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一、七年過渡時期(建國初期)(1949~1956)1.國民經濟的恢復(1949~1956)(1)土地改革(1950~1952)()土地私有制→()土地私有制(2)沒收官僚資本,建立國營經濟(3)合理調整工商業2.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1953~1956)(1)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推出1953(2)“一五計劃”的實施(1953~1957)一化三改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二、十年探索時期(1956~1966)1.背景:2.開始探索:3.中共八大:4.嚴重失誤:(1)大躍進運動(2)人民公社化運動5.糾正錯誤:八字方針三、十年文革時期(1966~1976)周恩來調整和整頓(1971~1973)鄧小平全面整頓1975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四、改革開放時期(1978~今)1.偉大的歷史性轉折——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1978.122.經濟體制改革(1)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安徽、四川→全國)1978(2)城市——國有企業改革①試點時期:1978~1984,②全面展開:1984,中心環節:擴大企業自主權,增強企業活力;③深化改革:1992,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公司制,股份制)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四、改革開放時期(1978~今)3.對外開放(1)經濟特區(1980,深、珠、汕、廈;1988,海南;1990,浦東新區)(2)沿海開放城市(1984,14個,福建福州)(3)沿海經濟開發區(環渤海、長三角、閩東南、珠三角)(4)內地特點:點線面、多層次、全方位4.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1)確立目標:1992,十四大(2)目標具體化:1993,十四屆三中全會(3)理論創新:1997,十五大,鄧小平理論,基本經濟制度,非公有制經濟;(4)初步建立:21世紀初;(2013年江蘇高考12題)右圖反映了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變化情況。“甲線段”所示時期的經濟高速增長,主要得益的經濟理論是A.社會主義的高度計劃經濟B.自負盈虧的分配管理制度C.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D.和平與發展的世界形勢觀(2013年高考山東基本能力29題)1993年,作為我國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第二貨幣”——糧票,在完成自己38年的神圣使命后“光榮退休”。這不僅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結束,更象征著一個新時代的來臨?!靶聲r代”是指A.向社會主義過渡時代B.人民公社化時代C.計劃經濟時代D.市場經濟時代6.(2013年天津高考9題)天津著名中藥企業達仁堂如今已有百年歷史。20世紀50年代納入國家集中統一管理后,原有分號與其全部脫鉤,達仁堂只管生產,不管銷售。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的發展中,該企業曾一度“拔劍四顧心茫然”。造成其“茫然”的主要原因是A.集中統一管理使企業失去活力B.企業產品質量下滑C.企業失去分號,力量削弱D.企業尚未適應市場經濟(2009·福建文綜·24)下列關于圖7的解讀正確的有①始終開放的經濟體70年代經濟波動最大②始終封閉的經濟體多數時期經濟呈負增長③始終開放的經濟體包括美國和歐盟④本圖所涉及的經濟體不可能包括中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美國經濟學家西奧多?舒爾茨認為:“小農的經濟行為,絕非西方社會一般人心目中那樣懶惰、愚昧,或沒有理性。事實上,他是一個在傳統農業的范疇內,有進取精神并對資源能作最適度運用的人?!卑凑者@一學者觀點評價下列歷史事件,相對符合這一觀點的是A.蘇聯農業集體化運動B.中國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C.赫魯曉夫的農業改革D.中國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據題干材料判斷選項A和B的表述與不符,而赫魯曉夫改革,只是對農業集體化的簡單調整,故也應排除。而中國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際上就是小農經濟,但它符合當時中國生產力發展水平,故獲得了成功。下圖是我國某一“五年計劃”時期工農業生產的發展狀況(單位:萬噸)。在該“五年計劃”時期A.社會主義改造的任務基本完成B.“左”傾錯誤對經濟發展造成嚴重影響C.國民經濟逐漸陷入了癱瘓狀態D.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已取得初步成效本題考查是對50-70年代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探索的認識。題眼在于觀察材料反映的經濟發展狀況,這一階段經濟結構不合理,農輕重比例嚴重失調,農業兩頭好中間差,重工業和農業相反,符合十年探索時期的的經濟發展狀況,故屬于二五計劃。故答案為B。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一、變遷表現1.服飾變化2.飲食變化3.居室建筑的演進4.社會習俗的變革5.交通工具的更新6.通信技術的發展7.