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2022學年湖南省衡陽市耒陽導子中學高一歷史月考試題含解析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依據西周禮制,天子殉葬用鼎九個,諸侯七個,在春秋時期諸侯墓葬里出現用九鼎的現象,這說明()A.統治者比以前更加腐化 B.當時人們更加迷信C.當時的鑄造業更加發達 D.社會的等級秩序遭到破壞參考答案:考點:12:西周的分封制.分析:本題考查西周的分封制,春秋時期,分封制崩潰.崩潰的原因是周王室日益衰微,大諸侯國為爭奪土地、人口及對其他諸侯國的支配權,不斷進行兼并戰爭,形成了諸侯爭霸的局面.葵丘會盟,齊桓公的霸主地位得到正式承認,標志著分封制極致滅亡.秦朝統一后,建立郡縣制,分封制結束.解答:周的分封制是嚴格遵照周禮執行的,如果諸侯出現九鼎相當于謀逆,但是這些到了東周時期,這種現象已經很普遍,那么就是說諸侯已經不在尊奉周王,分封制的禮治被破壞,故D正確;ABC材料未體現,排除.故選D.2.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形勢變化的最大特點是
(
)。A.歐洲在戰爭中普遍衰落
B.美國經濟、軍事實力獨占鰲頭C.蘇聯成為能與美國抗衡的唯一政治、軍事大國
D.國際關系格局演變為美蘇兩極抗衡參考答案:D3.隋唐時期在中央設中書省,元朝在中央也設立了中書省,他們之間的不同在于:A.前者下設六部管理全國政務,后者專管佛教和藏族地區事務B.前者僅為中央決策機構,后者還是管理部分地區的行政機構C.前者標志著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后者標志著專制制度達到頂峰D.前者為削弱相權,加強皇權而設,后者則為加強對地方的控制而設參考答案:B4.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說:“蔣介石兩個拳頭這樣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來了。所以我們的戰略就是要把這兩個拳頭緊緊抓住,對準他的胸膛插上一刀。”這里說的“插上一刀”指的是A.發動遼沈戰役B.揮師大西北C.千里躍進大別山D.挺進大西南參考答案:C【詳解】遼沈戰役的主戰場在東北,材料中戰略是“對準他的胸膛插上一刀”也就是在南京附近,故A選項不符合題意;根據材料推斷中共的戰略意圖是國民黨統治的中心,而非大西北或者大西南,故B選項和D選項不符合題意錯誤;“蔣介石兩個拳頭這樣一伸”指的是國民黨重點進攻山東和陜北解放區,此時中國共產黨千里挺進大別山掀起了戰略反攻的序幕,故C選項正確。5.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國共兩黨合作抗日。八路軍一一五師是在參加哪次會戰中取得抗戰以來首次大捷的?
A、淞滬會戰
B、太原會戰
C、徐州會戰
D、棗宜會戰參考答案:B6.1895年美國三百家大壟斷公司聯合組成“全國制造商協會”。協會設有各種常務委員會研究對外政策,并由顧問委員會同政府聯系,這表明A.美國的民主政治不斷得到完善
B.美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開始產生C.壟斷資本主義干預國家的政治經濟生活
D.國家加強了對私人生產的干預參考答案:C略7.隨著《一代大商孟洛川》的熱播,成立于1868年的百年老號濟南瑞蚨祥更是聲名遠揚。1911—1918年,瑞蚨祥在北京又開辦了2處新店,幾乎占了北京大柵欄半條街;同時在天津、青島、煙臺、上海等地的分號也相繼設立。其迅速發展的原因不包括(
)
A.中華民國的建立
B.群眾性反帝愛國運動的推動
C.政府提倡國貨
