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解讀

GB/T 1954-1980 是一項中國國家標準,全稱為《鉻鎳奧氏體不銹鋼焊縫鐵素體含量測量方法》。這項標準規定了如何測定鉻鎳奧氏體不銹鋼焊接接頭中鐵素體相的含量,旨在確保焊接結構的質量控制和材料性能評估。

標準適用范圍

本標準適用于含有12%至27%鉻、添加鎳以及可能的其他合金元素的奧氏體不銹鋼焊縫中鐵素體相含量的測定。這些材料廣泛應用于化工、石油、核能及食品加工等行業,因其良好的耐腐蝕性和力學性能。

測量方法概述

標準推薦了兩種主要的檢測技術來確定鐵素體含量:

  1. 金相法:通過制備焊接試樣的截面金相磨片,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并根據鐵素體與奧氏體的形態和數量差異進行定量分析。這一過程包括樣品切割、鑲嵌、磨光、拋光及適當的化學浸蝕,以清晰顯示組織結構。

  2. 磁性法:利用鐵素體相比奧氏體具有更高的磁導率特性,通過磁性測量設備(如磁性顆粒檢測或磁感應儀)來間接估算鐵素體的相對體積分數。這種方法更為快捷,適合現場快速檢測,但精確度可能略低于金相法。

關鍵技術要點

  • 樣品制備:確保樣品代表性,避免因熱處理或機械加工引入的變形或改變原有鐵素體分布。
  • 浸蝕劑選擇:金相法中,合適的浸蝕劑對清晰顯示組織至關重要,需根據材料類型選擇。
  • 測量與計數:明確界定鐵素體與奧氏體的識別標準,采用適當的方法(如點計數法、網格分析法)進行精確測量。
  • 校準與驗證:使用標準參考物質或已知鐵素體含量的樣品進行儀器校準和方法驗證,以保證測試結果的準確性。

結果表示

測量結果通常以鐵素體含量的體積百分比(%)表示,并應報告所采用的具體測量方法、樣品制備細節及任何可能影響結果解釋的條件或限制。

該標準為相關行業提供了統一的檢測流程和評價依據,有助于確保焊接產品質量和提升材料可靠性。


如需獲取更多詳盡信息,請直接參考下方經官方授權發布的權威標準文檔。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標準代替,建議下載現行標準GB/T 1954-2008
  • 1980-05-15 頒布
  • 1981-01-01 實施
?正版授權
GB/T 1954-1980鉻鎳奧氏體不銹鋼焊縫鐵素體含量測量方法_第1頁
GB/T 1954-1980鉻鎳奧氏體不銹鋼焊縫鐵素體含量測量方法_第2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0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GB/T 1954-1980鉻鎳奧氏體不銹鋼焊縫鐵素體含量測量方法-免費下載試讀頁

文檔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國鉻鎳奧氏體不銹鋼焊縫鐵素體含量測量方法GB1954-80198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1954-80鉻鎳奧氏體不銹鋼焊縫鐵素體含量測量方法本標準規定用金相法和磁性法測量焊后狀態的鉻鎳奧氏體不銹鋼焊縫、堆焊金屬一次鐵素體(。相)含量的體積百分比。法(一)試樣制備焊縫金屬:從產品上所帶的供檢驗用的試板上至少取六個金相試樣。2。堆焊金屬:在厚度12~16mm的鋼板上如圖1所示進行平焊位置堆焊至少五層,每道焊縫寬度不大于焊條直徑4倍。堆焊金屬頂面尺寸應不小于20×100mm,層間溫度冷至100℃左右方可開始下道焊接。最后焊道應在焊縫中央。不得在堆焊金屬有效長度之內起弧和滅弧。圖1堆焊供測量用試板及取樣部位示意圖3,從焊縫金屬或堆焊金屬長度方向中段切取金相試樣尺寸10~20毫米,垂直于焊接方向的橫斷面是金相觀測面,不得在起弧和滅弧處取樣。“。金相試樣的觀測面按常規金相操作進行研磨和拋光。機械拋光應以能得到基本上不存在金屬表面素亂層的光潔鏡面為原則。電解拋光則以得到無任何磨痕和不損害鐵素體的完整性為準。推薦的電解被成分、規范和操作要點列于表1中。5。拋光后的試樣磨面,可用化學方法或電解浸蝕方法顯示鐵素體。推薦的試劑種類、成分、規范列于表2和表3中。不論采用何種方法顯示鐵素體。均以能完整、真實、清晰地顯現出鐵素體的輪廊為準,不得有浸蝕不足或浸蝕過度現象。國發布家準局1981年1月1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文本僅供個人學習、研究之用,未經授權,嚴禁復制、發行、匯編、翻譯或網絡傳播等,侵權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均為PDF格式電子版文本(可閱讀打印),因數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經售出,不提供退換貨服務。
  • 3. 標準文檔要求電子版與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載的文檔中可能包含空白頁,非文檔質量問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