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廣播電視技術基礎第一章廣播電聲基本知識聲音的基礎知識廣播的誕生和發展無線電波的發射和接收廣播中心技術電聲換能器件第一節聲音的基礎知識 什么是聲音?物體機械振動或氣流擾動引起彈性媒質發生波動產生聲波,聽覺器官接收產生印象。
關鍵詞:質點不傳播,聲源,頻率、波長和周期頻率:空氣密度和壓力每秒變化的次數,單位赫茲(HZ),用f表示。人的頻率范圍20-20000HZ。周期:一個聲波完成一次振動需要的時間。單位秒(S),用T表示。波長:聲波在一個周期內傳播的距離。單位(m),用λ表示。聲波的傳播速度每秒傳播的距離,稱為聲速,符號v,單位m/s。V=λ*f15度下的聲速——340m/s不同媒質下的差異:鋼5100m/s,軟橡皮50m/s頻率和波長成反比“獅子吼”的可能性分析——聲壓聲波的強弱通常用聲壓、聲功率和聲強表示聲壓——由聲波引起的交變壓強,單位Pa基準聲壓——聽覺現象的起點聲壓聲功率——衡量聲源發身能力的指標,聲源在單位時間內向外輻射的總聲能,單位W聲強——單位面積的聲功率,符號I“獅子吼”殺傷模式——聲的傳播特性如何避免無差別殺傷?——聲源的方向性(波長和聲源尺寸)防御者的策略——聲波的反射聲波的聚焦聲波的吸收和折射水波的衍射聲波的衍射電波的衍射?散射——無規則的衍射隔墻有耳的產生——遠距離衍射人的聽覺器官外耳:耳廓和外耳道,直通鼓膜,將聲音由耳殼傳到鼓膜,諧振頻率3000HZ。中耳:由感覺振動的鼓膜、聽小骨容納鼓膜及聽小骨的鼓室構成。內耳:由耳蝸等組成,后者內部充滿淋巴液,掌管聽覺的耳蝸部分為聽覺神經。獅子吼多響才有殺傷力?響度是一個主觀指標,表現為波形的幅度不同。聲壓級:以基準聲壓作為參考所得的以分貝值表示的量。聽閥:聲壓級0db,聲壓為基準聲壓。可聽閥:人能承受的最大聲壓,聲壓級120db。響度也和頻率相關。100HZ,40db。動態范圍:最大和最小聲壓級之差。120:70人們對聲音高低的感覺——音調主要與頻率有關,且與變化的對數成正比。次聲:低于20HZ超聲:高于20KHZ調幅廣播:低于4.5KHZ音色——對頻率和強度的綜合反應基波和多種諧波構成一種聲音幅度最大、頻率最低的稱為基波幅度較小、頻率成整數倍關系的正弦波稱為諧波最終構成一個非正弦波聽覺的方向感人根據雙耳聽到的聲音在時間上、強度上和相位上的差異來判斷聲源的方位。低頻率:聲強無差別,時間有先后高頻率:聲強有差別。連續音:根據相位判斷,但高頻時不絕對。人的水平向判斷力遠超垂直向判斷力。聽覺靈敏度——從忍者說起人耳對聲壓、頻率和方位細小變化的判斷能力稱為靈敏度。響度:聲壓變,判斷力亦變。大于50db,級差1db;小于40db,級差1-3db頻率:跟頻率和強度相關。1000HZ、40db,級差3HZ;低頻、低聲壓,則級別增大??赏ㄟ^訓練提高,隨年齡降低,高聲壓亦有負作用。第三節無線電波的發射和接收無線電廣播技術是關于無線電廣播發送設備的技術,廣播發射機是利用電磁波傳遞信息的,所以廣播發射機的首要任務是把要傳送的音頻信號通過一定的方式調制在載波上,并放大到額定的功率,然后利用天線以電磁波的方式發射出去,在一定的覆蓋范圍內利用接收機就可以收聽到聲音廣播。無線電波的產生由頻率很高的交變電流通過天線輻射的結果,又稱為電磁場。如天線中有高頻率電流在不停變化,則附近空間的電場也隨之變動,在變動的電場周圍產生變動的磁場,磁場周圍產生變動電場,形成交替的電磁場運動,并像波浪一樣不斷地向前推進。傳送廣播和電視節目,還可以用來通信、傳真,發現目標,導航,無線電遙控和遙測。頻率和波長波在每秒鐘內變化的次數稱為頻率,單位為HZ。