D.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參考答案:D略8.《管子》一書中記載,春秋時期齊國已用鐵農具耕種土地。但據考古發現,在長江流域春秋晚期吳國墓葬中發現的農具和手工業工具,均為青銅制造。在中原地區洛陽王城、鄭州碧沙崗和山西侯馬等地春秋中晚期以至戰國之際的遺址中,還普遍存在石、骨、蚌器的生產工具。由此可見春秋時期A.長江流域的經濟發展水平已超過中原地區B.中國經濟重心仍在關中平原C.中原地區的戰亂嚴重影響了該地經濟發展D.鐵制工具仍然沒有普遍使用參考答案:D南宋時期,長江流域的經濟發展水平已超過中原地區,排除A;材料不能反映中國經濟重心仍在關中平原,排除B;材料沒有反映中原地區的戰亂嚴重影響了該地經濟發展,排除C;材料“均為青銅制造。在中原地區洛陽王城、鄭州碧沙崗和山西侯馬等地春秋中晚期以至戰國之際的遺址中,還普遍存在石、骨、蚌器的生產工具。”,故選D。9.毛澤東說:“沒有民主,就不可能正確地總結經驗;沒有民主,意見不是從群眾中來,就不可能制定出好的路線、方針、辦法。”基于此,新中國實行了:]A.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B.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C.基層民主選舉制度
D.“依法治國”方略參考答案:A10.“中國之資本家,或為大商人,或為大地主,惟于此兩者之外,有一外國所未能見之資本家在焉,蓋即官吏也。”造成中國“官吏資本家”現象的原因主要是(
)A.官僚得風氣之先,率先投資于近代工業B.辛亥革命后,“工商立國”觀念深入人心C.受“實業救國”影響,大批官吏投資設廠D.抗戰勝利后,國民政府囊括主要工業部門參考答案:A11.1689年英國的《權利法案》、美國1787年憲法、法國1875年憲法、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的頒布,都標志著各國資本主義代議制政體的建立,這說明
A.從“人治”到“法治”是近代社會的突出特征B.共和政體的確立C.資本主義在全世界范圍內最終確立D.歐洲資本主義制度誕生參考答案:A12.黑格爾說,歐洲人只要一提到希臘就自然而然地會產生一種家園之感。這是因為A.古希臘文化遺產保奪完好無損
B.古希臘文化在文藝復興中得到重生C.古希臘文明是歐洲文明的源頭
D.古希臘民主制度是西方代議制之母參考答案:C13.甲午戰爭時期,日本制定輿論宣傳策略,把中國和日本分別“包裝”成野蠻與文明的代表,并運用公關手段讓許多歐美輿論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體甚至宣稱,清政府戰敗“將意味著數百萬人從愚蒙、專制和獨裁中得到解放”。對此,清政府卻無所作為。這反映了A.歐美輿論宣傳左右了戰爭進程B.日本力圖變更中國的君主政體C.清朝政府昏庸不諳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體鼓動中國的民主革命參考答案:C材料信息是甲午戰爭時期,日本大肆進行輿論宣傳并得到了歐美輿論的支持,而清政府則無動于衷,這說明清政府根本不知道輿論宣傳是近代外交的一種形式,即清朝政府昏庸不諳熟近代外交,故C項正確;歐美輿論宣傳不可能會左右甲午戰爭的進程,故A項錯誤;材料未體現出日本企圖變更中國的政體,故B項錯誤;D項是對材料信息“將意味著數百萬人從愚蒙、專制和獨裁中得到解放”的誤讀,排除。點睛:“現實的問題歷史考”一直是高考命題的思路,本題以甲午戰爭期間清政府與日本在輿論宣傳策略方面態度差異的對比,引導考生認識外交宣傳在引導國際輿論方面的重要性,認識到在國際環境局勢復雜多變的今天,只有首先搶占輿論制高點,才能快速反應,掌握主動權,沉著應對。本題解題的關鍵是簡化材料信息,本題材料可簡化為“甲午戰爭時期,日本大肆進行輿論宣傳并得到了歐美輿論的支持,而清政府則無動于衷”。14.“這種選拔人才的制度,其弊端也是一目了然的:那就是主觀性太強,一切唯選拔者馬首是瞻——說你行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符合這一評價的制度是(
)A.世襲制
B.禪讓制
C.察舉制
D.科舉制參考答案:C選官制度。本題考查學生解讀史料獲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那就是主觀性太強,一切唯選拔者馬首是瞻”說明選拔官吏與選拔官吏有直接關系,該制度是察舉制,故本題選擇C15.《花樣年華》中張曼玉飾演的女主角多次變換旗袍的款式,請問旗袍是源于下列哪個民族的服裝(
)A.漢族
B.維吾爾族
C.滿族
