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驟停患者使用氣囊面罩通氣法心肺復蘇的效果探討,急診醫學論文_第1頁
心臟驟停患者使用氣囊面罩通氣法心肺復蘇的效果探討,急診醫學論文_第2頁
心臟驟停患者使用氣囊面罩通氣法心肺復蘇的效果探討,急診醫學論文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心臟驟停患者使用氣囊面罩通氣法心肺復蘇的效果探討,急診醫學論文心臟驟停患者使用氣囊面罩通氣法心肺復蘇的效果討論關于心肺復蘇的論文范文:心臟驟停患者使用氣囊面罩通氣法心肺復蘇的效果討論內容摘要:目的分析心臟驟停患者院前急救中應用氣囊面罩通氣法心肺復蘇對搶救結果的影響。方式方法回首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95例心臟驟停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院前急救心肺復蘇程序,根據通氣方案,分為氣管插管組〔n=45〕和氣囊面罩組〔n=50〕。氣管插管組施行氣管插管心肺復蘇,氣囊面罩組施行氣囊面罩通氣法心肺復蘇。比擬兩組心肺復蘇成功率、治療前后血氣水平及治療相關時間。結果氣囊面罩組心肺復蘇成功率高于氣管插管組〔P0.05〕,呼吸恢復時間、心搏恢復時間、氣道開放時間及意識改善時間均短于氣管插管組〔P0.05〕;PO2、PCO2、pH水平均優于氣管插管組〔P0.05〕。結論與氣管插管心肺復蘇相比,予以心臟驟停患者氣囊面罩通氣法心肺復蘇效果更佳,可在短時間內建立通氣,改善患者血氣指標,促使心跳恢復,進一步提升院前心肺復蘇成功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本文關鍵詞語:心臟驟停;心肺復蘇;院前急救;氣襄面罩通氣法;心臟驟停是指心音與大動脈博消失,心臟射血功能忽然中止,心、腦等重要器官缺氧缺血。心臟驟停患者病情危急,甚至接近生物學死亡期,患者死亡風險高,尤其是老年心臟驟停患者。在心臟驟停患者救治中,心肺復蘇治療至關重要,是拯救患者生命的有效手段[1].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心肺復蘇搶救成功率有所提高,但仍未到達理想效果,怎樣選擇心肺復蘇標準流程,強化院前心肺復蘇,在有效時間內對心臟驟停患者進行救治,進一步提升臨床心肺復蘇搶救成功率,現已成為臨床研究的重要課題。基于此,本研究回首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95例心臟驟停患者,旨在探究心臟驟停患者院前急救中應用氣囊面罩通氣法心肺復蘇對搶救結果的影響,現報道如下。1資料與方式方法1.1臨床資料回首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95例心臟驟停患者,根據院前急救心肺復蘇方式不同分為氣管插管組〔n=45〕和氣囊面罩組〔n=50〕。氣囊面罩組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齡〔53.18±2.36〕歲;病情分型:腦出血15例,腦梗死13例,心肌炎10例,肺源性心臟病12例。氣管插管組男24例,女21例;平均年齡〔52.96±2.61〕歲;病情分型:腦出血13例,腦梗死16例,心肌炎7例,肺源性心臟病9例。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擬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心臟驟停診斷標準[2]:〔1〕心音或大動脈搏動消失;〔2〕心電監護出現心室顫抖或無脈性點活動現象;〔3〕患者出現嘆息樣呼吸或呼吸停止;〔4〕產生短暫性的抽搐或忽然意識喪失。1.2方式方法氣囊面罩組施行氣囊面罩通氣法心肺復蘇,詳細如下:根據(2021年國際心肺復蘇指南〕[3]對患者施行氣囊面罩通氣法心肺復蘇,用上身氣力連續用力按壓30次,按壓頻率為100~120次/min,按壓深度為胸骨下陷5~6cm,按壓后保證胸骨完全回彈,胸外按壓時最大限度減少中斷;將調整放松時間和按壓時間的比例控制為1∶1,給予患者氣囊面罩通氣治療,通氣頻率為10次/min,保證換氣和通氣正常。氣管插管組施行氣管插管心肺復蘇,詳細如下:徒手按壓患者胸外心臟,給予其氣管插管通氣法心肺復蘇,繼而施行氣管插管,插管時停止按壓,停止時間應控制在5s內,按壓方式方法及通氣頻率同氣囊面罩組,根據患者病情給予其腎上腺素注射和電擊治療。1.3觀察指標比擬兩組心肺復蘇成功率,心肺復蘇成功斷定標準:〔1〕瞳孔恢復正常;〔2〕面色恢復紅潤;〔3〕昏迷程度變淺,意識有所恢復;〔4〕恢復竇性心律;〔5〕心搏正常,血氧飽和度90%,并恢復自主呼吸;〔6〕無嚴重腦功能障礙[4].比擬兩組心肺復蘇治療前后血氣水平,分別于兩組治療前及心肺復蘇2h后測量,包括酸堿度〔pH〕、二氧化碳分壓〔PCO2〕以及氧分壓〔PO2〕。比擬兩組治療相關時間,包括呼吸恢復時間、氣道開放時間、心搏恢復時間、意識改善時間。1.4統計學方式方法采用SPSS25.