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學年高中語文第四單元9短新聞兩篇練習【含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頁
2020-2021學年高中語文第四單元9短新聞兩篇練習【含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頁
2020-2021學年高中語文第四單元9短新聞兩篇練習【含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頁
2020-2021學年高中語文第四單元9短新聞兩篇練習【含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頁
2020-2021學年高中語文第四單元9短新聞兩篇練習【含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短新聞兩篇(30分鐘,33分)一、基礎達標(9分,選擇題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近來,“跪求體”“哭暈體”在一些網絡文章的標題、正文中頻頻出現,其浮夸荒誕的文風,令不少讀者感到不適。有網友說,“跪求體”“哭暈體”配合“驚天一響”“全球震驚”等詞語,感覺假得不能再假了。修飾文辭,創新表達無可厚非,但裁剪素材____________,則容易傳播謠言肆虐,還少了一份真誠。與“營銷心態”結成同盟,一些新聞信息產品就變成了____________的商品,唯“買家”需求馬首是瞻。____________,媒體人就會忽視多方求證、核查事實的基本功,出現漏洞;而一旦為了抓眼球不擇手段,記錄歷史、傳播價值等媒體責任就無從談起。

好文風源自好作風,祛除浮夸不單是改文字,也要改思路。一些自媒體寫作者乃至媒體從業者不掌握情況,標題驚悚,文章空虛;把講大話當作講故事,把聳人聽聞等同于____________;放棄了實事求是的作風,放棄了守正求真的輿論擔當,使媒體公信力和權威性受到蠶食。

不管在什么時代,持中守正、推陳出新,都是最重要的文風。用各種招式吸引受眾固然重要,但能真正贏得讀者的,是權威的信息、理性的觀點、真誠的創作。1.下列在文中括號內補寫的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 ()A.網絡使一些個性十足的表達方式層出不窮,也折射出年輕網民求新求變的特點B.網絡上的一些表達方式個性十足,折射出年輕網民求新求變的特點,層出不窮C.一些個性十足的表達方式在網絡上層出不窮,而年輕網民也具有求新求變的特點D.一些個性十足的表達方式在網絡上層出不窮,折射出年輕網民求新求變的特點選D。A項,句子強調的是“網絡”,與后文銜接不緊密,可排除。B項,“折射出年輕網民求新求變的特點,層出不窮”語義不連貫,表述不夠順暢,可排除。C項,“個性十足的表達方式”和“年輕網民求新求變的特點”是轉折關系的,但文段的中心是“個性十足的表達方式”表現出“年輕網民求新求變的特點”,不存在轉折關系,故表述不恰當,可排除。2.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 ()A.則少了一份真誠,還容易產生謠言肆虐。B.則容易助推謠言肆虐,還少了一份真誠。C.則少了一份真誠,還容易助推謠言肆虐。D.則容易產生謠言肆虐,還少了一份真誠。選C。原句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傳播謠言肆虐”句式雜糅;另一個是前后兩個分句語序不當,應該先說“表達要以真誠為出發點”,再說“裁剪素材”等的危害。B項和D項未解決語序不當的問題;A項和D項中的“產生謠言肆虐”成分殘缺,“肆虐”后應加“的情況”。3.