D.蒙古族參考答案:C16.鄧小平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中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將這一治國方略寫進憲法是在()A.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B.全國人大五屆五中全會C.中共十五大 D.全國人大九屆二中全會參考答案:考點:FE:依法治國方略的確立.分析:本題考查新中國的民主法制建設.考查將依法治國方略寫進憲法的會議.考查學生抓住關鍵信息、分析理解、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答:依據題干“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可知,這是依法治國方略,結合所學可知,將依法治國方略寫進憲法是在1999年的全國人大九屆二中全會上,故D項正確.AB兩項與依法治國方略無關,應排除.中共十五大是提出中共十五大,不符合題意,應排除.故選D.17.20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國農村男女找對象時奉行“門當戶對,資財相當”,否則即使感情深厚也會活活被父輩拆散,這種“門當戶對,資財相當”的觀念與下列哪一制度體現的觀念基本相似(
)A.世襲制
B.察舉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舉制參考答案:C18.1851年的倫敦博覽會是英國展出最新工業成果的盛會。陳列的展品中應包括(
)A.蒸汽錘、鐵路設備
B.電燈泡、蒸汽織布機C.鐵路設備、柴油內燃機
D.電話機、水力紡紗機參考答案:A19.“一戶所領之織機不得逾百張,以抑兼并,有過則罰。”該材料反映的實質問題是A.明朝中后期資本主義萌芽出現
B.清朝前期大機戶兼并小機戶C.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場的規模
D.傳統制度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參考答案:D20.以博弈的后果為標準進行區分,可分為正和博弈、負和博弈和零和博弈。正和博弈的結果可以用“互惠互利”、“皆大歡喜”來形容。零和博弈的結果是有非均衡性和非穩定性,往往導致“以牙還牙”、循環往復。有人說美國的1787年憲法是正和博弈,這是指美國:A.實施憲政,保證中央集權
B.三權分立,實現制約與平衡C.權力制衡,行政效率低下
D.憲政自由,實現真正民主參考答案:考點:美國共和制的確立試題解析:1787年憲法規定美國實行三權分立,即立法、行政和司法三個國家職能部門分別擁有其特定的權力,并在相互牽制中達到權力的平衡,可謂是“互惠互利”“皆大歡喜”。故選B。答案:B21.明清時期山西外出經商者眾多,達到“挾輕資牽車四方者,則十室九空”的地步,但是依舊“壯者服賈,老者歸田”。這主要說明()A.商品經濟占據主導 B.重本抑末觀念仍影響深遠C.重商主義觀念盛行 D.社會逐利風氣不斷增長參考答案:考點:重農抑商政策及其影響.解析:本題考查重農抑商政策及其影響,旨在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的能力.重農抑商政策:1、含義:中國封建王朝限制、打擊工商業、保護農業生產和小農經濟,確保賦役征派、地租征收,以鞏固封建統治的政策.2、原因:小農經濟是封建王朝的主要財源、兵源和徭役的主要承擔者;農民的長期斗爭使統治者認識到解決好農民問題是穩定社會秩序和鞏固統治的關鍵.解答:材料反映了明清時期山西外出經商的人數眾多;主要是“壯者服賈,老者歸田”;這可以看出在當地商品經濟占主導地位,小農經濟次之,故A正確;BD兩項說法均從材料中無法體現,排除;C項說法與材料內容相反,排除.故選A.22.史書記載:“會子(南宋的一種紙幣)則公私買賣支給,無往而不用……千里之遠,數萬之緡,一夫之力克日可到。”上述材料中關于南宋時期的歷史信息,錯誤的是()A.交通發達B.會子得到廣泛使用C.商業繁榮D.長途貿易開始出現參考答案:D23.1973年,毛澤東在與基辛格的談話中說:“過去中美兩國是仇人,現在是朋友。而蘇聯對歐亞兩洲的威脅現在不僅存在,并且還在增長。