者人數,有可能超出一家醫療機構的醫療承受限度;大型化學品突發中毒事件的發生地點可能遠離一家醫療機構的有效服務范圍;因此承擔大型化學品突發中毒事件主體醫療工作的醫療機構,應當是行政區域內醫療救治網絡的主體,能夠迅速提供醫療救治指南,與其他醫療機構協調工作,共同完成醫療救治任務。大都市中承擔大型化學品突發中毒事件的醫療機構,應當具有一定的人員、物質儲備以及機動能力,能夠響應政府的要求,支援其他地區的大型化學品突發中毒事件醫療救治工作。三、分級與報告(一)分級1.屬特別重大突發公共事件(Ⅰ級)的化學品突發中毒事件(1)傷亡100人以上且危重人員多的;事件發生地省級人民政府或有關部門請求國家在醫療衛生救援工作上給予支持的;2.屬重大突發公共事件(Ⅱ級)的化學品突發中毒事件(1)傷亡50人以上且死亡和危重病例超過5例的;(2)跨市(地)的有嚴重人員傷亡的;(3)省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確定需要開展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的。3.屬較大突發公共事件(Ⅲ級)的化學品突發中毒事件(1)傷亡30人以上且死亡和危重病例超過3例的;(2)市(地)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確定需要開展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的。4.屬一般突發公共事件(Ⅳ級)的化學品突發中毒事件(1)傷亡10人以上且有1例以上死亡和危重病例的;(2)縣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確定需要開展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的。(二)責任報告單位和責任報告人從發生化學品中毒的事故單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報告機構、收治事故受害人員的醫療衛生單位和機構為責任報告單位。執行職務的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的醫療衛生人員、個體開業醫生為責任報告人。在發現化學品中毒造成人員傷亡或可能嚴重影響公眾健康時,報告人應當立即以最快的方式向當地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機構進行報告。(三)報告內容化學品突發中毒事件報告內容包括:發生化學品中毒事故的單位地址、時間、毒物品種、泄漏量、波及范圍、受害人數、處理情況、聯系電話等有關內容,還包括報告單位、報告人及其聯系方式等。四、現場應急處置(一)衛生部門在化學品突發中毒事件應急處置中的職責

對化學品突發中毒事件的應急處置涉及政府的多個行政和業務部門,包括: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衛生、公安、民政、質檢、環境保護、鐵路、民航、公路、海運、工商和郵政等部門。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應在同級人民政府或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指揮機構的統一領導指揮下,與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協調一致,共同應對突發公共事件,做好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醫療衛生救援工作。

衛生部門應承擔的主要職責是:對事件傷亡人員進行醫療救援;化學品毒性鑒定;對泄漏化學毒物的健康危害進行監測、評價和預防。(二)現場應急處置的主要任務(1)負責中毒現場受害人的應急救治工作;(2)對中毒現場周圍可能影響人群健康的區域進行毒物和健康損害監測;(3)調查中毒事件已造成的人群健康危害狀況;(4)預測毒物對人群可能產生的健康危害;(5)為現場應急救援人員提供醫學指導;(6)為現場相關部門提供業務支持和建議;(7)協助調查事件的發生原因;(8)提出預防類似事件再次發生的措施和建議。(三)趕赴現場前的物品準備1.現場檢測用品和儀器

一般應準備常見毒物快速檢測管、有毒氣體檢測報警儀、粉塵采樣器及濾膜、大氣采樣器及相應采樣用材(50ml或100ml氣密式玻璃注射器、50一10000ml鋁塑采氣袋和采液瓶、吸收管、活性炭管、硅膠管、擴散膜、濾料等)、溫濕度計、通風干濕表等,有條件的單位可配置傅立葉紅外氣體分析儀、便攜式氣相色譜儀等。2.應急人員自身防護用品各種級別的呼吸防護器、防護服、防護手套及防護鞋等。3.調查用表和記錄用具中毒個案調查登記表、調查結果匯總表、采樣單等、照相機、錄音機、攝像機等。4.參考資料