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成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 ()A.嘩眾取寵奇貨可居久而久之膾炙人口B.夸夸其談奇貨可居長此以往喜聞樂見C.嘩眾取寵待價而沽長此以往喜聞樂見D.夸夸其談待價而沽久而久之膾炙人口選C。嘩眾取寵:用言論行動迎合眾人,以博得好感或擁護。夸夸其談:說話或寫文章浮夸,不切實際。前文說“修飾文辭,創新表達無可厚非”,后文說“少了一份真誠”,根據語境,橫線處有“迎合群眾,騙取群眾的信賴和支持”的意思,用“嘩眾取寵”更恰當。待價而沽:等待有好價錢才出售,舊時比喻等待時機出來做官,現多比喻等待有好的待遇、條件才肯答應任職或做事。奇貨可居:商人把難得的貨物囤積起來,等待高價出售;也比喻憑借某種獨特的技能或成就,作為要求名利地位的本錢。兩個成語都有“等待高價”的意思,但前者偏重于“待價”,強調等待滿意的待遇;后者偏重于“奇貨”,強調本身有特殊價值或特殊才能。“一些新聞信息產品”不一定是“奇貨”,所以不能用“奇貨可居”。長此以往:老是這樣下去(多就不好的情況而言)。久而久之:經過了相當長的時間。根據“就會忽視多方求證、核查事實的基本功,出現漏洞”等不良后果可判斷,用“長此以往”更恰當。喜聞樂見:喜歡聽,樂意看。膾炙人口:美味人人都愛吃,比喻好的詩文或事物,人們都稱贊。由上文的“聳人聽聞”可判斷,用“喜聞樂見”更恰當。分析可知,C項最為恰當。二、拓展閱讀(24分)(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12分)奧斯維辛集中營逃獄記位于波蘭境內的奧斯維辛集中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納粹德國最臭名昭著的集中營,在這里曾經關押了數百萬人,成功逃脫的只有144人,波蘭人卡齊米爾茲·皮喬夫斯基就是其中之一。如今已91歲高齡的他講述了70多年前成功逃離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經歷以及自己不同尋常的生活。1942年6月20日這一天,在奧斯維辛集中營出口處負責路障的一個黨衛軍士兵感到害怕,不知所措,因為集中營司令官羅道夫·霍斯的汽車就在他的面前。車里有4個全副武裝的黨衛軍,其中一名少尉正朝他大喊大叫,罵罵咧咧。“清醒一下,你這個家伙!”那個軍官喊道:“趕快放行,要不我打死你!”那個衛兵嚇壞了,連忙升起路障,讓這輛馬力強大的汽車過去。然而,要是這個衛兵走近一點看,就會注意到一些奇怪的事情:汽車里那幾個人渾身冒汗,臉色因害怕而變得灰白。原來,他們根本不是黨衛軍,而是穿著偷來的制服、開著偷來的汽車的波蘭囚犯。而行動的策劃者——那名“少尉”,就是皮喬夫斯基。皮喬夫斯基說:“我們是被送到那里的第二批人,被迫參與集中營的修建。”囚犯們每天必須工作12至15個小時,在隔壁建造一座大型的新營區。皮喬夫斯基回憶說:“在開始的3個月里,我們全都處于極度的恐懼之中。”但更可怕的事情還在后頭。從1940年6月到1941年6月,納粹黨衛軍不斷地殺害囚犯——用警棍將他們毆打致死,這是解決集中營擁擠問題最簡單的方法。饑餓、超乎想象的暴虐和體力勞動將集中營變成了一座人間地獄,所有這些如今都記錄在案。但是皮喬夫斯基記憶中的細節仍然令人震驚。囚犯們每人發一把勺子和一只錫碗——不僅用于吃喝,還要在晚上當尿盆使用。“如果誰的勺子丟了,就要像狗一樣就著碗吃;如果碗丟了,那就一點湯都喝不到了。”他說。有時候,德國衛兵們只是為了得到一個假期而殺人。皮喬夫斯基說:“當衛兵們感到無聊時,他們會取下某個囚犯的帽子扔到遠處,然后再命令他去撿回來。當囚犯跑過去時,他們就朝他開槍。然后聲稱該犯人試圖逃跑,被他們阻止,于是為此得到三天的休假。”被關押在這里的囚犯如何應付這樣的生活?皮喬夫斯基說:“有些人祈禱,但是那些在他們到來之前被關進集中營就曾祈禱的人會說:′只要奧斯維辛存在,就不會有。