今天我們應當搞一條橫線,從美國、日本、中國、巴基斯坦、伊朗,到土耳其和歐洲,這樣‘可以共同對付一個混蛋’。”這說明A.美國仍堅持意識形態外交 B.中國采取聯美制蘇的策略C.美國的霸權地位走向衰落 D.美蘇爭霸蘇聯處于優勢參考答案:B本題考查中美關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旨在考查考生解讀信息的能力。材料提及中國“一條線”的外交策略,是針對蘇聯聯合美國的策略,B項正確。這是毛澤東的言論,與美國無關,A項排除。C、D兩項表述都符合史實,但與材料旨意無關,均排除。24.鴉片戰爭前阻礙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的因素不包括
(
)
A.政府推行海禁政策
B.商品經濟的發展
C.明清帝國專制統治
D.小農經濟居主導參考答案:B25.下列人物,在抗日戰爭國民黨正面戰場英勇抗敵、以身殉國的愛國將領是(
)A.鄧世昌
B.張自忠
C.蔡廷鍇
D.葉挺
參考答案:B26.下圖是一部反映解放戰爭時期某場戰役中,膠東解放區的一支民工小車隊踴躍運糧運彈藥支前的影片劇照。戰役勝利后,在毛主席“將革命進行到底”號召指引下,這支民工小車隊參加了水手連,配合著解放軍攻克了南京。據此判斷這場戰役是A.遼沈戰役B.淮海戰役C.平津戰役D.挺進大別山參考答案:B試題分析:根據題目中的關鍵詞““將革命進行到底”指的是解放戰爭的尾聲,排除D項,“配合著解放軍攻克了南京”可知這次戰役是在中國南方地區,所以聯系所學在淮海戰役中得到了廣大群眾的支持,所以B正確。考點: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解放戰爭27.在太原會戰中中央軍、晉軍正面防御,八路軍攻擊敵軍兩翼。115師切斷了忻口與張家口、北口的敵軍交通線;120師切斷了忻口與大同的交通線;129師陳錫聯偷襲了陽明堡機場,削弱了日軍對山西戰場的空中威脅……這說明A.中共領導的八路軍是抗戰主力B.太原會戰是抗戰以來的首次大捷C.正面戰場與敵后戰場互相配合D.太原會戰是國共合作抗戰的典型參考答案:D試題分析:材料中“中央軍、晉軍正面防御,八路軍攻擊敵軍兩翼”,充分體現國共合作抗戰的特點,故答案為D項。材料中無法體現八路軍是抗戰主力,排除A項;抗戰以來的首次大捷是平型關大捷,排除B項;C項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28.英法兩國曾經簽約規定:英國同意廢除所有制成品的關稅,法國降低英國煤炭、生鐵、機器等的關稅,征收關稅的商品減少到總數的30%,關稅平均為15%。這一條約的簽訂是因為A.新航路開辟之初英法率先進行了殖民掠奪活動B.英國擊敗法國后確立殖民霸權并占據貿易優勢C.黑奴貿易促進了英法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D.英法兩國工業革命的完成促使經濟政策的調整參考答案:D材料表明,英法簽訂的條約是雙向的,抓住“生鐵、機器”等關鍵詞即能判斷出這與工業革命有關,再結合題干反映出英法兩國在力圖減少或消除國家間的貿易壁壘,從而實現貿易自由,而這種情況是建立在英法兩國工業革命都完成的基礎之上的經濟政策的調整,故D項正確;A項不符合史實,B、C與材料無關。29.陳獨秀說“孔子之道,施于今日之社會為不適于生存。”陳獨秀批判孔子所運用的思想武器是(
)A、馬克思主義思想
B、三權分立說
C、社會進化論觀點
D、“師夷制夷”主張參考答案:C30.某歷史學家在尼克松當政期間(1968~1974年)寫了一本書,叫《帝王總統》,聲稱美國的總統已經從“憲政總統”變成了“帝王總統”。從該歷史學家的視角看,美國總統的這一轉變反映出()A.美國政體趨于完善
B.總統行政權的擴大C.西方民主的局限性
