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電力環境保護概述_第1頁
第一章電力環境保護概述_第2頁
第一章電力環境保護概述_第3頁
第一章電力環境保護概述_第4頁
第一章電力環境保護概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火電廠環境保護第一章電力環境保護概述

我國電力生產的現狀與發展方向

火電生產對環境質量的影響

我國火電環保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火電環保的目標

火電環保的任務

主要內容:

第一節我國電力生產的現狀與發展方向

一、我國電力生產的現狀1、我國資源總量狀況

我國自然資源總量排世界第7位,能源資源總量約為4萬億噸標準煤,居世界第3位。從常規能源資源總儲量來看,水能資源居世界第1位;煤炭探明儲量居世界第3位;石油探明儲量居世界第10位;天然氣探明儲量居世界第18位。鈾儲量可供4000萬kW核電站運行30年。將煤炭、石油、天然氣和可開發水能資源折算成標準煤量計,全世界常規能源資源總量為1.45萬億噸標準煤。其中,我國能源總量約為1551億噸標準煤,占世界資源總量的10.7%。我國新資源與可再生資源豐富:風能資源量約為16億kW,可開發利用的風能資源約為2.54億kW;地熱資源的遠景儲量為1353.5億噸標準煤,探明儲量為31.6億噸標準煤;太陽能、生物質能、海洋能等儲量更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第一節我國電力生產的現狀與發展方向

一、我國電力生產的現狀

第一節我國電力生產的現狀與發展方向

一、我國電力生產的現狀

第一節我國電力生產的現狀與發展方向

一、我國電力生產的現狀2、我國人均資源狀況就人均能源資源占有量而言我國的一次能源又非常匱乏。人均常規能源資源占有量為135噸標準煤,僅相當于世界平均水平264噸標準煤的1/2,石油僅為1/10,天然氣所占比例更低。人均能源資源相對不足,將是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限制因素。

第一節我國電力生產的現狀與發展方向

一、我國電力生產的現狀原煤原煤焦煤肥煤氣煤煙煤褐煤無煙煤貧瘦煤貧煤等不粘煤弱粘煤長焰煤等煉焦用煤瘦煤煤化程度最低焦炭用于發電用于發電用于發電高爐噴吹燃料或鋼鐵合金發電,建材,化工等具體來說,電力的分類及用途可以用下圖表示:圖表2電力的分類及用途電力生產企業子行業的發展階段圖表1:我國各種能源發電的不同發展階段圖表2:我國各種能源發電量占比

在我國電力行業發展過程中,由于各種能源發電技術的起點不同,各子行業處于不同的發展階段。火力發電技術起步較早,發展技術較為成熟,在豐富的煤炭資源支持下,火電行業已經步入成熟期,因此在總發電量中占了絕大部分,為76.5%;水電行業技術相對較為成熟,已經發展成為我國的第二大電源,占比為19.35%,近年來行業規模保持穩定增長,已經步入成長期;而風電、太陽能和核電技術起步相對較晚,且在國內還存在著一些成本、技術上的問題,尚處于導入期,占比相對較小,在清潔能源中風電更成熟一些。

電力市場產業鏈

電力供應企業受到國家相關政策保護,其主要成本上網電價和銷售電價由國家核定,不得隨意變動,其盈利主要依靠上網電價和銷售電價之間的差額,因此有較大的保證。圖表3:2005-2010年9月我國用電量增速3、二十一世紀,我國電力工業的發展態勢1)電力裝機容量、發電量持續增長

進入二十一世紀,電力裝機實現了4億千瓦、5億千瓦、6億千瓦三次大的標志性跨越,四年年均增長15%,比改革開放以來年均增長率高6.41個百分點。到2006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達到6.24億千瓦,火電發電量為23573億千瓦時,裝機容量和發電量已經連續十二年位列世界第二位。截至2007年底,全國電力裝機容量達到了7.13億千瓦。預計到“十一五”末,全國電力裝機容量約為9億千瓦。

