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穩態與環境本冊總復習總復習 全國公開課_第1頁
高中生物人教版穩態與環境本冊總復習總復習 全國公開課_第2頁
高中生物人教版穩態與環境本冊總復習總復習 全國公開課_第3頁
高中生物人教版穩態與環境本冊總復習總復習 全國公開課_第4頁
高中生物人教版穩態與環境本冊總復習總復習 全國公開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淇縣一中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衛星班)生物試題命題:淇縣一中教科處第I卷選擇題(共30題,每題2分,共60分)1.紅細胞和肝細胞所處的內環境分別是A.組織液、血漿 B.血漿、淋巴 C.血漿、組織液 D.淋巴、組織液2.關于人體內環境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組織液滲透壓減小,引起細胞吸水B.無氧呼吸產生乳酸的過程發生在內環境中C.血漿中的HCO-參與維持血漿pH的穩定D.血漿中蛋白質的含量是影響血漿滲透壓的因素之一3.某同學給健康實驗兔靜脈滴注%的NaCl溶液(生理鹽水)20mL后,會出現的現象是A.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分別增加10mLB.細胞內液Na+的增加遠大于細胞外液Na+的增加C.輸入的Na+中50%進入細胞內液,50%分布在細胞外液D.輸入的溶液會從血漿進入組織液4.內環境穩態是維持機體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內環境保持相對穩定有利于機體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B.內環境穩態有利于新陳代謝過程中酶促反應的正常進行C.維持內環境中Na+、K+濃度的相對穩定有利于維持神經細胞的正常興奮性D.內環境中發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給細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動的進行5.將大白鼠從25℃移至0℃的環境中,正常大白鼠將出現的生理現象是A.耗氧量減少,立毛肌放松 B.耗氧量增加,體表血管收縮,散熱等于產熱C.耗氧量減少,心律變慢 D.耗氧量增加,體表血管收縮,散熱大于產熱6.下圖表示當有神經沖動傳到神經末梢時,神經遞質從突觸小泡內釋放并作用于突觸后膜的機制,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神經遞質存在于突觸小泡內可避免被細胞內其他酶系破壞B.神經沖動引起神經遞質的釋放,實現了由電信號向化學信號的轉變C.神經遞質與受體結合引起突觸后膜上相應的離子通道開放D.圖中離子通道開放后,Na+和Cl-同時內流7.神經遞質乙酰膽堿與突觸后膜的乙酰膽堿受體(AChR)結合,突觸后膜興奮,引起肌肉收縮。重癥肌無力患者體內該過程出現異常,其發病機理示意圖如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物質a作為抗原能激活B細胞增殖分化為漿細胞B.抗a抗體與物質a的結合物能被吞噬細胞清除C.物質a引發的上述免疫過程屬于體液免疫D.患者體內乙酰膽堿與突觸后膜的AChR特異性結合增加8.獲2023年諾貝爾獎的科學家發現了與囊泡運輸相關的基因及其表達蛋白的功能,揭示了信號如何引導囊泡精確釋放運輸物。突觸小泡屬于囊泡,以下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神經元特有的基因決定了突觸小泡的運輸方式B.神經元中的線粒體為突觸小泡的運輸提供了能量C.突觸前膜的特定蛋白決定了神經遞質的釋放位置D.突觸小泡中運輸物的釋放受到神經沖動的影響9.當快速牽拉骨骼肌時,會在d處記錄到電位變化過程。據圖判斷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B.d處位于傳出神經上C.從a到d構成一個完整的反射弧D.牽拉骨骼肌時,c處可檢測到神經遞質10.關于動物體液調節的敘述,錯誤的是A.機體內甲狀腺激素的分泌受分級調節B.與體液調節相比,神經調節迅速而準確C.血液中某激素的濃度不可反映該激素的分泌量D.激素的分泌量可隨內、外環境的改變而變化11.小鼠胚胎干細胞可誘導成能分泌胰島素的胰島樣細胞。將胰島樣細胞移植給患糖尿病的小鼠,可使患病小鼠血糖恢復正常水平。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移植前,患病小鼠體內靶細胞缺失胰島素受體B.小鼠胚胎干細胞誘導成胰島樣細胞的過程離不開細胞的有絲分裂和分化.C.移植后,小鼠體內靶細胞加強了對葡萄糖的攝取、利用和儲存D.小鼠體內血糖濃度對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存在反饋調節12.下表為某人血液化驗的兩項結果:項目測定值參考范圍單位甲狀腺激素胰島素據此分析,其體內最可能發生的是A.神經系統的興奮性降低B.血糖含量低于正常C.促甲狀腺激素分泌減少D.組織細胞攝取葡萄糖加速13.下列關于生命活動變化關系的描述,正確的是 A.細胞體積增大,與外界物質交換效率提高

