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3 傳輸線理論和Smith圓圖_第1頁
chapter3 傳輸線理論和Smith圓圖_第2頁
chapter3 傳輸線理論和Smith圓圖_第3頁
chapter3 傳輸線理論和Smith圓圖_第4頁
chapter3 傳輸線理論和Smith圓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章傳輸線和Smith圓圖第三章傳輸線和Smith圓圖3.1傳輸線基礎3.2無耗傳輸線基本特性3.3終端接不同負載的傳輸線3.4信號源和有載傳輸線3.5Smith圓圖3.1.1常用傳輸線種類1.雙線傳輸線2.同軸線3.微帶傳輸線常用傳輸線種類傳輸線是用來傳輸電磁能量的裝置,用來連接信號源和負載。具體傳輸線的種類是很多的,按其傳輸的電磁波的特性劃分,則可分為TEM波(橫電磁波)傳輸線,TE波(橫電波)和TM波(橫磁波)傳輸線。在射頻電路設計應用中主要使用TEM模式傳輸線,如雙導線、同軸線、帶狀線和微帶線等,它們都屬于雙導體傳輸系統。TE波和TM波傳輸線,如矩形、圓形、脊形和橢圓形波導等,它們是由空心金屬管構成的,屬于單導體傳輸系統。主要用在微波電路中。1.雙線傳輸線雙線傳輸線的結構

雙線傳輸線是一個開放的系統隨著工作頻率的升高,會向外輻射更多的電磁能量,也更易受到外界電磁信號的干擾,所以不適合傳播頻率很高的電磁波。為了減小電磁能量的輻射和降低外界的電磁干擾,可以將雙線絞合在一起,這就是通常所說的雙絞線。平行雙導線傳輸線的幾何形狀和場分布為了減少雙線傳輸線電磁能量的輻射,可以在兩個導體周圍添加高介電常數的介質,將電磁場集中在導體附近雙線傳輸線應用:電子設備的電源線;幾百兆赫茲的電視天線饋線;100Mbps局域網的網線;固定電話使用的電話線;計算機的USB延長線;

2同軸線

傳輸線更通用的例子是同軸線。同軸線是一種典型的雙導體傳輸系統,它由內、外同軸的兩導體柱構成,中間為低損耗支撐介質。

同軸線通常外導體接地,電磁場被限制在內導體和外導體之間,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傳輸線的電磁輻射,也屏蔽了外界電磁場的干擾。同軸線的應用:射頻信號源、射頻功率計、頻譜分析儀、和網絡分析儀等射頻設備的連接裝置;有線電視網、衛星地面接收站和一些高速局域網也用同軸電纜進行連接

硬同軸線是以圓柱形銅棒作內導體,同心的銅管作外導體,內、外導體間用介質支撐,這種同軸線也稱為同軸波導。

軟同軸線的內導體一般采用多股銅絲,外導體是銅絲網,在內、外導體間用介質填充,外導體網外有一層橡膠保護殼,這種同軸線又稱為同軸電纜。同軸線分為硬、軟兩種結構。3.微帶傳輸線微帶傳輸線特點:結構簡單,輕巧,易于連接器件,價格低,便于集成。在射頻通信電路中應用最為廣泛。基于微帶傳輸線的結構可以在印刷線路板上構造無源電抗元件。通過合理的設計,利用微帶傳輸線可以實現射頻濾波電路。微帶傳輸線在射頻電路中是一種非常實用的結構。雙層微帶結構的缺點是存在輻射損耗和微帶線間的干擾。可以采用三層微帶線結構來降低輻射損耗和干擾。金屬導帶被夾在兩層金屬板之間,限制電磁場集中在兩層接地金屬板之間,防止了微帶線的電磁輻射。傳輸線理論研究傳輸線上所傳輸電磁波的特性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場”的分析方法,即從麥氏方程組出發,解特定邊界條件下的電磁場波動方程,求得場量(E和H)隨時間和空間的變化規律,由此來分析電磁波的傳輸特性;一種是“路”的分析方法,它將傳輸線作為分布參數來處理,得到傳輸線路的等效電路,然后由等效電路根據基爾霍夫定律導出傳輸線方程。再解傳輸線方程,求得線上電壓和電流隨時間和空間的變化規律,最后由此規律來分析電壓和電流的傳輸特性。這種路的分析方法,稱為傳輸線理論。分布參數電路