作業場所和環境毒物方面的監測技術規范、標準檢測方法、職業中毒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GBZ2一2002)、毒物信息庫和其他有關專業技術參考資料等。(四)現場防護要點1.防護進人存在或可能存在危險物質的場所前,一定要做好相應的個人防護。防護原則如下:(l)泄漏毒物毒性大、濃度高于立即威脅生命和健康的濃度(IDLH)或現場氧氣體積百分比濃度低于18%時,應采用便攜式氧氣呼吸器、便攜式空氣呼吸器、長管式空氣呼吸器等供氣式呼吸防護器;(2)對于泄漏環境中氧氣體積百分比濃度高于18%,毒物濃度低于立即威脅生命和健康的濃度(IDLH)時,可以采用過濾式呼吸防護器;(3)存在刺激性、腐蝕性毒物的泄漏場所,應根據毒物的理化性質、現場濃度和侵人途徑等情況選擇相應級別和種類的防護服、防護眼罩、防護面罩、防護手套和防護靴等防護裝備。2.防爆進人存在或可能存在易燃易爆物質的場所,不得使用非防爆電器,不得使用手機和對講機等。(五)事故情況初始評價通過較短時間的現場觀察,綜合已得到的信息和專業知識,初步判斷事故的泄漏物質,波及范圍,危害擴展的可能性,人員傷亡,進入現場應進行的防護等級,是否需要外界援助等。(六)泄漏物質的檢測1.檢測內容泄漏物及其泄漏后與其他物質反應所生成的有害物質,包括:(1)有害物質的種類;(2)有害物質在空氣、水和土壤中的濃度范圍。2.檢測區域

可能影響人體健康的環境,包括:(1)事故周圍居民區;(2)事故可能波及的其他鄰近區域;(3)事故現場劃定的冷區(安全區);(4)應急救援指揮部指定的其他區域。3、檢測方法在事故可能影響到的居民區設置采樣點,使用合適的檢測儀器進行現場檢測或采樣,無法在現場得到結果的,應采集足夠多的樣品(包括采集泄漏物進行留樣備檢)及時送實驗室檢測。可選用下列快速檢測方法:(1)試紙法(2)氣體速測管法—填充管型(3)水質速測管法—顯色反應型(4)便攜式分析儀器測定法

(1)試紙法氣體、蒸氣或氣溶膠有害物質半定量測定,可用于氨氣、有機磷農藥、一氧化碳、光氣、氫氰酸、硫化氫、甲醛、乙醛、二氧化氮、次氯酸、過氧化氫等的檢測。(2)氣體速測管法—填充管型。有毒氣體的定量或半定量測定,可用于一氧化碳、氨氣、氯氣、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甲醛、硫酸二甲酯、氟化氫、硫化氫、氯化氫、砷化氫、汞蒸氣、苯、甲苯、二甲苯、甲醇、乙醇、乙烯、乙炔、乙醚、汽油、光氣、氰化氫、丙烯腈、磷化氫等物質的檢測。(3)水質速測管法—顯色反應型

