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年度山東省聊城市本齋中學高二語文下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一、現代文閱讀(35分,共3題)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中國社科院和國務院扶貧辦聯合編撰的《中國扶貧開發報告2016》公布了一組數據,意味著“十三五”脫貧攻堅首戰告捷。回看歷史,以7億多貧困人口為起點,中國在這場戰役中已經艱苦奮戰將近40年;面向未來,到2020年,中國現存幾千萬貧困人口將全部脫貧。有目標、有思路,有舉措,在這場世界范圍內的脫貧戰爭中,中國成績斐然。改革開放30多年來,7億多貧困人口擺脫貧困,2016年農村貧困人口減少到4335萬人,農村貧困發生率(指的是低于貧困線的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例)下降到4.5%。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這么快,這么大規模的減貧。中國成為世界上減貧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國家。對此,《紐約時報》評價,極端貧困人口的大幅減少主要應歸功于中國取得的經濟進步。《赫芬頓郵報》則指出,世界減貧成續“最大的功勞來自中國,歸功于中國經濟發展,離不開中國政府在改革方面做出的努力”。(摘編自《人民日報》(海外版)材料二:集“老、少、邊、山、窮”于一體的廣西,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當下,廣西正蹄疾步穩行進在精準扶貧路上:2016年投入160多億元發展產業;建成2萬多公里通達村屯的道路基礎設施,推動旅游扶貧;特色種養富民興業;金融措施激發貧困戶致富內生動力……2016年,廣西全區減少貧困人口111萬人,減貧人數全國第一,減貧速度25%,列全國第二,943個貧困村和4個貧困縣脫貧摘帽。自治區人民政府副秘書長、扶貧辦主任蔣家柏介紹,全區貧困人口從2012年末的755萬人減少至2016年末的341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8%降至7.9%。2017年,廣西立下軍令狀:70萬貧困人口、900個貧困村和6個貧困縣計劃脫貧摘帽。(摘編自《精準脫貧路越走越寬》)材料三: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指出,全面小康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小康。未來5年,我們將使中國現有標準下7000多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他說,我國堅持分類施策原則,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并特別指出了“五個一批”脫貧手段。中國科學院研究員楊多貴認為,消除貧困在于執政者的責任感和決心。中國政府不僅有堅強的決心,還能夠充分發揮中央與地方兩個積極性,全力推動扶貧攻堅工作。(摘編自新華網)材料四:貧困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后一公里”,是我們全民都必須參與其中的“戰斗”。但是在一些文化落后的地區,還有很多人沒有這樣的意識。他們或是每天“靠著墻根曬太陽,等著別人送小康”,不求進取,安于現狀,“等靠要”思想嚴重;或是自身沒有技術、資源、勞動力等,只能被動地接受政府的補貼或者一些好心人、慈善機構的救濟,這嚴重阻礙了當地經濟的發展,減緩了脫貧的速度。這些現象的出現都與文化貧困有很大的關系,因此我們在這場脫貧攻堅的戰役中必須要除去文化貧困這條“攔路虎”。文化貧困制約著人們的思想觀念。文化是一種軟實力,具有塑造人、改變人的作用,它可以改變人們的思想,讓人產生強大的內生動力。在文化貧困的地方由于信息閉塞、思想守舊、不了解時代的發展,他們大都視野狹窄、觀念滯后,或覺得生活本就是這樣,或覺得自己無須奮斗政府會幫自己,或覺得自己所處的環境如此貧困,自己沒有能力改變現狀。文化貧困造成年輕人沒有闖勁,年長者不能正確教育好下一代,因此造成惡性循環,使該地區更加貧困,這也是造成很多地區不能脫貧的內在因素。因此我們必須加大文化扶貧力度,激起貧困地區人民想要探脫貧困的內生動力。(摘編自王顯琴《脫貧攻堅也須脫文化的“貧”》)7.下列關于扶貧脫貧攻堅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從2013年至2016年我國農村脫貧人數逐年增加,每年脫貧人數均在1000萬以上,2017年脫貧人數也預計在1000萬以上。B.2016年農村貧困發生率降到4.5%,剩余農村貧困人口4335萬,其中集“老、少、邊、山、窮”于一體的廣西是扶貧工作的重點地區之一。C.廣西在精準扶貧路上取得可喜成績,2016年有111萬貧困人口脫貧,減貧人數全國第一,減貧速度全國第二。D.在一些文化落后的地區,很多人不思進取,安于現狀,“等靠要”思想嚴重,還沒有完全意識到脫貧需要全民參與。8.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A.我國曾經有7億多貧困人口,預計到2020年我國貧困人口將全部脫貧,其中2016年是脫貧攻堅最為關鍵的一年。B.2016年廣西采取政府投入發展產業,建設道路基礎設施,推動旅游扶貧,特色種養,金融激勵等措施進行精準扶貧,成效顯著。C.《紐約時報》認為中國取得的經濟進步是極端貧困人口大幅減少的主要原因,《赫芬頓郵報》則不同意這一說法。D.貧困成為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后障礙,這是因為貧困地區的人沒有想要擺脫貧困的內生動力。9.我國在脫貧方面有哪些舉措與思路?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參考答案:7.A