D.美國民主的獨特性參考答案:B美國1787年憲法。本題考查學生閱讀信息和根據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憲政總統”指的是總統的權力在憲法的范圍內,“帝王總統”指的是總統的權力像帝王一樣不受法律約束。美國總統從“憲政總統”變成了“帝王總統”說明總統的權力擴大了;但美國仍舊是三權分立的民主國家,總統行使行政權,所以總統權力擴大就是指其行政權擴大,故選B。民主政體完善主要表現并非是總統權力擴大,排除A;西方民主的局限性主要表現在其階級性上,排除C;近代以來,隨著政黨制度的發展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行政權擴大并非只在美國出現,排除D。二、非選擇題(共40分)31.材料一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國家始終是以變體的家長制形態出現的,也就是“家天下”的變體。當時由于小農經濟無法提供足夠的經濟支持,國家的權力機構往往并不深入到鄉村社會,而是止于縣政;在鄉村社會通過“家國同構”的社會組織,利用鄉村自治組織力量將農民束縛在土地上。農民對“家”的認同自然而然地延伸為對“國家”的認同。因此,治國和治家的規則是通用的,“三綱五常”既界定了個人與家庭的關系,又規范了個人與國家的關系。而專制皇權也正是看到了這一點,因而往往借助鄉村社會內生的倫理教化來實現在鄉村的統治,而不僅僅是借助“橫暴的權力”。——摘編自任劍萍《對中國古代“家國同構”之探析》材料二鴉片戰爭后介紹外國歷史地理著作的問世,打開了國人嘹望世界的窗口,初步產生了真實而朦朧的世界觀念,同時摒棄了“天朝大國”的守舊意識。從19世紀70年代起,尤其是甲午戰后,西方近代國家觀念多渠道傳播輸導到中國,都是以西方近代國家理念為坐標,宣揚了西方近代國家的議會制度、三權分立學說和主權在民思想,無形中構成對君權至上的天朝意識的挑戰。在維新人士中,嚴復比較系統地把西方近代政治學說譯介給國人,用進化觀念觀察社會和國家問題。梁啟超熱情傳播盧梭的天賦人權論、孟德斯塢的三權分立說等理論。孫中山也主張,革命成功后建立的民國,“效法美國選舉總統,廢除專制,實行共和”。——摘編自李華興《中國近代國家觀念轉型的思考》(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古代中國政治統治的基本特點,并分析形成上述特點的主要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推動近代中國國家觀形成的歷史因素。參考答案:(1)特點:家國同構;鄉村自治;強化父權,皇權專制;重視倫理教化;原因:小農經濟;宗法制度及觀念的影響;君主專制制度的不斷強化;儒家思想的影響(2)列強侵略,民族危機不斷深化;西方近代國家觀念及資產階級民主政治思想的沖擊;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民族資產階級的壯大;清政府統治腐朽,面臨內憂外患局面;先進知識分子尋求治國方案的努力。(1)第一小問,結合材料“在鄉村社會通過“家國同構”的社會組織,利用鄉村自組織力量將農民束縛在土地上”,可以得出家國同構;鄉村自治的特點;從“治國和治家的規則是通用的,“三綱五常”既界定了個人與家庭的關系,又規范了個人與國家的關系”,得出強化父權、皇權專制的特點;從“借助鄉村社會內生的倫理教化來實現在鄉村的統治”,可以得出重視倫理教化的特點。第二小問,原因可以從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思想及與農村關系密切的宗法觀念等方面來分析,得出答案。(2)從材料中的“鴉片戰爭后介紹外國歷史地理著作的問世,打開了國人瞭望世界的窗口”、甲午戰后“宣揚了西方近代國家的議會制度、三權分立學說和主權在民思想”,可以得出西方近代國家觀念及資產階級民主政治思想的沖擊;從材料中的嚴復、梁啟超、孫中山等人的主張,可以得出先進知識分子尋求救國方案的努力。再結合所學知識,鴉片戰爭后中國遭受外來侵略,民族危機加深;清政府統治面臨內憂外患。32.中國近代史上,日本先后發動了兩次大規模侵華戰爭,即19世紀90年代的甲午戰爭和20世紀30年代的侵華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巨大災難。據此回答下列問題:(1)兩次侵略戰爭中均發生了日軍屠城暴行,請分別列舉典型事件。(2)兩次侵華戰爭不同的結局對中國臺灣省的命運、民族意識和中國革命產生了怎樣的影響?(3)我們今天學習和了解這段歷史,有何現實意義?參考答案:考點:97:甲午中日戰爭和《馬關條約》;9S:抗日戰爭.分析:本題考查甲午戰爭和日本全面侵華戰爭.