水中有毒物質半定量測定,根據速測管用途確定檢測物質。(4)便攜式分析儀器測定法

各類有毒物質的定量或半定量測定,根據儀器用途和性能確定檢測相應物質。4、評價標準定量測定時,以短時間接觸容許濃度(PC—STEL)或最高容許濃度(MAC)為評價依據。(七)現場應急處置中的重要措施1.疏散與隔離2.切斷電源并消除火源3.保護應急人員4.泄漏控制5.調查報告1.疏散與隔離發生化學品泄漏后,應立即疏散現場的無關人員,隔離毒物污染區。如果是易燃易爆物的大量泄漏,應立即報警,請求消防專業人員救援,并由應急救援指揮機構決定周圍居民的疏散范圍和疏散方向。影響環境污染區的確定一般由環保部門根據現場毒物測定情況結合氣象條件確定。由公安部門實施隔離和警戒。2.切斷電源并消除火源事故發生后應立即切斷電源并消除火源。如果泄漏物屬于易燃易爆物質,要對整個毒物泄漏區域內控制電源和禁止各種火源。包括禁止使用非防爆電器,禁止使用手機和對講機等。3.保護應急人員按下列原則對應急人員進行保護:(1)進人化學品泄漏現場進行應急處置的各類人員均必須接受過專門的業務培訓和訓練,應對泄漏物的化學性質和反應特性有充分的了解;(2)在進人現場之前,應針對泄漏物質的理化性質,采取有效的個人防護。穿(佩)戴防護裝備前,應認真對防護裝備進行安全性能檢查,特別是要有專人對呼吸器的壓力參數及閥門等進行檢查;(3)應當詳細記錄進入、撤出泄漏現場的人員姓名和時間,緊急撤離時應進行點名;(4)要有監護人,嚴禁單獨行動;(5)要始終在高處和上風向進行操作;(6)對執行關閉閥門、堵塞泄漏點任務或其他危險作業的人員應使用噴霧或開花水流進行掩護;(7)現場應準備特效解毒劑和其他急救醫藥用品,并有醫護人員待命;(8)對中毒的人員應從上風方向搶救或引導撤出。4.泄漏控制(1)對小容器泄漏,可將泄漏部位轉向上,移至安全區域,然后采取轉移物料、釘木楔、注射密封膠等方法處理。(2)對大容器泄漏,一般是邊將物料轉移至安全容器,邊采取適當的方法堵漏。(3)對鋼瓶泄漏,必須由專業人員處理,將鋼瓶移至安全區域再進行處置。如果泄漏發生在接頭、閥門、減壓裝置等附件處,應使用專用工具消除。如果泄漏發生在液位以下,應改變鋼瓶位置,使鋼瓶內只泄出氣體,同時,冷卻鋼瓶減壓。操作時要注意鋼瓶內壓,預防開裂和爆炸。(4)對生產使用過程中的泄漏,應立即采用關閉相關閥門,切斷與之相連的設備、管線或改變工藝流程等方法控制泄漏。條件允許時,在專家和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可用關閥斷料、開閥導流、排料泄壓、火炬放空、緊急停車等方法和措施來控制泄漏。(5)對有害氣體可用噴水霧的方法吸收和降低其在大氣中的濃度。在現場,可用消防車、灑水車從上風方向噴射開花或噴霧水流對泄漏氣體進行稀釋、驅散;如能同時進行有組織地通風則效果更好。(6)對陸地上的液體泄漏物,可用修筑圍堤、挖掘溝槽的方法進行收容。為防止泄漏物滲入土壤和地下水中,可使用土壤密封劑。(7)對水體泄漏物,可用修筑水壩的方法,控制小河流上的泄漏物;如泄漏物為不溶性沉塊,可挖掘溝槽控制;如泄漏物為不溶性漂浮物,可用表面水柵阻攔,再用撇取設備撇取;如泄漏物具有可溶性或沉降性,可用密封水柵來收容。(8)對揮發性強的泄漏物,可使用泡沫或其他漂浮物覆蓋,或用二氧化碳、液氮和濕冰等冷凍劑低溫冷卻。(9)對陸地上限制住的液體泄漏物、水中的固體和液體泄漏物,可用抽取的方法清除。(10)對陸地上的泄漏物(包括水中的某些有機物),可用活性炭、天然有機吸附劑、天然無機吸附劑或合成吸附劑等進行吸附;還可視情況用水泥、凝膠、石灰等固化劑使其轉化成穩定形式。(11)對酸性和堿性泄漏物,可用中和法處理。(12)泄漏控制時的注意事項,當泄漏無法控制,或已在泄漏處發生了燃燒且無法滅火,或泄漏場所已經發生了爆炸且存在繼續爆炸的可能時,不要貿然進行泄漏控制。5.調查報告現場應急處置結束后,應對本起事件的發生、發展、處置、后果等進行全面地分析和評價,以書面形式向同級衛生行政部門和上級業務主管部門進行最終報告。內容包括:(1)事故概況(包括事故時間、發生單位及地址、毒物性質、傷亡、損失概括和事故級別);(2)事故經過(事故發生過程描述);(3)事故原因(直接和間接原因分析);(4)事故處理(疏散、隔離、堵漏、泄漏物處理、檢測及其他現場控制措施等,應對本部門的人員出動及完成任務情況進行簡要表述);(5)事故后果(包括波及范圍、人員損傷、經濟損失、環境影響程度等);(6)現況和后續措施(處置后基本情況、對殘留毒物的處理、污染區洗消、事故后監測等);(7)受害人處置及轉歸;(8)事故評價及經驗教訓;(9)防范事故再次發生所應采取的改進措施的意見。五、常見化學品突發中毒的毒物種類