8.B
9.舉措:(1)國家確立扶貧攻堅目標,堅持分類施策原則,采用“五個一批”脫貧手段。(2)實施精準扶貧,地方政府從政策、資金等方面給予支持。思路:(1)制定脫貧工作計劃,逐步消除貧苦。(2)進行文化扶貧,改變文化落后地區貧苦人口的思想觀念,激發他們想要脫貧的內生產力。【7題詳解】本題考查的是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能力。題干問的是“下列關于扶貧脫貧攻堅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這是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篩選和概括。首先應瀏覽選項的內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關的句子,最后進行辨析。選項A,“從2013年至2016年我國農村脫貧人數逐年增加”錯誤,從圖表中可以看出并非逐年增加。故答案選A。【8題詳解】本題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內容和推斷文意能力。題干問的是“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這是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辨析。選項A,“期中2016年是脫貧攻堅最為關鍵的一年”于文無據。根據對原文的理解從現在至2020年要徹底摘除貧困的帽子,所以說這期間的幾年都屬于關鍵的年頭;選項C。“《赫芬頓郵報》則不同意這一說法”錯誤,從原文中可以知道《赫芬頓郵報》與《紐約時報》的看法有很大的共同之處;選項D“貧困地區的人沒有想要擺脫貧困的內生動力”說法錯誤,擴大了原文的范圍。故答案選B。【9題詳解】本題考查的是歸納原文的內容要點能力。這是一道考核歸納內容要點的題目,答題時根據題干的要求先篩選主要的信息,然后對篩選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進行整合,此題要求回答:我國在脫貧方面有哪些舉措與思路?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從題干上看要從“舉措”和“思路”兩個角度回答。舉措:主要是從材料二和材料三中篩選作答,材料二主要是地方政府的資金的支持,材料三是中央政府的政策或計劃層面的指導。思路:主要是從材料三和材料四中篩選,從材料三中可以篩選出中國政府在脫貧中的逐步脫貧的建議和指導,從材料四中可以篩選為,對貧困地區進行有必要的文化的指導,從文化的內動力角度進行徹底脫貧。【點睛】新聞材料類文本閱讀的選擇題,主要集中的是對文意理解的考查,考生要注意選項中常見的錯誤有曲解文意、枉加推斷、無中生有、張冠李戴等問題,考生要結合對文意的理解準確判斷選項中的表述是否正確。總之,這類試題考生要注意認真研讀作品內容,然后將原文與選項進行認真的比對分析,這樣就能很好的完成這類試題。2.實用類文本閱讀(25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楊絳和他的父親楊蔭杭楊絳,原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除了作為錢鐘書夫人為人所熟知外,她本人更是一個頗有影響的作家、翻譯家和著名學者。李健吾評價她“不是那種飛揚躁厲的作家”,而是有著“緘默的智慧”的,有著靜默恬退的睿智和微笑達觀的態度。她的父親揚蔭杭,是江蘇最早從事反清革命運動的人物,曾經留學日本和美國。他表面看起來凝重有威,因而孩子們都怕他。但他卻從不打罵孩子,如果有人不乖,他只會叫急,喊妻子過來把淘氣的孩子提溜出去訓斥。所以孩子們怕雖怕,卻都喜歡和父親親近。錢鐘書初見他時未免有點害怕,但接觸久了,即摸出其“望之儼然,接之也溫”的性子。楊絳的父親有時也很嚴肅。那年楊絳16歲,正在振華女中的高中部讀書。那時北伐戰爭已經勝利,學生運動很多,常要游行開群眾大會等。一次學生會要各校學生上街宣傳——就是拿一條板凳,站上去向街上的行人演講。楊絳也被推選去參加。但她卻擔心自己的個頭小,一看急就漲紅了臉。而且當時蘇州風氣閉塞,街上的輕薄男子又專愛欺負女孩子。她怕自己一站上板凳,就會被人看猴兒似的攏上來看,不會有什么人正兒八經地聽演講。不過,女學生只要說“家里不贊成”,就可以豁免。許多舊家庭里的大小姐就這樣推掉了。她于是周末回家向父親求救,問能不能也說“家里不贊成”。父親卻一口拒絕,說:“你不肯,就別去,不用借爸爸來擋。”楊絳說:“不行啊。少數得服從多數呀。”父親說:“該服從的就服從;你有理,也可以說。去不去在你。”并告訴她,自己從前做江蘇省高等審判廳廳長時,有一次張勛不知打敗了哪個軍閥勝利入京,江蘇省的士紳聯名登報擁護歡迎。他的下屬擅自把他的名字也列入了歡迎者的名單,以為名字見了報,他即使不愿意也只好罷了,但他堅持“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立即在報上登了一條大字的“啟事”,聲明自己沒有歡迎。他對女兒說:“你知道林肯說的一句話嗎?DareyousayNo!敢嗎?”楊絳第二天到了學校,堅持說:“我不贊成,我不去!”為此還挨了老師狠狠的批評。雖然這并不是為了什么偉大的目標,只是一個臉皮薄、愛面子的女孩子不肯上街去出丑,但父親的做法在楊絳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對于楊絳的學業,父親并不多加干涉,而是放手讓她按照自己的興趣去學習。父親鉆研的音韻學,常常把某字的平仄拿出來考她。楊絳在高中還不會辨平仄聲,父親卻也不急著教,只讓女兒涵詠體味,還安慰她:“不要緊,到時候自然會懂。”