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人教版第二單元 全國公開課3_第1頁
高中語文人教版第二單元 全國公開課3_第2頁
高中語文人教版第二單元 全國公開課3_第3頁
高中語文人教版第二單元 全國公開課3_第4頁
高中語文人教版第二單元 全國公開課3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語言基礎]1.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A.感激涕零慷概激昂沉吟憂思難忘B.春花秋月不絕如縷烏鵲鼓瑟吹生C.如臨深淵月明星稀羈絆抱殘守缺D.托物言志登高畢賦悲涼傾慕賢才解析:A.概—慨;B.生—笙;D.畢—必。答案:C2.對課文解說不當的一項是()A.“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美麗的蓮花要是送給自己的心上人該是多么美好的事,可是自己的心上人遠在天涯海角。這好似一聲嘆息,表現出詩人的寂寞和凄涼。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詩經·鄭風·子衿》中的詩句,原寫姑娘思念情人,這里是用來比喻曹操的憂思。C.“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兩句,詩人直言不諱,表明了喜愛山林自然的本性。D.“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詩人視官場為塵世之羅網,表達對卑污官場的厭惡之情。解析:B.這里是比喻渴望得到有才華的人。答案:B3.下列詩句中加點字詞的釋義有誤的一項是()A.少無適俗韻(本性、氣質)B.方宅十余畝(四面、周圍)C.桃李羅堂前(排列)D.復得返自然(與人類社會相對應的自然界)解析:D.自然應是和官場生活相對的田園生活。答案:D4.下列各句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感嘆時光飛逝,人生苦短,應飲酒作歌及時行樂。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達了詩人仰慕天下賢士,思念之情綿綿不斷。C.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從小就沒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來喜愛山川田園生活。D.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彼此心同而身處兩地,憂傷將伴隨我們到老。解析:A.“及時行樂”講錯了。答案:A5.將下列詩句按作者分類,正確的一項是()①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②霰雪紛其無垠兮,云霏霏而承宇③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④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⑤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⑥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⑦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⑧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⑨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⑩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A.②⑨③/①⑤⑩/④/⑦/⑥⑧B.②⑨/⑤⑥/①⑩/③⑦/④/⑧C.①⑤/②⑨/⑦⑩/③/④/⑧/⑥D.②⑨③/⑤④/①⑩/⑦/⑧/⑥解析:此題考查的是文學常識,需平時多積累。答案:C6.下列敘述錯誤的一項是()A.《涉江采芙蓉》選自《古詩十九首》,《古詩十九首》的藝術成就十分突出,獨特的抒情藝術風格,使這些作品成為我國文學史上早期抒情詩的典范。B.《短歌行》是曹操的作品,他的詩歌受樂府民歌的影響很深,但富有創造性,氣魄雄偉,情調蒼涼悲壯。C.《歸園田居》的作者陶淵明自號五柳先生,東晉時期著名詩人,我國詩歌史上“山水田園”詩風的開創者。D.建安時代的詩文內容充實,感情充沛,被后人尊為典范,稱“建安風骨”。解析:C.“山水田園”應改為“田園”。答案:C[閱讀鑒賞]一、課內閱讀閱讀《涉江采芙蓉》,回答7~8題。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7.這首詩寫了什么內容?抒發了怎樣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這首詩寫的是游子采芙蓉送給家鄉的妻子,抒發了對遠方親人的思念。8.“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王維《相思》)看來采摘花草贈給遠方的親人朋友,是古人常有的舉動。你能說說這首詩中寫“采芙蓉”贈給所思之人在營造意境上的作用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芙蓉讓人感到抒情主人公的雅潔以及所表達的感情的純潔美好,使意境更加高潔、清幽。閱讀《短歌行》,回答9~10題。短歌行□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9.對《短歌行》中典故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詩經·鄭風·子衿》,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詩,曹操用來表達自己對賢才的渴求。