′”有6個星期的時間,皮喬夫斯基被分派運送處決后的尸體。“死亡墻位于10號和11號樓之間。衛兵們將囚犯們排成隊,然后從背后朝他們頭部開槍。”隨后,就會有一堆脫光了衣服的尸體,由皮喬夫斯基抬著腳踝,另一個人抬著胳膊,扔到手推車上,再送到火葬場。“有時一天是20具,有時是100具甚至更多。這其中有男人、女人,還有孩子。”他重復說,“還有孩子。”一天,一個名叫尤金尼厄斯·本德拉的烏克蘭朋友來找皮喬夫斯基,本德拉是一位頗有才華的機械師,在集中營的汽修廠勞動。他告訴皮喬夫斯基,德國人準備處死他(本德拉),已經列入死亡名單了。皮喬夫斯基說:“這一下我徹底絕望了。”于是,逃跑的計劃萌發了。1942年6月20日,早上在倉庫干活時,皮喬夫斯基暗中擰掉了一個鎖門的螺栓,因此他們可以爬進去。他們來到二樓的儲藏室,破門而入,換上了軍官的制服。同時,本德拉用配制的鑰匙進了汽修廠,開了一輛汽車過來。他們開著汽車前往出口,一路上黨衛軍向他們敬禮,并高喊“希特勒萬歲”。到了路障處,由于極度緊張,汽車內的幾個人渾身冒汗,臉色蒼白。皮喬夫斯基說,“這是最富戲劇性的時刻,我開始叫罵。”黨衛軍士兵服從了命令,升起了路障,汽車向著自由駛去,他們成了逃出奧斯維辛集中營屈指可數的144人之中的4個人。(有刪改)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從文章的主題看,采用了倒敘的手法,這樣能制造懸念,吸引讀者。B.從具體內容看,采用細節描寫的手法,這樣能更好地揭露法西斯的慘無人道。C.從敘述的手法看,多引用新聞當事人的話,更真實,更客觀。D.“囚犯們每人發一把勺子和一只錫碗”的細節,讓人真實地看到了法西斯的反人類,嗜殺成性,毫無人性。選D。“讓人真實地看到了法西斯的反人類,嗜殺成性,毫無人性”錯,應該是“讓人感到在法西斯的監獄中,人不如狗,生不如死,人的尊嚴被踐踏殆盡”。5.下列對這篇文章的分析概括,完全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奧斯維辛集中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曾關押過數百萬人,成功逃脫的比例極低,成功者之一皮喬夫斯基回憶了集中營的嚴格管理。B.一位頗有才華的機械師本德拉伙同皮喬夫斯基成功竊取了集中營司令官羅道夫·霍斯的汽車,是成功逃脫的重要原因。C.在皮喬夫斯基的回憶中,納粹對關押在集中營的“囚犯”有生殺予奪的大權,有時僅為了得到幾天的休假便隨意殺人。D.超乎想象的暴虐和體力勞動造就了大量的“囚犯”死亡,機械師本德拉預感到自己將難于幸免,于是策劃了這次行動。選C。A項,文章的內容不是寫集中營的管理情況,故“管理”一詞不正確。B項,“伙同皮喬夫斯基成功竊取”不正確,原文是“同時,本德拉用配制的鑰匙進了汽修廠”。D項,“機械師本德拉預感到自己將難于幸免,于是策劃了這次行動”不正確,原文是“行動的策劃者……就是皮喬夫斯基”。6.怎么理解“只要奧斯維辛存在,就不會有”一句話的含意?(6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這句話是對奧斯維辛集中營慘無人道的高度概括。這里的納粹分子根本沒有憐憫、仁慈和同情心,他們無法無天,任意殺人;這里的“囚犯”過著極其悲慘的生活,隨時會被處死,讓人懷疑的存在。(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12分)材料一:李老師給村民上的第一堂課,是剪枝。他把課堂設在果園里,親自動手,一會兒就把一棵果樹的枝條,剪掉了三分之一。村民們心疼得不行,還有村民找到我家里。面對質疑,李老師就一句話:“明年果樹如果掙了錢是大家的,如果損失了,算我的。”為了推廣“套袋”技術,李老師買來了十六萬個蘋果袋,免費送給村民用。因為以前村民使用不成熟的套袋技術吃過虧,所以這次很多人死活都不敢用。