一個長度為l的雙導線將源阻抗為RG的電壓源VG和負載電阻RL連接的簡單電路,假定導線的電阻可忽略,當連接源和負載的導線上不存在電壓的空間變化時,如低頻電路情況,才能用基爾霍夫電壓定律:

當頻率高到必須考慮電壓和電流的空間特性時,基爾霍夫定律不能直接應用。這時,我們可以把該線再細分為小的線元(在數學上稱為無限小長度),在該小線元上假定電壓和電流保持恒定值。分布參數電路分析方法分布參數電路分析方法:

將傳輸線分為無限多個無窮小尺寸的集總參數單元路,每個單元電路由單位長度電阻、電感、電容和電導組成。然后根據基爾霍夫定律導出傳輸線方程。從傳輸線方程的解進而研究波沿給定傳輸線傳播的全部特性。3.1.2傳輸線等效電路傳輸線傳輸高頻信號時會出現以下分布參數效應:電流流過導線使導線發熱,表明導線本身有分布電阻;雙導線之間絕緣不完善而出現漏電流,表明導線之間處處有分布電導;導線之間有電壓,導線間便有電場,表明導線之間有分布電容效應;導線中通過電流時周圍出現磁場,表明導線上有分布電感效應。3.1.3傳輸線方程單元電路分析如果傳輸線分布參數和幾何尺寸不隨位置變化,則為均勻傳輸線3.1.3傳輸線方程傳輸線方程(1)(2)其中3.1.3傳輸線方程(4)(5)

傳輸線上電壓和電流是以波的形式傳播的,任一點的電壓或電流均由兩部分疊加而成:一是沿-z方向傳播的衰減行波:二是沿+z方向傳播的衰減行波。即正向傳輸波和反向傳輸波的疊加。3.1.4特征阻抗的定義(4)式代入(1)得:比較(5)式和(6)得:(6)3.1.4特征阻抗的定義

所謂特性阻抗Z0是指傳輸線上入射波電壓V+

和入射波電流I+之比,或反射波電壓V-和反射波電流I-之比的負值。即:

可見特性阻抗Z0通常是個復數,除了與工作頻率有關之外,它還取決于傳輸線自身分布參數,而與負載和信號大小無關,故稱為特性阻抗。這里值得注意的是Z0不是普通電路意義上的阻抗,它的定義是以正向和反向行進的電壓和電流波為基礎的,而用于常規電路的阻抗,是用總的電壓和電流表示的。無耗傳輸線的特性阻抗

對于無耗傳輸線(R=G=0),特性阻抗為:無耗傳輸線此時特性阻抗Z0為實數,且與頻率無關。頻率很高的情況下,當傳輸線上的電阻小小于感抗、電導小小于容納時,一般可視為無損耗傳輸線,此時的特性阻抗是一個純電阻,其數值與信號的頻率無關。

幾種雙導線傳輸線的分布參數可通過使用靜態場的分析方法得到三種典型傳輸線的特征阻抗平行雙線傳輸線的特征阻抗同軸線的特征阻抗常用同軸線的特征阻抗有50歐姆和75歐姆兩種。使用相同的材料設計同軸線,特征阻抗為75歐姆的同軸線具有最小的損耗,特征阻抗為50歐姆的同軸線,兼顧了最大傳輸功率和最小損耗的要求,一般射頻電路通常選用50歐姆作為標準阻抗。3.微帶線的特征阻抗微帶線的特征阻抗計算 微帶線橫截面的結構如下圖所示。相關設計參數如下:

金屬導帶厚度:t金屬導帶寬度:w

介質基板厚度:h介質基板相對介電常數:

微帶線的橫截面結構示意圖微帶線的等效相對介電常數概念εeff公式中用到的等效相對介電常數,其物理含義為:如果使用相對介電常數為的均勻介質,代替原來微帶線周圍的空氣(相對介電常數為1)和介質基板(相對介電常數為),微帶傳輸線的特征阻抗能夠維持不變微帶線等效相對介電常數計算公式計算公式微帶線特征阻抗計算公式當u≤1時,Z0√εeff