第一節我國電力生產的現狀與發展方向

一、我國電力生產的現狀

我國電力裝機容量持續增長,電力生產能力較為充足。圖表4:2005-2010年9月末我國電力裝機容量增長情況圖表5:我國發電量變化情況近年來我國電力裝機容量保持平穩增長,裝機容量年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全國電力生產能力總體較為充足。

2011年,我國全社會用電量平穩較快增長;發電裝機容量繼續增加,結構調整加快,裝備技術水平進一步提高,節能減排取得新進展。全年全社會用電量46928億千瓦時,新增裝機容量9041萬千瓦,年底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0.56億千瓦,其中水電、核電、風電等非火電類型發電裝機容量比重達到27.50%,比上年提高0.93個百分點;

2011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46928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11.74%。其中,第一產業用電量1015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3.92%;第二產業35185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11.88%;第三產業5082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13.49%;城鄉居民生活5646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10.84%。工業用電量34633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11.84%,其中,輕、重工業用電量分別為5830億千瓦時和28803億千瓦時,分別比上年增長9.25%和12.38%。

煤炭在我國能源行業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基于“富煤少油”的現實情況,我國能源產業對于電力資源的依賴程度非常高。受資源條件的影響,中國形成了“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電力在能源供應中所占比重遠高于其他國家,與歐美國家“石油為主,煤炭、天然氣為輔,水電、核能為補充”的情況差別顯著。圖表7:中國能源行業對電力資源的依存度2)電源建設取得跨越式發展

水電裝機容量平穩快速增長,風電發展步入高速增長期,核電在確定技術路線、項目前期準備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進展。截至2007年底,水電裝機容量達到1.45億千瓦,居世界首位;火電達到5.54億千瓦,對電力供應的保障作用更加明顯;隨著田灣核電站兩臺百萬千瓦核電機組投產,核電裝機容量已達885萬千瓦;2007年風電并網生產的裝機總容量實現翻番,達到403萬千瓦;生物質發電開始起步,截至2006年底,全國已建成共8萬千瓦國家級秸稈發電示范項目機組,填補了我國秸稈發電的空白。

第一節我國電力生產的現狀與發展方向

一、我國電力生產的現狀火電行業圖表7:2005年至今我國火電裝機情況圖表8:2007年至今我國火電上網價格由于我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決定了我國火力發電行業在電力行業中占據主導地位,目前我國約有80%以上的發電量來自于火力發電。截止2010年9月末,我國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火電裝機容量達到了67444萬千瓦,同比增長8.4%,2010年1-9月全國火力發電量為2482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6.3%,占全部發電量比重的80.32%。近年來,由于煤炭價格市場化的推動,盡管煤電聯動政策實施不力,但是仍使得我國火電上網價格有一定幅度的上升,截止2009年我國火電平均上網價格為0.377元/千瓦時,但是以目前的火電上網價格仍不能夠緩解火電企業的經營壓力。山西、內蒙古、安徽、貴州和新疆等五大煤炭資源稟賦突出的省份在電力結構優化以及電力市場格局變遷中,區域電力行業將大有發展,同時在未來電力體制改革后的新市場中,分布在這些區域的火電資產將具有競爭力。圖表9:我國我國煤炭及煤電一體化基地分布火電行業

