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道”與宇宙全息論溫鑫編寫放眼宇宙,看那生命的組合、人類的智慧、飛舞的電子、浩瀚的星系、廣袤無垠的宇宙、都是按照同一結構規律——宇宙全息律構成的。全息理論是基于黑洞的量子性質提出的一個新的基本原理。根據全息理論:世界不是物質的,而是信息的。宇宙只是一個幻像,人類自己的存在實際上是某種信息的“全息投射”。宇宙全息律——“道”也!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者,無也。---老子《道德經》
宇宙大爆炸--------道生萬物宇宙全息------道之精髓
宇宙全息------道之精髓
道家認為“道”是超越時空、永恒存在的萬物之源,是萬物的陰陽之宰。道是世界的本原,道為最高信仰。天地萬物都由“道”所派生,以“道”或“道德”為核心,依“道”而行,法“道”而行。“德”是道的表現,是道的行動。
道家認為社會只是一方存在的客體,在其中生存的人類,應有其獨立自存的自由性,而不受任何意識型態的束縛。
老子以“道”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道”為客觀(道:宇宙能量現象)自然規律,同時又具有“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義。老子以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兩面,并能由對立而轉化,是為“反者道之動”,“正復為奇,善復為妖”,“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又以為世間事物均為“有”與“無”之統一,“有、無相生”,而“無”為基礎,“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老子認為一切事物都遵循這樣的規律(道):
事物本身的內部不是單一的、靜止的,而是相對復雜和變化的。
事物本身即是陰陽的統一體。相互對立的事物會互相轉化,即是陰陽轉化。
方法(德)來源于事物的規律(道)。
老子的“無為”并不是以“無為”為目的,而是以“有為”為目的。因為根據之前提到的“道”,“無為”會轉化為“有為”。這種思想的高明之處在于,雖然主觀上不以取得利益為目的,客觀上卻可以更好地實現利益。從“天地無人推而自行,日月無人燃而自明,星辰無人列而自序,禽獸無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為之也,何勞人為乎?”可見:老子所說的“自然”不是類似于神的概念,萬物的規律(道)由自然來指定,即是“道法自然”。
《道德經》是老子整個道家思想的精髓,他的宇宙起源論“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無。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道”就是宇宙的本源,“一”就是“太極”。“陰陽兩氣”的相互作用,以此化育出萬物。萬物都包含陰陽,也包含太極、無極、道等信息習性,就是指全息宇宙的統一、同體。道德經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生一,一生二。按一般推論應當是“二生四”,為何老子偏偏說“二生三”呢?這里面包涵著宇宙的發生規律。“一生二”,是對稱發生,發生的結果是事物的共性;“二生三”,是對稱破缺,發生的結果是事物的特性;只有產生了事物的特性,所以才會“三生萬物”,才會產生大千世界!
物質的基本粒子是對稱的,基本粒子組合的對稱破缺構成了不同的物質。對稱破缺不是不對稱,而是在對稱基礎上產生的不對稱。物質的對稱和對稱破缺是宇宙全息論的基本理論。老子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對宇宙的生成進行了偉大的闡述。
宇宙是由“陰陽”這個最小的原素構成,通過五行的互相運動作用構成了宇宙全息統一體,而群分陰陽“太極”前,就是“無極”?!拔镂锸翘珮O,物物皆宇宙”,不離陰陽,不離“無極”之心。陰陽具備置換對稱性(聯合變換),空間各方向對物理定律等價,沒有哪一個方向具有特別優越的地位。
根據科學家們的推斷,宇宙中存在著正宇宙和反宇宙。正宇宙里充斥著正物質,反宇宙里充斥著反物質。相應的,正宇宙里的空間就叫正空間,反宇宙里的空間則叫反空間。
反質子、反中子和反電子如果像質子、中子、電子那樣結合起來就形成了反原子。由反原子構成的物質就是反物質。科學家想象很遠的地方有個和我們的世界很像的世界,它將是一個由反恒星、反房子、反食物等所有的反物質構成的反世界。反物質正是一般物質的對立面,而一般物質就是構成宇宙的主要部分。老子認為“道”就是宇宙的本源,“一”就是“太極”。“陰陽兩氣”的相互作用,以此化育出萬物。萬物都包含陰陽,也包含太極、無極、道等信息習性,就是指全息宇宙的統一、同體。這與現代科學的發現何等相似!
宇宙全息論認為,宇宙是一個各部分之間全息關聯的統一整體。在宇宙整體中,各子系與系統、系統與宇宙之間全息對應。凡相互對應的部位較之非相互對應的部位,在物質、結構、能量、信息、精神與功能等宇宙要素上相似程度較大。在潛態信息上,子系包含著系統的全部信息,系統包含著宇宙的全部信息。在顯態信息上,子系是系統的縮影,系統是宇宙的縮影。老子認為“物物是太極,物物皆宇宙”一語道破了全息論的這一核心理論。老子認為世間事物均為“有”與“無”之統一,“有、無相生”,而“無”為基礎,“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以現代粒子物理學觀點看萬事萬物“真空不空、實體不實”來對照,非常相似。
真空不空
宇宙廣大區域的真空中運行著光速的光子、中微子,超光速的引力子、反引力子,用E1=ma2方程計算,真空中蘊藏著的能量是很大的,而且不同區域的真空蘊藏的能量差異極大,如黑洞奇點的真空區和宇宙奇點的真空區與宇宙廣大區域的真空相比較。實體不實物質是由“原子”組成的?!霸印笔怯蓭д姷?、重而小的“原子核”和圍繞它的帶負電的“電子云”組成.“原子”體積的99.999999999999%是空的!我們看到的“實體”,實質上是空的。
全息論核心觀點認為世界不是物質的,世界亦不是精神的。世界是信息的!這是老子認為世間事物均為“有”與“無”之統一,“有、無相生”,而“無”為基礎的詮釋。
以道學的觀點,可以對宇宙全息論做如下理解:宇宙是個渾沌體,這個渾沌體是由能量和道構成的,猶如人這個生命體由物質的肉體和精神的靈體構成一樣。從龐大的宇宙天體到顯微鏡下才能看到的微塵,都是息息相關、相互貫通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從宏觀的角度講,能量充滿宇宙的一切時空,道控制著宇宙萬事萬物的運行和發展變化。所以,宇宙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看似互不牽連的多個天體、多個現象、多個人卻是宇宙這個大有機體的有效組成部分——細胞。從微觀的角度講,一個原子、一個分子、一個人都是結構與能量的聯合體,與外界相互感應,共處于道和能量這個統一體中。多數學者研究認為宇宙初步形成過程:(1)大爆炸制造等量的能量與反物質
(2)每十億個反物質粒子中會有一個轉變成物質粒子。
(3)物質與反物質互相湮滅。
(4)結果:反物質摧毀了宇宙中99.9999999%的物質。
(5)少數殘余的物質粒子以三個一組形成質子和中子,然后再和電子形成原子。(6)原子冷卻、結合成恒星、銀河并演化成我們今日所知的宇宙。宇宙大爆炸大爆炸(一開始)氣體云團星星出現演化成我們今日所知的宇宙。
老子所謂“道”,就是他的宇宙觀,他認為“道”是天地“萬物的本源”,又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