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經濟學專業導論劉文革liuwenge1966@126.com定義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社會在各個發展階段上的各種經濟活動和各種相應的經濟關系及其運行、發展的規律的學科。經濟學核心思想是物質稀缺性和有效利用資源。經濟的含義經、濟二字最早見諸我國古代典籍《周易》,把“經濟”連起來使用最初見于隋代王通的《文中子·禮樂篇》中,書中有“經濟之道”的用語。但我國古代典籍中的“經濟”一詞是指“經國濟民”或“經邦濟世”,即治理國家、拯救貧民的意思,與現代語言中的“經濟”一詞的含義有所不同。我國對“經濟”一詞的現代用法是20世紀初引自日本。日本從19世紀下半葉開始大量翻譯、介紹西方學術著作,曾移植我國古籍中的“經濟”一詞來譯economy這個英語詞匯。經濟學家給出定義:經濟學研究的是一個社會如何利用稀缺的資源生產有價值的商品,并將他們在不同的個體之間進行分配。——保羅·薩繆爾森《經濟學》商務印刷社,2013:4-5。經濟學是一門研究財富的學問,同時也是一門研究人的學問。
——馬歇爾《經濟學原理》華夏出版社,2005-01:25-26。經濟學起源希臘色諾芬、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早期經濟學,經過亞當·斯密、馬克思、凱恩斯等經濟學家的發展,經濟學衍生出了演化證券學、行為經濟學等交叉邊緣學科。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經濟學研究和應用受到國家和民眾的關注越來越高,理論體系和應用不斷完善和發展。經濟學起源在西方文獻中,最先使用“經濟”一詞的是古希臘的色諾芬(約公元前430—前354年)。在他所著的《經濟論》中,把奴隸主階級對奴隸生產活動的組織和管理首次用“Oikovouia(經濟)”一詞來概括,意指家庭管理。經濟學便成了研究家庭(奴隸主家庭或莊園)管理或規劃的學問在希臘文中,經濟學就是由“oukoc”(家庭)“nomoc”(規劃)兩個詞組成的。亞里斯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在《政治學》的第一篇討論治家問題,比較詳細地討論了什么是經濟學,認為經濟學就是研究家務,即奴隸主的家庭經濟問題。從近代以后,經濟學的含義逐漸超越了這種狹隘的概念,成為研究社會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過程中的經濟關系和運動規律,以實現稀缺資源的優化配置的一門科學。它包括很多具體的學科,如政治經濟學、國際經濟學、應用經濟學、部門經濟學等等。重商主義重商主義(Mercantilism)學派是產生于15世紀西歐資本主義萌芽出現和地理大發現時期,認為財富的直接源泉是流通領域和堅持國際貿易、保護國內市場的經濟學派。重商主義學派的發展可以分為兩個歷史時期,大約從15世紀下半期到17世紀上半期為早期重商主義,從17世紀上半期到18世紀下半期為晚期重商主義。早期主張嚴禁金銀出口,對外貿易奉行絕對的“少買多賣”的原則,代表人物為意大利的安東里奧·塞拉,英國的約翰·黑爾斯和法國的安·德·蒙克萊田。晚期則重視扶植工廠手工業的發展和擴大商品出口,并允許貨幣出口和發展殖民地轉運貿易,主張降低物價和外國競爭,但要求對外貿易出超,獲得貿易順差,代表人物有英國的托馬斯·孟,詹姆斯·斯圖亞特和德國的菲利普·威廉·馮·霍尼克。[8]安·德·蒙克萊田法國經濟學家和劇作家。出生于1576年,是一個藥劑師的兒子。在他年輕時的一次決斗中他不幸殺死了對手。為此,他到英國去避難。后來,他被允許回到法國,并且建立了一個鋼鐵制造廠。1621年,他放棄了企業而投身于國內戰爭的雨格諾教徒那一派。他參加了美茵和諾曼底的部隊,1621年10月8日,他在靠近托瑞勒斯的一場小沖突中被殺死。1615年,他出版了一本非常有價值的小冊子,就是著名的《獻給國王和王后的政治經濟學》。這本書中,蒙克萊田是第一次使用了“政治經濟學”這個名詞。但這里的“政治”與我們現在一般使用的“政治”概念不同,它是國家范圍或社會范圍的意思。“政治經濟學”就是指所研究的是國家范圍和社會范圍的經濟問題,突破了以往研究社會經濟問題只局限于研究家庭經濟或莊園經濟,或只作為某一學說的組成部分的格局。古典經濟學17世紀中葉以后,首先在英國,然后在法國,工場手工業逐漸發展成為工業生產的主要形式。重商主義已經不適應日益壯大的產業資本的利益和要求。這時,封建制度還嚴重阻礙著資本主義的發展,資產階級面臨的任務是對封建勢力作斗爭。