水電行業圖表10:水電政策導向及裝機情況變化圖表11:水電與火電的上網電價對比水電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優先開發利用水電是發達國家的普遍做法。幾十年以來我國的水電發展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績,而在發展中水電也經歷了正所謂一波三折的過程,水電行業大致經歷了技術制約、資金制約和環境制約三個階段。在針對水電的發展政策方面主要還是圍繞著優先支持或者是大力支持的方針。水電與火電上網電價的價差源于成本差異。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水電開發中的一些隱性成本并沒有完全反應在水電上網電價中。隱性成本主要包括移民補償、環保補償和水資源使用補償。在移民、環保、水資源價值與水電開發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景下,水電投資回報率降低,開發進度受制約。我國水電資源豐富,全國水電資源技術可開發量為5.4億千瓦,且分布廣泛。其中,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區的大中型河流上:長江、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烏江、瀾滄江、黃河和怒江等干流上的可開發裝機容量約占總量的60%。目前,我國水電開發量已經達到27%左右,估計到2020至2030年期間,我國水電資源將基本開發完畢,屆時可以形成3億千瓦的發電能力,在當時的全國電力裝機中占據28%左右的比例。圖表12:我國十三大水電基本分布圖

水電行業核電行業圖表13:主要核電上網價格2005年之前,我國核電發展一直堅持“適當發展”的戰略,新開工建設的核電站很少,因此,在“十一五”期間,我國只有田灣核電站、嶺澳二期一號機組以及秦山二期擴建項目三號機組投入商業運營。從“十一五”規劃開始,國家將核電發展戰略由“適當發展”轉變為“積極發展”。2007年《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05-2020)》出臺,標志著我國核電已步入“積極發展”的新階段。根據《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05-2020)》,至2020年我國核電裝機容量要達到4000萬千瓦,2020年末在建核電裝機容量應保持1800萬千瓦左右。在“十二五”規劃中,預計新的核電規劃將對發展目標進行大幅調整。根據新的核電發展規劃,到2015年,核電裝機規模將達到4000萬千瓦;到2020年的核電裝機規模將提高到8600萬千瓦,占屆時全國總裝容量的5%左右,在建規模也高達4000萬千瓦。我國核電發電量全部上網,核電不參加競價上網,采取還本付息加一定投資回報率的方式核定上網電價。但《核電中長期規劃》(2005-2020年)明確指出核電項目建成后要參與市場競爭。目前核電已初步具備市場競爭力,隨著技術的提高,核電競爭力將進一步增強。秦山二期核電上網電價是0.393元/千瓦時,已低于同地區的煤電標桿電價(0.4045元/千瓦時,脫硫0.4195元/千瓦時)。風電行業我國已成為亞洲第一、世界第四的風電大國,僅排在美國、德國、西班牙之后。截止到2009年12月31日,中國(不含臺灣省)風電累計裝機超過1000MW的省份超過9個

我國風電場資源主要集中在國家五大電力集團及下屬公司手中,占據風電場市場份額在50%以上,2009年國電集團(含龍源電力)新增風電裝機2600MW,市場占有率18.8%,位列市場第一位;排名前5的開發商中,還有大唐、華能、華電、中廣核,市場占有率分別為12.6%、11.9%、8.3%、6.2%,其中大唐、華能、華電三家企業當年新增風電裝機超過1000MW。圖表14:2009年我國五大發電集團風電新增裝機份額2011年1-12月我國風力發電量為73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8.16%。從風力發電量走勢來看,從2004年開始增長迅速,2004-2008年增速分別為36.36%、80%、107.41%和128.57%,2009年風電發電總量達26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10.16%,增幅創新高。隨著2009年8月份實行分區域標桿上網電價政策,2009年全國平均上網電價同比小幅提高,極大改善項目經營情況。同時,該固定電價政策使風電運營商在發電成本逐漸降低、收入維持穩定情況下,保障了項目盈利空間,使得我國風電行業進入較為成熟的、規模化的發展周期。圖表16:風電平均價格圖表15:2004-2009風電發電量統計圖風電行業太陽能發電行業2009年被稱為是太陽能發電元年,全年新增并網電站49兆瓦,在建項目1366兆瓦,已納入“金太陽示范工程”的項目有640兆瓦,成為世界太陽能發電增長最快的區域之一。

