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分子與細胞第5章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全國一等獎)_第1頁
高中生物人教版分子與細胞第5章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全國一等獎)_第2頁
高中生物人教版分子與細胞第5章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全國一等獎)_第3頁
高中生物人教版分子與細胞第5章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全國一等獎)_第4頁
高中生物人教版分子與細胞第5章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全國一等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時跟蹤檢測](本欄目內容,在學生用書中以獨立形式分冊裝訂!)一、選擇題1.水既是有氧呼吸的原料,也是有氧呼吸的產物,在有氧呼吸過程中水的消耗和生成分別在()A.第一階段、第三階段B.第二階段、第三階段C.第一階段、第二階段D.第三階段、第三階段解析:由有氧呼吸的具體過程可知,水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階段參與反應,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階段產生水。答案:B2.在有氧呼吸過程中,產生[H]和ATP最多的階段分別是()A.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 B.第一階段和第三階段C.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 D.第三階段和第三階段答案:C3.在細胞呼吸過程中,有CO2放出時,則可判斷此過程()A.一定是無氧呼吸 B.一定是有氧呼吸C.一定不是酒精發酵 D.一定不是乳酸發酵解析:由呼吸作用反應式來看,有氧呼吸和產酒精的無氧呼吸都能產生二氧化碳,只有產乳酸的無氧呼吸不產生二氧化碳,D正確。答案:D4.下列有關呼吸作用的敘述中,錯誤的是()A.蛔蟲進行無氧呼吸B.哺乳動物的紅細胞只能進行無氧呼吸C.長跑時,人體產生的CO2是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共同產物D.發酵和無氧呼吸為同一概念解析:蛔蟲由于生活在人的消化道內,消化道內缺氧,故只能進行無氧呼吸,A正確;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由于無細胞器,也只能進行無氧呼吸,B正確;高等動物的無氧呼吸產物是乳酸,不產生酒精,無CO2生成,C錯誤;無氧呼吸對于微生物習慣上叫發酵,對于動植物就叫無氧呼吸,D正確。答案:C5.現有一瓶酵母菌和葡萄糖的混合液,通入不同濃度的氧氣,產生的酒精和二氧化碳如圖所示。則在氧氣濃度為a時()A.酵母菌只進行無氧呼吸不進行有氧呼吸B.用于無氧呼吸的葡萄糖的比例是eq\f(2,5)C.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9mol氧氣D.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釋放能量的比例是1∶2解析:氧氣濃度為a時,酵母菌產生的二氧化碳多于酒精,說明此時酵母菌同時進行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A錯誤;氧氣濃度為a時,酵母菌產生的酒精量為6mol,說明酵母菌無氧呼吸產生二氧化碳量也為6mol,需要消耗葡萄糖量3mol,而此時共產生二氧化碳15mol,說明有氧呼吸產生二氧化碳量為15-6=9mol,則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為mol,因此用于無氧呼吸的葡萄糖的比例是eq\f(3,3+=eq\f(2,3),B錯誤;根據B選項可知,氧氣濃度為a時,酵母菌有氧呼吸產生二氧化碳量為9mol,由此可推知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氧氣量為9mol,C正確;有氧呼吸每消耗1mol葡萄糖會釋放能量2780kJ,遠遠多于無氧呼吸,D錯誤。答案:C6.細胞呼吸原理在生產生活中應用廣泛,以下分析不正確的是()A.選用透氣性好的“創可貼”,是為保證人體細胞的有氧呼吸B.要及時為板結的土壤松土透氣,以保證根細胞的正常呼吸C.皮膚破損較深的患者,應及時到醫院注射破傷風抗毒血清D.