和主要臨床表現(一)種類1.窒息性氣體2.刺激性氣體3.金屬、類金屬及其化合物4.有機化合物5.農藥1.窒息性氣體

包括單純性窒息性氣體和化學性窒息氣體。單純性窒息性氣體包括氮、氫、乙炔、甲烷、乙烷、丙烷、丁烷、氦、氖、氬和二氧化碳。最常見的化學性窒息氣體有:一氧化碳、氰化物和硫化氫等。2.刺激性氣體

刺激性氣體種類甚多,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酸,如硫酸、鹽酸、硝酸、鉻酸;成酸氧化物,如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二氧化氮;成酸氫化物,如氟化氫、氯化氫、嗅化氫;鹵族元素,如氟、氯、澳、碘;無機氯化物,如光氣、二氯亞砜、三氯化磷、三氯化硼、三氯氧磷、三氯化砷、三氯化銻、四氯化硅;鹵烴,如嗅甲烷、氯化苦;酯類,如硫酸二甲酯、二異氰酸甲苯酯、甲酸甲酯;醚類,如氯甲基甲醚;醛類,如甲醛、乙醛、丙烯醛;有機氧化物,如環氧氯丙烷;成堿氫化物,如氨;強氧化劑,如臭氧;金屬化合物,如氧化鎘、羧基鎳、硒化氫。除上述后三項外,其余化合物的刺激作用都與其成酸性有關。刺激性氣體的種類雖然很多,但常見者有氯、氨、氮氧化物、光氣、氟化氫、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等。3.金屬、類金屬及其化合物主要包括鉛及其化合物、四乙基鉛、鋅及其化合物、汞及其化合物、鉻及其化合物、砷化合物、磷及其化合物等。4.有機化合物常見的有:脂肪烴類化合物,如丙烷、丁烷、正乙烷、乙烯、丙烯、丁烯、天然氣、石油醚、汽油、煤油、潤滑油、環乙烷、環戊二烯、松節油;芳香烴類化合物,如苯酚、甲酚、五氯酚、二硝基酚、甲醇、乙醇、乙二醇、異丙醇、2-氯乙醇、氯丙醇、丙酮、環己酮、異己酮、甲醚、乙醚、異丙醚、甲醛、乙醛、丙烯醛、糠醛等;氨基及硝基烴化合物,如丙胺、丁胺、乙二胺、硝基甲烷、2-硝基丙烷、苯胺、硝基苯、硝基甲苯等;腈類化合物,乙腈、丙腈、丙烯腈、丙二腈、異氰酸甲酯、硫氰酸酯類、異硫氰酸酯類;雜環類化合物,如吡啶、甲基吡啶、氯吡啶、煙堿、呋喃等。5.農藥殺蟲劑,如有機磷類、氨基甲酰酯類、擬除蟲菊酯類、沙蠶毒類、有機氯類殺蟲劑等;殺鼠劑,如氟乙酰胺、毒鼠強等;除草劑,如百草枯等。(二)主要臨床表現1.刺激性氣體中毒