有一天她果然四聲都能分辨了。父親晚上常踱過廊前,敲窗考她某字讀什么聲。女兒考對了,父親高興而笑。父親的教育理論是孔子的“大叩則大鳴,小叩則小鳴”。楊絳只要對什么書表示興趣,父親就把那部書放在她的書桌上,即使有時他得爬梯到書櫥高處去拿;但假如她長期放著不讀,那部書就不見了——父親把書收走了,這就等于是父親的譴責,無言的批評。楊絳喜歡讀詩詞小說,對父親枯燥的音韻學“合口呼”“撮口呼”之類不感興趣。父親也不強迫女兒學他的一套,還為她買來最喜歡的書籍。楊絳上大學分文理科的時候,因為各門功課都平均發展,所以為選專業一事頗費了一番躊躇。老師們推薦她報理科,她回家去問父親拿主張:“我該學什么呢?”父親說:“沒有什么該不該,最喜歡什么,就學什么。喜歡的就是性之所近,就是自己最相宜的。”于是,楊絳終于不顧老師們的惋惜和勸導,選擇了她喜歡的文科。父親有一次問楊絳:“阿季,三天不讓你看書,你怎么樣?”她說:“不好過。”“一星期不讓你看書呢?”她說:“一星期都白活了。”父親笑了,說:“我也這樣。”楊絳因此感覺到自己似乎已升做父親的朋友了。楊絳是個貼心的女兒,每天早飯后,她總要給父親泡一碗釅釅的蓋碗茶。父親飯后,她也要給父親削個水果,或是給父親剝風干栗子、山核桃等干果。中午飯后,她非常懂事地帶弟弟妹妹一哄而散,讓父親歇午。一次父親叫住她說:“其實我喜歡有人陪陪,只是別出聲。”她就陪在父親旁邊看書。父女倆的感情就是這樣平淡而深厚。1945年抗戰勝利前夕,父親突然在蘇州因中風去世。1983年,楊絳在《當代》雙月刊上發表了散文《回憶我的父親》,記錄了和父親一起生活過的點點滴滴,在那平靜恬淡的娓娓道來中寄托了女兒對父親真摯的情感和深切的懷念。
(1)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當的兩項是(5分)(
)
A.在女中讀書的時候,楊絳雖然很自信,但她也不愿意去街上進行演講,因為雖然當時人們的封建思想意識已經淡薄,但社會風氣非常不好。B.文章語言恬淡質樸,一如楊絳父女間的情感,同時選材也很典型精當,在簡單平實的陳述與描寫中表現了楊絳與其父親之間平淡而深厚的感情。C.楊絳父親在子女教育問題上很贊同孔子的觀點態度,但他早年留學日本和美國的經歷對他教育子女的方式也產生了比較深遠的影響。D.從文章記述看楊絳之所以成為作家、著名學者,離不開她少女時期家庭生活的熏陶,特別是她的父親對她的諄諄教誨和潛移默化的影響。E.楊絳父親對女兒講述他任江蘇高等審判廳廳長時的往事,是為了體現其政治立場方面的嚴謹,在極小的事情上也要表現出自己的鮮明的態度。(2)錢鐘書覺得楊絳父親“望之儼然,接之也溫”,請問文中哪些內容具體體現了楊老先生“溫”的性格特點。(6分)(3)文章在表現楊絳與其父親的時候都用了哪些描寫手法,請結合具體內容進行分析。(6分)(4)楊絳父親教育子女的做法具有哪些特點,其中哪一點你覺得對現實中存在的子女教育問題最有啟示,結合現實談談你的看法。(8分)
參考答案:
略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人的覺醒從東漢末年到魏晉時期,意識形態領域內的新思潮即所謂新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反映在文藝和美學上的同一思潮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簡單說來,這就是人的覺醒。它恰好成為從兩漢時代逐漸脫身出來的一種歷史前進的音響。在人的活動和觀念完全屈從于神學目的論和讖緯宿命論支配控制下的兩漢時代,是不可能有這種覺醒的。但這種覺醒,卻是通由種種迂回曲折錯綜復雜的途徑而出發、前進和實現。文藝和審美心理比起其他領域,反映得更為敏感、直接和清晰一些。《古詩十九首》以及風格與之極為接近的蘇李詩,無論從形式到內容,都開一代先聲。它們在對日常時世、人事、節候、名利、享樂等等詠嘆中,直抒胸臆,深發感喟。在這種感嘆抒發中,突出的是一種性命短促、人生無常的悲傷。這種對生死存亡的重視、哀傷,對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嘆,從建安直到晉宋,從中下層直到皇家貴族,在相當一段時間中和空間內彌漫開來,成為整個時代的典型音調。是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的一個核心部分。這個核心便是在懷疑論哲學思潮下對人生的執著。在表面看來似乎是如此頹廢、悲觀、消極的感嘆中,深藏著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對人生、生命、命運、生活的強烈的欲求和留戀。而它們正是在對原來占據統治地位的奴隸制意識形態——從經術到宿命,從鬼神迷信到道德節操的懷疑和否定基礎上產生出來的。正是對外在權威的懷疑和否定,才有內在人格的覺醒和追求。也就是說,以前所宣傳和相信的那套倫理道德、鬼神迷信、讖緯宿命、煩瑣經術等等規范、標準、價值,都是虛假的或值得懷疑的,它們并不可信或無價值。只有人必然要死才是真的,只有短促的人生中總充滿那么多的生離死別哀傷不幸才是真的。既然如此,那為什么不抓緊生活,盡情享受呢?為什么不珍重自己生命呢?魏晉詩篇在當時特定歷史條件下深刻地表現了對人生、生活的極力追求。生命無常、人生易老本是古往今來一個普遍命題,魏晉詩篇中這一永恒命題的詠嘆之所以具有感人的審美魅力而千古傳誦,也是與這種思緒感情中所包含的具體時代內容不可分的。從黃巾起義前后起,整個社會日漸動蕩,接著便是戰禍不已,疾疫流行,死亡枕藉,榮華富貴頃刻喪落,曹丕曹植也都只活了四十歲……既然如此,而傳統、事物、功業、學問、信仰又并不怎么可信可靠,大都是從外面強加給人們的,那么個人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就突現出來了,如何有意義地自覺地充分把握住這短促而多苦難的人生,使之更為豐富滿足,便突現出來了。