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簡答:1、在電工技術的初期發展過程中有哪些科學家分別做出了什么貢獻?答:希臘:2500年前,學者法勒斯紀錄下毛皮與琥珀互相摩擦后,毛皮和琥珀吸引輕小物體的現象;中國:東漢時期,王充(公元27—97年)在《衡論》中記載“頓牟掇芥,磁石引針”;東晉時期,郭璞在《山海經圖贊》中解釋說“磁石吸鐵,玳瑁取芥,氣有潛通,數也亦會”;英國:1600年,吉樂伯特發現天然磁石摩擦鐵棒,能使鐵棒磁化;德國:1604年,物理學家格里克研制出摩擦起電的簡單機器;
英國:1729年,學者格雷發現電可以沿金屬導線傳輸;法國:1734年,化學家迪費發現“正電”和“負電”,后來總結出“同性相斥,異性相吸”;荷蘭:1745年,萊頓大學馬森布羅克教授研制出貯電瓶—萊頓瓶;美國:1747年,富蘭克林提出具有兩種帶電狀態的單一流體來描述電流,后來發明了避雷針,提出電荷守恒;1820年,奧斯特發現“電生磁”現象;1826年,德國物理學家歐姆提出電路的歐姆定律,即I=E/R;1831年,法拉第發現“磁生電”,提出了電磁感應定律;1832年,美國亨利發現線圈的自感應現象,提出用L表征線圈的自感系數;1833年,俄國楞次提出導體中由電磁感應產生的電流也遵守歐姆定律;1845年,德國基爾霍夫提出電路計算中的電流定律及電壓定律;1853年,美國湯姆遜采用電阻、電感、電容模型,分析萊頓瓶放電過程,揭開交流電路分析發研究的序幕;19世紀70年代,楞次和雅布羅奇科夫先后發現電感線圈和電容使交流電路中電壓、電流不同相位;英國亥維賽德在交流電路就算中引入復數;麥克斯韋提出四個微分方程描述了電磁場空間分布隨時間變化規律;19世紀80年代,麥克斯韋提出交流電路的全阻抗概念;1885年,費拉里斯和特斯拉各自發明了兩相感應電動機;1889年,多利沃―多布羅夫斯基制造了第一臺三相籠型感應電動機,隨后三相發電機及三相變壓器相繼出現。隨著三相制的確立和輸、配電技術的逐步解決,電能作為能源的一種型式,開始在生產和人類的生活中得到日益廣泛的應用。由于相關理論的發展和工程實踐的成功,使電氣工程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并不斷發展和完善。2、第一、二次技術革命分別是指什么時期,其意義和影響各有那些?答:第一次技術革命是以17世紀建立牛頓力學的科學革命為先導,以18世紀下半葉瓦特為主要標志;蒸汽機取代自然力成為機器制造、采礦、冶金、鐵路、化學、紡織等行業的主要動力,其廣泛應用大大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從此人類從農業社會步入了工業社會。
第二次技術革命是以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發現電磁學基本原理;19世紀30年代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等人發現電磁感應現象為先導的。19世紀末后,三相交流發電機、變壓器、電動機、遠距離輸電以及有線電、無線電通訊技術的發明與應用,成為第二次革命的主要標志。意義:電動機取代了蒸汽機成為機械的原動力,社會生產力得到了更為迅猛的發展。電能在工農業、交通運輸和人類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以及電子通訊和自動化技術的發展,使人類逐步擺脫了繁重的體力勞動。到20世紀中期,各類電子器件、電報電話、無線電通訊、廣播、電視、計算機、各種家用電器、各種家用電器、各種自動化設備等等一系列與電有關的發明大量出現,既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也極大提高了人類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3、什么叫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各包含有哪些?為什么要節約能源?答:一次能源:凡是以現成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的能叫做一次能源
二次能源:由一次能源直接或間接轉換而來的其他形式的能源或人工制造的能源,叫二次能源。一次能源包括:如下表所示1來自地球以外太陽輻射能煤、石油、天然氣、油頁巖、草木燃料及其它由于光合作用而固定的太陽輻射能;風、流水、、波浪;海洋熱能;直接的太陽輻射能;宇宙射線、流星和其它星際物質帶進地球大氣中的能量2來自地球內部地熱能地震、火山運動;地下熱水和地熱蒸汽;熱巖層核能鈾、硼、氘等3地球和其它天體的作用潮、汐能二次能源:主要有電能、氫能、汽油、煤油、柴油、火藥、酒精、甲醇等。
