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及根莖類中藥4_第1頁
根及根莖類中藥4_第2頁
根及根莖類中藥4_第3頁
根及根莖類中藥4_第4頁
根及根莖類中藥4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性狀鑒別】

呈長圓柱形,下部常有分枝。表面灰棕色或棕黃色,有明顯的縱皺紋及橫長皮孔,栓皮破裂后向外卷曲,易剝落,剝落處顯黃色,光滑。質硬,難折斷,折斷面纖維性,黃白色;切斷面皮部與木部分層明顯,有細微的放射狀紋理及裂隙。氣微,味極苦。【顯微鑒別】1、木質部有木纖維束。2、薄壁細胞含眾多淀粉粒及草酸鈣方晶。【成分】

含20多種生物堿,主要為苦參堿及氧化苦參堿。山豆根【來源】

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tonkinensisGapnep.的根及根莖。【性狀鑒別】

根莖呈不規則結節狀,頂端常殘留莖基,其下生根數條。根呈長圓柱形,略彎曲,常有分枝,長短不等。表面灰棕色至棕褐色,有縱皺紋及橫長皮孔。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略平坦,皮部淡棕色,木部淡黃色。有豆腥氣,味極苦。【顯微鑒別】1、皮層外側薄壁細胞多含草酸鈣方晶,斷續排列成含晶細胞環,每一個細胞含結晶2~8個。2、韌皮部散有纖維束,有的周圍伴有含結晶細胞而形成晶纖維。3、木質部發達,木纖維束與導管相間排列,導管內常有黃棕色內含物,木質部念珠狀增厚。【成分】

生物堿,主要為苦參堿及氧化苦參堿。

葛根【來源】

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lobata(Willd.)Ohwi或甘葛藤P.thomsoniiBenth.的根。甘葛藤【性狀鑒別】1、野葛根:

常為斜切或縱切的塊片,類白色或淡棕色,表面有時可見殘留的棕色栓皮;切面粗糙,纖維性強。質輕松。氣微,味淡。2、甘葛藤根:纖維性較弱,有的呈綿毛狀。質堅硬而重,富粉性。氣微,味微甜。【顯微鑒別】

木質部纖維束周圍的薄壁細胞含草酸鈣方晶(晶鞘纖維)。【成分】

含黃酮類物質。注意:葛根長霉后總黃酮含量顯著降低。甘草【來源】

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脹果甘草G.inflata、光果甘草G.glabra的根及根莖。【性狀鑒別】

一、甘草:

1、根呈圓柱形,外皮松緊不等。表面紅棕、暗棕、灰褐色,有明顯的皺紋及橫長皮孔。兩端切面中央稍下陷(有的不明顯)。2、質堅實而重,斷面黃白色,略顯纖維性,有粉性,具明顯的形成層環紋及放射狀紋理,有裂隙。3、根莖表面有芽痕,橫切面中央有髓。4、味甜而特殊。

二、脹果甘草:根粗壯木質性強,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粗糙。質堅硬,木纖維多,粉性差,斷面多裂隙。

三、光果甘草:外皮大多灰棕色,不甚粗糙,皮孔細小而不明顯,裂隙少,纖維性、粉性介于甘草和脹果甘草之間。【顯微鑒別】1、甘草根的橫切面:

①木栓層為數列紅棕色細胞(粉甘草外皮已除去)。②韌皮部及木質部中均有纖維束,其周圍薄壁細胞中常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③束間形成層不明顯。④導管常單個或2-3個成群。⑤射線明顯;韌皮部射線常彎曲,有裂隙。薄壁細胞含淀粉粒,少數細胞含棕色塊狀物。2、甘草粉末:淡棕黃色①纖維成束,壁厚,晶纖維易察見(含方晶)。②草酸鈣方晶:易見。③導管:具緣紋孔,直徑較大,稀有網紋。④淀粉粒:多為單粒,臍點點狀,卵圓或橢圓形。⑤木栓細胞:多角形,紅棕色,側面觀為類長方形。⑥棕色塊:形狀不一。【成分】甘草甜素(三萜類化合物)。甘草甜素對毒物有吸附作用,水解后產生的葡萄糖醛酸能與毒物結合,故可解毒。【理化鑒別】TLC。黃芪【來源】

豆科植物蒙古黃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var.mongholicus、膜莢黃芪A.membranaceus的根。【產地】

