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解讀

GB/T 17999.9-1999是一項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全稱為《SPF雞間接免疫熒光試驗》。該標準詳細規定了使用SPF(無特定病原體)雞進行間接免疫熒光試驗的方法、要求及判定準則,旨在為獸醫學研究、禽類疾病診斷以及疫苗效果評估提供統一的操作規范和技術指導。

標準內容概覽:

  1. 范圍:明確了本標準適用的范圍,即適用于利用SPF雞作為模型,通過間接免疫熒光技術來檢測抗原或抗體的存在,特別是在研究禽類傳染病及其免疫反應時的應用。

  2. 規范性引用文件:列出了實施本標準時需要參考的其他相關國家標準或國際標準文獻,確保試驗方法的準確性和可比性。

  3. 術語和定義:對標準中涉及的專業術語進行了明確界定,如SPF雞、間接免疫熒光試驗等,幫助讀者理解基礎概念。

  4. 試劑與材料:詳細描述了進行試驗所需的各種試劑、抗體標記物、細胞培養基質及其他實驗器材的具體要求和質量標準,確保試驗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5. 試驗動物與樣本處理:規定了SPF雞的選擇標準、飼養條件以及樣本(如血清、組織切片)的采集、保存和預處理方法,確保樣本質量符合試驗要求。

  6. 試驗步驟:詳述了從樣本固定、抗體孵育、熒光標記次抗體應用到熒光觀察的全過程操作步驟,每一步都配有具體的操作指導和注意事項,以保證試驗的準確執行。

  7. 結果判定:提供了判斷試驗結果陽性和陰性的標準,包括熒光信號的強度、分布模式等判讀依據,以及如何區分非特異性反應。

  8. 試驗報告:規定了試驗結束后應記錄和報告的信息內容,如試驗條件、所用試劑批號、觀察結果及結論等,確保試驗結果的可追溯性和透明度。

  9. 安全與防護:強調了在進行間接免疫熒光試驗過程中應采取的安全措施和生物防護要求,以保護操作人員和實驗室環境的安全。

注意事項:

  • 本標準著重于標準化操作流程,確保不同實驗室間結果的可比性。
  • 實驗操作需嚴格遵守生物安全規范,防止病原體泄露和交叉污染。
  • 試驗結果的解釋需結合臨床癥狀和其他實驗室檢測結果綜合判斷。

此標準為SPF雞間接免疫熒光試驗提供了全面的技術框架,對于提升我國在禽病防控和研究領域的技術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如需獲取更多詳盡信息,請直接參考下方經官方授權發布的權威標準文檔。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標準代替,建議下載現行標準GB/T 17999.10-2008
  • 1999-11-10 頒布
  • 2000-04-01 實施
?正版授權
GB/T 17999.9-1999SPF雞間接免疫熒光試驗_第1頁
GB/T 17999.9-1999SPF雞間接免疫熒光試驗_第2頁
GB/T 17999.9-1999SPF雞間接免疫熒光試驗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5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GB/T 17999.9-1999SPF雞間接免疫熒光試驗-免費下載試讀頁

文檔簡介

TCS.65.020.30B4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17999.9-1999SPF雞間接免疫熒光試驗SPFchicken-Indirectimmunofluorescentassay1999-11-10發布2000-04-01實施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

GB/T17999.9-1-1999雞傳染性貧血(CIA).是近年來新發生的雞病,國外均對其進行監測。CIA在我國雞群中也有流行,因此·SPF雞微生物學質量控制國家標準將其列入監測項目。目前國內已建立了SPF雞監測CIA的通用方法一-間接免疫熒光試驗(IFA)該方法已得到應用和驗證,在此基礎上制定本標準。SPF雞微生物學質量控制國家系列標準.包括SPF雞微生物學監測總則和9種SPF雞微生物學檢測方法。本標準為《SPF雞間接免疫熒光試驗》。SPF雞微生學檢測方法還包括以下部分:GB/T17999.1—1999SPF雞紅細胞凝集抑制試驗;GB/T17999.2-1999SPF雞血清中和試驗;GB/T17999.3—1999SPF雞血清平板凝集試驗;GB/T17999.4—1999SPF雞瓊脂擴散試驗;GB/T17999.5—1999SPF雞酶聯免疫吸附試驗;GB/T17999.6—1999SPF雞胚敏感試驗:GB/T17999.7—1999SPF雞雞白沙門氏菌檢驗;GB/T17999.8-1999SPF雞試管凝集試驗。本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國家科學技術部提出本標準由農業部畜牧獸醫司歸口,本標準起草單位: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農業部實驗動物研究中心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周文平、趙立紅、陳德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SPF雞間接免疫熒光試驗GB/T17999.9-1999SPrchicken-indirectimmunofluorescentassay1范圍本標準規定了間接免疫熒光試驗試劑、材料、操作程序及結果判定等本標準適用于SPF雞感染雞傳染性貧血病毒(ChickenInfectiousAnaemiaVirus.CIAV)后的抗體監測2原理間接免疫熒光試驗,以病毒感染細胞作抗原,與待檢血清中的特異抗體結合,再與熒光色素標記的抗抗體結合.形成抗原-抗體-抗抗體復合物。熒光色素在紫外光或藍紫光的作用下,激發出可見的熒光因此出現熒光就說明標記物的存在,同時也反映了特異性抗體的存在。常采用已知抗原及熒光色素標記的抗抗體檢測相應的抗體。3試驗和器材3.1試劑3.1.1陰性、陽性血清。3.1.2被檢血清。3.1.3PBS(O.01M、pH7.2)。3.1.4FITC-免抗雞IgG(按說明稀釋使用)3.1.5緩沖廿油。3.2材料3.2.1濕盒。3.2.2培養箱。3.2.3炎光顯微鏡。操作程序4.1感染細胞的制備用MDCC-MSB-1細胞制備雞傳染性貧血病毒感染細胞及未感染細胞(病毒培養技術參見有關文獻)4.2抗原片的制備4.2.1收集培養48h的細胞培養物,1500r/min離心10min,棄上清液.用PBS洗滌細胞沉淀物三歡,以少量PBS重懸細胞。4.2.2取10“L細胞懸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文本僅供個人學習、研究之用,未經授權,嚴禁復制、發行、匯編、翻譯或網絡傳播等,侵權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均為PDF格式電子版文本(可閱讀打印),因數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經售出,不提供退換貨服務。
  • 3. 標準文檔要求電子版與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載的文檔中可能包含空白頁,非文檔質量問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