大眾傳媒的更新二、變遷原因長袍馬褂西裝中山裝中國傳統歐風美雨中西合璧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一、服飾變化(一)近代(1840~1949)禮義廉恥五權分立三民主義中山裝造型的政治含義改良前的旗袍改良后的旗袍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一、服飾變化(一)近代(1840~1949)1.代表性服飾:男裝:西裝、中山裝、長袍馬褂女裝:旗袍、上衣下裙2.服飾特征:中西合璧,不土不洋,新舊并存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一、服飾變化(一)近代(1840~1949)3.原因:(1)西方資本主義入侵及其影響;(2)國內資產階級政治運動的影響;(3)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傳播;(4)穿著舒適度和實用度。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一、服飾變化(二)現代(1949~)50年代:列寧裝布拉吉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一、服飾變化(二)現代(1949~)60、70年代:綠軍裝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一、服飾變化(二)現代(1949~)1.1949~1978(1)代表性服飾:列寧裝、中山裝、連衣裙、綠軍裝(2)服飾特征:強烈的政治色彩,樸素單一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一、服飾變化(二)現代(1949~)(3)原因:①受當時政治經濟狀況的影響和制約;②鞏固人民政權的需要;③國家政策在社會生活上的反映。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一、服飾變化(二)現代(1949~)80年代:時尚、個性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一、服飾變化(二)現代(1949~)2.1978~(1)代表性服飾:異彩紛呈(2)服飾特征:個性、大方、多樣、時尚,與世界接軌,多彩紛呈,由封閉走向開放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一、服飾變化(二)現代(1949~)2.1978~(3)原因:①改革開放,思想解放;②社會生產力的發展;③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④外來影響。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二、社會習俗的變革1.變革表現(1)女性的解放A.三寸金蓮→天足(放足運動)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二、社會習俗的變革1.變革表現(1)女性的解放B.“女子無才便是德”→“知識就是力量”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二、社會習俗的變革1.變革表現(1)女性的解放C.“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戀愛婚姻自由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二、社會習俗的變革1.變革表現(2)社交禮儀:尊卑分明的禮節→平等自然的交流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二、社會習俗的變革1.變革表現(3)婚禮變化:由繁到簡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二、社會習俗的變革1.變革表現(4)喪禮變化:趨于簡化土葬→火葬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二、社會習俗的變革1.變革表現(5)斷發: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二、社會習俗的變革2.特征:追新慕異,去土存洋,刪繁就簡,新舊并存。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二、社會習俗的變革3.原因:接受的教育;根深蒂固的文化影響;社會環境的變化。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三、交通工具的更新戴宗,外號神行太保。作“神行法”,日行800里。以日行10小時計算,則每小時可走80里,即4萬米,平均每秒可走11.11米。博爾特,外號“閃電”,2008年北京奧運會100米世界紀錄的創造者,速度為100M/9.69S。2009年,博爾特卷土重來,在柏林世錦賽跑出100M/9.58S的世界紀錄,約合每秒10.43M。再次震驚世界!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三、交通工具的更新(一)中國交通變化概況1.古代——落后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三、交通工具的更新(一)中國交通變化概況2.近代——重大進步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三、交通工具的更新(一)中國交通變化概況3.現代——快速發展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三、交通工具的更新(一)中國交通變化概況1.古代——落后2.近代——快速發展人力車、自行車、輪船、電車、汽車、飛機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三、交通工具的更新(二)中國近代交通發展的原因1.列強入侵,西方工業革命的成果傳入;2.中國人救亡圖存的民族精神。3.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推動4.