它實質上標志著一種人的覺醒,即在懷疑和否定舊有傳統標準和信仰價值的條件下,人對自己生命、意義、命運的重新發現、思索、把握和追求。這是一種新的態度和觀點。正因為如此,才使那些公開宣揚“人生行樂”的詩篇,內容也不同于后世腐敗之作。而流傳下來的大部分優秀詩篇,卻正是在這種人生感嘆中抒發著蘊藏著一種向上的、激勵人心的意緒情感,它們承受著不同的具體時期而各有不同的具體內容,使所謂“人的覺醒”沒有流于頹唐消沉;正由于有人的覺醒,才使這種內容具備學術深度。《十九首》、建安風骨、正始之間直到陶淵明的自挽歌,對人生、生死的悲傷并不使人心衰氣喪,相反,獲得的恰好是一種具有一定濃度的積極感情,原因就在這里。(節選自李澤厚《美的歷程》,有刪改)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從東漢末年到魏晉時期,意識形態領域內的新思潮和所謂新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反映在文藝一美學上的同一思潮的基本特征,就是人的覺醒。B.人的覺醒通由迂回曲折錯綜復雜的途徑而出發、前進和實現,這在人的活動和觀念完全屈從于神學目的論和讖緯宿命論支配控制下的兩漢時代,是不可能的。C.人的覺醒成為從兩漢時代逐漸脫身出來的一種歷史前進的音響。與其他領域相比較,這種覺醒在文藝和審美心理方面,反映得更為敏感、直接和清晰一些。D.《古詩十九首》以及蘇李詩,突出性命短促、人生無常的悲傷,這種對生死存亡的重視、哀傷,對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嘆,是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的一個核心部分。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魏晉詩篇深藏在頹廢、悲觀、消極的感嘆中的對人生、生命、命運、生活的強烈的欲求和留戀,正表現出魏晉詩人在懷疑論哲學思潮下對人生的執著地追求。B.正是在對從經術到宿命,從鬼神迷信到道德節操的懷疑和否定即對外在權威的懷疑和否定的基礎上才產生了內在人格的覺醒和追求,形成魏晉詩人的核心人生觀。C.在魏晉詩人看來,以前所宣傳和相信的那套倫理道德、鬼神迷信、讖緯宿命、煩瑣經術等等規范、標準、價值,有些是虛假的或值得懷疑的,它們并不完全可信或無價值。D.生命無常、人生易老是古往今來一個普遍命題,而魏晉詩篇之所以對這一命題的詠嘆具有感人的審美魅力而千古傳誦,是與魏晉詩篇中所包含的具體時代內容不可分的。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人的覺醒,是指在懷疑和否定舊有傳統標準和信仰價值的條件下,人對自己生命、意義、命運的重新發現、思索、把握和追求。這是魏晉時期產生的新的態度和觀點。B.魏晉時流傳下來的詩篇不同于后世腐敗之作,在人生感嘆中抒發著蘊藏著一種向上的、激勵人心的意緒情感,使所謂“人的覺醒”沒有流于頹唐消沉。C.漢末魏晉時期社會動蕩生靈涂炭,知識分子重新思考個人存在的意義和價值以及如何有意義地自覺地充分把握住這短促而多苦難的人生,產生了人的覺醒。D.《十九首》、建安風骨、正始之間直到陶淵明的自挽歌,對人生、生死的悲傷并不使人心衰氣喪,相反,獲得了一種具有一定濃度的積極感情,正是因為有人的覺醒。參考答案:1.A“和”原文是“即”;2.C“有些是虛假的或值得懷疑的,它們并不完全可信或無價值”錯,原文是“都是虛假的或值得懷疑的,它們并不可信或無價值。”3.B“流傳下來的詩篇”錯,原文是“流傳下來的大部分優秀詩篇”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共3題)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小題。徐文長傳【袁宏道】
文長為山陰秀才,大試輒不利,豪蕩不羈。總督胡梅林公知之,聘為幕客。文長與胡公約:“若欲客某者,當具賓禮,非時輒得出入。”胡公皆許之。文長乃葛衣烏巾,長揖就坐,縱談天下事,旁若無人。胡公大喜。是時公督數邊兵,威振東南,介胄之士,膝語蛇行,不敢舉頭。而文長以部下一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談謔,了無忌憚。會得白鹿,屬文長代作表。表上,永陵甚喜。公以是益重之,一切疏論,皆出其手。
文長自負才略,好奇計,談兵多中。凡公所以餌汪、徐諸虜者,皆密相議,然后行。嘗飲一酒樓,有數健兒亦飲其下,不肯留錢。文長密以數字馳公,公立命縛健兒至麾下,皆斬之,一軍股栗。有沙門負資而穢,酒間偶言于公,公后以他事杖殺之。其信任多此類。
胡公既憐文長之才,哀其數困,時方省試,凡入簾者,公密屬曰:“徐子,天下才,若在本房,幸勿脫失。”皆曰:“如命。”一知縣以他羈后至,至期方謁公,偶忘屬,卷適在其房,遂不取。文長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糵,恣情山水,走齊、魯、燕、趙之地,窮覽朔漠。其所見山崩海立,沙起云行,風鳴樹偃,幽谷大都,人物魚鳥,一切可驚可愕之狀,一一皆達之于詩。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滅之氣,英雄失路、托足無門之悲,故其為詩,如嗔,如笑,如水鳴峽,如種出土,如寡婦之夜哭,羈人之寒起。當其放意,平疇千里;偶爾幽峭,鬼語秋墳。文長眼空千古獨立一時當時所謂達官貴人騷士墨客文長皆叱而奴之恥不與交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一日,飲其鄉大夫家。鄉大夫指筵上一小物求賦,陰令童仆續紙丈余進,欲以苦之。文長援筆立成,竟滿其紙,氣韻遒逸,物無遁情,一座大驚。