人類可用的能源是有限的,而人類社會的發展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節約能源可以為我們的社會帶來以下三個好處:1.國家安全的角度:減少進口能源所產生的風險;2.環境角度:減少環境污染,尤其是空氣污染;3.經濟角度:能源是財富,減少能源消耗能提升經濟效益。4、為什么電能被得到廣泛應用,常用電器的電壓、頻率是多少、電源來自何方?答:由于電能有著特殊的優越性,即:能源應用廣泛,便于大規模生產、輸送、分配,轉換方便,價格低廉,容易實現自動控制等,所以現代社會所需的能量相當部分是以電能形式供給的。常用電器的電壓為220V,頻率為50HZ,電源來自電網。5、電工技術有哪些進展?中國電力工業發展及現狀如何?答:20世紀下半葉:1新原理、新理論:等離子體物理學與電磁流體力學向工程應用方面推進,直流電機應用深化。2新材料:超導:超導技術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取得了長足的進展。永磁:發展到第三代。半導體:與微電子學相結合,為電工領域提供了多種電力電子
器件與光電器件、為直流輸電、電氣鐵道以及各種節能電源和自動控制裝置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3新技術:微電子技術發展,使電力電子技術得到迅速發展。計算機的出現和發展,對電力行業起到極大的推進作用。21世紀上半葉:1能源、電力:大力促進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應用發展,以期較快的改變以化石能源為主的能源結構。發展起來的有核能發電,磁流體發電,風能發電太陽能發電,煤氣-蒸汽聯合發電等。2交通運輸:如磁浮列車,磁流體推進船,電動車等得到迅速發展。3超導電工:在電力方面的應用主要有:超導電力電纜,超導限流器、超導儲能、超導變壓器、超導直流電機等,都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中國電力工業發展:到1996年百萬千瓦以上容量電廠已有19座,建有大亞灣和秦山兩座核電站。除臺灣香港外,已形成華北、東北、華東、華中、西北和南方互聯等6個跨省大網,4個獨立電網和西南弱聯系的跨省電網。葛洲壩至上海直流高壓線路網架已經形成。全國發電設備容量1997年達2.5億KW,全年發電量大11320億kwh.到2000年達到全國裝機容量3億KW,均居世界第二位。6、新技術革命過程取得哪些主要成果?對電工技術的發展有哪些作用?答:新技術革命以原子能技術、航天技術、電子計算機的應用為代表,包括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等。1.科學技術推動生產力的發展,轉化為直接生產力的速度加快;2.科學技術密切結合,相互促進;3.科學技術各個領域相互滲透。對電工技術發展的影響:1.新材料技術的發展使電工器件加快更新,向更加理想的方向發展;2.信息技術的發展加快了電力系統的自動化歷程;7、有哪些發電種類和發電形式、各有何特點?答:1)水力發電:利用水能轉換為電能。水電廠由水工建筑物、廠房、動力及有電機組升壓站和輔組設施等組成,它往往是具有綜合效益的水利水電樞紐和其它設施的綜合體。2)火力發電:燃燒煤、油、氣等化石燃料,將所得到的熱能轉變為機械能帶動發電機產生電力的綜合動力設施。按所使用的原動機不同,可分為蒸汽輪機發電廠,內燃機發電廠,燃氣輪機發電廠等。3)核電站:也叫原子能發電站,是利用原子核能來發電的設備和建筑物的綜合體,核燃料裂變過程釋放裂變碎片和中子,經過與其他核碰撞,將動能轉換為內能,使反應堆內部溫度升高。經過反應堆內循環的冷卻劑,把能量帶出并傳輸到鍋爐產生蒸汽,用以驅動渦輪機并帶動發電機發電。4)風力發電:
利用風能發電,主要由風輪機、傳動變速機構、發電機、塔架組成。5)垃圾發電:利用垃圾作為可燃物質以及分解產生沼氣為燃料發電。6)地熱發電:利用地下蒸汽或水等地球內部熱能資源發電,原理與常規火電廠相同。7)潮汐發電:按照海灣或河口的地形地質條件,利用潮汐位能發電的電廠。8、電力生產有哪些環節和特征?答:電力生產環節:發、輸、變、配、用五個環節。特征:1.電能生產和使用同時完成。2.正常供電過程和故障過程都非常迅速。3.具有較強區域性特點。4.與國民經濟各部門關系密切。9、電氣工程學科的主要涵蓋哪些內容,自己所學專業有哪些特點?答:主要涵蓋:電工理論與新技術、電機與電路、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高電壓與絕緣技術、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自動化、電力通信等。特點:電氣工程與自動化相結合,強電與弱電相結合,電工技術與電子技術相結合,軟硬件相結合,元件與系統相結合,理論研究與技術應用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10、中國電力工業有哪些發展,其發展方針與趨勢是什么?答:舊中國的電力工業發展,歷經坎坷,到1949年全國解放,僅有發電設備185萬千瓦,發電量43億千瓦時,分別居世界第21位和25位。新中國成立后,政府對電力工業非常重視,保持了電力工業的增長先于國民經濟其他行業1.3%~1.5%的速度發展。建國初期到1987年,裝機總量才達1億千瓦,然后又用8年時間實現裝機容量2億千瓦,此后再用5年時間實現裝機3.19億千瓦,2004年增加超過5000萬千瓦的裝機,2005年凈增1.1億千瓦到2006年底裝機規模已實現6.22億千瓦。方針和趨勢:大力發展水電,堅持優化火電結構,適當發展核電,因地制宜發展多種新能源發電,同步發展電網,促進全國聯網。二、論述題:1、電氣工程學科的主要任務是什么,如何學習、有何規劃和目標?電氣工程學科是我國12個學科門類中的重要學科之一,是研究電磁現象、規律,電路組成、結構,電路的分析以及電磁理論與應用的一門學科。專業方向1電工理論及新技術、2電機與電器、3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4高電壓與絕緣技術、5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6自動化、7電力通信等專業方向。