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擬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比擬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2結果2.1兩組心肺復蘇成功率比擬氣囊面罩組心肺復蘇成功率高于氣管插管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1兩組心肺復蘇成功率比擬[n〔%〕]2.2兩組治療前后血氣水平比擬治療前,兩組血氣水平比擬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2h后,氣囊面罩組PO2、PCO2、pH水平均優于氣管插管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表2兩組治療前后血氣水平比擬〔±s〕注:pH,酸堿度;PCO2,二氧化碳分壓;PO2,氧分壓2.3兩組治療相關時間比擬氣囊面罩組呼吸恢復時間、心搏恢復時間、氣道開放時間及意識改善時間均短于氣管插管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表3兩組治療相關時間比擬〔±s,s〕3討論受急性原因影響,患者心臟忽然喪失射血功能,使患者循環系統及呼吸系統進入停頓狀態,心腦器官霎時缺氧,即心臟驟停[5].作為臨床多發病和常見病,心臟驟停又稱為猝死,具有較高的死亡率,心室纖維顫抖是其常見病因,患者發生心臟驟停后前區無心跳,呼吸停止,壓迫眼眶無反響[6].患者呼吸停止所致的缺氧,可使機體細胞受損,導致電解質紊亂、酸中毒以及二氧化碳潴留,受血流動力學、心血管功能紊亂等因素影響,患者常出現繼發感染、腦水腫、休克等并發癥,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7].有文獻[8]指出,拯救心臟驟停患者生命的關鍵手段就是及時、有效的心肺復蘇治療,固然近年來臨床心肺復蘇成功率呈上升趨勢,但仍處于較低水平,主要具體表現出在心臟驟停患者院前急救存活率和成功率低等方面。心臟驟停患者能否搶救成功與發病后搶救時間密切相關,在黃金搶救時間施行有效的心肺復蘇程序,可有效降低心臟驟停患者死亡率,提高搶救成功率。這就要求院前急救人員從患者實際病情出發,充分利用現場條件,對其進行心肺復蘇。氣管插管通氣法、口對口人工呼吸法、氣囊-面罩通氣法均為現前階段臨床常用的心肺復蘇通氣方式方法。華而不實,應用最為廣泛的是口對口人工呼吸法,該方式方法具有對現場環境要求小、操作簡單等優勢,但搶救成功率不夠理想[9].氣管插管法可為患者提供呼吸暢通條件,經患者口腔或鼻腔將特制導管置入氣管,通過創造通氣供氧,可進一步提升心肺復蘇搶救成功率,但該方式方法建立通氣時間長,易出現失誤,對操作人員技術要求高。氣囊面罩通氣法可有效克制胸肺彈力,通過施行間歇性氣道正壓,利用氣囊面罩為患者施行通氣,具有建立通氣時間短、操作簡單等優勢,可在短時間內幫助心臟驟停患者恢復心跳和自主呼吸,因而心肺復蘇搶救成功率較高[10].本研究結果顯示,氣囊面罩組心肺復蘇成功率明顯高于氣管插管組,〔P0.05〕,氣囊面罩組患者心搏恢復時間、氣道開放時間、意識改善時間以及呼吸恢復時間均明顯短于氣管插管組〔P0.05〕;心肺復蘇治療2h后,氣囊面罩組PO2、PCO2、pH指標均明顯優于氣管插管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心肺復蘇前,兩組血氣指標比擬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在心臟驟停患者院前急救中,氣囊面罩通氣心肺復蘇效果更為顯著。分析原由于,作為一種常規搶救方式方法,氣管插管通氣在心臟驟停患者治療中具有一定作用,但該項操作對操作人員業務能力和技術水平要求高,操作人員必須保證快速完成操作,且操作難度大、失誤率高。在院前急救經過中,其效果受場地、設備及人員等因素影響[11].氣囊面罩通氣法心肺復蘇,對患者氣道施行間歇性正壓處理,利用氣囊面罩裝置,可有效改善患者胸和肺的彈性阻力,有利于患者肺部通氣和換氣,同時在操作期間,該方式方法無需停止胸外心臟按壓,在提高搶救成功率方面作用顯著。除此之外,氣囊面罩通氣法建立通氣時間更短,操作手法相對簡便,可促使患者在較短時間內恢復自主心跳和呼吸,操作失敗率低,且便于后期治療和操作的順利施行。綜上所述,與常規氣管插管心肺復蘇相比,予以心臟驟停患者氣囊面罩通氣法心肺復蘇效果更佳,可在短時間內建立通氣,改善患者血氣指標,促使其心跳恢復,進一步提升院前心肺復蘇成功率,值得推廣應用。以下為參考文獻[1]周世輝,翟桂蘭,馬雪喉罩人工呼吸支持在急診科院前急救心肺復蘇術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物理學雜志,2022,36〔8〕:985-988.[2]付陽陽,于學忠,劉丹瑜,等高級氣道建立后不同種通氣方式對心臟驟停患者通氣頻率和預后的影響[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22,28〔8〕:995-999.[3]馬劍~飛宋巧玲,屈紀富院前心臟驟停患者心肺復蘇搶救成功的影響因素[J]海南醫學2022,30〔1〕:32-34.[4]韋瑩,周云,韋燕,等。不同序貫性氣道開放對心肺復蘇患者預后及血流動力學的影響[J]當兵的人預防醫學雜志2022,37〔5〕:23-24.[5]付陽陽,徐軍,朱華棟,等心肺復蘇中通氣策略的研究進展[J].臨床急診雜志,2022,20〔1〕:13-18.[6]陳崢嶸急診危重病人搶救經過中攜帶便攜式呼吸機可提高心肺復蘇成功率[J]基因組學與應用生物學,2021,37〔11〕:214-218.[7]黃鑫建立3種不同人工氣道用于急診患者心肺復蘇的效果比照研究[J]檢驗醫學與臨床2021〔17〕:2639-2641.[8]吳軍,黃遠貞,梁雪芳心肺腦復蘇和心肺復蘇手段在心臟驟停患者急救經過中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