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山東省濰坊市南郝鎮中學高二政治上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1頁
2021-2022學年山東省濰坊市南郝鎮中學高二政治上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2頁
2021-2022學年山東省濰坊市南郝鎮中學高二政治上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3頁
2021-2022學年山東省濰坊市南郝鎮中學高二政治上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4頁
2021-2022學年山東省濰坊市南郝鎮中學高二政治上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2022學年山東省濰坊市南郝鎮中學高二政治上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一、選擇題(共28小題,每小題2分,共56分。在每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下列關于貨幣的說法正確的是①貨幣具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貨幣等基本職能②貨幣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

③貨幣在本質上是貴金屬金銀④貨幣可以表現一切商品的價值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參考答案:D2.臺灣作家林清玄曾寫過一首禪詩:白鷺立雪,愚人看鷺,聰明見雪,智者觀白。這首詩蘊含的哲理是①人們對事物的認識會受主客觀因素的影響

②人的意識具有主觀能動性③不同意識對事物所起的作用不同

④意識有正確和錯誤之分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D.②③④參考答案:C3.敦煌不僅具有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而且在現代甘肅文化事業的發展中,它會變成一個具有更加廣泛含義的文化稱謂、文化符號甚至是精神象征。從現代意義來說,它面臨著東西方文化的交融,我們應在這個過程中把握住它的核心民族特色、追求它的時代精神,并創造它的現代樣式。這表明(

)A.對傳統文化,應先繼承后發展

B.對傳統文化應辯證地加以繼承C.文化傳承應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D.只要繼承了傳統文化必定能實現發展參考答案:C4.管理學上一個有趣的定律叫“酒與污水定理”,意思是一匙酒倒進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把一匙污水到進一桶酒里,得到的還是一桶污水。這給我們的辯證法啟示是A.整體居于主導地位,統率著部分 B.量變必然引起質變,要重視量變C.物質決定意識,一切從實際出發 D.必須重視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參考答案:D5.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對我們的影響越來越大。一方面,網絡為人們的學習、工作等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和豐富的信息。另一方面,一些低俗的網絡文化和網絡謠言也給人們身心健康帶來不利影響。回答10~11題。10.網絡低俗文化和網絡謠言現象的存在說明A.各種文化只有在相互沖擊中才能不斷發展B.文化發展需要加強管理和引導C.文化是多元的,具有差異性和包容性

D.低俗文化具有存在的合理性11.針對上述現象,我們應該①增強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

②加強道德修養,作出正確的文化選擇③合理利用網絡,維護網絡文明

④遠離網絡,拒絕虛擬世界的誘惑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參考答案:10.B

11.C6.“深處種菱淺種稻,不深不淺種荷花”是清代阮元《吳興雜詩》中的名句。這一名句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是

A.要重視量的積累

B.要學會從整體上把握事物的聯系

C.要善于分析事物的聯系

D.要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參考答案:D7.2012年底,全國各地的異地高考方案陸續出臺,但爭論并沒有因此平息。教育資源分布不均、戶籍制度牽絆、生源利益復雜——眾多因素決定了“異地高考”是一場曠日持久的博弈。解決異地高考改革面臨的問題要求我們①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②調整經濟基礎以適應上層建筑③敢于尋找新思路,開拓創新④立足整體,統籌全局,選擇最佳方案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參考答案:C8.中華文化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創造的。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對民族文化認識錯誤的是(

)A.民族文化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B.民族文化是各民族特有的,其他民族無認同感C.民族文化既有民族特性,也有中華文化共性D.都是中華之瑰寶,民族之驕傲參考答案:B9.湖湘文化是指湖南地區的地域文化。它以先秦、兩漢的楚文化和本土農業文化為源頭,在其發展過程中不斷吸取和融匯中原文化和外域文化,逐漸形成了務實、開放、兼容、創新的特點。湖湘文化的形成從一個側面反映出A.各地區的文化帶有明顯的區域特征

B.中華文化的包容性C.不同地區的文化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D.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參考答案:B10.無論您的五官會跳舞還是脖子會唱歌,只要您肯秀出您的絕活,就有機會登上《我要上春晚》的舞臺。——這則“開門辦春晚”的廣告內容,從文化角度看,強調了