文長喜作書,筆意奔放如其詩,蒼勁中姿媚躍出。余不能書,而謬謂文長書決當在王雅宜、文征仲之上。不論書法,而論書神:先生者,誠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俠客也。間以其余,旁溢為花草竹石,皆超逸有致。卒以疑殺其繼室,下獄論死。張陽和力解,乃得出。既出,倔強如初。晚年憤益深,佯狂益甚。顯者至門,皆拒不納。當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時攜錢至酒肆,呼下隸與飲。或自持斧擊破其頭,血流被面,頭骨皆折,揉之有聲。或槌其囊,或以利錐錐其兩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石公曰:先生數奇不已,遂為狂疾;狂疾不已,遂為囹圄。古今文人,牢騷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雖然,胡公間世豪杰,永陵英主,幕中禮數異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悅,是人主知有先生矣。獨身未貴耳。先生詩文崛起,一掃近代蕪穢之習,百世而下,自有定論,胡為不遇哉?(《袁中郎全集》卷四,有刪節)13、下列句子中加點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信心而行,恣臆談謔
信心:隨心所欲B.凡公所以餌汪、徐諸虜者
餌:誘降C.卒以疑殺其繼室,下獄論死
論:判處D.胡為不遇哉
遇:遇見14、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若欲客某者
豈若從辟世之士哉B.公以是益重之
為國以禮C.間以其余,旁溢為花草竹石
其孰能譏之乎D.顯者至門,皆拒不納民
古之學者必有師15、下列用“/”給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文長眼空千古獨/立一時/當時所謂達官貴人/騷士墨客/文長皆叱/而奴之恥不與交故/其名不出于越B.文長眼空/千古獨立一時/當時所謂達官貴人/騷士墨客/文長皆叱而奴之恥/不與交/故其名不出于越C.文長眼空千古/獨立一時/當時所謂達官貴人/騷士墨客/文長皆叱而奴之/恥不與交/故其名不出于越D.文長眼空/千古獨立/一時當/時所謂達官貴人/騷士墨客/文長皆叱而奴之/恥不與交故/其名不出于越16、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5分)(1)是時公督數邊兵,威振東南,介胄之士,膝語蛇行,不敢舉頭。(5分)
(2)有沙門負資而穢,酒間偶言于公,公后以他事杖殺之。(5分)
(3)鄉大夫指筵上一小物求賦,陰令童仆續紙丈余進,欲以苦之。(5分)參考答案:13.答案D(遇:遇合,指得到上司或君王的信任重用。14.答案D(A連詞,假如/比得上。B介詞,因為/介詞,用。C代詞,他的/語氣副詞,難道。D助詞,……的人。)15.答案C。16.(1)那時胡宗憲統率著幾個方面的兵將,威振東南一帶,軍人畏俱他,以至跪著說話,匍匐在地象蛇一樣爬行,不敢抬頭。(大意2分,“督數邊兵”“介胄之士”“膝語蛇行”各1分)(5分)(2)有一個和尚依仗有錢財而行為不軌,徐渭在喝酒時偶爾對胡宗憲提起這事,后來胡宗憲借其他事用梃杖把他擊斃。(大意2分,“負資而穢”“偶言于公”“杖殺”各I分)(5分)(3)鄉大未指著筵席上一件小東西求他做詩題詠,暗地里叫小仆人把紙張連接成一丈多長呈上,想以此難倒他。(大意2分,“求賦”1分,“續紙丈余進”“欲以苦之”各1分。)(5分)譯文文長是山陰的秀才,鄉試多次未被錄取。性格直爽,無拘無束。總督胡宗憲知曉他的才能,聘請他做幕客。文長與胡宗憲講定:“如果要我做幕客的話,要按照接待賓客的禮節,不規定時間,自由進出。”胡宗憲都答應了他。文長于是穿葛布衣服,戴黑色頭巾,拱手行禮入坐,放言暢談天下大事,好像旁邊沒有人一樣。胡宗憲非常高興。那時胡宗憲統率著幾個方面的兵將,威振東南一帶,軍人畏懼他以至跪著說話,匍匐著像蛇一樣爬行,不敢抬頭;而文長作為部下一秀才而對他高傲自得,隨心所欲地行事,任意談論和開玩笑,絲毫沒有畏懼顧慮。正逢捕得一頭白鹿,胡宗憲請文長代作賀表。表章上達,世宗皇帝看了很高興。因此胡宗憲更加看重他,一切奏疏、公文等,都請他代作。
文長對自己的才能謀略看得很高,喜歡出奇謀妙計,談論行軍打仗的形勢策略大多得其要領。凡是胡宗憲所行的誘降汪直、徐海等盜寇的計謀,都和他慎密商議,然后付諸實行。文長曾經在一座酒樓上喝酒,有幾名軍士也在樓下喝酒,酒后不肯付錢。文長暗暗寫短函迅速告達胡宗憲,胡宗憲立刻命令將軍士綁進衙門,全部斬首,全軍都害怕得大腿發抖。有一個和尚依仗有錢財而行為不軌,徐渭在喝酒時偶爾提起,后來胡宗憲借其它事把他擊斃在梃杖下。文長受到胡宗憲的信任多和這相仿。胡宗憲既然憐愛文長的才華,又哀嘆他屢次考試不中,適逢鄉試,凡是作考官的,都暗中囑托說:“徐子是第一流才士,如在你的房里,希望不要遺漏。”考官都答應遵照他的話去辦。有一個知縣因有其它事耽擱,晚來了一些,到了考期才拜見胡宗憲。胡宗憲偶爾忘了囑托他,試卷正好分發在他的房中,于是沒有被取中。文長既然科場失利,不為試官所取,于是縱意于飲酒,盡情地游山玩水,旅行于齊、魯、燕、趙一帶,遍歷北方沙漠地區。他所見到的奔騰橫亙的高山,呼嘯洶涌的海水,迷漫遮天的黃沙,變幻不測的云彩,尖峭怒號的狂風,仰面倒地的大樹,深曲幽靜的山谷,繁華輻輳的都市,各種各樣的人物魚鳥,一切令人驚訝的形狀,逐一在他的詩中表達出來。他的胸中又有一股磨滅不了的銳氣,以及英雄茫然失路、無處可以安身的悲憤,導致他所作的詩,又像生氣又像喜笑,好像水流過峽谷而發出巨大的聲響,好像種子發芽出土無聲無息,好像寡婦在晚上啼哭哀哀欲絕,好像游子作客他鄉寒夜而起。當他放縱心意,猶如平坦的田野,一望千里;偶爾幽深峭拔,好像秋天墳地里的鬼魂,啾啾私語。文長眼界奇高,以為千古文人皆不足道,在當時詩壇上獨樹一幟。當時所謂的高官顯貴、詩人文士,文長都大聲地斥責,視作奴婢,以和他們結交為恥辱,因此他的名聲沒有流傳出越地以外去。可悲啊!一日,在縣令家飲酒,縣令指著席筵上一件小東西求他做詩題詠,暗地里叫小仆人把紙張連接成一丈多長呈上,想以此難倒他。