B.細胞液濃度增大,植物細胞吸水能力減弱

C.生長素濃度升高,植物細胞生長速度加快

D.體內血漿滲透壓降低,抗利尿激素釋放減少14.關于人體體溫調節的敘述,錯誤的是A.呼氣是人體的主要散熱途徑B.骨骼肌和肝臟是人體的主要產熱器官C.有機物的氧化分解是人體產熱的重要途徑D.下丘腦有體溫調節中樞,也有感受體溫變化的功能15.關于人體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敘述,錯誤的是A.反射弧是神經調節的結構基礎B.甲狀腺激素能影響神經系統的活動C.腎上腺素的分泌受垂體分泌激素的調控D.垂體分泌促甲狀腺激素受下丘腦調控淋巴細胞經抗原刺激后增殖并分化成漿細胞和記憶B細胞;T淋巴細胞經抗原刺激后直接參與消滅抗原細胞或病原體。這兩大類淋巴細胞被抗原激活的機理是A.淋巴細胞對抗原分子或病原體的吞噬行為B.淋巴細胞表面受體對抗原分子的特異性識別C.淋巴細胞膜與糖脂類抗原分子之間的融合作用D.B細胞抗體或T細胞淋巴因子對抗原分子的特異性結合17.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的一種抗原。接種該疫苗后人體會產生相應抗體,該抗體A.由T淋巴細胞產生 B.可與多種抗原結合C.可裂解乙肝病毒 D.可被蛋白酶水解18.有一種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體內某種T細胞過度激活為效應T細胞后,選擇性地與胰島B細胞密切接觸,導致胰島B細胞死亡而發病。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這種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屬于自身免疫病B.患者血液中胰島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C.效應T細胞將抗原傳遞給胰島B細胞致其死亡D.促進T細胞增殖的免疫增強劑可用于治療該病19.下列有關艾滋病(AIDS)的敘述,正確的是A.某些逆轉錄酶抑制劑可用于治療艾滋病B.艾滋病主要是通過唾液、食物和昆蟲傳播的C.HIV的遺傳物質直接整合到宿主細胞的染色體中D.患者的細胞免疫功能嚴重減退而體液免疫功能不受影響下表為IAA和H+對燕麥胚芽鞘切段伸長的影響.基于這樣的實驗結果,雷利和克萊蘭于1970年提出了生長素作用機理的酸生長理論.在酸性條件下,一方面使細胞壁中對酸不穩定的鍵(如氫鍵)斷裂,另一方面(主要方面)使細胞壁中的某些多糖水解酶(如纖維素酶)活化或增加,從而使細胞壁松弛.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IAA和H+對燕麥胚芽鞘切段伸長的影響處理①IAA②IAA+pH4

緩沖液③IAA+pH7

緩沖液④IAA+pH4

緩沖液⑤

緩沖液⑥pH7

緩沖液⑦

緩沖液切斷表現伸長

介質pH下降伸長

(轉入③)伸長停止

(轉入④)重新伸長伸長

(轉入⑥)伸長停止

(轉入⑦)重新伸長A.細胞膜上存在著運輸H+的載體,生長素使其活化B.生長素作用于細胞后,細胞將H+通過協助擴散運出細胞C.給植物細胞提供酸性環境,不需生長素也可生長D.應用生長素處理切段后,溶液中H+濃度會增加,即被酸化.21.植物根部有向著背光側生長的特性。將萌發中的幼苗呈水平狀用細線懸掛在只能獲得單向光照的盒中氣培(空氣濕度完全滿足幼苗的生長需要),裝置如圖8所示。一段時間后,幼苗的生長方向最可能是22.瓶插鮮花鮮重的變化與衰敗相關,鮮重累積增加率下降時插花衰敗。下圖為細胞分裂素和蔗糖對插花鮮重的影響,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蔗糖和細胞分裂素都有延緩衰敗的作用B.蔗糖可為花的呼吸作用提供更多的底物C.同時添加蔗糖和細胞分裂素更利于插花保鮮D.第5天花中脫落酸的含量應該是清水組最低23.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積累的豐富農業生產經驗,至今許多仍在實踐中應用。下列敘述與植物激素作用無直接關系的是A.適時打頂去心,可促棉株開花結實。(據《農桑摘要》)B.肥田之法,種綠豆最佳,小豆、芝麻次之。(據《齊民要術》)C.正月種白稻,五月收獲后,根茬長新稻,九月又成熟。(據《廣志》)D.新摘未熟紅柿,每籃放木瓜兩三枚,得氣即發,澀味盡失。(《據格物粗談》)24.圖1表示在一個10mL封閉培養體系中酵母細胞數量的動態變化。關于酵母細胞數量的敘述,正確的是A.種內競爭導致初始階段增長緩慢B.可用數學模型Nt=N0·λt表示C.可用取樣器取樣法計數D.K值約為120000個25.大螞蟻和小螞蟻生活在某地相鄰的兩個區域,研究者在這兩個螞蟻種群生活區域的接觸地帶設4種處理區,各處理區均設7個10m×10m的觀測點,每個觀測點中設有均勻分布的25處小螞蟻誘餌投放點。在開始實驗后的第1天和第85天時分別統計誘餌上小螞蟻的出現率進行比較,結果見表。處理區小螞蟻出現率的變化(﹪)定時灌溉不驅走大螞蟻