太陽能發電技術主要體現在太陽能電池制造技術,太陽能電池主要經歷了晶硅、薄膜、聚光三代技術的發展。

太陽能發電行業由于正處于發展初期,行業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2006-2008年我國太陽能發電的裝機容量呈逐年翻倍式的增長,但是總的裝機量不大,到2008年底僅40兆瓦。由于2009年國家針對太陽能發電政策導向的明朗化,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呈現了井噴的態勢,達到1415兆瓦。2009年的1415兆瓦裝機容量中,有49兆瓦是建成投運的,1366兆瓦是在建的工程。金太陽示范工程累計640兆瓦,大部分將在2010年建成,最晚不超過2012年。圖表17:太陽能電池主要技術

生物質發電行業圖表18: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及投資情況預測在政策扶持下,我國生物質能發電產業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2006-2009年,生物質能發電投資額從168億元提高到452億元,年均增長率達到30%以上,投產機組容量也從140萬千瓦增加到430萬千瓦,年均增長達到30%以上。圖表19:生物能源可利用的資源估算我國2010年生物質能源可利用量達到3.81億噸標準煤當量,而按照2009年發電量約240億千瓦時折合標準煤當量約0.03億噸,我國未來生物質能利用空間非常廣闊。3)電網規模不斷擴大

區域、省電網主網架得到較大發展,到2006年底,22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回路長度增長到28.64萬千米,年均增長10.99%;變電容量增長到96405萬千伏安,年均增長16.29%。全國大部分地區已經形成了500(330)千伏為主的電網主網架,西北地區官廳至蘭州東的750千伏輸變電工程投產,標志著我國輸變電最高電壓等級提高到了新的水平。全國聯網格局初步形成,對促進資源優化配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一節我國電力生產的現狀與發展方向

一、我國電力生產的現狀

我國電力投資存在重電源、輕電網的傾向,富煤地區發出的點不能及時送到電力負荷區域。圖表20:中國電力資源分布圖

2002年我國電力體制改革后形成兩大電網公司,即國家電網公司和南方電網公司,負責投資、建設和經營管理電網,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電力保障。長期以來我國電力建設投資一直存在重電源、輕電網這種傾向,使得出現了由于部分省區由于電網建設比較薄弱,發出的電不能及時輸送到電力負荷區域,“窩電”、“卡電”現象屢有發生,同時由于我國能源結構不合理導致了我國電力富集區域在北方等富煤地區,而電力負荷集中在東部經濟發達地區。

“十二五”期間國家將重點發展依托煤炭產地的大型煤電基地建設,大型電力運輸通道也就是特高壓輸電線路的建設將是必然的選擇。4)火電技術裝備水平大幅提高

30萬千瓦、60萬千瓦的大型火電機組已成為電力系統的主力機組,并逐步向100萬千瓦級發展,火電機組的參數逐步向超(超)臨界方向發展,在建的機組與發達國家的新建機組的效率、可靠性、環保性能等基本持平。近年來,華能玉環電廠1、2號、華電鄒縣電廠7、8號共四臺國產超超臨界百萬千瓦燃煤機組相繼投運,國電大同二廠直接空冷60萬千瓦機組、國網新源四川白馬電廠和大唐開遠電廠30萬千瓦循環流化床鍋爐機組的投運,標志著我國火電技術裝備水平和制造能力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第一節我國電力生產的現狀與發展方向

一、我國電力生產的現狀5)節能減排初見成效

2006年,全國電廠供電標準煤耗為366g/kWh,比2002年下降17g/kWh,全國供電線損率為7.08%,比2002年下降0.63個百分點。2003~2006年供電煤耗、線損率下降共計相當于節約標準煤3400萬噸,同時帶來年減少排放煙塵15.7萬噸、二氧化硫51.2萬噸、氮氧化物30.7萬噸、二氧化碳5700萬噸的效果,起到了節約資源與保護環境的共同作用。