文長取筆在手,當場作詩,寫滿了那張紙,意境和韻味剛健飄逸,那東西的神態被表達得淋漓盡致,在場的人都大為驚嘆。文長喜歡書法,筆意奔放和他的詩一樣,蒼涼勁節中流露出婉美媚人的姿態。我字寫得不好,胡說一句,我以為文長的字確實寫得比王雅宜、文征仲要高明。不說書寫的技法,而說字的神韻,先生確為不拘泥于八法而造詣極高的人,書法界異軍突起的奇士。有時以他的余力,從事于繪摹花草竹石,都畫得高遠典雅,富有情趣。5.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題唐顏真卿,杲卿弟也。任平原太守。祿山亂,起兵討賊,諸郡皆應。討賊有功,遷刑部尚書,乃為盧杞所惡。德宗建中四年,值李希烈謀逆,陷汝州,至是,上問計于杞。杞對曰:“誠得儒雅重臣為陳禍福,可不勞軍旅而服。顏真卿三朝舊臣,忠直剛決,名重海內,人所信服,真其人也。”上以為然,遂遣真卿宣慰。至許,欲宣詔旨,希烈使養子千余環繞謾罵,拔刃擬之,真卿色不變。希烈麾眾令退,館而禮之。令朱滔各遣使詣希烈,勸進,召真卿示之曰:“四王[注]見推,不謀而同,無所自容也。”真卿曰:“此乃四兇,何謂四王?”希烈不悅,掘坎于庭,云欲坑之。真卿怡然對希烈曰:“死生已定,何必多端,亟以一劍相與,豈不快公心哉!”希烈乃謝之。真卿后自縊,死賊中。位太師,封魯郡公,謚文忠。――選自《勸忍百箴》注:四王:安祿山謀反時四個叛亂的王。13.下列敘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真卿討賊有功,因為被盧杞所嫉恨而被貶為刑部尚書。B.盧杞推崇顏真卿,力薦他去宣慰,是為嫉妒心所驅使。C.朱滔派遣使者召見真卿,表示攻唐是迫不得已。D.希烈謀逆叛唐,但被顏真卿的忠肝義膽所感動,不忍殺死真卿。14.把文言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誠得儒雅重臣為陳禍福,可不勞軍旅而服。(2)上以為然,遂遣真卿宣慰。參考答案:13.B
14.(1)(如果)果真能有一位儒雅而又位尊權重的大臣去給(他們)陳述禍福(關系),那么就可以不勞累軍隊(軍旅)就能使叛軍降服。(2)皇上認為對(行),就(于是)派遣真卿前去宣讀(詔旨)撫慰。13.試題分析:A項,“貶為刑部尚書”不當,對“遷”字理解為誤。遷,升遷,文中指顏真卿由于“討賊有功”升遷為“刑部尚書”。“因為被盧杞所嫉恨而被貶為……”顛倒了因果關系,原文是由于顏真卿立功受賞而引起盧杞的疾恨。C項,“朱滔派遣使者召見真卿”不當。由原文可知,朱滔等遣使送信給希烈,在顏真卿面前勸希烈攻唐。文中并沒有召見顏真卿以表白自己一事。D項,“被顏真卿的忠肝義膽所感動”無中生有,由原文可知,希烈并沒有被顏真卿的“忠義肝膽”所感動。14.試題分析:本題解答時注意將所給句子放回到原文中,結合上下文來分析。重點詞語有:(1)“誠”,副詞,果真,可意譯為“如果”;“服”,使動用法,使……降服。(2)“然”,對;“慰”,撫慰。點睛:本題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譯句子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留”“刪”“調”“換”“補”。對古今異義的詞語、古代是單音節詞語現代是雙音節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地名、人名、器物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刪”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于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刪”,對省略的內容要補出。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代漢語的規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達到詞達句順。附譯文:唐時的顏真卿,是杲卿的弟弟。真卿任平原太守。(當時),安祿山叛亂,真卿出兵征討叛軍,各郡都響應他。(因為)討伐叛軍有功勞,升職做(擔任)刑部尚書,卻被盧杞忌妒。德宗建中四年時,(真卿在這任上時)碰上李希烈陰謀叛逆朝廷,攻陷了汝州,在這種情況下,皇上向盧杞征求對付(李希烈謀反)的計策。盧杞對答說:“果真(如果)能有一位儒雅而又位尊權重的大臣去給(他們)陳述禍福(利害關系),那么就可以不勞累軍隊(軍旅)就能使叛軍降服。顏真卿是三朝老臣,為人忠誠正直、(性格)剛強(處事)果斷,他的名望被天下人所推重,人們都信任佩服他,(他)確實是勝任這件事的人啊。”皇上認為(盧杞)說得對。于是就派真卿前往宣讀朝廷詔令,慰勞安撫(李希烈)。(顏真卿)到了許州,正要宣讀詔旨,李希烈(暗中)指使他收養的親兵一千多人,把顏真卿)團團圍住辱罵,拔出戰刀比劃著逼向顏真卿,顏真卿的臉色一點兒也不改變。李希烈(假意)喝退他們,用接待使臣的禮儀接待顏真卿,讓他住進(接待使臣的)館舍。李希烈又(暗中)命令朱滔待人各派遣使者到李希烈處,鼓動李希烈自立為王,李希烈召喚顏真卿指著這些使者說:“這是四位王要推重我(讓我稱王),他們不約而同的這樣要求,我實在是沒有什么退路啊。”顏真卿說:“這是四個逞兇叛逆的人,怎能叫做四王?”李希烈聽了不高興,在廳堂上挖了一個大坑,說要活埋他。顏真卿輕松地對希烈說:“我對自己的生死早已拿定主意了,你何必多此一舉,我急切地希望你給我一把劍,這樣難道不使你的心情更加痛快?”希烈于是向顏真卿道歉。后來,真卿自己上吊,死在叛軍中。顏真卿官至太師,封魯郡公。(死后)封號文忠。6.文言文閱讀(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楊慎,字用修,新都人,少師廷和子也。年二十四,舉正德六年殿試第一,授翰林修撰。丁繼母憂,服闋起故官。十二年八月,武宗微行,始出居庸關,慎抗疏切諫。尋稱疾歸。世宗嗣位,起充經筵講官。