慢跑可以促進人體細胞的有氧呼吸,使細胞獲得較多能量解析:選用透氣性好的“創可貼”,是為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無氧呼吸,A錯誤;要及時為板結的土壤松土透氣,以保證根細胞的正常呼吸,B正確;皮膚破損較深的患者,其傷口內適宜于破傷風桿菌繁殖,應及時到醫院注射破傷風抗毒血清,C正確;慢跑可以促進人體細胞的有氧呼吸,使細胞獲得較多能量,D正確。答案:A7.長期浸水會導致樹根變黑腐爛。樹根從開始浸水到變黑腐爛的過程中,細胞呼吸速率的變化曲線如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Ⅰ階段根細胞的有氧呼吸速率上升B.Ⅱ階段根細胞的無氧呼吸速率下降C.Ⅲ階段曲線下降的主要原因與Ⅰ不同D.a點的有氧呼吸強度小于b點解析:Ⅰ階段,由于長期浸水土壤中氧氣濃度降低,細胞有氧呼吸的速率下降,A錯誤;Ⅱ隨氧氣濃度的進一步降低,對無氧呼吸的抑制作用減弱,細胞的無氧呼吸速率上升,B錯誤;Ⅰ階段活性速率下降是由于氧氣濃度降低,有氧呼吸速率降低和無氧呼吸由于氧氣存在受抑制,Ⅲ活性速率下降是由于無氧呼吸產生的酒精對根細胞產生毒害作用,二者下降的主要原因不同,C正確;a點氧氣濃度高于b點,有氧呼吸強度比b大,D錯誤。答案:C8.將三組生理狀態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別培養在含有相同培養液的密閉培養瓶中,一段時間后,測定根吸收某一礦質元素離子的量。培養條件及實驗結果見下表:培養瓶中氣體溫度/℃離子相對吸收量(%)空氣17100氮氣1710空氣328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有氧條件有利于該植物幼根對該離子的吸收B.該植物幼根對該離子的吸收與溫度的變化無關C.氮氣環境中該植物幼根細胞吸收該離子不消耗ATPD.與空氣相比,氮氣環境有利于該植物幼根對該離子的吸收答案:A9.某興趣小組在室溫下進行了酵母菌無氧呼吸的探究實驗(如圖)。下列分析錯誤的是()A.滴管中冒出的氣泡是反應產生CO2的結果B.試管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制造無氧環境C.若試管中的水換成冷水,氣泡釋放速率下降D.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轉移至ATP,其余的存留在酒精中解析: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釋放出來,另一部存留在酒精中,釋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熱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轉移到ATP中。答案:D10.下列有關細胞有氧呼吸過程中氧氣的說法正確的是()A.一個葉肉細胞中葉綠體內產生的氧氣分子進入相鄰細胞參與氧化分解共穿過6層膜B.有氧呼吸的第二階段氧氣將丙酮酸氧化為二氧化碳C.有氧呼吸的第三階段氧氣與[H]結合生成水,釋放出少量的能量D.氧氣進入線粒體屬于協助擴散解析:一個葉肉細胞中葉綠體內產生的氧氣分子進入相鄰細胞參與氧化分解先后穿過葉綠體內膜、葉綠體外膜、細胞膜、細胞膜、線粒體外膜、線粒體內膜共6層膜,A正確;氧氣只參與有氧呼吸的第三階段,B錯誤;有氧呼吸的第三階段氧氣與[H]結合生成水,釋放出大量能量,C錯誤;氧氣進入線粒體屬于自由擴散,D錯誤。答案:A二、非選擇題11.如圖表示某種植物的非綠色器官在不同氧濃度下CO2的釋放量和O2吸收量的變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在外界氧濃度為10%以下時,該器官的呼吸作用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2)實線和虛線相交于C點,對于B、C點,以下敘述正確的有()A.C點時,植物既進行無氧呼吸,又進行有氧呼吸B.C點時,植物只進行有氧呼吸,此時無氧呼吸被完全抑制C.B點時,無氧呼吸強度最弱D.B點時,植物細胞呼吸最弱(3)當外界氧濃度為4%~5%時,該器官CO2的釋放量相對值為,而O2的吸收量相對值為。此時,無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相對值約相當于有氧呼吸的________倍。(4)由此可見,保存水果、蔬菜,應控制空氣流通,使氧濃度保持在________。解析:(1)分析題圖可知,外界氧濃度為10%以下時,細胞呼吸釋放的二氧化碳多于氧氣的吸收量,說明該植物器官同時進行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2)B點時二氧化碳的釋放量表現為最低,則有機物的分解量最少,即呼吸作用最弱,此時無氧呼吸得到了抑制而有氧呼吸還很弱;C點時兩曲線重合,氧氣的吸收量等于二氧化碳的釋放量,則說明只進行有氧呼吸,而無氧呼吸受到了完全的抑制。