千HZ=KHZ兆HZ=MHZ=1*10/6HZ吉HZ=GHZ=1*10/9HZ普通交流電網供給的電流頻率是50HZ。V=3*10/8m/s電磁波每變化一次所占據的長度稱為波長,單位m。λ=v/f頻段的劃分廣播電視所占無線電波的頻率范圍稱為頻段,所占波長范圍稱為波段中波—526.5KHZ-1605.5KHZ(波長570m-187m),國內廣播短波—2.3MHZ-26.1MHZ(波長130m-11.5m),國際廣播甚高頻(VHF)—米波,主要用于電視和調頻廣播特高頻(UHF)—分米波,主要用于電視微波—可分為特高頻(分米)、超高頻(厘米)、極高頻(毫米)電離層和電波電離層:地球上空60公里以外,白天可分三到四層D、E、F1、F2,夜間只有E、F2層。D層對中長波有強烈吸收作用,衰減很大電離層對短波的吸收很小,主要是F2層反射,存在衰落現象超短波可以穿出電離層很遠傳播路徑和特點天波:經過電離層反射后到達接收點的電波空間波:經過對流層在自由空間傳播的電波地波:沿地球表面傳播的電波微波:像光線,可為拋物面形??山ㄎ⒉ㄕ窘恿鞑セ蚩啃l星中波:功率越大、則越遠,通過塔身發射,4/1波長,約傳200km短波:地面吸收強,傳幾十km,靠天波則距離達上萬km,發射功率很小超短波:僅靠空間波,直線傳播,僅幾十km,天線高傳輸網和覆蓋網轉播臺:將接收到的廣播電視高頻信號改變頻率或頻道后轉發。同步衛星:利用上面的轉發器,將地面上行站送來的節目以小功率轉發給地面,以覆蓋全國。由衛星地面站接收手,傳給發射臺發射出去。對我國效果顯著。發射臺的構成條件1:天線長度和電波波長相對應,才能有效發射;條件2:具有一定頻率的電磁場才能發射,必須利用較高頻率電波。核心設備——發射機:調制載波、放大功率饋線和天線:前者將已調制載波送到天線,天線將能量轉化為電波并發射輔助設備:冷卻、調試監測控制臺和配電系統模擬調制和解調技術調制:聲音—傳聲器—音頻電信號—載運于高頻交變電流——無線電波發射載波:受調制的高頻交變電流調制信號:調制載波的音頻信號。解調:調制的逆過程,在接收機里完成,即把調制在載波上的音頻信號設法還原成原來的電信號的過程。三種模擬調制方式:調幅、調頻、調相,在廣播電視實踐中,以前兩者為主。調幅:使高頻載波的幅度按音頻或視頻信號變化的調制方式,用AM表示。第一代廣播技術。調頻:使高頻載波的頻率按音頻或視頻信號變化的調制方式,用FM表示。第二代廣播技術。數字調幅或調頻:第三代廣播技術。頻譜任何信號都可以分解為不同頻率的正弦波信號之和,所謂頻譜,就是按頻率分布情況組成的各正弦波分量的振幅。信號的正弦波分量的最高與最低頻率之差,就是它的頻率范圍,簡稱“帶寬”或“頻寬”調頻的特點優點:可限幅、失真小、信噪比高頻帶寬、音質好效率高、成本低解決了頻率不夠分配問題缺點:覆蓋范圍有限“門限”效應、弱信號接收差仍受寄生調頻干擾(汽車、飛機)接收機原理調幅:分為直接放大式和超外差式接收機,由于后者選擇性好、靈敏度高、工作穩定,是目前主要方式;調頻:單聲道調頻接收機也采用超外差式,原理基本相同。中頻:調幅465K,調頻10.7M。接收機性能指標頻率范圍:中波、短波2.3-26.1M、調頻88-108M;噪限靈敏度:信噪比26db下接收微弱信號的能力;選擇性:從復雜信號中選擇有用信號的能力;輸出功率:最大輸出功率和額定輸出功率;整機頻率特性:在音頻頻率范圍內的響應特性。第四節立體聲和電聲器件層次分明,具有立體感(深度感和方向感)的聲音效果,就是通常所說的立體聲。在廣播技術中,包括立體聲廣播、立體聲錄音、立體聲重放。立體聲的生物基礎雙耳效應:人利用自己雙耳判斷聲音方位的能力,耳殼效應:依靠耳殼的形狀特點來輔助判斷聲源方位的能力。