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解讀

《GB/T 24878-2010 鄂倫春馬》是一項國家標準,旨在規范鄂倫春馬這一特定品種的定義、特征及評價方法。該標準詳細描述了鄂倫春馬的歷史背景、地理分布以及其在鄂倫春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通過規定鄂倫春馬的基本體形、外貌特征(如毛色、體型比例等)、生理特性等方面的具體要求,為育種者提供了一個明確的標準框架。

對于鄂倫春馬而言,該標準不僅強調了其作為工作用馬的傳統價值,也突出了其在現代條件下適應性和多樣性的特點。此外,《GB/T 24878-2010 鄂倫春馬》還涵蓋了如何對鄂倫春馬進行科學飼養與健康管理的內容,包括但不限于營養需求、常見疾病預防措施等信息,這對于提高鄂倫春馬的整體健康水平和促進其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同時,該標準也為相關行業提供了參考依據,比如馬匹交易市場可以據此來判斷鄂倫春馬的質量好壞;科研機構能夠利用這些資料開展更深入的研究工作;而對于普通愛好者來說,則可以通過學習了解更加全面地認識這一獨特而珍貴的馬種。


如需獲取更多詳盡信息,請直接參考下方經官方授權發布的權威標準文檔。

....

查看全部

  • 現行
  • 正在執行有效
  • 2010-06-30 頒布
  • 2011-01-01 實施
?正版授權
GB/T 24878-2010鄂倫春馬_第1頁
GB/T 24878-2010鄂倫春馬_第2頁
GB/T 24878-2010鄂倫春馬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9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GB/T 24878-2010鄂倫春馬-免費下載試讀頁

文檔簡介

犐犆犛65.020.30

犅4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犌犅/犜24878—2010

鄂倫春馬

犈狉犾狌狀犮犺狌狀犺狅狉狊犲

20100630發布20110101實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發布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犌犅/犜24878—2010

前言

本標準的附錄A、附錄B為資料性附錄。

本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提出。

本標準由全國畜牧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274)歸口。

本標準主要起草單位:中國農業大學馬研究中心、鄂倫春自治旗農牧業局、中國馬業協會。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吳常信、趙春江、趙家富、韓國才、鮑海港、韓文鵬。

犌犅/犜24878—2010

鄂倫春馬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鄂倫春馬的主要品種特征和等級評定方法。

本標準適用于鄂倫春馬的品種鑒定和等級評定。

2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

2.1

鄂倫春馬犈狉犾狌狀犮犺狌狀犺狅狉狊犲

大小興安嶺山區適應高寒雪原環境、乘馱兼用型的地方馬品種。該馬品種適于狩獵,冬季耐嚴寒、

夏季耐蚊蟲叮咬,饑餓時可以獸肉為食,沼澤地會擇踏草墩而過。

2.2

甲狑犻狋犺犲狉狊

以第二至第十二胸椎的棘突為基礎,與其兩側的肩胛軟骨和肌肉、韌帶構成的軀干上方的隆起部。

以第三至第五棘突為最高部分。

2.3

背犫犪犮犽

以第十三至第十八胸椎為基礎,自甲后至最后一根肋骨以及兩側肋骨上三分之一的體表部位。

2.4

腰犾狅犻狀

以腰椎為基礎,從最后一根肋骨到兩腰角前緣連線之間的部位。

2.5

尻犮狉狅狌狆

以髖骨和薦骨為基礎。兩腰角和兩臀端四點之間的軀干后上部,前接腰后連尾的部位。

2.6

胸廓狋犺狅狉犪狓

以胸椎和肋骨及胸骨為基礎。自肩端至最后一根肋骨,由背至胸下和兩側肋骨所包括的體軀部位。

2.7

假肋犪犫犱狅犿犻狀犪犾狉犻犫狊

借結締組織與前一肋軟骨形成肋弓而間接與胸骨相連的肋軟骨。

2.8

曲飛節犫犲狀狋犺狅犮犽

以跗骨為基礎,脛與后管之間的關節稱為飛節。角度小于155°時稱為曲飛節。

2.9

青毛犵狉犲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文本僅供個人學習、研究之用,未經授權,嚴禁復制、發行、匯編、翻譯或網絡傳播等,侵權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均為PDF格式電子版文本(可閱讀打印),因數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經售出,不提供退換貨服務。
  • 3. 標準文檔要求電子版與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載的文檔中可能包含空白頁,非文檔質量問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