A.實現文化創新需要博采眾長

B.人民群眾是文化創新的主體

C.要促進文化市場多元化發展

D.要加強對文化的管理和引導參考答案:B11.現行理論認為宇宙從大爆炸中誕生時產生了等量的正物質和反物質,但我們很難在宇宙中找到反物質。近期,歐洲科學家成功制造出多個反氫原子,并使其存在了0.17秒,這是物理學界的突破性發現,也是人類首次捕獲到反物質。材料表明A.世界的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

B.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主要標準C.意識是對客觀世界的正確反映

D.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可知性參考答案:A12.2010年,大事件層出不窮,網絡新詞也海量增長,產生更迅速,變化更快,傳播更廣。像“蒜你狠”、“犀利哥”、“給力”、“秒殺”等“雷詞”(很有震撼力的詞語)多為新事件.新聞人物的濃縮和概括。據此回答28.網絡新詞的出現和傳播表明 A.文化的發展與社會發展完全同步

B.文化具有相對獨立性C.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創造并享用文化

D.文化創造的主體是網絡經營者參考答案:C13.去年7月13日至1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召開全國教育工作會議。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世紀召開的第一次全國教育大會。這次會議對我國未來10年教育事業發展進行了全面謀劃和前瞻性部署。教育是國計,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從文化生活的角度看,重視教育是因為:(

)①教育決定經濟

②教育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教育在現代化建設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作用

④教育是文化發展的中心環節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參考答案:B14.“豎大拇指”在北美一般被認為是“做得好”的意思,但在澳大利亞就成了無理的肢體語言;吃面條時發出聲音,日本人和韓國人覺得很正常,而英國人可能感到不舒服。這類現象表明(▲)A.各地的文化幾乎沒有共同性B.一種行為是否影響人們的交往取決于特定的文化背景C.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對同一行為的評價是不同的D.同一行為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含義參考答案:D15.2014年4月1日,教育部發布《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要求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學校課程和教材體系,有序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這是因為①有利于鞏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②有利于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③傳統文化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④學校教育是現代文化傳遞、溝通的主要手段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參考答案:B16.《公民道德實施綱要》中指出:“要在全社會倡導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腐朽思想,提高全民族素質。”從個人來講,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利益關系,關鍵在于①發揚大公無私精神,反對個人主義和個人利益②把國際利益與社會利益放在首位③兼顧三者利益,做好統籌安排④把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結合起來A.①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②③④參考答案:C17.假定當A商品的互補品價格下降10%時,A商品需求變動量為10單位;當A商品的替代品價格上升10%時,A商品需求變動量為20單位。如果其他條件不變,當A商品的互補品價格上升10%、替代品價格下降10%同時出現時,那么,A商品的需求數量A.增加30單位

B.減少30單位

C.增加10單位

D.減少10單位

參考答案:A18.“記憶和思維活動,要借化學過程來描摹;即便你我的喜怒哀樂,也是化學神出鬼沒。”

這是北大校長創作的科普歌曲《化學是你化學是我》中的歌詞,強調了人體化學過程所起的作用。這句歌詞體現了①意識依賴于物質

②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

③思維活動離不開物質載體

④意識是人腦的機能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參考答案:C19.GDP是衡量一國經濟增長水平的基本指標。下列反應我國GDP增長的圖標是A.圖1

B.圖2

C.圖3

D.圖4參考答案:A20.嬰兒時,長輩用筷子蘸各種味道教你辨別酸甜苦辣,是一種傳承;孩提時,爸爸敲打你先下手夾菜的筷子,是一種明禮;長大后,你用筷子往媽媽的碗里夾上她愛吃的菜,是一種感恩……每一個人都有一個關于家的味道、一種情感的記憶,南北不一,味道各異,但對家人的愛,卻是唯一。從中我們可以感悟到(

)①筷子的使用在不同階段傳遞著不同的情感②“南北各異的家的味道”寓于“唯一的家人之愛”中③每個人對家的情感源于其長期的生活體驗④人們對家的感悟取決于他的生活意趣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參考答案:C【考點】文化對人影響的表現