通過保留人耳能夠對聲源進行定位的因素,使人能夠產生幻覺聲源(聲像)怎樣制造聲像?經過從全面傳聲——中央傳聲——三聲道傳聲——二聲道傳聲的過程。調頻立體聲調頻立體聲可以說是結合了單通道調頻廣播和立體聲音響技術而實現的廣播革命,使廣播達到了人類聽覺全面仿真的程度。立體聲接收機與單聲道調頻接收機差別:信號的加重與去加重A-B制拾音方式雙聲道立體聲采用兩個傳聲器拾取聲音。它們的放置方式構成了不同的立體聲拾音方式。A-B制:法國人提出的最早的錄制立體聲的方式,用兩個型號、性能完全相同的傳聲器并排放置于聲源前方特點:便宜,但存在中央聲后移和漏斗現象,間距不應太遠獲太近。X-Y制拾音方式英國人提出的現代拾音方式,采用兩只相同傳聲器,使其成一定的角度一上一下緊靠排列。特點:聲源傳到時幾乎不存在時間差、只有聲強差。通常將之裝在一個殼體內,構成重合傳聲器為雙指向時,夾角一般90度;可大于90度,但太大又會導致中部聲源拾音不佳。M-S制拾音方式丹麥人提出,將雙指向性傳聲器與一個任意指向傳聲器一上一下緊靠,雙指向為橫軸、任意指向朝前。后者獲得與單聲道拾音相同的和信號(M),前者為左右聲道差信號(S),然后再將和差信號經電路轉換成左右聲道。特點:兩傳聲器頻率響應匹配,也常安裝一個殼體內。信號精確且兼容性好。模擬人頭制拾音將兩傳聲器放置在用塑料等做成的模擬人頭的雙耳部位,分別作為聲道信號。特點:產生既有聲強差、又有時間差的信號。使用耳機收聽效果好,但使用雙揚聲器放音立體聲效果(尤其高頻聲像)將很差。傳聲器將聲音信號轉變為相應電信號的換能器件,將聲音振動變成相應的電流變化,首先將聲波轉化為機械振動,再將振動轉化為電信號,因此,包括聲波接收器和力/電換能器兩部分。指向特性:早期無指向、后期雙指向和單指向,目前心形最多,無線型也日益廣泛。按接收原理:聲壓式和壓差式、復合式。傳聲器類型動圈式電容式駐極體式無線傳聲器傳聲器的技術指標靈敏度頻率響應(頻率范圍)指向特性固有噪聲:決定了能接收的最低聲級,決定拾音下限。非線性失真:在強聲壓作用下傳聲器輸出電壓會產生一些非線形失真,這允許的最大值時所對應的電壓級稱為最高聲壓級。決定了拾音上限。使用和維護近講效應指向特性正確選擇切換開關:指向、音質、電平衰減、阻抗變換三防:防風、防潮、防塵、防干擾防風罩:帶微孔的泡沫塑料防風罩、金屬網防風罩揚聲器簡稱喇叭,是電能轉換成聲能的換能器件,效率僅為5%-15%。高保真放音系統中最薄弱的環節。目前使用最多的是電動式揚聲器,包括紙盆式、球頂式、號筒式等。性能指標:頻率響應(不等于頻率特性)、輻射特性、失真、效率揚聲器箱(音箱)將一個或數個揚聲器都裝在揚聲器內,以便提高揚聲器輻射、尤其是低頻輻射的能力。敞開式音箱:障板和共鳴器的結合,后面開啟或開孔;不能發出豐富的低音,但為了保證一定的低頻特性,需有足夠尺寸。音箱封閉式音箱在前者基礎上加上后蓋,只有一個揚聲器孔和一個小的泄漏孔(保持氣壓平衡)。箱內裝有吸音材料以削弱反射。優點:反相聲波無法傳到箱外,防止了干涉現象的產生,使低頻響應得到改善。缺點:功率浪費多。倒相式音箱在封閉式基礎上適當部分開孔,使反射達到180度,聲波同相疊加,從而加強了整個系統的聲輻射效果。因為效果主要發生在低頻,故稱“低頻倒相箱”。優點:體積更小,增加低頻下限而不降靈敏度。缺點:易低頻拖尾第六節廣播中心技術