第一節我國電力生產的現狀與發展方向

一、我國電力生產的現狀4、目前存在的問題

1)電源結構還不夠合理

一是煤電比重很高,近幾年又增長較快,所占比重進一步提高,水電開發率較低,清潔發電裝機總容量所占比例較小,截止2006年,火電裝機容量約占裝機總容量的77.8%;二是在運行空冷機組的容量所占比例低,其節水優勢沒有體現出來;三是熱電聯產機組少,城市集中供熱普及率較低;四是電源調峰能力不足,主要依靠燃煤火電機組降負荷運行,調峰經濟性較差。

第一節我國電力生產的現狀與發展方向

一、我國電力生產的現狀2)電力生產主要技術指標與國際水平還有一定差距火電機組參數等級不夠先進,超臨界級以上等級機組占的比例偏小;國產大機組的經濟性落后于相應進口機組,30萬千瓦容量等級,國產亞臨界機組的供電煤耗比進口機組高4~12g/kWh,60萬千瓦容量等級,國產亞臨界機組的供電煤耗比進口亞臨界機組高20~23g/kWh,比進口超臨界機組高28~39.5g/kWh。

第一節我國電力生產的現狀與發展方向

一、我國電力生產的現狀

我國電力工業發展的指導思想

:大力開發水電,優化發展煤電,積極推進核電,穩步發展天然氣發電,加快新能源發電,提高能源效率,加強電網建設,保護生態環境,促進裝備工業發展,深化體制改革,實現電力、經濟、社會、環境統籌協調發展。

第一節我國電力生產的現狀與發展方向

二、電力生產技術發展的主要方向

第一節我國電力生產的現狀與發展方向

二、電力生產技術發展的主要方向1.潔凈煤燃燒技術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電力工業的發展仍將以煤炭為基礎。為減輕環保的壓力,將大力發展潔凈煤燃燒技術,特別是煤炭的氣化、液化和清潔燃燒技術,如:發展超超臨界發電技術、提高循環流化床鍋爐(CFBC)的參數等級、推進增壓循環流化床鍋爐聯合循環(PFBC-CC)和煤氣化聯合循環發電(IGCC)等。

第一節我國電力生產的現狀與發展方向

二、電力生產技術發展的主要方向2.超臨界和超超臨界技術積極開發建設600MW和1000MW級的超臨界和超超臨界機組,可節約能源,降低排放,實現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目前,國際上超超臨界機組的參數能夠達到主蒸汽壓力25~31Mpa,主蒸汽溫度566~611℃,機組熱效率42~45%。

第一節我國電力生產的現狀與發展方向

二、電力生產技術發展的主要方向3.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技術把燃氣發電和蒸汽發電組合起來形成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它具有較高的電能轉換效率,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在我國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可發展燃用天然氣和進口石油的聯合循環機組。

第一節我國電力生產的現狀與發展方向

二、電力生產技術發展的主要方向4.節水技術

火力發電需要耗用大量的淡水資源,而我國淡水資源短缺,人均占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且分布不均,其中煤炭資源豐富的華北和西北屬嚴重缺水地區。可采用以下措施實現節水,如:在富煤地區研究開發超臨界和超超臨界直接空冷機組;優化城市中水處理技術,利用其作為電廠補給水;提高濕式冷卻塔濃縮倍率;優化循環排污水凈化技術,實現污水“零排放”等。

第一節我國電力生產的現狀與發展方向

二、電力生產技術發展的主要方向5.環境保護枝術應高度重視電力與環境的協調發展,加大環保投資力度,特別是對二氧化硫的控制力度。在這方面,我國與先進國家差距很大,主要表現在資源利用效率低和污染物排放量大兩方面。環境污染問題已成為制約我國電力工業發展的主要因素。開發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脫硫脫硝技術,積累工程建設及運行經驗。開發廢水回收利用的處理技術,實現火電廠工業廢水的“零排放”。進一步開發高附加值的粉煤灰綜合利用技術。