增加35驅走大螞蟻增加70不灌溉不驅走大螞蟻減少10驅走大螞蟻減少2對本研究的試驗方法和結果分析,表述錯誤的是A.小螞蟻抑制大螞蟻的數量增長B.采集實驗數據的方法是樣方法C.大螞蟻影響小螞蟻的活動范圍D.土壤含水量影響小螞蟻的活動范圍26.在沙漠的一個灌木群落中,某種基于種子繁殖的灌木,其分布型隨著生長進程會發生改變,幼小和小灌木呈集群分布,中灌木呈隨機分布,大灌木呈均勻分布,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這種改變使群落的水平結構發生變化B.這種改變是群落演替所引起的結果C.均勻分布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種內競爭D.集群分布主要是由于種子不能遠離母株所致27.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約1m2的石頭。有人于石頭不同距離處,調查了蜥蜴個體數、蝗蟲種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結果見下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隨著蝗蟲種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間的競爭將會加劇B.蜥蜴活動地點離石頭越遠,被天敵捕食的風險就越大C.距石頭的遠近是引起該群落水平結構變化的重要因素D.草地上放置適量石頭,有利于能量流向對人類有益的部分28.下圖為某人工魚塘食物網及其能量傳遞示意圖(圖中數字為能量數值,單位是J·m-2·a-1)。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該食物網中最高營養級為第六營養級B.該食物網中第一到第二營養級的能量傳遞效率為25%C.太陽魚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為1357J·m-2·a-1D.該食物網中的生物與無機環境共同構成一個生態系統29.下列關于種群、群落和生態系統的敘述,正確的是A.五點取樣法適合調查灌木類行道樹上蜘蛛的種群密度B.就食性而言,雜食性鳥類的數量波動小于其他食性的鳥類C.就生態系統結構而言,生態瓶的穩定性取決于物種數D.變色龍變化體色,主要是向同類傳遞行為信息30.下列關于生物多樣性的敘述,正確的是A.生態系統多樣性是物種多樣性的保證B.各種中藥材的藥用功能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C.大量引進國外物種是增加當地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措施D.混合樹種的天然林比單一樹種的人工林更容易被病蟲害毀滅第II卷非選擇題(共40分)31.(每空2分,共6分)D初次免疫再次免疫人數百分比人數百分比<41040081016203280641101283102561005121461024317>1024361合計8410084100脊髓灰質炎(脊灰)病毒感染可使脊髓神經元受損而影響有關神經反射,接種疫苗是預防脊灰的有效措施。某研究跟蹤監測84名兒童先后兩次接種改進的脊灰病毒滅活疫苗的免疫結果。結果見下表,D≥4者免疫結果呈陽性,D值越高者血清中抗體濃度越高。由表可知,初次免疫的陽性率為______。請總結再次免疫效果與初次免疫效果的差異,并分析產生差異的原因。注:D為兒童血清經倍比稀釋后檢出抗體的最大稀釋倍數32.(每空2分,共10分)興奮性是指細胞接受刺激產生興奮的能力。為探究不同缺氧時間對中樞神經細胞興奮性的影響,研究人員先將體外培養的大鼠海馬神經細胞置于含氧培養液中,測定單細胞的靜息電位和閾強度(引發神經沖動的最小電刺激強度),之后再將其置于無氧培養液中,于不同時間點重復上述測定,結果如圖所示。請回答:(1)本實驗的自變量是。(2)靜息電位水平是影響細胞興奮性水平的因素之一,圖中靜息電位是以細胞膜的側為參照,并將該側電位水平定義為0mV。據圖分析,當靜息電位由-60mV變為-65mV時,神經細胞的興奮性水平。(3)在缺氧處理20min時,給予細胞25pA強度的單個電刺激(能/不能)記錄到神經沖動,判斷理由是。33、(每空2分,共10分)圖甲是橫放的洋蔥結構示意圖,A、B、C分別表示根尖上三個部位的細胞結構;圖乙表示一段時間后根尖的生長狀況;圖丙則為生長素濃度與生長狀況的關系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根尖中生長素相對集中地分布在圖甲中細胞所示的部位,然后轉運至細胞所示的部位。(2)在細胞C所代表的部位,生長素可通過韌皮部進行運輸。(3)D、E兩側生長素的濃度分別對應于圖丙中的點。(4)為了探究圖乙中D側生長速度快于E側主要是原因一:細胞體積的增大引起的;還是原因二:是細胞數目的增多引起的,可采用何種實驗方法?。34.(每空2分,共14分)生產者所制造的有機物質的量被稱為初級生產力。下表為地球上主要生態系統的總面積及生產者的凈初級生產力[g/(m2.a)]。請回答:生態系統類型湖河沼澤熱帶雨林溫帶森林凍土帶荒漠密灌林農田開闊大洋面積(6×106km2)23301881814332凈初級生產力5002000200001300014070650125(1)以上各類生態系統都具有的成分是。(2)從上表可知陸地生態系統中的是生物圈的最主要的能量基地,原因是。(3)荒漠密灌林的凈初級生產力較低的主要限制因素是;而群落結構單一的農田生態系統的凈初級生產力卻較高的主要原因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