此類氣體對人體毒性作用主要表現為呼吸道局部癥狀,如果接觸濃度高、時間長,則出現全身性中毒癥狀,如昏迷、抽搐。按刺激性氣體的化學特性可分為:高水溶性刺激性氣體,有氯氣、氨氣、二氧化硫等,這類毒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在眼和上呼吸道的潮濕組織表面很快溶解,形成酸或堿類物質,產生速發的、強烈的刺激作用,臨床表現主要為刺激癥狀,如大量吸人出現肺水腫時常無潛伏期;低水溶性刺激性氣體,如氮氧化物、光氣、硫酸二甲酯、羧基鎳等,因溶解度小,對上呼吸道的刺激作用弱,氣體吸入量就相對增多且易進人呼吸道深部,因而引起中毒性肺炎、肺水腫的可能性大,發病有一定的潛伏期,潛伏期隨吸入毒物的量、毒物濃度及接觸時間增加而縮短,但與溶解度成反比。液態揮發性刺激性毒物如氫氟酸、鹽酸、硝酸等直接接觸皮膚,可發生灼傷。2.窒息性氣體中毒

主要致病環節是引起機體缺氧,腦對缺氧最為敏感,中毒后出現注意力不集中、頭暈、頭痛、乏力、煩躁不安、嗜睡,嚴重者昏迷、抽搐,常伴有噴射性嘔吐、視乳頭水腫等顱內壓升高的表現。在濃度高的化學性窒息氣體(如硫化氫、氰化氫)環境中,中毒患者可發生“電擊式”死亡。3.金屬和類金屬及其化合物中毒鉛及其化合物四乙基鉛汞及其化合物鉻及其化合物砷及其化合物磷及其化合物其他如鋅、銅、錳等氧化物鉛及其化合物急性中毒少見,表現為陣發性腹絞痛、惡心、嘔吐、便秘或腹瀉、口腔中常有金屬味,嚴重者發生中毒性腦病,出現嗜睡、譫妄,運動失調,甚至昏迷、抽搐。四乙基鉛是毒性很強的親神經毒物,主要經呼吸道進人體內,潛伏期為數小時至數天,有的甚至達3個月,初期表現為失眠、健忘、多夢、頭痛、頭暈、惡心、嘔吐、多汗、手抖等,重癥患者常迅速出現精神癥狀,如幻覺、胡言亂語、躁動不安、哭鬧打人,甚至譫妄、昏迷、抽搐。部分病人可出現體溫、脈搏、血壓偏低的“三低”征。汞及其化合物中毒主要是由于短時間內大量吸人高濃度蒸氣引起。主要表現為間質性肺炎與細支氣管炎,吸人濃度高與時間長者病情重。患者發熱、胸悶、氣急、咳嗽、多痰、肺部聽診呼吸音粗糙及濕鑼音等。血白細胞增高。X線胸片可見肺部出現密度較高云霧狀模糊陰影。此外,有腎損害與口腔炎,出現少尿、蛋白尿、管型尿、流涎、齒齦腫痛、滲血等。鉻及其化合物粉塵或煙霧吸入中毒后,可引起急性呼吸道刺激癥狀,有些患者出現鼻出血、聲音嘶啞或過敏性哮喘。