李老師還是那句話:“損失了都算我的。”李老師就這樣一次次給村民們立著軍令狀,推廣新技術。第二年初見成效,第三年果園的面貌全變了,蘋果長得細皮嫩肉,酸甜適口,一畝多賣了3000多元,帶來效益900多萬元。他想方設法給村民辦夜校、搞培訓,建議借邢臺農校“送教下鄉”,讓100名果農在家門口讀了中專。后來,62名拿了大專文憑,現在都在考本科。在他督促下,又請農校對全村208名果農進行培訓,191人獲得國家頒發的果樹工證書,《人民日報》報道說崗底是全國第一個“持證下田”的村莊。現在,崗底村富了,村民人均收入三萬一千元,村民都住上了樓房,做飯、取暖燒燃氣,100多戶買了小轎車。今天的崗底,山青了,水綠了,人富了,生態美了,慕名而來的中外游客越來越多。(摘自內丘縣崗底村黨總支書記楊雙牛《我見不得老百姓窮》)材料二:像許多夫妻一樣,我們也很用心經營自己的家。不一樣的是我們有三個家:一個是城市里的家,在保定河北農大家屬院;一個是山里的家,在各個幫扶基地;還有一個是流動的家,就是常年穿梭在山地平原之間的那輛越野車。近年來,精準扶貧戰略實施后,慕名來找他的人越來越多,保國幫扶的地方也越來越多,常常開車奔走于各地,幫扶基地的家我們住得少了,在車上的日子越來越多了,一年行程約4萬公里。他開車,我坐在旁邊,替他接打電話,安排工作,聯系事情。有時看他累了,陪他聊聊天,喝水、吃藥、中午休息,都是在車里。一些常用物品,雨鞋、草帽、衣服、工具包等,把后備箱塞得滿滿的,比較起來,在保定市里的那個家待得最短。2016年春節前,我倆回到保定的時候是臘月二十九,想準備準備年貨,第二天過個年三十兒。可是我倆忙得都不知道,今年沒有年三十兒,看著家里清鍋冷灶啥也沒有,我心里一陣難受。最后,還是我們親戚家打來電話,讓我們去他們那里過除夕。我想初一總不能在人家家里過吧,就張羅著去買點肉餡想包頓餃子,可是附近賣菜賣肉的攤販早就都回家過年去了。三十多年來,我們在三個“家”之間來回奔波,結婚這么多年,保國因為太忙,常常顧不上家里的事。我前后兩次做手術,他都不在身邊,連手術簽字都是同事代簽的。去年在“燕趙楷模”發布廳錄制現場,他對主持人說,這輩子最愧對的就是老婆和孩子!(摘自河北農業大學研究員郭素萍《我和保國的三個家》)材料三:作為李保國生前所在學校的同事,我目睹了解了李保國從一個學農愛農、積極要求進步的青年教師,逐步成長為一名優秀共產黨員、山區綜合治理專家,感受到他一心為民、無私奉獻的報國情懷。李保國是當代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30多年來,他始終堅持走與人民群眾相結合的道路,在服務人民中尋找和實現自身價值。李保國是新時期共產黨人的楷模。他常說,黨把我培養成一個教授,就是讓咱為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干點事,我是一名黨員,理應帶頭把事情做得更好。李保國是太行山人民的好兒子。35年來,他的足跡踏遍太行山所有山區縣,身上沾滿了泥土,心中裝滿了百姓。他把太行山人民當成親人,農民也把他當成自家人。李老師去世后,他的骨灰,被太行山區不同地方的鄉親帶走,撒在他生前為之奮斗、牽掛的太行山上,與巍巍太行相融,與山區人民相依。(摘自河北農業大學黨委副書記饒桂生《他是太行山的兒子》)7.下列針對上述材料的理解,最為準確的一項是(3分) ()A.李保國是河北農業大學教授,三十多年堅持將農業技術送到太行山區,為了幫農民致富,獻出寶貴的生命,是當代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B.李保國認識到幫助農民致富,不能只靠一個人的力量,而是要讓農民都掌握農業技術,于是他和邢臺農校一起“送教下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C.郭素萍對丈夫李保國的回憶充滿深情,雖然丈夫顧不上家里的事情,忙得連年都沒過好,但她沒有絲毫怨言,更多的是理解,以及對丈夫工作的支持。