廣播中心是廣播電臺的核心,是廣播系統工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包括節目制作中心和播出控制中心兩部分。節目制作中心:節目的發源地和主體播出控制中心:廣播中心最主要的技術部門。播音室(錄音棚)基本要求:有適當混響時間、并且聲音擴散均勻;應能隔絕噪聲種類:自然混響(3000—1.5)和強吸收的短混響(0.2-0.8,20—0.4)隔音措施:地點選擇,墻壁、門、窗、聲鎖、不平行窗、天花板、浮島控制室利用調音臺對播音室送來的節目信號進行放大、音量調整、平衡、混合等加工和監聽。要求:一定的空間和混響時間。語言播音室一般比音樂播音室簡單調音臺輸入部分:以每個輸入通道為一組,垂直排列,由信號選擇開關、前置放大器、音質均衡器、聲像移動器和電平控制器(滑動和旋轉式)等構成。4倍輸出部分:有多個輸出通道,包含調音電路(混合放大器)、主音量控制、監視儀表等。監聽:由監聽輸入和輸出組成,各有功能;實際也由開關矩陣和混合放大器組成。指標:增益、頻率特性、噪聲、失真數字調音臺區別:數控臺沒有音頻信號通過,數控部分的功能實際上是將普通臺上各種控制鍵、鈕和推子的狀態由計算機改為數字信息對音頻處理柜進行遙控。音頻處理柜:包含了所有的音頻處理電路,從數控臺接受數控信號,然后對音頻處理。信號實現通路最短,提高了聲音質量。語言節目的制作以語言為聲源的拾音和制作。新聞中心具有特殊意義計算機系統有倍增作用最簡單的錄音系統文藝節目的制作藝術再創作,對錄音師要求高演播室有一定要求單點拾音(合唱類節目)多點拾音(輕音樂)實況錄音提前準備,應有周密計劃和安排設備要求:輕便、牢固大多使用轉播車和小型流動設備節目的音質評價由音質評價用語、審聽室性能、評價用電聲設備要求、評價方法組成清晰、平衡、豐滿、圓潤、明亮、柔和、真實各類設備應達到專業級聲學特性、混響、噪聲、設備和人員方位七人小組,綜合打分法第二章電視基礎知識光的基礎知識電視廣播過程廣播電視發送系統彩色電視基本知識電視中心技術第一節光的基礎知識單色光:單一波長和波譜寬度小于5nm的光稱為單色光,又稱譜色光。復合光:含有兩種或兩種以上成分的光。使人眼產生混合色,又稱非譜色光。如白光,最大的白色光源是太陽,陽光含有所有光的波長成分。人眼能夠感知直射光、反射光和透射光
光源和色溫(1)一個光源發出的光由許多不同波長的譜色光組成,并且不同波長的光輻射功率也不一樣。連續光譜:在一段波長范圍內都有能量輻射;線狀光譜:只在若干波長點上有能量輻射。日光在可見光范圍內輻射功率分布較均勻;鈉燈屬于線狀光源,發出特定黃色。等能白光源:在可見光范圍內輻射功率完全均勻的假想光源,是人為規定的基準白色光源。光源和色溫(2)絕對黑體:能完全吸收入射光的物體。當被加熱時,能輻射出連續光譜,所以其光譜能量的分布只與溫度有關。色溫:絕對黑體在一定光色下的絕對溫度。色溫表示光源的光譜特性,而非光源的實際溫度。陽光早晨2000K
白天4800K
中午6000K鎢絲燈2854K
鹵鎢燈3200K光源和色溫(3)標準光源A:色溫2854K,帶橘紅色,鎢絲燈在2800K時發出的光。能實際實現。B:上午10點和下午4點的直射陽光,不偏向任何色調,但不能用人工方法直接獲得,由A光源通過濾色鏡獲得。C:近似于陰天的漫射光,略帶藍色,6800K,僅在自然界存在,間接獲取法同上。D65:白天的平均照明光,6500K,目前彩色電視中應用最普遍的光源。E:等能白光,不實際存在,5500K。視覺機制:光-視網膜-光敏細胞-神經沖動-大腦