砷及其化合物急性中毒多為經口中毒引起,吸入中毒少見。吸入中毒主要表現為呼吸道和神經系統癥狀,胃腸道癥狀輕且出現晚。砷化氫以急性中毒為主,吸入后有數小時至2天的潛伏期,爾后出現以溶血為主的臨床表現。表現為頭暈、頭痛、乏力、惡心、嘔吐、關節及腰部酸痛,可有畏寒、發熱、鞏膜黃染,尿呈深褐色至醬油色,嚴重者發生急性腎功能衰竭。磷及其化合物(包括磷化氫)吸入中毒后,立即出現咳嗽、咳痰、胸悶等呼吸道刺激癥狀,還可有頭暈、頭痛、乏力、嘔吐等,重者于2—3天后出現黃疽、肝腫大,甚至肺水腫、昏迷、急性肝功能衰竭和腎功能衰竭。有些金屬如鋅、銅、銻、錳、鎂等氧化物的煙霧被吸人后,經一定時間的潛伏期(一般1—4小時)可出現“金屬煙塵熱”,表現為寒戰、發熱,達38—39℃或更高,常伴有頭痛、頭暈、耳鳴、肌肉關節酸痛等癥狀,持續一般不超過24小時。4.有機溶劑及其他有機化合物

此類有機化合物急性吸人中毒主要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出現頭暈、頭痛、惡心、嘔吐、步態不穩、共濟失調,嚴重者可意識不清、昏迷、抽搐、澹妄。有些有機化合物對皮膚粘膜有刺激作用。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可引起高鐵血紅蛋白癥和溶血,某些鹵代烴化合物和硝基化合物對肝臟有明顯損害5.農藥中毒

有機磷類殺蟲劑吸入中毒潛伏期短,皮膚吸收潛伏期可達數小時,主要癥狀為頭痛、頭暈、惡心、嘔吐、多汗、流涎、瞳孔縮小、肌束震顫、心動過緩,嚴重者出現肺水腫、昏迷、抽搐等。氨基甲酸酯類殺蟲劑臨床表現與有機磷殺蟲劑類似,但潛伏期較短,病情恢復較快。毒鼠強、氟乙酰胺中毒常表現為頭痛胸悶、心悸、惡心、嘔吐、煩躁等癥狀,嚴重者出現意識喪失、全身抽搐、大小便失禁等類似癲癇大發作的表現。部分患者可有心肌及肝損害。六、醫療救治(一)院前醫療救治原則(二)院內醫療救治(三)心理咨詢與治療(四)醫療救治中的物質準備與后勤保障(一)院前醫療救治原則1.迅速脫離危險現場2.及時消除污染3.保持呼吸道通暢4.盡快排出或中和已吸收入體內的毒物5.對癥和支持治療6.檢傷和分類處置1.迅速脫離危險現場

將患者迅速搬移到空氣新鮮場所。密切觀察患者呼吸、脈搏、血壓、體溫等生命體征及意識、瞳孔變化。

2.及時消除污染

脫去患者被污染的衣物,用流動清水及時沖洗污染的皮膚,對于可能引起化學性燒傷或能經皮膚吸收的毒物更要充分沖洗,時間一般不少于20分鐘,并考慮選擇適當中和劑中和處理;眼睛有毒物濺人或引起灼傷時要優先迅速沖洗。3.保護呼吸道通暢4.盡快排出或中和已吸收入體內的毒物