D.內丘縣崗底村黨總支書記楊雙牛列舉了大量的數字,這些數字非常具有說服力,都具體地表現了李保國為村民帶來的收益,表達了村民的感激之情。選C。A項,“為了幫農民致富”說法錯誤,更確切說應該是為國家扶貧。B項,“和邢臺農校一起”說法錯誤,原文是“借邢臺農校”來“送教下鄉”。D項,“都具體地表現了李保國為村民帶來的收益”說法錯誤,結合文章“讓100名果農在家門口讀了中專。后來,62名拿了大專文憑,現在都在考本科。在他督促下,又請農校對全村208名果農進行培訓,191人獲得國家頒發的果樹工證書”可知,所列數字并非都表現村民的收益。8.下列針對上述材料的分析,較為合理的一項是(3分) ()A.三則材料都表現了李保國教授一心一意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的熱情,贊頌了他作為共產黨人的楷模心系群眾,扎實苦干,奮發作為,無私奉獻的精神。B.第二則材料講述李保國長年在山區奔波勞累,積勞成疾,也不能很好地休養,表達了對提高知識分子的待遇和改善知識分子工作、生活條件的呼吁。C.由于農民思想保守,不肯接受新事物,最初李保國推廣農業技術,還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可見幫助農民致富任重道遠,道路也不會是一帆風順的。D.由于側重點的不同,三段材料的表達方式有所不同,材料一主要運用了說明的表達方式,材料二的表達方式主要是記敘,材料三的表達方式主要為議論。選A。B項,“對提高知識分子的待遇和改善知識分子工作、生活條件的呼吁”說法不當,對第二則材料主旨的整體把握有誤,應該是講為了扶貧,舍棄小家的奉獻精神。C項,“由于農民思想保守,不肯接受新事物”說法錯誤,農民一開始不接受有些技術是因為有失敗的先例,并非保守。D項,“材料一主要運用了說明的表達方式”說法錯誤,材料一雖然用到了說明,但主要的表達方式為記敘。9.這三則材料的側重點各有何不同?為什么會有這樣的不同?試簡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材料一側重于李保國推廣農業技術的事跡和他為幫助農民致富做出的貢獻,材料二側重于李保國工作的勞累辛苦和做出的犧牲,材料三側重于對李保國的思想與精神的高度評價。原因是報告人的身份不同。村總支書記是李保國貢獻的見證者,妻子是李保國辛勞與付出的見證者,學校黨委副書記是代表上級領導對李保國做出評價的。【加固訓練】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抗戰十四年,修改有深意2017年春季教材將全面落實“14年抗戰”概念。教育部表示,教材修改要求將“8年抗戰”一律改為“14年抗戰”,以全面反映日本侵華罪行,強調“九一八事變”后的14年抗戰歷史是前后貫通的整體,并要求在課程教材中予以系統、準確地體現。教育部要求在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中全面落實“14年抗戰”概念,主要是將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開始至“七七事變”之前東北軍民的六年抗爭也包含在“抗日戰爭”這一歷史概念中。這一修改可以說是對抗戰問題認識的巨大進步,也更為符合歷史事實。“九一八事變”不僅標志著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標志著中國人民反抗侵略者的開始。首先,中國抗戰第一槍在1931年沈陽北大營就已經打響;其次,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30萬東北抗日聯軍在1931年至1937年之間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抵抗,付出了大量犧牲,從“九一八事變”開始,在1931年至1937年間,中國共產黨滿洲省委就在積極部署抵抗,9月19日還發表抗日宣言,東北義勇軍在共產黨領導下壯大成為東北抗日聯軍,發動廣大民眾參加抗戰。