錐狀細胞:感光靈敏度較低,在微弱光線下不起作用,屬于明視覺細胞能辨別出光的顏色,使人們能夠感知自然界中絢麗多姿的色彩在黃斑區內分布密集,分辨景物細節的能力很強桿狀細胞:感光靈敏度高,在暗淡環境也能感覺出景物的輪廓,屬于暗視覺細胞沒有辨色能力,只能判斷景物的黑白層次相對稀疏分布于黃斑區之外,只能辨認輪廓,細節能力差視敏特性指人們對不同波長的光具有不同靈敏度的特征,即對于輻射功率相同的各色光具有不同的亮度感覺。明視覺:最亮的光是黃綠光(波長555nm),感覺最暗的光是紅光和紫光暗視覺:最亮在507nm處。視敏函數和相對視敏函數人眼的亮度視覺范圍定義:人眼能夠感受到的亮度范圍總范圍達10的九次方cd(光亮度單位)暗適應:瞳孔放大4倍,光通量16倍,椎狀細胞轉換為桿狀細胞工作,時間幾分鐘亮適應:數秒鐘同一時間感受到的亮度范圍。亮度適中時為1000:1,當平均亮度較高或較低時,只有10:1,一般為100:1視覺惰性和閃爍感覺視覺惰性:視覺建立和消失的延遲。分為消失惰性和建立惰性,前者又稱為視覺暫留特性,比后者時間長,一般在0.05秒與0.2秒之間,與光脈沖強度有關。畫面出現連續感的重復頻率稱為融合頻率,16—20HZ閃爍感覺:當脈沖光源的重復頻率不太高時,人眼會跟隨光源的變化產生一明一暗的感覺。重復率提高,閃爍感減輕臨界閃爍頻率:不引起閃爍感的最低頻率,fc主要因素:背景亮度、光源亮度、明亮時間占空比物體的顏色發光體:即光源,顏色取決于自身的光譜功率分布,以直射光的形式被感知不發光體:通常所說的物體顏色顏色由反射光或透射光的光譜功率分布決定決定因素:一,物體本身的發射特性或透射特性二,照明光源的光譜功率分布顏色的三要素亮度:彩色光作用人眼而引起的視覺上的明亮程度。復合光的亮度等于各分量光的亮度之和色調:彩色的顏色類別,它是決定彩色本質的基本參數。飽和度:顏色的深淺、濃淡程度,譜色光是飽和度最高的彩色,摻入的白光越多,飽和度越小,也稱為色純度。色調和飽和度合稱為色度,彩電傳送的彩色圖象,即是指傳輸的每個像素的亮度和色度。三基色原理用三種不同顏色的單色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可得到自然界絕大多數色彩。具有這種特性的三個單色光叫做三基色光。具體內容:a,絕大多數彩色可以由三基色按一定比例混合而得,反之也成立;b,三基色必須相互獨立,不能是其他基色光混合產物;c,色度由混合比例決定;d,可任意選擇基色。補色,一種顏色與某顏色以適當比例混合時,可產生白色或灰色。三基色原理是彩電得以實現的理論基礎。混色法:混合基色以獲得彩色包括相加混色法和相減混色法相加混色:光源色光的相互混合,其中以光譜混色最簡單。其次是時間混色法、空間混色法、生理混色法相減混色:在彩印、繪畫中采用,利用顏料、染料的吸色性質(補色)來實現。常用品紅、黃、青,對應補色綠、藍、紅第二節電視廣播過程根據人的視覺特性,利用光學原理及無線電原理遠距離傳送靜止圖片和活動影像的系統。像素:組成圖像的元素,具有亮度信息和空間位置。由攝像、傳輸、顯像三部分組成關鍵:將活動圖像變成電信號和電信號復原圖像的傳送同時制傳送:將圖像的所有像素同時轉換成電信號,并同時傳送。每個像素占用一個通道。技術和經濟上不現實,沒有實現。順序制傳送:按照一定順利將像素的光學信息輪流轉換成電信號。所有像素只占用一個通道當前的主要傳輸方式。關鍵在于轉換開關能否同步。攝像原理攝像管的光電轉換原理:利用光敏靶的作用和電子束的掃描來實現光電轉換光敏靶:將光學圖像變成電子圖像,然后通過電子束的掃描變成電信號電子槍:產生高度聚焦的電子束,射向光敏靶,最后形成圖像信號電流輸出CCD的光電轉換原理:在感光面上分布有大量獨立鋁電極,在光的作用下產生電荷行間轉移方式:結構簡單、體積小、價格低、但容易拖尾幀—行間轉移方式:無拖尾,但結構復雜、昂貴顯像原理顯像:將電信號變化為光信號顯像管的組成:熒光屏、電子槍、偏轉線圈基本上是攝像的逆過程閃爍感的消除:放映電影時每幅圖像連續出現兩次,傳送電視時每幀分兩次傳送,每次為一“場”,每秒傳送五十場。