B.“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出自《詩經·小雅·鹿鳴》,原詩表現的是天子宴請群臣的盛況和賓主之間融洽的溫情。C.“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化用《管子·形解》的話,用比喻手法說明自己渴望多納賢才。“山”“海”表明了自己遠大的志向。D.“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記·魯周公世家》的一個典故。曹操在這里以周公自比,是說自己也有周公那樣的胸襟,一定會熱切殷勤地接待賢才。解析:C項,“表明了自己遠大的志向”錯,應是表明自己要像“山”“海”那樣接納賢才。答案:C10.清人吳淇在讀了曹操的《短歌行》后說:“蓋一廂口中飲酒,一廂耳中聽歌,一廂心中憑空作想,想出這曲曲折折,絮絮叨叨,若連貫若不連貫,純是一片憐才意思。”談談你對這首詩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這首詩是曹操詩歌中具有代表性的言志之作。全詩通過對時光易逝、賢才難得的再三詠嘆,抒發了自己求賢若渴的感情,表現出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和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二、課外探究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1~12題。古詩十九首(十九)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客行雖云樂,不如早旋歸。出戶獨彷徨,愁思當告誰?引領還入房,淚下沾裳衣。11.試分析詩歌中“明月”這一意象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題考查鑒賞古代詩歌的形象的能力。要注意“月”這一意象的常用意義——借明月寄相思。另外,女主人公的“愁”“淚”等也證明了這一含意。答案:古詩中常借明月寄相思,詩歌中的女主人公看見一輪無聲明月,獨懸空蕩天地間,頓生孤獨凄涼之感。同時,濃濃的情思,也借助圓圓的明月,隨著皎潔的月光流照著遠方的親人。12.這首詩歌在抒情方面使用的最突出的表現手法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題考查鑒賞古代詩歌的表達技巧的能力。因為詩中提到了月亮,所以分析手法時應主要從景和情的關系入手。答案:即景生情。開頭寫景,把主人公放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中。夜深人靜,明月皎潔,月光透過羅帳灑在床上。她一人獨守空幃,寂寞凄涼。因此這皎潔的月光便成了誘發物,引出她積郁內心的不盡愁思。閱讀下面這兩首詩,完成13~14題。菊□鄭谷王孫莫把比蓬蒿,九日①枝枝近鬢毛。露濕秋香滿池岸,由來不羨瓦松②高。畫菊③□鄭思肖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無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注]①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陽節。②瓦松:一種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處的植物,形似松。③這首《畫菊》詩是生活于宋元易代之際的南宋詩人在宋亡之后所寫。13.兩首詠菊詩分別以菊象征了怎樣的品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題考查鑒賞古代詩歌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題,要先感悟詩歌整體意境,然后結合著詩歌注釋,抓住關鍵詞來分析,前首詩,“香滿池岸”表現出了菊散發香味讓人心情愉悅的高潔品格;“不羨瓦松高”表現出了菊花不羨慕高位,象征著不慕名利的品質。后首詩,“不并百花叢”“獨立”表現了菊花不與其他花混雜在一起,保持獨立的品格,象征著堅守大義;“寧可枝頭抱香死”,也不被“吹落北風中”,象征著堅守大義、寧死不屈的崇高民族氣節。答案:《菊》:不求高位,不慕榮利,只求有益于人的高潔品格。《畫菊》:堅守大義、寧死不屈的崇高民族氣節。14.簡要說明《畫菊》詩中“百花”“疏籬”“抱香”“北風”等詞語的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題考查評價古代詩歌的思想內容的能力。解答此題,可結合詩歌寫作背景及寫作意圖,根據題干詞語,展開聯想。“百花”,可從它的依從、趨炎附勢的情態,聯想到那些喪失民族氣節、依附新朝的人們。從詩人的“獨立”于“疏籬”之外,便可聯想到“疏籬”象征著惡劣的政治環境。由為了“抱香”,甘愿死去,可聯想到“抱香”象征著堅守民族大義。寧死也不愿落入“北風”中,由此可聯想到,“北風”代表著元朝統治者。答案:百花:喪失民族氣節、依附新朝的人們。疏籬:惡劣的政治環境。抱香:堅守民族大義。北風:元朝統治者。[表達交流]15.假設《涉江采芙蓉》中“采芙蓉”的是一女子,請展開合理的聯想,用散文化的語言改寫下面的句子,描述要有文采。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開的美好季節。風和日麗,一群農家女子蕩著小舟,穿行在“蓮葉何田田”“蓮花過人頭”的湖澤之上,摘幾枝紅瑩可愛的蓮花,回去送給各自的心上人。還有那數不清的芳草,一并摘置袖中,插上發際,幽香襲人,叫人心醉。一位悵立船頭的女子與眾多姑娘的嬉笑打諢不同,她注視著手中的芙蓉默然無語。“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長長的吁嘆縈繞在船頭,然后隨風而逝。16.仿照下面文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