【分析】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于特定的文化環境,每個人對家的情感源于其長期的生活體驗,筷子的使用在不同階段傳遞著不同的情感,①③適合題意;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唯一的家人之愛寓于南北各異的家的味道之中,②說法錯誤;人們對家的感悟受生活環境的影響,④生活環境決定人們對家的感悟,錯誤;故該題答案選C。【點評】文化對人的影響在高考中主要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有時也會以主觀題的形式出現,在以主觀題的形式出現時通常是作為答案要點來考查的。因此,考生要對這一考點加強理解和運用,同時,重點把握文化塑造人生這一知識點。

21.下列與“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蘊涵的哲理不一致的是A.“道,猶行也;氣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謂之道。”B.“時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一。”C.“旋嵐偃岳而常靜,江河竟注而不流,野馬漂鼓而不動,日月經天而不周”D.“世界是一團永恒的活火,再一定分寸尚燃燒,再一定的分寸尚熄滅。”參考答案:C22.某機構對200名20歲以下青少年的偶像崇拜情況進行了問卷凋查,其中崇拜對象的統計結果如下表:對象科學家時代英雄娛樂明星體育明星自己反面人物無偶像[來源:

]其他人數3018794434813[來源:

]針對這種情況,你認為當前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需要①緊緊抓住思想道德建設這個中心環節②尊重人們價值選擇的差異性,包容各種思想行為③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人們的思想④奏響主旋律,發揮傳統文化的導向和示范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參考答案:B23.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揠苗助長,苗枯田荒。這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是(

A.現象是規律的外在表現形式

B.人在規律面前是無能為力的

C.尊重規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礎

D.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條件參考答案:C24.復雜的表格、晦澀的數據、繁多的項目……以往審查預算報告的人民代表大會時常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冷場”。2012年這一狀況悄然發生了變化,越來越多的代表“睜大眼睛”審查“國家賬本”,從不同角度論證如何花好這一筆筆錢。這一變化表明(

)A.人大代表的質詢范圍不斷擴大

B.人大代表行使行政權力維護人民利益C.人大代表的議政意識不斷增強

D.人大代表行使國家權力發揮監督作用參考答案:C25.2014年11月以來,國家典籍博物館陸續推出面向中小學生的雕版印刷、古籍裝訂、剪紙等互動體驗公益課程,讓青少年近距離接觸和感受中華典籍穿越歷史的恒久魅力。舉辦這一活動能①發揮文化對經濟的促進作用

②增強人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③讓學生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增強青少年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參考答案:C題肢①說法錯誤,因為文化對經濟的反作用具有雙重性質,只有正確的,優秀的文化才能對經濟的發展起著促進作用,故排除;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特征的見證,不同的文藝形式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舉辦這一活動有利于展示中華文化的魅力,增強中華文化的吸引力,故題肢②③正確。題肢④夸大了這一活動的作用,故排除;故本題答案選C。26.2011年7月22日教育部長袁貴仁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要按照胡錦濤總書記“七一”講話要求,全面落實教育規劃綱要和人才規劃綱要,辦好人民滿意教育。我國高度重視教育是因為①建設“學習型社會”的需要

②教育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③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④教育是發展科學技術和培養人才的基礎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②參考答案:C27.“地球一小時”活動節約的能源雖然有限,但是當環保意識深入人性并化為自覺保護環境的實踐,就會對全球節能減排事業做出巨大的貢獻。這說明

①實踐是主觀見于客觀的能動的物質性活動

②實踐是按照主觀的內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動

③實踐具有能動性,社會性和客觀性的突出特點

④實踐是人類應對環境的有效合理的適應性活動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參考答案:B28.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是哲學的兩大基本派別。劃分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標準是(

)A.哲學的基本問題

B.思維與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C.思維與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