電子掃描將圖像轉變成順序傳送的電信號,電視中就是電子束從左至右、從上到下轟擊熒光屏的過程。逐行掃描: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然后反之,形成一個完整的掃描周期。隔行掃描:把每幀畫面分成兩場來掃描,先掃奇數場、再掃偶數場;關鍵是保證偶數場正好鑲嵌在奇數場之間。參數:總行數625(顯575)圖像的分解力分解力:電視系統傳送圖像細節的能力。通常以能分辨的黑白相間的線數表示。垂直分解力:沿圖像垂直方向系統能分解的像素數(水平線數),取決于圖像狀況、每幀顯示行數、隔行掃描性能等。水平分解力:沿圖像水平方向系統能分解的像素數,與電子束孔徑相對于圖像細節的大小有關(孔闌效應)。同等長度內水平分解力等于垂直分解力時圖像質量最佳。第三節廣播電視發送系統電視臺即廣播電視發送系統,將電視節目進行選擇控制,調制在高頻上,由天線輻射出去。圖像信號的產生部分:攝像機等節目的各種來源,如電視電影、錄像機、現場直播設備和測試信號發生器等。中心機房:對視頻圖像信號和音頻信號進行處理與切換。發射機房:將視頻信號和伴音信號分別調制圖像載頻和伴音載頻信號,形成已調的射頻信號,再輸送到發射天線。發射天線:將能量以電磁波形式輻射出去。高頻電視信號全電視信號:頻寬6MHZ,使用調幅方式伴音信號:頻寬從幾十HZ到15KHZ,調頻方式,兩邊各保留250KHZ的帶寬。高頻電視信號:將前兩者組合成高頻信號,頻寬8MHZ,圖像占7.25,伴音占0.5。頻段和頻道的劃分:間隔8MHZ,米波段(甚高頻VHF)1-12頻道,分米波段(特高頻UHF)13-68頻道。電視差轉機使用區域:中小城鎮、邊遠山區等缺乏微波接力傳送,也不具備衛星直播條件的區域。功能:將接收到的其他電視臺節目經過處理,變換到所需的頻道并加以功率放大,用天線向指定方向傳送。功率等級和頻道范圍按需要決定。組成方式:二次變頻和直接變頻式,我國多采用二次變頻式。電視播出系統的特點和要求特點:不可重復,不間斷運行,規模和信號源日增,處理任務多且重,進行同步和同相調節。設計要求:可靠性,操作方便,具有應急處理能力??刂品绞剑杭锌刂品绞?,把多個頻道合成一個播出系統;分散控制方式,每個頻道組成一個播出系統。第四節彩色電視基本知識傳送與接收彩色圖像的系統彩色三要素:Y、F圖像的分解和組合是關鍵基本過程:在攝像端將彩色光學圖像進行分解并轉換成三基色電信號;然后按特定方式編碼成一路彩色全電視信號,傳輸到接收端,接收機將彩色信號解碼并恢復成三基色電信號,并利用混色法還原原始圖像。圖像的分解和還原分解:利用分光系統將圖像分解成r、g、b三基色,然后利用光電轉換器件和掃描將他們轉換為相應的三基色電信號。常見的分光系統:雙向分色鏡系統和分色棱鏡系統。前者由兩個全反射鏡、兩個雙向分色鏡,三個濾色片組成。還原:利用相加混色原理,較多使用空間混色法。常用設備:CRT、LCD彩色CRT:熒光粉的混色作用,電子槍可發射三條電子束三槍三束管和單槍三束管兼容問題兼容的含義:雙向兼容?;緱l件:彩電信號須包含亮度信號和色度信號頻帶寬度必須相等掃描參數應相同盡量降低色度與亮度的互相干擾彩色電視制式NTSC—美國1954,第一個成功的兼容制彩色電視制式,對信號的相位失真比較敏感,容易色調失真,對發送端與中間傳送設備要求比較高。(日本、加拿大)PAL—西德1967,在英聯邦和中國得到采用,克服NTSC的相位敏感性,但接收機電路復雜。SECAM—法國1966,克服了信號的相互干擾,但接收機電路復雜,圖像質量差(俄、東歐)新電視——HDTV第三代電視縮寫(HIGHDEFINITIONTV)定義:三倍距離的原始再現基本參數:1125行、60場,2:1隔行掃描,屏幕寬高比16:9。