的誤差不大于0.01%

當u≤1000時,Z0√εeff

的誤差不大于0.03%微帶線特征阻抗與介質基板參數的關系微帶傳輸線特征阻抗Z0與W/h的關系微帶傳輸線特征阻抗Z0與er的關系微帶線的工程設計方法 由上述綜合公式和分析公式可以看出:計算公式極為復雜。每一個電路的設計都使用一次這些公式是不現實的。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使得這一過程變得相當簡單。微帶線設計問題的實質就是求給定介質基板情況下阻抗與導帶寬度的對應關系。目前使用的方法主要有:

早期微波工作者針對不同介質基板,計算出了物理結構參數與電性能參數之間的對應關系,建立了詳細的數據表格。這種表格的用法步驟是:①按相對介電常數選表格;②查阻抗值、寬高比W/h、有效介電常數εeff三者的對應關系,只要已知一個值,其他兩個就可查出;③計算,通常h已知,則W可得,由εeff求出波的波長,進而求出微帶線長度。微帶線的工程設計方法之一查表法微帶線特性阻抗Z0和相對等效介電常數與尺寸的關系

許多公司已開發出了很好的計算微帶電路的軟件。如AWR的MicrowaveOffice,輸入微帶的物理參數和拓撲結構,就能很快得到微帶線的電性能參數,并可調整或優化微帶線的物理參數。

微帶線的工程設計方法之二使用現有軟件法微帶線的工程設計方法之二

使用現有軟件法3.2無耗傳輸線的基本特性3.2.1傳輸特性3.2.2傳輸線阻抗特性3.2.3反射特性3.2.1傳輸特性1.相位常數2.相速度3.相波長4.無耗傳輸線上的電壓和電流的分布3.2.1傳輸特性1.相位常數:表示單位長度上的相位變化相位常數無耗傳輸傳播常數的虛部β表示沿波傳播方向每行進一個單位長度,波在相位上滯后的弧度數,因此稱β為相移常數。3.2.1傳輸特性2.相速度:相速度指等相位面移動的速度

傳輸線上正向傳輸波和反向傳輸波,以相同的相速度沿相反的方向前進3.2.1傳輸特性3.相波長

傳輸線上行波在一個時間周期內等相位面沿傳輸線移動的距離。即:

亦指同一個時刻傳輸線上電磁波相位相差為2時的距離3.2.1傳輸特性4.無耗傳輸線上的電壓和電流的分布4.無耗傳輸線上的電壓和電流的分布取Z’=0作為參考點3.2.1傳輸特性傳輸線上電壓和電流的時域表達式3.2.2傳輸線阻抗特性以傳輸線負載端作為坐標原點3.2.2傳輸線阻抗特性傳輸線輸入阻抗傳輸線輸入導納

如圖所示的傳輸線,其終端接負載阻抗ZL時,則距終端為l處向負載看去的輸入阻抗定義為該點的電壓V(l)與電流I(l)之比,并用Zin(l)表示。即

在射頻電路設計中,幾種特殊長度的傳輸線由于呈現出不同的特性阻抗而非常有用:λ/8傳輸線阻抗特性λ/4傳輸線阻抗特性λ/2傳輸線阻抗特性距傳輸線終端λ/8處的輸入阻抗為:當λ/8傳輸線終端開路(ZL=),Zin=-jZ0,成容性。當λ/8傳輸線終端短路(ZL=0),Zin=jZ0,成感性。λ/8傳輸線阻抗特性距傳輸線終端λ/4處的輸入阻抗為:λ/4傳輸線可以實現阻抗匹配。當λ/4傳輸線終端開路(ZL=),Zin=0;當λ/4傳輸線終端短路(ZL=0),Zin=。λ/4傳輸線阻抗特性距傳輸線終端λ/2處的輸入阻抗為:負載阻抗ZL在傳輸線上每隔λ/2將重現一次。λ/2傳輸線阻抗特性3.2.3反射特性定義電壓反射系數G(z)為該點的反射波電壓Vref和入射波電壓Vinc之比,3.2.3反射特性負載的電壓反射系數為:傳輸線上任一點的輸入阻抗與電壓反射系數的關系為:3.2.3反射特性2.駐波系數駐波系數VSWR定義為傳輸線上電壓(或電流)的最大模值與最小模值之比3.電壓駐波比與反射系數之間的關系3.2.3反射特性3.3終端接不同負載的傳輸線3.3.1終端接匹配負載3.3.2純駐波工作狀態3.3.1終端接匹配負載傳輸線上任一點的阻抗為:例3-4特征阻抗為的無耗傳輸線,終端連接負載。已知傳輸線上的駐波系數為VSWR=2,終端處反射波沒有相移。試求負載應該并聯還是串聯一阻抗才能使傳輸線處于行波狀態,并確定阻抗的值。3.3.2純駐波工作狀態1.終端短路S.C.2.終端開路O.C.3.3.2純駐波工作狀態1.終端短路S.C.3.3.2純駐波工作狀態1.終端短路S.C.圖2―4―2由圖可見,瞬時電壓或電流在某個固定位置上隨時間t作正弦或余弦變化,而在某一個時刻t時隨距離z作余弦或正弦變化。在離終端距離z′=λ/4的奇數倍處,電壓振幅值永遠最大,電流振幅值永遠為零,稱為電壓的波腹點和電流的波節點;而在z′=λ/2的整數倍處,電壓為波節點和電流為波腹點。