以栽培的蒙古黃芪質量佳。【性狀鑒別】1、圓柱形,極少分枝,上粗下細。2、表面灰黃色或淡褐色,有縱皺及橫向皮孔。栓皮易剝落,露出黃白色皮部。蒙古黃芪膜莢黃芪3、質韌不易斷,斷面纖維性,顯粉性,皮部黃白色,木部淡黃色,有菊花心,顯放射狀紋理及裂隙“皮松肉緊”(金井玉欄)。

4、有豆腥氣,味微甜。【顯微鑒別】1、根橫切面:①木栓層為數列細胞,栓內層為厚角細胞,切線延長。②韌皮部有纖維束,與篩管群交替排列;近栓內層處有時可見石細胞及管狀木栓組織;韌皮射線外側彎曲,有裂隙。③形成層成環。④木質部導管單個或2-3個成群,有木纖維束,木射線明顯。薄壁細胞含淀粉粒。2、粉末:淡黃色①纖維:韌皮纖維細長,胞腔小;木纖維壁較厚。②石細胞:較少,壁厚,胞腔較大。③導管:網紋或具緣紋孔導管。④木栓細胞:多角形,棕色。⑤淀粉粒:多單粒,偶見2-3分粒組成的復粒。【成分】

膜莢黃芪含黃酮類、皂甙類;蒙古黃芪含黃芪多糖等多種多糖,有些多糖具有免疫促進作用。【理化鑒別】1、檢查氨基酸、多肽:水浸液1ml(3g→30ml)+0.2%茚三酮2滴,沸水中加熱5分鐘→冷卻后顯紫紅色。2、檢查糖:水浸液1ml于60℃水浴中加熱10分鐘,+5%α-萘酚乙醇溶液5滴,再沿管壁緩緩加入濃硫酸0.5ml→試液與硫酸交界處出現紫紅色環。【附注】1、據報道,全國黃芪的偽品有多種,除上述兩種外,常見的還有:(了解)

豆科植物大野豌豆的根。“野豌豆”豆科植物苜蓿的根。“土黃芪、苜蓿根”豆科植物紫花苜蓿的根。豆科植物白香草木樨的根。“白香草木樨”豆科植物草木樨的根。豆科植物蘭花棘豆的根。豆科植物刺果甘草的根及根莖。豆科植物單體蕊黃芪(鰲山黃芪)的根。豆科植物苦馬豆的根。錦葵科植物陸地棉的根。“棉花根”

2、紅芪:豆科植物多序巖黃芪的根。通稱“晉芪”。表面灰紅棕色,栓皮易剝落露出淺黃色的皮部及纖維。質堅硬而致密,難折斷。折斷面纖維性強,且富粉性。氣微而特異,味微甜。顯微:有晶鞘纖維,草酸鈣棱晶,無石細胞。3、南芪:桑科植物五指毛桃的根。亦稱“五爪龍”三七【來源】

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notoginseng的根。【產地】

多系栽培,以云南產者為地道藥材。【采收加工】

剪下的蘆頭、側根、須根曬干后,分別稱為“剪口”、“筋條”、“絨根”。筋條絨根【性狀鑒別】“三七銅皮鐵骨身,木部皮部較易分。中央木部色較深,味苦回甜花鼓身。”1、略呈紡錘形或類圓錐形。2、表面灰黃或灰棕色,常有蠟樣光澤,頂端有瘤狀突起。3、質堅實,擊碎后皮部與木部常分離。橫切面灰綠色、黃綠色或灰白色,皮部有細小棕色樹脂道。4、氣微,味苦而后微甜。【顯微鑒別】橫切面:1、韌皮部有樹脂道。2、薄壁細胞含淀粉粒,草酸鈣簇晶稀少。粉末:灰黃色。1、樹脂道碎片內含黃色分泌物。2、草酸鈣簇晶稀少,其棱角較鈍。【成分】含多種皂甙,主為達瑪脂烷系皂甙。尚含止血活性成分田七氨酸。【附注】1、三七以“頭數”論好壞。每斤能稱的三七個數,稱為多少“頭”,“頭”數越少價越高,質量越好。2、菊科植物菊三七的根莖,民間習稱“土三七”。3、三七價格較昂貴,偽品較多,主要有:(了解)①姜科植物莪術的根莖雕刻而成。②五加科植物大葉三七的根莖。“竹節三七”③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