優點:清晰度高,屏幕大、真實感強,無信號互相干擾。新電視—數字電視特征:高清晰度、高保真音響、按需看節目、交互運做、多傳輸方式、三電一體和三網融合模擬彩電:電信號時間連續的彩電數字彩電:全部是數字信號的彩電,在時間上間斷和不連續數字化彩電:在模擬彩電內部采用數字技術來處理模擬信號的彩色電視機。其他電視形式衛星電視:利用同步衛星向預定的廣大地區轉發節目,而觀眾能直接接收的一種電視節目。有線電視:通過同軸電纜和光纖來傳輸電視節目;節目容量大,不易受外界干擾,可用加密功能,實現雙向傳輸,與計算機網絡相連。畫中畫:提供了一種監視功能。第五節電視中心技術電視中心技術主要包括電視節目制作和播出技術,制作:包括前期拍攝和后期制作,為電視節目收集所需的素材,然后將各種素材進行加工處理。播出:將各類節目按預先排定的節目時間程序、經過播出機房用切換的方法分別播出到節目發送與傳輸部門,之前還要對信號進行一系列的加工處理、分配、監測,使之成為符合標準的電視信號。電視中心設備圖像信號源設備:攝像機、電視電影機、衛星地面機記錄設備:錄像機、光盤編輯設備:磁帶編輯機、非線性編輯機、特技機、字幕機等聲音設備:傳聲器、錄音機、調音臺等視頻切換設備:對信號進行切換、處理的設備其他設備:監視系統(監視器、示波器)、燈光設備、轉播設備攝像機電子管-晶體管-便攜式-CCD(50-80)一體機與分體機單片(管)和多片(管)廣播級-應用級-家用級主要單元:鏡頭-機身-尋像器黑白平衡和光圈控制增益和夜攝編輯系統線性編輯:傳統的、基于磁帶的電視編輯方式,沿磁帶方向順序進行,無法隨意跳躍。主要設備:錄像機和編輯控制器一對一編輯和A/B卷編輯非線:以硬盤存儲為基礎,由計算機編程來實現。設備:計算機和視頻卡軟件:操作系統、編輯軟件、特技軟件等。網絡制作系統視頻切換與特技快切:一個畫面迅速變換成另一個畫面。慢轉換:淡入淡出和溶入溶出劃像:電視屏幕被A、B兩個畫面分割成兩部分。色鍵:摳掉一部分圖像而填入另一個部分。電視節目制作系統ENG:便攜式攝像機和錄像機構成,用于現場采訪。SNG:衛星新聞采集系統,用于偏遠采訪。EPT:將節目制作搬到現場,多機位、轉播車。演播室系統:在演播室中錄制節目。第三章信息存儲技術機械刻紋磁光固態第一節機械刻紋最早方式,用機械方式把聲音記錄在唱片上,然后用電唱機拾取還原。1877,愛迪生,圓筒形留聲機貝利納,1888,圓盤形,唱片復制法1899,勝利公司,紫膠樹脂大量生產1931,密紋唱片唱片利用聲音變化驅動刻紋刀,在蠟盤、膠片上記錄聲音的過程。唱片:以音槽形式記錄有聲音信息的載體。分普通和密紋兩種,材質可分膠木和塑料。1908,法國人、上海,百代;1930S,美日,勝利公司,1958,中國唱片社,密紋唱片;1982,唱片總公司第二節感光錄音技術聲波通過光學器械,在光調幅器作用下,轉換為有強度和大小變化的光,使膠片暴光,印成光學聲帶。放映時受照射,光敏換能裝置產生光電效應。定密式:載反光鏡的線圈變密式:輝光燈法和弦線電流法(光圈法)第三節磁記錄原理有磁性存在的空間稱為磁場,磁力線和磁感應強度。磁性材料;那些能暫時或永久保留比較明顯磁性的物質。磁化曲線、剩磁曲線。軟磁材料和硬磁材料。磁頭完成電磁轉換的器件,記錄和重放功能。結構:帶縫隙的鐵芯、線圈、屏蔽罩、支架波莫合金,鐵氧體,鐵鋁體。音頻和視頻磁頭磁帶記錄、存儲、傳遞聲音、圖像的載體帶基和磁性層視頻帶和音頻帶磁記錄過程當信號通過線圈,產生磁力線,在縫隙周圍產生漏磁場,使磁帶磁性層磁化。信號電流變化一個周期在磁帶上磁化的長度稱為記錄波長。