通過輸液、利尿和使用解毒劑等方法加速清除已吸收人體內的毒物。5.對癥和支持治療保護重要器官功能,維持酸堿平衡,糾正水電解質紊亂,防治繼發感染以及并發癥和后遺癥等。6.檢傷和分類處置如果現場的受害者眾多,一定要對病人進行檢傷和分類,然后按先救命后治傷(病)、先重后輕、先排險后施救、先救活人后處置尸體的原則進行病人的處置。進入現場隔離區的醫護人員,必須達到化學事故個體防護用品的配備等級要求,針對周圍環境中的氣體與液體化學品提供有效保護。配備合格防護設備的醫護人員和其他參與搶救的人員,從上風向小心進入事發現場救治中毒患者。為確保事發現場人員的安全,應當根據事故狀況建立隔離區,保證無防護人員在危險范圍之外,保證足夠的場地空間用于物資調動和人員救治。對于受到化學品傷害的人員,應當盡快使其離開事發現場,終止毒物繼續吸收。對于受到污染的人員,應當盡快進行徹底清洗。現場檢傷需要根據不同化學品中毒診斷標準、患者相應臨床表現判定。在發生突發化學品急性中毒事件時,應當由醫務人員對中毒患者進行病情初步評估,優先搶救病情危重患者。重度中毒患者,在軀體明顯部位固定紅色標記,表示需要立即處理。中度中毒患者,在軀體明顯部位固定黃色標記,表示需要盡快處理。輕度中毒患者,在軀體明顯部位固定綠色標記,表示患者目前可能受到輕微傷害。死亡患者,軀體明顯部位固定黑色標記。(二)院內醫療救治院內醫療救治包括診斷與治療的實施。正確的臨床診斷是指導治療的重要基礎;由于突發化學品中毒事件的突如其來,涉及人員多,病情嚴重程度不一且容易伴隨心理因素影響,正確評價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并非易事。必須由有經驗的臨床醫師,結合患者化學品接觸情況、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結果等資料綜合判定。醫療機構在處理突發化學品中毒事件時必須進入應急狀態,動用可利用醫療資源,成立醫療專家組,提出診療方案,動員所有專業科室,在行政領導和職能部門指揮下負責全院醫療救治工作,必要時還要整合社會醫療資源救助患者。(三)心理咨詢與治療近年來我國所發生的突發化學品中毒事件,甚至是疑似突發化學品中毒事件,有超出醫療服務領域,演變成為社會公眾事件的趨勢,其參與因素涉及公眾綜合素質、各方面的心理誘導、媒體導向、利益驅動等,成因非常復雜。由于涉及面廣,影響到社會安定、醫療機構和政府的日常工作狀況。患者及其家屬提出的問題在醫學上沒有懸念,但是溝通、相互理解極其困難,呈現出不應有的復雜局面。作為處理突發化學品中毒事件的醫務工作者,對于公共衛生事件的發展趨勢必須有所認識,其重要的責任是早期將心理咨詢與治療融入醫療救治過程。醫務工作者應當認識到,普通公眾不具備醫學常識,作為突發化學品中毒事件的受害者對于預后以及醫療保障會有疑慮。應當充分認識到,在突發化學品中毒事件中,受害者的心理狀況通常極端脆弱,因此醫務工作者告知受害者相關信息時應當注意以下要點:緊急情況下你的信息應當(1)簡單:受害人不是擇期接受治療的患者,難以接受復雜的信息;(2)及時:受害人希望信息是“第一時間的”;(3)準確:受害人不希望得到的信息有一點差別,所以直接給出信息;(4)可信性:情感溝通和開誠布公是可信性的關鍵;(5)一致性:信息的細微變化都會引起不安。通過細致周到的服務,盡可能讓患者對相應化學品的作用特點、應對措施和預后有先入為主的了解,醫務人員有意無意的誤導對于患者的心理影響或許是不可逆的。避免突發化學品中毒事件演變成為社會公眾上訪事件,政府的正確作為以及相關醫療衛生機構取得診斷治療方面的共識很重要,必要時心理咨詢醫師應當早期介入中毒救治工作。(四)醫療救治中的物質準備與后勤保障

在發生突發化學品中毒事件時,信息的及時傳遞、有條不紊的現場組織處理和充分的救治能力,對于控制、減少突發化學品中毒事件造成的生命財產損失致關重要。但是,如果物資與設備的保障不能及時到位,有效的處理與救治就是一句空話。(1)設備器材的需求應對突發化學品中毒事件,首先需要考慮院前急救和院內急救人數劇增的需求,可能與醫院日常醫療工作有所不同。人工器械在院前急救和醫院急診搶救人數劇增的情況下,醫院原先的設備可能無法滿足救治需要,簡易球囊呼吸器、麻醉咽喉鏡、麻醉插管、手動負壓吸引器等的供應、使用情況,關系到整體事件的救治效果。突發事件的救治,我們可能面對幾十名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