第一節我國電力生產的現狀與發展方向

二、電力生產技術發展的主要方向6.動態優化設計技術在滿足發電設備總體要求下,對其結構、強度、剛度、振動、穩定性等成套優化設計技術和商業軟件(如大型水輪機水力設計與計算、結構穩定性、強度與剛度,超臨界機組氣流激振特性等)進行研究開發,使發電設備具有優良的動態特性,保證其運行穩定、安全可靠、噪聲低。

第一節我國電力生產的現狀與發展方向

二、電力生產技術發展的主要方向7.核電及新能源技術盡快掌握大中型核電站設計、建設、運行、管理技術,重點研制250~600kW風力發電機組,積極開展潮汐能、地熱能和太陽能發電技術研究,為22世紀發展新能源奠定基礎。

第一節我國電力生產的現狀與發展方向

二、電力生產技術發展的主要方向大氣污染;廢水的排放;灰渣的排放;火力發電廠存在的主要環境問題:噪聲污染。第二節火電生產對環境質量的影響第二節火電生產對環境質量的影響一、煙氣排放與大氣污染一、煙氣排放與大氣污染第二節火電生產對環境質量的影響一、煙氣排放與大氣污染大量二氧化碳排往大氣,會造成全球氣候變暖,致使氣候發生異常;煙氣中會含有二氧化硫、少量的三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酸性氣體通過大氣的傳輸,在一定條件下形成大面積酸雨,會改變酸雨覆蓋區的土壤性質,危害農作物和森林生態系統;改變湖泊水庫的酸度,破壞水生生態系統;腐蝕材料,造成重大經濟損失;還會導致地區氣候異常。第二節火電生產對環境質量的影響一、煙氣排放與大氣污染一、煙氣排放與大氣污染第二節火電生產對環境質量的影響一、煙氣排放與大氣污染煙氣中含有大量的塵粒。塵粒存在于大氣中主要會影響大氣的能見度,引起人類呼吸系統的疾病,塵粒粒徑越小對人類健康的危害越大。另外,塵粒的表面還會吸附空氣中的有害氣體及其它污染物,成為它們的載體,如可以承載強致癌物質苯并[a]芘及細菌等汞的揮發性強,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包括腎功能衰減,損害神經系統等。進入水體的汞經甲基化后,易累積在魚類和以食魚動物為主的食物鏈中,然后進入人的消化系統。孕婦、胎兒、嬰兒最易受到傷害。

第二節火電生產對環境質量的影響一、煙氣排放與大氣污染一、煙氣排放與大氣污染第二節火電生產對環境質量的影響一、煙氣排放與大氣污染全球變暖和氣候變化MajorGreenhouseGases

GasContributiontoglobalwarming(%)CO257CFCS氯氟烴25CH412N2O6第二節火電生產對環境質量的影響一、煙氣排放與大氣污染全球平均氣溫的變化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變化全球變暖產生的影響中國酸雨的分布變主要位于長江以南

我國酸雨的化學特征(硫酸型)SO42-NO3-Ca2+NH4+大氣污染;廢水的排放;灰渣的排放;火力發電廠存在的主要環境問題:噪聲污染。第二節火電生產對環境質量的影響第二節火電生產對環境質量的影響二、電廠排水與水體污染電廠排水主要有沖灰沖渣廢水、化學酸堿廢水、鍋爐排污水和生活污水等。一般大型電廠均設置化學污水、工業污水和生活污水處理系統,各類污水經處理符合污水排放或相應用水水質標準后外排或重復利用。火電廠主要廢水—沖灰(渣)廢水主要存在pH值、懸浮物、氟化物等超標的問題。pH值超標的沖灰(渣)廢水排入水體會使微生物的生長受到抑制,影響水體的自凈能力。第二節火電生產對環境質量的影響二、電廠排水與水體污染第二節火電生產對環境質量的影響二、電廠排水與水體污染第二節火電生產對環境質量的影響二、電廠排水與水體污染第二節火電生產對環境質量的影響二、電廠排水與水體污染懸浮物超標的沖灰(渣)廢水排入水體會使水的濁度增大、透光度減弱,產生的危害主要有:①影響水生生物的生長繁殖,降低水體的自凈能力;②懸浮固體中的可沉固體,沉積于河底,造成底泥積累與腐化,使水體水質惡化;③懸浮物可作為載體,吸附其它污染物質,隨水流遷移污染。高濃度含氟工業廢水的排放會引起氟污染,使動、植物中毒,影響農業和牧業生產,對人體健康更會造成很大威脅,長期飲用含量大于1.5mg/L的高氟水會給人體帶來不利影響,嚴重的會引起氟斑牙和氟骨病。第二節火電生產對環境質量的影響二、電廠排水與水體污染大氣污染;廢水的排放;灰渣的排放;火力發電廠存在的主要環境問題:噪聲污染。第二節火電生產對環境質量的影響三、灰渣排放與環境污染