這種斗爭要求從理論上說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怎樣使財富迅速增長,探討財富生產和分配的規律,論證資本主義生產的優越性。由此,產生了由流通過程進入生產過程研究的古典經濟學。古典經濟學的先驅是英國的W.配第和法國的P.布阿吉爾貝爾。配第的主要貢獻在于提出了勞動價值論的一些基本觀點,并在此基礎上初步考察了工資、地租、利息等范疇。布阿吉爾貝爾認為流通過程不創造財富,只有農業和畜牧業才是財富的源泉。古典經濟學杰出代表和理論體系的創立者是亞當·斯密,他所著的《國富論》把資本主義經濟學發展成一個完整的體系,書中批判了重商主義把對外貿易作為財富唯一源泉的片面觀點,斯密把經濟研究從流通領域拓展到生產領域。同時亞當·斯密批判了重農學派認為只有農業才創造財富的片面觀點,認為一切物質生產部門都創造財富。古典經濟學分析了自由競爭的市場機制,將其看作一只“看不見的手”支配著社會經濟活動;反對國家干預經濟生活,提出自由放任原則;分析了國民財富增長的條件、促進或阻礙國民財富增長的原因。亞當·斯密(1723~1790)是經濟學的主要創立者。被譽為“經濟學之父”。代表作品:1776年3月出版:《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成名作品: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論》背景資料:17761776年7月4日,第二屆大陸會議通過了托馬斯·杰斐遜起草的《獨立宣言》,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成為獨立的國家,即美利堅合眾國,簡稱美國。1776年,博爾登-瓦特蒸汽機在波羅姆菲爾德煤礦首次向公眾展示其工作狀態。1776年亞當斯密《國富論》出版,標志著經濟學從此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1776年,大清乾隆41年,。國富論講了什么?《國富論》這本專著的全名為《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AnInquiryintotheNatureandCausesoftheWealthofNations)。這本專著的第一個中文譯本是翻譯家嚴復的《原富》()。被譽為:西方經濟學的"圣經"經濟學的百科全書影響世界歷史的十大著作本書之一影響人類文化的100本書之一影響中國近代社會的經典譯作對人類發展進程產生過深遠影響的書籍《國富論》共分五卷《國富論》共分五卷。它從國富的源泉――勞動,說到增進勞動生產力的手段――分工,因分工而起交換,論及作為交換媒介的貨幣,再探究商品的價格,以及價格構成的成分――工資、地租和利潤。第1卷,共11章,主要內容是分析形成以及改善勞動力生產能力的原因,分析國民財富分配的原則;第2卷,共5章,主要內容是討論資本的性質、積累方式,分析對勞動力數量的需求取決于工作的性質;第3卷,共4章,主要內容是介紹造成當時比較普遍的重視城市工商業,輕視農業的政策的原因;第4卷,共9章,主要內容是列舉和分析不同國家在不同階段的各種經濟理論;第5卷,共3章,主要內容是分析國家收入的使用方式,是為全民還是只為少數人服務,如果為全民服務有多少種開支項目,各有什么優缺點;為什么當代政府都有赤字和國債,這些赤字和國債對真實財富的影響等。看不見的手似乎雜亂無章的自由市場實際上是個自行調整機制,自動傾向于生產社會最迫切需要的貨品種類的數量。例如,如果某種需要的產品供應短缺,其價格自然上升,價格上升會使生產商獲得較高的利潤,由于利潤高,其他生產商也想要生產這種產品。生產增加的結果會緩和原來的供應短缺,而且隨著各個生產商之間的競爭,供應增長會使商品的價格降到“自然價格”即其生產成本。誰都不是有目的地通過消除短缺來幫助社會,但是問題卻解決了。用亞當·斯密的話來說,每個人“只想得到自己的利益”,但是又好像“被一只無形的手牽著去實現一種他根本無意要實現的目的,……他們促進社會的利益,其效果往往比他們真正想要實現的還要好。”(《國富論》,第四卷第二章)分工理論亞當斯密認為,分工的起源是由人的才能具有自然差異,那是起因于人類獨有的交換與易貨傾向,交換及易貨系屬私利行為,其利益決定于分工,假定個人樂于專業化及提高生產力,經由剩余產品之交換行為,促使個人增加財富,此等過程將擴大社會生產,促進社會繁榮,并達私利與公益之調和。他列舉制針業來說明。“如果他們各自獨立工作,不專習一種特殊業務,那么他們不論是誰,絕對不能一日制造二十枚針,說不定一天連一枚也制造不出來。他們不但不能制出今日由適當分工合作而制成的數量的二百四十分之一,就連這數量的四千八百分之一,恐怕也制造不出來。”