常講《舜典》,言:“圣人設贖刑,乃施于小過,俾民自新。若元惡大奸,無可贖之理。”時大珰①張銳、于經論死,或言進金銀獲宥,故及之。嘉靖三年,世宗納桂萼、張璁言,召為翰林學士。慎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臣等與萼輩學術不同,議論異。臣等所執者,程頤、朱熹之說也。萼等所執者,冷褒、段猶之余也。今陛下既超擢萼輩,不以臣等言為是,愿賜罷斥。”世宗怒,切責,停俸有差。逾月,又偕學士豐熙等疏諫。不得命,偕廷臣伏左順門力諫。帝震怒,命執首事八人下詔獄。于是慎及檢討王元正等撼門大哭,聲徹殿庭。帝益怒,悉下詔獄,廷杖之。閱十日,有言前此朝罷,群臣已散,慎、元正及給事中劉濟、安磐、張漢卿、張原,御史王時柯實糾眾伏哭。乃再杖七人于廷。慎、元正、濟并謫戍,余削籍。慎得云南永昌衛。先是,廷和當國,盡斥錦衣冒濫官。及是伺諸途,將害慎,慎知而謹備之,至臨清始散去。扶病馳萬里,憊甚,抵戍所,幾不起。五年聞廷和疾,馳至家。廷和喜,疾愈。還永昌,聞尋甸安銓、武定鳳朝文作亂,率僮奴及步卒百余,馳赴木密所與守臣擊敗賊。八年聞廷和訃,奔告巡撫歐陽重請于朝,獲歸葬,葬訖復還。自是,或歸蜀,或居云南會城,或留戍所,大吏咸善視之。及年七十,還蜀,巡撫遣四指揮逮之還。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卒,年七十有二。慎幼警敏,十一歲能詩。入京,賦《黃葉詩》,李東陽見而嗟賞,令受業門下。嘗奉使過鎮江,謁楊一清,閱所藏書。叩以疑義,一清皆成誦。慎驚異,益肆力古學。既投荒②多暇,書無所不覽。嘗語人曰:“資性不足恃,日新德業,當自學問中來。”故好學窮理,老而彌篤。明世記誦之博,著作之富,推慎為第一。隆慶初,贈光祿少卿。天啟中,追謚文憲。
(選自《明史》卷一百九十二·列傳第八十,有刪改)【注】①大珰:大宦官。②投荒:被流放邊地。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時大珰張銳、于經論死
論:判罪B.施于小過,俾民自新
俾:使C.命執首事八人下詔獄
執:執行D.叩以疑義
叩:詢問5.下列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部表現楊慎稟性剛直、堅持原則的一組是(
)①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
②盡斥錦衣冒濫官③撼門大哭,聲徹殿庭
④乃再杖七人于廷⑤臣等不能與同列,愿賜罷斥
⑥慎聞之,益縱酒自放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③⑤⑥
D.②④⑥6.下列對原文的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楊慎為人忠貞,遇事常上書進諫,武宗微服出行至居庸關,他上書抗諫,武宗只得稱病而歸。B.楊慎經常講《舜典》,以此來勸誡世宗不要寬恕張銳、于經等元惡大奸之人的死罪。C.楊慎講究孝道,為繼母服喪后才擔任原官,聞知父親生病急忙歸家探病,父親去世后又請求歸葬。D.楊慎自幼機敏,謙虛好學,老年更甚;他博聞強記,著作豐富,被譽為明朝第一。7.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今陛下既超擢萼輩,不以臣等言為是,愿賜罷斥。(5分)
(2)嘗語人曰:“資性不足恃,日新德業,當自學問中來。”(5分)
參考答案:4.C(執:逮捕)5.B(②是其父楊廷和所為;④為世宗之事;⑥表現他放縱佯狂的一面。)6.A(“武宗只得稱病而歸”錯,是楊慎稱病而歸。)7.(1)現在陛下既然破格提拔了桂萼等人,不認為我們說的正確,希望下旨罷免了我們吧。(大意1分,關鍵詞:“擢”:提拔。“是”:正確。“愿”:希望。“罷斥”:罷免。各1分)(2)他曾經告訴他人說:“個人的天生資質不值得依靠,要想使道德學問每天更新進步,應該從學習中獲得。”(大意1分,關鍵詞:“語”:告訴。“恃”:依靠。“日”:每天。“新”使……更新。各1分)【參考譯文】楊慎,字用修,新都人,是少師楊廷和的兒子。二十四歲那年考取正德六年殿試第一名,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的官職。遇繼母喪事,服喪完了以后,仍擔任以前的官職。十二年八月,明武宗秘密出行,剛出居庸關,楊慎上書直言極諫皇帝。不久他上書稱病,辭官歸里。明世宗繼位,起用他擔任經筵講官。他經常講授《舜典》,說:“圣人設置贖刑,那是施用于一般的小過錯,使平民改過自新。如果是首惡大奸,沒有可以贖罪的道理。”當時大宦官張銳、于經被判處死刑,有人說進獻金銀以求赦免其罪,所以他常提到這句話。嘉靖三年,世宗采納桂萼、張璁的建議,征召他們為翰林學士。楊慎與同一官位級別的三十六個人共同上書說:“我們與桂萼等人學術不同,主張觀點也不一樣。我們所遵從的是程頤、朱熹的學說主張。桂萼等人所崇信的是冷褒、段猶的遺緒。現在陛下既然破格提拔了桂萼等人,不認為我們說的正確,我們不能與他們一同共事,希望賜書罷免了我們吧。”皇帝很憤怒,嚴加責問,分輕重給予停發俸祿的處罰。過了一個月,他又與學士豐熙等一同上書進諫。沒有得到答復,又與廷臣跪伏在左順門力諫。皇帝大怒,下令將帶頭起事的八個人逮捕入獄。這時楊慎和檢討王元正等搖門大哭,哭聲響徹殿庭。皇帝越發憤怒,把他們都捉拿下獄,處以廷杖之刑。過了十天,有人說上次罷朝以后,群臣都已經散去,楊慎、王元正以及給事中劉濟、安磐、張漢卿、張原,御史王時柯又聚眾伏地而哭。于是在朝堂上把這七人又打了一頓。楊慎、王元正、劉濟都被謫戍他鄉,其他人都被削去官籍。楊慎到了云南永昌衛。在此之前,楊廷和掌權,全部辭退了朝中辦事不力的官員。到這時,他們在楊慎被謫戍的路途上尋找機會,準備加害于楊慎。楊慎知道后謹慎防備著他們,到臨清他們才散去。楊慎帶病長途顛簸,疲憊不堪。抵達戍所后,幾乎起不來了。嘉靖五年,楊慎聽說楊廷和病了,驅馬很快趕到家。楊廷和很高興,病便好了。于是回到永昌,聽說尋甸安銓、武定鳳朝文作亂,便率領家丁步卒一百多人,驅馬快速趕到木密所與守衛官員一起打敗了叛軍。