政府的大力倡導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三、交通工具的更新(三)中國交通發展變化的特點1.動力:人力、畜力→機械動力2.技術:引進技術→自制自研3.地區發展差別:東部↑西部,城市↑鄉村4.進程:先慢后快、多層次并行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四、信息的傳遞——通信技術的發展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四、信息的傳遞——通信技術的發展1.郵政通信2.電信事業:電報:①1877年,福建巡撫丁日昌在臺灣架設電報線,成為國人自辦有線電報的開端。②無線電報自1906年創設以來,也獲得了發展;③到1932年,除了國內無線電報外,還開設了國際無線電報業務。電話:①1882年,電話傳入中國。②20世紀80年代之后,通信技術發展迅速。截止2003年,中國電話用戶已居世界第一位。3.影響:加快人民的生活節奏;提高生活質量;加快信息的傳遞;提高效率。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五、大眾傳媒的更新1.報紙(1)歷史淵源:唐代887年《邸報》(2)西人辦報:19世紀40年代到90年代,在華傳教士,辦報熱潮。(3)國人辦報:開端:1873年,漢口《昭文新報》高潮:維新運動,《中外紀聞》《強學報》《時務報》等。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五、大眾傳媒的更新2廣播:(1)1920年世界上第一座廣播電臺在美國播音。(2)1923年,英美報商創辦的廣播電臺在上海正式開播。(3)1926年,國人自辦的第一座廣播電臺-哈爾濱廣播無線電臺播音。(4)1927年,中國第一座私營廣播臺在上海播音。(5)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在南京,近代中國第一座全國性的廣播電臺。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五、大眾傳媒的更新3.電影電視:1895年法國,電影誕生(1)中國電影發展的過程: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從進口到國產。(2)1896年,中國第一次電影放映的城市是:上海。(3)1905年,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是:《歌女紅牡丹》。電視:(1)問世:20世紀30年代問世。(2)1958年,中國第一家電視臺——北京電視臺開始試播。(3)1978年,北京電視臺更名為中央電視臺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五、大眾傳媒的更新4.互聯網:(1)1993年中國第一條互聯網專線正式開通。(2)2003年上半年國內互聯網用戶居世界第二。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五、社會生活變遷的原因1.國內:歷史劇變(1)政治(社會變革)維新變法、辛亥革命新中國成立,“文革”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
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五、社會生活變遷的原因1.國內:歷史劇變(2)經濟外國經濟入侵,自然經濟瓦解建國初期的經濟困難改革開放后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五、社會生活變遷的原因1.國內:歷史劇變(3)思想文化自由平等思想的傳入及傳播新文化運動等破除封建禮教束縛改革開放,解放思想科技革命帶來的影響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五、社會生活變遷的原因2.國外:歐風美雨(1)列強的入侵(2)西方文明的影響、促進(2011·天津模擬)辛亥革命前,沒有辮子會被恥笑為里通外國的漢奸;辛亥革命后,留辮子會被人恥笑為封建余孽,恥笑為“豬尾巴”,“滿奴”。這說明①政治革命起了移風易俗的作用②人們審美觀的變化③斷發具有一定政治色彩④民眾盲目模仿西方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872年《申報》報道:“婦人女子原宜深藏閨閣,不令輕見男子之面……乃上海地方婦女之蹀躞街頭者不知凡幾,途間或遇相識之人,歡然道故,寒暄笑語,視為固然.若行所無事者,甚至茶軒酒肆,杯酒談心,握手無罰,……日甚一日,莫能禁止。”對該報道的理解不確切的是A、傳統道德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辦公室保潔與綠色節能改造咨詢合同
- 足療館裝修質量保證協議
- 自閉癥兒童情緒管理
- 二零二五年度保健食品專業物流配送司機勞務合同
- 建設40萬噸綠色基材(工業硅)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立項備案
- 2024深圳市博倫職業技術學校工作人員招聘考試及答案
- 2024瀘州市天宇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工作人員招聘考試及答案
-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口算練習試題 全套
- 2024渤海大學附屬中等職業技術專業學校工作人員招聘考試及答案
- 腦炎伴精神障礙的護理
- 體育康養與心理健康促進的結合研究論文
- 天津市河東區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下學期結課考試化學試題(含答案)
- 公司事故隱患內部報告獎勵制度
- 大學生創新創業基礎(創新創業課程)完整全套教學課件
- 機械傷害應急措施(課件)
- 019-注塑首件流程作業指導書
- 長江航道港口示意圖
- 鋼結構廠房可靠性檢測鑒定報告
- ROHS企業標準(格力)
- 污水池防腐施工方案改
- 如家酒店連鎖會員組織章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