(3)當外界氧濃度為4%~5%時,該器官CO2的釋放量相對值為,而O2的吸收量相對值為,設無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為X,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為Y,由題意可得關系式:①2X+6Y=,6Y=,解得X∶Y=,即無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倍。(4)題圖曲線中的B點對應的氧氣濃度為5%、對應的二氧化碳的釋放量表現為最低,此時呼吸作用最弱,有機物的分解速度最慢,所以在保存水果、蔬菜時,應控制空氣流通,使氧濃度保持在5%,以減少有機物的消耗。答案:(1)無氧呼吸和有氧呼吸(2)BD(3)(4)5%12.探究:酵母菌在有氧和無氧的條件下細胞呼吸產生CO2量是否一樣多。實驗原理: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根據石灰水渾濁程度,可以檢測酵母菌培養液中CO2的產生情況。(1)實驗假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材料用具:新鮮的食用酵母菌、質量分數為10%的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錐形瓶、直角導管、橡皮塞等。(3)方法步驟:①配制酵母菌培養液:取20g新鮮的食用酵母菌,分成兩份,分別放入錐形瓶A(500mL)和錐形瓶B(500mL)中。分別向瓶中注入240mL質量分數為5%的葡萄糖溶液。②用錐形瓶和其他材料用具組裝實驗裝置如圖,并連通橡皮球(或氣泵),讓空氣間歇性地依次通過三個錐形瓶(約50分鐘)。然后將實驗裝置放到25~35℃的環境中培養8~10小時。A.甲裝置中質量分數為10%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乙裝置中的B瓶應封口放置一段時間后,再連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錐形瓶,可確保無氧呼吸產生的CO2通過澄清的石灰水中。③檢測CO2的產生:甲裝置連通橡皮球(或氣泵),讓空氣持續地依次通過3個錐形瓶。然后將實驗裝置放到25~30℃的環境中培養一段時間。乙裝置在相同的條件下培養相同的時間。觀察兩裝置的渾濁程度,并將觀察到的現象填在記錄表中。時間/min甲中石灰水乙中石灰水051015…(4)預期實驗結果與結論:預期最可能的實驗結果是________組裝置中澄清石灰水先渾濁,且渾濁程度大。說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根據題意可知是為了探究酵母菌在有氧和無氧的條件下細胞呼吸產生CO2量是否一樣多,則有三種可能,即一樣多、多和少。故實驗假設可以是:酵母菌在有氧條件下比無氧條件下細胞呼吸產生的CO2多。(3)由于空氣中含有少量CO2,為了減少實驗誤差,可在甲裝置中放入質量分數為10%的NaOH溶液,吸收空氣中的CO2。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檢測酵母菌有氧呼吸是否產生CO2并根據渾濁度檢測產生CO2的量。(4)預期實驗結果:預期最可能的實驗結果是甲組裝置中澄清石灰水先渾濁,且渾濁程度大。實驗結論:酵母菌在有氧條件下比無氧條件下細胞呼吸產生的CO2快且多。答案:(1)酵母菌在有氧條件下比無氧條件下細胞呼吸產生的CO2多(酵母菌在有氧條件下比無氧條件下細胞呼吸產生的CO2少或相等)(3)②A.吸收空氣中的CO2檢測酵母菌有氧呼吸是否產生CO2并根據渾濁度檢測產生CO2的量(4)甲酵母菌在有氧條件下比無氧條件下細胞呼吸產生的CO2快且多13.如圖表示生物體內呼吸作用的過程,圖中a~d表示某種物質,①~⑤表示相關生理過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①~⑤過程,能在人體細胞中進行的是________;在線粒體中進行的是________;在細胞質基質中進行的是________;釋放能量最多的是________。(2)圖中a物質表示________,將一只實驗小鼠放入含有放射性18O2氣體的容器內,18O2進入細胞后,最先出現的放射性化學物質是________________。(3)寫出酵母菌有氧呼吸反應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寫出酵母菌無氧呼吸反應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圖示生理過程中,能在人體細胞中進行的是有氧呼吸的三個階段和無氧呼吸形成乳酸的過程,人體無氧呼吸不形成酒精,故無有④過程;線粒體內進行的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階段,細胞質基質中進行的是有氧呼吸的第一階段和無氧呼吸,釋放能量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