嘉靖八年,他得知楊廷和去世,便跑去告訴巡撫歐陽重向朝廷請求,獲準歸葬,葬禮結束之后他又回來。從此,(有時)或者歸蜀,(有時)或者呆在云南會城,(有時)或者留在戍所,主管官員都以友好的態度對待他。到七十歲那年,他回到四川,巡撫派四個指揮把他捉拿回來。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去世,享年七十二歲。楊慎從小警惕機敏,十一歲就能作詩。進入京城后,寫了《黃葉詩》,李東陽讀后嗟嘆不已,大加贊賞,讓他在自己門下學習。他曾經奉命出使經過鎮江,拜見楊一清,閱讀他收藏的書籍。用不懂的地方詢問他,楊一清都能背誦。楊慎非常驚異,于是更加努力學習古學。被流放邊境之后空閑時間較多,更博覽群書。他曾經告訴他人說:“人的天生資質不值得依靠,要想使道德學問每天更新進步,應該從學習中獲得。”所以他酷愛學習,窮盡文理,到老反而更加堅定。明代背誦之廣博,著作之豐富,當推楊慎第一。隆慶初年,被封賜為光祿少卿。天啟年間,追贈謚號為文憲。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共4題)7.在下面的一段對話中,雙方共有五處表達不得體,請找出并作修改。甲:顧導您好!我是都市報實習記者劉盈。久仰您大名,這次能見到尊容,非常激動!乙:很榮幸認識你。甲:您導演的新作剛剛殺青,請介紹一下您這部電影要表達的主旨。乙:我想表現的是社會底層的若干小人物在社會大變革面前的心路歷程。甲:您真是一個很有個性、很有腦子的電影藝術家,為您點贊!乙:你言重了,謝謝!參考答案:①尊容——尊駕(真容)②榮幸——高興③一個——一位④腦子——智慧(頭腦)⑤言重——過獎【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得體能力。語言表達要符合具體的情境、對象、語體,要求分清不同場合、不同時間,不同目的,選用恰當的語句來表情達意,一般來說,莊重場合,用語要規范雅正,多用書面語。文藝語體有形象性,科學語體有準確性和嚴出性,政論語體有邏輯性和鼓動性,公文講究格式化和簡明性。本題中,這是一段采訪錄,要求用語書面化,彼此要尊重,材料中尊容、榮幸、一個、腦子、嚴重都不合適。【點睛】本題考查學生語言運用得體能力。語言表達得體,主要是指使語言體現語境和語體的要求。所謂“語境”包括說話的對象(稱謂、語氣),場合(時間、地點、氛圍),目的(說什么、怎么說)以及說話人自己的身份;所謂“語體”主要指是口語(談話、演講、辯論、廣播稿)還是書面語(政論語體、科技語體、文藝語體、應用語體)。前者要求通俗易懂、多用短句、不用文言詞。后者須根據所使用的文體而定,例如應用語體包括啟事、通知、申請(假條通俗易懂、簡潔平實),廣告(形象生動、多用修辭),廣播稿(通俗化、口語化)等。一注意場合,審時度勢;二看清對象,因人而異;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九年級化學下冊 第八單元 金屬和金屬材料 課題2 金屬的化學性質第1課時 金屬與氧氣、酸的反應教學設計(新版)新人教版
- 6 花兒草兒真美麗 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下冊統編版
- 6 圖形與幾何(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一年級上冊數學北師大版2024
- 2023八年級數學上冊 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法與因式分解14.3 因式分解14.3.2 公式法第2課時 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教學設計(新版)新人教版
- 《平行與垂直》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四年級上冊數學人教版
- 2024-2025學年高中英語 Module 6 The Internet and Telecommuniation教學設計2 外研版必修1
- 2024秋九年級化學上冊 第四單元 自然界的水 課題4 化學式與化合價第3課時 有關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教學設計(新版)新人教版
- 2024-2025學年高三語文上學期第6周《仿用和變換句式(含修辭)》教學設計
- 5 《這些事我來做》 (教學設計)統編版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上冊
- 5 蠶出生了教學設計+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科學四年級下冊人教鄂教版
- 2025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招聘工作人員6人歷年高頻重點模擬試卷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物流運輸安全培訓內容
- GB/T 45166-2024無損檢測紅外熱成像檢測總則
- 2025年上海嘉定區申通地鐵集團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中鐵十二局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犯罪心理學》教學大綱
- 幼兒園市級課一等獎-大班語言健康繪本《我的情緒小怪獸》有聲繪本課件
- 2024年股權轉讓驗資確認書3篇
- 農業新質生產力
- 成語故事《一葉障目》課件2
- 【MOOC】《研究生英語科技論文寫作》(北京科技大學)中國大學MOOC慕課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