3.3.2純駐波工作狀態2.終端開路圖2―4―3

由圖可見終端為電壓波腹點、電流波節點,阻抗為無窮大。和終端短路的情況相比,可以得到這樣一個結論:只要將終端短路的傳輸線上電壓、電流及阻抗分布從終端開始去掉λ/4線長,余下線上的分布即為終端開路的傳輸線上沿線電壓、電流及阻抗分布。這就啟發我們將終端短路(或終端開路)的傳輸線上電壓、電流及阻抗分布自終端起去掉小于λ/4線長,即可得到終接純感抗(或純容抗)負載時的沿線電壓、電流及阻抗分布。3.3.2純駐波工作狀態例3-4特征阻抗為的無耗傳輸線,終端連接未知負載。測量得到傳輸線上的駐波系數為VSWR=2,一個電壓模值的最小值出現在距離負載處。試求:(1)終端負載的電壓反射系數;2)終端負載阻抗3.4信號源和有載傳輸線研究目的?3.4信號源和有載傳輸線3.4信號源和有載傳輸線3.4信號源和有載傳輸線GL=0,負載沒有反射(ZL=Z0)GS=0,信號源沒有反射(ZG=Z0)GS=GL=0,信號源和負載都沒反射(ZG=ZL=Z0)3.5Smith圓圖3.5.1Smith圓圖的構成1.阻抗圓圖2.導納圓圖3.5.2Smith圓圖的應用1.傳輸線阻抗變換2.終端開路和短路傳輸線的阻抗反射系數圓圖若已知終端反射系數則距終端z處的反射系數為線上移動的距離與轉動的角度之間的關系為等反射系數圓

反射系數圓圖反射系數圓圖向電源是反射系數的負角方向;反之,向負載是反射系數的正角方向。3.5Smith圓圖電長度 l/l (無量綱)Smith圓圖上的弧線歸一化阻抗 Z/Z0 (無量綱)

Smith圓圖計算阻抗等電阻圓圖等電阻圓等電阻圓圖等電抗圓等電抗圓圖等電抗圓圖將等電阻圓和等電抗圓繪制在同一張圖上,即得到阻抗圓圖。

等阻抗圓圖Smith圓圖的特點阻抗圓圖具有如下幾個特點:

(1)圓圖上有三個特殊點:短路點,其坐標為(-1,0)。此處對應于;開路點,其坐標為(1,0)。此處對應于;

匹配(O點),其坐標為(0,0)。此處對應于

(2)圓圖上有三條特殊線:圓圖上實軸的軌跡,其中正實半軸為電壓波腹點的軌跡,線上的值即為駐波比的讀數;負實半軸為電壓波節點的軌跡,線上的R值即為行波系數K的讀數;最外面的單位圓為R=0的純電抗軌跡,即為的全反射系數圓的軌跡。

(3)圓上有兩個特殊面:圓圖實軸以上的上半平面(即)是感性阻抗的軌跡;實軸以下的下半平面(即)是容性阻抗的軌跡。

等阻抗圓圖的特點(4)圓圖上有兩個旋轉方向:在傳輸線上A點向負載方向移動時,則在圓圖上由A點沿等反射系數圓逆時針方向旋轉;反之,在傳輸線上A點向波源方向移動時,則在圓圖上由A點沿等反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