在此期間,國民黨方面也有東北軍余部繼續進行對日抗戰,還有十九路軍參加的淞滬抗戰也屬于其中的一部分。確立“14年抗戰”,無疑有利于全面有效還原我國當年抗日戰爭的基本歷史事實。有助于消除此前人們在認識上的混亂,同時更是對歷史真實的尊重。14年抗戰史能夠最大程度地將為爭取民族解放而流血犧牲的烈士囊括到民族英烈的范疇中來,這更是對民族脊梁、抗戰英靈最重要的告慰和尊重。“8年抗戰”不能將為民族而戰的大量英烈包含在內,特別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義勇軍、東北抗日聯軍,他們在最艱苦的環境中流血犧牲,“南有楊靖宇,北有趙尚志”,世界聞名,特別是我們的國歌就是《義勇軍進行曲》。這些不被算作抗戰歷史,是極大的不公,東北軍民對抗日戰爭的巨大付出應該得到重視,這是對所有為抗日犧牲的仁人志士的最大敬畏和尊重。這一新的歷史界定,也粉碎了一些海外勢力扭曲“8年抗戰”與“14年抗戰”之間的有機聯系,排他獨斷地抹殺中國共產黨作為民族中流砥柱的不良居心。在國際上長期存在著一種歷史偏見,對中國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當中的重要歷史地位嚴重認識不足。英國歷史學家米特在《被遺忘的盟友:中國抗日戰爭》一書中對這種偏見也提出過批評,14年抗戰史的正名,有助于喚醒國際認知,進一步敦促各界繼續接近歷史真實,公允面對中國人民做出的重大犧牲。同時,14年抗戰史的書寫,也有助于國內國際抗戰史研究領域能夠更好地進行對接,譬如日本著名學者江口圭一與家永三郎等,都將中國抗日戰爭起點定位于1931年。這樣的呼應是對日本國內勇于正視歷史、反省罪行的有識之士的一種肯定,有助于警醒各國牢記歷史、珍惜和平。(《人民日報》2017年01月12日09版,有刪改)【相關鏈接】①在中國抗日戰爭歷史中,“8年抗戰”是指從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后的全面抗戰;“14年抗戰”則是指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后開始的抗戰,包含了局部抗戰和全面抗戰兩個階段。——騰訊網②中國人民的抵抗從1931年開始就沒停止過。東北的抗戰不僅是東北人民對日本侵略者的抵抗,更是中華民族持續不斷、不屈不撓的抗爭,都應該計入抗戰的史冊。這一時間跨度的增加,是對中國人民連續一貫、脈絡清晰的抗戰歷史的一種恢復和升華,“14年抗戰”這個概念更具有科學性、歷史性、原則性與現實性。——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湯重南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中國人民的抵抗從1931年開始就從沒停止過,“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開始反抗侵略、中華民族開始進行不屈不撓抗戰的重要標志。B.教育部要求2017年春季教材全面落實“14年抗戰”概念,原因之一就是這一概念更具有科學性、歷史性、原則性與現實性。C.將《義勇軍進行曲》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這一做法充分說明了東北軍民抗戰斗爭對我們整個民族崛起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D.此次教育部要求修改此前一直沿用的“8年抗戰”,而代之以“14年抗戰”,這一歷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