第二節火電生產對環境質量的影響三、灰渣排放與環境污染

大量的灰渣堆放不僅會浪費土地,污染土壤,且因其具有呆滯性、不可稀釋性和長期潛在的危害性,從產生、運輸、到儲存及處置的各個環節,都會給大氣、水體、土壤環境帶來很多有害影響,最終破壞生態環境,損害人體健康。

第二節火電生產對環境質量的影響大氣污染;廢水的排放;灰渣的排放;火力發電廠存在的主要環境問題:噪聲污染。第二節火電生產對環境質量的影響四、發電設備與噪聲污染第二節火電生產對環境質量的影響四、發電設備與噪聲污染噪聲是一種公害,屬物理性污染。噪聲污染將嚴重損害人體生理、心理健康,影響工作質量,對周圍環境與儀器設備、建筑結構等造成損壞。火電廠有些發電設備噪聲很大,例如鋼球磨煤機的噪聲高達107~120dB,且因其是一種連續噪聲源,危害就更大;又如鍋爐間斷排汽噪聲可高達130~140dB。而大量的統計資料表明,噪聲級在80dB以下,方能保證人們長期工作不致耳聾。發電設備的噪聲污染給電廠工作人員身心健康及廠區周圍環境帶來了嚴重影響。第二節火電生產對環境質量的影響第三節火電廠環境保護的現狀與任務環境保護:環境保護是指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經濟的、和科學技術等多方面的措施,合理利用自然資源,防止環境污染,保持生態平衡,保障人類社會的健康發展,使環境更好地適應人類和自然界生物地生存和發展。近年來我國電力行業在煙塵控制、二氧化硫以及氮氧化物控制、廢水處理及回用、灰渣污染控制及綜合利用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績。一、我國火電環保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第三節火電廠環境保護的現狀與任務一、我國火電環保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第三節火電廠環境保護的現狀與任務全國近年火力發電廠主要污染物排放情況

第三節火電廠環境保護的現狀與任務一、我國火電環保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項目年度原煤消耗量(萬t)二氧化硫排放(萬t)二氧化硫績效g/kw.h煙塵排放量(萬t)煙塵排放績效g/kw.h廢水排放績效kg/kw.h粉煤灰生產量(萬t)粉煤灰利用率(%)2002732838206.13242.41.17181006620038509310006.33302.11.03217006520049939012006.63461.91.002633865200511265413006.43601.80.993019166200613000013505.73701.60.853500066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能源利用率低、污染物排放量高;由于認識、政策、技術和資金等方面的原因,二氧化硫與氮氧化物排放控制難度較大;現有電除塵器或其它高效除塵器,因設備、管理等問題難以達到設計效率;部分電廠灰水中懸浮物、PH值難以達到排放標準要求,個別電廠氟化物等污染物超標,部分灰場灰水滲透對地下水產生影響;灰渣的綜合利用效率不高;環保科研水平較低,特別是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能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