D.思維與存在的辯證關系問題參考答案:D二、材料論述題(共3題,共44分)29.中華美食文化博大精深,西藏林芝的酥油蜂蜜、四川成都的麻婆豆腐、浙江杭州的筍干老鴨煲、貴州雷山的糯米稻花魚……風味美食數不勝數。各地美食多就地取材,應時而作,搭配姜、蔥、蒜、椒等多種輔材佐料,或煎、或炸、或煮、或蒸、或腌、或釀,精制而成。一道道美食讓人垂涎欲滴。無論是獨自品嘗,還是與家人鄰里、遠客近友共享,都會讓人感受到一方水土的恩遇涵養,嘆服一方人的智慧辛勞,感慨一蔬一飯來之不易,一飲一啄飽蘸苦辣甜酸。近期,一部介紹中華各地美食的紀錄片在央視播出,無數食客聞風而動,眾多游子平生意。結合材料,運用文化作用的有關知識闡述中華美食文化的積極意義。(9分)參考答案:(1)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對社會發展有深刻的影響。中華傳統美食承載著親情鄉情,能夠維系社會生活,促進社會和諧,增強民族認同感和凝聚力。(3分)(2)中華美食文化能夠促進經濟發展。介紹中華各地美食的紀錄片在央視播出后,無數食客聞風而動,有利于帶動旅游業及相關產業的發展。(3分)(3)中華美食文化能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精神力量、促進全面發展。品嘗各具特色的家鄉美食,引發了對家鄉、民族、國家的熱愛,愉悅心情,陶冶情操,激發精神力量。(3分)試題分析:本題要求學生結合材料運用文化與生活的有關知識闡述中華美食文化的積極意義。本題亦未限定學生答題所用知識的具體范圍,需要學生從對材料的解讀以及對設問的分析理解中獲取答題的相關信息、確定答題的具體方向。本題設問中“中華飲食文化的意義”強調的是文化的作用。本題材料中“無論是獨自品嘗,還是與家人鄰里、遠客近友共享,都會讓人感受到一方水土的恩遇涵養,嘆服一方人的智慧辛勞,感慨一蔬一飯來之不易,一飲一啄飽蘸苦辣甜酸”,啟示學生可從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對社會發展有深刻的影響的角度去分析說明;題中材料“一部介紹中華各地美食的紀錄片在央視播出,無數食客聞風而動”,啟示學生可從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的角度去分析說明;另外,學生還可從文化塑造人生的相關知識去分析說明。30.(18分)某校高三(2)班學了《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這一單元的內容后,以“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我們如何選擇”為題開展了探究活動。研究小組在活動中,收集到一系列材料和觀點:①在不知不覺之中,麥當勞、肯德基在中國的生意越來越好,可口可樂、百事可樂也成為飲料市場的主要品牌。走進電影院、打開電視機,外國的電影、電視節目充斥著我們的視野。西方的“情人節”、“圣誕節”等越來越受一些年輕人的歡迎,一些中國傳統節日卻有走向衰落的跡象。有人認為,具有特定文化內涵、體現著中華文明特點的傳統節日受到冷落,意味著西方發達國家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對我國民間文化的沖擊。②美國以強化“美國精神”為公民教育的重點。俄羅斯近年先后制定了對全民特別是對青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大綱和法案,力求重振民族精神。韓國的愛國主義教育以政府為主導,推崇“身土不二”,培育“韓國精神”。③在德國,三個來自中國的學生與十來個德國學生共瞻中秋。德國的同齡人問中國學生許多問題。有些問題很滑稽,如許多中國人是不是盤辮子;有些問題很“學術”,如日本、朝鮮的文化與中國的是不是一樣的。“那么臺灣呢?”當一個德國學生提出這一問題時,中國學生立即用不太流利的德語嚴肅地說:“臺灣是屬于中國的。臺灣是中國的第一大島,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實現祖國和平統一,是歷史賦予海峽兩岸中國人的神圣使命,只要海內外炎黃子孫團結一心,共同努力,這一天一定會到來!”(1)請你分析為什么一些中國青少年熱衷于過西方的圣誕節等節日?

(2)我們當前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有什么意義?

(3)愛國主義是民族精神的核心,請你列舉古今中外愛國主義的例子。(不少于兩例)

(4)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