主要任務掌握電磁理論與應用,包括:發電、輸電、送電、供電、配電、用電,的原理,電氣一次、二次設備及其組成和分析有控制、調度、管理。能從事與電氣工程與自動化有關的規劃、設計、建設、系統運行、檢測保護、自動控制、電力電子技術、信息處理、試驗分析、研制開發、工程經濟與管理以及電子與計算機技術應用等領域工作主要特點是電氣工程與自動化相結合、強電與弱電相結合、電工技術與電子技術相結合、軟件與硬件相結合、元件與系統相結合、理論研究與技術應用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培養各行業需要的強弱電兼顧的復合型高級人才。2、論述為什么要開發新能源發電技術、結合中國實際情況你認為應該積極發展哪幾種?答:人類為什么要開發新能源①不可更新的常規能源不斷減少;②許多常規能源污染環境;③水力資源的利用受客觀條件制約。人類正是感到了這種能源危機的威脅,不斷地研究和尋找新能源。1.核能2.太陽能3.風能4.生物能3、我國的電力工業有哪些發展、與發達國家相比有哪些差距,自己有何感想?答:到1996年百萬千瓦以上容量電廠已有19座,建有大亞灣和秦山兩座核電站。除臺灣香港外,已形成華北、東北、華東、華中、西北和南方互聯等6個跨省大網,4個獨立電網和西南弱聯系的跨省電網。葛洲壩至上海直流高壓線路網架已經形成。全國發電設備容量1997年達2.5億KW,全年發電量大11320億kwh.到2000年達到全國裝機容量3億KW,均居世界第二位。
與國外電力工業比較(1)裝機容量和年發電量
以2000年為例,美國裝機容量為15億KW,俄羅斯為1.8億KW,中國為3億KW,日本為2.2億KW;(2)單機容量美國與1973年投入單機容量為130萬KW的機組,日本與1974年投入100萬KW的機組,蘇聯于1981年投入120萬KW的機組;(3)人均電量目前發達國家人均電量有些已達20000kwh,中國人年均電量不足1000kwh;(4)煤耗目前發達國家煤耗大致在330-360克/kwh,而我國平均在400-500克/kwh;(5)線損目前發達國家線損基本上在4-7%左右,我國平均在7-9%;(6)自動化水平目前世界各國主要工業國家在電力系統中廣泛應用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南陽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微分方程II》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省無錫市新區重點名校2024-2025學年初三下學期質量調研(一模)英語試題含答案
- 內江衛生與健康職業學院《體育賽事組織與管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化工職業技術學院《信息可視化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陜西省榆林市綏德重點中學2024-2025學年初三第三次診斷考試英語試題理試題含答案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華清學院《露天開采新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滿洲里市2025年小學六年級第二學期小升初數學試卷含解析
- 云南昆明一中2025屆高三第三次模擬練習物理試題含解析
- 陽光學院《醫學寄生蟲》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省無錫市青陽片重點名校2025年初三下學期第一次質量考評語文試題試卷含解析
- 第15課《青春之光》課件-2024-2025學年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
- 中考語文古詩欣賞試題匯編(課內古詩比較閱讀)(截至2024)
- 云梯車作業交底
- 《孫權勸學》歷年中考文言文閱讀試題40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4年)
- 新型可瓷化膨脹防火涂料的制備及性能研究
- DB11-T 367-2021 地下室防水技術規程
-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課程標準
- 2025年貴州高速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版融資租賃合同履行監管服務合同3篇
- 肺結核防治知識培訓課件
- 《基于作業成本法的S公司物流成本分析研究》8300字(論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