分工促進勞動生產力的原因有三:第一,勞動者的技巧因專業而日進;第二,由一種工作轉到另一種工作,通常需損失不少時間,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這種損失;第三,許多簡化勞動和縮減勞動的機械發明,只有在分工的基礎上方才可能。斯密定理分工受市場范圍的限制貨幣理論貨幣的首要功能是流通手段,持有人持有貨幣是為了購買其它物品。當物物交換發展到以貨幣為媒介的交換后,商品的價值就用貨幣來衡量。這時,便產生了貨幣的另一功能-價值尺度。亞當斯密也談到貨幣的儲藏功能、支付功能。但是,他特別強調貨幣的流通功能。價值論價值涵蓋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前者表示特定財貨之效用,后者表示擁有此一財貨取另一財貨的購買力。進一步指出,具有最大使用價值之財貨,往往不具交換價值,水及鉆石是其著名的例子。不過水與鉆石價值之比較是百年之后邊際效用學派才圓滿解決此一問題。分配理論
亞當斯密的分配論,是即勞動工資、資本利潤及土地地租自然率之決定理論。亞當斯密指出,盡管雇主擁有抑低工資的力量,工資仍有其最低水平,此一最低水平是勞動者必須能夠維持基本生活,假定社會工人需求增加或工資基金提高,工資將高于最低水平。就另一角度言之,一國國富、資本或所得增加,將促使工資上漲,工資上漲則促進人口增加。資本利潤之高低如同勞動工資,決定于社會財富之增減,資本增加固可促使工資上漲,卻使利潤為之下降。亞當斯密指出,假定商人投資同一事業,因為彼此相互競爭,自然致使利潤率降低。地租系指對土地使用所支付的價格。亞當斯密認為,地租高低與土地肥沃程度及市場遠近有關。資本積累理論
資本累積是大量進行分工必備的另一要素。分工的擴張與生產效率的提高跟資本的總額成正比。資本的累積必須在分工之前進行,因為分工需要使用許多特殊的設備與機械料,在在都需要以資本來購取。分工愈細,工具的需要愈多,資本愈顯得重要。透過分工過程,可增加勞動生產量,提高國民所得,增強國民儲蓄意愿與能力。賦稅理論
亞當斯密提出四大賦稅原則,即公平、確定、便利、經濟。公平:一國國民應盡可能按其能力以支持政府,亦即國民應按其在政府保護下所享有的利得比例納稅。確定:各國民應當繳納的稅捐,須確定并不得隨意變更,繳納時期、繳納方法、應付稅額,都應對納稅人清楚宣示。便利:一切稅捐,都應在最適合于納稅人的時間與方法收之。經濟:每一稅捐都應善加設計,務使公民繳付國庫以外,在他的財力上受到最少可能的激動。國際貿易理論在生產分工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國際貿易的絕對優勢理論。斯密指出國際貿易的基礎,在于各國商品之間存在勞動生產率和生產成本的絕對差異,而這種差異來源于自然稟賦和后天的生產條件。亞當·斯密認為在國際分工中,每個國家應該專門生產自己具有絕對優勢的產品,并用其中一部分交換其具有絕對劣勢的產品,這樣就會使各國的資源得到最有效率的利用,更好地促進分工和交換,使每個國家都獲得最大利益。大衛·李嘉圖(1772—1823年)是古典經濟學完成者。大衛.李嘉圖(1772——1823年),出生于一個富裕家庭,從來沒有進過大學,由于和非猶太教女子結婚,他父親和他斷絕關系。當時他僅有800英鎊,12年后,他賺得了億萬家財。這時候,他偶然閱讀了斯密的《國富論》,并對經濟學著了迷。1817年,他出版了主要著作《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這是他全部理論的總結,在很多方面發展了斯密理論,也標志著古典經濟學最后完成。李嘉圖以邊沁的功利主義為出發點,建立起了以勞動價值論為基礎,以分配論為中心的理論體系。他繼承了斯密理論中的科學因素,堅持商品價值由生產中所耗費的勞動決定的原理,并批評了斯密價值論中的錯誤。他提出決定價值的勞動是社會必要勞動,決定商品價值的不僅有活勞動,還有投在生產資料中的勞動。他認為全部價值由勞動產生,并在3個階級間分配:工資由工人的必要生活資料的價值決定,利潤是工資以上的余額,地租是工資和利潤以上的余額。由此說明了工資和利潤、利潤和地租的對立,從而實際上揭示了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資產階級和地主階級之間的對立。他還論述了貨幣流通量的規律、對外貿易中的比較成本學說等。但他把資本主義制度看作永恒的,只注意經濟范疇的數量關系,在方法論上又有形而上學的缺陷,因而不能在價值規律基礎上說明資本和勞動的交換、等量資本獲等量利潤等,這兩大難題最終導致李嘉圖理論體系的解體。他的理論達到資產階級界限內的高峰,對后來的經濟思想有重大影響。