考查甲午戰爭和日本全面侵華戰爭中日軍屠城暴行的事件、對中國臺灣省的命運、民族意識和中國革命產生的影響以及對中國的現實意義.需要掌握甲午戰爭和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概況、影響以及教訓.解答:(1)本小問的事件,結合甲午戰爭和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史實可知,事件是旅順大屠殺,南京大屠殺.(2)本小問的影響,結合甲午戰爭和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影響可知,甲午中日戰爭使得臺灣被日本割占,遭受了長達半個世紀的殖民統治;先進的中國人開始覺醒;推動民主革命進程.抗日戰爭使得臺灣光復;增強了全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為民主革命在全國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3)本小問的意義,依據甲午戰爭和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教訓可知,意義是以史為鑒,面向未來或警惕日本軍國主義的復活,牢記歷史,落后就要挨打,不忘國恥,發憤圖強,振興中華.答案:(1)旅順大屠殺,南京大屠殺.(2)甲午中日戰爭的影響:臺灣被日本割占,遭受了長達半個世紀的殖民統治;先進的中國人開始覺醒;推動民主革命進程.抗日戰爭的影響:臺灣光復;增強了全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為民主革命在全國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3)以史為鑒,面向未來或警惕日本軍國主義的復活,牢記歷史,落后就要挨打,不忘國恥,發憤圖強,振興中華.33.社會制度創新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舉措。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此種制度較廣泛地向地方各階層的地主們打開了入仕的途徑。因而各地地主特別是過去的寒門,商人地主等……也取得了高官厚祿,參與政權。——清趙翼《廿二史札記》材料二
第三表執行二、……債務人不還債的,債權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長官前,申請執行。
三、此時如債務人仍不清償,又無人為其擔保,則債權人得將其押至家中拘留,系以皮帶或腳鐐……——《十二銅表法》材料三
凡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注冊會計師考前應關注的內容及試題答案
- 蘇教版七年級生物上冊教學設計 3.5.1植物種子的萌發
- R-R-Nrf2-activator-1-生命科學試劑-MCE
- 2024項目管理實操案例試題及答案
- 金融分析師考試中的關鍵考點及解析試題及答案
- 試題及答案:微生物技術的職業發展
- 注冊會計師職業內容解析試題及答案
- 證券市場理論的證券從業資格證試題及答案
- 啟發新思路2025年證券從業資格證考試準備試題及答案
- 證券從業資格考試的應用分析試題及答案
- 期中考試考后分析總結主題班會《全員出動尋找消失的分數》
- 2025年廣東省廣州市廣大附中等校聯考中考語文模擬試卷(4月份)
- 民法典課程大綱
- 醫療AI輔助康復管理
- 山東省天一大聯考·齊魯名校教研體2024-2025學年(下)高三年級第六次聯考(物理試題及答案)
- 房地產市場報告 -2025年第一季度青島寫字樓和零售物業市場概況報告
- 2025年03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所屬單位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上海市工業技術學校招聘考試真題2024
- 配電室消防知識培訓課件
- 自來水有限公司應急預案
- 絞車培訓考試題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