僅僅部分磁場生效偏磁記錄原理由于剩磁曲線起始段的非線性,產生失真,所以使用偏磁方式。直流法:在磁頭線圈注入直流電流,形成一個固定直流磁場,從而使信號工作在線性段。交流法:在線圈中注入一恒定幅度和頻率較高的交變電流,以產生幅度恒定而方向交變的偏磁場,使信號工作在正負線性段。頻率3倍以上。高頻損失記錄去磁損失:主要損失,因信號電流極性改變引起。自去磁損失:小磁性體自身和彼此間的退磁作用帶厚損失:信號頻率較高時,對磁性層磁化較淺導致。重放和重放損失磁記錄的逆過程。縫隙損失:縫隙影響磁力線間隔損失:磁頭磁帶接觸不緊方位損失消磁原理直流消磁:在消磁頭中加入一個恒定電流,形成很強的固定磁場,使重放磁頭感應不出電壓。交流消磁:加入一個幅度足夠大和頻率較高的交變電流,使磁帶反復磁化飽和、消退,使剩磁為零。第四節激光存儲技術利用激光記錄、存儲和讀取信息的技術。1972,荷蘭,PHILIPS推出激光視盤技術。1981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年度工作總結匯報
- 7 湯姆 · 索亞歷險記(節選) (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下冊
- 三年級上美術教學設計-天外來客-蘇少版
-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 第一單元 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 第1課 發達的古代農業(3)教學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必修2
- 2024-2025學年高中地理上學期第5周《自然界的水循環和水資源合理利用》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必修1
- 10《古詩三首》(教案)-2024-2025學年語文六年級下冊統編版
- 2024川教版信息技術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二節《制作在線宣傳手冊第二節(在線協作 選素材)》教案及教學設計
- 2《學做“快樂鳥”》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下冊統編版(五四制)
- 上海市理工大學附屬中學2024年-學年高二體育上學期第2周 第1課教學設計
- 《第三單元 綜合運用機器人 2 機器人工程日志》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川教版信息技術(2019)六年級下冊
- 2024年中考英語新熱點時文閱讀-中華文化(二)
- 《制作葉脈書簽》教案
- 對老賴的拘留申請書
- 煤礦班組安全生產建設新版制度匯編
- 2022年鄉鎮退役軍人工作計劃
- 1社戲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
- 廣東計算機一級考試試題和答案
- (高清版)JTGT D81-2017 公路交通安全設施設計細則
- 2023-2024全國初中物理競賽試題-杠桿(解析版)
- 湖北省荊門市荊楚初中聯盟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聯考數學試題(無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