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產生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適應19世紀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斗爭的需要,在對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法國空想社會主義學說的批判性繼承以及同資產階級庸俗經濟學的戰斗中產生的。馬克思和恩格斯在以《資本論》為代表的一系列政治經濟學著作中,一方面服務于無產階級革命斗爭的需要,對資本主義經濟制度進行前所未有的揭露和批判,闡明了資本主義制度必將為更先進的社會制度代替的歷史必然性;另一方面也結合對資本主義經濟制度本質的分析,對社會化商品經濟的運行和發展的一般規律進行了最深刻的揭示和卓越的研究。同時,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經典作家還對未來的社會主義社會的經濟制度及社會經濟資源的配置方式等提出了原則構想。
馬克思與恩克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發展的理論
理論必須由實踐來檢驗,在實踐中發展。馬克思創立的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已被實踐所證實,是普遍適用的。同時,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又是隨著時代、實踐和科學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恩格斯曾說:“我們的理論是發展的理論。”(恩格斯:《致弗·凱利-威士涅威茨涅夫人(1887年1月27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第460頁。)列寧指出:馬克思主義“絕不是離開世界文明發展大道而產生的故步自封、僵化不變的學說。恰巧相反,馬克思的全部天才正在于他回答了人類先進思想已經提出的種種問題。”(列寧:《馬克思主義三個來源和三個組成部分》。《列寧選集》第2卷,第441頁。)如果不愿落后于實際生活,就應當在各方面把這個科學推向前進。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就是隨著時代和實踐發展而發展的科學。現代西方經濟學產生與發展這一時期的經濟學叫做新古典經濟學。它以1871-1874年經濟學界所發生的一個重要事件為起點。這個重要事件就是后來經濟學界所說的“邊際革命”。這是指1871年英國經濟學家威廉?斯坦利?杰文斯和奧地利經濟學家卡爾?門格爾同時各自獨立地分別出版了他們啟動“邊際革命”的代表性著作。而1874年,瑞士經濟學家萊昂?瓦爾拉斯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農業職業經理人管理技能試題及答案
- 福建事業單位考試衛生健康政策題及答案
- 重要審查系統分析師試題及答案
- 找到信心備戰花藝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第一單元我是小學生啦老師您好教案未來版
- 調酒師飲品定價與利潤計算試題及答案
- 七年級數學下冊第10章軸對稱平移與旋轉10.3旋轉10.3.3旋轉對稱圖形教案新版華東師大版
- 2024秋三年級英語上冊 Module 6 Unit 2 Whats this教學設計 外研版(三起)
- Unit 6 Is this your skirt Lesson 32(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人教精通版英語三年級下冊
- 客運站使用協議
- 課堂教學技能講座課件匯編
- 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西北工業大學中國大學mooc課后章節答案期末考試題庫2023年
- 護士單人心肺復蘇技術操作考核評分標準
- 湖北2022年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湖北省分行社會招聘考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詳解
- 2019年四川省廣元市利州區萬達中學小升初數學擇校考試卷
- 糧食流通管理條例考核試題及答案
- 德語四級真題2023
- TPM培訓講義的教案
- 農村公路養護工程預算定額(征求意見稿)
- 2023年社保基金安全警示教育學習研討會發言稿報告(4篇)
- 院感知識考試試題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